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重大科技成果培育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122.00 KB
- 文档页数:9
关于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的公告发布时间:2017-11-13 作者(文号):来源:高教处浏览数:10352次根据《湖北省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92号)和《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鄂教高函〔2016〕34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近期,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对各校推荐申报的教学成果进行评审,提出拟获奖项目、人选以及奖励等级的建议。
根据湖北省人民政府令第292号规定,现将评审结果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公示时间:2017年11月13日至2017年12月12日。
公示期间,单位或个人如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向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写明成果名称和异议内容。
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写明联系人的姓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电话,并加盖单位公章;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写明本人的真实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电话,并有本人的亲笔签名。
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异议不予受理。
反映情况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联系电话:027-********;通信地址:武汉市武昌区洪山路8号,湖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邮政编码:430071。
附件:拟授予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励委员会办公室2017年11月13日附件拟授予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华中科技大学金海实验室科研项目汇总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云安全的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2014CB340600),2014.1-2018.8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计算系统虚拟化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No.2007CB310900),2007.7-2011.123.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基于语义网格的语义关联存贮模型及管理和通信平台(No.2003CB317003),2004.1-2009.8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子项目,无线传感网络的自主组网模型方法研究(No.2006CB303002),2006.8-2010.125. 973青年科学家项目,软件定义的云数据中心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2014.1-2018.126.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新型移动业务控制网络的架构及关键技术(No.2010ZX03004-001-03),2010.1-2012.127.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子项目,宽带移动业务关键技术开放式研究(No.2009ZX03004-004-04),2009.1-2010.128.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翻译业务云计算基础架构和海量数据处理系统研发(No. 2012BAH14F02),2012.1-2014.129.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虚拟实验教学环境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No.2008BAH29B00),2009.1-2011.1210. 教育部“十五”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2003.1-2005.1211. 教育部211工程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二期建设,2012.1-2013.512. 教育部创新团队“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中国教育科研网格计划典型应用示范,2006-200813. 教育部“985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基于网格的高性能计算与复杂系统仿真科技创新平台,2004.1-2007.12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交流项目,NSFC-RGG联合资助项目,因特网上基于对等网络的大规模实时视频系统:理论和实践(No.60731160630),2008.1-2010.1215.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数据网格的高性能存储环境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No.60125208),2002.1-2005.1216. 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项基金,大规模社交网络内容搜索系统研究(No.201345),2013.1-2016.12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子项目,网络计算应用支撑中间件/网络计算安全支撑环境(网络计算环境综合试验平台No.90412010),2004.1-2007.12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云计算环境下面向复杂工程应用的资源管理调度方法研究(No.61232008),2013.01-2017.121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大型数据中心的低能耗可扩展理论与关键技术(No.61133006),2012.01-2016.122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适应云计算环境的视频编码、传输与智能处理(No.61133008),2012.01-2016.12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对等计算及广域网虚拟平台(No.60433040),2005.1-2007.12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结构化可搜索公钥加密及其应用研究(No.61472156),2015.01-2018.122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时空上下文数据的关联关系挖掘与推理技术研究(No.61472149),2015.01-2018.12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虚拟化环境下面向新型存储系统的I/O资源调度方法(No.61472151),2015.1-2018.12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面向隐私保护的大数据查询处理方法研究(No.61472148), 2015.01-2018.122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分布式计算与系统(No.61422202), 2015.01-2017.12.