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古诗词欣赏-咏雪篇
- 格式:ppt
- 大小:7.22 MB
- 文档页数:28
刘义庆《咏雪》原文、注释、译文作品简介: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
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与其门下之士共同编撰了《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为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该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词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影响较大。
《咏雪》这则短文通过对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记叙,反映出谢安对道韫过人才气的欣赏与赞扬。
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1),与儿女讲论文义(2)。
俄(3)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4)?”兄子胡儿(5)曰:“撒盐空中差(6)可拟(7)。
”兄女曰:“未若柳絮(8)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9),左将军王凝之(10)妻也。
注释:(1)〔内集〕家庭聚会。
(2)〔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3)〔俄〕不久,一会儿。
(4)〔所似〕代相似的景物。
(5)〔胡儿〕即谢朗,字长度。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柳絮〕柳树的种子,上面有白色的绒毛,随风飘散。
(9)〔无奕女〕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才智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0)〔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子。
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
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太傅大笑起来。
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原文】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撒盐空中似梅花,梅花满地尽皑皑。
【注释】1. 咏雪:以雪为题材进行吟咏。
2. 纷纷:雪花飘落的样子。
3. 所似:像什么。
4. 撒盐:比喻雪花飘落的样子。
5. 差可拟:大致可以相比。
6. 梅花:此处比喻雪花。
7. 皑皑:洁白的样子。
【翻译】雪花纷纷飘落,像什么样子呢?撒盐在空中,大致可以相比。
撒盐在空中,就像梅花一样;梅花满地,都是洁白一片。
【赏析】这首《咏雪》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雪花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首句“白雪纷纷何所似?”以疑问句的形式开头,直接将读者带入雪的意境之中。
诗人没有直接描述雪的形状,而是通过“何所似”引发读者的联想,使读者在心中自行构建出一幅雪的图画。
次句“撒盐空中差可拟”,用“撒盐”来比喻雪花的飘落,既形象又生动。
盐粒在空中飘洒,与雪花飘舞的景象相似,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第三句“撒盐空中似梅花”,将雪花与梅花相提并论,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坚强,这样的比喻使得雪花不仅具有了美丽的外表,还赋予了它一种高尚的品格。
最后一句“梅花满地尽皑皑”,描绘了雪花覆盖大地的景象,洁白的雪花将整个世界装扮得如同仙境一般,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比喻和联想,将雪花的美妙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诗人以雪为题材,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还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诗人高洁的品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赏析这首诗时,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加生动形象。
同时,诗人在描绘雪的美丽景象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共鸣。
总之,《咏雪》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值得后世读者细细品味。
白雪皑皑覆天地,纷纷扬扬舞晴空。
银装素裹山川秀,玉树琼花映日红。
寒风凛冽冰封地,皎洁月光照长空。
梅花傲雪迎春开,雪景如诗画图中。
译文及赏析:《咏雪》这首诗以冬季的雪景为主题,描绘了一幅雪后山川的美丽画卷。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白雪皑皑覆天地,纷纷扬扬舞晴空。
(翻译:洁白的雪花覆盖了整个天地,纷纷扬扬地飘舞在晴朗的天空。
)赏析:首句以“白雪皑皑”形容雪的洁白无瑕,覆盖了整个世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壮观的氛围。
次句“纷纷扬扬舞晴空”则生动地描绘了雪花在晴朗天空中的飘舞,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银装素裹山川秀,玉树琼花映日红。
(翻译:山川被银白色的雪花覆盖,显得更加秀丽;玉树和琼花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鲜艳。
)赏析:第二句“银装素裹山川秀”通过“银装素裹”这一形象的比喻,表现了雪后山川的美丽和宁静。
第三句“玉树琼花映日红”则通过“玉树琼花”和“映日红”描绘了雪中的树木和花朵在阳光下的美丽景象,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
寒风凛冽冰封地,皎洁月光照长空。
(翻译:寒冷的北风凛冽,大地被冰雪覆盖;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广阔的天空。
)赏析:第四句“寒风凛冽冰封地”通过“寒风凛冽”和“冰封地”传达了冬季的严寒和雪后的寂静。
第五句“皎洁月光照长空”则描绘了夜晚雪景的宁静,月光如水,照亮了整个天空。
梅花傲雪迎春开,雪景如诗画图中。
(翻译:梅花在雪中傲然开放,迎接春天的到来;雪后的景象如同诗画中的美景。
)赏析:最后两句“梅花傲雪迎春开”以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展现了雪中生命的顽强和希望。
