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行计算机体系结构第三章
- 格式:ppt
- 大小:3.31 MB
- 文档页数:7
第1章计算机组成原理考试大纲第一章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冯。
诺伊曼体系的特点Amdahl定律第二章数制和数制转换各种码制的表示和转换浮点数的表示补码加减法布思算法浮点数的加减法海明码的计算练习:5,6,7,8,101、已知X=19,Y=35,用布思算法计算X×Y和X×(-Y)。
2、使用IEEE 754标准格式表示下列浮点数:-5,-1.5,1/16,-6,384,-1/32。
3、已知X=-0.1000101×2-111,Y=0.0001010×2-100。
试计算X+Y,X-Y,X×Y和X/Y。
4、某浮点数字长12位,其中阶符1位,阶码数值3位,尾符1位,尾数数值7位,阶码和尾数均用补码表示。
它所能表示的最大正数是多少?最小规格化正数是多少?绝对值最大的负数是多少?5、求有效信息位为01101110的海明码校验码。
第三章练习:5解释下列概念:PROM,EPROM,E2PROM,Flash memory,FPGA,SRAM和DRAM。
第四章总线的分类总线操作周期的四个传输阶段总线仲裁的概念及其分类异步通信方式的种类总线的最大传输率第五章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容量的扩展RAID的概念、特点以及分类Cache的地址映射Cache的写策略Cache的性能分析3C练习:4,5,71.一个容量为16K×32位的存储器,其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是多少?用下列存储芯片时,各需要多少片?1K×4位,2K×8位,4K×4位,16K×l位,4K×8位,8K×8位2.现有1024×l的存储芯片,若用它组成容量为16K×8的存储器。
(1)实现该存储器所需的芯片数量?(2)若将这些芯片分装在若干块板上,每块板的容量为4K×8,该存储器所需的地址线总数是多少?几位用于选片?几位用作片内地址?(3)画出各芯片的连接逻辑图。
第二章习题(P69-70)一、复习题1.简述冯∙诺依曼原理,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包含哪几部分部件,其结构以何部件为中心?答:冯∙诺依曼理论的要点包括:指令像数据那样存放在存储器中,并可以像数据那样进行处理;指令格式使用二进制机器码表示;用程序存储控制方式工作。
这3条合称冯∙诺依曼原理冯∙诺依曼计算机由五大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整个结构一般以运算器为中心,也可以以控制器为中心。
(P51-P54)2.简述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组成、实现之间的关系。
答:计算机体系结构通常是指程序设计人员所见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是硬件子系统的结构概念及其功能特性。
计算机组成(computer organization)是依据计算机体系结构确定并且分配了硬件系统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特性的基础上,设计计算机各部件的具体组成,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实现机器指令级的各种功能和特性。
同时,为实现指令的控制功能,还需要设计相应的软件系统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运算系统。
计算机实现,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 就是把完成逻辑设计的计算机组成方案转换为真实的计算机。
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各自有不同的含义,但是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随着时间和技术的进步,这些含意也会有所改变。
在某些情况下,有时也无须特意地去区分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组成的不同含义。
(P47-P48)3.根据指令系统结构划分,现代计算机包含哪两种主要的体系结构?答:根据指令系统结构划分,现代计算机主要包含:CISC和RISC两种结构。
(P55)4.简述RISC技术的特点?答:从指令系统结构上看,RISC 体系结构一般具有如下特点:(1) 精简指令系统。
可以通过对过去大量的机器语言程序进行指令使用频度的统计,来选取其中常用的基本指令,并根据对操作系统、高级语言和应用环境等的支持增设一些最常用的指令;(2) 减少指令系统可采用的寻址方式种类,一般限制在2或3种;(3) 在指令的功能、格式和编码设计上尽可能地简化和规整,让所有指令尽可能等长;(4) 单机器周期指令,即大多数的指令都可以在一个机器周期内完成,并且允许处理器在同一时间内执行一系列的指令。
