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考试试题1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8
高一语文学科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分)1.下列对《红烛》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烛》写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它是闻一多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体现了诗人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
B.红烛要用微弱的光和热照亮险恶的前途,烧破世人的迷梦。
诗人借景抒情,表达自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献身精神。
C.《红烛》注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D.《红烛》采用中国传统诗歌的押韵形式,前后照应,每节中诗句相对整齐,体现出中国新诗的格律化、音乐性。
1.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诗人借景抒情”错误,本诗不是运用借景抒情手法,是运用了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2.下列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五四”思想影响,郭沫若的诗歌主题多为狂飙突进、摧枯拉朽,呼吁开辟崭新的纪元,本诗集中反映了郭沫若这一主张。
B.作者寥寥几笔勾画出一幅气势磅礴的图景,将茫茫的宇宙,漂浮的白云,广袤无垠的大洋,翻滚奔涌的大浪呈现于面前。
C.诗歌从抽象到具体,以无与伦比、气吞山河的气势,表现对大自然的憧憬、对力的推崇,这是作者的呼喊,也是时代的号角。
D.作者运用排比、反复的句式,尽情呼唤“力”,歌颂“力”,为摧毁呐喊,为创造呼号,希望把历史的车轮更快推进。
2.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C.“从抽象到具体”错误,根据诗歌的开头“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情景哟”可知,开头描写的“白云”“北冰洋”等为具体意象;根据诗文的结尾“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可判断,“力”为抽象意象。
因此诗歌内容应为“从具体到抽象”。
3.下列对《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凝练,“此刻”和“仅”两个词暗示这高度并非“一览众山小”的“绝顶”,却是“我”尽了自己的全部努力所达到的。
⾼⼀语⽂考试题(附答案)说明: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都做在答题卷上。
第I卷(选择题,共24分)⼀、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全对的⼀项A.踌躇(chú)洗涤(dié)赁屋(lìn)浸渍(zì)....B.漫溯(sù)执拗(ào)作揖(yī)悲怆(chuàng)....C.瞩⽬(zhǔ)蜷缩(quán)叱咤(zhà)怯懦(qiè)....D.窒息(zhì)沾襟(jīng)修葺(qì)创伤(chuāng)....2.下列词语字形全对的⼀组是A.廖廓颓圮斑斓图穷⼔见B.忸怩喋⾎愠怒舐犊情深C.凌侮赊⽋伛褛涕泗交流D.诘难桀獒箜篌绿草如茵3.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恰当的⼀句是A功⽽⽆还⼿之⼒。
B以步⾏为宜,时间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着凉。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科学的⽅法,对儒家学说进⾏挖掘、整理,取其精华,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缺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句是A.⼤学毕业⽣不应该只关注⼀⼰之屈伸,⼀家之饥饱,真正需要关注的是作为接受过⾼等教育的个体对于群体、社会、他⼈的责任和义务。
B.⽬前,教育界担负着培养⼤批思想品质好并能精通业务的科技队伍的艰巨任务。
C.由于环境污染,常继发厌氧细菌的严重污染,极易发⽣破伤风,致使在当地或运送外地途中救治不及⽽死亡。
D.未来三年内,中国将建成四⼗⼆条⾼速铁路客运专线,转变长期以来铁路客货混运的发展模式,并带动沿线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
5.把下⾯⼏个句⼦组成语意连贯的⼀段话,排序正确的⼀项是①“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情,这些形象本⾝就是诗⼀般的语⾔。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
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
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
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
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
“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
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
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品德人格,保证人生代价的实现。
儒家寻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品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实际模式。
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等候和寻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品德操守,要精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
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解释,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出格是人的品德品行。
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寻求高尚的精神生活,增进个人幸福。
