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3)
- 格式:doc
- 大小:38.51 KB
- 文档页数:2
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声音是一种波。
可以被人耳识别的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我们称之为声音。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什么,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什么?
声音的强弱跟振幅有关。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声音接收处的波幅,就同一声源来说,波幅传播的愈远,响度愈小;当传播距离一定时,声源振幅愈大,响度愈大。
响度振幅
(1)取一个连接音响或收录音机的喇叭(功率愈高愈好),开口朝上平放在桌上。
(2)撒一些保丽龙屑在喇叭上(最好能直接撒在喇叭的鼓膜上)
(3)打开音响使喇叭发出声音,注意保丽龙屑有没有跳动。
(4)调整音量大小,并比较保丽龙屑跳动的情形。
声音的特征(基础)【学习目标】1.知道乐音和噪声;2.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响度、音调、音色;3.知道影响乐音特征的因素。
【要点梳理】要点一、响度1.响度: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强弱叫做响度(也叫音量)。
2.振幅:发声体振动的幅度叫做振幅。
3.影响响度的因素:(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距发声体的距离及声音的集中程度。
要点诠释:1、实验证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例如,用力地敲鼓,鼓面振幅变大,声音的响度增大。
2、声音在介质中传播能量会衰减,传播距离越远,声音的能量减小得越多,响度越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声音的音调并不改变,也就是说介质不会改变声音的频率,不能说距离远了,听不清楚了,是因为音调变低了。
3.增大响度一般可以增大振动幅度和使声音集中来达到。
要点二、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高清课堂:《声音的特性》】频率:(1)物理意义:频率是描述物体的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3)单位:赫兹(Hz)3.影响音调的因素:(1)发声体振动越快,声音的频率就越高,音调也就越高(2)发声体振动的快慢通常与其结构有关。
如: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儿童和妇女的声带短而薄,所以成年男子的音调比儿童和妇女的低;战国时的编钟,大钟音调低沉,小钟音调高亢。
4.超声波和次声波:(1)一般人的听力范围:20Hz—20000Hz。
(2)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
(3)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
要点诠释:1、挑选西瓜、瓷器、医生叩诊利用了音调。
2、声波的频率和声源振动的频率是一样的。
振动一旦发生,频率就确定了,所以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频率是不变的。
3、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自然活动,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健康有害。
4、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与人类不同,它们有些能听到超声波或次声波。
要点三、音色1.声音的特色叫音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也能分辨它们。
声音的响度受什么影响
声音的响度,又称常识的大小,是指声音的强弱程度,也就是指声音的威力和强度。
声音的响度由声源的频率、振幅、内容以及环境条件决定。
首先,声调频率是声音响度最重要的因素,振幅也是决定声音响度的关键因素,较高的振幅使声音起伏更大,响度也会增大。
此外,还有声源的声色和内容,制造的声音越复杂,变化丰富,响度就越大。
再者,环境条件也会影响声音的响度。
如果是在室外,不同的建筑物、山体、树木、地形等都会引起声音的衰减,导致声音响度受到影响。
而如果是在室内,环境条件很关键,如果没有隔音隔墙,悬音会更强,声音就会更大,从而影响声音的响度。
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受什么影响,除了上述影响因素外,其他也有一些。
比如人的大小头部结构,以及其中的空隙都会对声音的响度有影响,此外,体外空气的稳定和空气中的湿度也会影响声音的传播。
总之,声音响度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是由声源的频率、振幅、内容以及环境条件等方面共同作用决定的;人的大小头部结构及空隙、体外空气的稳定、空气中的湿度也会对声音的响度产生影响。
改变声音的响度的因素
改变声音的响度的因素有以下几个:
1. 声源的强度:声源的强度越大,产生的声音响度会越大。
2. 距离:声音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距离声源较近时,声音响度较大;距离较远时,声音响度较小。
3. 媒质:声音在不同媒质中传播的速度和强度都有所不同。
在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较慢,响度较小;在水或固体中,声音传播速度较快,响度较大。
4. 周围环境:周围环境的噪音水平和吸音性能也会影响声音的响度。
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中,声音响度可能会被掩盖或降低;而在吸音性能较好的环境中,声音响度则会增强。
5. 接收者的听觉敏感度:不同人的听觉敏感度也有所不同,同样的声音对于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响度感受。
总而言之,声音的响度受到声源强度、距离、媒质、周围环境和接收者的听觉敏感度等因素的影响。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就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就越小。
响度又称音量。
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响度是感觉判断的声音强弱,即声音响亮的程度,根据它可以把声音排成由轻到响的序列。
响度是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强弱,它是人对声音大小的一个主观感觉量。
响度的大小决定于声音接收处的波幅,就同一声源来说,波幅传播的愈远,响度愈小;当传播距离一定时,声源振幅愈大,响度愈大。
响度的大小取决于音强、音高、音色、音长等条件。
如果其他条件相同,元音听起来比辅音响。
元音中,开口度大的低元音听起来比开口度小的高元音响;辅音中,浊音比清音响,送气音比不送气音响。
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基本概念及影响因素音乐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其中的音调、响度和音色是构成音乐的基本元素。
本文将从基本概念出发,探讨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含义以及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影响这些音乐要素的因素。
