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气体激光器讲解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2
简述气体激光器这是一类以气体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
此地方说的气体能够是纯气体,也能够是混淆气体;能够是原子气体,也能够是分子气体;还能够是离子气体、金属蒸气等。
多半采纳高压放电方式泵浦。
最常有的有氦 - 氖激光器、氩离子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氦 - 镉激光器和铜蒸气激光器等。
氦 - 氖激光器是最早出现也是最为常有的气体激光器之一。
它于 1961 年由在美国贝尔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伊朗籍学者佳万 (Javan) 博士及其同事们发明,工作物质为氦、这是一类以气体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
此地方说的气体能够是纯气体,也能够是混淆气体;能够是原子气体,也能够是分子气体;还能够是离子气体、金属蒸气等。
多半采纳高压放电方式泵浦。
最常有的有氦- 氖激光器、氩离子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氦 - 镉激光器和铜蒸气激光器等。
氦- 氖激光器是最早出现也是最为常有的气体激光器之一。
它于1961 年由在美国贝尔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伊朗籍学者佳万 (Javan) 博士及其同事们发明,工作物质为氦、氖两种气体按必定比率的混淆物。
依据工作条件的不一样,能够输出 5 种不一样波长的激光,而最常用的则是波长为632.8 纳米的红光。
输出功率在0.5 ~100 毫瓦之间,拥有特别好的光束质量。
氦 - 氖激光器是目前应用最为宽泛的激光器之一,可用于外科医疗、激光美容、建筑丈量、准直指示、照排印刷、激光陀螺等。
许多中学的实验室也在用它做演示实验。
比氦 - 氖激光器晚 3 年由帕特尔 (Patel)发明的二氧化碳激光器是一种能量变换效率较高和输出最强的气体激光器。
目前准连续输出已有 400 千瓦的报道,微秒级脉冲的能量则达到 10 千焦,经适合聚焦,能够产生 1013 瓦/米 2 的功率密度。
这些特征使二氧化碳激光器在众多领域获得宽泛应用。
工业上用于多种资料的加工,包含打孔、切割、焊接、退火、熔合、改性、涂覆等;医学上用于各样外科手术;军事上用于激光测距、激光雷达,以致定向能武器。
气体激光器原理
气体激光器是一种常见的激光器类型,它是利用气体放电产生激光的装置。
它的原理是利用气体在电场作用下发生电离放电,产生被激发态分子的能级上升,从而产生激光。
气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四个步骤:激发,扩散,反射和输出。
第一步:激发
在气体激光器中,气体通常被加热或电离来激发其原子或分子的能级。
这种能级激发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例如电子束加热、电子激发或光激发等。
第二步:扩散
激发后的气体分子会在激发能级上升并达到临界能级时发射出激光。
这些激光被扩散在气体中,产生激光能量密度与气体浓度的关系。
第三步:反射
激发后的激光被反射回激发器中,再次激发气体分子。
这个过程通常用反射镜实现。
第四步:输出
激光通过输出镜从激光器中输出。
气体激光器的工作过程中,气体的种类、压力、温度、激发方式、激发电极的形状和位置等参数都对激光器的性能和输出功率有重要影响。
同时,气体激光器的输出波长也与气体的种类和激励方式有关。
气体激光器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医疗、工业、研究和军事等领域。
其中,CO2激光器是工业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气体激光器之一,可用于切割、焊接、打标和激光切割等领域。
此外,氦氖激光器、氖激光器和氩激光器等也有许多应用。
气体激光器是一种成熟而重要的激光器类型,其原理简单易懂,应用广泛,未来也必将在各个领域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气体激光器化学激光器是另一类特殊的气体激光器,即是一类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来实现工作粒子数布居反转(简称粒子数反转)的激光器。
