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8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期末考试测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综合(6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6分)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jì()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①忱.()②jì()(2)根据提示完成下面的表格。
(4分)字形字义在词语中的含义判断词性判断加点成语的感情色彩重zhònɡ:A重量,分量。
B重量大,比重大。
C尊重.①_______(只填序号)重任(名词)对待乡村振兴工作,我们不能拈轻怕重....,必须二、选择题(10分)2. 下列加点成语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家曹文轩荣获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消息传来,骇人听闻....。
B.你昨天迟到,今天早退,真是不可救药....了。
C.为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段老师建议开展全校性的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大家都随声附和,.....纷纷表示赞同。
D.在儿子的心目中,父亲往往是神通广大....的人,什么事情都难不倒他。
3.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①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高尚的人。
②社会发展到今天,倡导“孝道”,更有其不可替代的时代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完美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面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殉.职(xùn)滑稽.(jī)烧灼.(zhuó)哄.堂大笑(hǒng)B.慷慨.(kǎi)干涸.(hé)狭隘.(ài)刨.根问底(páo)C.热忱.(chén)榉.树(jǔ)恍.惚(huǎng)拈.轻怕重(liān)D.鄙薄.(bó)琢.磨(zuó)抽噎.(yè)参差..不齐(cēn cī)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朗润小心翼翼各得其所混为一谈B.瘫痪尴尬烂慢蛛丝马迹C.点缀搏学笃志众目睽睽人迹罕至D.荫蔽折散祷告恍然大悟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A.挑着花篮灯的姑娘们,打扮得花枝招展....、艳丽俊俏。
B.下雪了,孩子们呼朋引伴....,玩起了打雪仗。
C.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D.他对自己已取得的那些成就总是津津有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B.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C.8月1日,当肖战来到无锡时,受到了广大粉丝的热烈欢迎。
D.能否彻底治理环境污染,留住碧水蓝天,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5、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B.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对偶)C.要是你能够叫这个犹太人的心变软——世上还没有什么东西比它硬呢?——那么还有什么难事不可以做到?(设问)D.汉字,犹如一支支闪光的画笔,用篆、隶、楷、草、行不同的书法,在写生、在作画;标点,就像一个个七彩的音符,用赤、橙、黄、绿、蓝不同的颜色,在叙述、在抒情。
(比喻、拟人)6、在下面一段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拖沓(dá)妥帖(tiē)商酌(zhuó)B. 契约(qì)累赘(léi)躬行(gōng)C. 监督(dū)安分(fēn)达观(dá)D. 譬如(bì)循环(xún)朦胧(méng)2.下列词语的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帷幕潮汐雾霭花香鸟语B. 悬殊致密凋零偷偷摸摸C. 萌发踪迹追溯草长莺飞D. 邀请希疏次弟周而复始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我们说话、办事, 都要实实在在, 要规划, 不能故弄玄虚。
B. 体育健儿个个精神抖擞, 斗志昂扬。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实现可持续发展。
D.一大树盛开的槐花散发出阵阵沁人心脾的香气, 惹得蜜蜂们呼朋引伴, 往来穿梭, 要酿出最香甜的蜜来。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培训, 大家懂得了责任重于泰山的道理, 受益匪浅。
B. 为了杜绝不出安全隐患, 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
C.小勇说他被骗的原因是由于轻信骗子, 错输验证码造成的。
D.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 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5.选出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 )A.树尖儿上顶着一髻儿白花, 好像日本看护妇。
B.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 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C.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 这儿准保暖和。
”D. 溪流吟着一首小诗。