计算机体系结构课后答案【篇一:计算机体系结构习题(含答案)】1、尾数用补码、小数表示,阶码用移码、整数表示,尾数字长p=6(不包括符号位),阶码字长q=6(不包括符号位),为数基值rm=16,阶码基值re=2。
对于规格化浮点数,用十进制表达式写出如下数据(对于前11项,还要写出16进值编码)。
(1)最大尾数(8)最小正数(2)最小正尾数(9)最大负数(3)最小尾数(10)最小负数(4)最大负尾数(11)浮点零(5)最大阶码(12)表数精度(6)最小阶码(13)表数效率(7)最大正数(14)能表示的规格化浮点数个数2.一台计算机系统要求浮点数的精度不低于10-7.2,表数范围正数不小于1038,且正、负数对称。
尾数用原码、纯小数表示,阶码用移码、整数表示。
(1) 设计这种浮点数的格式(2) 计算(1)所设计浮点数格式实际上能够表示的最大正数、最大负数、表数精度和表数效率。
3.某处理机要求浮点数在正数区的积累误差不大于2-p-1 ,其中,p是浮点数的尾数长度。
(1) 选择合适的舍入方法。
(2) 确定警戒位位数。
(3) 计算在正数区的误差范围。
4.假设有a和b两种不同类型的处理机,a处理机中的数据不带标志符,其指令字长和数据字长均为32位。
b处理机的数据带有标志符,每个数据的字长增加至36位,其中有4位是标志符,它的指令数由最多256条减少到不到64条。
如果每执行一条指令平均要访问两个操作数,每个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操作数平均要被访问8次。
对于一个由1000条指令组成的程序,分别计算这个程序在a处理机和b处理机中所占用的存储空间大小(包括指令和数据),从中得到什么启发?5.一台模型机共有7条指令,各指令的使用频率分别为35%,25%,20%,10%,5%,3%和2%,有8个通用数据寄存器,2个变址寄存器。
(1) 要求操作码的平均长度最短,请设计操作码的编码,并计算所设计操作码的平均长度。
6.某处理机的指令字长为16位,有双地址指令、单地址指令和零地址指令3类,并假设每个地址字段的长度均为6位。
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综述引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性能计算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高性能计算机是指能够提供高性能计算能力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主要用于进行复杂的科学计算、工程仿真等领域。
随着计算机应用场景的不断扩大,如何提高高性能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效率成为了计算机领域的核心问题。
本文综述了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相关的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
第一章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概述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组成部分和相互连接方式。
高性能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系统的差别在于,高性能计算机使用了一种特殊的并行处理技术和高速通信技术。
高性能计算机主要由计算节点、存储节点、网络节点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计算节点用于执行计算任务,存储节点用于存储数据,网络节点用于实现节点之间的通信。
第二章并行计算体系结构并行计算体系结构是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性能计算机计算能力提高的核心。
并行计算体系结构主要有集中式共享存储架构、分布式存储架构、混合存储架构等。
其中,集中式共享存储架构具有计算能力强、资源利用率高等优点,是高性能计算机比较成熟的体系结构之一。
第三章高性能计算机并行计算模型高性能计算机并行计算模型是指对高性能计算机进行并行计算的理论模型和计算模型。
高性能计算机并行计算模型主要包括共享存储模型、分布式存储模型、混合存储模型等。
其中,共享存储模型是高性能计算机并行计算模型中的重要一种模型,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
第四章高性能计算机芯片架构高性能计算机芯片架构是指高性能计算机中的处理器芯片架构。
高性能计算机芯片架构主要采用多核处理器的设计方式,如Intel的Xeon、AMD的Opteron、IBM的PowerPC等。
这些多核处理器的设计方式具有计算能力强、性能高等优点,可以提高高性能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和效率。
