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北镇市杜屯地区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资源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辽宁省宽甸县红石镇石墨矿床成矿特征分析摘要:辽宁省宽甸县红石镇石墨矿床为宽甸地区已经提交的唯一一个大型晶质石墨矿矿床,石墨矿主要赋存于辽河群高家峪岩组中,属区域变质层状矿床,从已知石墨矿床矿体赋存部位看,大多数矿体赋存于褶皱的转折位置和核部。
关键词:红石镇石墨矿;矿床成因;成矿地质背景;成矿规律1区域地质背景辽宁省宽甸县红石镇石墨矿床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县城135°方向60Km,行政隶属辽宁省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红石镇大韭菜村管辖。
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Ⅰ级),胶辽台隆(Ⅱ级),营口-宽甸台拱(Ⅲ级)东南部(见辽宁省大地构造略图1)。
从辽吉裂谷位置来看位于辽吉裂谷东部中央凹陷之上,鸭绿江断裂带北西部上盘,虎皮峪-红石砬子复背斜东端。
区内地层因区域变质作用及混合岩化而复杂,主要为早元古界辽河群地层及辽河期混合花岗岩为主,区域构造多复式褶皱,断层等,脉岩较为发育。
图1 辽宁省大地构造略图1.1地层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辽河群里尔峪岩组、高家峪岩组、大石桥岩组。
(1)里尔峪岩组:里尔峪岩组一段:在勘查区内出露面积较小,零星分布于勘查区周边,岩性主要为褐灰色中细粒电气斜长(微斜)变(浅)粒岩、电气黑云变粒岩、磁铁电气变粒岩、灰色黑云角闪变(浅)粒岩。
里尔峪岩组二段:自西向东贯穿全矿区,走向与区内地层总体走向一致,该段赋存磁铁矿、黄铁矿、铜矿及重晶石矿。
区内黄铁矿等硫化物在局部可以富集成矿。
(2)高家峪岩组:区内高家峪岩组分布面积较大,主要岩性为变粒岩,内含主要矿物为斜长石及石英,次要岩性为浅粒岩。
高家峪岩组一段:出露面积较大,走向多北为北西向、南东向为主,主要岩性为灰色中细粒石墨透闪透辉变粒岩,夹褐灰色石墨斜长变(浅)粒岩。
底部偶有斜长角闪岩。
该段地层为区内石墨矿的主要产出层位。
高家峪岩组二段:走向北东、东向,主要分布在矿区东部孙家堡子及西沟矿段东部,区内岩性主要为褐灰色石墨变粒岩,石墨变粒岩。
中国石墨矿地理分布中国耐材之窗网[耐火材料基本知识] 2008年3月25日截至1996年止,中国保有储量的69处大、中型石墨矿产地的分布。
各地区保有石墨矿产资源概况如下:1.华北地区保有石墨矿产地22处。
其中:晶质石墨矿20处(大型矿1处、中型矿14处、小型矿5处),共计保有晶质石墨矿物储量B+C+D级904万t,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与河北省的北部;隐晶质石墨矿2处(小型),共计保有隐晶质石墨矿石储量11万t,分布于北京市郊。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晶质石墨矿主要的蕴藏区和当前鳞片石墨主要产区之一。
从自治区西面的阿拉善左旗,往东经包头、呼和浩特至集宁、兴和一带长700~800km地段内,已发现矿产地数十处,估计晶质石墨矿资源量在2000万t以上,已勘查的矿产地有13处(中型矿11处、小型矿2处),共计保有晶质石墨矿物储量548万t。
其中∶集宁县以东的兴和县黄土夭石墨矿由1号矿、18号矿B段、18号矿C 段和其他矿体4处中型矿和11号小型矿,加上附近的荣华背中型矿,实际构成一个大型矿区,各矿均已利用,矿山开发具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以产出优质大鳞片石墨而著称,是中国著名的鳞片石墨生产矿山之一;在兴和县以西,还有丰镇县南井、武川县庙沟、土默特左旗什报气和灯笼素4处中型矿也已利用,形成以兴和为重点的中国鳞片石墨生产基地之一。
此外,固阳县五当召、阿拉善右旗挡巴井2个中型矿和包头市克尔马沟小型矿也可供选择利用。
内蒙古兴和石墨矿以南,在山西北部分布有晶质石墨矿4处(大型矿1处、中型矿2处、小型矿1处),共计保有晶质石墨矿物储量318万t。
其中:大同市弘赐堡大型矿和六亩地、鸡窝涧中型矿可供选择利用,天镇县白羊口小型矿可供边采边探。
内蒙古兴和石墨矿以东,河北省赤城县艾家沟中型晶质石墨矿于1988年开采利用,其附近新发现的水泉中型晶质石墨矿也可供选择利用,怀安县蔓青沟和阳原县谷端庄2处小型晶质石墨矿也已零星开采。
河北省东部青龙县魏仗子和南部邢台市,还各分布小型晶质石墨矿1处,现已停采。
锦州周边矿藏玛瑙是火山喷发过程中由氧化硅热液分异集中形成的。
分布于黑山县芳山镇一带的火山岩地层内。
在其附近的坡积洪积形成的土地里也赋有玛瑙矿六合乡的唐泡和新立屯镇的火石岭子产红黄色的玛瑙。
义县留龙沟乡产灰白色的玛瑙。
头道河乡的魏家沟,白庙子乡的新立庄,聚粮屯乡的太平屯都有玛瑙矿。
硅化木义县红墙子乡的西二沟、徐家沟、上下石洞沟等地蛇纹石、叶蜡石分布于锦西寺儿堡乡的前峪。
黑曜岩:锦州城西北观音洞黑曜岩矿、珍珠岩矿。
走向北东20度,倾向南东,倾角25~30度。
