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静止和运动》教学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7
《静止和运动》课堂实录一、导入1、课前搜集处于静止和运动状态的物体,汇报屏幕出示几个,学生分一分板书:静止......运动…..运动的这些物体你认为最快的是什么?生:从枪膛射出的子弹2、有人能伸手抓住它,信不信?故事介绍师:为什么能?生:想办法让本运动的变为静止,运动小车让其静止学完今天这节课大家就更加明白了。
我们这节课就学习《静止和运动》二、探究1、师:看,这个球老师放在这里,你能描述它的运动状态吗?师:怎么判断的?生:位置没变。
板书现在再看老师这里。
(推球)生:运动。
师:怎么判断?也就是在桌子上的位置变了。
我们科学上向这样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就叫做运动。
板书:我们今天就是要研究静止和运动之间的小秘密。
板书课题2、、同学们看屏幕,马路上,。
,哪些。
?哪些。
?我们每个小组都有一套这样的模拟学具,还有信封里有两张研究单,拿出研究单(1),我们小组合作,模拟图片上的情境,研究出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并填好研究单。
好!开始!很多小组已经研究出结果了,有的小组还争论的很激烈,好,我们来汇报一下,那个小组愿意先来?(课件,研究单)这是你们的研究单,给大家说一说。
哦,你认为:。
所有人重读。
哦,你想说什么?不同意,你认为车上坐着的人是静止的,你为什么这样想?生:一直坐在坐位上,在座位上的这个位置没变,应该是静止的。
师:哪的位置没变?哦,座位。
你想反驳(你还想说)?你的意思是站在地上的看车上的人,都随着车在往前跑。
在地面上的位置都变了,所以他们都是运动的。
师:在哪的位置变了?地面上。
你是相对于地面说的。
有道理。
师:同学们,你们讨论的可真激烈呀!其实,你们说的都正确。
我们来看,有的说,车上的人都在随汽车向前运动,位置变了,是在哪的位置变了?有的说,车上坐着的人位置没变,是相对于哪的位置?对,座位,是以座位为标准的。
师:你们选择的标准不一样,所以得出来的结论是截然不同的。
这个标准在科学上叫参照物。
我们来看对参照物科学的定义。
第9课《静止和运动》【课标要求】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说出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2.通过小组讨论,做模拟实验,探究那些物体运动,哪些物体静止,提升实验操作、小组合作探究与科学思维能力等核心素养。
3.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物体的静止与运动,总结出,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的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评价任务】1.任务一: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检测目标1)2.任务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怎样变化的?(检测目标2)3.任务三:同步卫星是怎样运行的?(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对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照物,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等一系列问题都感到陌生。
本课就针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物体的静止与运动是相对的。
课前准备:运动与静止的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过山车(模拟实验用)。
2.学习过程:首先,让学生找一下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静止?哪些物体是运动的?接着探究为什么有的物体它又是运动的?又是静止的?最后探究同步卫星的运行情况。
并进行检测与拓展活动。
3.本课学习重点是:知道运动和静止相对性。
难点是:认识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
【学习过程】课前探究任务一: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检测目标1)一、情境聚焦1.观看:播放运动与静止的相关视频,(校园内学生活动录像和人们乘坐公共汽车情景录像)2.判断:该情景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为什么有的物体是静止也是运动的?是怎么判断物体的静止和运动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究静止和运动。
板书课题:9.静止和运动任务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怎样变化的?(检测目标2)二、方案探究:(一)基础活动静止和运动实验1.实验要求:在课桌上缓缓推动书本,书本上放上一块橡皮,使橡皮与书本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
《静止和运动》一、故事导入:师:这个故事可能你已经听说过。
据报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碰到了一件很不寻常的事件。
这个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000米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玩意儿在游动着,飞行员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令他大吃一惊的是,他发现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
多媒体播放动画演示法国飞行员手抓子弹这是怎么回事呢?你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九课《静止和运动》。
(板书课题)二、认识静止和运动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生:汽车、火车是运动的,楼房、大树是静止的。
师:说得很好,汽车或火车相对于地面或地面上的树木来说,它们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科学上把这种位置的变化叫做运动。
(板书:位置的变化—运动)像楼房、大树等物体对于地面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变化,这叫做静止。
师:大家看,我们桌子上的这些实验材料现在是怎样的?(生齐说:静止的!师:动动手,让你桌上的实验材料运动起来。
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样让它运动的。
为什么说它是运动的?三、描述静止和运动师:难道我们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真的就这么简单吗?请大家看这张公共汽车乘车的图片。
(以人们乘坐公共汽车情景图为例见课本)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生1:车内的人都在运动。
生2:不,我认为车内只有一个人在运动。
师: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2:司机和乘客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没动,只有一个人正在向车门处走,所以我认为车内只有一个人在运动。
生1:汽车在向前运动,人们都坐在汽车里,当然所有的人都在运动了!其他同学纷纷参与争论,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生1: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汽车也是运动的。
生2:坐在座位上的人,以座位为参照物,他就是静止的。
生3:以坐在座位上的人为参照物,那个正在走向车门的人是运动的。
生4:以正在走向车门的人为参照物,那些坐在座位上的人就是运动的。
最后师生达成共识:运动、静止因所选的标准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有不同,这个被选定的标准就叫做参照物。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参照物的含义,能够按如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参照物。
2.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状态,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能够按照自己的认知,斗胆提出问题,斗胆想象,并提出探讨活动的大致思路,主动探讨,享受其中的乐趣。