第五章高性能计算机网络架构高性能计算机网络架构是指高性能计算机中节点之间的通信方式和通信协议。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后答案习题解答第一章思考题与习题1.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硬件和软件哪个更重要?计算机系统是指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通信设备的物理或逻辑的综合体。
硬件即指计算机的实体部分。
软件是由计算机运行所需的程序及相关文档硬件和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同样重要4.如何理解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指那些能够被程序员所见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即概念性的结构与功能特性,通常是指用机器语言编程的程序员所看到的传统机器的属性,包括指令集、数据类型、存储器寻址技术、I/O 机理等等计算机组成是指如何实现计算机体系结构所体现的属性,它包含了许多对程序员来说是透明的硬件细节。
5.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1) 计算机由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和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件组成(2) 指令和数据以同等的地位存放于存储器内,并可以按地址寻访(3) 指令和数据均可以用二进制代码表示(4)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5) 指令在存储器内按顺序存放。
(6) 机器以运算器为中心。
6.画出计算机硬件组成框图,说明各部件的作用及计算机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
硬件的主要技术指标:(1) 机器字长:指 CPU 一次能处理数据的位数,通常与 CPU 的寄存器位数有关(2) 存储容量:包括主存容量和辅存容量,存放二进制代码的总数=存储单元个数×存储字长(3) 运算速度:主频、Gibson 法、MIPS 每秒执行百万条指令、CPI 执行一条指令所需时钟周期数、FLOPS 每秒浮点运算次数7.解释下列概念:主机、CPU、主存、存储单元、存储元件、存储基元、存储元、存储字、存储字长、存储容量、机器字长、指令字长。
主机——是计算机硬件的主体部分,由CPU+MM(主存或内存)组成;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硬件的核心部件,由运算器+控制器组成;存储字长——存储器一次存取操作的最大位数;存储容量——存储器中可存二进制代码的总量;机器字长——CPU能同时处理的数据位数;等于处理器内部寄存器位数指令字长——一条指令包含的二进制代码位数;8.解释下列英文代号:CPU、PC、IR、CU、ALU、ACC、MQ、X、MAR、MDR、I/O、MIPS、CPI、FLOPS。
第三章互连网络3.1 对于一颗K级二叉树(根为0级,叶为k-1级),共有N=2^k-1个节点,当推广至m-元树时(即每个非叶节点有m个子节点)时,试写出总节点数N的表达式。
答:推广至M元树时,k级M元树总结点数N的表达式为:N=1+m^1+m^2+...+m^(k-1)=(1-m^k)*1/(1-m);3.2二元胖树如图3.46所示,此时所有非根节点均有2个父节点。
如果将图中的每个椭圆均视为单个节点,并且成对节点间的多条边视为一条边,则他实际上就是一个二叉树。
试问:如果不管椭圆,只把小方块视为节点,则他从叶到根形成什么样的多级互联网络?答:8输入的完全混洗三级互联网络。
3.3 四元胖树如图3.47所示,试问:每个内节点有几个子节点和几个父节点?你知道那个机器使用了此种形式的胖树?答:每个内节点有4个子节点,2个父节点。
CM-5使用了此类胖树结构。
3.4 试构造一个N=64的立方环网络,并将其直径和节点度与N=64的超立方比较之,你的结论是什么?答:A N=64的立方环网络,为4立方环(将4维超立方每个顶点以4面体替代得到),直径d=9,节点度n=4B N=64的超立方网络,为六维超立方(将一个立方体分为8个小立方,以每个小立方作为简单立方体的节点,互联成6维超立方),直径d=6,节点度n=63.5 一个N=2^k个节点的de Bruijin 网络如图3.48。
试问:该网络的直径和对剖宽度是多少?答:N=2^k个节点的de Bruijin网络直径d=k 对剖宽带w=2^(k-1)3.6 一个N=2^n个节点的洗牌交换网络如图3.49所示。
试问:此网络节点度==?网络直径==?网络对剖宽度==?答:N=2^n个节点的洗牌交换网络,网络节点度为=2 ,网络直径=n-1 ,网络对剖宽度=43.7 一个N=(k+1)2^k个节点的蝶形网络如图3.50所示。
试问:此网络节点度=?网络直径=?网络对剖宽度=?答:N=(k+1)2^k个节点的蝶形网络,网络节点度=4 ,网络直径=2*k ,网络对剖宽度=2^k3.9 对于如下列举的网络技术,用体系结构描述,速率范围,电缆长度等填充下表中的各项。
第一章绪论什么是并行计算机答:简单地讲,并行计算机就是由多个处理单元组成的计算机系统,这些处理单元相互通信和协作,能快速高效求解大型的复杂的问题。