矿体为层状及扁豆状,大小共13个,储量81.7万吨。
黑山县十里岗黑曜岩矿在十里岗屯东300米处。
走向北东40度,倾向南东,倾角10度。
矿体出露两处:北部为层状,厚10~20米,面积约4000平方米。
南部为囊状,厚5~10米,面积约400平方米。
矿体呈黑色,斑状结构。
斑晶为斜长石,含量约占5%。
基质全为玻璃质。
储量为15.8万吨。
萤石即氟石(氟化钙)又名五花石。
绥中县叶家乡的叶家坟,范家乡的五台山,黄家乡的北毛家沟,加碑岩乡的楼房屯都有萤石矿。
锦西钢屯镇拉拉屯萤石矿,萤石呈脉状赋存于花岗岩裂隙中,见两条矿脉,属萤石~石英脉型。
含氟化钙95.5%。
西南部的楼房屯等地也有分布。
锦县沈家台镇汤池村南大山西麓萤石矿,矿体长200米,矿石含氟化钙30~40%。
储量约8万吨。
义县地藏寺三宝屯萤石矿在锦州城西北40公里处。
热液充代矿床,硫化矿石,有8个矿体,其中3个较大。
含氟化钙40%,二氧化硅40%。
储量为矿石135.9万吨,氟化钙54.4万吨。
1971年开采,手选,年产1.5万吨,供鞍山和出口用。
头道河乡的夹山,刘龙台镇的姚家沟也有萤石矿。
北镇县的汪家坟乡,黑山县的芳山镇和新立屯都有萤石矿油页岩义县头台乡万佛堂油页岩矿,产于侏罗系上统金刚山组岩层中。
分上下两个含油组。
下组见可采含油页岩两层,厚共 1.4米,含油4.12%。
上组厚3米,含油2.55~3.06%。
辽宁宽甸杨木杆一带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摘要】本文对辽宁宽甸杨木杆一带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包括地质特征分析、矿床类型、矿物组成、成因分析和石墨矿形成机理。
结论部分讨论了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的重要性,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该地区石墨矿的形成机理,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辽宁宽甸、杨木杆、石墨矿、地质特征、矿床类型、矿物组成、成因分析、矿床形成机理、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的重要性、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辽宁宽甸杨木杆一带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引言石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矿产,广泛应用于铅笔芯、润滑剂、石墨烯等领域。
辽宁宽甸杨木杆一带以其丰富的石墨资源而闻名,石墨矿蕴藏量巨大,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
对于该地区石墨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机制仍存在许多未解之谜,急需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有学者对该地区的石墨矿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地质调查和矿床类型划分,但对于矿床的详细矿物组成、成因分析和形成机理等方面仍存在着不足之处。
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辽宁宽甸杨木杆一带石墨矿的地质特征和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矿床的形成过程和机制,为今后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1.2 研究意义石墨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材料,广泛用于铅笔、润滑剂、电池等领域。
而辽宁宽甸杨木杆一带的石墨矿资源丰富,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工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对该地区的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石墨矿地质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该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和矿床分布规律,为矿产勘查提供重要依据。
