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哲学与人生第一课教学提纲
- 格式:ppt
- 大小:338.00 KB
- 文档页数:24
中职哲学与人生完整教案第一章:哲学与世界观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哲学的基本问题让学生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2 教学内容哲学与世界观的概念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探讨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分析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哲学与世界观的概念,探讨哲学的基本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哲学与世界观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思考第二章:哲学与方法论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哲学与方法论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常用的哲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哲学方法解决问题2.2 教学内容哲学与方法论的概念解析常用的哲学方法介绍哲学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哲学与方法论的概念,介绍常用的哲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哲学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哲学与方法论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哲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章:价值观与人生观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关系让学生掌握价值观的形成与作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2 教学内容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概念解析价值观的形成与作用分析正确人生观的树立与培养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概念,分析价值观的形成与作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正确人生观的树立与培养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价值观与人生观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正确人生观的思考与树立第四章:道德观与法律观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道德观与法律观的关系让学生掌握道德观与法律观的内涵让学生学会运用道德观与法律观分析问题4.2 教学内容道德观与法律观的概念解析道德观与法律观的内涵分析道德观与法律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道德观与法律观的概念,分析道德观与法律观的内涵案例分析法:分析道德观与法律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道德观与法律观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道德观与法律观分析问题的能力第五章:人的本质与人生目的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的本质与人生目的的关系让学生掌握人生目的的确定方法让学生学会追求有意义的人生人的本质与人生目的的概念解析人生目的的确定方法分析有意义的人生的追求与实现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的本质与人生目的的概念,分析人生目的的确定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有意义的人生的追求与实现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人的本质与人生目的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有意义的人生的思考与追求第六章: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心理健康的维护方法让学生学会积极面对人生挑战6.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的关系解析心理健康的维护方法介绍积极面对人生挑战的策略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的关系,介绍心理健康的维护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积极面对人生挑战的策略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积极面对人生挑战的能力第七章: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7.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际关系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学会有效的沟通技巧7.2 教学内容人际关系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解析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介绍有效的沟通技巧分析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人际关系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介绍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角色扮演法:模拟实际沟通场景,训练学生沟通技巧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人际关系与个人发展的理解角色扮演:评估学生运用沟通技巧的能力第八章: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8.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职业规划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步骤与方法让学生学会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职业选择8.2 教学内容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的关系解析职业规划的步骤与方法介绍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职业选择的策略分析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的关系,介绍职业规划的步骤与方法小组讨论法:分析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职业选择的策略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职业规划与人生发展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职业选择的能力第九章:社会责任与公民意识9.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责任感的内涵让学生掌握承担社会责任的方法9.2 教学内容社会责任感的概念解析承担社会责任的方法介绍良好公民意识的培养与树立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内涵,介绍承担社会责任的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良好公民意识的培养与树立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树立良好公民意识的能力第十章:终身学习与自我完善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终身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自我完善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持续发展自我10.2 教学内容终身学习与自我完善的概念解析自我完善的方法介绍持续发展自我的策略分析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终身学习与自我完善的概念,介绍自我完善的方法案例分析法:分析持续发展自我的策略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终身学习与自我完善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持续发展自我的能力第十一章:创业精神与创业指导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创业精神的内涵让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流程创业精神的概念解析创业的基本流程介绍11.3 教学方法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创业精神与创业流程的理解第十二章:生活规划与时间管理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生活规划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日常生活12.2 教学内容生活规划的概念解析时间管理的方法介绍合理安排日常生活的策略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活规划与时间管理的概念,介绍时间管理的方法实践操作法:引导学生制定个人生活规划,实践时间管理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生活规划与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理解个人生活规划:评估学生制定并实践生活规划的能力第十三章:心理健康与压力管理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压力管理的技巧让学生学会维护心理健康13.2 