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4
《一着惊海天》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着惊海天》。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和情感传递,以及探讨课文中涉及的海洋环保主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短语和重要句型。
2. 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他们关爱海洋、保护环境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海洋污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海洋环保的关注。
2. 课文阅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圈出生词和短语。
3. 词语讲解:教师针对学生圈出的生词和短语进行讲解。
4. 课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5.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语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
6. 随堂练习:学生仿写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7. 环保主题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涉及的海洋环保问题,分享观点。
六、板书设计1. 课文《一着惊海天》2. 课文结构图:展示课文的主要结构,标注重点句子和词语。
3. 环保主题:海洋环保,关爱海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海洋环保的认识。
2. 答案: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推荐相关海洋环保的文章和视频,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观看,进一步了解海洋环保的重要性。
组织一次课堂分享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结构和作者的表达技巧。
2. 教学过程:课文分析、例题讲解、随堂练习。
3. 板书设计:课文结构图和环保主题的展示。
4. 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和答案的要求。
《一着惊海天》优秀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一. 教材分析《一着惊海天》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和航空人的奋斗精神。
通过分析教材,我们可以发现这篇课文具有以下特点:1.内容具有时代感:课文以我国航空事业的最新成就为背景,展现了国家科技的繁荣与发展。
2.人物形象鲜明:课文通过描绘航空人的奋斗历程,展现了他们拼搏、创新、奉献的精神风貌。
3.情感真挚:课文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航空事业和航空人的敬意。
二.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对我国科技事业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航空事业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对航空人的奋斗精神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理解课文,感受航空人的拼搏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知识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生能够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树立热爱科学、献身事业的信念,培养团结协作、拼搏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航空事业的发展及航空人的奋斗精神。
2.难点:课文情感的把握,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融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航空事业的魅力。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和尊敬。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视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航空事业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关注航空事业,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教学目标】1.了解通讯的相关知识。
2.能够区分新闻特写和通讯。
3.学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及细节描写等手法。
4.体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5.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1.能够区分新闻特写和通讯。
2.学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及细节描写等手法。
【教学难点】1.学习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及细节描写等手法。
2.体味本文的语言特色。
【授课类型】讲授课。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子白板。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网搜索歼-15舰载战斗机着舰的视频导入。
二、预习检测白板出示课件,以试题的形式检测本课的基础知识。
三、讲授新课1.一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并明确通讯的概念及特点。
2.二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4):描写了舰载战斗机着舰前的情景。
第二部分(5~18):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和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歼-15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19~25):描写了歼-15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沸腾的场面。
3.三读课文,找出文章精彩的语句进行赏析。
小组讨论,先组内发言,选出代表,然后在班内展示。
(一组可以有两名代表,其他小组成员可以补充发言。
)4.四读课文,总结本文特点。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文风平实,脉络直观。
(4)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5)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
5.回顾第3课内容,总结新闻特写和通讯的区别。
新闻特写与通讯的共同点是:重视运用形象思维,采取多种文学手法,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事实。
特写和通讯的差异在于:新闻特写比通讯更强调时效性和现场感,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新闻特写则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横剖面,着重描写精彩瞬间,不一定需要完整的情节。
《一着惊海天》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学生学情分析与对策•教学过程设计与实施目•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教学反思与改进方向录01课程背景与目标《一着惊海天》背景介绍课文背景《一着惊海天》是一篇描写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文章,记录了这一历史性时刻的激动人心的场面。
时代背景文章所处的时代背景是我国海军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航母的研制和服役标志着我国海军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学生应掌握文章中的生字词、重点语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学习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海军建设的关注和兴趣。
030201教学目标与要求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新闻特写,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