简述Flynn分类法:答:根据指令流和数据流的多重性将计算机分为:1)单指令单数据流SISD2)单指令多数据流SIMD3)多指令单数据流MISD4)多指令多数据流MIMD简述当代的并行机系统答:当代并行机系统主要有:1)并行向量机(PVP)2)对称多处理机(SMP)3)大规模并行处理机(MPP)4)分布式共享存储(DSM)处理机5)工作站机群(COW)为什么需要并行计算机答:1)加快计算速度2)提高计算精度3)满足快速时效要求4)进行无法替代的模拟计算简述处理器并行度的发展趋势答:1)位级并行2)指令级并行3)线程级并行简述SIMD阵列机的特点答:1)它是使用资源重复的方法来开拓计算问题空间的并行性。
2)所有的处理单元(PE)必须是同步的。
21m 3)阵列机的研究必须与并行算法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4)阵列机是一种专用的计算机,用于处理一些专门的问题。
简述多计算机系统的演变答:分为三个阶段:1)1983-1987年为第一代,代表机器有:Ipsc/1、Ameteks/14等。
2)1988-1992年为第二代,代表机器有:Paragon 、Intel delta 等。
3)1993-1997年为第三代,代表机器有:MIT 的J-machine 。
简述并行计算机的访存模型答:1)均匀存储访问模型(UMA )2)非均匀存储访问模型(NUMA )3)全高速缓存存储访问模型(COMA )4)高速缓存一致性非均匀访问模型(CC-NUMA )简述均匀存储访问模型的特点答:1)物理存储器被所有处理器均匀共享。
2)所有处理器访问任何存储字的时间相同。
3)每台处理器可带私有高速缓存。
4)外围设备也可以一定的形式共享。
简述非均匀存储访问模型的特点答:1)被共享的存储器在物理上分布在所有的处理器中,其所有的本地存储器的集合构成了全局的地址空间。
计算机体系结构各章简答题及答案第⼀章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1.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2. 硬件和软件在什么意义上是等效的在什么意义上是不等效的?3. 经典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实质是什么?4. 语⾔实现的两种基本技术是什么?5. 对于通⽤寄存器型机器来说,机器语⾔程序设计者所看到的计算机的属性主要有哪些?6. 什么是软件兼容软件兼容有⼏种其中哪⼀种是软件兼容的根本特征?7. 什么是系列机它的出现较好地解决了什么⽭盾?8. 对计算机发展⾮常关键的实现技术有哪些?9. 实现软件移植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0. 试以系列机为例,说明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三者之间的关系。
11. 存储程序计算机在系统结构上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2. 从系统结构的发展情况看,新型系统结构的设计主要从哪两⽅⾯着⼿?13. 软件技术两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4. 计算机系统设计⼈员的技术挑战主要来⾃哪⼏个⽅⾯?15. ⼀种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命周期是怎样的?16. 商品的标价(价格)由哪些因素构成?17. 对计算机系统成本产⽣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8. ⽤户CPU时间由哪三个因素决定?19. ⽬前常⽤的测试程序分为哪五类?20. 什么叫测试程序组件在评价计算机系统设计时最常见的测试程序组件是哪个?21. SPEC2000测试程序组件中包括哪⼏个测试程序组件?22. 测试基于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系列操作系统平台的最常⽤测试组件有哪些?23. 常⽤的专门的性能指标测试程序有哪些?24. 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和分析中最经常使⽤的三条基本原则是什么25. 根据Amdahl定律,系统加速⽐由哪两个因素决定?26. 从执⾏程序的⾓度看,并⾏性等级从低到⾼可分为哪⼏级?27. 从处理数据的⾓度,并⾏性等级从低到⾼可以分为哪⼏级?28. 计算机系统中提⾼并⾏性的技术途径有哪三种?29. 多机系统的耦合度可以分为哪⼏类?30. 单机系统和多机系统中,都是按哪三种技术途径分别发展为哪三类多处理机?31. 三种类型的多处理机(同构型多处理机、异构型多处理机、分布处理系统)的主要区别是什么1. 什么是计算机系统的多级层次结构从计算机语⾔的⾓度,把计算机系统按功能划分成以下多级层次结构:2. 硬件和软件在什么意义上是等效的在什么意义上是不等效的硬件和软件在功能实现上是等效的,即⼀种功能可以由软件实现,也可以由硬件实现。