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并行与分布式计算(No. 61322210),2014.1-2016.12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科学大数据处理优化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No. 61370104),2014.1-2017.12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云计算环境中租户数据的计算安全保障机制研究(No. 61370106),2014.1-2017.12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向云计算性能保证的多租户数据中心网络带宽分配与最优性价比计价体系研究(No. 61370232),2014.1-2017.12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社交网络搜索系统中基于交互局部性的通信代价优化策略研究(No. 61370233),2014.1-2017.12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语义计算的海量Deep Web知识探索机制研究(No. 61272411),2013.1-2016.123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新型系统结构下数据密集型计算的运行时优化机制研究(No. 61272408),2013.1-2016.12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保护监控视频隐私的漂移失真免疫算法研究(No. 61202302),2013.1-2015.123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容错代价的云计算可生存性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No. 61272072),2013.1-2016.123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抗量子密码分析的基于身份加密研究(No. 61100222),2012.1-2014.123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NoC众核系统中基于可靠性的节能实时调度算法及策略研究(No. 61173045),2012.1-2015.123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向计算密集型的海量数据查询处理关键技术研究(No. 61100060),2012.1-2014.123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虚拟化技术的数据中心多维资源整合和全局能效优化研究(No. 61103176),2012.1-2014.124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网络视频定向广告关键技术研究(No. 61003006),2011.1-2013.124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虚拟计算环境下磁盘资源管理机制的研究(No. 61003007),2011.1-2013.124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事务内存的云计算编程模型研究(No. 61073024),2011.1-2013.124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移动容迟网络的路由与拥塞控制方法研究(No. 61003220),2011.1-2013.124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大规模标注RDF数据管理的关键技术研究(No. 61073096),2011.1-2013.124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虚拟计算环境生命周期的服务器资源调度方法研究(No.61073024),2011.1-2013.124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虚拟机计算资源调度中关键技术的研究(No.60903022),2010.1-2012.12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逻辑虚拟域中软件执行的可信确保机制研究(No.60973038),2010.1-2012.12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云计算数据中心高可用理论与方法研究(No.60973037),2010.1-2012.124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合成基准测试程序的多核处理器模拟技术研究(No.60973036),2010.1-2012.125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云计算环境中高效可靠虚拟化桌面的关键机制研究(No.60973133),2010.1-2012.125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向普适环境的流媒体柔性机理与调度策略研究(No.60903173),2010.1-2012.12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网格的多源异构数据访问与集成方法研究(No.60803006),2009.1-2011.125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向虚拟计算环境的入侵容忍机制研究(No.60803114),2009.1-2011.125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对等网络弹性拓扑的基础理论研究(No.60703050),2008.1-2010.125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网格可信赖性评测理论的研究(No.60603058),2007.1-2009.125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图论分析自然图像解析方法研究(No.60603024),2007.1-2009.125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数据活性的数据网格管理调度策略研究(No.60673174),2007.1-2009.125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面向网格虚拟组织的可信安全机制研究(No.60603065),2007.1-2007.125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对等流媒体覆盖网络的协作式优化机制研究(No.60642010),2007.1-2007.12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虚拟组织中资源共享的安全代价分析理论的研究(No.60503040),2006.1-2008.12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虚拟流媒体存储系统理论和实现技术研究(No.60403024),2005.1-2005.126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基于信息服务网格的无形计算理论及模型(No.60273076),2003.1-2005.126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云端和终端资源自适应协同与调度平台,2015.1-2017.126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内存计算系统软件研究与开发,2015.1-2017.1265.