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制度史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9
西方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贝壳放逐法 :这是给公民大会的一个特殊的司法权。
目的是防止“僭主”,保持雅典的政局稳定。
按此规定,每年春季召集一次特殊的公民大会,口头表决是否需要实行放逐。
如果大会认定必要,便再次开会,每位与会者可以把他认为危害公民自由和现存制度的人的名字写衣陶片或贝壳上,那个被大多数人(票数超6干)认为必须放逐的人就要离开雅典,10年后方可返回。
放逐朗司,其家庭财产不没收,回来后也恢复公民权。
2、维兰:在法兰西的农民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不负担与人格依附有关的义务,他们被称为“维兰”,即人格自由的人。
他们可以自由的处理自己的财产,领主不能把他们连同土地一起卖掉,他们的前身多半是法兰克的自由农民,但是他们在土地关系和司法关系上仍然必须依附领主,他们必须向领主缴纳与这两项义务相关的捐税。
实际上维兰是处于奴化过程中的依附农民.3、责任内阁:内阁制指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由议会产生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组织形式。
内阁首脑应由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充任,表示内阁必须取得议会多数的支持;内阁成员一般由议会中多数党的议员充任,表示内阁的一致性并应集体向议会负责。
内阁首脑和有关大臣应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议员提出的质询,并在议会通过的由国王发布的法律上签名以表示向议会负责。
当议会对内阁通过不信任案时,内阁应集体总辞职;或请求国王下令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由选民的选举来决定内阁的去留。
内阁制政府又称议会制政府或责任内阁制政府,以英国最为典型。
4、选举保证金制度 :是指候选人需交纳一定数量的竞选保证金,如果选举中所得选票达到了法律规定的一定比例,则可发还,否则由国家没收。
5、十二铜表法 :是古罗马共和时代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因传说刻在12块铜表上而得名。
该法典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继承法既实行遗嘱自由,又规定财产在氏族内继承;惩罚方法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
该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罗马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成果,同时也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专题四:西方政治制度史一、古希腊民主政治条件:历程:梭伦(奠基)——提尼(确立)——克利(黄金)1.梭伦改革(奠基)时间:公元前594年。
内容:①解负令;②财产等级制;③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意义:动摇了氏族贵族特权,促进了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克利斯提尼(确立)时间:公元前506年。
内容:①十地域部落制及五百人会议;②十将军委员会;③陶片放逐法意义:基本铲除了氏族贵族特权,雅典国家最终形成。
3.伯里克利(黄金时代)时间:内容:①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②“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③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
评价:(1)性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少数人的民主(2)作用:①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及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③局限性特点:直接民主、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意识。
命题:(1)就历史发展阶段考察雅典民主政治制度历程、机构运行(2)就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特点进行考察例1.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例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
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
