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
- 格式:doc
- 大小:2.04 MB
- 文档页数:12
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中铁十局石济客专济南枢纽I标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一、路基沉降观测1.1路基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路基面和地基沉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便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
(3)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 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4)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5)监测断面的布设应先定好路基两端过渡段的监测断面,再根据相应原则布设非过渡段路基的监测断面。
(6)测点及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及人为因素的破坏。
1.2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及元件布设1、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2、B1型监测断面: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施工完基床底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右线中心3.1m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埋设2个沉降监测桩,其余1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置于双路线路基中心,位移观测桩分别位于两侧坡脚各2米、10米处,并与沉降观测桩、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
3、B2型观测断面:除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还应当布设剖面沉降管位于基底。
1.3观测板设置及元件布设1、观测板由钢筋混凝土底板(50cm×50cm,厚3cm)、金属测杆(φ20mm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φ50mmPVC管)组成。
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
(2)埋设与安装:埋在褥垫层顶部并嵌入其内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面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3)数量:11
(4)位置:于路堤基底线路中心处埋设沉降板进行地基沉降监测。
(4)沉降板示意图
单位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
客运专线浙江段
技术交底单位
中铁十九局集团公司
杭长铁路客运专线浙
江段项目经理部第三
分部
交底项目路基沉降变形标埋设
及施工方法
交底日期2011年1月26日
一、路基沉降变形标埋设技术交底主要内容:
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对路基沉降变形标埋设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交底.
(1)大样图
大样图
(2)数量:28
单位负责人:交底人:接受人:
技术交底
工程名称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
客运专线浙江段
技术交底单位
中铁十九局集团公司
杭长铁路客运专线浙
江段项目经理部第三
分部
交底项目路基沉降变形标埋设
及施工方法
交底日期2011年1月26日
一、路基沉降变形标埋设技术交底主要内容:
按照设计文件及规范要求,对路基沉降变形标埋设方法及质量控制措施交底。
技术交底
接受交底人员名单。
路基沉降观测标埋设
技术交底
根据“细则”要求,现将路基段沉降观测标埋设进行技术交底:
1、对应路基原有沉降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线上埋设观测标;
2、有沉降板的位置,在线路中心线左侧埋设,如图示;
3、观测标埋设位置从支承层底开始用混凝土回填至封闭层顶面,混凝土回填断面尺寸如图所示;
4、观测标埋设:观测标直杆部分外露2mm(不含半球部分),观测标周围混凝土面抹平。
5、若沉降板没有在线路中心线上,偏离线路中心线左右侧20cm以上的,将观测标埋设在相应的右左侧位置。
即:沉降板偏左侧,将观测标埋在右侧;沉降板偏右侧,将观测标埋在左侧。
交底人:王治山接收人:日期:2014-12-9。
第页共页工程名称西北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接受队组桥涵施工班组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交底日期2009-11-15交底内容:每个桥墩台均设置承台观测标、墩身观测标。
墩台沉降观测点可在墩顶、墩身或承台上布置。
1.承台观测标:承台设置两个观测标,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