而“雪景如诗画图中”则将雪后的美景比作诗画,给人以无限遐想。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描绘,展现了冬季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读来令人心生向往。
《咏雪》谢安曰:“白雪纷纷何所似?”王献之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谢安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谢安问:“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王献之回答说:“就像是空中撒盐,勉强可以相比。
”谢安又问:“那还不如比作随风飘舞的柳絮。
”赏析:《咏雪》是一篇简短而意境优美的文言文,出自东晋时期的文学家谢安。
此文通过对话的形式,描绘了一幅冬日雪景的生动画面,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雪的赞美之情。
在这段对话中,谢安以“白雪纷纷何所似?”这一问句开篇,巧妙地引出了对雪的描绘。
王献之的回答“撒盐空中差可拟”用比喻的手法,将雪的洁白与空中飘洒的盐粒相类比,形象地表现了雪的轻盈与洁白。
然而,谢安对此并不满意,他认为这样的比喻还不够贴切,于是提出了“未若柳絮因风起”的补充。
“柳絮因风起”这一比喻,将雪的飘舞与柳絮随风飘扬的景象相结合,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富有诗意。
柳絮在风中轻盈地舞动,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给人以宁静、柔和的感觉。
谢安的这一比喻,既突出了雪的轻盈,又体现了雪的柔美,使人对雪的欣赏更加深刻。
整篇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通过对雪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
同时,这篇文章也体现了东晋文人清逸、高洁的品格。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从文学角度来看,《咏雪》一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比喻生动:文章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等,使读者能够形象地感受到雪的美丽。
2. 意境深远:通过对雪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使文章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
3. 语言简练: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诗意,给人以美的享受。
总之,《咏雪》一文是一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的文言文。
通过对雪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展现了东晋文人清逸、高洁的品格。
这篇文章至今仍被人们传颂,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佳作。
七年级上册八课《咏雪》原文译文教案图文解读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咏雪》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是南朝时期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逸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宋彭城人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全书原八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轶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本文与《陈太丘与友期》都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二、注音:讲论(lùn)雪骤(zhòu)差(chà)可拟柳絮(xù)无奕(yì)谢道韫(yùn)三、解释词语:(1)谢太傅:即谢安(320-385),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史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
死后追赠为太傅。
(2)内集:家庭聚会。
(3)儿女:对子侄辈的统称。
(4)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讲:讲解)(论:讨论)(5)俄而:不久,一会儿(6)骤:急速(7)欣然:高兴的样子(8)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9)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比不上)(因:凭借)(10)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
无奕,指谢奕,字无奕。
(11)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文言文《咏雪》赏析文言文《咏雪》赏析《咏雪》是初中语文教材里的一篇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咏雪》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具有灵活想象力。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安欣然唱韵,兄子朗及兄女道韫赓歌(诗即如上),安大笑乐。
谢安所乐,在于裙钗不让须眉,侄女之诗才,更在侄子之上。
按谢朗少有文名,《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续晋阳秋》称他“文义艳发”,《文学》篇引《中兴书》说他“博涉有逸才”。
所以叔父出韵起题,侄子即为唱和,正见其才思敏捷也。
平心而论,“撒盐空中”亦不失为一种比方,雪,以其粉白晶莹飘散而下,谢朗就近取譬,用撤盐空中拟之,虽不高明,也差可形容了。
然而,聪颖的妹妹并不迷信兄长的才名。
她觉得,以盐拟雪固然不错,但没有形容出雪花六瓣,随风飘舞,纷纷扬扬,无边无际的根本特征。
于是,针对兄长的原句,她作了大胆的修正:“未若柳絮因风起。
”柳絮,作为春时景物,有似花非花,因风而起,飘忽无根,满天飞舞的特征。
晋伍辑之《柳花赋》曾形容:“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飙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明。
”谢道韫将此来比拟北风吹起漫天飞雪,堪称契合无间。
取柳絮可比其形言其大,点明当时的“雪骤”之景,而“因风起”更指出它随风飘舞,漫无边际的自然特点。
(宋代的贺铸《青玉案》词有“满城风絮”句。
)由此较之,雪花柳絮,可谓是异迹而同趣了。
如此再看“撒盐空中”的比方,则未免有局促见肘之诮了。
清人沈德潜说:“事难显陈,理难言罄,每托物连类以形之。
”(《说诗晬语》卷下)比喻是诗歌的基本修辞手法。
其要在于贴切传神,新颖入妙。
这正是谢道韫此句高于他兄长的地方。