音调的概念音调是音乐中最基本的元素之一,它是指音高的高低。
在音乐理论中,音调用音符表示,不同的音符代表不同的音调。
音调的高低由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音调是音乐中用来传达旋律和和声的基础。
响度的概念响度是指音乐中音的大小与强弱,也称音量。
响度受声波振幅的大小影响,振幅越大,响度越高。
响度是音乐中用来传达音乐的强弱、动态和节奏感的重要元素。
音色的概念音色是音乐中最富有个性和魅力的要素之一,它是指不同乐器或声音发出的震动频率、波形和谐波成分。
不同乐器或声音的音色是由其固有的物理特性决定的,音色决定了音乐的风格和特点。
影响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因素1.乐器或声源:不同的乐器或声源会产生不同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例如钢琴和小提琴在音质上有明显的区别。
2.演奏技巧:演奏者的技巧和表现力也会影响音乐的音调、响度和音色,例如演奏者的力度和节奏感会影响音乐的响度。
3.音响环境:音乐的表现效果也受音响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大型音乐厅和小型房间演奏的音乐会产生的音色效果会不同。
4.音频处理:在录音和后期制作中,音频处理也会对音调、响度和音色产生影响,例如均衡器可以调整音乐的频率分布,改变音色效果。
综上所述,音调、响度和音色是音乐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音乐的丰富多彩的听觉体验。
不同的乐器、演奏技巧和音响环境会为音乐带来丰富的表现形式,创造出不同风格和特点的音乐作品。
通过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深入理解,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的奥妙之处。
声音的特性教学过程一、【教学题目】七年级下册《耳和听觉》授课主要内容: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二、【学情分析】已有知识铺垫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的内容是“对环境的察觉”。
了声音的产生原因——振动,对此,同学们已经建立了一部分的知识体系,为“声音的特性”授课打下了较为良好的基础。
在知识结构上具有连贯性,能较为直接的顺承。
生活感知常态化声音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学生对声音的特性之一“响度”具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对本章的学习内容具有直观性的感受。
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对本节课知识的讲述有辅助作用。
实验兴趣盎然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影响响度大小的因素”,主要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贯穿课堂。
据调查,在这一阶段,学生对动手实验抱有极高的热情,贴合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
适应多媒体教学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等新兴教学设备辅助教学。
由于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小学阶段甚至幼儿园阶段学生就开始接触多媒体教学,学生对此种教学教学方法具有适应性。
学生因此种方式而走神的可能性大大减少。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之一——响度。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3.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响度与幅度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2.参与实验探究过程,形成实验探究的思维体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树立科学严谨的科学态度。
2.激发科学兴趣。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意识。
4.体会现实世界物体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响度的概念及相关因素。
【教学难点】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本次课堂主要的以讲授法贯穿始终。
尽量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叙述或描述教学内容和学习的有关信息,如响度的定义;同时,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加以解析、解释和论证,如引导学生说出“控制变量法”悟出“转换法”、如何科学的下实验结论;对本堂课所得出的结论进行系统的分析,如课堂小结部分。
初中物理实验创新方案
一、实验名称:探究声音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实验设计思路:
课本实验中所的供的实验器材有铁架台,有线的乒乓球,音叉,但在实验中乒乓球被弹起的角度不能直观看出,我想找一样东西能直观地给学生观察,分辨,看到数学用的量角器,给我提供了灵感。
我用卡纸画出角度,贴在木板上,把木板放在铁架台后,便珪学生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高度和角度。
三、实验目的:
掌握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
四、实验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音叉的声音越大,音叉振幅越大,弹起乒乓球的角度就越大,反之亦然。
五、实验操作步骤:
(1)按图装置好实验器材,先把音叉轻声敲响,记录乒乓球弹起角度。
(2)再用大一点力敲音叉,记录乒乓球弹起的角度。
(3)第三次用力敲音叉,记录乒乓球弹起的角度。
(4)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音叉声音大小乒乓球弹起角度音叉振幅1
2
3
(5)结论: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六、实验装置或照片:
七、实验所用器材:
铁架台一个,音叉一只,连线乒乓球一个,自制角度板一块。
八、实验效果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实验效果:经过三年的施教效果很好,能直观地观察到乒乓球弹起的角度,从而知道振幅越大,声音响度越大。
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作者:邢海根来源:《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13年第08期响度是指人耳听到的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人耳接收到的声波的能量大小,那么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联想冬天取暖:冬天在火炉边取暖时会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离火炉距离一定时,火炉内火焰越旺,我们感到越暖和,这是因为我们接收到热这种能量越多;当火焰稳定时,我们远离火炉,就感到不太暖和了,这是因为热量向四周传播,能量分散了,人体接收到的能量少了,其实声音的传播也是能量的传播,人耳接收到声音的能量越多,听到的响度也就越大,将手放在咽喉的声带处,人轻轻发声,感到声带振动的幅度不大;再用力发出较大的声音。
