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39.00 KB
- 文档页数:31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
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
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
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
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历险数次,遂达峰顶。
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
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
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
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
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
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
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
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
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
俯仰度数谷。
至江,山月岀,击汰中流,掬弄珠壁。
到家,二鼓矣。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煮菜。
顾影颓然,不复能寐。
书以付过。
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丙】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
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
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
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
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
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
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练(附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
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
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节选自《孙子兵法》)材料二: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
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
乐毅畏诛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齐人所惧,唯恐他将来,即墨残矣。
”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毅。
毅归赵,燕军共忿。
单复宣言曰:“君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
”燕人闻之,如其言。
城中人见齐诸降者悉劓,皆坚守,唯恐见得。
单又宣言:“君惧燕人掘君城外冢墓,戮先人,可为寒心。
”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
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
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锸,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间,尽散饮食飨.士。
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
燕皆呼“万岁”。
田单乃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掳掠吾族家妻妾。
”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
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采龙文,束兵刃于其角。
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
牛尾热,怒而奔,燕军夜大惊。
牛尾炬火光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
燕军大骇,败走,遂杀骑劫。
(摘编自《智囊·兵智部·田单》)1.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牛尾A炬B火光C炫耀D燕军E视之F皆龙文G所触H尽死伤。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行而供翼,非渍淖也;行而俯项,非击戾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
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
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①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辨.,止之也;倚魁②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
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板,丘山崇成。
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节选自《荀子》,有删改)(注)①“坚白”“同异”“有厚无厚”:都是当时名家学派的辩题。
②倚魁:怪诞骇俗之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及:到达B.意.亦有所止之与意:意思C.然而君子不辩.辩:辩论,辩驳D.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县:通“悬”,悬殊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B.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C.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D.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选文以“良马”“劣马”为喻,以“一日而千里”与“十驾则亦及之”作对比,意在揭示行为要有目的、有止境,并要有作为,这样才能到达目的地。
第6课兼爱一、立足文本(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兼爱①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
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是以仁者非之.。
②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
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
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
是以仁者誉之。
③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1)。
”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
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2),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3),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4)然后带,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5)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
越王击金而退之。
④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
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
