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色彩构成-3色彩对比
- 格式:pptx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33
课程目标:1. 理解和掌握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运用构成原理解决实际设计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一、平面构成1. 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介绍点、线、面的基本形态和特性。
3. 学习平面构成的基本规律,如重复、对称、对比、平衡等。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平面构成的运用。
二、色彩构成1. 讲解色彩的基本概念和色彩理论。
2. 介绍色彩的三属性:色相、明度、纯度。
3. 学习色彩构成的基本规律,如色环、色彩对比、色彩调和等。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色彩构成的运用。
三、立体构成1. 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体、面、线。
3. 学习立体构成的基本规律,如空间、透视、光影等。
4.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运用。
教学安排:1. 课堂教学: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展示案例分析。
2.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平面、色彩、立体构成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 作品展示: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相互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进度:1. 第一周:介绍三大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第二周:讲解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3. 第三周: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4. 第四周: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5. 第五周至第八周: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平面、色彩、立体构成的练习。
6. 第九周:组织作品展示,进行教学总结。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使学生对三大构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展示优秀案例,让学生了解构成原理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练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
4. 作品展示法:组织学生进行作品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操作成绩:包括平面、色彩、立体构成的练习成绩。
三大构成三大构成应用概述第一章实用标准文档教案课程概述平面构成主要是研究平面设计色彩及立体构成。
三大构成包括平面、如何按美的法则怎样处理形象与形象之间的联系,中如何创造形象,构成,设计出所需的图形。
色彩构成主要讲授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色彩的作用与三要素,色彩的配制及色彩与心理,情感。
立体构成是并提高学生对立体设计中形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造型的构成方法,式美规律的认识,从而提高其设计和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通过理论与实践训练使学生懂得学习构成的作用与意义,能应用构成的基本原理与视觉语言进行有目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对艺术视觉形态的创造能力和审美的的视觉形象创造,能力,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与了解平面构成的设计元素、形式法则。
1.掌握平面构成的主要构成形及表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知识,对孟塞尔色立体上的各种色彩标号的3理解与运用。
懂得色彩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对几种类型的色彩混合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4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色色彩的联想、.通过学习能对色彩的情感、色彩的性格与象征、5色彩与形状、色彩的音乐感的理论有一个嗅觉的联想、彩的味觉、充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