感到声带振动的幅度较大,在鼓面上放些纸屑,用鼓槌轻轻打鼓,听到声音较小,此时纸屑跳起的幅度较小:用力打鼓,听到声音较大,纸屑跳起的幅度也较大。
振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作振幅,根据声波的传播也是能量的传播,结合以上现象,我们可以猜想:响度可能由声源的振幅决定,还与人距声源的远近有关。
我们先来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声源的振幅一般是肉眼很难看到的,物理实验中遇到这类问题时,总是用到一种科学方法——转换法,在研究看不见或不易观察的物质或现象时,可以通过研究该物质或现象所产生的可见的效果,由此进一步分析物质或现象,这种方法叫作“转换法”,由于声源的振动幅度很小,不易观察,我们可以在声源边挂乒乓球或硬质泡沫塑料小球,根据声源将小球弹开的距离大小来显示声源振幅的大小。
考虑到响度还与其他因素有关,实验时还要用到另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上研究一个量与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每次只研究这个量与某一个量之间的关系,而控制其他量保持不变,这种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因此,在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我们要使用同一声源,同时保持听声音的位置不变。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选用下列器材:音叉,橡皮槌,铁架台,乒乓球,细线。
第2节探究乐音的特性
教材分析
一、课标分析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
本节是本章的第二节,讲解了乐音的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给出了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明确了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关于声现象的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讨论、观察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但是对于声音特性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尤其是关于音调和响度,学生往往比较容易混淆。
教学目标
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影响因素。
2.用控制变量法,研究乐音三特性的影响因素。
3.能主动将物理与生活联系起来,具有探索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总结成功的经验。
核心素养
对声音的三个特性的讲解有利于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
同时在研究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的过程中,通过不断地提问与猜想,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养成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善于推理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音调、响度、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性。
难点: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的影响因素。
教学过程
续表
续表
续表
教学反思。
03探究声音的特性1.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和材料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
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的松紧程度一致。
(1)若研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该控制琴弦的粗细、______和松紧程度相同,改变______;应选择琴弦______(选填符号a、b、c或d);(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研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______的关系?(3)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
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______的问题。
(4)他们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_(选填符号)研究琴弦音调高低与材料的关系?2.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
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_______;(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_____。
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
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探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1)小明想选用三根琴弦来验证猜想一,应选___________(填写编号)的琴弦。
(2)小华用A、D、E三根琴弦来进行实验,小明认为不能研究猜想二,原因是___________应改选用___________(两根)来验证猜想二(写出一条即可)。
2023年中考物理专题复习:声学实验题1.小东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1)如图甲所示,分别把乒乓球接触轻敲和重敲后的音叉。
当接触轻敲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小;当接触重敲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大。
这个实验现象表明:①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②声音的响度由物体的________决定的。
(2)如图乙所示,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用力拨动钢尺。
可知:钢尺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_________。
2.如图八年级(2)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时的一些场境。
(1)甲图一个同学敲桌子,另一个同学耳朵贴着桌子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在__________中能传播;(2)乙图将音乐芯片放入水中,同学们都能听到音乐声,说明__________能够传声;(3)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__________中不能传播。