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寻求精神生活,品德理性正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
儒家很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品德,如正义、诚笃、信赖、刻薄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品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
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进步后,人的幸福感并不肯定增加,人们领会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寻求的乐趣。
高一语文必修一试卷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陈寅恪先生上课时旁征博引,还不时夹着所引史料的数种语言文字,这使得外语尚未过关、文史基础知识贫乏的学生,简直不知所云。
B.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
C.我国乒坛健儿在四十三届世乒赛男团决赛中以三比二力克瑞典队勇夺冠军,体育馆内振聋发聩的欢呼声淹没了场外的雷声和雨声。
D.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负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2.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这则笑话因为对人民疾苦漠不关心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所以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②他在国内影视界和社会上知名度都极高,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堪称炙手可热的名人。
③这部小说的构思又精巧又严密,真是无懈可击。
④她的演技,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她扮演的慈禧太后栩栩如生, 演得真绝了。
⑤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⑥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空霹雳,如同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间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据一份行业报告显示,英国政府通过高效使用公共大数据技术,每年可节省约330亿英镑,相当于英国每人每年节省约500英镑。
B.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C.2016年9月以来,九度视频推出“五年思变,我为广州代言”专题采访。
所采访的人员不仅改变着华南创投圈的历史,促进了社会变革,也经历着自身年龄、身份、职业等各种变化。
D.11月26日,第二届华侨华人与中国周边公共外交研讨会在华侨大学举行。
此次研讨会旨在践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周边国家落地生根。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第Ⅰ卷(45分)一、基础学问(18分,每小题3分)1、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前仆.(pū)后继蓊.(wěng)蓊郁郁安土重.(chóng)迁悖.(bèi)谬B、言简意赅.(gāi) 惴.(zhuì) 惴担心字斟.( zhēn )句酌饿殍.(piăo)C、百折不挠.(náo) 毛骨悚.(sǒng)然豁.( huò)然开朗倔.(juè)强D、众口铄.(shuò)金风流倜(zhōu) 傥初见端倪.(ní) 菲.(fĕi)薄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堂而皇之干练焦躁担心禁固B、逆来顺受休憩礼上往来伎俩C、摧山坼地盎然穷形尽相时弊D、响誉中外滞留陨身不恤奢侈3、下列各组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乐不思蜀夜澜人静娇正观摩B、忧心忡忡装表探究庸人自扰眷恋C、光阴荏苒穿凿附会怨尤缄默D、耿介不阿夸父追日化为无有兑付4、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②改革开放的壮举顺应民心,合乎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不行的历史潮流。
③这将被后代怀着仰慕之情来______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A、竟然遏止朝拜B、毅然遏制朝拜C、毅然遏止朝拜D、竟然遏制瞻仰5、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组是()A、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
最近,又遭美英飞机的攻击,真是祸起萧墙。
B、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C、朱自清写桃花红得像火,杏花粉得像霞,梨花白得像雪,还写花下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真是绘声绘色。
D、阳光明媚,和风轻吹,我们如坐春风兴致勃勃地走向目的地。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平安教化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旧克服了困难,成功攀登到顶峰。
高一语文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谁与归(归依)B.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C. 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D. 学而时习之(时常)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读了三遍还没有读完。
D. 我们一定要防止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3. 下列各句中,使用“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死靡它D. 之乎者也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一只猛虎一样勇敢。
B. 他的脸色苍白如纸。
C. 她的声音像泉水一样清脆。
D. 他的心情如同乌云密布。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花儿开了,鸟儿唱了,万物复苏了。
