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寒-道路建筑材料-砂石材料
- 格式:ppt
- 大小:2.77 MB
- 文档页数:50
839《道路建筑材料》考试内容范围参考教材:《道路工程材料》(第六版),李立寒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18 考试内容:一、性质与要求《道路建筑材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道路材料科学与工程方向的核心专业课。
该课程主要研究道路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和质量要求、性能影响因素及评价方法、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等。
考试要求:(1)了解道路工程常用建筑材料,掌握道路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路用性能及其评价方法;(2)掌握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及工程应用。
二、试卷结构试卷采用笔试,试题分为简答题、分析题和计算题三种类型,考察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以及对主要知识点的分析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力争做到全面、难易适当且层次分明。
1.简答题:重点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要求考生概念清晰,回答准确,还要注重专业的一些基本术语和符号。
2.分析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际应用能力。
3.计算题:重点考察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三、考试内容及要点1. 砂石材料内容:石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集料的技术性质和技术要求,以及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和组成设计方法。
要点:石料的技术性质与路用性能的关系;孔隙率、空隙率的物理意义及其对材料技术性质的影响;粗、细集料的划分及其在混合料中的作用;矿质混合料的级配理论;不同组成结构对材料性质的影响;矿质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方法。
2. 石灰和水泥内容:石灰的消化和硬化过程,质量鉴定指标;硅酸盐水泥的熟料矿物组成、凝结硬化机理和技术性质。
要点:石灰的消化和硬化,质量鉴定指标;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组成、凝结硬化机理;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
3. 水泥混凝土内容:普通水泥混凝土的组成材料、技术性质、设计方法和质量控制。
要点:新拌水泥混凝土的工作性或施工和易性、其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硬化后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及其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水泥混凝土组成材料的技术要求;水泥混凝土的组成设计方法;水泥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二灰碎石基层即为石灰、粉煤灰稳定集料基层,一般也叫二灰结石或三渣基层,二灰碎石以其水稳定性好、后期强度高、承载能力高、刚度大及材料来源丰富且价格低廉等特点得到广泛采用。
1.基本情况2006年至今,我们市政道路检测中共计做了73家二灰碎石级配设计试验,其中06年计29份,07年至11月份计45份。
目前昆山地区二灰碎石配合比试验中石灰:粉煤灰:碎石的比例由设计提供,实验室只需做集料的级配设计,在这73家配合比碎石级配设计试验中,材料配合比总计有四种,分别为(5:12.5:82.5)、( 5:15:80)、(6:12:82)、(6:14:80)。
石灰等级Ⅰ、Ⅱ、Ⅲ级均有,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0.71~0.89MPa之间,详见附表1、附表2。
2.二灰碎石强度形成机理二灰碎石的强度形成主要是通过加水拌和后,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反应首先只局限于在二灰即石灰与粉煤灰之间,当其加水后石灰水溶液呈碱性,与粉煤灰中的可溶性物质SiO2、Al2O3产生一系列的离子交换、物理化学反应,将作为骨料的碎石紧紧地胶结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实的整体,并逐渐产生一定的强度。
3.试验过程3.1 原材料试验二灰碎石配合比试验首先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包括集料的筛分、压碎值指标、针片状颗粒含量、石灰钙镁含量、粉煤灰烧失量、含水量等试验,原材料各项指标必须符合规范要求;集料分为粗、细集料,一般包括碎石、瓜子片、石屑。
3.2 集料级配我们根据委托单位送样的集料筛分试验结果,进行掺配,确定符合设计级配要求的比例,即集料通过率形成一个圆滑且满足一个有上、下限要求的曲线。
3.3 二灰比例确定石灰与粉煤灰的比例,通常我们采用设计图纸提供的掺配比例。
3.4 二灰碎石配合比根据集料级配比例、石灰与粉煤灰比例、二灰与集料比例综合换算得出初步二灰碎石实验室配合比。
3.5 击实试验根据JTJ057-94标准对混合料进行重型击实试验,以绘制二灰碎石的含水量与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以规定工地碾压时的合适含水量和应达到的最小干密度,也用以确定制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的试件所应该用的含水量和干密度。
温拌沥青混合料制备方法试验研究【摘要】本文在对国外温拌沥青混合料制备方法综合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软硬沥青复合技术的温拌沥青混合料制备新方法,并在130℃拌和温度、110℃成型温度条件下,测得温拌沥青混合料各项参数和路用性能与普通热拌沥青混合料基本相同。
【关键词】温拌沥青混合料岩沥青拌和温度中图分类号:tu52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前言目前,沥青混合料根据拌和施工温度可分为两种类型:冷拌沥青混合料cma和热拌沥青混合料hma。
其中,热拌沥青混合料应用最为广泛、路用性能最为良好。
但其需在150~180℃高温条件下拌和,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而且产生了大量的co2、烟尘和有害气体。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方向,也是交通行业发展过程中不能忽视的。
温拌沥青混合料作为高节能、低排放的环保功能材料,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1研究现状我国的公路建设处于发展时期,建设任务繁重,对资源需求量大,而温拌沥青混合料应用能较大幅度减少公路建设的能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建设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不断研究与推广温拌沥青混合料技术,不仅对公路建设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社会节约了大量的能源,顺应了“建立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技术简介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洲率先开展了温拌沥青混合料wma的研究。
就目前技术水平,wma 的拌和温度一般在100~120℃,摊铺和压实的温度一般为80~90℃。
相对于hma,施工温度降低30~40℃,但却具备和hma 一样的施工和易性及路用性能。
温拌沥青混合料具有以下特点:较低的拌和及摊铺温度,大量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小沥青混合料在生产过程中的老化,善路用性能。
3研究内容为降低生产成本,使该技术在我国得到广范应用,本文提出利用软硬沥青复合技术生产温拌沥青混合料的方法,通过向70#沥青中掺入低成本降粘剂来获得类似130#沥青性能的结合料。
若在几十年前,我们的父辈们或许还可以告诉我们,未来从事怎样的职业,会有很好的发展,不至于失业。
而如今,他们大抵再也不能如此讲话了,只因这个世界变化的如此之快,在这变化面前,他们大概比我们还要慌乱,毕竟他们是从传统的时代走来的,这个更新换代如此迅速的世界只会让他们措手不及。
但是,虽然如此,他们却可以告诉我们一条永远也不会过时的生存法则,那就是掌握不断学习的能力。
所以,经过各种分析考量我终于选择了考研这条路,当然,这是只是,千万条路中的一条。
只不过我认为,这条路可操作性比较强,也更符合我们当下国情。
幸运的是,我如愿以偿,考到自己希望的学校。
一年的努力奋斗,让自己从此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秋冬轮回,又是一年春风吹暖。
在看到录取名单之后,我终于按捺不住发了我一条朋友圈,庆祝考研胜利。
当时收到了很多平时不太联系的同学,发来的询问信息,这也促使我想将我的备考经验写下来,希望真的可以帮助接下来备考的学弟学妹们!因为想要讲的话太多,所以这篇文章会比较长,希望各位能够一点点看完。