3.下列是小明做的一些与声现象有关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若不改变力的大小,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这是在探究_____与_____的关系;(2)如图乙所示,用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声后立即触碰乒乓球,此时既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_____产生的,本实验采用了_____法;(3)如图丙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铃声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此可推理出声音的传播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介质。
4.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钢尺发出的声音。
(1)逐渐增加伸出桌面的长度,保证拨动钢尺的力度不变,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2)若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手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轻拨与重拨,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和“音色”)不同;(3)当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___________。
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探究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振幅)的关系:考虑让人与声源的距离相同,使声源的振幅不同,看在声源的振幅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探究2)响度与人离声源距的离大小关系考虑让声源的振幅相同,使人离声源距离不同,看在人离声源的距离大小不同时,听声音响度大小的情况怎样?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选一只鼓,在鼓上放一小纸屑,让人离声源的距离0.5米(不变)(1)第一次轻轻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 厘米),听到一个响度不太大的声音;(2)第二次重重地敲击一下鼓,看到小纸屑跳起( 厘米),听到一个响度很大的声音。
结论:人离声源的距离相同时,声源的,声音的。
探究2)的实验过程与上类似结论是:声源的振幅相同时,人离声源的,人听到的声音。
5、自我评估:这两个结论经得起验证。
如,我们要让铃的声音很响,我们可以去打铃;汽车鸣笛,我们离汽车,听到的声音越响。
6、交流与应用如果我们声音小了,听众可能听不见我们的说话声,我们可以考虑:1)让说话的声音大一些(声带的大了);2)与听众的距离一些。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设计:一、提出问题:二、猜想或假设:三、进行实验:(1)把装有海波的试管(高度约3cm)放在盛有热水(稍低于熔点,海波的熔点是48℃)的大烧杯里。
试管内装有温度计和搅拌器(玻璃棒),随时搅拌海波,并每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2)等海波的温度接近熔点时,稍减慢加热速度。
注意观察海波的变化:试管壁开始→海波逐渐温度海波全部熔化后温度。
实验现象:(1)开始加热时,海波物态,温度计示数逐渐(2)在一定的海波开始融化,熔化过程中热,但温度计示数,海波处于态。
(3)当海波全部熔化完毕,继续加热,温度计示数。
实验结论:水的沸腾实验报告班级:实验人:组次: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然后把插入水里。
静海第七中学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主备:马国江审核:八年级物理组
课题: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课型:实验课授课时间:
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振幅有关,有的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频率有关。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成果展示与总结】
学生边展示,边总结。
生1:用力敲铜锣,锣面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锣面振幅小,响度小。
你是怎样比较出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的呢?
生1:将手指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手指振动越强烈说明锣面振幅越大,振动轻微说明振幅越小。
有其他更直观的反映方法吗?
生2: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肯定学生的回答,点出该物理研究的方法并板书:转化法。
还有其它的做法吗?
生3: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音叉振幅小,响度小。
【达标测试】
1、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________决定的.____音调越高;______音调越低.
2、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_有关系,________,响度越大;________,响度越
小.响度还跟________有关系.
3、开大收音机的音量旋钮是为了
A.增大声音的响度B.提高声音的音调C.改善声音的音色D.减小噪音
4、比较牛和蚊子的叫声,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_的叫声响度大.
5、人的听觉范围是________.超声波是指频率高于________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频率低于________Hz的声音.
6、男低音歌手独唱时由女高音歌手轻声伴唱,下面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男声”音调低、响度小;“女声”音调高、响度大
B.“男声”音调高、响度大;“女声”音调低、响度小
C.“男声”音调高、响度小;“女声”音调低、响度大
D.“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
7、在接听熟人的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容易辨别对方是谁,其原因是
A.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不同
B.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不同
C.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响度不同
D.不同的人说话时,声音的音色不同
8、用钢琴和提琴分别演奏相同的乐曲,常能明显区别出钢琴声与提琴声,这是因
为钢琴与提琴的()
A.音调不同 B 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 D 音调和响度都不同
我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