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2.墩身观测标:1.观测点数量每墩不少于1处。
2.墩身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墩身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时,埋设一个墩身观测标。
墩身观测标一般设置在墩底部高出地面或常水位0.5m左右的位置;当墩身较矮,梁底距离地面净空较低不便于立尺观测时,墩身观测标可设置在对应墩身埋标位置的顶帽上。
桥墩上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图。
3.桥台观测标:原则上应设置在台顶(台帽及背墙顶),测点数量不少于2处,桥台观测标的具体设置位置见图。
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1. 承台观测标接受人:施工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交底人:第 页共 页工程名称 西北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接受队组 桥涵施工班组 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交底日期2009-11-15沉降观测桩:选择Φ20mm 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埋置深度不小于0.1m ,高出埋设表面3mm ,表面做好防锈处理。
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承台观测标设置2.墩身观测标:采用φ14mm 不锈钢螺栓。
见下图所示:204010020120202101014墩身观测标设置3. 桥台观测标、参考下图设置。
接受人: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第 页共 页工程名称 西北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接受队组 桥涵施工班组 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交底日期2009-11-15交底内容:墩身大于14米沉降观测标布置图墩身观测标-1墩身观测标-1承台观测标-1承台观测标-2基础平面图石家庄太原承台观测标-1承台观测标-2原地面基 础墩身侧面图石家庄太原太原石家庄墩身侧面图基 础墩身观测标-2原地面承台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1太原石家庄基础平面图墩身观测标-2墩身观测标-1承台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1墩身小于14米沉降观测标布置图单位:厘米单位:厘米接受人: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第 页共 页工程名称 西北联络线跨京广铁路特大桥接受队组 桥涵施工班组 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标埋设技术交底交底日期2009-11-15交底内容:桥台观测标-1桥台观测标-2顶 帽顶 帽承 台垫 石垫 石垫石垫石桥台观测标-1桥台观测标-2接受人: 施工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中铁⼀局京⽯客运专线JS-2标段⼀分部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路基观测标(1)沉降观测内容1)路基⾯的沉降变形观测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3)过渡段沉降观测(2)沉降观测断⾯和观测点的设置1)观测断⾯布置原则沿线路⽅向的间距⼀般不⼤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度⼩于5m的路堤、对于CFG桩加固⾄岩⽯的地段可放宽到100m。
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地段应适当加密。
路堤与不同结构物的连接处应设置沉降观测断⾯,每个路桥过渡段设置距离桥头5m、15m、35m处分别设置⼀个沉降观测断⾯,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个观测断⾯。
路堤段均采⽤堆载预压,路堤地段采⽤Ⅰ、Ⅱ、Ⅲ、型监测断⾯,Ⅱ型断⾯仅在桥头布置,⼀般每间隔3个Ⅰ型监测断⾯设置⼀个Ⅲ型监测断⾯。
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采⽤Ⅳ型监测断⾯。
①Ⅰ型监测断⾯:沉降监测桩每断⾯设置5个,施⼯完基床底层后,预压⼟填筑前,距左右线中⼼4.7m处于基床底层顶⾯埋设2个沉降监测桩,其余三个于基床表层施⼯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及距两侧路肩1m处的基床表层顶⾯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基底铺设碎⽯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基底设混凝⼟板地段置于板顶⾯,随填⼟增⾼⽽逐渐接⾼测杆及保护套管。
②Ⅱ型监测断⾯:包括沉降监测桩与定点式剖⾯沉降测试压⼒计,沉降监测桩每断⾯设置5个,埋设⽅法同I型监测断⾯;定点式剖⾯沉降测试压⼒计位于路堤中⼼,基底铺设碎⽯垫层的地段埋设于垫层顶⾯,基底设混凝⼟板地段置于板顶⾯。
③Ⅲ型监测断⾯:包括沉降监测桩、沉降板、和剖⾯管。