研究石墨矿的矿床类型和矿物组成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矿产资源的组成和品质,为资源利用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对石墨矿的成因分析和形成机理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矿床的形成过程,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辽宁宽甸杨木杆一带石墨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揭示矿床形成的机理和规律,为地质资源勘查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辽宁省红石镇北沟地区多金属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分析摘要:工作区内工作程度相对较低,本文从北沟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矿体地质和以往物化探工作成果入手,具体分析工作区内铅锌矿体的矿化类型及找矿标志,综合评价铅锌矿体及其伴生矿体的利用价值,预测可能的成矿远景区,为下一步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多金属地质特征成矿条件红石北沟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8(b)-0075-03北沟地区处于辽东台背斜营口—宽甸台拱凤城凸起的东部,鸭绿江断裂成矿带中部。
1 区域地质背景区域上广泛出露辽河群地层,根据其原岩建造、变质岩岩石组合自下而上分为四个岩组,分别为里尔峪组、高家峪组、大石桥组和盖县组。
各组地层间均为整合接触,里尔峪组与下伏混合岩呈混合交代接触。
里尔峪组(lhlr)主要岩性钠长浅粒岩、微斜浅粒岩、磁铁浅粒岩和黑云变粒岩夹斜长角闪岩及蛇纹石化大理岩等—俗称“含硼岩系”,原岩以酸性火山岩为主,夹中基性火山岩和富镁碳酸盐岩,变质相为铁铝榴石角闪岩相,普遍遭受混合岩化作用。
高家峪组(lhgj)主要岩性为黑云斜长变粒岩、片麻岩为主,夹黑云透闪变粒岩、硅线黑云斜长片麻岩、含石榴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少量的透闪透辉岩和大理岩等,以普遍含有石墨为特征,原岩为粘土质—半粘土质岩石夹少量钙质及碳酸盐岩石,变质相为铁铝榴石角闪岩相。
大石桥组(lhds)为白云质大理岩、透闪透辉岩夹片岩、变粒岩及斜长角闪岩等,该组原岩为碳酸盐岩夹钙质及粘土质岩石,变质相为铁铝榴石角闪岩相。
盖县组(lhgx)以硅线黑云片麻岩、黑云片岩和二云片岩为主,局部可相变为含墨黑云斜长变粒岩、片麻岩及含榴硅线黑云斜长片麻岩为主,夹透闪石岩、透辉石岩、透闪透辉变粒岩、薄层大理岩和石英岩等,并以普遍含石墨为特征,原岩为粘土质、半粘土质夹砂质钙质及碳酸盐岩,变质相为铁铝榴石角闪岩相。
1.1 构造特征区域构造较为复杂,褶皱构造以红石砬子东西走向巨型复背斜为代表,其两翼辽河群地层内低序次褶皱发育;区内断裂构造以鸭绿江断裂的次一级构造为主,多呈北东向展布,次为北西向断裂构造,另外还有南北向断裂构造。
辽宁省矿产资源概况2011年11月24日辽宁省是矿产资源大省之一,也是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程度较高的省份。
目前共发现矿产资源120种,查明资源储量的有116种,其中菱镁矿、铁矿、硼矿、熔剂用灰岩和金刚石的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滑石、玉石、硅灰石和锰矿等矿产的保有资源储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目前,我省矿产资源已形成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重金属、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化工原料非金属、建材与其他非金属矿产以及水汽资源共八大类矿产资源体系。
我省矿产资源具有四个基本特点:一是矿产资源较丰富,配套性好;钢铁工业所需的主元素矿产和辅助原料矿产、能源矿产基本配套齐全。
二是矿产地集中,便于规模开发;石油、天然气集中在盘锦、沈阳;铁矿95%分布在鞍山、本溪和辽阳市,菱镁矿主要在鞍山和营口;滑石80%在鞍山;硼矿98%在丹东;金刚石资源分布在大连。
三是共、伴生矿产多,综合利用价值大;有色金属矿产、硼镁铁矿和磷铁矿等多为共、伴生矿产,伴有多种有益元素,尤其是伴有稀散元素矿产。
四是埋藏浅,适宜露天开采;煤、铁矿产中有全国著名的抚顺、阜新、本溪、鞍山等露采矿山。
一、能源矿产(一)石油我省石油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下游平原地区的盘锦市,沈阳市的南西部、辽阳市西部也有少量分布。
全省石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23.7亿吨,剩余技术可采储量1.9亿吨。
(二)天然气我省天然气主要分布在盘锦市。
全省天然气累计探明地质储量2126亿立方米,剩余技术可采储量209.4亿立方米。
(三)煤层气我省煤层气多产于各大煤田的上部与煤层中,已发现资源主要产于阜新市和铁岭市调兵山地区,初步估算阜新煤田煤层气资源储量为100亿立方米,铁法煤田累计探明地质储量77.3亿立方米,目前阜新市煤层气资源已开发利用。
(四)煤炭全省煤炭保有资源储量为79.3亿吨。
