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 1_2_1 元素周期律(课时练习)(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17.51 KB
- 文档页数:4
1.2元素周期律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序数:X<YB. 原子半径:X>Y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X>YD. 得电子能力:X>Y2.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 HNO3、H3PO4、H2SO4的酸性依次增强B. P、S、Cl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降低C. Al3+、Mg2+、Na+的离子半径依次减小D. Na、Mg、Al的金属性依次减弱3.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B. 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增强C. 单质熔、沸点逐渐降低D.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增强4.X、Y、Z、W均为短周期元素,它们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若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X的气态氢化物比Y的稳定B. 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Z的强C. Z的非金属性比Y的强D. X与Y形成的化合物都易溶于水5.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Q、W、Y对应的氢化物的沸点逐渐降低B. 阴离子的还原性:W2->Q-C. 离子半径:Y2->Z3+D. 元素的非金属性:Y>W6.下列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A. 稳定性:H2O<PH3<NH3B. 原子半径:F<O<ClC. 酸性:H2CO3<H2SO4<H3PO4D. 碱性:LiOH<NaOH<Al(OH)37.下列不能说明氯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强的有()项①HCl比H2S稳定②HClO的氧化性比H2SO4强③Cl2能与H2S反应生成S④HCl的溶解度比H2S大⑤Cl2与Fe反应生成FeCl3,S与Fe生成FeS ⑥HCl的酸性比H2S强A. 1B. 2C. 3D. 48.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用字母表示)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A(基础篇)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的阳离子带3个单位正电荷B.它是一种金属元素C.它的阳离子有10个质子D.原子核外有13个电子2.据科学家预测,月球的土壤中吸附着百万吨的氦(He3),其原子核中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
下列关于氦(He3)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B.相对原子质量为2C.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原子结构示意图为3.下列各组微粒中,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一组微粒是()A.H2O、CH4、NH3、Ne B.OH-、F-、Ne、O2-C.H3O+、Na+、NH、Mg2+D.O2-、F-、Mg2+、Al3+4.下列微粒半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A.Ca>K>Li B.Al3+>Mg2+>Na+C.Mg2+>Na+>F-D.Cl->F->F5.下列与碱金属元素有关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A.锂与水反应不如钠与水反应剧烈B.还原性:K>Na,故K可以从Na Cl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钠C.熔、沸点:Li>Na>KD.碱性:LiOH<NaOH<KOH6.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4。
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B.相同条件下,单质铍与酸反应比单质锂与酸反应剧烈C.氢氧化铍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强D.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生氢气7.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下列正确的是()A.金属性:Na>K B.非金属性:S>ClC.酸性:H3PO4>HNO3 D.碱性:KOH>Mg(OH)28.电子层数相同的X、Y、Z三种元素,原子序数都小于18,已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是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 原子半径:X>Y>ZB .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 2Y>ZH 3C . 非金属性:X>Y>ZD . 阴离子的还原性:Z 3->Y 2->X -9.门捷列夫对化学这一学科发展的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
姓名,年级:时间: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课后篇巩固探究A组1.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原因是( )A。
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C.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
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解析: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的。
答案:C2.下列关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比阴离子半径小B。
原子半径比阴离子半径大C.原子半径比阳离子半径小D。
带正电荷数多的阳离子半径比带正电荷数少的阳离子半径大解析:同一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如r(Cl—)〉r(Cl),A项正确,B项错误;同一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如r(Na)〉r(Na+),C项错误;带正电荷少的阳离子半径大于带正电荷多的阳离子半径,如r(Fe2+)〉r(Fe3+),D项错误。
答案:A3.以下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元素的化合价主要取决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等于原子所能失去或偏移的最外层电子数C。
稀有气体元素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通常把它们的化合价看作零D.第2、3周期元素的化合价都是正价从+1价→+7价,负价从-4价→—1价解析:第2周期中的O元素的最高正价不是+6价,而F元素无正价。
答案:D4.下列各组微粒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A.r(Na+)r(Na)B。
r(Mg)r(Na)C。
r(Cl)r(P)D.r(P)r(N)解析:A项中,r(Na+)〈r(Na);B项中,r(Mg)〈r(Na);C项中,r(Cl)〈r(P),只有D项符合题意.答案:D5。
原子序数从3~10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的是( )A.电子层数B。
电子数C.原子半径D.化合价解析:原子序数从3~10的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都为两层,A错误;除了10号稀有气体元素原子外,从3~9号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C错误;因氧无最高正价、氟无正价,D 错误。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二《1.2元素周期律》第1课时练习及答案解析第一章第二节第1课时一、选择题1.(山东省潍坊市五县高一下学期期中)下列有关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表示正确的是()【解析】A.K层排满才能排L层,K层最多排2个电子,故A错误;B.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故B错误;C.S2-得到2个电子后,最外层8个电子,故C 错误;D.Mg2+失去2个电子后,最外层为8个电子,D正确,此题选D。
【答案】 D2.(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一中高二下学期月考)有关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A.核外电子质量很小,在原子核外作高速运动B.核外电子的运动规律与普通物体不同C.在电子云示意图中,通常用小黑点来表示电子D.在电子云示意图中,小黑点密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单位体积内电子出现的机会多【解析】C.电子云是用小黑点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出现的概率,小黑点的疏密表示出现概率的大小,不是小黑点表示电子,所以错误。