.能理解与把握对色彩的对比构成、色彩的调和构成、色彩的调性6以及在实际的设计中构成、色彩的采集重构的每一种构成理论特点,的运用。
懂得立体构成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7.掌握一定的制作技巧和表达方法,以及不同材质的使用。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用视觉艺课程重点在于让学生了解造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术的专业眼光去看待事物、分析事物和表现事物。
培养学生有构成的视角看待事物难点在于学生摆脱常规的视觉束缚,的习惯。
【主要容】第一章概论.平面构成的基本原理第二章第一节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形第三节形式美的法则平面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第三章重复构成第一节近似构成第二节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渐变构成第三节发射构成第四节特异构成第五节分割构成第六节密集构成第七节对比构成第八节肌理构成第九节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第四章色彩的产生第一节色彩的基本属性第二节色彩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第五章色彩混合第一节色彩对比第二节色彩调和第三节色彩情感第四节色彩创意构成第五节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第六章立体构成的常用材质第七章立体构成的表现形式与应用第八章第一节半立体构成第二节单元立体构成第三节多元立体文案大全.实用标准文档特殊肌理第四节【授课方法】讲授法,各种相关资料图片,幻灯片等。
⾊彩构成的三要素及⾊彩对⽐<⼀>.⾊相对⽐的基本类型 两种以上⾊彩组合后,由于⾊相差别⽽形成的⾊彩对⽐效果称为⾊相对⽐。
它是⾊彩对⽐的⼀个根本⽅⾯,其对⽐强弱程度取决于⾊相之间在⾊相环上的距离(⾓度),距离(⾓度)越⼩对⽐越弱,反之则对⽐越强。
1.零度对⽐ (1)⽆彩⾊对⽐⽆彩⾊对⽐虽然⽆⾊相,但它们的组合在实⽤⽅同很有价值。
如⿊与⽩、⿊与灰、中灰与浅灰,或⿊与⽩与灰、⿊与深灰与浅灰等。
对⽐效果感觉⼤⽅、庄重、⾼雅⽽富有现代感,但也易产⽣过于素净的单调感。
(2)⽆彩⾊与有彩⾊对⽐如⿊与红、灰与紫,或⿊与⽩与黄、⽩与灰与蓝等。
对⽐效果感觉既⼤⽅⼜活泼,⽆彩⾊⾯积⼤时,偏于⾼雅、庄重,有彩⾊⾯积⼤时活泼感加强。
(3)同种⾊相对⽐⼀种⾊相的不同明度或不同纯度变化的对⽐,俗称姐妹⾊组合。
如蓝与浅蓝(蓝+⽩)⾊对⽐,橙与咖啡(橙+灰)或绿与粉绿(绿+⽩)与墨绿(绿+⿊)⾊等对⽐。
对⽐效果感觉统⼀、⽂静、雅致、含蓄、稳重,但也易产⽣单调、呆板的弊病。
(4)⽆彩⾊与同种⾊相⽐如⽩与深蓝与浅蓝、⿊与桔与咖啡⾊等对⽐,其效果综合了(2)和(3)类型的优点。
感觉既有⼀定层次,⼜显⼤⽅、活泼、稳定。
2.调和对⽐ (1)邻接⾊相对⽐⾊相环上相邻的⼆⾄三⾊对⽐,⾊相距离⼤约30度左右,为弱对⽐类型。
如红橙与橙与黄橙⾊对⽐等。
效果感觉柔和、和谐、雅致、⽂静,但也感觉单调、模糊、乏味、⽆⼒,必须调节明度差来加强效果。
(2)类似⾊相对⽐⾊相对⽐距离约60度左右,为较弱对⽐类型,如红与黄橙⾊对⽐等。
效果较丰富、活泼,但⼜不失统⼀、雅致、和谐的感觉。
(3)中差⾊相对⽐⾊相对⽐距离约90度左右,为中对⽐类型,如黄与绿⾊对⽐等,效果明快、活泼、饱满、使⼈兴奋,感觉有兴趣,对⽐既有相当⼒度,但⼜不失调和之感。
3.强烈对⽐ (1)对⽐⾊相对⽐⾊相对⽐距离约120度左右,为强对⽐类型,如黄绿与红紫⾊对⽐等。
效果强烈、醒⽬、有⼒、活泼、丰富,但也不易统⼀⽽感杂乱、刺激、造成视觉疲劳。
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块。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用途与学习意义一、什么是平面构成平面构成是一门视觉艺术,是在平面上运用视觉反应与知觉作用形成的一种视觉语言,按照一定的构成原理,将点、线、面等造型要素在平面上进行排列、组合,构成具有装饰美感的画面,从而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
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造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二、平面构成设计的元素概念元素:是在头脑里存在的点、线、面、体。
视觉元素:是将概念元素体现在实际设计中,包括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
关系元素:是把视觉元素在画面上进行组织、排列,是形成一个画面的依据完成视觉传达的目的。
包括方向、位置、空间、重心等。
实用元素:是指设计所表达的内容、目的和功能。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造型要素平面构成的形象一、形象(形态)的分类1、概念(形象)形态—纯粹形态(设计中的形)有机形、几何形、偶然形2、现实(形象)形态自然形、人为形二、形象的组成元素形状、大小、色彩、肌理三、形象的组成元素形状大小色彩肌理(一)、“图与底”的空间关系“图与底”是由对比、衬托产生出的关系。
在平面设计中,“图与底”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有时甚至是反转的关系。