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高性能计算环境应用服务优化关键技术研究,2014.1-2016.666.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云平台一体化监控系统研究(No.2013AA01A213),2013.01-2015.1267.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No.2013AA01A208),2013.01-2015.1268.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主题项目课题),面向多核/众核系统的运行时支持技术与系统(No.2012AA010905),2012.01-2015.1269.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真实感动漫渲染系统研究与应用(No.2012AA01A306),2012.01-2015.1270.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云制造服务平台关键技术”,课题“面向航天复杂产品的集团企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开发、系统构建及应用”(No. 2011AA040502),2011.1-2012.871.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基于网格的数字化医疗决策支持系统(No.2006AA02Z347),2007.1-2008.1272.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面向医学图像处理的武汉高性能网格结点建设(No.2006AA01A115),2006.12-2010.1273.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中国教育科研网格计划典型应用示范(No.2004AA104280),2004.1-2006.1274.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集群服务器功能软件(No.2002AA1Z2102),2002.9-2004.1275.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存储虚拟化及其文件系统的研究(No.2001AA111011),2001.10-2003.1276.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2005年研究开发、产业化及应用试验项目,基于IPv6的大规模高性能网格应用(GI-04-15-7A),2005.9-2006.1277.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2005年研究开发、产业化及应用试验项目,基于IPv6的P2P弹性重叠网络智能节点的研制(GI-04-12-1D),2005.9-2006.1078. 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2005年研究开发、产业化及应用试验项目,基于IPv6的P2P内容存取应用系统研制(GI-04-12-2A),2005.9-2006.1079. CNGI2008年下一代互联网业务试商用及设备产业化专项,中国教育科研网格IPv6升级(教育科研基础设施IPv6技术升级和应用示范项目),2009.1-2010.1280. 2009“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重大专项子项目,全IP宽带移动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No.2009ZX03004-002),2009.1-2010.1281. 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培育资金项目,网络环境下的科技文献共享服务支撑平台(No.705034),2006.1-2007.1282. 霍英东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项目,存储局域网虚拟化系统结构的研究,2001.7-2004.783. 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国家精品课程地区资源分中心建设及相关软件系统研发(NO. JPKC-2)(“国家精品课程集成项目”子项目),2007-201084. 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云计算与分布式处理,2014.6 -2016.785.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虚拟化用户桌面环境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No.NCET-08-0218),2009.1-2011.1286.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面向数据时间特性的网格数据管理机制研究(No.NCET-07-0334),2008.1-2010.1287. 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2013)研发项目,基于网络侧数据的用户特征提取与新业务受众预测研究(No. MCM20130382),2014.1 -2015.1288. 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2012)研发项目,面向视频转码的高性能云计算节点的研究与实现(No. MCM20122041),2013.1 -2014.1289. 教育部-英特尔信息技术专项科研基金,云计算环境下海量教育资源管理技术研究(No. MOE-INTEL-2012-01),2012.7-2014.690. 教育部-英特尔信息技术专项科研基金,云计算环境中大规模虚拟化桌面的关键机制研究(No.MOE-INTEL-10-05),2010.4-2012.491. 教育部-英特尔信息技术专项科研基金,面向云计算的数据并行处理系统研究(No.MOE-INTEL-09-03),2009.4-2011.492. 教育部-英特尔信息技术专项科研基金,基于虚拟计算技术的多核系统计算资源管理(No.MOE-INTEL-08-06),2008.2-2010.493.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云终端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No. 2012FFA007 )2013.1-2014.1294. 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面向云计算的虚拟化数据中心资源管理策略研究(No. 2011CDA086),2012.1-2013.1295.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团队,新型网络存储系统及存储机理的研究,(No.2005ABC005),2005-200696. 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择优资助项目,信息服务网格支撑平台关键技术的研究,2004-200597.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科研项目,基于动态联合体的网络协同安全控制机制的研究,2005.198.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移动网络环境下云端融合的关键技术合作研究,2015.01-2017.1299. 欧盟项目,Desktop Grids for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llaboration,2010.6-2012.5100. 欧盟项目,MONICA-Mobile Cloud Computing: Networks, Services and Architecture,2012.1-2014.12。