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例3.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
这一现象是雅典( ) A.政治体制的产物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二、古罗马的法律历程:1、从习惯法到成文法:标志: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评价: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保护了平民利益。
从美国总统大选谈美国选举制度2012年轰轰烈烈的美国大选总算有结果了,现任总统、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赢得连任。
此次选举, 再次引起人们对颇具美国特色的总统选举制度的高度关注且对我们了解美国的政治制度不无启发。
一、美国选举制的非民主现代选举制度,特别是西方国家的选举制度已经发展到高度完善和成熟的阶段。
就法律规定和程序安排而言,美国等国家的选举制度堪称完美。
选举被视同民主,是现代西方政治理念中的铁律。
然而,在众多著作中,批评乃至辱骂美国总统选举制度会削弱民主的比比皆是。
确实,美国选举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威胁着现代民主及选举制度的合法性。
(一)选举人团的“相对多数票当选制”和“赢者全得制”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由宪法上的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结合构成。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不是由选民直接选举,而是由选民选派的选举人选举,每个州的选举人数同该州在国会两院中的议员总数相等。
目前,美国全国的总统选举人总数为538人,一旦一名总统候选人获得的选举人票达到270 票,即超过全国选举人数的一半,即可宣布当选。
美国的“选举人团制”实行“相对多数票当选”原则和“赢者全得”原则。
这些既是美国选举的独特之处,又是破坏民主的制度缺陷。
“选举人团制”反映了美国国内两种民主原则之间的矛盾,一个是国民性原则,另一个是联邦性原则。
前者主张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管理,强调国民多数优先原则,主张一人一票,少数服从多数;而后者主张各州平等、相对独立和多样性,强调总统选举的地域代表性,主张总统选举应在各州层面进行,当选的总统,除了获得多数国民选票外,还应有广泛的各州地域代表性。
从实际运行的客观效果来看,“选举人团制”过多顾及了联邦性原则而忽略了国民性原则,从而导致选举人票数的分配与实际国民人口数的分布不对称。
在总统选举中,实行“相对多数票当选制”和“赢者全得制”。
一州内得普选票最多的总统候选人就会获得本州在选举人团中全部代表的支持票。
西方政治制度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贝壳放逐法 :这是给公民大会的一个特殊的司法权。
目的是防止“僭主”,保持雅典的政局稳定。
按此规定,每年春季召集一次特殊的公民大会,口头表决是否需要实行放逐。
如果大会认定必要,便再次开会,每位与会者可以把他认为危害公民自由和现存制度的人的名字写衣陶片或贝壳上,那个被大多数人(票数超6干)认为必须放逐的人就要离开雅典,10年后方可返回。
放逐朗司,其家庭财产不没收,回来后也恢复公民权。
2、维兰:在法兰西的农民中,只有一小部分人不负担与人格依附有关的义务,他们被称为“维兰”,即人格自由的人。
他们可以自由的处理自己的财产,领主不能把他们连同土地一起卖掉,他们的前身多半是法兰克的自由农民,但是他们在土地关系和司法关系上仍然必须依附领主,他们必须向领主缴纳与这两项义务相关的捐税。
实际上维兰是处于奴化过程中的依附农民.3、责任内阁:内阁制指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由议会产生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行政权力组织形式。
内阁首脑应由议会中占有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充任,表示内阁必须取得议会多数的支持;内阁成员一般由议会中多数党的议员充任,表示内阁的一致性并应集体向议会负责。
内阁首脑和有关大臣应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接受议员提出的质询,并在议会通过的由国王发布的法律上签名以表示向议会负责。
当议会对内阁通过不信任案时,内阁应集体总辞职;或请求国王下令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由选民的选举来决定内阁的去留。
内阁制政府又称议会制政府或责任内阁制政府,以英国最为典型。
4、选举保证金制度 :是指候选人需交纳一定数量的竞选保证金,如果选举中所得选票达到了法律规定的一定比例,则可发还,否则由国家没收。
5、十二铜表法 :是古罗马共和时代制定的第一部成文法典。
因传说刻在12块铜表上而得名。
该法典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继承法既实行遗嘱自由,又规定财产在氏族内继承;惩罚方法既采用罚金,又保存同态复仇。