【答案】 C3.(河北枣强高一期末考试)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性质有密切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最外层有1个电子的原子都是碱金属B.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都是非金属原子C.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过渡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不超过2个电子,都是金属元素【解析】H原子最外层是1个电子,是非金属,A错;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原子不一定是非金属原子,如Sb;He是稀有气体,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C错;D 对。
【答案】 D4.(福建省福州市八县高一下学期联考)已知a X n+和b Y m-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a=b+m+n B.a=b-m+nC.a=b+m-n D.a=b-m-n【解析】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说明X失去n个电子后与Y得到m 个电子后结构相同,即可得到等量关系:a-n=b+m,故A正确,此题选A。
【答案】 A5.(河北省成安县一中高一下学期月考)短周期元素M和N的离子M2+和N2-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原子比N原子多一个电子层B.M的原子序数比N小C.M和N原子的电子层数相等D.M和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解析】元素的原子M失去2个电子形成阳离子M2+,具有上一周期惰性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元素的原子N获得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N2-具有同一周期惰性气体元素的原子结构。
1.2.1 元素周期律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0分)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常温下为气体的单质都是由非金属组成②非金属氧化物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③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其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等于4④因为非金属具有得电子的性质,其单质均不能作还原剂A. ①正确B. ①③正确C. ②④正确D. 都不正确3.元素X原子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元素Y原子的最外层有6个电子,这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可能是()A.XY2B.X2Y3C.X3Y2D.X2Y4.与O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A.F-B.NH3C.H2O D.Na+5.元素R的最高价含氧酸化学式为H n RO2n+2,在它的气态氢化物中R的化合价是()A.3n – 10 B.3n – 4 C.3n – 12 D.4 – 3n6.已知a A n+、b B(n+1)+、c C n-、d D(n-1)-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关于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A>B>C>D B.离子半径:d D(n-1)-> C n-> b B(n+1)+> a A n+C.原子序数:b>a>c>d D.金属性B>A,非金属性:D>C7.某电子层n,当它作为最外电子层时,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与n-1层电子数相同,则此电子层是()A.K层B.L层C.M 层D.N层8.某含氧酸的化学式是H n RO2n+2,试判断该化合物中R的化合价最为合理的是()A.+7 B.+6 C.+5 D.+49.X、Y、Z是周期表中相邻的三种元素。
已知X和Y是同主族,Y和Z同周期,它们最外层上的电子数之和为16,则这三种元素可能是 ( )A.Na、K、Ca B.N、P、S C.N、P、Si D.F、Cl、S10.两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之比与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之比相等,在周期表的前10号元素中,满足上述关系的元素共有()A.1对B.2对C.3对D.4对二.非选择题(每题10分,共40分)11.A、B、C、D四种元素中,A元素所在的周期数、主族序数和原子序数均相等;B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少2;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种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
第1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高低与分层排布的关系,了解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2.了解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和实质。
1.电子层:电子层的划分标准是电子能量的高低及离核的远近。
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为K层,该层上电子的能量最低,电子层数越多,电子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
2.同一周期,自左向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3.同一主族,自上而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酸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4.元素周期律是指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新知探究]1.电子层(1)概念在多电子原子里,电子运动的能量不同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2.不同电子层的表示及能量关系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问题讨论](1)分析惰性气体元素原子电子层排布,讨论总结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①核外电子总是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即排满K层再排L层,排满L层才排M层)。
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个(n表示电子层)。
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④以上规律是相互联系的,不能孤立地机械地套用。
(2)惰性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一般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这与惰性气体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关系?提示:最外层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为2个电子)的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
(3)依据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它们的最外层电子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Na:;Cl: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
[名师点拨]1.最外层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为2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唐玲出品1-2-1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B.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稀有气体除外)发生周期性变化C.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随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及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2.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元素的性质随着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B.两个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一定是同一种元素C.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一定是8个D.一切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3.(双选)原子序数从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递变关系中,错误的是( )A.电子层数逐渐增多B.