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55.50 KB
- 文档页数:7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一、介绍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互联互通,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通过拓展海外市场、跨境贸易和投资等方式,使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获取更多的机会和竞争力。
本文将以实例剖析的方式,介绍几个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的成功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二、案例一:小米科技小米科技是一家中国的中小企业,成立于2010年,主要经营智能手机和电子设备。
小米科技在国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市场的饱和和竞争的加剧,小米科技开始着眼于海外市场,进行国际化经营。
他们选择了印度作为他们的第一个海外市场。
小米科技通过在印度设立研发中心、与当地电子零售商合作、推出以印度市场为目标的产品等方式,顺利进入了印度市场。
他们深入研究了印度市场的需求和消费习惯,推出了定制化的产品,获得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同时,小米科技还积极参与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提高了品牌美誉度。
小米科技的国际化经营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他们深入研究了目标市场的需求和消费习惯,推出了适应当地市场的定制化产品。
其次,他们与当地电子零售商合作,借助他们的渠道和资源,快速推广产品。
最后,小米科技注重品牌形象的塑造,通过参与当地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和信任。
三、案例二:洋河股份洋河股份是中国的一家传统白酒企业,成立于1949年。
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升级的趋势,洋河股份开始着眼于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化经营。
洋河股份通过与国际贸易公司合作、参加国际酒展、与当地酒商合作等方式,顺利进入了国际市场。
他们深入研究了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和口味偏好,推出了适应当地市场的产品。
同时,洋河股份还注重品牌推广,通过赞助体育赛事、在当地建立形象店等方式,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洋河股份的国际化经营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他们深入研究了目标市场的消费习惯和口味偏好,推出了适应当地市场的产品。
摘要无论是经济特区还是内陆省份,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已备受人们关注。
浙江省今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那些新兴的中小企业息息相关。
但同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缺陷和障碍,而只有通过加快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才能有效的克服这些障碍。
本文首先对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约浙江省中小型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因素:中小企业管理缺陷,融资困难和对外发展的技术制约。
随后提出了提升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三大战略模式选择:与大企业合作模式,品牌模式和高科技园区模式。
最后从中小企业自身和政府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字】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战略模式AbstractRegardless of is the special econmic zone or the interior province,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s prominent contribution in the economic d evelopment is paid attention by the people. Zhejiang Province obtained the huge achievement in recent years,were closely linked with these emerging 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s.But compares with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and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 has its own flaw and barrier,but only has through speeding up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step of the 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increasing the Internationl competition strength,it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these barriers.This article firstly carry on the real diagnosis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stength development of Zhejiang Province’s 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and propose the factor in this foundation which restricts the Zhejiang Province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ternarionalization development:the management flaw of 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difficult of financing and the technical restriction of foreign development.Afterward propose three big strategic patterns choice to promote the inter national competition strength of Zhejiang Province’s mid-and small scale enterprise:With big enterprise cooperation pattern,brand pattern and high tech garden area pattern.Finally propose countermeasure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stength of mid-and small-scale enterprise in Zhejiang Province by the small business own and the government two aspects.