该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罗马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成果,同时也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制度特点(一)政权组织形式实行半总统制。
它是介于总统制和议会制之间的一种国家政权形式。
主要特点是:①统由普选产生,任期7年,连选连任。
总统权力很大,是国家权力的核心。
宪法规定,总统通过自己的仲裁,保证公共权力机构的正常活动和国家的稳定;总统是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和遵守共同体协定与条约的保证人。
总统除拥有任命高级文武官员、签署法令、军事权和外交权等一般权力外,还拥有任免总理和组织政府、解散国民议会、举行公民投票、宣布紧急状态等非常权力。
②政府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对议会负责,其权力和地位比以前大为提高。
除拥有决定和指导国家政策、掌管行政机构和武装力量、推行内外政策等权力外,还享有警吅察权和行政处置权、条例制订权和命令发布权。
总理由总统任命,领导政府的活动,对国防负责,并确保法律的执行。
实际上总理须听命于总统,起辅佐总统的作用。
政府成员由总理提请总统任免。
③议会由国民议会和参议院组成,其地位和作用较第四共和国有所下降,原拥有的立法权、预算表决权和监督权三大传统权力受到总统和政府的限制。
如议会的立法内容和范围缩小,弹劾权受到严格的规定。
议会无权干预总统选举和总理的任命。
(二)地方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制。
80年代权力下放,增设大区,地方政府由原来的省、市镇两级变为大区、省和市镇三级。
通过改革,取消了中央对地方的监护,加强了地方议会的自治权,从而改变了数百年来的高度中央集权,缓解了高度官僚集权的弊害。
(三)公务员制度第五共和国进一步完善了公务员制度。
它对第四共和国的《公务员总章程》作了修改和补充,并制订了专门的章程。
这些章程把文官的考试、录用和培训结合起来。
(四)政党制度实行多党制。
法国政党众多,不够稳定,政党的分裂、合并、改组和新建时有发生,政党之间经常组成或解散联盟。
第五共和国成吅立后,政府通过对选举法的改革,使党派相对减少,并保持相对稳定。
1944年以来,历届政府都是由一党或多党联盟组成的政府。
《西方政治制度史》大纲导言政体理论第一章古代希腊城邦国家的政治制度一、希腊氏族社会的解体和政治国家的产生二、提秀斯的改革与雅典政治制度的建立三、梭伦和克里斯提尼的改革与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建立四、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自由民主政治制度与斯巴达的贵族民主政治制度第二章古代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一、古代罗马国家的建立及其早期的王制政体二、古代罗马共和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三、古代罗马帝国的政治制度第三章西欧封建制国家的形成与法兰克王国的封建政治制度一、罗马帝国的灭亡与日耳曼人的早期社会政治状况二、西欧封建制国家的形成与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三、法兰克王国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第四章法兰西王国的封建政治制度一、法兰西王国的早期社会政治制度二、法兰西王国等级代表君主制时期的政治制度三、法兰西王国封建君主专制时期的政治制度第五章英吉利王国的封建政治制度一、英吉利王国的早期封建政治制度二、英吉利王国等级君主代表制时期的封建政治制度三、英吉利王国君主专制时期的封建政治制度第六章中世纪德意志帝国和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德意志帝国16世纪前的封建政治制度二、德意志帝国各邦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三、中世纪时期的意大利及其城市共和国的政治制度第七章英国君主立宪政治制度的建立和变革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和英国的宪法性文件二、英国的议会改革三、英国政府机构的演变和文官制度的建立四、英国的司法镧度及其变革第八章英国当代政治制度的确立一、英国国会的上下两院二、英国的国王与内阁三、英国政党的产生、发展与现代英国主要政党四、英国地方政府第九章美利坚合众国政治体制的构建与美国的宪法修正案一、北美独立战争与〈独立宣言〉和〈邦联条例〉二、美国宪法的制定与政治体制的构建三、美国的宪法修正案与联邦制的发展第十章美国现代政治制度一、美国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二、美国的总统、尉总统、国家行政机构与文官制度三、美国的司法制度四、美国的州与地方各级政府五、美国的政党与利益集团第十一章法兰西共和制度的建立与变迁一、法国大革命与1791年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拿破仑建立的独裁体制第十二章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政治制度一、法兰西共和国的演变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总统权力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主要政治制度。