教学内容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的关系解析压力管理技巧的介绍维护心理健康的策略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的关系,介绍压力管理技巧心理咨询法: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压力测试,提供心理咨询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的理解心理咨询报告:评估学生进行压力测试和心理咨询的能力第十四章: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法律意识的重要性让学生掌握法律素养的基本内容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14.2 教学内容法律意识的概念解析法律素养的基本内容介绍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策略分析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的概念,介绍法律知识的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法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的理解案例分析:评估学生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能力第十五章: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综合素养对个人发展的影响让学生掌握全面提升综合素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追求全面发展15.2 教学内容综合素养与个人发展的关系解析全面提升综合素养的方法介绍追求全面发展的策略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综合素养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介绍全面提升综合素养的方法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养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综合素养与个人发展的理解实践活动报告:评估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养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哲学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到哲学对人生的指导意义。
2. 让学生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明确哲学的研究对象。
3. 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提高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哲学的定义和作用2. 哲学的基本问题3.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哲学的定义和作用,哲学的基本问题。
2. 教学难点: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哲学的定义、作用和基本问题。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哲学的定义和作用。
2. 讲解:讲解哲学的定义、作用和基本问题。
3. 案例分析:分析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哲学流派,认识到哲学的多样性。
2. 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哲学流派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常见的哲学流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2. 教学难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常见的哲学流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常见的哲学流派。
2. 讲解:讲解常见的哲学流派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3. 案例分析: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生中的具体应用。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生的意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作业。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人生的定义和价值,认识到人生观的重要性。
哲学与人生教案中专中职第一课第二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认知: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
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培养学生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培养学生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教学难点】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2学时。
<p>[教学过程]</p><导入新课>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p>生活就像在池塘里钓鱼。
选对池塘才能钓到大鱼。
如果你在错误的地方钓鱼,你就钓不到你想要的鱼。
</p> <p>20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哲学名言: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人生处处有选择的道理。
</p><p>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给自己找一个方向,把握自己的命运,给自己的生活重新注入激情。
所以,选择是人生的第一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生命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生活才能奏响生命的多彩乐章。
</p><p>通过短文,让学生知道人生必须选择,思考选择的依据!利用教材第2页“小昭在农机维修方面的成功”的例子,让学生讨论分析,将客观实用的教学内容引入本课程。
</p> <p>新课教学</p><p>一是坚持从实际出发。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开学第一课教案标题: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开学第一课教案目标:1. 了解哲学与人生的基本概念和关系;2. 培养学生对哲学与人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3.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重点:1. 哲学与人生的定义和关系;2. 哲学思维的培养;3.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和思考能力;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活动和讨论的教学材料;3. 学生笔记本和纸张。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图片或引用一句哲学名言,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你对哲学有什么了解?你认为哲学和人生有什么关系?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演示,介绍哲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解释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强调哲学对人生思考的重要性。
三、活动与讨论(20分钟)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哲学问题进行讨论,并准备一个简短的演讲。
2. 学生演讲和全班讨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演讲,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四、思考与总结(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你对自己的人生有什么期待和追求?2. 学生个人写作:要求学生以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写下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和期待。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将个人写作作业交给老师。
2. 下节课前预习下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培养了对哲学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通过小组活动和讨论,学生能够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个人写作环节,学生能够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期待。
下节课可以进一步探讨哲学思维和人生价值观的培养。
《哲学与人生》教案(二)开课单位: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教材版本:《哲学与人生》.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主编:杨耕单元第一单元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课题第1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授课时间年月日第节授课地点学时2学时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与实事求是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教学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2.正确选择人生道路学生分析以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应该能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观点,但具体到自己人生道路选择上,可能对自身条件的影响和制约认识不到位,甚至可能更多强调客观条件。
