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平衡钢丝绳断绳事故分析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45.45 KB
- 文档页数:6
矿井提升断绳事故分析及预防矿井提升断绳事故是指矿井井下提升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提升钢丝绳断裂或拉断所引发的事故。
这种事故对工人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给煤矿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因此,对提升钢丝绳事故进行分析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一、事故分析1、事故原因(1)钢丝绳使用年限过长钢丝绳作为矿井提升设备中的重要部件,经常受到大量的压力和摩擦,时间一长,就会出现裂缝、变形等安全隐患。
如果继续使用,一旦达到极限负载或遭受冲击,则会立刻断裂,导致事故发生。
(2)钢丝绳质量差有些煤矿为了降低成本,会购买质量不达标的钢丝绳使用,可能会出现内部缺陷、硬化现象,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破裂。
(3)未按规定使用、保养、检查设备一些煤矿每天井下工作时间长,经常忙于开采,而对于维修、保养、检查设备的工作松懈了,这就有可能导致设备出现故障,出现断绳事故。
2、造成的危害煤矿井下震动产生的冲击波能引起钢丝绳断裂,断绳事故的发生给煤矿生产带来严重的后果。
由于错位或拉断的绳索不能支撑煤矿提升设备,加之煤矿气氛恶劣,可能会引起人员死亡事故。
一旦事故发生,将会给煤矿的经济效益带来极大的损失,同时也会给煤矿的社会形象造成极大的伤害。
二、预防措施1、加强设备检查和维护对矿井设备进行维护是预防断绳事故的关键。
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更换或维修设备。
对于已经使用一段时间的钢丝绳,及时更换,不要贪图一时的便宜而影响煤矿后续的生产。
2、建立技术安全管理制度煤矿在生产过程中要制定以技术安全管理为主的制度,规定设备的技术验收标准,完善安全检验标准,逐步提高矿井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确保设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正常地运转。
3、加强职工培训与教育要加强对矿工的安全知识普及宣传和职业技能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减少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安全事故。
总之,在煤矿生产和设备维护中,预防措施的落实十分重要,必须采取全面、全方位、全体负责的措施,加强对设备的保养维护,完善技术安全管理制度及职工培训与教育,才能有效的减少或避免煤矿提升断绳事故的发生,确保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煤矿井下钢丝绳断绳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当前我国煤矿产业在不断进行产业升级,而煤矿生产安全是社会各界异常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煤矿井下钢丝绳短绳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就煤矿提升钢丝绳安全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煤矿井下钢丝绳;断绳事故分析;防范措施引言钢丝绳作为挠性构件,主要被应用在矿山与建筑等领域,作为提升设备与起重设备等提升辅助材料。
钢丝绳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受到弯曲作用与力作用等,长期以往则会造成磨损与断丝等问题,轻则造成经济损失,重则造成安全事故,甚至人员伤亡。
钢丝绳作为机械损耗部件,是设备主要的安全部件。
我们应该就钢丝绳的短绳等事故问题进行分析,并提早采取措施进行防范。
1煤矿井下钢丝绳断绳的主要原因和预防措施1.1过载井下刚采出的煤中含有较多的水分和矸石,使煤的比重增大,这样会导致箕斗过载。
斜井提升出现的超挂车、刮卡车辆、拉掉道车辆都会导致过载。
过载会增加钢丝绳的变形量,降低钢丝绳的使用寿命,最终导致断丝。