4.自觉运用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使课堂充满活泼、和谐与愉悦。
二、教学准备1.学生:每人一本科学讲义(五年级的就行)、笔、橡皮等。
2.教师:课件、玩具汽车、模型小人、黑板擦、橡皮等。
三、教学进程(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正驾驶飞机在2000米高空飞行,突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玩意儿在游动,他以为这是一只小昆虫,就敏捷地把它一把抓了过来。
令这位飞行员惊诧的是,他抓到的竟然是一颗德国子弹。
飞行员为何能轻松地用手就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探讨学习以后,咱们就可以够解释这个问题了。
(二)熟悉静止和运动1.播放图片:仔细观察,图上的物体各是什么状态?2.教师故意走动,问:老师此刻在干什么?(走动)为何说老师动了?(位置发生了转变)板书:运动那么同窗们呢?(没动)同窗们的位置没有转变,这就是静止。
板书:静止这节课咱们就来探讨物体的静止和运动。
(板书完整课题:静止和运动)3.那么什么是运动和静止呢?出示:正在行驶的车中,谁是静止的?谁的位置发生了转变?4.播放一幅照片:校园内景物、正在活动的学生请同窗们仔细观察,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为何这样说?咱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讲,它的位置发生了转变。
(强调:位置)(三)模拟实验,理解运动和静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边做边说谁相对于谁是运动的,谁相对于谁是静止的。
实验器材:讲义、橡皮、笔袋等。
实验步骤:1.将讲义平放在课桌上,橡皮、笔袋等放在讲义上。
2.轻轻地拉动讲义,观察并思考:谁相对于谁是运动的?谁相对于谁是静止的?交流实验记录单:()相对于()是()(四)参照物适才咱们知道了什么是运动和静止,那么咱们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仍是静止,真的就这么简单吗?教师演示:小汽车上载着一个人在跑。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参照物,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喜欢大胆想象,乐于探究未知,对未知的事物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尊重证据;注重运用合作的方式展开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正确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选择,理解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三、教材及学情分析:本课是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材《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节。
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照物、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等知识是学生不熟的。
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让学生积极思维、形象地理解什么是运动、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等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四、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激发兴趣:这节课,老师带来了一幅图片,同学们仔细观察,它到底在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同一幅图片,有的同学看到他是静止的,有的同学看他是运动的,看来,静止和运动之间还有很多奥秘有待我们发现?现在我们来学习的第9课,课题就是静止和运动(板书)设计意图:通过有趣奇特的视觉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出课题。
(二)自主探究学新课1.活动一: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出示一幅生活场景图片。
问:图片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你是怎样知道的?根据学生回答,择机板书,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运动和静止的定义。
飞鸟大树汽车相对于公路位置发生了变化运动小船湖面静止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发生变化静止: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发生变化2.活动二:参照物让学生观察运动的火车及火车窗外的树的动画。
引导学生说出:火车相对于树位置发生变化因此火车是运动的!课件出示反过来:树相对于火车位置变化没没有?根据运动的定义,树相对火车是运动的!(课件出示)引发认知冲突,学生惯性思维认为树是长在地里,是静止的!(树到底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引导学生小组充分讨论。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修改后精品版《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位法国的飞行员正在高空飞行,突然感觉耳边有一只小虫在飞。
他就顺手将它抓住,仔细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很吃惊吧,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对呀,如果子弹是不动的,也就是静止的,我们要抓住它很容易。
可子弹是运动着的呀。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之后,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了。
二、探究新知1.运动的普遍性(1)教师播放视频动画。
(2)师生思考生活中看似不动的物体是否也在运动,从而得出“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参照物的概念(1)教师播放“乘客动与不动”视频,提出问题。
(2)学生讨论。
(3)师生交流,得出参照物的定义。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4)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活动: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5)师生交流,总结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教师由学生实验,分析出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讨论等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涉及的物理学知识。
【教学重点】物体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教学难点】参照物的概念及参照物的判断。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呢。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位法国的飞行员正在高空飞行,突然感觉耳边有一只小虫在飞。
他就顺手将它抓住,仔细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很吃惊吧,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对呀,如果子弹是不动的,也就是静止的,我们要抓住它很容易。
可子弹是运动着的呀。
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之后,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了。
二、探究新知1.运动的普遍性(1)教师播放视频动画。
(2)师生思考生活中看似不动的物体是否也在运动,从而得出“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参照物的概念(1)教师播放“乘客动与不动”视频,提出问题。
(2)学生讨论。
(3)师生交流,得出参照物的定义。
参照物: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是假定不动的。