我省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沈阳、铁岭、阜新、抚顺和辽阳,本溪、朝阳、锦州和葫芦岛也有一定资源分布。
我省煤炭企业所属矿井多数经过了较长时间的开采,除沈阳煤业集团成立于1978年,铁法煤业集团、阜新矿业集团、抚顺矿业集团、北票煤业集团开采历史都接近或超过50年,北票煤田、阜新煤田、抚顺煤田已采了100年以上;经过长时间高强度的开采,这些煤业集团的煤炭资源几近枯竭,寻找后备资源工作已显紧要。
石墨矿情况介绍一、石墨简介(一)石墨概念石墨(graphite)是有机成因的碳质物变质而成,最常见于大理岩、片岩或片麻岩中。
煤层可经热变质作用部分形成石墨,而少量石墨则是火成岩的原生矿物。
石墨由于其特殊结构,具有耐高温性、抗热震性、导电性、润滑性、化学稳定性以及可塑性等众多特性,一直是军工与现代工业及高、新、尖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石墨应用范围广泛,国际曾有专家预言“20世纪是硅的世纪,21世纪将是碳的世纪”。
石墨鉴定特征:1、铁黑色,硬度低,一组极完全解理,有滑感和染手。
2、石墨是在高温下形成。
3、石墨最常见于大理岩、片岩或片麻岩中,是有机成因的碳质物变质而成。
煤层可经热变质作用部分形成石墨。
少量石墨是火成岩的原生矿物。
石墨也常见于陨石中,一般为团块状,以一定方位关系组成立方体外形的多晶集合体称方晶石墨。
(二)石墨的分类1、天然石墨按石墨结晶形态和工艺特性,将天然石墨分为三类:(1)致密结晶状石墨致密结晶状石墨又叫块状石墨。
此类石墨结晶明显,晶体肉眼可见。
颗粒直径大于0.1毫米,比表面积范围集中在0.1-1m2/g,晶体排列杂乱无章,呈致密块状构造。
这类石墨矿品位很高,一般含碳量为60~65%,有时达80~98%,但其可塑性和滑腻性不如鳞片石墨好。
(2)鳞片石墨鳞片石墨晶体呈鳞片状;这是在高温高压下变质而成的,有大鳞片和细鳞片之分。
此类石墨矿品位不高,一般在2~3%,或10~25%之间。
它是自然界中可浮性最好的矿石之一,经过多磨多选可得高品位石墨精矿。
这类石墨的可浮性、润滑性、可塑性均比其他类型石墨优越,因此其工业价值最大。
(3)隐晶质石墨隐晶质石墨又称微晶石墨或土状石墨,这种石墨的晶体直径一般小于1微米,比表面积范围集中在1-5m2/g,是微晶石墨的集合体,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见到晶形。
此类石墨的特点是表面呈土状,缺乏光泽,润滑性比鳞片石墨稍差。
品位较高,一般固定碳含量60~85%。
辽宁宽甸杨木杆一带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摘要】辽宁宽甸杨木杆一带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通过对该地区石墨矿的地质特征、岩石组成分析、矿床形成机制、区域地质背景和石墨矿成因的探讨,揭示了石墨矿的形成过程及相关地质背景。
研究发现,该地区石墨矿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岩石组成、地质历史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深入分析石墨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本文总结了辽宁宽甸杨木杆石墨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探讨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推动石墨矿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辽宁宽甸,杨木杆,石墨矿,地质特征,岩石组成,矿床形成,地质背景,成因,研究意义,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辽宁宽甸杨木杆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是一个重要的石墨矿产区之一。
石墨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的烯类结构晶体,广泛应用于电池、润滑剂、导热材料等领域。
关于辽宁宽甸杨木杆一带石墨矿的地质特征及成因的研究还相对匮乏。
对该矿产区进行深入的地质调查和成因分析,不仅有助于揭示该地区石墨矿床的形成机制和地质特征,还能为该区域的资源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背景中,我们将探讨该地区的地质特征,分析其岩石组成,探讨矿床的形成机制,揭示区域的地质背景以及探讨石墨矿成因。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辽宁宽甸杨木杆地区的石墨矿床,为未来的资源勘探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是通过对辽宁宽甸杨木杆石墨矿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揭示石墨矿形成的地质过程和机制,为石墨矿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1. 确定石墨矿矿床的主要成因,探讨其形成机制;2. 研究石墨矿的地质特征和岩石组成,为进一步的矿产资源调查和评价提供基础资料;3. 分析区域地质背景,揭示石墨矿床与地质构造、岩性的关系,为找矿勘查提供参考;4. 探讨石墨矿成因,阐明石墨矿床的形成规律,为石墨矿资源的综合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中国石墨资源分布关注率:1131 【大中小】截至1996年止,中国保有储量的69处大、中型石墨矿产地的分布见图4.13.1及表4.13.5。