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
此何难之.有焉?特士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取材于《墨子·兼爱》,有删节)[注](1)“虽然”句谓:这样虽然好,但却是天下难以办到的事。
(2)牂(zāng)羊之裘:羊皮做的朴素衣服。
(3)要:通“腰”。
(4)胁息:屏气。
2020-2021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崔神庆传•崔神庆,贝州武城人也。
明经举,则天①时,累迁莱州刺史。
因入朝,待制于亿岁殿,奏事称旨。
则天以神庆历职皆有美政,又其父尝有翊赞之勋,甚赏慰之,擢拜并州长史。
因谓曰:“并州,朕之枌榆,又有军马,比日简择,无如卿者。
前后长史,皆从尚书为之,以其委重,所以授卿也。
”因自为按行图,择日而遣之。
②神庆到州,有豪富伪作改钱文敕,文书下州,谷麦踊贵,百姓惊扰。
神庆执奏,以为不便,则天下制褒赏之。
先是,并州有东西二城,隔汾水,神庆始筑城相接,每岁省防御兵数千人,边州甚以为便。
③寻而兄神基下狱当死,神庆驰赴都告事,得召见。
则天出神基推状以示之,神庆据状申理,神基竟得减死。
神庆亦缘坐贬授歙州司马。
④长安中,累转礼部侍郎,数上疏陈时政利害,则天每嘉纳之。
转太子右庶子。
⑤时有突厥使入朝。
准仪注②:太子合预朝参,先降敕书。
神庆上疏曰:“伏以五品已上所以佩龟者,比为别敕征召,恐有诈妄,内出龟合,然后应命。
况太子元良国本,万方所瞻,古来征召皆用玉契,此诚重慎之极,防萌之虑。
昨缘突厥使见,太子合预朝参,直有文符下宫,曾不降敕处分。
然古人虑事于未萌之前,所以长无悔吝之咎。
况太子至重,不可不深为诫慎。
以臣愚见,太子既与陛下异宫,伏望每召太子,预报来日,非朔望朝参,应须别唤,望降墨敕及玉契。
”则天甚然之。
寻令神庆与詹事祝钦明更日于东宫侍读。
⑥俄历司刑、司礼二卿。
神庆尝受诏推张昌宗,而竟宽其罪。
神龙初,昌宗等伏诛,神庆坐流于钦州。
寻卒,年七十余。
明年,敬晖等得罪,缘昌宗被流贬者例皆雪免,赠神庆幽州都督。
⑦开元中,神庆子琳等皆至大官,群从数十人,趋奏省闼。
每岁时家宴,组佩辉映,以一榻置笏,重叠于其上。
开元、天宝间,中外族属无缌麻之丧,其福履昌盛如此。
东都私第门,琳与弟太子詹事珪、光禄卿瑶,俱列棨戟,时号“三戟崔家”。
琳位终太子少保。
2020年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练习(名师精选真题+解题思路与技巧,建议下载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滕元发,初名甫,字元发。
以避.高鲁王讳.,改字为名。
召试,为集贤校理。
神宗即位,召问治乱之道,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朝廷无朋党,虽中主可以济;不然,虽上圣亦殆。
”神宗以为名言。
知谏院。
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神宗以问元发,元发曰:“宰相固有罪,然以为跋扈,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
”拜御史中丞。
宰相以其子判鼓院,谏官谓不可。
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何与于事。
”元发曰:“人有诉宰相,使其子达之,可乎?”神宗悟,为罢之。
河北地大震,命元发为安抚使。
时城舍多圮,吏民惧压,皆幄寝茇舍,元发独处屋下,曰:“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除田祖,修堤障,察贪残,督盗贼,北道遂安。
知开封府。
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元发在神宗前论事,如家人父子,言无文饰,洞见肝鬲。
神宗知其诚荩,事无巨细,人无亲疏,辄皆问之。
元发随事解答,不少嫌隐。
王安石方立新法,天下讻讻,恐元发有言,神宗信之也,因事,出知郓州。
历齐、邓二州,会妇党【注】李逢为逆,或因以挤之,黜为池州,改安州。
流落且十岁,犹以前过贬居筠州。
或以为复有后命,元发谈笑自若,遂上章自讼,神宗览之恻然。
哲宗登位,知郓州。
学生食不给,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元发曰:,遂绝其讼。
时淮南、京东饥,元发虑流民且至,“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为疠疫。
先度城外废营地,召谕富室,使出力为屋。
元发威行西北,号称名帅。
河东十二将,..其八以备西边,分半番休。
以老力求淮南,知扬州,未至而卒,年七十一。
(选自《宋史·滕元发传》,有删改)【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B.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C.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D.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阅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避讳:对去世(在世的除外)的君主和尊长的名字,为示尊敬,避免说出或写出而改用他字。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知识划重点★纵观全国高考新课标近几年来文言文部分的考查内容,文体方面一直为人物传记类。
人物传记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散文,以写人为中心,通过对传主的典型事迹的叙写,突出传主形象、性情、品格、成就,常常以此表达对传主的崇敬之情。
古代传记作品中优秀杰出的人物影响着一代代国人,他们是传承传统文化的载体,对年轻学子有着良好的教育功能,备受命题者青睐。
因此,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阅读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要做好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首先要了解文言文人物传记的基本写法。
一、简介人物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1.姓名、字、号;2.籍贯;3.家庭背景,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及祖父、父亲等的学识、为人、性格、仕途和是否健在等情况;4.本人学识;5.本人性情;6.举荐或科举功名情况;7.最初任职情况等。
这部分内容多在开头。
如果写到事件,多与家庭、学识、性情有关。
二、人物的主要事迹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阅读时可以按事件分层,每件事情主要注意以下内容。
1.时间,注意年号及相关的具体年代,古代纪年主要用的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年号纪年的标志是:(1)年号+“初”,如乾元初;(2)年号+具体年代,如泰始九年;(3)年号+“中”,如天监中;(4)年号+“末”,如建安末。
干支纪年要注意天干地支相关词语。
2.地点,要特别注意人物的官籍,即他在为官之处,除一些地点明确介绍出来外,要注意“知、守、除、迁、贬、改”等词语后面所带的地点。
如:知江夏,就是做江夏知府;除襄阳,就是担任襄阳太守。
3.官职,主要注意担任什么官职,拥有什么爵位,握有什么具体权力,具体管理哪方面的工作。
如:右拾遗,是谏官,那就要注意他向皇帝进谏方面的事,因为这些事情与职权密切相关,担任什么职务,就会有什么相关的作为。
“时、地、职”是事件分层的“三标志”,一般来说,“时、地、职”有一点发生变化,事情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为“时、地、职”不同,人物行事一般也会不同。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练习题(及答案)(1)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陆星儿记陈村假如想在一群人中间认出陆星儿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那个像一阵风似的,边走边说着的,衣着色彩丰富的,发式每周一歌的女子,一定便是她了。
她是那种一眼看去就很健康的人,肚里没有弯弯绕的心思。
陆星儿属牛,自然是“老三届”,有过当北大荒人的光荣。
她的文学生涯便是从那里开始的。
那块冷寂的土地据说是很肥沃的,自然还萌生了爱情。
陆星儿的激情常常和那里有关。
从她的手势,她的谈吐,可以嗅到黑土地的气息。
她把家安在北京,儿子叫陈厦。
那时因为总在为房子发愁,迁徙成为她生活中的永远的命题,连美国人也不会搬得这么勤快。
“安得广厦千万间”,只是一个梦想,而那个小小的厦厦却是切切实实的。
儿子生得眉清目秀,陆星儿怕他长大后难以沉静,怕得没有道理。
三个人终于有了自己的家,然而却要分家了。
这是一出当代人常常会发生的戏剧,戏剧学院的老师想必没有教过这样的课程,一切全在自己的感觉。
陆星儿带着儿子和小说家的名声回到上海。
这是她生活的两大支柱。
生活自然不很容易,她却应付过去了,还有闲心写点男人女人一类的文章,当当大众的先生。
据说,有许多姐妹们向她倾诉衷肠。
作家被动地扮演了一个全知全能者。