西方政治制度史部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雅典民主制的鼎盛时代是在( B )A.梭伦时代B.伯里克利时代C.克里斯提尼时代D.庇西特拉图时代2,在古罗马共和国,当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元老院可以任命特殊官职,即( D )A.奥古斯都B.监察官C.执政官D.独裁官3,威尼斯城市共和国的大议会是( A )A.最高立法和监察机关B.咨询机关C.最高司法机关D.最高监察机关4,英国历史上的宪章运动,主要目标是( C )A.限制王权B.保障人权C.普及选举权D.提高工人工资5,英国的普选仅仅意味着对( C )A.国王的选举B.上院议员的选举C.下院议员的选举D.首相的选举6,现代政党在世界上最早出现在( C )A.美国B.法国C.英国D.德国7,1688年英国发生的改变政权性质的革命是( A )A.光荣革命B.宪章运动C.红白玫瑰战争D.护宪运动8,英国的普选仅仅意味着对( C )A.国王的选举B.上院议员的选举C.下院议员的选举D.首相的选举9,中世纪的教会权力中,最重要的是( A )司法权力B.行政权力C.立法权力D.审判权力10,标志着法国的封建社会进入了等级君主制时期的是( A )三级会议B.议会C.长老会议D.人民大会11,罗马最民主的一种民众大会是( C )库里亚大会B.森都里亚大会C.特里布斯大会D.平民大会12,罗马共和国的最高行政官员和军事首脑是( A )执政官B.行政长官C.监察官D.保民官13,( B )的签署,为英国用法律限制王权奠定了基础.牛津条例B.自由大宪章C.贵族请愿书D.威斯特敏斯特条例14,法国等级君主制的等级代表机构是( B )A.议会B.三级会议C.御前会议D.枢密院会议15,英国历史上的宪章运动,其主体是( D )A.市民B.中产阶级C.贵族D.无产阶级16,英国各级行政区均由当地自己选举产生的( D )管理.教会B.政府C.公民大会D.议会17,现在英国地方议会的会员,任期均为( A )年.A.3B.4 C5. D.218,美国总统是( A )产生.选民间接选举B.选民直接选举C.世袭D.提名19,鉴于( B )在美国政治生活中特殊的地位和作用,一些学者把它称之为"国会的第三院","美国的第四种势力".新闻机构B.利益集团C.社会党D.压力集团20,( B )是美国的最高权力机关.议会B.国会C.众议院D.参议院21,美国现在几乎所有的州都是通过( C )的方式提名的.自荐B.党的代表大会提名C.直接预选D.间接预选22,美国选举,全国统一的投票时间是选举年份的11月的第一个星期的星期( B )A.一B.二C.三D.四23,1978年,根据卡特总统提出的文官制度改革计划,国会通过了( B ),确立了美国文官"功绩制"的九项原则.A.《彭德尔顿法》B.《文官制度改革法》C.《考绩法》D.《年金与退休法》24,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在国家权力方面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在( D )A.议会B.政府C.总理D.总统25,美国全国性的利益集团种类庞杂,如美国的"美国商会"等就属于(A )A.企业集团B.农业集团C.劳工集团D.公共利益集团26,美国全国性的利益集团种类庞杂,如美国的"纳德组织综合体"等就属于(D)A.企业集团B.农业集团C.劳工集团D.公共利益集团27,美国全国性的利益集团种类庞杂,如美国的"美国农业促进会"等就属于(B )企业集团B.农业集团C.劳工集团D.公共利益集团28,下列文件中,最早确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的是( C )A.大宪章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独立宣言29,颁布第一部《政党法》的是( D )法国B.英国C.美国D.德国30,在联邦德国,主张保护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进行绿色革命的政党是( A )A.绿党B.自由民主党C.社会民主党D.基督教民主联盟31,在瑞典,具体阐述政党地位,性质,作用及各政党席位分配原则的成文法是(C)A.《结社法》B.《公民权利法》C.《政府文约》D.《政党法》32,德国联邦议员的产生方式是(C )A. 按多数代表制选举B. 按比例代表制选举C. 按多数代表制与按比例代表制混合选举D. 由各州议会选举33,最早提出近代主权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B )A.卢梭B.布丹C.霍布斯D.伏尔泰34,现代西方民主国家的最好的政府形式是( C )A.公民大会制B.内阁制C.代议制D.直接民主制35,古代西方最早对政治学作出系统论述的学者是( B )A.马基雅维里B.亚里士多德C.洛克D.孟德斯鸠36,在早期代议民主制中,西方国家的政治权力重心在( B )A.政党B.议会C.政府D.总统37,在美国,两党的中央组织为党的( C )A.全国联盟执行委员会B.全国代表大会C.全国委员会D.全国代表会议38,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规定议会议员实行( C )A.等级选举B.间接选举C."