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工艺学周哲波第一讲绪论
- 格式:ppt
- 大小:12.14 MB
- 文档页数:69
汽车制造工艺学第一章讲稿本节课书上内容不是太多,给同学们加讲一些汽车产业方面的知识。
汽车的关联度非常高:机械方面,显然与汽车有非常高的关联度,在美国,50-60%的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用于汽车生产制造;电子方面,发动机燃油电子喷射、ABS、EBD、安全气囊、主动悬架、定速巡航、发动机密码防盗等;材料方面,各种合金钢、陶瓷、玻璃、油漆、塑料、橡胶等;化工方面,汽油柴油、润滑油、塑料、橡胶等;能源及环保方面,新能源(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醇醚汽车等)、汽车尾气排放等。
汽车产业对上下游的带动效应:对上游企业的带动—原材料生产企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机床、各种试验设备(用于汽车检测);对下游企业的带动—汽车维修保养、旅游、运输等。
铸造方法:分为普通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
特种铸造又分为:熔模铸造、陶瓷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离心铸造等;锻造方法:自由锻、模锻、镦粗、挤压等;热处理方法:正火、退火、淬火、回火、调质处理等。
该课程主要研究内容:•汽车制造过程概述:汽车生产工艺过程的定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如工序、工位、工步、安装、走刀等;生产类型与生产方式,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特征等基本内容。
•机械加工质量:机械加工质量包括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两个方面,加工精度又分为尺寸精度、几何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三个方面;表面质量又分为表面几何学特征和表面层材质的变化两个方面。
本章介绍影响机械加工质量的因素及如何提高加工质量。
•工件的定位和机床夹具:介绍工件的定位原理、机床夹具的组成及其分类、工件的夹紧及夹紧装置、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等。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机械加工路线的制定、工序具体内容的确定、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一些规范。
•尺寸链原理与应用:在机器设计、装配及零件加工过程中,一组互相联系且按一定顺序排列的封闭的尺寸组合,称为尺寸链。
本章主要介绍尺寸链的计算及其应用。
•装配工艺基础:汽车装配是汽车制造的最后一个阶段,汽车的质量最终由装配来保证。
制造工艺培训课件制造工艺是一门涉及到制造工业中各种工艺流程与现代技术的学科。
在此领域中, 作为学习制造工艺的学生和从业人员, 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必须不断地升级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现代工业。
为了协助制造工业人员做好持续学习的准备,制造工艺培训课件已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培训工具。
这篇文章将从制造工艺培训课件的定义、制造工艺培训课件的编制目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制造工艺培训课件的实施过程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制造工艺培训课件的定义制造工艺培训课件是针对现代制造工业技术和技能培训设计的一系列教育教学课件,其主要目的是为制造工业中的从业人员提供相关的知识和学习工具,以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制造工艺培训课件的编制目的制造工业人员通过制造工艺培训课件的学习,能够掌握相关的工艺技术和知识,实现如下几个目的:1.提高工作技能。
2.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增强问题解决能力。
4.提升团队协作意识和能力。
三、制造工艺培训课件的内容和结构制造工艺培训课件的内容和结构需做到针对性强、系统性强、流畅易懂、互动性好、实践性强等方面的要求。
主要内容包括制造工艺基础知识、工业工程、工装夹具、数控加工技术、焊接技术、制造工艺管理、工艺设计与优化等。
制造工艺培训课件的结构,可包括:主题简介、学习目标、前置知识、理论知识、实际案例、练习和测试等部分。
在编制制造工艺培训课件时,还需考虑到其所针对的受众群体、学习环境等因素。
四、制造工艺培训课件的实施过程制造工艺培训课件的实施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基于受众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环境,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和方式,确保实施效果的最大化。
1)制定安排合适的学习计划,考虑到课程的长度、以及学习或实践课程的组成部分。
2)配备适当的学习资源和设施,包括适当的软件、硬件和其他培训资料,用于教学辅助。
3)设置合适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以鼓励学员积极参与、互动、分享学习心得等。
4)确保教学机构和教学人员的专业性和经验,以保证培训课程的质量和实效性。
第一部分:常考名词解释、简答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出厂的全部劳动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采用金属切削工具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安装:如果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成为一个安装。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装内容称为工位。
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得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
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生产纲领: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生产批量:指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或零件的数量。
工件装夹(安装):即定位和加紧。
工件定位:采取一定的约束措施来限制自由度,通常可用约束点群来描述,而且一个自由度只需要一个约束点来限制。
六点定位原则: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
完全定位:限制六个自由度。
不完全定位:仅限制1~5个自由度。
过定位:工件定位时,一个自由度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约束点所限制,称为过定位,或重复定位,也称之为定位干涉。
欠定位:在加工时根据被加工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即约束点不足。
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定位:指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的位置的过程。
机械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机械加工误差: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误差敏感方向: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
试切法:通过试切——测量加工尺寸——调整刀具位置——试切的反复过程来获得距离尺寸精度调整法:在成批,大量生产中,广泛采用试切法预先调整好刀具对工件的相对位置,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采用保持这种相对位置不变来获得所需要的零件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