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①从而使“痛苦指数”下降, “幸福指数”上升②这种条理性和有序性正是内心满足感的主要来源③守时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起来, 使生活有序起来④而守时可以减缓甚至消除因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⑤现代人普遍患有“时间焦虑症”A. ②③⑤④①B. ③②⑤④①C. ③②①⑤④D. ③⑤②④①7、默写填空。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及答案【完美版】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及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中伤(zhōng) 澄澈(chéng) 掺和(he) 绵廷(yán)B. 缥缈(piāo) 陛下(bì) 显耀(yào) 愚蠢(yú)C. 忙碌(lǜ) 辍行(zhuì) 充沛(pèi) 梳理(shū)D. 放肄(sì) 苛刻(kē) 凸起(tū) 笨拙(zhuó)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是()A. 朗润澄清静谧树木丛生B. 烂漫嫩芽高邈呼朋引伴C. 干涩决别沉寂花枝招展D. 祷告告诫枯涸洪波涌起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听了这个笑话, 大家忍俊不禁, 哈哈大笑。
B. 刚刚挨了老师的批评, 现在又丢了自行车, 真是祸不单行。
C. 早晨登上高山, 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极目远望, 心安理得。
D.走进世博园, 看到栩栩如生的鲜花, 令人流连忘返。
4.下列句子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9月10日, 大约一百名左右的教师参加了庆祝教师节活动。
B. 通过开展禁毒宣传活动, 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毒品的危害性。
C.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 而且在我们班也名列前茅。
D.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行为, 成都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5.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A. 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B. 书籍是钥匙, 能开启智慧之门;书籍是阶梯, 能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书籍是良药, 能医治愚昧之症。
C. 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D.那柿树的千枝万杈挑起了一盏盏红灯笼, 在秋风里摇荡。
6.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 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商务印书馆创始人张元济先生有一句简单而朴素的话: “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完美版】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确的一项是()A. 应和(hè)粗犷(guǎng)粼粼(lín)人迹罕至(hàn)B. 抖擞(sǒu)坍塌(tān)狭隘(yì)翻来覆去(fù)C. 尴尬(gà)陋巷(xiàng)曲肱(gōng)拈轻怕重(niān)D. 不愠(yùn)倜傥(tǎng)徘徊(huí)咄咄逼人(duō)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 锡箔盔甲感慨人声鼎沸B. 朗润抖擞响晴花枝招展C. 澄清静谧吝啬淅淅沥沥D. 铃铛化妆絮叨美不盛收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 下雪了, 孩子们呼朋引伴, 玩起了打雪仗的游戏。
B. 那种清冷是柔和的, 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C.读屏和读书两种阅读方式并存, 相得益彰, 共同构成了多元化的阅读时代。
D.春天的野花遍地, 开得花枝招展的, 很是惹人喜爱。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省要全面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B. 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 养成爱读书, 尤其是读经典名著, 让书香浸润心灵。
C.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 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 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 在海上起伏行进。
(比喻)B.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借代、夸张)C. 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 舰载机越来越近了。
(夸张、拟人)D. 她已经展开身体, 像轻盈的、笔直的箭, “哧”地插进碧波之中, 几串白色的气泡拥抱了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 四面水花则悄然不惊。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絮叼(xù)淡雅荫蔽(yīn)各得其所B. 憔悴(qiáo)分歧诀别(jué)喜出望外C. 匿笑(ruò)烂慢一霎(shà)泼泼洒洒D. 徘徊(pái)祷告沐浴(ɡǔ)翻来复去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 馈赠束缚诡计多端咄咄怪事B. 嘹亮吓唬扼腕叹息莺歌燕舞C. 浏览巍峨怒不可遏失魂落魄D. 贿赂木筏十拿九稳篷头垢面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天又吃蛋炒饭,小胖用筷子在碗里翻来覆去,一脸不快。
B. 爸爸涨工资了,妈妈喜出望外地说:“咱老百姓,今儿个真高兴!真高兴!”C. 导游把我们分成两组,爬山的爬山,玩水的玩水,大家各得其所。
D. 我们班的张伟是个名副其实的“书虫”,吃饭时他都抱着书在看。