B. 他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品德高尚,深受同学喜爱。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还乐于助人。
D. 秋天的景色,金黄的麦田,丰收的喜悦,农民的笑容。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呢?C. 你难道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吗?D.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心像刀割一样痛苦。
B. 他的笑声震耳欲聋。
C. 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滚落下来。
D. 他的愤怒如同火山爆发。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因为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B. 他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因为他勤奋努力。
C. 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勇敢地面对。
D. 他为什么总是那么乐观?因为他有一颗坚强的心。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 他的心像刀割一样痛苦,他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滚落下来。
高一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锲而不舍B. 栩栩如生C. 旁证博引D. 一愁莫展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出自哪部古代文学作品?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史记》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只小鸟,自由自在地飞翔。
B. 他跑得飞快,像一阵风。
C. 她的声音甜美,如泉水叮咚。
D. 所有选项都使用了比喻。
4. “静夜思”是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B. 他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品德一般。
C. 他的学习成绩很好,品德却一般。
D. 他的学习成绩和品德都一般。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_________,白露为霜。
”出自《诗经》中的《蒹葭》。
7.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_________,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
8. “_________,疑是地上霜。
”出自李白的《静夜思》。
9. “______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10. “_________,死亦为鬼雄。
”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12. 请分析《水浒传》中宋江的形象特点。
四、阅读理解题(每题15分,共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文言文选段略)13. 请解释文中“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意思。
14. 请分析文中作者对于“仁”与“义”的看法。
五、作文题(30分)15. 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答案:一、选择题1. B2. C3. D4. A5. A二、填空题6. 蒹葭苍苍7. 范仲淹8. 床前明月光9. 竹外桃花三两枝10. 生当作人杰三、简答题11. 略12. 略四、阅读理解题13. 略14. 略五、作文题15. 略请注意,以上内容为示例,具体题目和答案需要根据实际考试内容进行调整。
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与“妙手偶得”意思相近的是A. 妙笔生花B. 妙想天开C. 高超无比D. 绝妙好听【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妙手偶得是指能力高超,轻松得到好成果,与其意思相近的词语应该是妙想天开,即有着奇思妙想。
2.文中“明月几时有”这一句中的“明月”和“几时”相当于A. 句号和问号B. 句号和省略号C. 问号和句号D. 问号和省略号【答案解析】答案:B解析:句子“明月几时有”作为一句诗歌,末尾使用省略号,表示作者的思索与感叹。
3.以下关于《小燕子》这首诗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诗歌描述了一位女子的思念之情B. 诗歌描述了一只小燕子的自由飞翔C. 诗歌描述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之情D. 诗歌描述了一对恋人之间的分离之苦【答案解析】答案:C解析:《小燕子》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既有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旧地的思念。
二、阅读理解题一年四季都能见到的唐代建筑物,永居莲花池中心而不失风雅,它就是“如意斋”。
如意斋是莲花池上一座四方形的亭子,亭子虽小,但非常精致,周围密集的枫杨、柳树和蓝天白云绿水相映,更显得奇妙而优美。
如意斋传说缘于唐朝的韩愈,他常常在此写作、吟咏。
据史书记载,韩愈东渡援朝平岗后,常常于此与友人闲谈。
他曾写下“敬池上如意斋,我五十已三千”的诗句,表达了他对自然美好的追求。
莲花池和如意斋是和中国诗歌名篇《江雪》有很大关系。
唐代的裴旻在《雪霁天山晴》中写道:“沽茶供酒赏杏花,石岭啼猿野童家。
往往寻幽到如意,十年读书半江月。
”诗中的“如意”便是指如意斋。
而黄巢在《登高》中也提到了如意斋:“如意斋边梧叶多,万犬千鸦一片皆。
”1.如意斋是什么建筑物?2.如意斋为什么被称为如意斋?3.如意斋和哪首诗歌有很大的关系?【答案解析】1.答案:一座位于莲花池上的亭子2.答案:因其精致而著名,与韩愈曾写下的“敬池上如意斋,我五十已三千”有关联,而被称为如意斋。
3.答案:如意斋与《江雪》这首诗歌有很大的关系,裴旻在诗中提到了如意斋的名字,而黄巢也用诗歌描绘了如意斋周围的风景。
高中高一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传统文化中,书法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不仅需要技艺的磨练,更需要文化的涵养和精神的支撑。