钢丝绳过载的预防措施: 箕斗提升实行定量装载,常用的定量装载类型有定量斗箱式和定量输送机式两种。
斜井提升杜绝超挂车现象。
1.2锈蚀煤矿矿井井筒条件比较恶劣,提升钢丝绳受淋水、酸性气体、杂散电流等作用会发生电化学腐蚀。
钢丝绳被腐蚀后会出现应力集中、韧性降低、抗拉强度和抗冲击度降低等现象,钢丝绳一旦受到较小的冲击力就会引起断裂事故。
钢丝绳锈蚀的预防措施: ①矿水酸碱度较高且处于出风井中的提升钢丝绳腐蚀严重,应选用镀锌钢丝绳。
②定期润滑钢丝绳。
润滑既可以保护钢丝绳外部钢丝不被腐蚀,又能补充绳芯缺失的润滑油,防止水分浸入绳芯造成内部钢丝腐蚀生锈。
缠绕式提升机使用的钢丝绳润滑油要符合钢丝绳制造厂提出的要求,钢丝绳必须每月涂油一次;摩擦提升机使用的钢丝绳只能涂专用的润滑油,钢丝绳每季度涂油一次。
涂油时应先除掉钢丝绳表面的锈迹,润滑油才能从钢丝绳表面充分渗入到绳芯,消除绳芯干燥现象。
任家庄煤矿钢丝绳事件案例分析
在“煤矿12·3运输事故”中,当班班长兼信号工XXX违章指挥、违规作业,擅自用p18.5的钢丝绳绳扣代替p21.5的钢丝绳绳扣,且在遇阻后仍向前拉行,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而在XXX擅自违规指挥的背后还隐藏着在场人员对安全的漠视。
在场人员无人对XXX进行劝阻,他们虽然工作经验丰富、熟知安全操作规程但对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缺选择了视而不见。
这需要我们进行自我检讨和重新认知。
而贯彻实行“班前会宣贯”所提倡的“四个理念、一个措施、八个到位”,则有助于我们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障自身安全。
将事故案例于所学的安全知识相结合,使大家对安全问题有更加清晰直观的印象。
使他们在今后工作中,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为班组员工在烯烃大检修中竖起新的屏障!。
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立井平衡尾绳损伤、断绳原因分析与预防平衡尾绳是提升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矿井提升的安全和经济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平衡尾绳正确使用、维护和更换,是延长钢丝绳使用寿命、保证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保证。
平衡尾绳在煤矿立井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中主要是为平衡提升钢丝绳重力,获取等力矩而设置。
使用过程中一般认为尾绳只承受自重,因而没有将尾绳和首绳进行同等级别的重视和管理,进而缩短了平衡尾绳的使用寿命,甚至出现断绳事故。
目前,淮北矿业集团公司各矿大多使用圆尾绳,尾绳的设计选型多为镀锌多层股钢丝绳,扁尾绳基本不再使用。
淮北矿业桃园煤矿是一个中型矿井,有三个井筒,新副井是落地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提升高度825m,提升速度9m/s,井筒直径6.5m,新副井尾绳:34×7+NFZS φ42.mm、φ46mm两种规格;老副井井塔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提升高度548m,提升速度8m/s,井筒直径6.5m;老副井尾绳:18×7+NF φ40mm。
主井井塔式多绳摩擦式提升机,提升高度606m,提升速度8.5m/s,井筒直径5m,主井尾绳:18×19S+NF φ40mm,通过对平衡尾绳的检查维护、管理使用,以及尾绳事故来剖析尾绳断丝、断绳发生的原因,以及需要采用的相应预防措施。
平衡尾绳损坏的部位主要容易发生在两处:一处是提升容器与尾绳卸力器杯形体连接部位,另一处是井筒窝底尾绳环回转的部位。
尾绳卸力旋转器的影响:平衡尾绳卸力器的作用是通过推力轴承的卸力自动消除圆尾绳在提升过程中,由于长度和重量变化引起的扭转力。
立井提升系统在高速运行时,平衡尾绳需要消除由旋转器旋转带动尾绳旋转产生的扭转力。
当提升系统停止运行时,此时,处在井筒底部的弯曲尾绳回转部位距离尾绳卸力器长度最长,绳端载荷最大。
该点尾绳所受的旋转力最大。
旋转力对尾绳造成的内外绳股钢丝绳相互蠕动、磨损也在增加,外层股钢丝蠕动加剧了内、外层接触面的磨损。