沉降监测桩每断⾯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及距两侧路肩1m处的基床表层顶⾯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底板埋设于基床表层顶⾯上,随填⼟增⾼⽽逐渐接⾼测杆及保护管套,横剖⾯管埋设于路堤基床碎⽯垫层顶⾯处。
④Ⅳ型监测断⾯:于横向结构物顶部沿横向结构物的对⾓线⽅向铺设剖⾯沉降管。
横向结构物两侧边缘各2m处设置⼀个I型观测断⾯。
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一、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路基面和地基沉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便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
3、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 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4、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5、监测断面的布设应先定好路基两端过渡段的监测断面,再根据相应原则布设非过渡段路基的监测断面。
6、测点及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及人为因素的破坏。
二、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1、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2、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2个,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挖坑埋置于设计位置,坑深30cm ,边长15cm ,采用砂浆浇筑固定。
路基面观测桩一般设在距两侧路肩1m 处。
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
新建察哈素矿井铁路专用线HDK0+150~HDK2+020段共计路基填方53.4万方,高填方的分布范围及沉降观测设置计划见表-1。
里程桩号原地面标高(m) 填筑高度(m) 是否设置观测HDK0+157.80 1363.10 0.73 否HDK0+165.80 1358.80 5.01 HDK0+201.80 1359.04 4.68 HDK0+237.80 1358.37 5.26 HDK0+242.80 1356.40 7.22 HDK0+266.80 1360.62 2.94 HDK0+289.80 1359.47 4.03 HDK0+360.80 1359.67 3.65 HDK0+400.80 1360.96 2.26 HDK0+417.80 1360.92 2.26 HDK0+467.80 1356.45 6.60 HDK0+483.80 1359.71 3.29 HDK0+508.801357.765.17HDK0+535.80 1355.75 7.12 设28个观测点,每50m 设置一个HDK0+555.80 1355.79 7.03 HDK0+598.80 1354.45 8.26 HDK0+630.80 1353.10 9.57 HDK0+666.80 1352.91 9.79 HDK0+710.80 1353.22 9.52 HDK0+750.80 1353.19 9.59 HDK0+790.80 1350.00 12.82 HDK0+811.80 1351.24 11.61 HDK0+860.80 1354.94 7.95 HDK0+870.80 1349.54 13.36 HDK0+920.80 1348.52 14.43 HDK0+960.80 1346.83 16.30 HDK1+0.80 1345.77 17.26 HDK1+40.80 1345.15 18.07 HDK1+80.80 1344.74 18.52 HDK1+120.80 1344.69 18.60 HDK1+160.80 1344.57 18.77 HDK1+200.80 1344.33 18.88 HDK1+225.80 1346.01 17.23 HDK1+257.80 1345.46 17.82 HDK1+320.80 1349.89 13.46 HDK1+350.80 1349.72 13.66 HDK1+380.80 1350.81 12.69 HDK1+408.80 1350.31 13.13 HDK1+438.80 1351.18 12.29 HDK1+479.80 1351.32 12.19 HDK1+502.80 1356.14 7.40 HDK1+534.80 1353.45 10.12 HDK1+570.80 1354.33 9.27 HDK1+586.80 1355.81 7.81 HDK1+608.80 1353.92 9.72 HDK1+646.801354.229.46HDK1+678.80 1353.87 9.84 设28个观测点,每50m 设置一个HDK1+720.80 1353.12 10.65 HDK1+760.80 1353.30 10.51 HDK1+782.80 1353.69 10.14 HDK1+850.80 1354.43 9.47 HDK1+890.80 1355.99 7.95 HDK1+911.80 1358.91 5.05 否HDK1+931.80 1361.22 2.76 HDK1+957.80 1361.24 2.77 HDK1+988.80 1359.73 4.44 HDK2+15.801358.086.11总计需要设置28个路基面沉降观测断面,观测点的间距按照50m 布设。