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也是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锤炼和提升。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书法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的唯一手段。
B. 书法艺术的传承需要技艺磨练和文化涵养。
C. 书法艺术的实践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简单模仿。
D. 书法艺术的实践与个人品德修养无关。
2. 根据原文,下列不属于书法艺术传承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是(3分)A. 技艺磨练B. 文化涵养C. 精神支撑D. 政治环境3. 作者认为书法艺术实践的意义在于(3分)A. 提升艺术水平B. 体验传统文化C. 锤炼个人品德D. 传承传统技艺(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
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人教版2019学年高一语文考试试卷(一)1.注释下列多义词2.选出“殆”字意义相同的两项()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B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C进退不由,殆例送死D郦元之所见,殆与予同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通哪个字①暴秦之欲无厌②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③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④辞决而行⑤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⑥秦有余力而制其弊⑦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⑧同舍生皆被绮绣⑨独不怜公子姊邪⑩可得闻与4.下列各句中均含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项是()①思厥先祖父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④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⑤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⑥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A①②④B③⑤⑥C①③⑤D②③⑤二、语言运用1.补出下列各句中省略的内容①()与嬴而不助五国也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③公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④竖子不足与()谋⑤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
”()曰:“好乐何如?”2.对下列各句从句式特点上分类正确的是()①句读之不知②唯弈秋之为听③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④皆不可限以时月⑤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⑥其势弱于秦⑦唯利是图⑧吞舟是漏A①②③/④⑥/⑤⑦⑧B①②③⑤/④⑥/⑦⑧C①②⑦⑧/③⑤/④⑥D①②⑦⑧/③④⑤⑥3.选出下面两句译文正确的项①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A为了国家,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威力所挟制啊!B治理国家,千万不要让自己被别人积蓄的淫威所胁迫啊!C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使自己为别人的一贯暴力所挟制啊!D治理国家的人,(千万)不要被别人的淫威所威胁啊!②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A秦国人想吞掉六国也吞不下去B秦国人吞食六国也不能咽下咽喉C秦国人吃饭也不能咽下去D秦国人连吃饭都不能咽下咽喉去三、阅读思考阅读苏辙《六国论》中的一段,回答后面的问题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以①五倍之①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②攻山西千里之秦,而①不免于灭亡。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时代”,读什么?信息技术代有更替,近两年来,微信成为很多人的移动聊天室,用户已超过6亿。
君不见,候机室内,人人运指玩手机;地铁车厢,茫茫一片低头族。
对许多人来说,“微信阅读”业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方式。
订阅号渐渐增多,“选择”的问题也浮出水面。
将各种内容推送给我的公共号,的确是我订阅的;而我订阅的,又是我感兴趣的。
看不懂、不感兴趣、不认同其观点甚至仅仅是“讨厌这个账号名”,都可以成为我不订阅、不看的理由,何况,订了我也可以不看,更不用说还随时能“取消关注”了。
在这样的“自由选择”下,我的阅读趣味乃至知识水平,决定了我能看到什么。
我读到的固然是我喜欢的,但我抛弃的却可能会更有价值。
这就像是进入了一个认知的丛林,我无法走出“自我”这个陷阱。
固化的欣赏口味与阅读取向,很可能让我无法去拥抱更为广阔的世界,寻求更为深刻的精神享受,甚至让我对世界的想象力开始萎缩。
简单点说,太舒服的阅读,让我无法“突破”自我。
虽然没有大数据支撑,但微信的普遍状况,也证明着这样的观点。
朋友圈中分享的公共账号页面,很多都有“揭秘”“爆料”“有染”等种种令人惊悚词汇,更不乏“不得不看的人生格言”“30岁之前要明白的50个道理”等或浓或淡的心灵鸡汤。
多有无法深究的八卦,多有似是而非的劝诫,多有浅尝辄止的思考,多有不知所云的感悟……有人调侃说,这样的分享,说者未必懂,而听者也未必信,不过是在寻求饭局上的谈资。
这样的阅读状况,难免会让人担心背后日渐失血的心灵图景。
更重要的是,每天更新的订阅人数、页面访问量,让公共账号的提供者们,精准地掌握着读者的口味,从而不断满足甚至迎合着读者的阅读偏好。
这样的“正反馈效应”,将使这个新的阅读市场越来越像一个提供廉价用品的超市。
你的选择,也决定了你可能有的选择。
人人爱八卦,则高谈阔论种种内幕、秘闻的内容就增多;个个爱鸡汤,则励志类、成功学、创业经难免泛滥。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游牧地带是游牧生活与草原环境相互结合的产物。
中国境内属于游牧地带的范围很广,除了位于大兴安岭以东的西辽河流域外,几乎北纬40°以北、大兴安岭以西的草原地带也都可以成为游牧民族的家园。
草原游牧地带经蒙古高原、天山南北、青藏高原一直伸向欧亚大陆的腹地,成为世界上最广远的绿色长廊。
地学研究成果指出,推动畜牧业从原始农业分离出来的动力是气候变迁。