但是,她的故事去向谁诉说?只有小说了。
陆星儿总在写女人的故事,不很欢愉,也不忧伤。
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常是很要强的。
她们没有太好的命运,没有辉煌的背景,不做粉色的梦,曲曲弯弯地生活下来并将生活下去。
当然,也不作强人状。
陆星儿之所以健步疾行,是因她总是很忙。
她像那种很值钱的老钟,不停地摆动。
每天起得很早,极少给自己放假。
冬天的清晨,她在楼下跳绳,不是为了显示活泼,只是强健身体。
钟的摆动是很有规律的,尤其是那种古典的钟,不会摆出很多花样。
我曾说过,她是陆地,不是舢板。
如今的世界,女人爱木筏,男人爱舢板,要的就是那种动荡和飘流。
日子是过给别人看的,唯恐被时尚拉下。
专题04:文言文阅读【2021年高考】一、【2021年高考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
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
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
”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
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
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
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
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
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
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
”由是全活甚众。
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
唯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
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
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
竟不敢执奏,尽杀之。
”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
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节选自《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D.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
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word版(含答案+译文)2020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一】(一)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完成6—9题。
(共19分)(1)孝景崩,武帝立。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
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
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阵,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幕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
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阵,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
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
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
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
”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
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武帝)就把李广(从)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
程不识以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
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休息时人人(都可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
程不识说:“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的办法了。
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
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也不能侵犯我。
”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2)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矣。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治学(节选)(魏)徐干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
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民之初载,其曚未知。
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
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艺;三教备而人道毕矣。
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
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
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
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
”斯可谓师人矣。
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
故学者,求习道也,若有似乎画采,玄黄之色既著,而纯皓之体斯亡,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
”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
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
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
”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
然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训诂,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此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
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故君子必择师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教备而人道毕矣备:具备B. 视衮龙之文文:花纹,彩色交错C. 故君子心不苟愿苟:随便D.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赡:供养(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譬如宝在于玄室乃设九宾礼于廷B. 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志者,学之师也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D. 故君子必择师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3)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B.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C.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D.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4)下列选项对加下划线词的文化常识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德:分别对应六种身份——“义”为君德,“忠”为臣德,“智”为夫德,“信”为妇德,“圣”为父德,“仁”为子德。