隧道沉降观测技术交底交底单位编号工程名称隧道沉降观测日期隧道沉降观测一、沉降观测的目的及内容1、隧道沉降观测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观测资料的工后沉降分析结果,指导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
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隧道基础沉降作系统的评估,确认其工后沉降符合设计要求。
2、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应进行必要的检查。
3、隧道工程沉降观测是指隧道内线路基础的沉降观测,即隧道的仰拱部分。
其它如洞顶地表沉降、拱顶下沉、断面收敛沉降变形等不列入本沉降观测的内容。
二、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原则1、隧道的进口进行地基处理的地段,从洞口起每25 m布设一个断面。
2、隧道内一般地段观测断面的布设根据地质围岩级别确定,Ⅱ级围岩段原则上不设变形观测点,必要时每800m设一处变形观测断面,Ⅲ级围岩每400m、Ⅳ级围岩每300m、Ⅴ级围岩每200m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3、明暗交界处、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处及沉降变形缝位置应至少布设两个断面。
4、地应力较大、断层或隧底溶蚀破碎带、膨胀土等不良和复杂地质区段,特殊基础类型的隧道段落、隧底由于承载力不足进行过换填、注浆或其他措施处理的复合地基段落适当加密布设。
5、隧道洞口至分界里程范围内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6、施工降水范围应至少布设一个观测断面。
7、路隧分界点处,路、隧两侧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观测断面。
8、隧底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
观测点的埋深参照“图1”进行。
≥100m m3m m锚固砂浆Φ20mm 钢筋图1 隧道变形观测点设置参考图9、长度大于20m 的明洞,每20m 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10、在隧道双口掘进的隧道,由两个工作面相向施工贯通里程处两侧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11、隧道工程完成后,每个观测断面在相应于两侧边墙处设一对沉降观测点,原则上设于高于水沟盖板0.3 m 处。
12、隧道内沉降变形观测点埋设要求,详见“西成客专施隧参101-60图”。
技术交底书ZT1502CX15-单位:中铁十五局集团沪昆客专江西段HKJX-1标项目经理部二分部编号:工程名称路基工程编制交底项目沉降观测桩复核工程范围沉降观测桩的埋设和数据采集交底内容一.施工准备1.对设有沉降观测桩的断面提前做好埋设准备,待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有堆载预压地段在基床底层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2.准备好观测桩用的桩体原件,桩体选择Φ20mm 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由项目部统一购买,各架子队根据实际需要提前申请。
二.沉降观测桩的埋设1.埋置深度0.3m,桩周0.15m 用M30 水泥砂浆锚固,高出埋设表面5mm。
2.桩周用M30水泥砂浆锚固,确保沉降观测桩埋置稳定,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完成埋设后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其余观测按照实施细则执行。
三.沉降观测桩结构及图片沉降观测桩结构设计见下图现场沉降观测桩照片交底地点:交底时间:交底单位:交底人:(签字)接收单位:接收人:(签字)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HKJX-1标路基沉降变形监测工点监测剖面及埋设元件信息统计表序号观测断面里程观测元件种类、数量埋设类型备注①沉降观测桩②沉降板③单点沉降计④位移观测桩数量(个)数量(个)数量(个) 数量(个)1 DK311+794.000 3 A-32 DK311+809.0003 E-13 DK311+829.000 3 E-14 DK311+853.000 3 E-15 DK311+868.000 3 A-36 DK316+316.000 3 1 2 2 B-27 DK316+332.000 3 2 2 B-18 DK316+352.000 3 1 1 2 A-29 DK316+384.000 3 1 E-210 DK316+430.000 3 1 E-211 DK316+480.000 3 1 2 2 B-212 DK316+497.000 3 1 2 A-113 DK316+507.000 3 1 1 2 A-214 DK316+510.000 3 A-315 DK316+513.000 3 1 2 A-116 DK316+523.000 3 1 1 2 A-217 DK316+540.000 3 1 2 A-118 DK316+555.000 3 1 1 2 A-219 DK317+887.000 3 E-120 DK317+902.000 3 E-121 DK317+922.000 3 E-122 DK317+929.000 3 1 1 2 A-223 DK317+931.000 3 1 2 A-124 DK317+933.000 