距今3500~3000年欧亚大陆气候转入冷期,正是冷期的出现,使得畜牧业在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方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并在草原环境下发展为游牧方式。
成熟的游牧业依托的环境为广袤的草原,而它的萌生地却在农牧交错带。
农耕区与畜牧区是依人类经济生活方式而划分的基本区域,介于两者之间的则为农牧交错带。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在环境上具有敏感特征,每当全球或地区出现环境波动时,气温、降水等要素的改变首先发生在自然带的边缘,这些要素又会引起植被、土壤等相应变化,进而推动整个地区从一种自然带属性向另一种自然带属性转变。
由于农、牧业生产依托的环境不同,农牧交错带的敏感特征也会影响史前人类的经济生活方式,促使人们从一种生产类型转向另一种生产类型。
随着这一地区自然带属性的更移,人类首先打破原始农业“一统天下”的局面,在原始农业基础上萌生了畜牧业,然后渐次形成独立于农耕业的畜牧业。
萌生于原始农业的畜牧业,并不具备迁移特征,属于放养型畜牧业,游牧型畜牧业(游牧业)则晚于放养型畜牧业。
只有游牧业出现,畜牧业才真正从原始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
迁移是游牧生活的基本特征,因此驯化马匹,发明控制牲畜行动、适应频繁迁徙的用具,是摆脱定居农业,迈向游牧生涯的关键。
马具是推动牧人与畜群走向草原的物质依托,从人们跃上马背的那一刻起,广袤的草原就成为他们的舞台。
全新世温暖期结束之后,气候转冷、转干的地区不只限于中国北方。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古典诗词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凝练、含蓄、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诗人通过精心选择字词,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使诗词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运用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梨花,生动地描绘了雪景的美丽。
古典诗词的思想之深,在于其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理想、抱负、情感和价值观,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例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杜甫表达了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公平的向往。
古典诗词的情感之丰富,在于其能够触动人们的心灵,引起人们的共鸣。
诗人通过诗词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等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诗词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和生命的意义。
例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李煜通过对愁绪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古典诗词只是文学艺术的珍品,不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B. 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在于其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所有修辞手法。
C. 古典诗词的思想深刻,能够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D. 古典诗词的情感丰富,只能表达诗人自己的喜怒哀乐,不能引起读者共鸣。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开篇提出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然后从语言之美、思想之深、情感之丰富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B. 文章在论述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时,列举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的例子,增强了说服力。
第一单元专题一1.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们班级不但信任他,而且连以前反对过他的其他班级也信任他了。
B.照片拍得好坏,诗歌写得有味无味,是由一个人的思想认识、艺术修养的高低决定的。
C.应该尽量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让全体同学掌握,提高教学质量。
D.经过刻苦的学习,在选拔赛上他射击的五次成绩平均在95环以上。
【答案】B(A项“不但”应放在句首;C项去掉“把”,将“让全体同学掌握”提至“学习”前;D项词序不当,把“五次”提至“射击”前。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乌云四合,弥漫了山谷,抹掉了山下的村落,只有几座高峰的峰顶浮在云头,仿佛海上的几座小岛。
B.教育界人士认为,注意人的个性的发挥,创设更为宽松自由的发展环境,是百年树人的大计。
C.加强改革的紧迫感同科学务实的精神结合起来,我们就能少走弯路,避免大的损失。
D.个别医生不讲医德,索要“红包”,医院领导对此并非不无责任。
【答案】A(B项用词不当,把“发挥”改为“发展”;C项将“加强”改为“把”;D项不合逻辑,改“不无”为“没有”或去掉“并非”。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经济形势较佳的情况下,不少跨国车企都经历过高速发展,但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却导致一些企业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B.对孩子的培养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这三方如果信息沟通比较顺畅,就能形成合力,否则对孩子成长不利。
C.习近平同艾滋病感染者亲切握手交谈,并强调艾滋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对艾滋病的无知和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
D.就中国男篮而言,无论是国家队还是俱乐部,都需要有相对完整的比赛准备期,但预选赛打乱了这些,这确实是个考验。
【答案】C(逐节审查,着眼动词。
如A宾语残缺,其动词“经历过”后的宾语中心词残缺,应在“高速发展”之后添加“的时期”。