文章通过描绘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展现了我国海军建设的辉煌成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学习新闻特写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所传达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如朗读、默读、讨论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同时,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01020304教材分析与处理02教学内容与方法知识点梳理与讲解简要介绍作者、时代背景等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针对课文中的生词、短语进行详细讲解,包括读音、词义、用法等。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结合课文,讲解相关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抒情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课文背景介绍词汇讲解课文分析写作技巧指导针对课文中的重点内容进行强化讲解和练习,确保学生掌握。
重点突破针对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的解析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难点解析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进步。
八年级(上)《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教案(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通讯有关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2. 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 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4. 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军强国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
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这节课,我们一起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去见证让人激动、自豪的“圆梦”时刻。
二检查预习,掌握基础知识1.注意字音字形着陆(zhuó) 桅杆(wãi)凛冽( lǐn liè) 舰艉(wěi)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ì) 咆( páo)哮镌刻(juān) 澎湃(pãng pài)殚精极虑(dān) 一丝不苟( ɡǒu)2.掌握释义娴熟:熟练。
镌刻:雕刻。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文体知识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通讯的特点:新闻性、文学性、评论性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生默读课文,标注出自然段)1.提问:这篇通讯记录了什么事件?答:这篇通讯记录了552号歼-15战斗机着舰的经过。
2.(学生分别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明确归纳出文章的层次第一层:(1-4)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性。
(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准备。
(3-4):插入背景资料,突出强调舰载机着舰的难度与风险。
第二层:(5-19)详细叙述了舰载机降落过程。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一着惊海天》教案三篇《一着惊海天》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019年秋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由杨海波朗读。
这篇课文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先后获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和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3、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训练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4、揣摩新闻特写的写作方法品析文章简洁的语言,详略得当的手法。
5、感受祖国的强大,激发自豪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掌握新闻特写的方法,学会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处理文章的详略。
教学过程第一步检查预习积累,夯实基础,习惯培养。
1、重点的字积累着陆凛冽默契殚精竭虑镌刻桅杆娴熟一丝不苟浩瀚2、多音字着着陆高着儿着火调调动调动载三年五载载人3、重点词语积累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镌刻雕刻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熟熟练4、背景介绍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9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本文报道的就是这场训练的情况。
21--第二步初读课文,把握文章整体内容,划分结构1、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句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在县里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2•1•2、划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2-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第三步,研读课文,掌握文章写法特色1、一着惊海天文章标题的妙处?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精选9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4课《一着惊海天》篇1 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并理解“凛冽、浩瀚、白手起家、殚精竭虑”等词语。
2.了解新闻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探究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以祖国的强大军事实力为荣,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奉献的志向。
课前预习:1.读准字音澎湃(pén pài)呼啸(xiào)桅杆(wéi)凛冽(ln liè)殚精竭虑(dn jié)娴熟(xián)默契(qì)咆哮(páo xiào)浩瀚(hàn)紧绷(bn)镌刻(jun)一丝不苟(u)惊心动魄(pò)2.理解词语舰岛:现代航空母舰常把舰桥、烟囱等集中建造在飞行甲板的一侧,形似小岛,称为舰岛。
战位:“战斗部位”的简称。
舰艇战斗组织系统的最低一级组织,一般都设有专门的标志。
阻拦索:横向设置在航空母舰飞行甲板降落跑道上的特制钢索,用于吸收着舰飞机的前冲能量,以缩短其滑行距离,一般设置4~6道。
桅杆:木质的长圆竿或金属柱,通常从船的龙骨或中板上垂直竖起,可以支撑横桁帆下桁、吊杆或斜桁。
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苟:苟且,马虎。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殚:竭尽。
虑:思虑。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国首架航空母舰叫什么呀?(学生回答:“辽宁舰。
”)对的,在20xx年,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热潮,同时也备受世界人民的关注,在全世界的面前彰显了中国的强大综合实力,扬我国威,可谓是非常自豪的事。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来重温一下当时的盛况吧。
二、新课展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新闻,找出新闻的六要素。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一着惊海天》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2.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的深层含义;
2.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询问学生是否听说过《一着惊海天》这个故事,了解学生对于该故事的了解程度。
二、阅读课文(15分钟)
1.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
2.逐段解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三、课堂讨论(15分钟)
1.以问题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如:你认为故事中的小鱼有什么特别之处?为什么小鱼成功地下到了大海?