3 1 1 2 A-225 DK317+938.000 3 1 2 A-126 DK318+235.000 3 E-127 DK318+248.000 3 E-129 DK318+301.800 3 2 2 B-130 DK318+320.000 3 1 2 2 B-231 DK318+330.000 3 2 2 B-132 DK318+447.000 3 1 1 2 A-233 DK318+462.000 3 1 2 A-134 DK318+482.000 3 1 1 2 A-235 DK318+513.000 3 1 2 A-136 DK318+560.000 3 1 1 2 A-237 DK318+610.000 3 1 E-238 DK318+660.000 3 E-139 DK318+660.580 6 I40 DK318+710.000 3 E-141 DK318+759.000 3 1 1 2 A-242 DK318+771.000 3 1 2 A-143 DK318+773.000 3 A-344 DK318+775.000 3 1 1 2 A-245 DK318+787.000 3 1 2 A-146 DK318+810.000 7 I47 DK318+837.000 3 E-148 DK318+860.000 6 I49 DK318+886.000 3 1 1 2 A-250 DK318+898.000 3 1 2 A-151 DK318+900.000 3 A-352 DK318+902.000 3 1 1 2 A-253 DK318+914.000 3 1 2 A-154 DK318+932.000 3 1 1 2 A-255 DK318+952.000 3 1 2 A-156 DK318+969.000 3 1 1 2 A-257 DK321+145.000 3 1 1 2 A-258 DK321+160.000 3 1 2 A-159 DK321+180.000 3 A-360 DK321+200.000 3 A-361 DK321+208.000 3 A-363 DK321+220.000 3 A-364 DK321+255.000 3 A-365 DK321+275.000 3 A-366 DK321+290.000 3 A-367 DK321+315.000 3 A-368 DK321+330.000 3 E-169 DK321+350.000 3 E-170 DK322+774.000 3 E-171 DK322+789.000 3 E-172 DK322+809.000 3 E-173 DK322+820.000 12 I74 DK322+845.000 12 I75 DK322+847.000 3 E-176 DK323+867.000 3 E-177 DK322+882.000 3 1 E-278 DK323+055.000 3 A-379 DK323+070.000 3 E-180 DK323+090.000 3 E-181 DK323+120.000 3 E-182 DK323+140.000 3 E-183 DK323+175.000 3 E-184 DK323+213.000 3 E-185 DK323+243.000 3 E-186 DK323+263.000 3 E-187 DK323+278.000 3 A-388 DK324+096.000 3 E-189 DK324+111.000 3 E-190 DK324+131.000 3 E-191 DK324+155.000 3 E-192 DK324+175.000 3 E-193 DK324+190.000 3 E-194 DK325+402.640 6 I95 DK325+408.000 3 E-197 DK325+443.000 3 1 1 2 A-298 DK325+475.000 3 1 2 A-199 DK325+507.000 3 1 1 2 A-2 100 DK325+532.500 3 1 2 A-1 101 DK325+537.500 3 1 1 2 A-2 102 DK325+540.000 3 A-3 103 DK325+542.500 3 1 2 A-1 104 DK325+547.500 3 1 1 2 A-2 105 DK325+580.000 3 E-1 106 DK325+620.000 3 E-1 107 DK325+642.000 3 A-3 108 DK325+662.000 3 1 2 A-1 109 DK325+677.000 3 1 1 2 A-2 110 DK325+832.000 3 A-3 111 DK325+847.000 3 E-1 112 DK325+867.000 3 E-1 113 DK325+895.000 3 E-1 114 DK325+927.000 3 E-1 115 DK325+967.000 3 E-1 116 DK326+017.000 3 E-1 117 DK326+067.000 3 E-1 118 DK326+117.000 3 1 1 2 A-2 119 DK326+167.000 3 1 2 A-1 120 DK326+185.000 3 1 1 2 A-2 121 DK326+188.000 3 1 2 A-1 122 DK326+191.000 3 1 1 2 A-2 123 DK326+209.000 3 1 2 A-1 124 DK326+216.000 3 1 1 2 A-2 125 DK326+236.000 3 1 2 A-1 126 DK326+251.000 3 1 1 2 A-2 127 DK326+505.000 3 1 1 2 A-2 128 DK326+520.000 3 E-1 129 DK326+540.000 3 E-1130 DK326+570.000 3 E-1 131 DK326+615.000 3 E-1 132 DK326+660.000 3 E-1 133 DK326+710.000 3 1 1 2 A-2 134 DK326+745.000 3 1 2 A-1 135 DK326+771.100 3 1 1 2 