(4)学生动手实验学生活动:将课本放在课桌上,再将文具盒放在课本上,用手慢慢拉动课本,观察并思考:如果以课桌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如果以课本为参照物,文具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5)师生交流,总结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
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如果发生了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发生位置变化,那么被判断物体就是静止的。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教师由学生实验,分析出物体的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2)小组代表发言(3)学生设计场景、表演,解释说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9静止和运动青岛版教案题目:静止和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的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概念。
2. 能够辨别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
3. 掌握物体静止和运动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
2. 视频资料或图片,展示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状态。
3. 小试牛刀游戏或实物示范。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并提问“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2. 让学生思考有哪些常见的运动物体(如车辆、动物、人等)。
3. 带领学生进入新知的学习环节,“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4.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静止和运动”。
Step 2:概念解释1. 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整理关于静止和运动的定义和特征。
2. 随后,由学生代表展示出他们的讨论成果,并与全班一同完善和讨论。
3. 在讨论中引导学生认识到,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概念,需要通过比较来确定。
Step 3:静止和运动的特点1. 根据学生的讨论成果,向学生提供一些关于物体静止和运动的特点,如:静止的物体没有位置的改变,运动的物体有位置的改变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物体除了位置改变之外,还有哪些特点或表现形式。
Step 4:示例分析1. 准备一段关于物体静止和运动的视频或图片资料。
2. 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要求学生观察并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3. 进行讨论,学生陈述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解释自己的判断依据。
Step 5:小试牛刀1. 设计一个小组竞赛游戏,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并迅速判断它们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给予一定时间观察并判断。
3. 每次比赛结束后,核对并纠正错误认知。
4. 游戏结束后,与学生一同总结判断物体静止和运动的准确率。
Step 6:巩固和拓展1. 为学生提供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让学生判断它们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并解释自己的判断依据。
《静止和运动》教学实录一、教材分析:静止和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学生对什么是静止,什么是运动,什么是参照物,如何来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等一系列问题都感到很陌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认识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的。
知道物体运动的主要方式,知道物体都具有保持运动状态的的特性。
情感目标: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变生活。
科学价值观: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交流。
3、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教学准备:教师:运动和静止的相关图片、视频、文字、汽车过马路的动画、学生:课前搜集运动和静止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中活动二、活动三中教学片断:四、教学过程:课程导入:教师出示图片:(马路上行驶的汽车、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和空中飞翔的小鸟)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的物体各是什么状态?生:汽车在行驶。
生:人在走路生:飞机在飞行生:小在空中飞师:为什么说这些物体在运动,你能说出理由吗生:汽车在走,路不动生:飞机在动,房屋不动生:小鸟在飞,河水不动师:正如大家所说,汽车、飞机、小鸟相对于地面和地面的建筑物、树木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感觉它们都在动,这种位置的变化叫运动。
板书:运动而树木、房屋对于地面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这叫静止。
板书:静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活动二教学实录:参照物老师出示升国旗图片:教师:“同学们,我们每周一的升旗仪式,看到的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能说出在升旗过程中,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学生回答:国旗是运动的,旗杆是静止的。
生:我们是静止的,红旗是运动的。
生:教学楼是静止的,红旗是运动的。
生:旗杆是静止的,红旗是运动的。
9 静止和运动
教学目标:
1、能够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会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知道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3、通过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选择参照物,会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知道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
会选择合适的参照物的选择,理解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教具学具:
各种玩具、小车、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播放《闪闪的红星》主题曲,大屏幕呈现“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鲜活画面。
师:有什么想法?你看到了什么?(生说一说感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静止和运动”。
二、探究新知识
1、认识物体的运动
(播放动画:画面上有河水中航行的船只,天上飞行的飞机,岸
边有房屋、树木等,远处是初升的太阳。
)
师:画面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生:岸边的房屋,树木……是静止的。
生:飞行的飞机,航行的船只是运动的……
师:平时,大家都见到过许多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能举几个例子吗?先说静止的物体吧!
生:教室里的钢琴、教室里的墙、桌子、椅子……
师:运动的物体呢?
生:行驶着的汽车、骑着的自行车、转动的地球、跳动的心脏、走动的钟和手表、航行的轮船……
生:还有风也是运动的。
师:例子举得很好!不仅固体会运动,气体也会运动!