或许会从我的经验教训中找到自己的方向以及方法来面对考研。
在结尾处会奉上我的学习资料供大家下载。
长沙理工大学交通运输的初试科目为:(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302)数学二(802)道路建筑材料考试大纲科目代码:802 科目名称:道路建筑材料一、考试要求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全面掌握了各种道路工程材料的组成特点、技术性质、工程应用等基础知识,以及是否对教材中一定深度且在本科学习期间不作要求的原理、机理有一定的理解、掌握。
二、考试内容1、土木工程材料基本性质;2、无机胶凝材料,主要包括:石灰、水泥;3、砂石材料;4、水泥混凝土,主要涉及普通水泥混凝土;5、沥青及沥青混合料;6、钢材,主要涉及土木工程用的钢材。
三、题型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填空题占20%,名词解释占13%,问答题占40%,计算题占27%。
四、参考教材1.《道路工程材料》.李立寒、孙大权、朱兴一、张南鹭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18,第六版。
湖南大学201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081400 土木工程2001高等结构力学《结构动力学》[美]R.克拉夫,J.彭津著,王光远译校,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修订版)2002高等流体力学《高等流体力学》费祥麟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环境流体力学导论》余常昭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第一版;《流体力学》蔡增基主编,第四版2003高等材料力学《材料力学》第四版1、2册,刘鸿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2004水化学《环境化学》戴树桂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第一版2005道路建筑材料《道路建筑材料》李立寒、张南鹭,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沥青混合料设计原理与方法》吕伟民,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年3001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沈蒲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混凝土结构设计》沈蒲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3003岩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工原理与计算》钱家欢、殷宗泽编著,水利电力出版社2000年第二版;《基础工程学》陈仲颐、叶书麟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3004非线性动力学《非线性动力学的理论与方法》陈予恕编著3005桥梁工程《高等桥梁结构理论》项海帆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3006混凝土材料学《混凝土》原著第二版,西德尼·明德斯(Sidney Mindess)、J.弗朗西斯·杨(J.Francis Young)、戴维·达尔文,化学工业出版社3007管理学导论《高级管理学》尤建新、雷星晖等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项目管理:计划、进度和控制的系统方法(第9版)》(美)Harold Kerzner著,杨爱华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工程风险管理》邓铁军、仇一颗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7月3008通风空调《室内空气品质》张国强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智能建筑》张瑞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一版;《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刘国林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3009水处理工程《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许保玖、龙腾锐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二版3010路基路面《路基路面工程》邓学钧,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年;《路面分析与设计》黄仰贤,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3002钢结构《钢结构设计原理》,张耀春,周绪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钢结构设计》,张耀春,周绪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080200 机械工程2006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王先逵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机械工程控制技术《机械工程控制基础》,杨叔子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碰撞生物力学《交通医学》,王正国主编,天津科技出版社2010经济学概论《产业经济学》,苏东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技术经济学》,傅家骥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新材料研究方法《无机非金属材料测试方法》,杨南如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3019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沈维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汽车系统动力学《汽车系统动力学》,喻凡、林逸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3011切削磨削加工理论《现代磨削技术》,李伯民、赵波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陆剑中、孙家宁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4版)3012特种加工《特种加工》,刘晋春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4版)3013机械振动学《机械振动学》,程耀东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3014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张桂香主编,成都电子科技出版社3015有限元方法《有限元实用教程》,龙述尧译,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非线性有限元理论》,殷有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3016汽车综合知识《汽车工程概论》,肖生发主编,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汽车理论》,余志生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3版)3017汽车空气动力学《汽车空气动力学》,谷正气主编,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年3018先进材料《复合材料》,吴人洁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生态环境材料》,俞耀庭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高等内燃机原理《高等内燃机原理》,蒋德明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3020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周云山、钟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丁元杰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第2版)083000 环境科学与工程2013环境系统分析《环境系统分析》,程通声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021环境科学与工程综合考试《水污染控制工程》上下册, 高廷耀、顾国维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环境资源法学课程》,蔡守秋编,武汉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