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学院简介第一临床学院(协和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创建于1866年,系卫生部直属大型综合性医院。
医院先后被评为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
医院设置床位数4600张。
2012年,医院门诊量达330.7万人次,出院人数13.8万人次,住院手术量6.1万台次。
医学专家荟萃,人才优势明显。
拥有高级职称医务人员近500名,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94名,“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名,双聘院士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0名,担任国家级学会副主任委员以上的专家28名,担任省市级专业学会主任委员的专家55名。
学科设置齐全,专科实力强大。
医院现有43个临床科室,14个医技科室,7个研究所,15个治疗中心,103个实验室。
有7个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学科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科室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医院现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拥有博士生导师136名,硕士生导师368名。
医院技术力量雄厚,年开展新技术100余项,多项在国内和中南地区居领先地位,并创下了同类医院单日手术251台的国内纪录。
在教育部、湖北省生物靶向重点实验室和湖北省分子影像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支撑下,医院取得343项科研成果,其中65项达国际先进水平,278项达国内领先水平,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5项成果获省部级一等奖。
作为华中科技大学临床教学重要基地,第一临床学院现有8个系5个专业16个教研室,承担临床医学八年制、五年制、留学生等多个临床医学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
医学影像系、医学检验系挂靠在我院。
有宝钢基金全国优秀教师奖4 人、湖北省教学名师 2 人。
多项教学成果获国家级、省级奖励。
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2门,临床医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医学检验专业是湖北省品牌专业,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家级示范中心,拥有27个国家级和5个省级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湖北省毕业后医学教育研究中心挂靠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创新交叉重点团队项目管理办法(暂行)为推进学科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加快高水平科技人才团队成长,学校将设立“华中科技大学创新交叉重点团队”项目(以下简称“创新团队”),旨在通过校内的培育和孵化,提高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重点科技项目能力。
为加强创新团队项目管理,结合学校实际,依照《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管理办法》(校科技〔2014〕3号),特制定本办法。
一、申请条件1.创新团队由跨院系、跨学科领域及校外的优秀中青年人才组成,并共同围绕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合作开展创新研究。
2.创新团队应由5-8位学科交叉、优势互补、不同单位的优秀中青年人才组成,开展交叉学科的创新研究。
主要支持我校科研人员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等开展合作,鼓励校内各院系间的跨学科交叉研究。
3.创新团队负责人应为我校聘用的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好组织协调能力,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55周岁。
依托单位应为创新团队负责人所在单位;创新团队其他成员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有较好的发展潜质。
学校鼓励院系与校外单位共同组建创新团队,并优先考虑校外单位参加的项目。
同一人员只能参加一个创新团队。
二、组织与评审1. 学校科学技术发展院(以下简称“科发院”)负责受理项目申请、组织专家评审、批准资助项目、管理和监督项目实施。
2.创新团队可自由选题,但必须具有清晰的研究目标和研究计划,拟开展的交叉合作研究工作应具有跨学科、跨领域特点,并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较好的可持续性。
3.院系根据“十三五”规划的重要方向和人才队伍发展需求,结合新兴交叉学科发展、学校重要科研平台和大科学工程建设等组建团队,组建方案经院系学术委员会论证,并经合作单位审核同意后报科发院。
4.科发院组织专家进行创新团队项目评审、遴选工作,评审专家组应不少于9位。
5.创新团队的评审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学问题是否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拟开展研究工作的创新性构思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2)团队交叉是否跨学科、跨领域及吸纳校外力量,包括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的交叉、医工医理交叉、校内外交叉;(3)团队构成,包括团队负责人和成员的能力与水平、专业结构、年龄结构的合理性,成员间合作研究的相关性。
自动化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系统分析与集成专业(专业代码:071102 授理学学位)“系统分析与集成”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是一个理学博士点,强调理工结合,主要横跨学科为数学、物理、生物与工程。
该博士学位授权点是华中科技大学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联合申报的,由双方联合建立的系统科学研究所管理。
本培养方案由华中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水电与数字化工程学院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联合制定。