B结构混乱(句式杂糅),因为“离不开”只能支配“家庭、学校和社会”,而不能支配“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合力”。
高一年级语文必修1试题及答案宝石中学杨建萍一(27分。
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峥嵘zhēng 游说shuì桂棹zhào 博闻强识shīB、百舸gě攒射cuán 桀骜jiéái 长歌当哭dāngC、颓圮pǐ跫音qióng 偌大ruò相与枕藉jièD、忸怩niǔní青荇xìng 弄堂nòng 挥斥方遒qiú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寥廓碟血执拗游目骋怀B、流觞嘻笑撰写殒身不恤C、形骸惺忪横亘冯虚御风D、和霭蹒跚安详横槊赋诗3、下列句子标点符号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她就正告我,“先生依旧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专门爱看先生的文章。
”B、他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但是也有一点喽!”C、王浩的相貌颇“土”,脑袋专门大,剪一个光头,联大同学剪光头的专门少,说话带山东口音。
D、每天都有人从世界各地来到布热金卡——那个地点也许是世间最可怕的旅行中心。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国家林业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有关省区加强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采取坚决措施重特大森林火灾频发之势。
②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从娃娃抓起,针对儿童特点用形象化的教育模式小孩的心智,如此的道德教育确有必要。
③喀麦隆足球明星罗杰米拉今天正式成为联合国爱心大使,并做出以自己的阻碍力宣传艾滋病在非洲危害性的。
A、遏制开发许诺B、遏止开启许诺C、遏制开启承诺D、遏止开发承诺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我记得,父亲对我们兄弟三人从没有过好脸色,有时耳提面命,甚至棍棒相加。
B、新产品的试验差不多到了极其关键的时刻,期望大伙儿同心同德,做好预备,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
C、今年“十一”国庆节,我去北京旅行,竟与五年不见的小学同学在故宫萍水相逢,真是太让人欣喜了。
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1第Ⅰ卷一、(共20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淳.朴(chún)窜.入(cuàn)峥.嵘(zēnɡ)百舸.(ɡě)B、罗绮.(qǐ)踯.躅(chí)跫.音(qiónɡ)倩.影(qiàn)C、丽(yì)恃.辇(shì)强.谏(qiǎnɡ)槁暴.(pù)D、驽.马(nú)须臾.(yú)靛.青(diàn)两(s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遏止惋然斑驳袅娜B、编辑风致沉浮仓茫C、寥廓漫溯罗绮敛裾D、丰姿尊守颓墙奚落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A、要懂得生之可贵,但不可苟延残喘;要懂得死不足惧,但不必轻易言死。
B、假如不愿走向深渊,就让我们走向广阔;假如不愿坐享其成,就让我们勤勉奋斗。
C、乐曲奏响了,是赏心悦目的《多瑙河之波》。
D、自古以来经天纬地的雄才都是在磨难中锤炼出来的,而那些纨绔子弟多是些坐享其成的酒囊饭袋。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每一个有志青年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B、白岩松的《痛并快乐着》一书的精装本与平装本价格悬殊非常大。
C、我看着坐在荧光灯下的那张笑盈盈的脸,一股温馨的感觉涌上了心头。
D、走出峡谷,眼前便豁然开朗。
5、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看电影不看?王家骏!”小玲大声问。
B、这本书我可没看过,不知道你看过没有?C、这样做法是否对?是值得研究的。
D、祖国壮丽的大自然啊!就象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游子的心。
6、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小屋在山的怀抱中,尤如在花蕊中一般。
B、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禅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C、古园荒无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D、这古园仿佛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第1页共8页(1)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___了一个美妙的绿的背景。
高一语文月考试题本试题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21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赂.秦(lù)暴.霜露(bào)殆.尽(dài)下咽.(yàn)B.荆棘.(jí) 为.国者(wéi) 矗.立(zhù) 逦迤.(yǐ)C.参.差(cēn) 酹.江月(lèi) 运载.(zài) 战舰.(jiàn)D.摄.影(shè) 翘.首而望(qiáo) 挪.动(luó) 桅.杆(wéi)1.C(A项,暴pù;B项,矗chù;D项,挪nu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初出矛庐面面相觑飞扬拔扈债券B.老态龙肿卷帙浩繁天随人愿执拗C.咄咄逼人犄角之势功亏一溃炮烙D.平心而论鞠躬尽瘁理屈词穷怯懦2. D(A项,矛—茅,拔—跋;B项,肿—钟,随—遂;C项,犄—掎,溃—篑。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
这一幕,简单、庄严、________,永志不忘。
②入口处那一小队水兵向美国军官敬礼后,即放下手立正。
乐队________。
③________我很早就离开德国,但对希特勒上台搞法西斯主义,我也感到有连带责任。
A.肃静寂然虽然B.肃穆寂然尽管C.肃静戛然尽管D.肃穆戛然虽然3. B(肃静:严肃寂静,而“肃穆”是“严肃而恭敬”;戛然:声音突然停止;寂然:没有声音。
主语是“乐队”应该用“寂然”;“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表转折。
而“虽然”仅是一般转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期中考试,刘军同学数学获得满分,真可谓是登堂入室....了。