B.六行:六行是西周大司徒教民的六项行为标准——孝、友、睦、姻、任、恤。
C.黄钟:亦作“黄鐘”。
古之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
其声音与“缶”“瓦釜”相近,所以有成语“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由来。
D.玄黄:黑色与黄色。
《周易·坤》:“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后也用玄黄指天地。
《千字文》第一句就写到“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刚出生是蒙昧无知的,有如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出,太阳的光辉照进去,各种东西就一目了然,而学习就是这太阳。
B.作者认为资质与志向相比较,志向更重要。
从古至今,求学的人不计其数,学有所成的人寥寥无几。
C.作者认为,学习是君子能够成德立行的原因。
他们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
D.学习上要以博大要旨为首务,不能斤斤计较于训诂名物,寻章摘句,但如果老师选得好,即使致力于训诂名物,也会有很大的成就。
(6)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
②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答案】(1)D(2)A(3)A(4)C(5)D(6)①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
②直到它破烂而黄黑不变,有谁知道它原来的纯白颜色呢?【解析】【分析】(1)D项,“学者不患才之不赡”中“赡:供养”,解释错误,这句话的意思是“求学的人不担心自己的才学不充足”,在这里“赡” 应该解释为“丰富,充足”。
故选D。
(2)A项,“譬如宝在于玄室”和“乃设九宾礼于廷”中的“于”都是介词,解释为“在”。
B 项,“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中的“则”,连词,就;“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中的“则”,连词,却。
C项,“志者,学之师也”中“者”,助词,与“也”构成判读句;“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中“者”,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D项,“故君子必择师焉”中“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啊”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中“焉”,兼词,解释为“在那里”。
故选A。
(3)根据句式对称和虚词的用法特点,可知“如登山焉”和“如寤寐焉”、“动而益高”和“久而愈足”是对称句式,且“焉”字是虚词,放在句末,因此“高”“足”“焉”后应断开。
这样可排除C、D两项;而后面“则”要放在句首,“然”字是形容词词尾,“杳然”不能断开,这样就排除了B项,故选A。
(4)C项,“其声音与‘缶’‘瓦釜’相近,所以有成语‘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由来”表述错误。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出自《楚辞·卜居》,意思是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
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黄钟的声音与缶、瓦釜的声音完全不同,选项曲解成语含义与出处。
故选C。
(5)D项,“但如果老师选得好,即使致力于训诂名物,也会有很大的成就”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矜于训诂,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可知,致力于诂训名物,只会徒而无功,没有成就。
此项误解了原文的意思。
故选D。
(6)重点注意:①判断句:所以,表凭借,是用来;上务,最为看重的事情。
②敝,破旧;渝,改变;孰,谁;素:素色、白色。
故答案为:⑴D;⑵A;⑶A;⑷C;⑸D;⑹①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
②直到它破烂而黄黑不变,有谁知道它原来的纯白颜色呢?【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已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
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可结合着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固定句式等)分析判断。
(4)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
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6)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从前的君子,能够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身体死亡而名声不朽,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学习。
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
人刚出生的时候,处于蒙昧的状态,什么也不知道,就好像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见,太阳的光辉一照进来,各种东西都一目了然。
学习,就是心灵的太阳。
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
具有了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器物做得美观好看,才可以供奉给神祇祖先。
聆听过了黄钟的声音,这样以后才知道叩击瓦罐所发出的声音是多么的细小;目睹了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纹饰,这样以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接受过学校的教育,这样以后才知道不学习的困惑。
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顾学习活动的来由,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是认识错误,而且是行为完全不正确了。
《诗经》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说的是好学啊。
倚着器物伫立而想着要到远方去,不如立即行走一定能抵达远方,仰着头想追随鸟儿翱翔长空,不如自己修治翅膀定能实现梦想,孤身独处希望获取智慧,不如努力学习则一定能达到目标。
所以,君子的内心不随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自身不轻举妄动,而是一定要追随老师;说话不信口开河,而一定要广泛听取。
因此君子的性情温文有礼平易近人,而美名也会不断的流传开来。
因此君子的性情温文有礼平易近人,而美名也会不断的流传开来。
孔子说:“不学习哪能有所作为呢?不思考怎么会有收获呢?弟子们要以此勉励自己啊!”能这样就称得上善于从人而学了。
马虽跑得快,如不熟习驾车,也不能成为好马;一个人虽有很好的禀赋,如不学习处世的道理,也不能成为君子。
所以为学的目的,在于学习做人的道理。
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就如绘画时的颜色,把黑色黄色涂上去后,画布原有的纯白就消失了,一直到画布破烂而黄黑色仍不变,有谁知道它原来是纯白色的呢?子夏说:“天天复习,所学的就不会忘记;每日努力,则不会退步;时时听取天下美好的言论,心志就会更高远。
”君子对于学习,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就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死后才停止。
因此,虽然有那样的天赋才华,却没有那样的远大志向,也不能够建立那样大的功业。
志向在学习中起的是主导作用,才华在学习中起的是次要作用。
求学的人不担心自己的才学不充足,而担心志向没有确立。
所以,自古至今致力学习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有所成就的人却寥寥无几。
因此,君子一定要确立他的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