1、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道德品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严谨求实的科学学风。
2).在系统科学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系统分析与集成在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学科中的应用背景;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有创造性的工作。
3).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和理解相关专业的外文文献,并具有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以及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4). 身心健康。
2、研究方向1).复杂系统理论方法及应用2).系统建模、仿真与优化3).水资源系统分析与数字流域4).综合集成技术与方法5).生物信息、控制与计算二.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学科代码:0811 授工学学位)为加强博士研究生的管理和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本学科自1997年9月起按一级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经过培养实践,特修订本方案。
1、培养目标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
2).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学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业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和理解相关专业的外文文献,并具有用外语撰写学术论文以及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4). 身心健康。
2、主要研究方向1).智能控制与机器人技术; 2).复杂系统的理论与应用; 3).电力电子与运动控制; 4).计算机集成控制与网络技术; 5).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6).决策分析与决策支持; 7).生物信息、控制与计算; 8).公共安全与应急决策系统; 9).物流系统工程; 10).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11).飞行器导航制导 12). 多谱成像与遥感图像处理三、学习年限与学分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华中科技大学科学营:动手实践出真知,青春科学梦起航作者:***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22年第05期活动概述“动手实践出真知,青春科学梦起航”特色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实践和科技创新,探索开发学生潜能与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和创造教育的新途径,营造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教育生态环境,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未来杰出人才。
活动宗旨为通过分组参与为营员量身定制的专题动手实践探索实验,让营员在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物理学院引力中心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各创新团队体验科研与实践,加深营员对学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认识和了解,增强营员对科学的兴趣与探究热情,鼓励他们立志从事科学研究事业,培养其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活动内容特色活动内容涉及工程实践创新、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3大类10小类动手实践项目,这是华中科技大学分营的特色活动,一直深受营员的喜爱和好评。
其中,工程实践创新类项目包括“数控铣削”“机器人综合运用”“3D打印”和“趣味电子产品制作”,物理科学包括“组合光学实验”“RLC电路实验”和“音叉振动实验”,生命科学包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及清除策略实验”“生物面膜制备实验”和“田园生活小农庄体验”。
活动程序活动分2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参观介绍,然后分班分组集中讲解,动手参加10小类动手实践项目。
阶段1集中参观工程实训中心、物理学院引力中心和生命科学实验中心。
营员以班级为单位,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分别参观各实践单元,通过具体实物的近距离接触和聆听通俗易懂的讲解,全面了解具体的动手实践场所,为后续动手实验操作提供感性认识和理论基础。
阶段2营员分组开展探索实验。
各团队辅导教师首先为营员讲解各项目的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
然后在团队研究生的具体指导下,营员进行分组研讨、自主设计,并完成实践动手操作。
最后进行成果展示或比赛,选出各团队的优秀实验作品。
[__——应重视并发挥规划在高校发展中的引领作用L陈廷柱近年束笔者允后参加了华中科拄夫学、青岛大学l 』71坤}坎大学、青岛农1i p^等:临沂师池学院成干学院剂嫠理r 学|皖安康学院I l I 东电山高等々利学校,广州航海高等々科学幢、山东交通职业学院等}泉所.岛於的规划编制删二耀鲫地感受到高校埘脱划的聃祧“胜规划耐高枝发展所起的最班f l ql 】划[作特驯重视n 二原华小理T 大学1998年教帅H 大会上,胤济明砷挺m 了“凡班预则节4、预川废’的心也他埘大家讲t 今‘1j 10月15n 魁北桂45周年校庆+我们将J l :展次特圳彤式的杖胰活动.学校将“’总结弊骑、找nj 差距、制定胤驯1为校戊活动的土题.从脱在"析刮性庆纪忠『I 这段月,M 内n :仝攒教职员r 及拉友巾全而开展学枝第:献人艇腱战略研时卡¨荇院最所窀的学科建殴M 划”在这献上全J :,J 爿济还就第二次凡发展的基础、战噼目标和发腥槿式战略措施等制定学校战略规划一般曩涉及的主要m 容.全曲州谜J ’自己的鹱木t 张《华一I t 柙工凡学第三次大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蹄f 讨论稿)》随后在学校各-耻位和争体教驻幔T 巾0|起了弛;烈反响1909年3月,胤华中胖I 凡学笫=埘救f e 会鳞川搬会议萨式市泌通过r 《牛t l t 理l 大学第一次人发屉威略的基本思路》之后.m ]一原华-I -理I 夫学麒川济医利凡学、朦武汉城市迎设学院等f }井纽建华中科技大学.笫。
次太发展’的说陡失去r 现丈基础.们卫F “第=状大发展”的很多设想延续r 下束,特制址“以观划促艟腰”的办学心路进步_=}}到发扬光大学挪分中青年学术书j 研讨全j 胤济发表丁《制定由向新世纪的学校战略发展觇划》的讲话.就华中科技上学新f t 纪的垃展H 柏、、发展模式发展措施和战略n 勺制定棘删提…r 许多指昝性的看法2001年3月29LI 华巾科技大学自屙“设代会”第献全嫂审泌嗵j :I r 《华一l 晖q 技凡学创建世界知名高水甲大学战略脱划(200I {#一2020年)》周济担任教育部部K “米往拈导离役如何J F 塍I 作七I 【f 『.-7历任教育郫钡导牛吁比.个址蒋特电是r 丹重视髓胜规划对向棱改革一1矬肫的作j{I 2003年1月5r I ,周济在教育酃r E 屉岛校i .作咨词委员会第1一次会议上作r #;#划发展规划术米≯舯蓐璎讲话,叫确要求各高技璎认真思普耐个问题’.精心制定“卟规划。
