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博物馆2008年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计划表
- 格式:xls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
关于招聘讲解员考试(面试)的通知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定于2008年3月6日(星期四)进行招聘讲解员面试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面试时间:2008年3月6日(星期四)全天
二、面试地点:中国儿童中心多功能厅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平安里西大街43号
乘车路线:118路、107路、701路官园站下车,或地
铁车公庄站下车,进中国儿童中心西门
三、面试人员名单(附后)
四、面试安排:
1、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13:00—16:00
2、形式:分四组进行,应聘人员按照编号顺序单独面试。
五、要求:
1、每组1—35号应聘者上午8:50以前到现场签到;36号以后应聘者12:50以前到现场签到,未签到者视为弃权。
2、携带身份证或学生证参加面试。
3、应聘者须服从考场工作人员安排。
六、面试结束后,拟定于3月8日在中国妇女网上公布参加笔试人员名单及具体安排。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招聘讲解员面试人员名单
第一组
2
第二组
3
第三组
4
第四组
5。
2019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计划表
序号岗位名称招聘人数年龄学历学位招聘专业工作经验、业绩要求职称及其他要求
1 眼科医师 1 40岁以下研究生博士眼科学在三甲医院从事眼科医疗工作五年以上,完
成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表第一作者
SCI文章
具有主治医师资格,具有援疆援藏援外经历优先
2 药学人员 1 35岁以下研究生博士药理学在三甲医院从事药物研发工作五年以上,发
表第一作者SCI文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
具有主管药师资格
3 统计师 1 45岁以下研究生硕士及以上公共卫生在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医院专职从事统计工作五年以上,发表第一作者SCI文章
4 管理岗 4 35岁以下本科及以上硕士不限专职从事党政管理工作两年以上
具有党务、人事、外事、信息管理工作经验者优先
5 护理岗 2 30岁以下研究生硕士护理学在三甲医院从事护理工作三年以上,主持厅局级基金,公开发表文章十篇以上。
感谢你的观看
感谢你的观看
2019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岗位计划表 序号 岗位名称 招聘人数 年龄
学历
学位 招聘专业 工作经验、业绩要求
职称及其他要求
1
眼科医师
1
40岁以下 研究生
博士
眼科学
在三甲医院从事眼科医疗工作五年以上,完
成眼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发表第一作者SCI 文章
具有主治医师资格,具有援疆援藏援外经历优先 2
药学人员
1
35岁以下 研究生
博士
药理学
在三甲医院从事药物研发工作五年以上,发
表第一作者SCI 文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具有主管药师资格 3
统计师
1
45岁以下 研究生
硕士及以上 公共卫生
在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医院专职从事统计工作五年以上,发表第一作者SCI 文章
4 管理岗 4 35岁以下 本科及以上 硕士 不限
专职从事党政管理工作两年以上
具有党务、人事、外事、信息管理工作经验者优先 5 护理岗 2 30岁以下 研究生 硕士 护理学
在三甲医院从事护理工作三年以上,主持厅局级基金,公开发表文章十篇以上。
《广西南丹白裤瑶乡村影像发展历程反思》摘要:培训邀请了所有白裤瑶乡村影像新老学员参加,之后,又推动他们组建了一支白裤瑶乡村影像团队,这支团队名义上包括几乎所有白裤瑶乡村影像新老学员,在乡村之眼、PCD、广西民族博物馆等外部机构的协助,以及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影像团队于2016年初,以向父老乡亲“交作业”的姿态,举办了“赶年街·看电影:白裤瑶乡村影像展”活动,从名义上的“影像团队”到折中选择的“兴趣小组”,终究都只是在不同层面回应外部介入力量关于“乡村影像”、关于“村民视角”的想象,与乡村/社区影像作为“参与式”项目手段的初衷有了一定差异汪斌自本世纪初期开始在中国大陆萌芽生长的乡村/社区影像,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实施乡村社区“参与式”项目的重要媒介。
广西南丹白裤瑶地区的乡村影像大致于2011年开始兴起,到2013年达到一个小高峰,一些留在家乡的白裤瑶年轻人通过多种渠道学习制作纪录片的基本技能,目前已完成了几十部关于白裤瑶的人文影像作品,逐渐组成白裤瑶村民影像小组团队,探索乡村影像与社区可持续发展之道。
聚居于桂西北与黔南交界石山区的白裤瑶族群,自称“多努”(或“朵努”、“瑙格劳”、“多漏”等,瑶语音译),因男子常年穿及膝白色土布灯笼裤而被唤作“白裤瑶”,其语言属于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是我国瑶族的一个分支族群。
“七分石山,二分旱地,一分田”,是形容当地地形地貌特征的俗语,白裤瑶属典型的山地民族,生活环境相对闭塞,社会文化自成体系,甚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留最为完善的一个族群。
这样的一个族群,近二三十年来,受到外界的各方面关注与搅动都比较多,其中,在诸多外部介入力量作用下兴起与发展的乡村影像一直是很吸睛的部分。
白裤瑶乡村影像的发展历程与各種外部力量的介入息息相关,公益组织乡村之眼便是其中之一。