A-2 136 DK326+781.500 3 1 2 A-1 137 DK326+785.000 3 A-3 138 DK326+788.500 3 1 2 A-1 139 DK326+798.900 3 1 1 2 A-2 140 DK326+820.000 3 A-3 141 DK326+840.000 3 1 1 2 A-2 142 DK326+855.000 3 A-3 143 DK327+075.000 3 1 1 2 A-2 144 DK327+090.000 3 1 2 A-1 145 DK327+125.000 3 A-3 146 DK327+170.000 3 E-1 147 DK327+220.000 3 E-1 148 DK327+270.000 3 E-1 149 DK327+320.000 3 E-1 150 DK327+370.000 3 E-1 151 DK327+420.000 3 E-1 152 DK327+470.000 3 E-1 153 DK327+520.000 3 1 2 A-1 154 DK327+559.000 3 1 1 2 A-2 155 DK327+594.000 3 1 2 A-1 156 DK327+609.000 3 1 1 2 A-2 157 DK328+885.600 3 1 E-2 158 DK328+890.200 3 E-1 159 DK328+910.000 3 E-1 160 DK328+924.000 3 E-1 161 DK328+944.000 3 E-1 162 DK328+958.800 3 E-1 163 DK329+162.700 3 A-3164 DK329+177.700 3 E-1 165 DK329+197.700 3 E-1 166 DK329+227.800 3 E-1 167 DK329+283.780 3 1 1 2 A-2 168 DK329+296.500 3 1 2 A-1 169 DK329+300.000 3 A-3 170 DK329+303.500 3 1 1 2 A-2 171 DK329+316.720 3 1 2 A-1 172 DK329+341.600 3 A-3 173 DK329+361.600 3 A-3 174 DK329+376.600 3 A-3 175 DK330+152.500 3 A-3 176 DK330+167.500 3 A-3 177 DK330+187.500 3 A-3 178 DK330+227.500 3 A-3 179 DK330+266.300 3 1 2 A-1 180 DK330+286.300 3 1 1 2 A-2 181 DK330+301.300 3 1 2 A-1 182 DK332+052.500 3 A-3 183 DK332+067.500 3 E-1 184 DK332+087.500 3 E-1 185 DK332+109.000 3 E-1 186 DK332+129.000 3 E-1 187 DK332+144.000 3 E-1 188 DK332+485.000 3 E-1 189 DK334+677.500 3 A-3 190 DK334+680.000 3 A-3 191 DK334+682.500 3 A-3 192 DK334+694.000 3 E-1 193 DK334+857.000 3 E-1 194 DK334+875.000 3 A-3 195 DK334+890.000 3 A-3 196 DK336+788.000 3 A-3 197 DK336+820.000 3 A-3198 DK336+973.000 3 1 A-4199 DK336+988.000 3 1 A-4200 DK337+008.000 3 E-1201 DK337+050.000 3 E-1202 DK337+070.000 3 1 A-4203 DK337+085.000 3 1 A-4 合计591 44 85 197说明:1.根据各段路基设图中纵断面的表上标示的位置统计。
中国建筑项目管理表格表格编号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卡CSCEC-PM-0809项目名称及编共6页码施工方案名称沉降观测方案交底交底内容一、监测点布设及监测方法1.1 基准点布设1.1.1高程控制点布设:高程控制点计划布设8个,编号为BM1~BM8。
埋设方法:在布点处用洛阳铲成孔,然后用混凝土将圆钢埋入(如下图),使其牢固,用红油漆在保护套管上做醒目标志,设立监测基准点标牌,防止被破坏。
单位(mm)1.2 监测点布设及监测方法1.2.1建筑物沉降观测点(1)测点埋设沉降观测点每个塔楼沿周边布置,建筑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观测点标高距室内地坪1.5m左右。
在这些建筑物的布点处采用植入的方式,将观测点埋件植入建筑物的构造柱或承重墙体中(如下图)。
观测点必须埋设牢固,并等其稳固后方可使用。
沉降观测点的埋设特别注意保证在点上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同时可通过在主体粘贴沉降观测条码进行沉降观测,可为植入的观测点提供备用的数据保护。
单位(mm)图建筑物测点剖面(2)监测方法基准点与前述地表沉降监测共用,有关要求同前。
测量时采用电子精密水准仪按二等水准的精度进行量测。
沉降监测时应注意:a、观测时充分考虑施工的影响,避免在空压机、搅拌机等振动影响范围之内。
b、观测在水准尺成像清晰时进行,避免视线穿过玻璃、烟雾和热源上空。
c、观测时前后视距尽可能相等,视距一般不超过20m,前视各点观测完后,回视后视点,最后闭合于水准点。
二、监测点布设数量2.1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序号监测项目布点数量(个)1 1# 62 2# 103 3# 104 5# 65 6# 66 7# 67 8# 108 9# 109 10# 1010 11# 1011 12# 1012 13# 813 15# 814 16# 1015 17# 816 18# 1017 19# 1018 20# 419 21# 1020 22# 421 23# 1022 25# 423 26# 11合计191会签栏交底人被交底人编制审核签发时间时间时间。