2.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四、拓展练习(15分钟)
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题和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要求学生自由发挥,写一篇关于勇敢和坚持的短文。
五、课堂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对于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和写作任务,要求学生扩展阅读相关故事,并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
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教学目标1.了解这则通讯所报道事件的来龙去脉与重要意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
2.思考作者是怎样获取、组织各种新闻事实的,理解新闻采访的作用和价值。
3.掌握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写法特点。
重点难点理解新闻采访的作用和价值,掌握通讯这一新闻体裁的基础知识。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旦选择了舰载战斗机飞行,就意味着从零开始迎接未知的巨大风险。
做出这个选择,我不后悔!这是舰载机飞行员铿锵有力的话语。
他们为了国家的荣誉,为了国人的强军梦想,在奋斗、在拼搏。
今天,我们就来一睹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风采!板书标题、作者。
二、预习检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澎湃..(péngpài)桅.杆(wéi)凛.冽(lǐn)浩瀚.(hàn)娴.熟(xián)默契.(qì)咆.哮(páo)镌.刻(juān)殚.精竭虑(dān)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镌刻:雕刻。
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白手起家:形容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3.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是什么?明确:(1)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通讯发稿件较慢,但通讯要求更详细、深刻、生动、典型,同时强调报道的完整性。
(2)从内容上看,消息内容广泛,但只是高度概括的报道;通讯报道的是有影响、有特点的人和事。
(3)从篇幅来看,消息较短,通讯一般篇幅较长。
(4)从表达方式看,消息多用叙述,语言简洁明快;通讯虽以叙述为主,但可灵活运用描写、抒情、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
(5)从人称上看,消息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通讯则是第一、二、三人称各显所长,各取所需。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精品教案4 —着惊海天第一部分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航母建设承载国人百年强国强军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在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
这篇通讯,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展现了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作品现场感强,角度新颖,信息量大,震撼力强,是一篇难得的精品佳作。
此稿抓住了舰载战斗机上舰中最精彩、最关键的一环,回答了大家关注的热点问题,是一篇集新闻和史实的佳品。
这篇新闻通讯很有特写的味道,教学中不必过分在此纠结本文体裁归属于通讯还是特写,重点是体会新闻体裁的共性特点和独特写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助课文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相关概念。
2.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新闻特写和新闻通讯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训练学生自学、互动质疑的学习习惯。
2.提升概括能力,学习如何选取事件的重点环节及通过背景介绍突出重点场景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国防知识,关注国家民族的命运,增强中华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新闻特写和新闻通讯的特点。
2.学习通过挖掘背景突出重点场景的写法。
难点提升概括能力,学习如何选取事件的重点环节。
教学突破典型场面描写的写法较难把握,可让学生通过朗读获得体验,通过必要的练习进行强化。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想:本课教学总体思路首先是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和线索,重点是体会新闻体裁的共性特点,分析在叙述和描述事实时的手法和片段抓取,以达到精彩地传达事实的效果。
所以,除了要对相关国防相关知识进行了解之外,重点是要学习如何把这样一个虽然事件重大但是专业性较强、场面性不够的事件报道得动人心魄的写作手法,分析首次着舰对航母事业发展的价值与意义,然后分析本文修辞和关键语句的含义,强化练习典型场面描写的写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唐朝名将郭子仪的事迹,以此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与探究欲。
2.让学生掌握古文阅读技能,包括对于生僻字的理解和理解古文中的表意与意蕴。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理解并解读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4.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写作的技巧,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学重难点1.学会理解并解读古文中的生僻词汇,作用和表达方式。
2.学习如何区分和领会语文中蕴含的抒情文学。
3.掌握准确描述字词的写作技巧和句式表达。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教师分发学生《一着惊海天》全文,先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并在课前预习相关内容。
2.可展示相关照片或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导学过程1.导入话题,让学生回想郭子仪事迹。
能否谈起郭子仪是谁?他做过什么事情?2.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唐朝历史背景,了解海天之战对唐朝的意义以及其影响。
3.引入教材,给学生阅读本课文《一着惊海天》.文本阅读1.给学生时间自行阅读全文,并思考全文蕴含哪些意思和情感。
2.用一些生动的例子介绍古文中的表达方式和生僻字词的含义。
3.解释写作技巧和句式表达,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思考讨论1.在简要介绍课文之后,让学生第一次读全文。
2.让学生回答一些与中文、诗歌、古代文化和历史有关的问题,并感性总结。
3.让学生思考问题的用意,深入阅读全文。
语文写作1.细究一段文字,学习写作技巧和句式表达。
2.让学生以此为基础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文章,挑选一个突出的字词进行展开说明和描写.课堂点评1.对全班或个别学生进行点评和评分,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基础能力。
2.教师与其他学生可以参与点评,以协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写作技能和表达能力。