“图”有明确的形象感、视觉印象强烈、在画面中较为突出。
“底”没有明确形象感、没有形体轮廓、视觉印象模糊。
1.线的视觉特性:垂直的线刚直、有升降感;水平的线静止、安定;斜线飞跃、积极。
曲线优雅、动感,曲折线不安定,粗线稳重踏实,前进感。
细线锐利、速度、柔弱感。
直线具有男性的特征,它有力度、相对稳定,水平的直线容易使人联想到地平线。
曲线则具有女性化的特点,具有柔软、优雅和病态的感觉。
2)自由线:灵活、优雅的女性感3)积极的线:主动地表现情绪的波动,控制图面的节奏,起引导作用。
4)消极的线:被动的表现情绪的波动,被图面的其他因素控制节奏,受到压抑和限制。
三、面面是线移动的轨迹,面具有位置、长度、宽度;面没有厚度1.面的构成形式它体现了充实、厚重、整体、稳定的视觉效果(1) 几何形的面,表现规则、平稳、较为理性的视觉效果(2)自然形的面,不同外形的物体以面的形式出现后,给人以更为生动、厚实的视觉效果(3)有机形的面,得出柔和、自然、抽象的面的形态(4)偶然形的面,自由、活泼而富有哲理性第四节平面构成中的平衡法则影响平衡的因素1)重力:是由构图的位置决定的2)方向:第五章骨骼与基本型骨骼:是构成图形的骨架和格式,即构成图形的组织框架。
三大构成一·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立体既三维或多维圆雕。
观者是全方位的,不定的,也叫空间构成。
半立体构成也叫浮雕或2.5维,观者是正前方,只考虑正面效果。
立体型态是体积与空间、结构与材料、色彩与肌理的统一。
二·立体构成起源于20世纪俄罗斯构成主义艺术流派。
构成主义提倡“机械的美”,排斥艺术的思想性、形象性、民族传统,主张依靠长方形、圆形、直线,构成“没有表现对象”的艺术。
其思想在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得到了发扬光大。
格洛佩斯校长及艺术教育家们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提出产品不仅要造型美还要材质美。
早在我国战国时期的工艺专著《考工记》中就提出: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
三·立体形态的基本元由立体要素和空间要素组成。
立体要素由几何体,有机体和点、线、面组成。
空间要素由内空间、外空间、内外空间组成。
四·常用材料有:纺织品、光纤、纸张、木材、金属、玻璃、塑料、石材、泥土、陶瓷纤维、尼龙丝、棉线等等自然材料和工业材料。
学生制作时常用:金属丝、筷子、牙签、吸管、木条、竹篦、火柴、等硬线,棉、丝、毛、纸、化纤、橡胶、玻璃钢等软质线形材料。
五·立体构成的形式法则与要素:1,对比调和与多样统一。
常言道: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美既是多样必须统一,统一又必定包含多样。
线型、形体、材质、实体与空间、色彩的对比调和与多样统一。
2,对称均衡与节奏韵律。
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和四季循环。
3,体量空间与色彩色调。
体量为物理体量与心理体量。
立体构成追求的色彩调和是:色彩与材料,色彩与技术物理效能,色彩与环境的色立体协调。
并注意色彩的心理、色彩的情感、色彩的联想作用。
4,夸张概括与联想意境。
夸张是中国传统艺术如石雕常用的手法。
意境可分为自然形态抽象形态等。
课程安排1·读图2·读图3·线材制作:软质线材、硬质线材、面材、板材、块材制作(白卡纸),4·考试。
|三大构成--色彩、平面、立体构成|第一章 色彩原理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色色带,这七光混合为白光。
光的三原色:朱红光,翠绿光,蓝紫光三光相加=白光 白光为复色光朱红光+翠绿光=黄光翠绿光+蓝紫光=蓝光朱红光+蓝紫光=紫光三原色:红,黄,蓝。
电脑设计中的常用颜色模式:RGB模式:(加色)绝大部分的可见光谱可以用红,绿,蓝(RGB)三色按不同的比例和强度来表示。
CMYK模式:(减色)此模式是以打印在纸张上的油墨光线吸收的特性为基础的。
C 纯青色 M洋红色 Y黄色 K 黑色。
光源色: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叫做光源色。
物体色(固有色):是光源色经物体的吸收,反射,反射到人们视觉中的光色感觉。
环境色:各种物体由于所投射的光源色不同,也因其本身特性不同,表面质感不同,对光的吸收与反射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则形成的物体色也各不相同。
1平行反射:又称镜面反射。
将投射来的光线原样,规则的平行的反射出去。
(静止的水面,油面,平滑的金属面等)2扩散反射:当投射来的光线被物体部分的选择吸收,并不规则的反射出去,为扩散反射。
它所形成的色彩为,不透明色,即物体的表色。
半透明色。
透明物体的色彩。
3光的干涉:任何物体对于投射的全光色都有充分的选择、吸收、反射的机会,呈现出它们各自的色彩来。
(雨后路上的浮油面,肥皂泡,孔雀羽毛,贝类里表层)绘画的"色彩的透视",即:近暖、远冷,近实、远虚,近纯、远灰。
第二章 色彩三要素我们视觉所感知的一切色彩现象,都具有明度、色相和纯度三种性质是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原素。
(一) 明度色彩的明暗程度,即色彩的深浅差别。
明度差别即指同色的深浅变化,又指不同色相之间存在的明度差别。
在无色彩中,明度最高的色为白色、明度最低的色为黑色,中间存在一个从亮到暗的灰色系列。
在有色彩中,任何一种纯度色都有着一中明度特征。
黄色为明度最高的色,紫色为明度最低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