化学反应产生的原子或分子往往处于激发态,在特殊情况下,可能会有足够数量的原子或分子被激发到某个特定的能级,形成粒子数反转,以致出现受激发射而引起光放大作用。
化学激光器有脉冲和连续两种工作方式。
脉冲装置首先于1965年发明,连续器件则于4年后问世。
其中氟化氢和氟化氘激光器由于可以获得非常高的连续功率输出,其潜在军事应用很快引起人们的兴趣。
在“星球大战”计划的推动下,美国于80年代中期以3.8微米波长、2.2兆瓦功率的氟化氘激光器为基础,研制出“中红外先进化学激光装置”,在战略防御倡议局1988年提交国会的报告中,称其为当时“自由世界能量最大的高能激光系统”。
而氧碘激光器则在材料加工中得到应用,并可望用于受控热核聚变反应。
化学激光器最近的发展方向包括以数十兆瓦为目标进一步增加连续器件的输出功率;努力提高氟化氢激光的光束质量和亮度;并探索由氟化氢激光器获得1.3微米左右短波长输出的可能性。
1964年G.C.皮门塔尔等首先实现碘和氯化氢化学激光,80年代已发展按下列各种类型运转的化学激光。
光解离型这类体系(例如CF3I或C3F7I)主要靠外界紫外线提供能量,被激励为激发态分子(CF3I*或C3F7I*),然后通过它本身的单分子解离反应,获得激发态I*原子,并且实现粒子数反转而产生激光。
原子态激励型为了保证化学激励进行得足够快,使之不落后于碰撞弛豫过程,必须利用自由原子(或自由基)参加的元反应作为激光泵反应,这是此类体系的主要特点。
它依靠外界电、光、热等能源(例如电弧加热、闪光光解、横向放电或电子束引发)得到所需要的自由原子(氟、氢、氯或氧);然后,这些自由原子与第二种分子反应物(例如氢、氟、二硫化碳或臭氧)发生元反应,获得反应产物的粒子数反转而产生激光。
纯化学型这种运转方式要比上述的原子态激励型更为先进和实用。
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三个步骤:能级激发、能级跃迁和光放大。
首先,通过电子激发或其他外部能量输入,将二氧化碳气体中的分子激发到高能级。
这个过程需要提供足够的能量,以克服分子内部的束缚力,使分子中的电子跃迁到高能级。
接着,激发到高能级的二氧化碳分子会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经历自发辐射的过程,即能级跃迁。
在这个过程中,激发态的电子会从高能级跃迁回到低能级,释放出能量。
最后,通过在激发态和基态之间建立的光学谐振腔,将激发态返回基态的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进行放大。
这个过程发生在由两个反射镜构成的光学谐振腔内,其中一个镜子是部分透明的,使得一部分光线可以逃逸出来,形成激光输出。
二氧化碳激光器的典型能级跃迁路径是从振动激发态到振动基态。
由于二氧化碳分子的能级结构,二氧化碳激光器通常在10.6微米的波长范围内工作。
此外,交变电场可以使CO2分子发生共振吸收,吸收的能量被转化为分子内振转和振动能,从而提高CO2分子的内能,达到激发的目的。
程控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激发电流的频率和脉冲宽度,以控制激光输出的功率和作用时间。
二氧化碳气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涉及到能级激发、能级跃迁、光放大和共振吸收等过程,通过这些过程产生高能量、高度聚焦的激光束。
二氧化碳(CO2)激光器介绍二氧化碳激光器是以CO2气体作为工作物质的气体激光器,其波长为10.6微米附近的中红外波段。
其通过连续波、脉冲和高能量超脉冲技术以不同的能量和时间照射人体皮肤组织,组织吸收激光能量后主要发生光热反应,可使皮肤组织切割、汽化、碳化、凝固或适当变性,达到祛除病变,同时止血或结痂,改变皮肤肌理,达到治疗或理疗的目的。
二氧化碳(CO2)激光器原理CO₂分子为线性对称分子,两个氧原子分别在碳原子的两侧,所表示的是原子的平衡位置。
分子里的各原子始终运动着,要绕其平衡位置不停地振动。
根据分子振动理论,CO₂有三种不同的振动方式:①二个氧原子沿分子轴,向相反方向振动,即两个氧在振动中同时达到振动的最大值和平衡值,而此时分子中的碳原子静止不动,因而其振动被叫做对称振动。
②两个氧原子在垂直于分子轴的方向振动,且振动方向相同,而碳原子则向相反的方向垂直于分子轴振动。
由于三个原子的振动是同步的,又称为变形振动。
③三个原子沿对称轴振动,其中碳原子的振动方向与两个氧原子相反,又叫反对称振动能。
在这三种不同的振动方式中,确定了有不同组别的能级。