但是,真正的佳句名句之所以千古流传,播传人口,更重要还在于它能通过形象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咏雪的诗句古诗词关于咏雪的诗句古诗词雪,洁白无瑕,粉妆玉琢,千百年来一直是诗人咏唱的对象。
雪花满天飘落,素雅柔媚,景象万千,引起多少诗人遐想,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关于咏雪的诗句古诗词,欢迎大家欣赏!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山雪。
学刘公干体.鲍照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
集君瑶台上,飞舞两楹前。
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天。
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
子夜四时歌.南朝民歌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咏雪.梁·裴子野飘洒千里雪,倏忽度龙沙。
从云合且散,因风卷复斜。
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
若赠离居者。
折以代瑶华。
咏雪.李世民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
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席衣。
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喜雪.李世民碧昏朝合雾,丹卷暝韬霞。
结叶繁云色,凝琼遍雪华。
光楼皎若粉,映幕集疑沙。
泛柳飞飞絮,妆梅片片花。
照璧台圆月,飘珠箔穿露。
瑶洁短长阶,玉丛高下树。
映桐珪累白,萦峰莲抱素。
断续气将沉,徘徊岁云暮。
怀珍愧隐德,表瑞伫丰年。
蕊间飞禁苑,鹤处舞伊川。
傥咏幽兰曲,同欢黄竹篇。
野次喜雪.李隆基拂曙辟行宫,寒皋野望通。
每云低远岫,飞雪舞长空。
赋象恒依物,萦回屡逐风。
为知勤恤意,先此示年丰逢雪宿芙蓉山.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夜雪.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书斋雪后.赵嘏拥褐坐茅檐,春晴喜初日。
微风入桃径,爽气归缥帙。
频时苦风雪,就景理巾栉。
树暖高鸟来,窗闲曙云出。
乡遥路难越,道蹇时易失。
欲静又未能,东山负芝术。
赴京途中遇雪.孟浩然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
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
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
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
雪.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七年级语文知识点咏雪雪花无声地飘飞,柔软地落下,将大地裹入了白茫茫的一片。
在这茫茫雪地中,我们欣赏并咏颂着雪,同时学习中华文化中与雪相关的知识点。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咏雪。
一、咏雪雪花飞舞,像一只绒羊,轻柔轻柔地,飘来飘去。
落在了屋顶上,落在了树枝上,落在了花丛中。
白茫茫一片,仿佛是白银铺成的毯子,静静地躺在大地之上。
我们静静地欣赏雪,向它致敬之余,也请我们留意下文化常识中与雪有关的知识点。
二、宫廷御制雪花图在中国历史上,雪花一直是唐朝皇帝喜爱画的对象之一,也是他们重视气候和自然环境的表现。
唐朝时期,国手张彦迎宫廷时,就是用雪化墨,画了一幅《万里雪飘图》,并进献给唐高宗。
而宋徽宗则下令画师当时天官图案,画极雪花图,被称为“宫廷御制雪花图”。
宫廷御制雪花图因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层次,成为中国绘画中独特的艺术形式。
三、诗歌咏雪又到一年雪飘飘,当季文学饮食不少。
唐诗宋词中,也有不少诗人对雪有着深深的喜爱和敬畏之情。
例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城昼漫吟怀,毫发自雪峰。
”,以及《夜泊牛渚怀古》中的“大叶黄甘穗,长林白露滋。
稍觉月将落,徐行应未知。
岸芷汀兰溆,隐隐飞桥随。
”等等。
雪不仅仅以其美丽的景象,还以它所带来的深层含义,让诗人在表达中换得无限的灵感,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的一部分。
四、民俗文化中的雪雪作为中国典型的季节气候,与一些节庆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我们在每年的冬至时,都可以品尝到美味的“冬至饺子”;在新年这个最重要的时节,每个家庭里都会进行扫尘、晒被等传统活动。
而在北方,还有赶集、射雕、打雪仗等一些有趣的雪季活动。
这些传统文化底蕴的一部分,也使得“雪”的概念,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
五、中华神话中的雪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有一些与雪有关的传说,如“耶池”的妻子可儿,在黄河产下了6个女儿和1个光辉四射的儿子,但每年的夏天和光明之夜都会消失不见,唯有白雪覆盖,所以人们便称她为雪女神。
《咏雪》古诗《咏雪》古诗1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3、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杨万里《观雪》4、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5、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
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7、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苏轼《和田国博喜雪》8、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祖咏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11、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12、尽道丰年瑞,丰年事假设何?——罗隐1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冒。
——柳宗元14、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1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6、漫踪江野,蝶舞飞扬一片白。