各地区保有石墨矿产资源概况如下:图4.13.1 中国石墨矿分布表4.13.5中国石墨矿分布一览表1.华北地区保有石墨矿产地22处。
其中:晶质石墨矿20处(大型矿1处、中型矿14处、小型矿5处),共计保有晶质石墨矿物储量B+C+D级904万t,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及山西与河北省的北部;隐晶质石墨矿2处(小型),共计保有隐晶质石墨矿石储量11万t,分布于北京市郊。
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晶质石墨矿主要的蕴藏区和当前鳞片石墨主要产区之一。
从自治区西面的阿拉善左旗,往东经包头、呼和浩特至集宁、兴和一带长700~800km地段内,已发现矿产地数十处,估计晶质石墨矿资源量在2000万t以上,已勘查的矿产地有13处(中型矿11处、小型矿2处),共计保有晶质石墨矿物储量548万t。
其中∶集宁县以东的兴和县黄土夭石墨矿由1号矿、18号矿B段、18号矿C段和其他矿体4处中型矿和11号小型矿,加上附近的荣华背中型矿,实际构成一个大型矿区,各矿均已利用,矿山开发具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以产出优质大鳞片石墨而著称,是中国著名的鳞片石墨生产矿山之一;在兴和县以西,还有丰镇县南井、武川县庙沟、土默特左旗什报气和灯笼素4处中型矿也已利用,形成以兴和为重点的中国鳞片石墨生产基地之一。
此外,固阳县五当召、阿拉善右旗挡巴井2个中型矿和包头市克尔马沟小型矿也可供选择利用。
内蒙古兴和石墨矿以南,在山西北部分布有晶质石墨矿4处(大型矿1处、中型矿2处、小型矿1处),共计保有晶质石墨矿物储量318万t。
其中:大同市弘赐堡大型矿和六亩地、鸡窝涧中型矿可供选择利用,天镇县白羊口小型矿可供边采边探。
内蒙古兴和石墨矿以东,河北省赤城县艾家沟中型晶质石墨矿于1988年开采利用,其附近新发现的水泉中型晶质石墨矿也可供选择利用,怀安县蔓青沟和阳原县谷端庄2处小型晶质石墨矿也已零星开采。
辽宁省北镇市杜屯矿区石墨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简述摘要:辽宁省北镇市杜屯矿区石墨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进行了简要阐述。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1水文地质工作本区地处辽西丘陵东侧医巫闾山山脉与辽河平原的过渡区域,属丘陵地貌。
区域最低标高+40.00米,最高标高+253.38米,该区标高一般在42~130米之间,区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表具备良好的自然排水条件。
区内地表有西沙河从本区中部流过,虽然流量变化较大,但长年有水;另杜屯村西发育有一小溪,水量不大,亦长年有水,此外,无其它大的水系。
当地侵蚀基准面40m。
同时,区内存在断裂构造,并与边界控矿深断裂相通,具备良好的导水性,地下水的补给即包括自然的大气降水、地表河水,也包括地层的承压水本区内含水层分为两种,一种是第四系底部层位的砾石层、砂砾层的孔隙含水层;另一种是基岩裂隙含水层。
本区第四系盖层较薄,大多在0.2m到1.0m之间;赋存厚的范围仅限于沟谷地区,其上部为厚层的亚粘土,为第四系早期的黄土沉积,含水差;下部为坡积或冲积沙或沙砾,疏散,含水良好,同时其下多为构造裂隙带。
通过对钻孔岩芯完整程度的观察,矿体的顶底板,裂隙非常发育,具备良好的赋水条件,为良好的含水层。
本区的基岩裂隙非常发育。
受区域构造作用和风化影响,区内次生裂隙极其发育,地表岩石露头尤为严重,钻孔岩芯破碎程度也很严重,每米岩芯裂隙数量至少在六条以上,绝大多数超过十几条,甚至碎裂化为石子。
由于裂隙的极度发育,大气降水能够非常顺利的补充道岩石裂隙中,成为岩石裂隙水。
因此矿床的富水性很强。
同时,由于矿体的大部分都处于侵蚀基准面以下,开挖十米左右,就需要进行人工排水。
在未来矿山开发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矿坑排水和防洪,防止淹井。
本次在矿区水文地质方面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30km2的水文地质调查;另一是矿区内水文地质勘探。
1、水文地质调查:在完整的水文地质单元内详细调查矿区地形地貌、地下水的天然和人工露头的性质和水质、水量。
中国石墨矿床常产出于大地构造隆起区或断裂岩浆带上,较集中的分布于中国的东部环太平洋构造带、康滇—龙门大巴—黄陵、祁连—秦岭—淮阳、天山—阴山以及金沙江—哀牢山5个成矿地带。