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追梦计划”实施方案(2020版)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追梦计划旨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为企业发展赋能。
每年面向园区实体在孵科技型中小企业,通过项目征集、实地考察及综合评审,最终确定10家优秀企业入围年度园区“追梦计划”并提供“资金、人才、技术、市场”等全方位精准对接服务。
优惠政策(期限:自授牌下一年度起3年内)1、企业购买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现代服务业示范基地办公场地可给予单价优惠200元/平方米。
2、(本条款优惠政策只能2选1)一是企业租赁科技园公司自有孵化空间,租金给予5元/平方米·月的优惠(在授牌下一年度起第1年优惠5元/平方米·月的基础上,第2-3年租金单价保持不变)。
二是企业租赁科技园公司自有孵化空间的(面积≤1000平方米),可以选择科技园公司三年租金(总额不超过100万元)入股方式扶持,具体事项由双方协议约定。
3、企业自授牌下一年度起三年内可享受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2个停车位(限企业负责人)免年费。
4、企业自授牌下一年度起三年内可享受物业费8折优惠。
5、企业自授牌下一年度起三年内可享受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公共会议室免费使用2次/年;租赁可享受8折优惠。
支持政策(期限:授牌后长期有效)1、企业可享受科技园各类签约商户及星级酒店会员折扣。
2、企业可免费享受科技园提供的工程建设及装修咨询服务。
3、企业可免费享受科技园提供的工商注册咨询及地址提供服务。
4、企业可免费享受科技园提供的公共档案查询及园区公共服务。
5、企业可免费享受科技园提供的各类项目申报咨询服务。
6、企业可免费享受科技园提供的各类行业培训服务。
7、企业可免费享受科技园组织的各类需求对接服务。
8、企业可免费享受科技园提供的各类人力资源服务。
9、企业可免费享受科技园提供的股权构架搭建及投融资咨询服务。
10、企业可免费享受科技园提供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技术服务。
11、企业可免费享受科技园提供的企业宣传服务。
华科工程硕博士专项计划
华科工程硕博士专项计划是华中科技大学面向工程领域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推出的专项计划,旨在培养高水平的工程科技研究人才。
该计划主要针对具有一定工程实践经验和潜力的优秀本科毕业生,为其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研究学习机会,培养其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华科工程硕博士专项计划的培养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硕士研究生阶段和博士研究生阶段。
硕士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研究方法和科技实践能力;博士阶段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学术前沿领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华科工程硕博士专项计划在招生时会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科研能力、专业基础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录取的学生在入学后将享受专项计划的各项优惠政策,包括学费减免、奖学金资助、科研经费支持等。
同时,专项计划还为学生提供优秀的导师资源和研究环境,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科研方面取得卓越成绩。
华科工程硕博士专项计划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科研能力的工程科技研究人才,为我国的技术创新和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华中科技大学强基计划专业名单(专业设置)华中科技大学强基计划招生专业为突出基础学科在国家关键领域的支撑引领作用,同时聚焦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我校强基计划招生专业设置如下: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哲学。
我校将在北京市、河北省、山西省、吉林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市、四川省、陕西省投放强基计划招生专业,具体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报名系统内公布为准。
华中科技大学简介华中科技大学现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内科学、外科学按三级计),国家重点(培育)学科7个。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我校44个学科参评,全部上榜,其中机械工程、光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等4个学科进入A+,A类学科14个,B+及以上学科33个。
华中科技大学强基计划入围考核办法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性加分,下同)须达到各省(区、市)本科一批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合并录取批次省份以各省级考试招生机构划定的相应分数线为准),高考综合改革省份的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省级考试招生机构划定的相关最低录取控制参考分数线。
6月26日前,符合第一类报名条件的考生,我校将依据高考成绩按照不超过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数的6倍确定入围高校考核考生名单,高考成绩相同时,按照语文、数学、外语优先确定入围名单。
学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将入围高校考核的考生入围至所填报的某一专业进行分专业考核。
符合第二类报名条件的考生,直接获得入围校考资格。
强基计划报名相关问题强基计划什么时候开始报名答:最早于4月左右开始报名,根据前两年的情况绝大多数报名时间会从4月中旬开始。
强基计划报名流程大概是什么步骤?答:进入阳光高考网报名平台→登录系统→选择开始报名→信息核对→阅读报名须知→确认报名条件(一般是选择自己是Ⅰ类还是Ⅱ类考生)→选择是否申请破格→填写附件信息→填报志愿→确认是否需要缴纳报名费→完成报名。
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代码:0812 授工学学位)本方案适用于取得计算机科与技术学士学位或硕士学位、经录取入学后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