自由选举"D.等额选举39,在选举中多数代表制和比例代表制两种计票方法并重的国家是( D )A.日本B.法国C.美国D.德国40,当美国总统和副总统职位都空缺时,继任总统职位的第一人选是( D )A.国务卿B.国防部长C.参议院议长D.众议院议长41,西方国家议会的首要权力是( D )A.弹劾权B.财政权C.监督权D.立法权42,法国资产阶级议会形成的标志是召开( D )A.制宪会议B.西门会议C.三级会议D.国民议会43,议会最早起源于( A )A.英国的封建等级会议B.法国的封建等级会议C.德国的封建等级会议D.美国的大陆会议44,美国密歇根州与伊利诺伊州发生商务纠纷,有权审理这一案件的法院应是( D )A.州法院B.上诉法院C.特别法院D.联邦法院45,司法审查的首要作用是保持( A )A.国家机关之间的权力平衡B.司法体制内的权力平衡C.议会体制内的权力平衡D.政党体制内的权力平衡46,虽有宪法和议会,但君主仍掌有实际最高统治权的政府体制为( B )A.议会君主制B.二元君主制C.专制君主制D.世袭君主制47,美国政府行政官僚体系主要包括( D )A.内阁和政府各部B.总统办事机构C.独立行政机构D.A,B,C三个部分48,法国政府制定重大决策的主要机构是( A )A.总统主持的部长会议B.部际委员会C.总理主持的内阁会议D.独立机构49,瑞士委员会制的特点之一是( D )A.实行分权体制B.委员会权力高于议会权力C.总统享有最高决策权D.议行合一50.现代西方民主制最早表现为( A )A.英国的代议制B.美国的总统制C.法国的半总统制D.日本的天皇制51,法国司法体制是二元制的法院体系,即分为普通法院和( C )体系.A.刑事法院B.民事法院C.行政法院D.特别法院52,西方议会对于法案通过,如审议宪法和宪法性法律时,要求通过的票数不得低于( B )A. 1/2B. 2/3C. 3/4D. 3/553,欧洲大陆最早的近代成文宪法是( A )A.1791年的法国宪法B.《人权宣言》C.英国的《权利法案》D.《独立宣言》54,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选举制度产生于( A )A.奴隶制国家B.封建主义国家C.自由资本主义国家D.垄断资本主义55,议会党团是以统一本党议员在议会中的行动为目的,由议会中( B )的议员所组成.A.在野党B.同一政党C.对立政党D.联合政党56,所谓比例代表制,是指根据参加竞选的各政党候选人所得选票数,按( B )分配议席.A.实力B.比例C.人数D.选区57,第一次确立"国家"与"主权"这两个概念之间联系的是近代主权学说的代表人物( A )A.布丹B.洛克C.密斯D.霍布斯58,英国关于选民资格的居住条件限制是公民必须在本国的某一地区或选区居住( A )A.3个月B.半年C.1年D.2年59,行政法院起源于( A )A.法国B.英国C.美国D.日本60,西方国家议会立法一般要经过"三读"程序,其中"一读"是向下院提出法案."一读"的作用一是通告,二是( A )A.审查B.申请C.立案D.质询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古希腊梭伦改革的内容包括(ABC)A.颁布"解除债负令"B.以财产划分社会等级C.成立四百人会议D.建立陪审法庭E.组成十将军委员会2,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包括人民大会,以及( AC )等三个方面.A.元老院B.君主C.行政官吏D.领主E.贵族3,英国议会君主制是英国王权和( BC )三大力量长期斗争妥协的结果.A.平民B.资产阶级C.贵族D.无产阶级E.封建领主4,按照政党在政治中的作用,可分体制内政党和体制外政党.英国的体制内政党是( BE )A.自由党B.工党C.辉格党D.民主党E.保守党5,法兰西的农奴对于封建主的依法关系有:(ABD)人格依附B.土地依附C.情感依附D.司法依附E.经济依附6,法国三级会议召开的目的是讨论国家的(BC)问题.军事B.财政C.税收D.防御E.经济7,英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主要是(CDE)思想控制B.司法控制C.立法控制D.行政控制E.财政控制8,法兰克王国审判的法律依据主要是(BC)自然法B.习惯法C.宪法D.宪法惯例E.撒利克法典9,美国总统的权力来源包括(ABDE)A. 宪法B.宪法惯例C. 政府制定的法规D. 最高法院的判决E. 国会制定的法律10,美国国会除拥有立法权和财政权外,还有(BE)司法权B.行政监督权C.同意权D.条约批准权E.部分司法权力11,直接预选是美国特有的一种提名公职候选人的方式,有三种方式(BCD)半开门预选B.关门预选C.开门预选D.大开放预选E.半预选12,在美国采用大开放预选方式来提名公职候选人的有(ABC)阿拉斯加B.路易斯安那C.华盛顿D.纽约E.波士顿13,美国地方政府一般均为3级,即:( ACD ).A.市B.集(镇村)C.县D.镇(或称乡)E.州14,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立法机构是(BC).联邦法院B.联邦议院C.联邦参议院D.社会法院 E.行政法院15,意大利共和国地方政府,划分为(ABC)3级.A,区B.省C.市镇D.县E.乡16,瑞士联邦议会由两院组成,即(CD)A.参议院B.众议院C.国民院D.联邦院E.上院17,瑞典议会督察专员的督察对象,包括(BCDE )A. 议会议员B. 国家和地方机关及其官员C. 法院法官D. 检察官,警官,狱吏E. 军官18,英国议会下院议员选举,全部采取"单名选区制",其具体规定包括(ACE )A. 每选区选一名议员B. 两轮投票C. 选民一人一票D. 