【Key Words】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trategic pattern目录1概论 (4)1.1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 (4)1.2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及发展状况 (4)2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7)2.1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情况- (7)2.2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制约因素分析 (9)3 提升浙江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11)3.1提升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模式选择 (12)3.2 提升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13)参考文献 (16)致谢 (17)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探析1概论1.1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内涵国际竞争力是在国内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分析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改革开放力度与深度也不断加大,我国企业面临极大的挑战,与此同时国内各行业竞争也在不断加剧,在国内复杂激烈的环境中取得一席之地成为一个难题,于是更多企业开始试图进入国际市场。
我国中小企业虽然面临的规模小、资金少的劣势,但是经过一番努力,有一部分中小企业顺利地打开了国际市场的大门。
一、案例简介温州东艺鞋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9月,凭借其”营销满意,开拓永远”的企业理念,发展成为中国鞋业界的巨头企业之一,现已成为中国皮革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东艺公司以良好的企业形象和过硬的”东艺品牌”,赢得了市场和信誉,出现了内、外销两旺的大好势头,产品覆盖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还远销俄罗斯、美国、英国、约旦、挪威、瑞典、日本、韩国、阿联酋及东欧各国,共20多个国家与地区。
1992年春,俄罗斯客商急需东芝”大号”皮鞋,,东芝迅速抓住了商机,拉开了东艺进军国际市场的序幕。
之后,东艺公司迅速做出决策,改生产女鞋为生产男鞋,转内销为外贸,全面进军俄罗斯市场。
在俄罗斯打响品牌之后,俄罗斯客商的订单增加,东艺开始尝试直接出口的外贸方式。
1996年德国举办世界上最大的鞋展会,东艺通过香港贸促会顺利获得鞋展的第一摊位,拿到了几大订单。
之后,东艺公司抓住每一次赴国外参展的契机来打响”东艺”品牌,随即参加了美国拉斯维加斯、意大利米兰、法国巴黎、南非开普敦鞋展会,随后约旦、挪威、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签约不断,东芝也顺利打开了走向国际的绿色通道。
我国加入wto之后,东艺开始将战略重点转向美国,经过3个多月努力,拿到了美国第四大零售商elanpllo公司的订单,在全国首开先河进入美国最大的鞋类零售市场。
2003年成功开拓美国市场后,东艺把触角伸向了欧盟市场。
欧盟最大的鞋类零售商戴希曼公司把原来下到意大利的高档鞋订单转到东艺,东艺自此闯进了国际的时尚舞台。
浙江中小企业融资成功案例日前,会稽山绍兴酒有限公司通过质押其名下的驰名商标“会稽山”,获得了绍兴县农村合作银行的8200万元授信额度,以无形的商标换回“真金白银”。
绍兴市出台的浙江省首个商标专用权质押办法为企业开拓了新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曾经“有点雨露就滋润,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浙江民企,已从一棵棵的小草成长为成片的草原。
面对袭来的金融寒流,有了更足的自信,更强的能力。
浙江民企就像“八爪鱼”,多条触手伸向更广阔的领域,吸取资金度时艰、谋发展。
向资本市场吸金“为什么要扒光了衣服坐在玻璃柜里让人看?”绍兴菲达集团董事长舒英钢对民企上市的这一形象提问,是民营企业主最大的疑问。
绍兴33家上市公司提供了肯定的答案。
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33家上市公司的平均净利与上年同比增长220%。
一家上市5年的企业老总感言:他用了20多年时间积累了3亿净资产,而上市5年间,净资产从3亿元跳跃到了30亿元。
而舒英钢本人早已有明确答案。
2002年,菲达集团旗下的菲达环保就在上交所上市。
舒英钢的目标很明确:借力资本市场。
上市,这个话题对今天的浙江民企来说已经不陌生了。
据了解,目前浙江境内上市公司105家,其中中小板上市公司45家,境内上市公司累计中小企业融资614.67亿元。
尚有境内拟上市企业114家,其中辅导期企业79家。
绍兴上市公司数量已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二,累计从证券市场筹资132.5亿元。
更多的民企老板把眼光瞄向国际资本市场。
浙江宝业集团董事长庞宝根拿出了80%的产业,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现在浙江宝业市值超过100亿港币,宝业集团现金流已达100亿元,全球500强企业大和房屋工业株式会社已成“宝业”的合作伙伴。
上市带来的收获,让其对传统建筑业的理解进行了颠覆。
“宝业”现在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劳动力组织者,“资本+知识产权+人才”成为这家企业的新战略,他们开始以工厂流水线的方式生产房子。
09年4月8日,上虞一家叫华程房产的企业在泛欧交易所上市,这是中国首家在该交易所上市的地产公司。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就业的主要渠道。
然而,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往往面临诸多困难,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缺乏国际化经营经验。