B.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
高一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分)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A、亵渎(xiè)骈进(pián)骰子(tóu)心无旁骛(wù)B、陨落(sǔn)溘死(kè)羽檄(xí)否极泰来(pǐ)C、盗跖(zhí)伺候(cì)嫉恨(jì)汗水涔涔(cén)D、靛青(dìng)槁暴(bù)句读(dòu)六艺经传(zhuàn)2、选出加横线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关汉卿并不曾为统治者的暴政所慑服,他所撰写的词曲,如果联系到当时的时代背景,则字里行间,随处都予人以匣剑帷灯之感。
B、无论是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支持,还是为灾区捐款,他总是以一种责无旁贷的心态慷慨解囊。
C、走进大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D、近日,吴国坤表示,减肥的不二法门是节食和做运动,减肥产品只能起到短期的辅助作用,不宜长期服用。
3、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明,不恰当的一项是:()A、序,文体的一种,著作或书名前面的说明性文字。
古人宴集时,常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B、元曲有杂剧和散曲之分。
著名的杂剧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王实甫的《西厢记》;散曲有分小令和套数,白朴《越调•天净沙秋》就是套数,而马致远的《双凋•夜行船秋思》是小令。
C、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莎士比亚被马克思称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先后创作了《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和《麦克白》等四大悲剧。
“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就是他的名言。
D、《孔雀东南飞》来自于汉乐府,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后人取诗之首句题为“孔雀东南飞”,它与南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4、为空缺处选择语句,最连贯自然的一组是:()①第二个削肩细腰,(a长挑身材b身材长挑),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②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a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b后面的正房大院就在厅后)。
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
A、a aB、abC、baD、bb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印章源流印章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一门艺术。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中,发现棺椁两厢整齐地堆放着一排排竹笥,每个竹笥都用绳索包装捆扎,在捆扎接结的地方都用青泥团包裹着,青泥团上有很清晰的凸起印文——“车大侯家丞”,这便是古代使用印章的遗迹。
中国使用印章的历史,从考古所得的遗存看,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
河南安阳商代墓葬遗址中曾出土过印章,印面是四角内收的方形,称为亚字形,印文是小鸟的图像。
这种印章在春秋战国时也很普遍,称为肖形印。
中国的文字经历了甲骨、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几个书体演进阶段,在篆书盛行的时代,因为篆书字体的构成适宜镌刻,从而形成以篆书为主的制印传统,再加上印章制作的工艺特点,因而印章艺术又称为篆刻艺术。
有人认为印章只是实用的符号,或不过是附属于书画作品的点缀,“雕虫小技,壮夫不为”。
对于这种说法,笔者不能苟同。
印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生存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
在先秦时代,礼乐信义的伦理观念在社会生活中占支配地位,印章曾被作为信物和人格风采的标志。
中国的旧制是,帝王用者曰玺曰宝,官吏曰印,秩卑者曰钤记。
其制度严明,秩序井然。
帝王用玺的制度为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沿袭。
皇帝的玉玺成为皇权交替、册封的凭据和镇国之宝,玉玺作为国之重器被礼敬珍藏。
我国唐代初期宫廷就建立了收藏艺术品的机构,凡经皇帝看过的收藏品,都加盖“贞观”年号的印章作为内府收藏的记号。
此后相继沿制,收藏鉴赏印逐渐成为专门的印种。
在追求与书画艺术协调一致的过程中,收藏印转为匠心经营的艺术创作,对促进篆刻艺术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元代是文人画形成的时代,文人画追求诗、书、画、印结合,流行在绘画作品上加诗文题跋及钤盖作者姓名、字号、别号及诗词格言印章。
明清以降,石质印材的发现为大批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文人、书法家、画家参与篆刻创作提供了契机,也因此推动了篆刻艺术风格多样化的形成。
文人雅士篆刻之风大行,流行于市面的闲章常有奇趣:或摘取诗句或引用典故,或直抒胸臆。
艺术印章是明清篆刻艺术繁荣的标志,明清两代书法、绘画艺术的发展,也带动了篆刻艺术的同步发展。
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肖形印在春秋战国时期很常见,它的历史最早可上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代。
B.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印章篆刻艺术既有实用价值,也有文化艺术价值。
C. 在追求与书画艺术协调一致的过程中,收藏鉴赏印逐渐成为专门的印种。
D. 印章发展到明清,越来越多地表现出文人雅士个人的情趣和审美追求。
6.下列对我国篆刻艺术发展阶段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篆书盛行的时代,以篆书为主的制印传统形成。
B. 唐代收藏印的出现促进了篆刻艺术的发展。
C. 元代是文人画形成的时代,文人绘画作品常常是诗书画的结合。
D. 明清篆刻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标志着篆刻艺术的繁荣。