得票过半数者当选E. 得票相对多数者当选19,当代法国多党制的特点表现为党派斗争主要在(ACE )进行A. 政党内部派别之间B. 总统与议会中最大党之间C. 政党与政党之间D. 党魁与党员之间E. 政党联盟之间20,美国国会委员会的类型有(BCE )A.选任委员会B.常设委员会C.特别委员会D.常务委员会E.两院联合委员会21,西方选举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ABCE )A.选举过程公开B.候选人的情况公开C.候选人的见解与主张公开D.候选人与支持者之间的交易公开E.竞选经费的来源与使用公开22,卢梭关于人民主权的原则包括(ABCD )A.主权是不能代表的B.主权是不可转让的C.主权是不可分割的D.主权是至高无上的E.主权是从属于王权的23,英国上议院是最高审判机关,是(AC )案件的最高上诉审级.A.民事B.行政讼诉C.刑事D.检察E.读职24,历史学家一般把罗马历史分为王权时代,( BC )A.民主时代B.共和时代C.帝国时代D.古罗马时代E.专制时代25,政党分类以政党的意识形态或政治倾向为划分标准,可以把政党分为右翼政党,( CE )A.执政党B.反对党C.左翼政党D.在野党E.中间政党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古代罗马的王政时代是从氏族制度向国家的过渡时期.(√)2,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平民的兴起.(×)3,人民主权思想奠定了当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4,"人人生而平等"是资本主义垄断时期提出的口号.(×)5,现代议会制度并不是中世纪等级代表会议的简单继承,而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6,西方议会的财政权通常被形象地称为"管理国库的权力".(√)7,近代英国著名政治学者布赖斯最早提出了"议会政治危机论".(√)8,英国实行的议会共和制.(×)9,内阁首相或总理可以由议会中不占多数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10,美国各州议会的选民资格是由各州政府自行决定的.(√)11,在美国,关门预选是只许本党党员参加投票的预选.(√)12,在美国,开门预选只容许"跨党投票",不容许多党投票.(√)13,在美国的大开放预选中,选民既无须宣称自己的"党籍"或政党倾向,又可以在一个以上的政党预选中进行投票,甚至还可以投所谓"分裂票".(√)14,美国众议员名额按照各州人口比例进行分配.(√)15,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总统和副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16,法国七月王朝的职权代表着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17,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的选举由宪法委员会进行监督,由政府组织实施.(√)18,法国普通法院系统负责审理一般公民的民事和刑事案件.(√)19,法国行政法院的设置始创于拿破仑执政时期.(√)20,争议法庭是为了审理普通法院与行政法院之间的审判权限争议所设立的特别法庭.(√) 21,特别高等法院是为了专门审理总统和政府成员的叛国罪和危害国家罪而设立的法院.(√) 22,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统是戴高乐.(√)23,英国实行的是议会共和制.(× )24,联邦总统是德国政府的首脑,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最高领导人.(×)25,联邦总理是国家元首,在国际关系中代表联邦.(×)26,联邦德国的高级公务员必须大学毕业.(√)27,联邦德国初级公务员必须修完相当于我国高中的课程.(×)28,联邦德国中级公务员必须大学毕业.(×)29,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普通民刑案件一般首先都须经初级法院或州法院审理后,然后才能上诉到州高级法院和联邦法院.(√)30,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社会法院负责审理联邦与各州之间非宪法性质的公法纠纷,各州之间非宪法性质的公法纠纷,社会团体与联邦或各州政府之间的纠纷等.(×)31,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行政法院负责审理联邦与各州之间非宪法性质的公法纠纷,各州之间非宪法性质的公法纠纷,社会团体与联邦或各州政府之间的纠纷等.(√)32,联邦德国的州与美国的州一样,它不是隶属于联邦的地方政府.(√)33,在联邦德国,县市和乡镇之间并无上下级的关系,它们都同属州的下级行政机构,都是平行的,都有自主权.(×)34,意大利共和国的"国家经济与劳动委员会"是政府和议会两院的司法机关.(×)35,意大利共和国的"国务会议"是政府的法律及行政咨询机关和行政司法机关.(√)36,意大利共和国的"审计院"既可以对政府的各项法令是否合法进行"事前监督",也可以对国家预算的执行情况是否合法进行"事后监督".(√)37,意大利是典型的多党议会制国家.(√)38,1971年,瑞典进行议会改革,取消上院,成为一院制的议会制国家.(√)39,瑞典是废除死刑的国家.(√)40,自1890年以来,荷兰国王均为女王.(√)。