4.下列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 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 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 千千万万遍”, 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C.航天员举着国旗, 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D.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 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5.下列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B. 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C.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D. 他的那条大狗也像主人一样,安静,忠厚,不张扬。
6.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 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 就是比拟的一种, 我们称之为拟人。
②在一些作品中, 小鸟会说话, 鱼儿会跳舞, 小溪也能唱起欢乐的歌……③还有一种比拟, 把人当作物来写, 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我们称之为拟物。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题及答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俊俏.(qiào) 臃.(yōng)肿魁.(kuí)梧嗔.(chēn)怪B.怂.(sǒng)恿蜷.(quán)伏芙.(fú)蓉悲楚.(chǔ)C.斑斓.(lán) 倏.(shū)地感喟.(wèi) 褴褛.(lǚ)D.疯癫.(diān) 温煦.(xù) 暮霭.(ǎi) 嘟囔.(nang)2、下列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感概宽敞莅临自做主张B.云霄静谧奥秘暴怒无常C.竦峙决别分歧迫不急待D.阴蔽待弄倘若焦燥不安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首当其冲....的。
D.在公共场所吸烟、乱扔东西等行为让人深恶痛绝....。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走近美丽的中海公园,我禁不住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B.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C.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D.市科技馆作为重大科普基础设施,已经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成为我市文明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5、下列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夸张)B.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反问)C.这些衣服轻柔得像蜘蛛网一样。
(夸张)D.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排比)6、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最恰当的一项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业上许多有成就的人,学习探索往往到达废寝忘食的地步。
这与其说是“苦”,倒不如说是“乐”。
A.由于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他们才会做出成就。
B.正是他们把求知当成人生乐事,才这样乐此不疲,乐而忘返。
C.心无旁骛、孜孜以求方为求知者应有的品质。
D.“苦”和“乐”相生相成,只有努力求知的人,才会以苦为乐。
7、古诗文默写。
(1)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3)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4)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傅)文忠不谈诗文,而极爱才。
余在直①时最贫,一貂帽已三载,毛皆拳缩如蝟②。
一日黎明,公在隆宗门外小直房,独呼余至,探怀中五十金授余,嘱易新帽过年。
时已残腊卒岁,资正缺,五十金遂以应用。
明日入直,依然旧帽也。
公一笑不复言。
呜呼!此意尤可感已③。
(注释)①直:同“值”,当值,值勤。
②蝟:今作“猬”,刺猬。
③已:语气词。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⑴而极爱才(______)⑵嘱易新帽过年(______)2.下列对画线部分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正缺钱B.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正缺钱C.当时已是年终岁末,(我)资历不够D.当时(我)已风烛残年,还精力不济3.对我“依然旧帽”,公的表现是“________”;文末作者说“此意尤可感”,这里的“此意”是指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享福与吃苦何仲英①现在我国人的大毛病,是只图享福,不愿吃苦。
有许多青年人看见人家享福,羡慕得很;勉强他们暂吃辛苦,而他们的欲望,他们的希冀,总是对准享福的方面去进行。
只望“做得人上人”,不愿“吃得苦中苦”。
这种观念,虽不敢说普遍存在于一般青年的脑海当中,但至少有一部分,甚至有一大部分,我们不得不注意,不得不觉悟。
②我们不必希望做“人上人”。
我既是人中一人,就当尽人的一份责任。
没有农夫,哪里有饭吃?没有瓦匠、木匠,哪里有房子住?没有工、商,哪里有物品?没有效命沙场的战士,哪里可以克服敌人,保护我们的安全?没有呕心绞脑的学人,哪里会有发明、发现和著述,安慰我们的精神?我们一时一刻的需要,都有无数的劳动者——无论是劳心或劳力——辛辛苦苦地来供给,而我们坐享其福;我们若不是也吃一点苦,也尽一点责,我们非但对不起他们,也何以对得起自己呢?③我们须知最可敬爱的,是世上最大多数的平民,他们尽管做一天人,干一天事,他们的生命,总是完全靠吃苦来撑持的。