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分布于中朝准地台和扬子准地台以及吉黑、秦岭、祁连、华南、三江等褶皱系的隆起区,例如:在佳木斯隆起、胶辽断隆、内蒙古地轴、豫西断隆、山西断隆及康滇地轴等隆起区,分布较多的晶质石墨矿床,规模多为大、中型矿;在黄陵背斜、龙门—大巴台缘褶带、秦岭地轴、淮阳地轴及武夷隆起区,也分布有较多的以中、小型矿为主的晶质石墨矿床。
接触变质型隐晶质石墨矿床大多分布于中国东部环太平洋构造带,尤其是郯庐断裂系(包括依兰—依通断裂在内)以东地区,西部某些断裂带也有分布。
岩浆热液型晶质石墨矿床则分布于中国西部的一些断裂岩浆带间。
区域变质型石墨矿床含矿岩系的时代从新太古代到早寒武世,其中以新元古代最为重要,北方多为新太古代至新元古代,南方多为新元古代至早寒武世,北方早于南方,其含矿层位有华北的桑干群、胶东的粉子山群、豫西的太华群、龙门—大巴山的火地垭群、黄陵背斜的崆岭群、康滇地轴的昆阳群、南天山的库尔勒群和兴凯湖的麻山群、武夷山的建瓯群及罗峰溪群等变质岩系;接触变质型隐晶质石墨矿床含矿岩系的时代从晚古生代石炭纪、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其中最重要的是晚二叠世及早侏罗世和晚侏罗世,北方以晚、早侏罗世及石炭纪的较多,南方以二叠纪为主,其主要含矿层位北方有石盒子组、二道梁子组、鸡西群,南方有斗岭组、龙潭组及梨山组等煤系地层,产生接触变质作用的岩浆热源体的侵入时代大多为印支期—燕山期,但北方也有的为海西期;岩浆热液型晶质石墨矿床的形成则多与海西期的中、酸性岩浆岩的侵入有关。
中国石墨矿床的成矿作用发生于一定的大地构造发展阶段,有三个重要的成矿期,包括一次接触变质及岩浆热液成矿期和两次区域变质成矿期。
1.接触变质及岩浆热液成矿期该期时代为印支期—喜马拉雅期(T-K,67~230Ma)属于海西—燕山构造旋回。
【石墨产业】全球及中国石墨矿资源分布概况(最新、最全、最详细)一、全球石墨矿资源概况1、全球石墨资源储量全球石墨资源分布既广泛又相对集中,据USGS资料显示,2013年全球石墨总储量约1.3亿吨矿物量。
巴西、中国、印度和墨西哥的石墨储量合计矿,20152(1(2(3(4哥、印度及澳大利亚的大部分石墨矿床均属此类型。
3、各国石墨资源概况巴西巴西石墨矿分布在MinasGerais、Ceara和Bahia地区,PedraAzul地区拥有巴西最好的鳞片石墨矿,石墨矿石储量已探明2.5亿吨,品位20-25%。
新发现的奥门纳拉石墨矿石资源量近5700万吨,碳含量4-10%。
印度印度石墨矿床多为煤或富碳沉积物的变质石墨矿床,主要分布在奥瑞萨邦和拉贾斯坦邦,奥瑞萨邦的石墨矿床赋存于寒武纪地层中,有三个石墨矿带,即:博兰吉尔-桑巴尔普尔矿带、普尔巴尼-长拉汉迪矿带和登卡纳尔矿带,其中最大的矿床延伸达6.4-11.3公里,矿体厚120米。
墨西哥呈脉状分布于太古界片麻岩中,有的呈透镜状和囊状充填在变质石灰岩和结晶页岩的洞穴中,洞穴型充填的石墨矿体长达20多米,宽3-6米。
矿石品位较高,一般为75%,最高可达98%。
斯里兰卡的脉状石墨成因复杂,多数学者认为是由古老高碳地层经接触变质而成,后再经运移充填在裂隙或洞穴中。
朝鲜朝鲜盛产细晶石墨和隐晶石墨,矿床主要分布于慈江道和咸镜道。
咸镜道内的东方石墨矿是朝鲜最大的细晶质石墨矿床。
石墨呈细鳞片装或致密块状分布于云母片岩和绿泥石片岩中。
矿石品位不高,平均品位为10.3%,矿石易选,精矿品位可达85%以上。
乌克兰乌克兰石墨矿床主要分布在克什提姆-穆尔津片麻岩中,已开采的0.25-1毫米。
此外,截至118 11-佳木斯地块石墨成矿区;2-额尔古纳地块石墨成矿区;3-老爷岭陆缘活动带接触变质型石墨成矿区;4-辽吉裂谷石墨成矿带;5-华北陆块北缘中、东段石墨成矿带;6-阿拉善陆块石墨成矿区;7-塔里木古陆块东北缘石墨成成矿区;8-准噶尔地块东缘被动陆缘石墨成矿带;9-华北陆块南部古裂谷石墨成矿带;10-胶东地块石墨成矿区;11-龙门-大巴陆缘石墨成矿带;12-康滇地轴成矿区;13-华夏陆块北部成矿带;14-东南地区中生代隐晶石墨成矿区;15-华夏陆块南部成矿带。
辽宁省北镇市杜屯地区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资源概况本文通过笔者在北镇市杜屯地区石墨矿床的地质勘查工作中,以野外地质调查、找矿研究及大量的钻孔资料为基础,总结勘查区含矿地层特征,通过编制各种图件,并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大致查明(1)区内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近NW,倾向SW,倾角20°左右。
断裂构造较发育,岩浆岩以玄武岩为主,为燕山期产物,对石墨矿床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2)本区石墨矿床赋存于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底部一套灰色~灰黑色变质岩系中。
含矿岩石主要为石墨片岩、石墨黑云母片岩、石英石墨片岩等。
(3)本区主要可采石墨矿体有4个,矿床类型属于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固定碳含量3.5%~35.03%,平均5.84%。