西方政治制度史 1.提秀斯的政治改革:(名词解释) 时间:公元前8世纪左右 背景(1)商品经济的发展 (2)土地私有化 (3)四大部落间交往频繁,但界限分明 (4)部落内部贫富分化 内容:(1)设立中央管理机关——雅典总议事会 (2)将雅典氏族的所有成员分为三个等级,即贵族、农民、手工业者,赋予贵族担任公职的特权 改革影响:统一的雅典城邦开始建立。 2.解负令:(名词解释) 梭伦改革时提出的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债,取消以往一切公私债务,废除债务奴隶制,并由国家赎回因为负债而被卖到国外为奴的雅典人。这一法案,以“解负令”闻名,即解除人民先前负债的意思。 3.梭伦改革内容: (1)解负令。 (2)把全体公民按财产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级的公民可以担任包括执政官在内的高级官职,第二三等级的可以担任一般官职,第四等级的不能担任官职,但可以参加公民大会。第一二等级的公民担任骑兵,第三等级的公民担任重装步兵,第四等级的公民则担任轻装步兵。 (3)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四百人会议由四个部落各选100名代表组成(各部落中,除第四等级外,其他三个等级的公民均可以担任代表)。陪审法庭四个等级的公民均可以当选为陪审员,参与各种案件的审理。打破了贵族对立法、行政、司法的各种垄断,为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4)改革了格拉古严酷的法律,除杀人犯外,废除了其他罪犯的死刑。 4.克里斯提尼改革: (1)把全雅典划分为十个选区。 (2)建立五百人会议,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负责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 (3)建立十将军委员会,颁布贝壳放逐法。 影响:彻底清除了氏族制的残余,削弱了贵族的势力,使雅典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最后阶段。 5.贝壳放逐法:(名词解释) 贝壳放逐法规定公民大会可以用投票的方式放逐危害国家的分子,表决时,公民在贝壳或陶片上写上被放逐人的名字,如票数超过六千,此人即被放逐国外,十年之后方许回国。 6.伯利克里改革内容: (1)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2)剥夺战神山元老院的权力。 (3)用抽签办法选举五百人会议议员,并给予每个议员生活津贴。 (4)扩大了陪审法庭的范围和职权。 (5)设立护法官。 (6)公民大会经常化。 7.如何认识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民主政治:(论述)p11-16 (1)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且由抽签产生,五百人会议议员也由抽签产生,抽签太随意了,太公平了。 (2)扩大了陪审法庭的范围和职权,陪审法庭过于庞大,而且在法庭上不依据犯罪事实,而依据辩论结果。 (3)公民大会经常化,需要大量的金钱来维护民主,代价太大,泛民主不可取。 ⒏斯巴达的贵族民主政治制度[改革内容]:(来库古改革) ①改革单一王朝体制,设立两个国王(权利:军事权、宗教权、经济权、行政权) ②设立贵族民主机构---元老院(28个人) ③设立公民大会—彼瑞拉 ④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五个检察官。(相当于雅典的护法官) 9.赛尔维.图里阿改革(简答) (1)把罗马人按财产化分为五个等级。财产不足数额和没有财产者不列等级,被称为无产者。 (2)按照财产等级规定兵役义务。 (3)创立“森都里亚”大会,公民按照上述兵役等级组成百人团。 (4)废除了原来的三个血缘部落,把罗马城划分为四个区域,居民要在自己新的区域登记财产和户籍,居民登记每五年进行一次。 影响:标志罗马的建立。
10. 行省制度的发展与演变(论述): 行省制的发展与演变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①罗马对意大利实行不同的统治措施,在意大利之外则建立行省制度,到公元前二世纪中期罗马一共建立九个行省。
②罗马对各行省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因而各行省中的城市和地区的权利和地位并不一致,它们大部分都是向罗马纳税的降服地区,没有自治权利,但也有部分享有自治权的地区,还有少数是免税的自由公社,此外,还有一部分被称为“条件公社”的地区。 ③罗马起初派行政长官对各行省进行统治,后来则派罗马任期届满的执政官去担任行省的统治者,称为总督,总督治理行省的期限通常为一年,在任期内,他对行省拥有军事、民政和司法的最高权力。 ④行省居民受到罗马及其残酷的剥削,一个地区被征服后,照例首先是遭受洗劫,然后便是种种沉重的赋税。罗马对各行省实行包税制度。
第二阶段:屋大维开始整顿行省制度,他把行省分为两类:元老院管理的行省和
直属元首的行省。前者由元老院任命曾经担任过执政官的人进行统治,后者为元首的直属领地,由元首直接管理。对于元首直接管辖的行省的事务,元老院无权进行干预,但对于元老院管辖的行省,元首则有权派遣全权代理官,招募军队,征收均税,行省也属于元首管辖。 第三阶段:戴克里先重划行省和行政区,全国被划分为101行省,意大利和罗马