吃苦的人多,社会国家自然富强;吃苦的人少,社会国家自然衰弱。
若是都要享福,不愿吃苦,国家未有不亡,享福也就等于泡影,终致吃苦而已!④我们翻开历史来看,古今中外,几多圣贤豪杰,哪一个不是从吃苦磨炼出来的?孔子一车两马,周游天下,宁受天下人揶揄,而救世之心,终不稍减,奔波之苦,迄未挂怀。
这种吃苦的精神,尤其是我们应该崇尚的。
再看看晋朝名臣陶侃,他怕生活过于松散,每天要搬砖头;英国名相格兰斯顿,每日午饭后要劈一个钟头的柴。
难道他们一个要做瓦匠,一个要做火伕吗?笑话,笑话,他们决不是的。
他们不过借此锻炼吃苦的精神,恐怕身体安逸了,将来不能做事,他们的用心,是很深的。
⑤《论语》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大学》又说:“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
”王阳明解说道:“闲居时有何不善可为,只有一种懒散精神,漫无着落,便是万恶渊薮,便是小人无忌惮处。
”前清末年,京城里旗人个个总靠一份口粮,舒舒服服过日子,个个都是整日地拿着一个雀笼,口里哼着几句京腔,这种暮气的现象,哪里还能够支持得住国家!⑥我们不怕享不到福,只怕吃不到苦。
享福、吃苦,都是有代价的。
以吃苦始者,多以享福终。
吃一己之苦者,享一己之福;吃众人之苦者,享众人之福。
真正会享福的,先要备尝艰苦,而后苦尽甜来,始有滋味。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是磨炼意志的最好机会,这是鼓励吃苦的不二法门。
⑦我们虽不必有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气概,但至少要有陶侃、格兰斯顿的勤恳不懈的精神。
我们虽不见得有什么大苦可吃,但至少要屏除一切奢侈浮靡的不良习惯。
做人要从吃苦做起,吃苦要从微处做起。
“吃得苦中苦,做得人中人。
”这是对诸位的一点贡献。
(有删改)1.结合全文,梳理并概括作者的论证思路。
2.文章④⑤两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各有什么作用?3.请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选取一个事例(本文事例除外)论证作者的观点。
2、秋天的黄昏丁立梅城里是没有黄昏的。
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
乡下的黄昏,却是辽阔的,博大的。
它在旷野上坐着;它在人家的房屋顶上坐着;它在鸟的翅膀上坐着;它在人的肩上坐着;它在树上、花上、草上坐着,直到夜来叩门。
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选一处河堤,坐下吧。
河堤上,是大片欲黄未黄的草。
它们是有眼睛的,它们的眼睛,是麦秸色的,散发出可亲的光。
它们淹在一片夕照的金粉里,相依相偎,相互安抚。
这是草的暮年,慈祥得如老人一样。
你把手伸过去,它们摩挲着你的掌心,一下,一下,轻轻地。
像多年前,亲爱的老祖母。
你疲惫奔波的心,突然止息。
从河堤往下看,能看到大片的田野。
这个时候,庄稼收割了,繁华落尽,田野陷入令人不可思议的沉寂中。
你很想知道田野在想什么,得到与失去,热闹与寥落,这巨大的落差,该如何均衡?田野不说话,它安静在它的安静里。
岁月枯荣,此消彼长,焉有得?焉有失?不远处,种子们正整装待发,新的一轮蓬勃,将在土地上重新衍生。
还有晚开的棉花呢。
星星点点的白,点缀在褐色的棉枝上,这是秋天最后的花朵。
捡拾棉花的手,不用那么急了。
女人抬头看看天,低头看看花,这会儿,她终于可以做到从容不迫,稻谷都进了仓,农活不那么紧了。
她细细捡拾棉花,一朵一朵的白,落入她手里。
黄昏下,她的剪影,就像一幅画。
你的眼睛,久久落在那些白上面,你想起童年,想起棉袄、棉鞋和棉被。
大朵大朵的白,摊在屋门前的篾席上晒。
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
玩着玩着,会睡着了,睡出一身汗来——棉花太暖和了啊。
最开心的事是,冬夜的灯下,母亲把积下的棉花搬出来,在灯下捻去里面的籽儿。
你也跟在后面捻,知道有新棉鞋新棉袄可穿,心先温暖起来。
那时,你的世界就那么大,那时,一个世界的幸福,都可以被棉花填得满满的。
人生因简单因单纯,更容易得到快乐。
你有些惆怅,因为,现在的你,离简单离单纯,越来越远了。
竟然还见到老黄牛。
不多见了啊。
人和牛,都老了。
他们在河堤上,慢慢走。
身上披着黄昏的影子。
人的嘴里哼着“呦喝”“呦喝”——歌声单调,却闪闪发光。
牛低着头,不知是在倾听,还是在沉思。
你想,到底牛是人的伙伴,还是人是牛的伙伴?——相依为命,应该是尘世间最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吧。
鸟叫声在村庄那边,密密稠稠,是归巢前互道晚安呢。
村庄在田野尽头,一排排,被黄昏镀上一层绚丽的橙色,像披了锦。
炊烟升起来了,你家的,我家的,在空中热烈相拥,久久缠绵。
还是村庄好,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不设防。
突然听得有母亲的声音在叫:“小雨,快回家吃晚饭啦——”你忍不住笑,原来不管哪个年代,都有贪玩的孩子。
周遭的色彩,渐渐变浓变深。
身下的土地,渐渐凉了,你也该走了。
再贪恋地望一眼这秋天的夕阳,它一圈一圈小下去,小下去,像一只红透的西红柿,可以摘下来,炒了吃。
1.本文写景以什么为序?请找出表明顺序的词或短语。
2.说说文章第1段中“街道的灯,早早亮起来,生生把黄昏给吞了”中“吞”字的含义和作用。
3.文章第7、8段插叙了童年时关于棉花的回忆,有什么作用?4.文章很多句子富有诗意美。
请从修辞赏析的角度给第7段中“你在里面打滚儿,你是驾着白云朵的鸟”这句话作批注。
5.秋天的黄昏富有诗情画意。
文章第3段作者认为“而一年四季中,又数秋天的黄昏,最为安详与丰满”。
这是为什么?四、写作题(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
请以“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
(2)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
(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学校名称。
(4)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字数600字左右。
参考答案:一CBCDDB(1)弹琴复长啸(2)此夜曲中闻折柳(3)故园东望路漫漫(4)百般红紫斗芳菲二1.⑴很(非常)⑵换(更换)2.A3.一笑不复言傅文忠对我的尊重和体恤三1.首先指出青年人不愿吃苦,只图享福的现状;再分析吃苦的意义;接着论证吃苦的好处和不吃苦的危害;最后指出吃苦才能享福,要具有吃苦的精神。
2.(1)举例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