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仪器作用(1)按输出方式分1)连续输出;2)脉冲输出——调制频率高达1MHz;3)Q开关输出——电光调Q与声光调Q。
(2)按谐振腔的工作分1)波导腔——孔径D=1~3mm;2)自由空间腔——孔径D=4~6mm。
(3)按激励极性分1)单相;2)反相。
(4)按腔体结构分1)单腔;2)多腔;(a)折叠腔:V型——2折;Z型——3折;X型——4折。
(b)列阵腔:短肩列阵;交错列阵。
(c)积木式:并联—2腔;三角组联—3腔。
3)大面积放电(a)平板型,(b)同心环型。
(5)按均恒电感分布方式分1)准电感谐振技术—用于低电容激光头;2)平行分布电感谐振技术—用于高电容激光头。
(6)按谐振腔材料分1)陶瓷—金属混合型;2)全陶瓷型;3)全金属型。
氦氖激光器工作原理
氦氖激光器是一种常见的气体激光器,它的工作原理基于氦氖混合气体在高电压的电场作用下产生激发态。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 激发氦气:氦氖激光器中的氦气通过电偶极矩的转变,由基态转变为激发态。
这是通过导电放电产生的电流传导能量的一种过程。
2. 能级跃迁:激发态的氦原子在经过短暂的存在后,会通过受激辐射的过程,跃迁到一个相对较低的能级。
在这个跃迁的过程中,会释放出光子。
3. 推进跃迁:激发态的氖原子在经过短暂的存在后,也会通过受激辐射的过程,跃迁到一个较低的能级。
在这个过程中,氖原子也会释放出光子。
4. 辐射耦合:氦氖激光器中的氮气分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从氦原子和氖原子的跃迁中吸收光子,然后再通过碰撞的方式将能量传递给氦原子和氖原子,使它们能够持续地进行激发态和辐射的跃迁。
5. 碰撞放电:在氦氖激光器中,在辐射耦合的作用下,氦和氖形成的混合气体离子会通过电场的作用发生运动。
这个过程中,离子会与其他原子或离子进行碰撞,并将能量传递给它们。
这种碰撞放电的过程能够维持激发态的产生和能级的跃迁。
6. 光放大:在上述的过程中,产生的光在两个镜子之间的光学腔中来回反射。
其中一个镜子是完全反射镜,而另一个镜子是部分透射镜。
由于部分透射镜的存在,一部分的光能够逃逸出来,形成激光输出。
通过上述的工作原理,氦氖激光器能够产生出较为稳定和高功率的红光激光。
它在医疗、科研、显示技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激光器的种类讲解激光器是一种能够产生高纯度、高亮度和一致的光束的装置。
他们在科研、医学、工业和通信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根据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和参数,可以将激光器分为多种类型,如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和光纤激光器等。
本文将对各种类型的激光器进行深入的讲解。
1.气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是最早被发明出来的激光器类型之一、它们通过用电流激励气体分子来产生所需波长的激光。
常见的气体激光器有氦氖激光器(He-Ne)、二氧化碳激光器(CO2)、氩离子激光器(Ar)等。
气体激光器具有较大的输出功率和较高的波长稳定性,适用于医学、切割和焊接等领域。
2.固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是使用固体材料作为激光介质的激光器。
常见的固体材料有Nd:YAG、Nd:YVO4和Ti:sapphire等。
固体激光器可以通过激光二极管或弧光灯等能量源进行激发。
它们具有高效、高稳定性和长寿命的特点,适用于雷达系统、激光加工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3.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是通过电流注入拥有p-n结构的半导体材料,使其产生激光。
半导体材料可以是单一的半导体材料,如GaAs、InP,也可以是多层薄膜结构,如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器具有小型化、低功率和高效率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通信、光存储和光电显示等领域。
4.光纤激光器:光纤激光器是利用光纤作为激光介质的激光器。
光纤激光器通常包括光纤光源和光纤放大器两个部分。