煤矿断绳事故反思(原创版2篇)目录(篇1)1.煤矿断绳事故概述2.事故发生的原因3.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反思4.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正文(篇1)【煤矿断绳事故概述】煤矿断绳事故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矿工使用的提升设备(如矿井提升机)因钢丝绳断裂等原因导致的事故。
这种事故往往造成严重后果,包括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
为了提高煤矿安全水平,预防断绳事故的发生,我们需要对这类事故进行深入的反思和研究。
【事故发生的原因】煤矿断绳事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钢丝绳质量问题:钢丝绳是提升设备的关键部件,如果质量不达标,容易在使用过程中断裂。
一些煤矿为了节省成本,购买质量低劣的钢丝绳,导致事故发生。
2.提升设备维护不到位:矿井提升机等设备需要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如果维护工作不到位,设备可能出现故障,进而引发断绳事故。
3.操作不当:矿工在操作提升设备时,如果违反操作规程,也可能导致钢丝绳断裂,引发事故。
【对煤矿安全管理的反思】煤矿断绳事故的发生,暴露出煤矿安全管理方面的不足。
煤矿企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加强设备采购管理:购买高质量的钢丝绳和提升设备,从源头上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2.完善维护保养制度:建立健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确保设备定期检修,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员工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
4.加强安全监管:政府部门要加强对煤矿企业的安全监管,确保企业按照规定执行安全措施。
【预防类似事故的措施】为了预防煤矿断绳事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定期检查钢丝绳和提升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
3.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加强安全培训。
4.加强政府安全监管,督促煤矿企业落实安全措施。
总之,煤矿断绳事故对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目录(篇2)1.煤矿断绳事故概述2.事故原因分析3.事故的教训和反思4.预防措施和建议正文(篇2)【煤矿断绳事故概述】煤矿断绳事故是指在煤矿生产过程中,由于矿井提升系统的钢丝绳断裂,导致人员和物料坠落的严重事故。
副斜井主绞车钢丝绳断绳事故报告于2014年9月3日,13点30分左右。
副斜井在下放矿车和电瓶车时,出现钢丝绳断绳事故。
针对此次事故的原因和对以后的安全生产给予了警示。
对于此次事故发生后,公司和矿领导高度重视。
严格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
对此次事故进行严查,严办,严管,等全面教育,预防此次事故的再次发生。
一:钢丝绳的使用时间,和导致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
于2014年3月7日副斜井主绞车投入使用至9月3日,共计180天左右。
本钢丝绳选型为,6XIGSXIWR-----41。
生产厂家;贵州钢丝绳股份有限公司。
绳样编号为BA10533,送样长度为1.5m,总长度从天轮架到井底车场715m;提升坡度16度。
矿车自重720kgX4个,送检单位负责人:王兴华。
造成此次事故发生的原因是:(1)地理条件干燥,持续高温钢丝绳润滑油不断溢出。
(2)矿井水含碱严重,对钢丝绳绳头腐蚀严重。
(3)钢丝绳自身重,检查不到位。
二:防范措施。
(1)提升钢丝绳每周检查一次,对易损或断丝和锈蚀的地方详细检查。
钢丝绳的突出部分在检查时剪下。
对钢丝绳检查的结果进行存档。
(2)涂油维护,每星期涂油一次。
(3)认真检查尾绳,对容易锈蚀损坏的弯曲段和接头处,对挂钩和鸡心环连接处每月解开涂油一次。
(4)加强对挂钩,和把钩工,绞车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实行定量装载,严禁超载,超挂。