本文将通过实例剖析的方式探讨几个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模式和经验,以期为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提供一些启示。
一、大庄钢铁大庄钢铁是一家位于中国江苏省的大型钢铁企业,也是国内少数几家能够同时生产高、中、低品质钢材的企业之一。
为了应对国内市场的激烈竞争,大庄钢铁决定进行国际化经营。
首先,他们通过参加国际钢铁展览会、与国外贸易商交流等方式了解了国际市场的需求和竞争格局。
然后,他们针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开发了适合市场的产品,并在欧洲、南美洲、非洲等地建立了销售网络。
此外,大庄钢铁还通过合资、并购等方式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
这些措施使得大庄钢铁能够稳定向国际市场供应高品质的钢材,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东方红集团东方红集团是一家以制造化工产品为主的中小企业,其产品涵盖粘合剂、彩色涂料等系列。
为了拓展市场,东方红集团决定进行国际化经营。
首先,他们通过与外国卖家交流、与境外贸易商合作等方式尝试在国际市场寻找合适的渠道。
然后,在了解到德国市场对环保型涂料的需求很大之后,他们开发出了符合德国标准的环保型涂料,并与德国某著名企业合作生产。
此外,东方红集团还在东南亚等地建立合资企业,从而在国际市场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这些措施使得东方红集团既提升了产品质量,又拓展了销售渠道,在国际市场中取得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三、编程小学编程小学是一家专注于少儿编程教育的中小企业,其产品包括编程课程、编程工具等。
为了拓展市场,编程小学决定进行国际化经营。
首先,他们通过了解国际市场的教育需求和竞争状况,开发出了适合国际市场的编程课程和工具,并在美国、欧洲等地建立了销售渠道。
在经营过程中,编程小学不断迭代和改进产品,同时注重与当地教育机构进行合作。
这些措施使得编程小学在国际市场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并成为了国内少有的跻身国际市场的少儿编程教育企业。
企业跨国经营案例分析目录1. 企业跨国经营概述 (2)1.1 跨国经营的概念与发展 (3)1.2 跨国经营的优势与挑战 (3)2. 案例背景 (5)2.1 公司简介 (6)2.2 行业与市场分析 (7)3. 经营策略分析 (8)3.1 市场进入策略 (9)3.1.1 直接投资与合作伙伴选择 (10)3.1.2 品牌建设和市场定位 (12)3.2 国际营销策略 (13)3.2.1 销售渠道与分销网络 (15)3.2.2 产品国际化策略 (17)4. 跨国经营管理挑战 (18)4.1 文化差异与管理融合 (19)4.2 国际人才管理与跨文化团队建设 (21)4.3 合规性与风险管理 (22)5. 案例实施过程 (24)5.1 项目启动与规划 (25)5.2 资源配置与组织实施 (26)5.3 关键里程碑与决策点 (27)6. 案例成果与分析 (29)6.1 财务表现分析 (30)6.2 市场地位与份额提升 (32)6.3 品牌影响力与客户满意度 (33)7. 案例总结 (35)7.1 成功关键因素 (35)7.2 经验教训与启示 (37)1. 企业跨国经营概述企业跨国经营是指企业跨越国界,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生产、销售和研发等功能的管理模式。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经营已经成为国际企业拓展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这种经营方式涉及复杂的国际法律、文化、经济环境,对企业战略规划、风险管理、跨文化沟通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跨国经营的核心是全球化战略,企业通过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资源配置,如原材料获取、劳动力成本、税收优惠、市场潜力的综合评估,来实现生产效率的最大化。
跨国经营也使得企业能够更容易地获得多元化的客户基础和服务网络,增加产品的市场覆盖面。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企业需要在遵守东道国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构建有效的跨国管理结构和文化融合机制。
二、浙江省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对策(一)解决过分依赖国外市场的对策(1)立足内需。
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应该积极开拓国内市场。
立足内需深化出口,在无法估计经济危机何时到来的情况下,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使企业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
增强商品的流通性。
不在一个市场供应,可寻找多个市场进行供应。
从长远发展的目光出发,让企业在国内创造自己的品牌,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形成良好的商誉。
企业不被优胜劣汰,才能在更加激烈的国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更好的走向国际市场。
(2)政府的干预。
市场本身存在的缺陷要靠政府及时出台政策已给予调解,使经济能平稳、健康的迅速发展。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浙江省一些名声较好的民营企业难以生存,政府适时出台了一些合法、合理的政策,帮助这些名声较好的企业度过难关。
如‘不处罚,不追缴,不吊销’的三不政策,是政府在这特殊时期对民营企业实行的优惠政策,使企业能够想办法回笼资金,在国内寻找市场,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同时也减少了大部分的失业人员,避免造成省内人员资源滞留,进一步减少了失业人口聚集等问题。
政府对民营企业出台的优惠政策让民营企业不再过分依赖出口,刺激国内的消费,提高GDP的增长。
(二)针对土地、电力资源问题的对策(1)提高原有土地的利用率。
鼓励已经投产的企业,在不占用新土地的前提下,充分发掘自身土地的潜力,在扩大生产规模时尽可能向空中发展。
如严格限制单层厂房,提高厂房的容积率,建造多层、高层厂房。
提高新分配土地的利用率。
浙江省的粗放型产业结构是导致土地短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土地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因地制宜的进行产业选择,有意识地从“制造业高地”向“高科技产业基地”转型。
在新分配土地的利用上,用高科技、高税收、高就业、高效益、高投入、少耗能、少占地的产业替代传统的高能耗、土地资源高占用率的重化工、冶金、装备制造业等产业。
完善城乡土地制度。
为强化对政府在处置土地时的约束,需要对城乡土地制度进行改革创新,主要在于获取增量土地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