光纤光源是利用受激辐射从光纤核心产生激光,通常使用稀土离子注入的光纤作为激发材料。
光纤放大器则通过将输入的激光信号放大,从而得到高亮度的激光输出。
光纤激光器具有小型化、高品质和集成化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通信、激光打标和光纤光源等领域。
除了以上所述的主要激光器类型,还有许多其他的激光器类型,例如自由电子激光器、化学激光器和超短脉冲激光器等。
不同类型的激光器在应用领域和性能参数上有着差异。
因此,在选择激光器时,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来确定最合适的类型和参数。
激光器分类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介绍0000激光器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固体、气体、液体、半导体和染料等几种类型:1)固体激光器一般小而坚固,脉冲辐射功率较高,应用范围较广泛。
如:nd:yag激光器。
nd(钕)是一种稀土族元素,yag代表钇铝石榴石,晶体结构与红宝石相似。
(2)半导体激光器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结构简单,特别适于在飞机、军舰、车辆和宇宙飞船上使用。
半导体激光器可以通过外加的电场、磁场、温度、压力等改变激光的波长,能将电能直接转换为激光能,所以发展迅速。
(3)气体激光器以气体为工作物质,单色性和相干性较好,激光波长可达数千种,应用广泛。
气体激光器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操作方便。
在工农业、医学、精密测量、全息技术等方面应用广泛。
气体激光器有电能、热能、化学能、光能、核能等多种激励方式。
(4)以液体染料为工作物质的染料激光器于1966年问世,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研究领域。
现在已发现的能产生激光的染料,大约在500种左右。
这些染料可以溶于酒精、苯、丙酮、水或其他溶液。
它们还可以包含在有机塑料中以固态出现,或升华为蒸汽,以气态形式出现。
所以染料激光器也称为"液体激光器"。
染料激光器的突出特点是波长连续可调。
燃料激光器种类繁多,价格低廉,效率高,输出功率可与气体和固体激光器相媲美,应用于分光光谱、光化学、医疗和农业。
(5)红外激光器已有多种类型,应用范围广泛,它是一种新型的红外辐射源,特点是辐射强度高、单色性好、相干性好、方向性强。
(6)x射线激光器在科研和军事上有重要价值,应用于激光反导弹武器中具有优势;生物学家用x射线激光能够研究活组织中的分子结构或详细了解细胞机能;用x射线激光拍摄分子结构的照片,所得到的生物分子像的对比度很高。
(7)化学激光器有些化学反应产生足够多的高能原子,就可以释放出大能量,可用来产生激光作用。
(8)自由电子激光器这类激光器比其他类型更适于产生很大功率的辐射。
气体激光器原理
气体激光器是一种利用气体分子的能级跃迁来产生激光的装置。
其原理基于气体分子在外界激发能量作用下发生能级跃迁,并借助光学谐振腔来放大光线,最终产生激光。
气体激光器的典型构造包括一个光学谐振腔和一个放电管。
放电管内填充了适当的激光工作气体,如氦氖气体。
当高电压通过放电管时,气体分子会被激发到高能级,形成一个高度激发状态的气体介质。
当具有足够高能量的电子与气体分子碰撞时,能量被传递给气体分子,使其原子核和电子能级发生变化,并跃迁到较低能级。
这个跃迁过程会释放出一个光子,激光就是由大量这样的光子构成的。
这些光子被反射,沿着光学谐振腔内的反射镜来回传播,同时受到光学谐振腔中的其他反射镜的增强。
在光学谐振腔内,激光光子经过多次来回反射,与激发态的气体分子不断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引发更多的能级跃迁,使得光子数量不断增加,同时光线也不断被放大。
最终,在达到一定程度的光强后,光子通过其中一个反射镜逃离光学谐振腔,形成一束高度纯净且具有相同波长和相位的激光。
气体激光器的原理基于气体分子的能级跃迁和光学谐振腔的放大效应,通过控制激发气体和光学谐振腔的参数,可以实现不同波长和功率的激光输出。
气体激光器在科学研究、医疗、通信、材料加工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二氧化碳激光器工作原理1.前言二氧化碳激光器(CO2激光器)是一种重要的激光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加工、医疗、科研等领域。