三:事故的定性,和对事故责任人作出相关的处罚。
(1)此次事故定性为责任事故。
(2)机电矿长蔡延春负主要责任处罚2000元(3)机电科长王兴华检查不仔细处罚2000元(4)值班领导(兼矿委托领导人)何永国处罚2000元(5)副井直接责任人姚文泉处罚2000-元(6)安全矿长黄云耀负连带责任处罚1000元(7)总工杨永处罚500元(8)通风副总向安军处罚500元(9)后勤矿长-李家雄处罚500元科级通风科杨建平处罚300元技术科刘春茂处罚300元班长钳工班班长茹高和处罚200元当班班长李在洪处罚300元主井运输班长夏书利处罚200元3----1轨道上山出渣班金先友处罚200元每班挂钩工处罚100元每班信号工处罚100元当班绞车工龚从业处罚100元盘吉煤业有限公司2014年9月。
第七章提升事故典型案例评析一、断绳事敌断绳事故的后果非常严重,不仅影响矿井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还会危及人身安全。
断绳事故多发生于单绳缠绕式提升。
单绳缠绕式提升断绳事故从发生断绳事故的原因看,以松绳引起的最多;从提升方式看,以立井箕斗提升的案例最多。
在此,以立井箕斗提升因松绳引起的断绳事故为例进行分析。
(1)某矿主井,提升机为XKT2 X 3>< 1.5型。
当箕斗正在卸煤时,信号工通知司机井下无煤。
司机没有注意仓满红灯已亮、松绳警铃已响,即开车把箕斗习惯地下降到井口水平,然后停车。
实际此时箕斗仍卡在卸载位置,松绳已达24. 5m0箕斗突然下落,在机房外50m的机电科长听到井筒巨响,到机房问司机,司机还不知已发生断绳坠斗事故,停运38. 5h. (2)某矿主井,提升机为2JK-3/11. 5型。
煤仓信号工发现仓满已太晚,松绳保护又失灵;司机发现松绳时已松绳30m,钢丝绳已打卷,去找钳工处理,钳工还未赶到已发生断绳坠斗事故,停运42. 5h,2.原因分析(1)箕斗被卡住,引起松绳,且松绳量大;箕斗卡住的原因消失后,箕斗迅速下降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力,冲断钢丝绳。
(2)保护装置不完善,只有信号灯或信号铃,司机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问题。
满仓保护没有与提升信号闭锁(井口煤仓仓满,井底煤仓无煤~信号工发不出开车信号一不发开车信号,司机无法开车~提升信号与提升机电控系统闭锁);松绳保护没有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设置。
(3)司机注意力不集中,对松绳警铃和滚筒上钢丝绳等异常情况未能引起注意;松绳后的处理措施不当或反应过慢。
・预防才梦(1)预防卸载处卡箕斗。
设置可靠的满仓保护装置;改造扇形门底卸式箕斗的结构;天气寒冷季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安全措施.防止箕斗冻住;加强对曲轨及箕斗的维护。
(2)提高松绳报警保护的可靠性。
(3)增设必要的闭锁(松绳保护与井口煤仓内的输送机的闭锁,一发生松绳时输送机不能运行)和信号显示装置(箕斗在曲轨的运行显示)。
硫酸厂原料库2#起重机钢丝绳断裂事故分析报告
2016年7月8日15:40分,由设备动力厂组织,在设备动力厂厂办公室召开了由硫酸厂原料库行车操作人员,总调度室、硫酸厂、动力厂有关领导及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事故分析会议,会议对硫酸厂原料库2#行车钢丝绳断裂事故进行认真分析,事故原因分析如下:一、事故经过:
8月5日23:25分,原料库行车操作人员进行正常配料,抓斗提升时发现提升钢丝绳一根断裂,小车东移时,其余三根同时断裂,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并通知维修工来检查。
二、事故原因:
经维修人员检查发现,钢丝绳断裂四根,抓斗滑轮组转动不灵活抓斗框架变形。
现场检查没发现抓斗与行车本体等其它地方有碰撞现象。
事故分析会领导及相关技术人员认定:主要原因是钢丝绳受力不匀、疲劳所造成的断裂,再加上抓斗本身质量差,框架焊接处不牢固。
滑轮组框架变形,钢丝绳运行时有卡绳现象。
三、防范措施:
1、完善交接班记录,加强起重机的交接班检查。
2、建议重新购买一台质量过硬的抓斗作为备件使用。
3、建议是否考虑增加外部配矿设备。
4、加强维修保养次数并检测钢丝绳的拉力是否符合使用要求。
四、处理意见:
根据特种设备(起重设备)管理制度的规定,确保起重设备安全运行,对硫酸厂进行损失材料费用的3%进行经济处罚100元,在8月份经济责任制考核中体现。