合格者授予工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1.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2.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3.在本学科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4.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1) 计算机存储及网络存储系统 (2) 计算机网络与网络安全(3) 超高密度存储理论与技术 (4) 多媒体技术(5) 计算机高速接口与通道技术 (6) 集群与网格计算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1) 现代数据库理论与技术 (2) 并行分布式及高性能计算(3) 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 (4) 移动实时计算(5) 多媒体技术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 分布式计算与分布式系统 (2) 计算机图形图象处理(3) 人工智能与知识发现 (4) 多媒体信息处理及信息安全(5) 智能系统与信息检索 (6) IP互联网4.信息安全专业(1) 密码理论与密码技术 (2) 鉴别与授权管理(3) 网络安全 (4) 信息系统安全(5) 信息对抗三、学习年限1.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5年。
2.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至6年。
六、培养过程的质量保证措施1、严格执行学校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相关规定。
2、每位博士生至少阅读与论文课题相关文献100篇左右,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50篇,并提交综述报告。
3、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符合博士生选题的纵向科技课题,博士生至少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并完成一项课题(相关任务),提交源码与相应文档。
4、至少参加2次国内外国际学术会议。
5、加强论文开题审查,实行预答辩制度。
6、对发表高水平科技论文的博士生实行资助与奖励制度。
华科大工程博士培养方案第一部分:培养目标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博士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工程领域高端人才。
培养目标包括:1. 提高学生的工程技术水平和科学研究能力;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发展和应用能力;3. 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以及高度的工程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素养;4. 培养学生对工程实际问题的综合分析和解决能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第二部分:培养方式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博士培养采取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并重的培养方式,使学生既具备较强的学术研究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
1. 学术研究工程博士学位是以学术研究为主要培养目标的一种学位。
学术研究是工程博士培养过程中的核心环节,通过开展科学研究项目,学生将具备开展独立科学研究的能力。
2. 专业能力培养除了学术研究,工程博士培养还将学生培养为具有良好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学生将接受高水平的专业课程培养,提高专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部分:培养方式具体措施1. 课程学习工程博士学位课程设置分为学校基础课程、专业课和研究生课程。
(1)学校基础课程:包括工程学科导论等,帮助学生加深对工程学科的理解和认识。
(2)专业课:包括工程材料、工程结构、工程设计、工程实践等,培养学生对工程学科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3)研究生课程:包括实验技术、科研方法等,使学生具备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 科研创新工程博士学位的培养以科研创新为核心。
学生将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发表科研论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术交流学生将积极参与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通过出国交流、参与国际会议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
4. 实习实践工程博士学位的培养将积极开展实习实践活动,使学生接触实际工程和企业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
华中科技大学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有关“论文奖励”相关内容与实施程序的说明《华中科技大学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自然科学)》《校科技【2014】6号》和《华中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水平科研成果奖励办法》《校社科【2014】2号》已印发。
为了贯彻实施新的学术论文奖励政策,现将两个《文件》中“论文奖励”相关内容与实施程序作如下说明。
1.关于奖励的学术论文类别。
学校奖励的高水平学术论文类别为:Article、Review及研究性Letter。
2.关于学术论文评价标准。
1)SCI收录学术期刊分区:采用“中国科学院SCI收录期刊分区标准;SSCI收录学术期刊分区:采用ISI发布的《期刊引用报告(JCR)分区标准;2)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按ISI发布的《期刊引用报告(JCR)》中影响因子计算;3)高影响力论文(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按ISI发布的ESI数据库中的Highly Cited Papers & Hot Papers数据计算。
4)单篇论文五年内被引次数:由学校图书馆提供的年度SCIE检索数据;3.关于按新文件奖励学术论文的起始日期。
《文件》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实施。
因为中国科学院当年发布的是前一年的SCIE收录期刊分区标准,所以学校对当年发表的优秀论文也延后一年实施奖励。
2015年,学校将按两个新《文件》标准奖励在2013年期刊发表的论文。
具体为:1)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版的期刊中发表的论文;2)2015年1月检索的热点论文及高被引论文中,在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版的学术期刊中发表的论文。
3)201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出版的SCIE和SSCI期刊中发表的论文中,截至2015年1月累计被引次数≥30次的论文(首次实施奖励后,如果在后续统计年度内累计被引次数到达更高级别档次,可申请补足奖金差额)。
4.关于学术论文的归属及作者标注的规定。
按照国际文献计量学的通行做法,并综合国际与国内标准,《文件》规定,根据论文的归属及作者的贡献,对以不同类别的作者在同样期刊发表论文的奖励额度不同。