师:事情真的就那么简单吗?让我们再看一段电梯运行的录像。
师: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电梯里的红衣男孩,他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
生:他是运动的!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电梯里的人看他是静止的。
师:为什么对于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呢?
生:因为我们看电梯上的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说男孩是运动的。
生:电梯里的人看男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所以他们判定男孩是静止的。
师:分析的相当到位,非常好。
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师: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物体的位置改变了?让我们再看一段录像:正在行驶的车内,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你是怎么发现的?
生:小男孩起身离开了座位,他的位置相对于座位发生了变化。
师:你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事先都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一个标准,然后观察所要研究的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是否发生了位置的改变,再做出判断。
这个被事先选定的标准物体,我们通常称它为参照物。
如果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就说此研究对象是什么样的?
生:是静止的。
师:如果被研究的对象相对于这个标准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此研究对象是怎样的?
生:是运动的。
师:回忆刚才观光电梯的问题,以电梯外的人为参照物,男孩的位置改变了,男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生:男孩是运动的。
师:以电梯内的人为参照物,男孩的位置没有改变,男孩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生:男孩是静止的。
师(播放列车运行的情景):火车从学生身边开过,小孩坐在火车里观察坐在一旁的大人和窗外的树木,请你确定研究对象和参照物,并判断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生:以学生为参照物,火车相对于他有位置的改变,火车是运动
的。
生:以桌子为参照物,大人相对于它没有位置的改变,大人是静止的。
生:以小孩为参照物,窗外的树木相对于他有位置的改变,树木是运动的。
2、模拟实验
师:下面拿出你们的玩具汽车,两个同学一组,玩一玩,并分析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学生做模拟实验,体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
师:根据以上分析,说一说怎样描述运动和静止?
生:描述运动和静止必须选定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的物体是运动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物体是静止的。
生: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描述的结果也可能不同。
师:平时人们在描述运动或静止时一般都没有指明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但参照物都是存在的。
(播放动画:飞机的相对运动)
师:以“天空的某物如白云”为参照物,运输机和直升机的运动情况是怎么样的呢?
生:都是向右运动的。
而且运输机运动得比直升机快!
师:非常好!观察得很仔细,描述得很清楚!如果以运输机为参照物呢?
生:以运输机为参照物,直升机和白云都是在向左运动的!
师:很好!那么,如果以直升机为参照物,运输机是向右运动,
而白云是向左运动的!
师:好!如果这时候我要让运输机给直升机加油,怎么办?
生:让运输机飞慢一点,和直升机一样快慢,在直升机的上方加油,就行了。
师:很好!我们这就进入飞机的空中加油问题!
(播放飞机空中加油场景)
师:我们来描述一下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生:以其中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另一架是静止的。
生:以云层为参照物,两架都是运动的。
师:这种加油方式在怎样的条件下才可进行?
生:两架飞机运动应同方向,同快慢,也就是两架飞机保持相对静止。
师:课前播放的歌曲中有歌词是:“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两句歌词是运动和静止相对性的最好写照。
先判断哪个物体是我们要研究的物体,然后判断第1句以为参照物;第2句以()为参照物。
(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是合理的都可以。
)
生:第1句中的竹排是我们要研究的物体!
师:那我们选择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呢?
生:我们可选择河岸、青山、树木、河水……为参照物。
教:在第2句歌词中,哪个物体是我们要研究的物体?
生:青山!
师:那我们又要选择什么物体作为参照物呢?
生:这时我们选择竹排、船桨、竹排上的椅子和人……为参照物。
师:参照物的选择要根据需要和方便而定。
它是任意选取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身。
一般的说,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三、描述生活中的静止和运动
师(出示情景图):请指出下列情景中的参照物
生:“小鸟在飞翔”的研究对象是小鸟,参照物是:天空白云、树木、太阳、岸上的人……
生:“烟囱在冒烟”的研究对象是烟,参照物是烟囱。
生:“树叶在摇摆”的研究对象是树叶,参照物是树。
生:“河水在流动”的研究对象是河水,参照物是河岸、岸上的树和人……
四、拓展应用
(教师出示浩瀚无际的大海图片)
师:为什么船在茫茫大海中经常会迷失方向?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推理得出:因为在茫茫的大海上是找不到合适参照物的,所以很难把握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对位置和运动情况。
所以事先不选定合适的参照物是无法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
师:咱们再来看一段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动画,地球同步卫星虽然绕地球转动,但是地球上的人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为什么?
生:因为地球的同步卫星同地面上静止不动的人一样,绕地轴转动的速度相同。
生:卫星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是运动的。
板书设计
16、静止和运动
参照物
静止运动, 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