2016年7月8日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XX井主井绞车断绳事故分析报告2013年4月30日晚班我矿主斜井发生了一起断绳事故,造成一台矿车箱体变形,影响全矿生产四小时。
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5月1日下午2:00分机运矿长蔡朝阳在调度会议室主持召开了事故分析会,参加人员有机运付总何旭权,机电队长田辉阳,安监部长张卫荣,安监部干事吴武军、伍习文,运输队长陈永高,机电队井下电工班班长唐建军、井下钳工班班长王提华,主井当班上、下挂钩工罗松青、李文建,绞车司机伍美兰,钳工钟永平、卿宗仁、卿永峰,现将分析处理情况通报如下:一、事故经过:4月30日中班机电队王提华详细检查了主井钢丝绳,各项参数指标符合《煤安规程》规定,4月30日晚班绞车一直正常提升,事故发生前正在进行连续提升作业,23:42分主井下挂钩工李文建在南绳上挂了6个煤车,地面挂钩工罗松青在北绳上挂了五个空车,23:45分上下挂钩工发出了正常提升绞车信号,绞车司机伍美兰启动绞车按正常操作程序开始提升作业,当6个载车提升距井口60米处时突然南绳猛弹后下垂,发生了断绳事故。
事故发生后机运矿长蔡朝阳、生产矿长李玉林、安监部长张卫荣、运输队长陈永高等人立即赶到了事故现场,勘查发现6个煤车停在井口往下60米处,前三个车掉道,自动防跑车装置钢丝绳捞住从上往下第三个车箱体后端,箱体变形,第四个车厢前端轻微变形并有刮擦痕迹,其他车辆未见损伤。
南绳距主钩88米处拉断,断面两端钢丝呈圆锥型,为典型的拉断痕迹。
现场勘查完毕后,经检查钢丝绳重新制作钩头后可以继续使用,但该绳为2012年9月23日更换,已使用七个多月,为了保险最后决定更换新绳,5月1日早班4:10钢丝绳换好主井恢复正常提升。
二、事故原因:1、正常情况下必须所有车辆全部通过防跑车装置并且距离30米以上捞车门才下放关闭。
事故发生时绞车实际提升距离与防跑车装置传感器检测距离不一致,列车刚过三个车还有三个车未过时防跑车装置“一门”突然误动作下放挡住上提煤车导致钢丝绳拉断。
矿平衡钢丝绳断绳事故
分析报告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某矿平衡钢丝绳断绳事故分析报告一、某矿副立井提升系统概况:
某矿副立井井深1050米,双层四车罐笼提升,采用六根主绳、三根平衡钢丝绳。
平衡钢丝绳采用宁夏钢丝绳厂生产的4×8×9-143×24-140
型扁平衡钢丝绳,全长1024米。
3#平衡钢丝绳于2000年9月27日更换使用,截止断绳为止,该绳的使用周期为28个月。
某矿平衡钢丝绳断绳事故分析报告。
二、事故经过:
2003年1月1日检查3#平衡钢丝绳时发现锈蚀情况逐渐加重,并且有散股现象,用铁丝进行捆绑后继续使用;并加大对平衡钢丝绳检查力度,由规定的每周检查一次改为每4天检查一次。
2003年2月3日检查发现在距大罐26米处有3根断丝,此后改为每天检查一次;并开始准备平衡钢丝绳更换工作。
2月8日平衡钢丝绳已到位,其它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2003年2月9日检查发现散股点增多,在距大罐26米处3#平衡钢丝绳断一边股,在距大罐20米处又断一边股。
2月10日专业根据日报表组织检查,发现平衡钢丝绳状态不良,距大罐26米处断股增加至两股;断股面积占总截面的6.3%(规定不得超过10%),要求更换平衡钢丝绳。
矿在2月10日下午4:00生产会上决定于2003年2月12日早8点
到18点停产更换平衡钢丝绳。
2月11日早5:40大罐正常运行到井口停车位置正常停车后,在距大罐26米处3#平衡钢丝绳发生断裂,造成断绳事故。
事故发生后,矿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处理,于13日晚23:00将断绳处理完毕,造成直接事故影响时间41小时。
13日凌晨开始巡查井筒装备,除泄漏通讯和下井打卡电缆损坏外,供电电缆、罐道等井筒装备均未损伤。
随后开始更换平衡钢丝绳,鉴于另两根平衡钢丝绳均已锈蚀较严重,于2月15日早9点三根平衡钢丝绳全部更换完毕正常运行。
三、事故原因:
1、矿专业领导对钢丝绳的锈蚀情况认识不足,采取措施不及时、不得力,是事故的主要责任。
2、机电部对钢丝绳检查记录所表现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没有提出专业的主导意见,专业管理不到位,是事故的重要原因。
3、工区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不好,未及时总结钢丝绳使用周期及变化规律,3#平衡钢丝绳使用周期较长,锈蚀较严重;未引起充分重视,现场管理不到位,也是事故的重要原因。