工程施工技术交底中铁五局成绵乐客运专线乐山二项目部部沉降观测标埋设交底(一)路基观测标(1)沉降观测内容一)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二)路基基底沉降观测三)过渡段沉降观测四)涵洞沉降观测一路基1.1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原则(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沉降变形观测断面应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应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应针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2)路基面和地基沉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便于测点看护,集中观测。
(3)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 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4)一般路基填筑至路基基床表层顶面后,在路基面设观测桩,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时间不少于6个月。
(5)监测断面的布设应先定好路基两端过渡段的监测断面,再根据相应原则布设非过渡段路基的监测断面。
(6)测点及元器件的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及人为因素的破坏。
1.2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设置及元件布设1、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断面的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2、Ⅰ型监测断面:沉降监测桩每断面设置2个,施工完基床底层后,预压土填筑前,距左右线中心3.2m 处于基床底层顶面埋设2个沉降监测桩,其余三个于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距两侧路肩1m 处的基床表层顶面上,沉降板位于路堤中心,路基面宽Ⅰ线Ⅱ线线间距沉降观测桩3.23.2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基床表层基床底层沉降板Ⅰ类观测横断面设计示意图-路堤路基本体50%的Ⅰ类断面设置可压缩层硬层(2)土质路堑代表性监测断面土质路堑(含基岩全风化层)一般地段只设路基面沉降观测桩2个/断面,断面间距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良好地段间距100m,每间隔一个断面在线路中心设置一个观测板。
路基面宽Ⅰ线Ⅱ线线间距沉降观测桩 3.2 3.2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基床表层挖除换填层Ⅰ类观测横断面设计示意图-路堑每间隔一个断面在线路中心设置一个观测板。
路基面宽Ⅰ线Ⅱ线线间距沉降观测桩 3.2 3.2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基床表层挖除换填层每间隔一个断面设置一个沉降板Ⅰ类观测横断面设计示意图-路堑1.3观测板设置及元件布设1、观测板由底钢板(50cm×50cm,厚1cm)、金属测杆(φ40mm 厚壁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直径不小于φ75mm、壁厚不小于4mm的硬PVC管)组成。
2、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试验设计测量确定,沉降板埋在褥垫层顶部并嵌入其内10cm,采用5cm中粗砂回填找平,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3、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1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
4、沉降板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示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沉降板不受损坏。
沉降观测板预埋沉降观测板预埋1-3、沉降观测桩与位移观测桩的设置及元件布设1、位移观测桩在软土,松软土地段,路基填筑前在坡脚外1~2m处、10~12m处各埋设一个位移观测桩,位移观测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的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测头,位移观测桩埋设深度在地表下不小于1.4m,桩顶露出地面不大于10cm,桩周围采用C15混凝土浇注固定。
2、路肩沉降观测桩路肩沉降观测桩采用φ20mm底端带弯头的钢筋,钢筋原长不小于40cm,底部做成带弯钩状。
一般路基填筑至基床表层顶面,加载预压路堤填筑到基床底层顶面后,挖坑埋置于设计位置,坑深30cm,边长15cm,采用砂浆浇筑固定。
路基面观测桩一般设在距左右线路中心3.2m处。