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电子与信息工程系始建于1960年,目前拥有二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一级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同名称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003年4月又获准自主设置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信息技术2个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自1995年以来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7年又获得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目前,全系下设电路与系统、通信软件与交换技术、宽带无线与多媒体系统、互联网技术与工程、微波与信息网络、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等6个研究中心及实验中心。
与新、澳、美、德、港等国(境)外多所大学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经过40多年的努力,从创办初期以无线电技术专业为主体,发展为科研与教学特色显著的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基地。
70年代承担电子部重大科研项目“散射通信系统”,获第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奖。
90年代,“EIM-601大型局用程控交换机”荣获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某导弹指挥仪维护与诊断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年来,获省部级奖励十余项,其中A VS视频编码技术被列入2007年中国信息产业10项重大技术之一,获2007年信息产业重大技术发明奖、中国标准创新贡献一等奖。
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课题、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四十余项。
包括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项目和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级重大项目。
承担国防科工委、总参、总装、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船重工集团等单位的国防预研和国防重点项目三十余项。
现拥有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光通信与智能网络研究部、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无线接入与融合接入研究室、多谱信息处理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精细波谱与目标探测研究部、国家防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子)、智能互联网技术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基地和教学实验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重大科技成果培育计划”
(简称“登峰计划”)申请书
研究方向:
学术带头人:
所在院系(公章):
联系人:
联系电话:
申请时间:年月日
科学技术发展院
2016年9月制
一、“重大科技成果培育计划”团队基本信息
二、团队研究基础
(一)学术带头人介绍
重点介绍学术带头人的基本情况(教育及工作经历)、学术积累、在国内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
包括标志性学术成绩(论文或重大应用成果)、国际学术任职、获得重要科技奖项、获得标志性研究成果、对学科发展、社会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等。
(二)团队核心成员介绍(5-10人)
介绍团队核心成员的基本情况(教育及工作经历)、研究方向以及团队形成的背景、合作基础、专业结构和研究任务分工等
(三)团队在该研究方向承担过的国家及地方的重大重点项目
(四)团队在该研究方向已取得的研究成绩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标志性学术成绩(论文或应用成果)
1.1论文收录及被引用情况统计表(近5年)
1.2代表性论文和专著
代表性论文(不超过20篇),列出全部作者姓名(按照论文发表时作者顺序)、论文题目、期刊或会议名称、发表年代、卷期以及起止页码(摘要论文请加以说明)。
②共同第一作者均加注“#”字样,通讯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均加注“*”字样。
专著要求列出所有作者,专著名称(章节标题),出版社, 总字数,出版年份。
1.3标志性应用成果
2. 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国际学术性奖励
2.1获奖励统计表(近5年)
2.2主要奖项(近5年获国家奖、省部级一等奖以上及其他具有高影响力奖项)
3. 获批发明专利
3.1发明专利统计表(近5年)
3.2代表性发明专利(近5年授权,不超过
20项)
4、其他公认突出的创造性成果或成绩
三、拟开展研究工作
着重阐述拟开展的研究工作的创新性构思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团队建设及团队内部协调、管理机制等。
四、建设期的建设计划、预期目标
预期目标必须说明项目五年内将完成哪些研究任务、所要达到的指标、理论上在哪些方面可能取得突破、重大科学问题解决到何种程度、预期对解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所作出的贡献以及相关成果。
预期目标应具体、明确(包括:1)国家科技一等奖;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3)所在学科评估结果明显上升;4)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基金重大项目或重点仪器专项;5)发表有影响力学术论文;6)人才培养)。
五、报奖计划及大项目申报计划
根据拟申报的科技奖励类型,阐述预期研究成果与相应奖项评价体系的相符性。
写明报奖时间、报奖类型、等级等。
写明拟申报大项目的类别、时间等。
六、团队建设及计划实施中突出的或需学校重点解决的问题
七、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八、资金预算表及说明
九、申请人承诺
我保证申请书全部内容的真实性。
如获得资助,我将履行项目负责人职责,严格遵守学校项目管理、财务等各项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完成研究目标,按时报送相关材料。
若填报失实和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全部责任。
签字:
年月日
十、团队主要成员承诺
我保证申请书全部内容的真实性。
如获得资助,我将严格遵守学校项目管理、财务等各项规定,切实保证研究工作时间,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完成研究目标,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报送相关材料。
若个人信息失实、执行项目中违反规定,本人将承担相关责任。
十一、承担院系推荐意见及承诺
院系负责人(签章):(公章)
年月日
十二、合作院系承诺
我单位已对本院系参与成员的资格进行了审核。
如获资助,我单位将保证对研究计划实施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和工作时间等条件给予保障,严格遵守学校项目管理、财务等各项规定,督促项目组成员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及时报送相关材料。
合作院系1 合作院系1 院系负责人(签章):院系负责人(签章):
(公章)(公章)
日期:年月日日期: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