它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高效率的特点,可用于切割、焊接、打标、刻划等加工,也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病变、促进伤口愈合等医疗应用。
本文将介绍CO2激光器的工作原理。
2.激光的基本概念先来回顾一下激光的基本概念。
激光是一种特殊的光,它具有单色性、相干性、直线性和高亮度等特点,是高能量密度的光束。
激光器是将一个原子、分子或离子体系通过受激辐射而产生的电磁辐射集成起来的开放光量子系统,通常由放置于光学谐振腔中的工作物质、激发源、光学谐振腔和输出反射镜等四个部分组成。
3.CO2激光器的基本构成CO2激光器的工作物质是由CO2分子组成的气体混合物,激发源一般是在气体中产生空穴和自由电子的电流放电,谐振腔包括反射镜和其他光学元件。
CO2激光器的输出波长为10.6微米,是红外波段的激光。
4.工作原理CO2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电流放电激发CO2分子从基态到激发态,进而产生受激辐射释放出脉冲激光。
下面详细介绍CO2激光器的工作步骤:4.1激发和放电CO2激光器内部的充气管中充满了CO2和其他气体,如氮气、氖气等。
当高压电流加到放电电极上后,电流在气体混合物中形成放电,激活CO2分子到一个高位能激发态。
4.2辐射放射当激发态的CO2分子回到稳定态时,会向谐振腔中发出辐射并释放光子,光子よ光子向光学谐振腔内部反射迅速传播。
每次辐射放射产生的光子都与谐振腔中以既定波长行进的光子相干叠加,并使光子数目不断增加。
这个过程称为受激辐射放大。
4.3谐振放大当光子数目达到一定程度时,开始形成光强的锐峰,锐峰欲跳之势不可控制,此时一旦脉冲正常运行,光子的受激辐射放大效应便不受阻碍地发生。
谐振腔的激光可以通过选择反射镜来获得,这些反射镜只允许光以高反射率从谐振腔内部反射回来。
4.4输出激光该激光通过输出窗口后,在外部光路中通过透镜集光,即将CO2激光器产生的光线通过输出镜反射回来,这样就可以实现激光的输出。
气体激光器工作原理
气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是:在激光器工作时,由输入激光的脉冲经过激发气体而产生大量的荧光。
这种荧光随频率、时间和能量而改变,荧光被激发到高能级上,在经过光学谐振腔后又回到原来的低能量级上,这种激光称为气体激光器。
激光器产生激光的过程是:当激励气体对腔内光信号进行吸收时,激发气体中的电子(被激发到高能级上)在光子的作用下跃迁到低能级上,电子跃迁时释放出大量能量,称为激光发射能。
当激光发射能达到一定值时,激光束就会发生弯曲。
在激光器中,只有当激射光束从受激辐射的光学谐振腔中发出时才能得到激光。
通常有两种类型的激光器:
(1)是固体激光器,其工作物质是由半导体、激光晶体等
材料组成;
(2)是气体激光器,其工作物质是空气中的氧气、氮气或
其它气体。
在气体激光器中,激发气体起着关键作用。
被激发的气体必须具有一定的能级结构并能发生跃迁。
如果激发气体不具备跃迁能力或跃迁能级与其基态不匹配,就不能发生跃迁。
—— 1 —1 —。
激光气体技术介绍1. 激光气体的提取通过添加少量其他简单的气体,熟悉的霓虹灯发出的彩色电子辉光可以转变为强大的激光工具,并且是看不见的,可用于制造先进的纳米级芯片。
之所以称为准分子激光器,是因为光是由两个分子的激发二聚体发出的(图1)。
图1.此处显示的是激光放电管中准分子气体混合物的激发。
气体混合物被引入到称为共振器的腔室中,并且电流通过它。
气体分子原子中的电子吸收电流并被“激发”。
它们开始围绕原子核从低能轨道移动到高能轨道,在此过程中,它们发出光粒子。
它们能产生深紫外(DUV)光谱中特定波长的光,该波长甚至比太阳产生的波长还要短。
这些激光用于帮助微芯片制造。
准分子激光气体混合物是稀有气体(氩,k,氙或氖)和卤素气体(氟或氯)的混合物。
气体混合物决定了产生的DUV光的波长。
氩+氟+氖(193nm)和+ +氟+氖(248nm)是最常用的两种混合物。
就数量而言;氖气约占混合物的96–97.5%。
氖气,k气和氙气以及氦气和氩气被认为是稀有气体,仅以微量存在于空气中。
为了从空气分离过程中以可行的量提取它们,需要每天至少有1000吨氧气容量的大型处理装置。
最大的空气分离装置(ASU)可以每两天生产一瓶氙气。
氙和氪相对于液态氧具有更高的沸点,并储存在一个单独的塔中,该塔的设计用于去除烃杂质和氧,剩下90%的and和7-8%的氙的粗混合物,并将其进一步纯化处理。
相对于氧气沸点较低的氖通常与氮气一起从ASU的低压塔中抽出。