4.查绳工虽然是多年从事这项工作,技术业务不熟练,对绳的损坏程度分析不确切,对锈蚀情况只做笼统的描述,没有确定锈蚀等级,也是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5、三根平衡钢丝绳间距为357mm,由于间隙较小,纬绳(梭子绳)磨损较严重,导致平衡钢丝绳散股,抗拉强度降低。
井筒淋水大,平衡钢丝绳极易锈蚀。
在正常停车位置和加减速阶段时,罐下20-30米处摆动较大,平衡钢丝绳与分离器碰撞磨损严重,造成平衡钢丝绳局部损伤严重,是造成事故的客观因素。
四、事故教训及防范措施:
此次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机电专业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好、安全管理不到位,放松了现场安全管理,对事故隐患未能充分认识,引起足够重视,造成现场存在的重大隐患未能立即处理,导致事故发生。
为吸取事故教训,杜绝此类事故发生,特制定以下防范措施:
1、切实加强对机电安全管理工作的领导,强化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落实。
机电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岗位责任制度,按照岗位责任制要求,做好机电安全管理工作。
各级机电管理人员,要各负其责,加强安全检查,针对机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所有机电作业人员要严格按照岗位作业标准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岗位作业行为,做到正规操
作,坚持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大幅度减少“三违”行为,提高机电作业安全水平,尽快使专业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管理局面,切实做好机电安全管理工作,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2、强化提升系统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集团公司矿井提升系统安全技术管理规定要求,认真做好提升系统各种保护、提升装置、连接装置、钢丝绳的检查、试验,技术测定、主要部件探伤等工作,严格按规定周期、内容开展工作,检查、试验和测定、探伤报告必须内容齐全、数据准确、图示清晰,负责人必须提出处理意见并签字。
由矿机电副总工程师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存在问题的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3、强化日常检查维修和预防性检修工作,严格执行集团公司矿井停产检修管理规定。
切实做到隐患问题早发现,准备工作要提前,处理隐患抓时间。
4、加强立井主绳、平衡钢丝绳及井筒装备检查,根据现场条件和以往使用经验制定合理使用周期,并制定更换标准,研究平衡钢丝绳质量鉴定及破断拉力等技术指标检测方法,确保安全提升。
5、重申矿井重大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按照机电专业安全技术管理规定要求,由机电专业领导每月组织专业科室、区队有关人员对现场进行安
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重大隐患,并及时组织整改处理,将现场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
6、为深刻接受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杜绝重大事故的发生,要求各矿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和集团公司安全技术管理规定的要求,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和专业特点,强化安全管理,狠抓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开展专业自查自纠,重点做好矿井边远死角和重要岗位的安全治理工作,坚决消灭现场安全隐患,确保矿井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