(4)本区获得石墨矿石资源量(333)8175万吨,获得石墨矿物量498万吨,为大型石墨矿床。
标签:石墨矿床区域变质晶质石墨杜屯地区0前言本区通过1:20万化探、1:5万航磁异常查证赋存有石墨矿床。
通过野外实地踏勘,发现地表有石墨矿体出露,在测量矿体产状、厚度、岀露走向长度、分布范围的同时,还采取了4个矿体样品,送“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普查中心辽宁测试研究所”测试,其固定碳含量分别为4.68~7.64%。
为查明含矿岩体赋存特征及含矿层位,区内开展1:1万和1:2千地质填图,1:1千实测地质剖面,1:1万物探电法测量,1:1万物探电法中梯测量等地质矿产测量,用来圈定含矿层位和与成矿有关的构造。
在此基础上开展槽探、钻探等地表和深部工程验证,探求石墨矿资源量。
1勘查区地质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Ⅰ)北缘燕山台褶带(Ⅱ)辽西台陷(Ⅲ)东缘,医巫闾山背斜(Ⅳ)的东侧。
1.1地层区内地层主要由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底部地层(Chg1)及新生界第四系组成。
根据岩石组合特征高于庄组底部地层(Chg1)又分为三个岩段。
下段:为灰白~浅灰色,矿物成分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组成的长英质碎斑岩及糜棱岩等,岩石具碎斑状结构,硬度大,厚度大于128m。
石墨矿勘查报告1. 引言石墨是一种非金属矿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铅笔芯、涂料、耐火材料等行业。
随着石墨的需求不断增加,石墨矿的勘查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某一具体地区的石墨矿进行勘查,并对矿产资源的储量和品质进行评估。
2. 勘查区域概况2.1 地理位置XXX,总面积为XXX平方公里。
勘查区位于某省某市,东经XXX XXX,北纬XXX2.2 地质背景该区域地质构造较为复杂,主要由片麻岩、片岩和石英脉等组成。
石墨矿主要分布在该区域的XX山脉和河流周围。
该地区地质年代为古生代。
3. 勘查方法3.1 实地调查在勘查区域内,我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实地调查,包括地质地貌、矿区地貌、水系和植被覆盖等的观察。
3.2 采样分析我们在该区域选择了代表性的地点进行了采样工作。
采样包括地表采样和钻孔采样。
采样后的样品经过实验室分析,通过碳含量、石墨矿晶体形态、石墨矿颗粒度等指标来评估石墨矿的储量和品质。
3.3 地球物理勘查为了进一步了解石墨矿的分布情况,我们进行了地球物理勘查,包括电磁法、重力法和地震法等。
通过地球物理勘查,我们可以获取石墨矿矿体的形态、深度和储量等信息。
4. 勘查结果4.1 石墨储量评估根据采样分析和地球物理勘查结果,我们得出了该区域石墨的总储量为XXX吨,其中可采储量为XXX吨,石墨矿的平均品位为XXX%。
4.2 石墨品质评估通过石墨样品的化学分析和石墨晶体形态的观察,我们评估了石墨的品质。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得出了该区域的石墨品质较好,适合用于高端产品的制造。
4.3 石墨矿开发建议根据勘查结果,我们对石墨矿的开发提出以下建议:- 推进矿区的规划和建设,确保矿产资源的合理开采; - 加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矿山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 提高石墨矿的利用价值,发展高端产品生产。
5. 结论通过对勘查区域的实地调查、样品分析和地球物理勘查,我们对该区域的石墨矿进行了全面的评估。
辽宁省北镇市杜屯地区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资源概况
本文通过笔者在北镇市杜屯地区石墨矿床的地质勘查工作中,以野外地质调查、找矿研究及大量的钻孔资料为基础,总结勘查区含矿地层特征,通过编制各种图件,并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大致查明(1)区内为一单斜构造,地层走向近NW,倾向SW,倾角20°左右。
断裂构造较发育,岩浆岩以玄武岩为主,为燕山期产物,对石墨矿床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2)本区石墨矿床赋存于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底部一套灰色~灰黑色变质岩系中。
含矿岩石主要为石墨片岩、石墨黑云母片岩、石英石墨片岩等。
(3)本区主要可采石墨矿体有4个,矿床类型属于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床,固定碳含量3.5%~35.03%,平均5.84%。
(4)本区获得石墨矿石资源量(333)8175万吨,获得石墨矿物量498万吨,为大型石墨矿床。
标签:石墨矿床区域变质晶质石墨杜屯地区
0前言