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最高正化合价数值逐渐增大D.从Si到Cl,最低负化合价从-4到-14.下列各组元素性质的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B.P、S、Cl元素最高正价依次升高C.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D.Li、Na、K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5.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A.Na+ B.Mg2+C.O2- D.F-6.(双选)关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比阴离子半径小B.原子半径比阴离子半径大C.原子半径比阳离子半径小D.带正电荷多的阳离子半径比带正电荷少的阳离子半径小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B.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关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所含质子数和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一定是原子②凡质量数相同的原子化学性质必定相同③两种微粒结构中,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④两个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⑤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的电子层结构A.全部正确 B.④⑤C.②⑤ D.仅有④9.X和Y两元素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大于Y元素的阳离子半径;Z和Y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Z元素的原子半径小于Y元素的原子半径。
2017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高中化学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2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课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2的全部内容。
课时训练5 元素周期律一、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1.原子序数从11依次增加到17,下列递变关系错误的是()A.电子层数不变B。
原子半径逐渐增大C。
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D.从硅到氯,负价从—4到—1解析:原子序数从11依次增加到17,电子层数不变,原子半径逐渐减小,最高正价数值逐渐增大,从硅到氯负价从—4到-1。
答案:B2.下列关于第三周期元素的相关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Na、Mg、Al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多,其单核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加B.P、S、Cl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增强C.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以第ⅦA族的最大D。
Na、Mg、Al的氢氧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解析:Na、Mg、Al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其原子的还原性依次减弱,但离子的氧化性依次增强,A项正确;P、S、Cl的最高正化合价分别为+5、+6、+7,依次升高,由于P、S、Cl的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故其所对应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也依次增强,B项正确;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因此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应以第ⅦA族的最小(不考虑稀有气体),C项错误;因Na、Mg、Al的失电子能力依次减弱,则它们的氢氧化物的碱性应依次减弱,D项正确。
高一化学 1.2 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元素周期律每课一练新人教版必修2练基础落实1.下列关于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B.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C.随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正价从+1到+7,负价从-7到-1重复出现D.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及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B.Ⅳ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是CH4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第三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3.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化合价递增顺序排列的是()A.C、N、F B.Na、Mg、AlC.F、Cl、Br D.Cl、S、P4.X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H3XO4,则它对应的气态氢化物为() A.HX B.H2X C.XH4D.XH35.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Ra是第七周期第ⅡA族的元素,Ra(OH)2的碱性比Mg(OH)2的碱性强B.As是第四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AsH3的还原性比NH3的还原性弱C.Cs的原子半径比Na的原子半径大,Cs与水反应比Na与水反应更剧烈D.Cl的核电荷数比Al的核电荷数大,Cl的原子半径比Al的原子半径小6.原子电子层数相同的X、Y、Z三种元素,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强弱为H3XO4 <H2YO4<HZO4,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非金属性强弱为X>Y>ZB.原子半径为X<Y<ZC.阴离子的还原性为X3->Y2->Z-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为H3X>H2Y>HZ题号 1 2 3 4 5 6答案.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有关问题:族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周期二①②三③④⑤⑥⑦⑧⑨四⑩⑪⑫(2)在这些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_。
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2节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元素周期律1.(2019·哈尔滨高一检测)元素的以下变化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不呈现周期性变化的() A.化合价B.原子半径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 D.相对原子质量2.(2019·惠州高一检测)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3.(2019·济南高一检测)结合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分析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5B.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总是从1到8重复出现C.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从+1到+7,最低化合价从-7到-1重复出现D.B、C、N、O、F最高正价依次增加4.(2019·滨州高一检测)如图是部分1~18号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Y>XB.离子半径:Z>Y>XC.元素W的最高价和最低价代数和为4D.Y和Z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不能相互反应5.磷元素的常见单质有白磷和红磷两种,生活中常见的火柴头中就含有一定量的红磷。
