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PPT课件之一2013
- 格式:ppt
- 大小:422.50 KB
- 文档页数:9
数学《游戏公平》说课稿数学《游戏公平》说课稿我执教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游戏公平》第一课时的内容。
关于这部分知识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可能性,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可以用“一定”、“不可能”、“有可能”来描述。
三年级上册学习了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够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而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并学会分析、判断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游戏规则。
在这一册教学中学生将进行一些简单的可能性大小的计算。
但不是马上进入计算,而是在抓住“可能性相等”这一重要概念,通过游戏活动加深对它的理解。
为以后进一步了解概率的意义和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打下基础。
在充分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猜想、实验、分析、推断、最后得出结论,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相等,游戏规则公平。
再放到生活的广角下去设计更新奇的两个人或更多人的公平的.游戏规则。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设计意图: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借助小明和小华“下棋”这一熟悉又兴奋的情境创设,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帮忙献计献策,自然而然的引入新课,直奔主题。
【二】实验分析,体验公平。
(主要安排了两个实验活动)活动一:掷骰子设计意图:在出示游戏规则后,先适当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规则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断,然后再亲自动手实验。
第一次实验,先让学生初步感受实验过程,体验实验的随机性、偶然性。
为了实验结果更加明显,再进行第二次实验,规定试验次数,最后统计全班的实验结果。
使学生通过实验、分析、验证课最先的猜想,并得出“可能性不相等,游戏规则不公平”的结论。
活动二:抛硬币通过学生抛硬币的实验,引导学生对游戏规则的公平与否进行判断。
在判断中进一步体会到游戏的公平与可能性之间的关系。
游戏公平在数学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一个关于游戏公平的案例,让同学们思考什么是公平的游戏。
这个案例是关于两个小朋友小明和小红之间的游戏,他们打算通过比赛的方式来决定谁是游戏的胜利者。
老师告诉同学们,一个公平的游戏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游戏,每个人的获胜机会应该是一样的。
小红和小明决定通过投骰子的方式来进行游戏。
每个人都有一颗骰子,点数为1-6的六个面。
游戏规则是,两个人轮流投骰子,谁的点数大谁就是这一轮的获胜者,并且该轮游戏就结束。
如果点数相同,那么游戏继续,直到有一个人出现了比另一个人大的点数。
游戏开始了,小红首先投掷了她的骰子,点数是2、然后轮到小明,他投掷了他的骰子,点数是3、小明这一轮胜利。
两个人轮流投骰子,小红的骰子点数分别是4、5、6、1,然后小明的骰子点数是6、1、3、最终,小明赢得了这场比赛。
同学们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开始思考这个游戏是否公平。
他们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游戏。
这个条件在这个游戏中是满足的,因为小红和小明都有自己的骰子,可以参与游戏,没有被限制。
其次,每个人的获胜机会应该是一样的。
这个条件在这个游戏中是不满足的,因为骰子的点数是随机的,无法控制。
小红和小明的获胜机会是不确定的,取决于骰子的点数。
所以,游戏的胜利者并不一定是更勇敢或者更聪明的人,而只是因为运气好。
最后,同学们思考了如何使得这个游戏更加公平。
他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可以增加投骰次数,让每个人投掷多次骰子,然后比较点数的大小;或者可以使用两个骰子同时投掷,并将点数相加作为判断胜负的依据。
这些方法可以增加游戏的公平性,减少运气的影响。
通过这个案例的讨论,同学们对游戏公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们认识到公平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能获胜,而是每个人都有公正的机会参与游戏,并且每个人的获胜机会是一样的。
公平的游戏应该减少运气的影响,使得更多的因素可以被控制和预测。
游戏公平教学内容:北师大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游戏公平(第一课时)P79-80。
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活动,感受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进一步体会游戏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
2.能根据生活经验和试验数据,分析、判断游戏的公平性。
3.会调整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教学重点:组织学生亲自试验,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以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直观感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数据说话的科学精神,懂得看问题不要绝对化。
教学准备:活动记录卡,骰子、硬币、转盘、瓶盖、课件。
教材分析:概率是研究不确定现象(随机现象)的科学。
概率学习的一个首要目标是使学生不断体会随机现象的特点,而这需要学生的亲自试验中,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不断体会。
本课是在游戏公平这一主题下,通过活动体会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教材主要设计了两个游戏活动。
游戏1:掷骰子、掷硬币决定谁先走棋。
掷骰子时,点数大于3,小明先行;点数小于3,小华先行。
由于点数大于3有3种可能:4、5、6;点数小于3只有两种可能:2、1,而每种结果的可能性要相等,因此点数大于3的可能性比点数小于3的可能性大,所以这个游戏规则是不公平的。
掷硬币时,由于正面朝上的可能性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相等,所以游戏规则是公平的。
游戏2:转转盘。
教材提供了笑笑和淘气设计的两个转盘,分别画出了蓝、黄两种颜色的区域,让学生确定规则,使游戏对双方公平。
而且让学生自己再利用转盘设计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游戏规则。
学情分析:在二、三年级的教学中,学生对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有初步体验,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一定的感知;能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
设计理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谐互动,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游戏公平”课堂实录与评析_---------------------------------------教学内容:北师大版4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体验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2.学会判断和验证可能性对双方是否等同,判断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3.通过游戏活动,调整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并制订公平的游戏规则。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运用科学探索的方法学习数学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在具体的游戏中,理解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并说明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师:亲爱的同学们,倪老师早就听说咱们哈尔滨市的同学非常聪明。
今天的这节数学课,我要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你们开心吗?师:不过,大家要先回答几个问题。
(拿出1个骰子。
)大家看,这是什么?师:如果老师随意一掷,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师:有几种可能性呢?生:有6种可能性。
(师板书:可能性。
)师:老师有1个盒子,它里有白色和黄色两种球。
(随手放入1个黄球和1个白球。
)如果随意地摸出1个,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呢?生:可能会摸出1个白球,也可能会摸出1个黄球。
生:有白球和黄球两种可能性。
师:大家回答得真棒!现在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玩摸球的游戏。
请看游戏规则。
多媒体出示游戏规则:1.找一组学生,每人摸球1次,摸过球的学生要把球放回去。
2.如果摸到黄球次数多,老师赢;如果摸到白球次数多,学生赢。
3.其他组女学生记录黄球次数,男学生记录白球次数。
(指名读规则。
)(游戏过程:一组学生摸球,其他两组男女同学分别记录。
摸到黄球教师很兴奋,摸到白球学生也很高兴。
有学生喊着:“白球!白球!”结果摸到黄球和白球的比是9:3。
)师:不好意思,老师赢了。
(学生感觉有些失望。
)难道你们就没有什么疑问吗?生:我怀疑盒子里黄球比白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