本区通过1:20万化探、1:5万航磁异常查证赋存有石墨矿床。
通过野外实地踏勘,发现地表有石墨矿体出露,在测量矿体产状、厚度、岀露走向长度、分布范围的同时,还采取了4个矿体样品,送“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普查中心辽宁测试研究所”测试,其固定碳含量分别为4.68~7.64%。
为查明含矿岩体赋存特征及含矿层位,区内开展1:1万和1:2千地质填图,1:1千实测地质剖面,1:1万物探电法测量,1:1万物探电法中梯测量等地质矿产测量,用来圈定含矿层位和与成矿有关的构造。
在此基础上开展槽探、钻探等地表和深部工程验证,探求石墨矿资源量。
1勘查区地质
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华北地台(Ⅰ)北缘燕山台褶带(Ⅱ)辽西台陷(Ⅲ)东缘,医巫闾山背斜(Ⅳ)的东侧。
1.1地层
区内地层主要由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底部地层(Chg1)及新生界第四系组成。
根据岩石组合特征高于庄组底部地层(Chg1)又分为三个岩段。
下段:为灰白~浅灰色,矿物成分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组成的长英质碎斑岩及糜棱岩等,岩石具碎斑状结构,硬度大,厚度大于128m。
中段:为浅灰~灰黑色,以含有石墨矿、具有千糜构造和红柱石斑晶为特征,岩矿石具有不同程度的绿泥石化。
由红柱石黑云母石墨片岩、红柱石二云母石墨片岩、红柱石石墨千糜岩等组成,厚度20~90m。
上段:为灰~灰黑色,含有石墨矿,岩石具有不同程度的高岭土化为特征,由黑云母石墨片岩、石墨白云石英片岩及少量石墨片麻岩等组成,石墨矿石品位相对于中段偏高,厚度比较稳定,厚度50~80m,是区内主要含矿层位。
1.2构造
勘查区内为一单斜构造,走向NW,倾向SW,倾角20°左右;断裂构造主要为NNW向和NE向两组,伴有花岗岩体产出。
1.3岩浆岩
矿区内的岩浆岩主要为玄武岩。
出露于本区北侧,岩石呈深灰~灰褐色,玄武质结构,块状构造,坚硬,具柱状节理。
1.4.变质作用和围岩蚀变
区内以区域深变质作用及动力变质作用为主,变质程度较高。
围岩蚀变以硅化、绿泥石化、高岭土石化为主。
2矿床地质特征
2.1含矿地层
区内的石墨矿产,赋存于中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地层中,主要岩性为含有石墨矿的片岩、云母片岩及石英片岩等。
2.2矿体特征
依据地表调查和钻孔所见的地质资料,本区石墨矿体有多个,其中主要矿体有4条,自上而下为:A矿层、B矿层、C矿层、D矿层,走向长超过1000m。
施工的19个钻孔中均见有石墨矿层,累计钻探进尺3620.9m,累计获得石墨矿层厚度699.98m,最低计算边界品位3.5%,含矿率达19.33%。
矿体呈近北西向展布,倾向为SW,倾角一般在18°左右。
矿物成分为含石墨黑云母片岩,间夹含石墨白云母石英片岩。
分布于杜屯村北至杜屯村西;形态为层状、似层状,走向长1300m,倾向宽550m;矿体厚度2.0~35.3m,平均27.2m;矿石品位2.5~6.64%,平均5.33%;矿体整体比较稳定,一般有2~3个分层。
2.3矿石质量
依据送检的岩矿样基本分析,本区石墨矿石品位属于中等偏上,矿物为晶质石墨。
矿石中石墨呈鳞片状,结晶程度较高,杂质含量较少。
固定碳的含量由3.5%(确定的最低工业品位)到最高的35.03%(ZKDB钻孔H35样),平均5.84%。
2.4矿体围岩和夹石
围岩主要由石墨黑云母片岩、石墨白云石英片岩等组成,间夹厚度不一的高岭土层,向下含石墨量减少过渡为黑云母片岩、白云石英片岩等。
含有夹石3~7层,夹石厚度0.15-1.80 m,岩性主要为白色、灰白色、灰白偏绿色的高岭石和少量的千糜岩。
矿体与围岩之间无明显界面,呈现渐变关系。
3矿床成因类型及找矿标志
本区原岩为一套粘土岩-碎屑岩建造,泥岩~砂岩中富含碳质碎屑岩,历经复杂的地质构造变动使碳元素运移富集,后期区域岩浆热液变质作用,使碳元素再度富集结晶形成矿体。
因此,本区石墨矿床为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
本区找矿标志主要是石墨矿风化后颜色为灰褐色~灰黑色,具滑感,污手;地表岩石风化后呈鳞片状;岩矿石中具有显著“白斑状”红柱石斑晶。
4富矿带及石墨资源量
根据地表调查及钻探工程揭露,本区富矿带主要分布于S205公路~杜屯村,形态为层状、似层状,走向长1300m,倾向宽550m,矿体比较稳定,通常有2~3个分层,有六条勘探线剖面控制,剖面间距200m。
通过勘查,本区赋存石墨矿石资源量(333)8175万吨,获得石墨矿物量498万吨,为大型石墨矿床。
5结论
石墨是一种非金属矿物质,应用极其广泛,是当今高新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非金属材料。
本次工作获得石墨矿石资源量8175万吨,为大型晶质石墨矿床。
据调查,辽宁省至目前尚未发现大型晶质石墨矿床。
因此,本区获得的石墨资源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看,该项目建设生产开发后所取得的成果,将对整个辽宁省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