17、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罗隐18、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9、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2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1、墙角数枝梅,凌寒单独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23、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卢梅坡24、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2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6、雪霁山疑近,天高思假设浮。
27、夜深知霄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28、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2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0、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
3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2、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
——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3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3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3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咏雪的古诗词关于咏雪的古诗词精选关于咏雪古诗词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出自——岑参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出自——王昌龄3、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出自——杨万与《观雪》4、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出自——李白5、千与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
出自——高适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出自——韩愈《春雪》7、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出自——苏轼《与田国博喜雪》8、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出自——祖咏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与船。
出自——杜甫1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出自——李白11、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出自——杜甫12、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出自——罗隐1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冒。
出自——柳宗元14、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出自——卢纶1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出自——岑参16、漫踪江野,蝶舞飞扬一片白。
17、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出自——罗隐18、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9、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出自——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2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23、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出自——卢梅坡24、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2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6、雪霁山疑近,天高思若浮。
27、夜深知霄重,时闻折竹声。
出自——白居易28、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出自——卢纶2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出自——刘长卿30、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
出自——华幼武《春雪》31、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出自——高骈《对雪》32、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
出自——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3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3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出自——岑参3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咏雪的古诗(优秀6篇)咏雪的古诗篇一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2、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3、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杨万里《观雪》4、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5、千里黄云白日,北风吹雁雪纷纷。
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7、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
——苏轼《和田国博喜雪》8、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祖咏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0、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
11、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12、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13、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冒。