3.教师可以简要点评学生表现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并与学生共享成就。
课后作业1.总结本次课所学到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并自己对课文进行制作讲稿,评价自己的表现,找出并加以改进之处。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课《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掌握诗歌的韵律特点及每句话的意思,理解、欣赏诗人用唯美的语言表达出的情感。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到海的无限力量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向往。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意境,领悟诗人情感。
2. 掌握诗歌韵律特点,培养朗诵能力。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验和欣赏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朗诵能力,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四、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2.启发式教学法3.情感教育法五、教学过程Step1 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内阅读课文,并依次回答以下问题:1. 诗歌的题目是什么?2. 作者是谁?他有哪些作品?3. 诗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写了哪些景物?4. 诗歌的韵律特点是什么?5. 诗人的情感是怎样的?表达了哪些情感?Step2 合作解读1.在了解了课文的基本信息后,学生们重新阅读课文,注意理解和欣赏诗人的情感表达,分组讨论,互相交流。
2. 学生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把自己组内的标志性诗句表达出来,然后与其他小组分享。
3.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结果,综合剖析正文,展示语言艺术的魅力,引导学生领略“一着惊海天”所表达的情感。
Step3 实践运用1.教师布置作文任务,在“一着惊海天”这句诗句的启发下,让学生们写一篇意境深远的随笔,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学生们通过课文和自己的理解,朗诵小组选出的标志性诗句,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演讲能力。
3. 学生进行小组展现分享,同学们互相欣赏、指正,进行心得交流。
六、教学反思诗歌是文学形式中最抽象、最为深刻、最迷人的创作形式之一,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领略到了诗歌的韵律美和艺术魅力,同时对海的神奇力量和生命的珍贵体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发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韵律特点,理解和欣赏诗人用唯美的语言表达出的情感。
一着惊海天
学习目标
1.感知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
2.学习作者抓现场特写,铺排有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3.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认真阅读新闻,领会文章内容,了解这则新闻的意义,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
一、背景透视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二、文体知识
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三.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着()陆凛()冽默契()殚()精竭虑
镌()刻桅()杆娴()熟
四.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5-1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20-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探究
1、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2、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3、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4、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5、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6、第18段重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7、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形状比作“V”字,有何寓意?
8、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9、最后一段重点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三.zhuólǐn qìdān juān wéi xián
四.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五、1“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
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属于自然环境描写。
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
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3、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
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4、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5、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
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最好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6、运用对偶和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本段第一句运用对偶、夸张、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7、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
“牢牢地”“稳稳地”生动地写出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操作技能的娴熟。
“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的特写镜头,既是对当时情景的生动再现,更是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喜悦和自豪。
8、彰显出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同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烘托了此时的成功。
9、重点采用了抒情和记叙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表达出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同时也点明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这个事件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