7.下列对“玉玺”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玉玺从秦朝以来就成了对皇帝使用的印章的专称。
B. 玉玺是皇权交替的凭据,也是皇帝册封的凭据。
C. 玉玺作为国之重器被历代皇朝所礼敬珍藏。
D. 皇帝的玉玺由于使用石质印材而为广大文人参与篆刻创作提供了契机。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韩棱传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弓高侯颓当之后也。
世为乡里著姓。
父寻,建武中为陇西太守。
棱四岁而孤,养母弟以孝友称。
及壮,推先父余财数百万与从昆弟,乡里益高之。
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
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
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
显宗知其忠,后诏特原之。
由是征辟,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
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宝剑,自手署其名曰:“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
”时论者为之说: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宠敦朴,善不外见,故得椎成。
和帝即位,侍中窦宪使人刺杀齐殇王子都乡侯畅于上东门,有司畏宪,咸委疑于畅兄弟。
诏遣侍御史之齐案其事。
棱上疏以为贼在京师,不宜舍近问远,恐为奸臣所笑。
窦太后怒,以切责棱,棱固执其议。
及事发,果如所言。
宪惶恐,白太后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
棱复上疏谏,太后不从。
及宪有功,还为大将军,威震天下,复出屯武威。
会帝西祠园陵,诏宪与车驾会长安。
及宪至,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岁。
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谄,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
”议者皆惭而止。
尚书左丞王龙私奏记上牛酒于宪,棱举奏龙,论为城旦。
棱在朝数荐举良吏应顺、吕章、周纡等,皆有名当时。
及窦宪败,棱典案其事,深竟党与,数月不休沐。
帝以为忧国忘家,赐布三百匹。
迁南阳太守,特听棱得过家上冢,乡里以为荣。
棱发擿歼盗,郡中震栗,政号严平。
数岁,征入为太仆。
九年冬,代张奋为司空。
明年薨。
8.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诏遣侍御史之齐案其事尚书以下议欲拜之B. 同时俱以才能称白太后求出击北匈奴以赎罪C. 世为乡里著姓由是征辟,五迁为尚书令D. 尚书左丞王龙私奏记上牛酒于宪窦宪使人刺杀齐殇王子都乡侯畅于上东门9. 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说有错的一项是A. 世为乡里著姓著姓:大户人家,有名望的人家。
B. 吏以棱掩蔽兴病掩蔽:隐瞒,不报告。
C. 咸委疑于畅兄弟委疑:嫁祸,将怀疑栽诬到别的人身上。
D. 棱典案其事,深竟党与深竟:深入结交。
10.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 韩棱出身于世宦家庭,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他曾建议他的父亲把家里多余的钱财散发给了叔伯兄弟,受到乡里好评。
B. 韩棱为颍川郡功曹时,太守葛兴生了病,他暗自代葛兴处理政事,前后有两年的时间,所发布的政令都很恰当。
C. 肃宗章帝特别奖赏给了尚书韩棱、仆射郅寿、尚书陈宠三人各一把宝剑,并亲自为这三把宝剑取名为龙渊、汉文、椎成。
D. 侍中窦宪倚仗窦太后而作威作福,朝臣都争相谄媚窦宪,韩棱正直不阿,在窦宪倒台后,又主持窦宪案件的追查工作,几个月不休息。
11.把下列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棱四岁而孤,养母弟以孝友称。
(5分)译:②夫上交不谄,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
(5分)译:四、文言翻译题(5分)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①也!于予与②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注释①杇(wū):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
②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
③诛:责备。
1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2分)⑵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3分)五、古诗鉴赏题(6分)咏雪联句谢安谢朗谢道韫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朗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韫[注]: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安欣然唱韵,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连续歌咏),安大笑乐。
13、(1)你觉得谢朗和谢道韫所写咏雪诗句中,哪句更好些?请简要分析。
(3分)(2)假设你是一位编剧,请你将《咏雪联句》诗中的内容改写成一个电影小剧本,其中包括人物对话、动作,场景描写等内容。
(3分)六、名句默写题(7分)14、落霞与孤鹜齐飞,。
(王勃《滕王阁序》)15、羁鸟恋旧林,_____ 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园田居》)16、,视死忽如归。
《白马篇》17、位卑则足羞,。
《师说》18、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19、《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题(13分)从曹操说起唐弢①近来对曹操讨论得很热闹.②一提起曹操,人们就会想到戏台上的那个大白脸,以及和这个脸谱相应的一些特定的性格:权诈,奸险,骄横……,简直是一个大坏蛋。
可是,几个历史学家出来替他翻案了,说他不但是好人,而且还是一个民族英雄;也有人不同意,认为他既有功,又有罪,历来就毁誉参半。
不过对戏台上乃至小说里的那个“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的奸雄,却又一致认为与历史上的曹操不相符。
这就牵涉到一个创作上的问题:艺术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