2015年,乡村之眼开始在广西南丹白裤瑶区域开展项目,我作为该区域的项目协调人一直在此区域开展工作至今,且自诩为白裤瑶村民影像小组成长的陪伴者。
广西文化遗产保护现状分析和发展研究一广西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工作实绩(一)文物保护成绩突出截至2006年底,广西已有文物事业机构113个:其中各类博物馆、纪念馆49个,各级文物保护管理所、站56个,文物考古研究所1个,文物考古队2个,文物保护研究设计中心1个,文物商店4个,拥有业务用房13.7万平方米,文物库房1.3万平方米。
全区登记在册的文物点有1万多处,公布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有2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76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37处,靖江王陵和合浦汉墓群被国家列入了“十一五”期间重点遗址保护项目。
各级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管理机构收藏文物27.89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03件(套),二级文物5401件(套)。
“十五”时期,广西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突出成绩。
1.资金投入增大“十五”时期,国家、自治区及地方各级政府对广西的文物保护投入了大量资金,总额近2亿元,其中,用于博物馆建设的资金投入超过1亿元,是过去三个五年计划总和的两倍多;“十五”期间还创纪录地引入了旅游国债和社会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和开放利用的基本设施建设,数额达到总投入的1/4强。
“九五”初期时,广西除桂林市外无一地级市级财政预算单设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现在南宁市、柳州市和文物遗存较多的个别县级财政都设立了固定的地方政府文物保护专项资金,部分有对外开放文物点的市县也以经营收入中的一定比例来保证文物保养维护的资金来源。
现在自治区和市县级每年度用于文物保护和博物馆营运的总资金额约在2000万元以上。
2.博物馆设施建设明显改观目前,广西共有广西博物馆、广西自然博物馆、柳州市博物馆、桂林博物馆、梧州市博物馆等七个省(自治区)、市级博物馆被列为国家重点博物馆。
投资5500万元的柳州市博物馆新馆于2006年12月建成开放;建设总投资约2.3亿元的广西民族博物馆已于2006年2月正式开工建设。
县级博物馆建设也有大的进展,新建成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博物馆、金秀瑶族自治县瑶族博物馆、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博物馆、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博物馆、靖西县壮族博物馆等五个少数民族博物馆,还建成了灌阳县博物馆、钟山县博物馆、象州县博物馆、大新县博物馆、田阳县博物馆等区域性文物中心库房。
民族记忆的载体和重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藏品和展览特色民族记忆的载体和重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藏品和展览特色【摘要】广西博物馆建馆以来,在藏品和展览方面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随着广西民族博物馆的建设,广西博物馆在展览方面将有大的调整和改造。
延续特点又有所创新发展,是广西博物馆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苑馆苑结合文化产业【作者】吴伟峰研究馆员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南宁 530022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是一家省(自治区)级综合性地志博物馆,坐落在南宁市民族广场东侧。
主体建筑陈列大楼,是一座具有壮族干栏式建筑特点的长方体大型建筑,集陈列展览和业务办公于一体,一至三楼用于陈列展览,四楼用于办公。
陈列大楼后面,是一块24000平方米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文物苑。
整个博物馆用地总面积为32757.8平方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的前身是1934年在南宁创立的广西省立博物馆。
当时已初具规模,有固定的馆舍,文物藏品达2万多件,还有大量的石刻拓片和各种新旧图书资料,并举办过各种展览。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广西省立博物馆几度搬迁,处于风雨飘摇、举步维艰之中,文物损失严重,馆名也多次更改。
直到新中国成立,广西的文博事业才得到复苏。
经过多年筹备,1956年5月1日,广西省博物馆大楼竣工,宣告重建工作完成。
1958年3月,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广西省博物馆遂改为现名。
一、展示的内容1978年新的陈列大楼建成以来,本馆先后举办了《广西历史文物陈列》、《广西革命文物陈列》、《广西民族民俗展览》、《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历史陈列》、《古代铜鼓陈列》、《文莱苏丹龙辇陈列》等基本陈列。
此外,还经常举办临时性的专题展览。
民族文物苑作为民族民俗展览向室外的延伸和扩展,建有铜鼓群雕,有壮、瑶、苗、侗等民族的民居和代表性建筑,辅以生产、生活用品原状陈列和民族风味小吃,节假日还组织传统工艺和民族民间文艺表演。
除了在本馆举办陈列展览外,还多次赴国外以及国内的一些城市举办专题展览,或引进国外及国内的展览到本馆展出,以此促进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