——柳宗元14、雪岭无人迹,冰河足雁声。
1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6、漫踪江野,蝶舞飞扬一片白。
17、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罗隐18、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19、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2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2、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23、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卢梅坡24、云横秦岭千秋雪,雪拥蓝关马不前。
25、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26、雪霁山疑近,天高思若浮。
27、夜深知霄重,时闻折竹声。
——白居易28、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29、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30、烟蓑春钓静,雪屋夜棋深。
3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32、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
——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33、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3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35、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咏雪译文七年级上册一、原文: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飘飖飞荡自来去。
二、译文概述:大雪纷飞的样子像什么呢?就像是从空中撒下盐粒一样。
不过,如果说它像空中撒盐,那还是比较接近的。
但是,更像柳絮因风起舞,轻盈的舞姿随风而动,自由自在。
三、词汇解析:1. 白雪纷纷:形容大雪纷飞的样子。
2. 何所似:像什么。
3. 撒盐空中:比喻大雪纷飞的样子。
4. 差可拟:比较相似。
5. 未若:不如。
6. 柳絮:比喻雪花轻盈、洁白。
7. 因风起:随风而起。
8. 飘飖:飘荡、摇曳。
9. 自去自来:自由自在。
四、语法解析:本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撒盐”和“柳絮”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大雪纷飞的样子;同时,运用拟人手法,“因风起”、“自来去”,赋予柳絮以人的形态和动作,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五、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大雪纷飞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通过对“撒盐”和“柳絮”的对比,突出了柳絮的轻盈、自由和美丽,暗示着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六、创作背景:本诗是东晋谢安与其侄子谢朗等人的咏雪联句。
当时,谢安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大雪纷飞的景象,便提出了“白雪纷纷何所似”的问题。
谢朗等人纷纷回答,最终由其侄女谢道韫作出了最为精彩的比喻:“未若柳絮因风起”,从而赢得了谢安的赞赏。
这一典故后来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话,也为《咏雪》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七、名句赏析:“未若柳絮因风起”,是本诗中最著名的句子。
诗人用柳絮比喻雪花,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雪花轻盈、洁白的特点。
同时,这句诗还透露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名句。
大雪时节,36首咏雪古诗词带你欣赏绝美之至一、《大雪西山》- 王之涣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雪雪。
二、《大雪》- 骆宾王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三、《大雪》- 匿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绿峰曾逼,大雪何惨。
四、《大雪过后》- 白婉相看新雪愁霜,暗恨别来时。
千树万树梨花开,吹不尽,更不停。
为谁辛苦为谁甜。
五、《寄左省贲员外》- 文天祥大雪满天山。
夜深鸟不闻。
六、《夜泊牛渚怀古》- 杜牧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七、《平陆道中》- 柳宗元昨夜四更鸡,声书报晓时。
纸帛从来白,况乃大雪时。
八、《大雪漫京城》- 王禹偁劝君莫惜醉金杯,西出阳关无故人。
万里归来年已暮,白头吟上徘徊身。
九、《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十、《大雪中江影》- 杜牧茫茫江汉水如天,急雪中江影徐船。
十一、《大雪》- 杨万里悠悠洛阳道,漫漫河阳雪。
十二、《夜泊牛渚怀古》- 杜牧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十三、《喜雪》- 杜牧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四、《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江碧鸟逾绕,青山人可望?十五、《大雪》- 白居易江山势欲东流折,大雪满空雁欲栖。
危冠三尺琅玕赤,曾是雪台人也知。
十六、《夜泊牛渚怀古》- 杜牧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十七、《玉台新:七夕》- 辛弃疾曲河冻未解,虏已草难灭,张翰壻家六铢谎。
忽见晴明铁衣冷,按剑胡天欲曙。
十八、《大雪》- 白婉朔吹风动地无声,骤雪无声,不见人、无恨亦无情。
十九、《封西山宴诸公》- 陈亮雪过山河静,云开野郊明。
裙公出寞城,来引上林行。
更将万岁酒,高兴话鼇生。
二十、《大雪中江影》- 杜牧萧条压德敷,大雪千里分。
火旗繁且委,风鼓拂还闻。
二十一、《摸鱼儿·雪》- 杨万里寒四绝地无寒雾,雪十倍冤林已草。
二十二、《大雪漫京城》- 王禹偁雕阑斑驳,分明如画,谁能料得储明期。
初中文言文咏雪
《咏雪》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收录在《世说新语》中的一段文言文。
全文如下: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雪下得大了,谢安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谢安高兴地笑了。