要引导他们认识到主观要符合客观。
教学方法讲授、体验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评价方式通过提问考察学生对课题的认知程度教学进程及安排第1课时导入:看图提问:读漫画“宝宝快跳”,你对该父母的要求有什么看法?该父母犯主观主义。
不从实际出发。
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首先要解决一个出发点问题,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一切从实际出发1.世界具有无限多样性花鸟鱼虫、山川树木,日月星辰、宇观物质,社会事物、文化现象、人类自身,故事1:胸有成竹宋朝有个画家叫文与可,善于画竹。
他画的竹子栩栩如生受到大家的称赞。
原来文与可在他居住的地方遍种竹子,一年四季观察竹子的变化,他对竹枝竹叶在不同时期的形状姿态都有透彻的了解,所以他画竹时能下笔有神,他的朋友晁补之写下一首诗,称赞他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从此胸有成竹作为脍炙人口的成语流传至今。
如果文与可不与竹子打交道,不论他怎样构思也不会胸有成竹即没有形成竹子的意识。
故事2:两只老虎的启示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
在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在外面的老虎自由自在,两只老虎经常进行亲切的交谈。
笼子里的老虎总是羡慕外面老虎的自由,外面的老虎却羡慕笼子里的老虎的安逸。
一日,一只老虎对另一只老虎说,咱们换一换,另一只老虎同意了。
于是,笼子里的老虎走进了大自然,野地里的老虎走进了笼子里。
第一课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教学目标】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
2.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与观念。
3.运用:运用本课知识把握客观规律,判明客观实际,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生选择的基本能力。
【教学重点】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2.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s【教学难点】1.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2.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教学方法】s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手段】ss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as2学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选择正确的道路,永远比跑得快更重要。
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生命,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
哲学家萨特说过一句富于哲理的话:人有选择的自由,但是没有不选择的自由。
这位大师的话道出了这样一个真理:人生处处有选择。
选择是什么?选择就是给自己定位,选择就是给自己寻找前进的方向,选择就是把握自己的命运,选择就是为自己的生命重新注入激情,因而,选择就是人生的第一推动力。
只有选择,人生才有主题;只有选择,人生的坎坷才会被踏平;只有选择,人生才能冲破世俗的藩篱;只有选择,人生才能演奏出生命的华彩乐章。
通过短文让学生了解人生必须要选择,并思考选择的依据是什么!运用教材第2页中“小赵从事农机维修成功”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导入本课的学习,引入客观实际的教学内容。
<新课讲授>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王强的父亲是个足球迷,一心想把儿子培养成未来的足球明星,为此,他把儿子送进一家有名的足球学校。
经过几年的刻苦训练,王强的球踢得有模有样了,但在一场校内的训练比赛中,他不幸被同伴踢伤,伤势非常严重。
医生告诉他的父母:别再让孩子踢球了,他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再适应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再练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难以估量的伤害。
附件4: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性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正确进行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运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行动、善于行动的人。
教学内容1.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客观实际既包括对象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选择及其作用。
分析人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正确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
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一)第一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1.1 了解哲学的定义和起源1.2 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密切关系1.3 探讨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使学生认识到哲学与人生的紧密联系。
引导学生思考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
教学内容:哲学的定义和起源:解释哲学的概念,介绍哲学的历史发展。
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探讨哲学对人生的影响和指导作用。
哲学的指导作用:讨论哲学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生和面对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哲学的基本概念和起源,引导学生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哲学对人生的指导作用,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授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二)第二章:人生的意义与目标2.1 探讨人生的意义和目标2.2 理解不同哲学流派对人生意义的解释2.3 分析个人价值观对人生目标的影响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目标的重要性。
使学生了解不同哲学流派对人生意义的解释。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价值观对人生目标的影响。
教学内容:人生的意义和目标:探讨人生为何重要,人生有哪些目标。
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意义:介绍不同哲学流派对人生意义的观点和解释。
个人价值观对人生目标的影响:分析个人价值观如何影响人生目标的确定和实现。
教学方法:讲授:讲解人生的意义和目标,介绍不同哲学流派的人生意义观点。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个人价值观对人生目标的影响,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教学评估: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授和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思考深度。
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三)第三章:道德与伦理3.1 理解道德和伦理的概念3.2 探讨道德和伦理的原则和价值观3.3 分析道德和伦理在个人和社会中的应用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道德和伦理的基本概念。
使学生了解道德和伦理的原则和价值观。
《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XXX《哲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与任务哲学与人生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本课程以和“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方法及如何做人的教育。
其任务是帮助学生研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看待自然、社会的发展,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生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树立和追求崇高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与人生发展关系密切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人生发展重要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一)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客观世界运动的规律性等基本观点,及其对人生发展道路的重要意义。
指导学生从主客观条件出发,正确进行人生选择,增强自信自强的意识,脚踏实地走好人生路。
教学要求1认知: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物质运动的规律性等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理解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自觉能动性进行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和基础。
情感态度观念:正视现实,自强不息,尊重规律,脚踏实地。
应用:把握客观规律,明确人生发展方向,做一个自强不息、勇于动作、善于动作的人。
教学内容1.客观实际与人生选择(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和方法。