埋设形式见下图,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5mm,表面作好防锈处理。
采用水准仪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监测桩标高变化。
路基沉降观测桩埋设布置图以(mm)计3、元件保护测试元件是否完好直接关系测量成果的可靠性与准确性,应加强保护。
(1) 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监测测试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观测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2) 元件埋设前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并做好观测箱的保护。
(3) 所有监测元件埋设时或监测过程中损坏应及时补埋或经设计、监理确认采取其它替代措施。
(4) 各监测单位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
下图为几种简单实用的元器件保护措施。
1-4、涵洞观测标涵洞变形观测包括涵洞自身及涵顶填土沉降观测两部分组成。
每座洞均要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原则上应设在涵洞两侧的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6个。
涵洞填土后观测点可从边墙位置移动到帽石上,涵洞进出口的帽石上各设置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侧位置。
涵顶填土沉降观测参照路基地段沉降观测点布置方式,采用在涵顶线路中心位置埋设沉降板进行观测方式涵轴断面涵洞观测标2箱身截面涵洞观测标3涵洞观测标1涵洞观测标示意图1-5过渡段观测标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异沉降的观测和评估,桥涵两端的过渡段、路隧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
(1) 过渡段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观测期与路基相同,不少于6个月。
(2)桥路过渡段距桥台尾1m 处、10m 处、30m 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
(3)涵路过渡段,在横向构筑物中心、边墙外1m ,级配碎石外5m 各设一个观测断面(4) 路堤和路堑过渡段在分界处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3个观测桩。
剖面沉降管基层表层基层底层路堤本体级配碎石掺3%~5%水泥桥台桥头搭板1:2纵断面示意图桥头搭板路堤剖面沉降管平面示意图4)剖面沉降管:路基基底剖面沉降管在地基加固施工完毕后,填土至0.3m 高度碾压密实后开槽埋设,开槽宽度20~30cm ,开槽深度至地基加固垫层顶面,槽底回填0.2m 厚的中粗砂,在槽内敷设沉降管(沉降管内穿入用于拉动测头的镀锌钢丝绳),其上夯填中粗砂至与碾压面平齐。
沉降管埋设位置挡土墙处应预留孔洞。
沉降管敷设完成后,在两侧设置0.5×0.5×0.95mC20素混凝土保护墩。
并于一侧管口设置监测桩,监测桩采用C20素混凝土灌注,断面采用0.5 m ×0.5 m ×1.6m ,并在桩顶预埋半圆形不锈钢耐磨测头,监测桩用钢筋混凝土保护盒保护。
路基面宽Ⅰ线Ⅱ线线间距沉降观测桩3.23.2沉降观测桩沉降观测桩基床表层基床底层2类观测横断面设计示意图路基本体25%的Ⅱ类断面设置可压缩层硬层1.0~2.0埋深不小于1.41.0~2.0位移观测桩(仅对软土路基)10~12埋深不小于1.4位移观测桩(仅对软土路基)10~12沉降板剖面沉降管5)、元件保护要求1)在测量组人员的监督下各工区技术人员及各施工队进行元器件的埋设、保护工作。
2)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3)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4)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
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的填筑。
1.6观测水准基点(基准点)、工作基点的布设水准基点(基准点)的布设在沿线施工已设水准基点的基础上,按距离不大于1km增设水准基点(基准点),水准基点应设在变形区以外的岩石或原状土层上,亦可利用稳固的建筑物、构筑物设立水准点。
每个独立的观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水准基点(基准点)。
●工作基点的布设为满足观测点沉降变形观测精度要求,在两水准基点(基准点)之间沿线路方向按间距不大于200m、距路基中心距离小于100m 布设工作基点。
工作基点应布设在不受施工干扰的稳定土层内,以便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
采用Ф20mm长60cm顶端圆滑的钢筋打入土中,桩周上部30cm用混凝土浇注固定并编号。
●观测网中,工作基点应定期与水准基点进行校核。
当对沉降观测成果发生怀疑时,应随时进行复测校核。
●所有变形观测点(观测桩和沉降板观测点)水准测量应满足二等变形等级测量技术要求,即按国家一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施测,测量精度:±1mm,读数取位至0.01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