城都分别成为行省。每10至12个行省合为一个行政区,全帝国共划分为12个行政区。行省由总督或副执政官管理,军民分治,行省总督或副执政官不兼兵权。行政区则由副近卫长官管辖,副近卫长官从属于近卫长官,每个奥古斯都有一个近卫长官,全国共两个近卫长官,因此军政权力主要集中在奥古斯都和近卫长官手里。 11. 元首制:(名词解释) 公元前二十七年,屋大维获得了元首的称号,集军事、立法、行政、司法和宗教大权于一身,成为国家的最高领导者。但是由于共和制的传统和影响仍然存在,因此他将共和时代的统治机构完全保留下来,利用旧的统治形式,行君主统治之实,这种用共和制外衣掩盖着的君主制被称为元首制。元首制是罗马帝国发展史中的第一阶段,到公元3世纪末被君主制取代。 12.戴里克先改革的内容: ①军事改革,将军队分为边防军和巡逻军; ②划分东西罗马,设立四帝共治制度; ③重画行省和行政区; ④建立帝国官僚体制; ⑤建立专治司法体制; 13. 封建贵族民主制的特点: (1)君主在名义上是国家元首,实际上只能在自己的直辖领地上行使主权。 (2)君主只和自己直接册封的封建领主有臣属关系,与自己的臣属分封的下属陪臣没有直接的臣属关系,即所谓:“我的陪臣的陪臣,不是我的陪臣”。 (3)君主要受到贵族和教会的种种约束、限制和监督。 14. 库里亚大会:(名词解释) 早期的法兰西王国,由于王权的衰弱,国王在实行一切重大措施之前,都必须召开封建主代表大会进行讨论,这种封建主代表大会在法兰西称为“库里亚”大会。库里亚大会不仅享有决定国家一切重大政治措施的权力,而且还有权罢免国王和选举新的国王。 15. 路易九世改革: (1)改组库里亚大会,使库里亚大会完全成为听命于国王的咨询机构和贯彻执行国王旨意的行政机构与司法机构。自此,库里亚大会分为两院,即财政院和司法院。 (2)采取多种措施打击封建贵族。a.1260年颁布敕令,严禁封建贵族在王室领地内进行私斗和战争,并允许骑士用金钱赎买为国王服兵役的义务,国王开始不再依靠封建骑士来为自己战斗,开始用金钱招募自己的军队。b.1260年的敕令还规定了所谓的“国王四十日“制度,即王室领地之外的封建主,如发生必须用战争才能解决的争议,必须从宣战时起的40日内,将争执的问题提交国王裁决。 (3)实行货币改革,在王室领地内统一发行货币,在王室领地之外,则用王室发行的金银硬币排挤各封建领地的货币。 16.三级会议:(名词解释) 时间:1320年 参加者:教士、贵族、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大主教、主教、高级僧侣,一般均由国王直接邀请。第三等级的代表,有的由国王邀请,有的由选举产生。 召开方式:根据国王的命令召集,国王利用三个等级内部的分歧来控制三级会议。 表决方式:三级会议中各个等级分别开会,表决时按等级投票,每个等级不论人数多少,均只有一票表决权。 作用:召开这个会议的目的,主要是讨论国家的财政和税收问题。国王为了开征新的捐税,弥补财政亏空,不得不征得各个社会阶级,特别是第三等级的同意,但各个等级在同意国王征收新税的同时,也往往迫使国王在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向他们做出各种让步。因此三级会议对于国家的决策和管理越来越具有重要的影响。 发展历程:三级会议最兴盛的时期是百年战争的时期,此后便很少召开,1789年,三级会议最后一次召开并引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 17. 贤士会: 九世纪,不列颠各国出现了一种由国王不定期召集参加会议的所谓贤士会,参加会议的有主教、修道院长、亲王、郡长和贵族。贤士会的权力十分广泛,国王的一切重大决策均须由贤士会通过,贤士会拥有最高的司法权,地方法庭无法判决 或涉及政府官员的重大案件都交由贤士会审理,另外,税收、外交、防务、分封等重要事务也在贤士会上讨论,特别是王位的继承人须经贤士会认可。国王颁布的许多重要法令,往往都是征得贤士会同意的,有的法令则是在国王签署后直接用贤士会名义发布。贤士会是日耳曼人军事民主制的贵族议事会的进一步的发展形式。 18. 亨利二世司法改革:(目的—加强皇权) (1)把原来已有的王室法院,划分为三个法院 (2)建立巡回法官制度 (3)规定了新的诉讼程序,无论骑士、市民或其他自由民均可直接向王室法院起诉从而极大地缩小了封建领主法院的管辖范围,限制了封建领主的司法权力。 (4)废除了神明裁判 (5)按照诺曼底人的古老习惯建立了陪审制度 19. 《自由大宪章》的内容: (1)肯定教会和贵族的特权。 (2)要征收捐税和免役金,需召开封建领主会议,按出席者之公意进行。 (3)不得强迫服额外军役,赋税按旧章征收,不得增加。 (4)任何自由人未经同级贵族依法审判或经国法判决,不得进行任何惩罚。 (5)有25名男爵组成监督机构,监督国王履行宪章条款。 20. 模范国会: 1295年爱德华一世召开了有大贵族、大主教和骑士、市民代表参加的议会,因这次议会各等级代表无一缺席,故称为“模范国会”。在爱德华统治的35年里,议会共召开了50余次,议会不仅修改、补充旧的法律,而且制定新的法律,议会的最高立法权得到了确认。 21. 亨利八世政府改革内容: (1)设立首席大臣。上承王命,下管众臣,成为政府实际上的最高首脑。 (2)将御前会议改为枢密院。枢密院在实际上成为秉承国王旨意的国家最高立法和行政机构。 (3)改革财政机构。亨利七世和他以前的国家财政由王室财政部门统一管理,经亨利八世改革之后,设置了六个部门或法院分管旧有的和新增的国家收入。
22. 黄金诏书: 时间:1356年 人物:查理四世 内容:(1)明确规定皇帝须由七个诸侯选举,肯定他们的选侯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