这就是谢安大哥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寒风中的诗情画意小雪古诗词欣赏寒风凛冽,天地一片苍茫。
细雪纷飞,轻盈的舞姿翩然在空中飘荡。
这是冬季的特有景象,也是诗人们用文字展现出的诗情画意。
小雪,作为冬天的第一场雪,常常给人以特殊的感受。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描写小雪的古诗词吧。
1. 孟浩然《小雪》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品之一。
以一种客观的视角,诗人描绘出窗外积雪如山的景象,而自己的内心却远在天涯海角。
雪的沉寂和孤独感随之而来,使人对远方的亲朋好友更加思念。
2. 白居易《咏雪》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作品。
通过描写野径和江船,诗人巧妙地将雪的洁白与夜晚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
而红湿处的描绘将白天的雪化作一片愉悦的景色,仿佛花朵在锦官城中盛开,给人以宁静和美好的感受。
3. 卢纶《小雪》纷纷小雪飞何处,轻拍芭蕉扇直如。
千山万山云归去,散作乾坤万里尘。
卢纶是唐代文学家,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雪的落下。
雪花纷纷扬扬,像轻盈的芭蕉扇般拍打着大地。
同时,诗人通过“千山万山云归去”和“散作乾坤万里尘”两句来表达雪后的宁静和人世纷扰的淡忘。
4. 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经典之作。
虽然没有具体描写雪的部分, 但通过“白日依山尽”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然景色的无尽壮丽之美。
同时,借用鹳雀楼的高度和自己欲望的层层攀升,抒发了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的理想主义精神。
古代诗词为我们展示了对小雪的不同感受和理解。
诗人们用华丽的辞藻和深刻的意象将小雪的美妙与内心的情感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诗情画意。
让我们沉浸在这些古人的情感之中,感受小雪所带来的冬日之美吧。
无论是孟浩然笔下的遥思亲友之情,白居易的夜晚美好,卢纶的雪花舞动,还是王之涣的豪情壮志,这些古诗词带给我们的是对小雪的不同感悟和理解。
希望通过欣赏这些美妙的古诗词,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领略寒风中的诗情画意,体味雪花飞舞带来的冬日之美。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
撒盐空中,白似雪飞,纷纷扬扬,宛如盐粒。
以下为全文翻译及讲解:白雪纷纷何所似?此句以疑问开头,诗人陶渊明试图以形象的比喻来描绘飞舞的雪花。
白雪纷纷,形容雪花飘落之盛,犹如纷纷扬扬的细末。
撒盐空中差可拟。
“撒盐”一语双关,既可指将盐撒在空中,又可比喻雪花飘落如盐粒。
诗人以撒盐来比喻雪花,形象地描绘了雪花从空中飘落的场景。
差可拟,表示这种比喻虽然不够精确,但大体上可以形容雪花的形态。
未若柳絮因风起。
此句进一步比较雪花与柳絮的不同。
柳絮,即柳树的种子,因其轻柔而随风飘散。
诗人以柳絮随风起舞的形象,来形容雪花的轻盈飘逸。
“未若”二字,表达了诗人对雪花与柳絮之美的不同评价。
他认为雪花虽然美丽,但与柳絮相比,还是稍逊一筹。
这里的“未若”,也可以理解为“不如”。
译文:这纷纷扬扬的白雪,究竟像什么呢?把盐撒在空中,大体上可以相比。
可不如比作那随风飘舞的柳絮。
讲解:陶渊明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以形象的描绘展现了雪花的美丽。
诗的开头以疑问句的形式,引出下文的比喻,使读者对雪花产生好奇。
接着,诗人以撒盐比喻雪花,形象地描绘了雪花飘落的场景。
然而,诗人并不满足于此,他又将雪花与柳絮相比较,表达了自己对雪花美的独特见解。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诗人通过对雪花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东晋时期文人墨客的审美情趣,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在翻译这首诗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理解诗中的比喻手法,准确地将比喻转化为现代汉语。
2. 保持诗的原意,尽量不添加个人情感色彩。
3. 注意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使译文读起来朗朗上口。
综上所述,《咏雪》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独特的审美视角,描绘了雪花的美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体现了东晋时期文人的审美情趣。
咏雪诗句赏析时在严冬,远处响起似乐似悦的晶莹大雪,穹顶翻腾几曾烟火;历史上对大雪有多少英雄伟人发表了感慨,那种抚摩荒凉自然,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情怀,流淌在唐宋两朝盛世的诗句里,今天来欣赏一篇这样高超的诗歌,抚慰岁月似水的心灵,也让我们从思想文艺的宝库中汲取满满的精气神,增强自身的修养素质。
此文以载笔赞美大雪的诗歌为主,透过雪的形象,反映出自然间的和谐之美,赞美大雪,它将沉睡的地球复苏,清晰如琉璃般晶莹耀眼;它也为大地画上一层洁白的围巾,给人以一种安详的抚慰;大雪使山水成为一个完美的组合,令人着迷;同时它也带来一份舒张,消除一份压力,让心灵放松,心畅神怡。
让我们先来看一首唐朝著名诗人李煜的《醉花阴》:“醉花阴也无人,凭藤临窗独抽苔。
蝉噪林送黄昏,莺啭花底有时发。
鹧鸪如奔鸣,飞过墙头去。
狐言终不及,穿花蛱蝶,游春宵。
”这首诗表达了冬日大雪时,主人公即使在独自一人,也能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温暖。
写作时,他描绘的是一片大雪覆盖的花园,或许正是被大雪的禁锢而安稳的心情,令他的思绪更为清明,来抒发其中的情感。
穿花蛱蝶,游春宵,一般人可能只觉得雪会冻伤花草,但他竟能勾勒出大雪中绽放的春色,这也是宋朝诗人柳永的《雪梅咏》里所体现出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枫渔火,这是诗人咏叹大雪时宁静的景象,但他也可以从它中找到礼赞大雪的灵感,他用凄美的语句写出了大雪下的宁静之夜的景象,让人仿佛置身其中,令人畅想。
来到宋朝,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有一句“锦帐湿碧烟,罗幕寒芙蓉。
满地霜华换,看见红妆中。
”他看到的是大雪覆盖的江南,他将红装打扮,白雪皑皑的江南,形容成芙蓉覆盖着碧烟,大雪为江南增添了一份沉静婉约,红色的点点夹杂在雪花中,十分美妙动人。
更有一首“咏雪”古诗,宋朝著名诗人杨万里的《咏雪》:“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但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夜来妆面初改。
”这首诗把唐宋两朝最典型的两种景色融合在一起:繁华的冬季江南和清晰的夏日山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