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客观实际既包括工具的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道路的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2)人生选择及其作用。
分析人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正确选择适合本人发展的人生道路。
人生发展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2.物质运动与人生动作(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第1课第一框教案一、教学分析【课题】哲学的智慧【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时数】1课时【教材选用】中等职业学校教科书《思想政治基础模块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情分析】本课授课对象是中职高二学生。
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初中和前两个学期思政课程的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些基本的认知,对哲学理论也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这为本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无论是作为在校学生,还是日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学生在成长成才、三观塑造、科学思维训练以及处理自身与外在世界的关系等方面都需要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所以学生对本课学习有内在需求。
但是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知还处在零碎的感受阶段,缺乏系统性、学理性认知,同时社会中一些功利化、庸俗化的现象和虚无主义思想也对一些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让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知到信继而行,这是本课教学会面临的问题。
【教学目标】(第1课)1.政治认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强化时代方位感、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
掌握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努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职业精神: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历史使命,认可选择职业时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全面发展;领会“学习哲学,终身受用”的道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自觉地把个人追求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展现自身价值,谱写灿烂人生。
3.法治意识: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法学具有指导意义,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培养法治意识;理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增强法治思维能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积极参与法治中国建设。
哲学与人生教学大纲(中职)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辩证唯物主义中自觉能动性的基本观点和作用,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强不息的意识,积极面对人生挑战。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自觉能动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理解自觉能动性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观念:激发自强不息的意识,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运用:运用自觉能动性,积极面对人生挑战,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教学内容1.自觉能动性的基本观点1)自觉能动性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
它指出,人在实践中具有自觉的、有目的的能动性。
2)自觉能动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只有发挥自觉能动性,才能创造出新的社会形态和文明成果。
2.自强不息的意识1)自强不息是指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放弃、不气馁,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2)自强不息的意识是人生成功的重要保证。
只有具备自强不息的意识,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3.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1)自我价值是指个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是人生发展的重要目标。
2)通过发挥自觉能动性和自强不息的意识,不断提升自我价值,实现人生的成功和幸福。
使学生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的标准,指导学生通过实践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教学要求认知: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的标准;理解通过实践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
情感态度观念:勇于实践,不断研究,积极探索,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运用:通过实践提高自身能力,为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内容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的标准,认识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
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体系。
2)实践和认识是相互促进、相互作用的,正确处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才能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2.通过实践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1)实践是提高人生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完整版中职哲学与人生教案第一节:引入(5分钟)1.开场语:师生们,大家好!2.介绍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我们将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并培养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人生的追求。
3.激发学生兴趣:你们对哲学有什么了解和想法吗?你们对人生有怎样的看法和追求吗?4.导入新课:哲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学科,而人生是每个人在世界上存在和生活的过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哲学与人生的关系。
第二节:核心概念讲解(15分钟)1.课堂讲解:哲学是什么?如何研究人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2.示范教学:通过举例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和意义。
3.激发思考:哲学对人生有怎样的指导作用?我们如何通过哲学思维来提升自己的品质和素养?第三节:思考与讨论(20分钟)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成小组,探讨一个问题:你认为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2.集体分享:请代表小组的同学来分享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大家共同交流和思考。
3.引导思考:通过学生的分享,引导他们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第四节:拓展任务(10分钟)1.提出任务: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并写下自己的回答:你希望自己的人生有什么特点和成就?2.展示作品:请同学们将自己的回答进行展示和分享,以激发学生对人生价值追求的思考和探索。
第五节:知识总结(10分钟)1.学生总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体会,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回答问题。
2.教师总结:课堂重点的概念和思想再次强调,形成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第六节:课后作业(5分钟)1.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回答,以小组形式完成一份小组作业,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2.提醒注意:作业需分工合作,有个人的参与和思考。
第七节:课堂回顾与反思(5分钟)1.学生回顾:请两位同学来回答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
2.教师反思:请同学们针对本节课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反思意见,以便老师进行教学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