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起肿瘤和发根的病原菌,通常不进入植物细胞内,而是 在薄壁细胞间扩展。
4.病害症状类型
• 病状: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 病征:菌脓、菌粒、菌膜
症状类 侵入途径 细菌存在部位 型
坏死 自然孔口、 薄壁细胞组织 伤口
引起症状的主要病原菌
Acidovorax、Burkholderia、 Xanthomonas、Pseudomonas、
二、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与传播
1.植物病原原核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
大多数为非专性寄生,菌原体为专性寄生。一种病 菌可在多种植物体内寄生存活,但并不一定都能引起病 害。
一般认为,寄生性强弱与致病性强弱没有相关性。 例如:芽孢杆菌的寄生性很弱,但致病能力较强。
自然条件下能被侵染的寄主被称为自然寄主, 人工接种后显示症状的寄主为实验寄主。 病原菌的寄主范围通常后者的比前者要宽得多。病 菌的寄主范围差异很大,如茄青枯菌和癌肿土壤杆菌可 为害90个科的植物。有的寄主表现过敏性反应,并 非是寄主。
杆状
杆状
1根或几根极鞭 1根极鞭
杆状
1-4根周 鞭
杆状 多根周鞭
棒状或不规则杆状 没有鞭毛或1根极鞭
革兰氏反应 好气或厌气
阴性 好气
阴性 好气
阴性 好气
阴性
阳性
好气或兼性厌气 好气
代谢类型
呼吸型
呼吸型
呼吸型
呼吸型或兼有发酵 呼吸型或发酵型 型
氧化酶反应
一般阳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阴性
过氧化氢酶反应 阳性
阳性
a结合: 两个有亲和力菌体的结合,电子显微镜下可以 看到两个细菌成对的结合,一般认为这是细菌的有性生殖。
b转化:由于菌体破裂,一个细菌的遗传物质释放出来, 进入另一个有亲和力的同种或近似的菌体内,并作为后者遗 传物质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