计算机体系结构教案课程简介: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运作原理,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桥梁。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第一章:概述1.1 课程背景和目标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定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和实践能力1.2 课程大纲课程目标、内容和安排概述1.3 教学方法讲授、实践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第二章:计算机基本组成2.1 计算机硬件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的区别和联系2.2 计算机软件组成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编程语言第三章:指令集体系结构3.1 指令集架构的定义和分类精简指令集计算机(RISC)和复杂指令集计算机(CISC)的特点和差异3.2 指令执行流程取指、译码、执行和访存的过程和关系第四章:处理器设计与优化4.1 处理器的结构和功能控制单元和算术逻辑单元(ALU)的作用和组成4.2 处理器的时序和控制时序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4.3 处理器性能优化流水线技术、分支预测和超标量技术的应用第五章:存储系统设计5.1 存储器层次结构高速缓存与主存储器的关系和作用5.2 存储器管理与虚拟存储页式存储和段式存储的差异和优缺点第六章:输入输出系统6.1 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和特点字符设备、块设备和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6.2 输入输出控制和驱动中断、DMA和PIO控制模式的异同比较第七章:总线与通信7.1 计算机总线的作用和分类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的功能和特点7.2 核心总线协议PCI、USB和Ethernet等常见总线的协议与接口规范第八章:并行处理与分布式系统8.1 并行处理的方式共享存储器和消息传递的并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8.2 分布式系统的特点和应用底层硬件和通信机制对分布式系统性能的影响课程评估和学习资源:- 课堂作业和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期末考试成绩的评定- 阅读相关教材和学术论文的推荐结语: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理解和掌握其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量化设计与分析根底1.计算机性能提升表现在哪些方面:半导体技术不断提高,如特征尺寸和时钟频率;计算机体系结构不断改良,如高级语言编译器、标准化的操作系统和指令更为简单的RISC 体系结构。
2.并行分类:1〕应用程序的并行分类:数据级并行(DLP):同时操作多数据任务级并行(TLP):创立了一些能够独立处理但大量采用并行方式执行的工作任务2〕硬件的体系结构:指令级并行(ILP):在编译器帮助下。
利用流水线的思想开发数据级并行,利用推理执行的思想以中等水平开发数据集并行。
向量体系结构和图像处理单元(GPUs):将单条指令并行应用于一个数据集,来到达数据集并行线程级并行:在紧耦合硬件模型中开发数据集并行或任务及并行,这种模型允许在线程之间进行交互。
请求级并行:在程序员或操作系统制定的大量去耦合任务之间开发并行3.Flynn’s分类是如何分类的?Flynn’s分类主要分为四类:1)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一条指令处理一个数据,可以利用指令级并行(ILP)2)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将大量重复设置的处理单元按一定方式互连成阵列,在单一控制部件CU(Contrul Unit)控制下对各自所分配的不同数据并行执行同一指令规定的操作,主要应用于向量体系结构、多媒体扩展指令和图像处理单元(Graphics processor units) 3)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用多个指令作用于单个数据流,没有商业实现4)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每个处理器都提取自己的指令,对自己的数据进行操作,主要用于开发线程级并行TLP〔紧耦合MIMD〕和请求级并行RLP〔松耦合MIMD〕4.什么是“真正〞的计算机体系结构?1)满足目标和功能需求的组成和硬件;2)限制条件下最大化性能:本钱、功耗、可用性;3)包括指令集体系结构(ISA),微体系结构,硬件5.计算题:可靠性的计算平均无故障时间:Mean time to failure (MTTF),MTTF是故障率的倒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