粗产物中含有50%的氖,然后运至另一浓缩厂,使用低温分离技术进行纯化。
这导致制造,净化和存储这些气体非常困难。
最重的稀有气体氪气和氙气-在高于上述主要成分的冷凝点的温度下作为液体从空气中去除。
空气,包括氮气,氧气和氩气。
然后通过分馏液体空气将氩气与氧气和氮气分离。
通过电解熔融的氟化钾/氟化氢混合物产生了工业量的氟。
氟以气体形式产生,并气泡到混合物表面。
捕集后,将氟纯化并仔细包装,以安全地容纳这种高反应性气体。
简述气体激光器
这是一类以气体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
此处所说的气体可以是纯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可以是原子气体,也可以是分子气体;还可以是离子气体、金属蒸气等。
多数采用高压放电方式泵浦。
最常见的有氦-氖激光器、氩离子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氦-镉激光器和铜蒸气激光器等。
氦-氖激光器是最早出现也是最为常见的气体激光器之一。
它于1961年由在美国贝尔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伊朗籍学者佳万(Javan)博士及其同事们发明,工作物质为氦、
这是一类以气体为工作物质的激光器。
此处所说的气体可以是纯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可以是原子气体,也可以是分子气体;还可以是离子气体、金属蒸气等。
多数采用高压放电方式泵浦。
最常见的有氦-氖激光器、氩离子激光器、二氧化碳激光器、氦-镉激光器和铜蒸气激光器等。
氦-氖激光器是最早出现也是最为常见的气体激光器之一。
它于1961年由在美国贝尔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的伊朗籍学者佳万(Javan)博士及其同事们发明,工作物质为氦、氖两种气体按一定比例的混合物。
根据工作条件的不同,可以输出5种不同波长的激光,而最常用的则是波长为632.8纳米的红光。
输出功率在0.5~100毫瓦之间,具有非常好的光束质量。
氦-氖激光器是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激光器之一,可用于外科医疗、激光美容、建筑测量、准直指示、照排印刷、激光陀螺等。
不少中学的实验室也在用它做演示实验。
比氦-氖激光器晚3年由帕特尔(Patel)发明的二氧化碳激光器是一种能量转换效率较高和输出最强的气体激光器。
目前准连续输出已有400千瓦的报导,微秒级脉冲的能量则达到10千焦,经适当聚焦,可以产生1013瓦/米2的功率密度。
这些特性使二氧化碳激光器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工业上用于多种材料的加工,包括打孔、切割、焊接、退火、熔合、改性、涂覆等;医学上用于各种外科手术;军事上用于激光测距、激光雷达,乃至定向能武器。
与发明二氧化碳激光器同年,发明了几种惰性气体离子激光器,其中最常见的是氩离子激光器。
它以离子态的氩为工作物质,大多数器件以连续方式工作,但也有少量脉冲运转。
氩离子激光器可以有35条以上谱线,其中25条是波长在408.9~686.1纳米范围的可见光,10条以上是 275~363.8纳米范围的紫外辐射,并以488.0纳米和514.5纳米的两条谱线为最强,连续输出功率可达100瓦。
氩离子激光器的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眼疾治疗、血细胞计数、平版印刷及作为染料激光器的泵浦源。
1968年发明的氦-镉激光器以镉金属蒸气为发光物质,主要有两条连续谱线,即波长为325.0纳米的紫外辐射和441.6纳米的蓝光,典型输出功率分别为1~25毫瓦和1~100毫瓦。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活字印刷、血细胞计数、集成电路芯片检验及激光诱导荧光实验等。
另一种常见的金属蒸气激光器是1966年发明的铜蒸气激光器。
一般通过电子碰撞激励,两条主要的工作谱线是波长510.5纳米的绿光和 578.2纳米的黄光,
典型脉冲宽度10~50纳秒,重复频率可达100千赫。
当前水平一个脉冲的能量为1毫焦左右。
这就是说,平均功率可达100瓦,而峰值功率则高达100千瓦。
铜蒸气激光器发明后过了15年才进入商品化阶段,其主要应用领域为染料激光器的泵浦源。
此外,还可用于高速闪光照相、大屏幕投影电视及材料加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