已知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原子N S O Si半径r/×10-10 m 0.75 1.02 0.73 1.11根据以上数据判断,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A.1.06×10-10 m B.0.80×10-10 mC.0.70×10-10 m D.1.20×10-10 m6.钠钾合金在常温下呈液态,常用作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钠钾合金也可以作为许多反应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钠和钾具有相同的化合价B.原子半径:Na<KC.离子半径:Na+>K+D.+ (Na) (Na)rr<17.应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正确的组合是()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②砹(At)是第ⅦA族,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HCl③硒(S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④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⑤铊(Tl)与铝同主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⑥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A.①③④B.①③⑥C.③④⑤D.②④⑥8.(2019·烟台高一检测)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A.N、O、F最高正价依次升高B.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C.P、S、Cl原子半径依次减小D.Li、Na、K的半径依次增大9.下列说法或关系正确的是()A.H、O、F、Ca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Mg>Si>S>OC.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Al>Na>OD.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10.(2019·长沙高一检测)在原子序数11~18的元素中:(1)原子(18号元素除外)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下同);只有正化合价的是________;最高正化合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绝对值之差为4的元素是__。
元素周期律
1.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A、C的原子序数的差为8,A、B、C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D
B.非金属性:A>C
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D<C
D.单质B常温下能溶于浓硝酸
【答案】B
【解析】短周期元素A、C的原子序数的差为8,说明A、C同主族,结合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令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x+2x+2x=15,解得x=3,再根据短周期元素A、B、C,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则A为氧元素,B为铝元素,C为硫元素,D为氯元素, A、由于B、C、D同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B>C>D,原子半径为D >A,则原子半径为B>C>D>A,故错误;B、A、C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所以非金属性A>C,故正确;C、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C、D同周期,从左到右非金属性增强,所以非金属性D>C,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D>C,故错误;D、B为铝元素,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钝化,不能溶解,故错误。
2.关于砹(85At)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稳定性:HAt > HCl B.氧化性:At2 > I2
C.At2为分子晶体 D.NaAt的水溶液呈碱性
【答案】C
【解析】At属于卤族元素,A、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因为稳定性HAt<HCl,故错误;B、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减弱,即At2<I2,故错误;C、卤族元素单质都是分子晶体,故正确;D、HAt属于强酸,因此NaAt的水溶液显中性,故错误。
3.下列各组顺序的排列不正确
...的是()
A.酸性:H2SiO3<H2CO3<H3PO4<H2SO4
B.热稳定性:HCl>H2S>PH3>AsH3
C.原子半径:Na<Mg<Al<F
D.碱性:KOH>NaOH>Mg(OH)2>Al(OH)3
【答案】C
【解析】A、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即S>P,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即C>Si,磷酸是中强酸,碳酸是弱酸,因此酸性:H2SiO3<H2CO3<H3PO4<H2SO4,故说法正确;B、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Cl、S、P属于同周期,非金属性Cl>S>P,P和As属于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因此非金属性P>As,因此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Cl>H2S>PH3>AsH3,故说法正确;C、原子半径一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二看原子序数,电子层数相同,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为减小,因此半径大小:Na>Mg>Al>F,故说法错误;D、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K>Na>Mg>Al,即碱性:KOH>NaOH>Mg(OH)2>Al(OH)3,故说法正确。
4.同周期的X、Y、Z三种元素,已知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由强到弱顺序为HXO4>H2YO4>H3ZO4,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原子序数:X>Y>Z B.非金属性:X>Y>Z
C.原子半径:X>Y>Z D.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X>H2Y>ZH3
【答案】C
【解析】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A、根据上述推断,原子序数:X>Y>Z,故说法正确;B、非金属性:X>Y>Z,故说法正确;C、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因此半径Z>Y>X,故说法错误;D、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故说法正确。
5.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Y元素的金属性 X<Y
B.一定条件下,W单质可以将Z从其氢化物中置换出来
C.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溶于稀氨水
D.常温下,Z单质与W的常见单质直接生成ZW2
【答案】B
【解析】根据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可知X、Y、Z、W分别为Mg、Al、N、O元素,A、元素的金属性 X>Y,故错误; B、一定条件下,氮没有氧活泼,所以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置换氨气中的氮,故正确;C、Al(OH)3不溶于稀氨水,故错误;D、常温下,氮气与氧气不能直接
生成NO2 ,故错误。
6.电子层数相同的短周期元素X、Y、Z、W,其中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层少1,Y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 层多l,Z的单质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常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W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小的。
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A.Z的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强于W的氢化物
B.Z的氧化物与水反应可制得相应的含氧酸
C.X、Y、W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对应的离子半径依次增大
D.X、Y、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之间互相都能发生反应
【答案】D
【解析】Z的单质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常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则Z为Si,因为是电子层数相同,都属于第三周期,W的原子半径是同周期中最小的,则W为Cl,X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 层少1,K层有2个电子,则最外层有1个,即Na,Y的最外层电子数比K 层多l,则Y 为Al,A、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即Cl>Si,氢化物HCl>SiH4,故错误;B、SiO2不溶于水,不能得到硅酸,故错误;C、三种元素的离子分别是Na+、Al3+、Cl-,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相同,看原子序数,半径随原子序数递增而减小,因此Cl-> Na+> Al3+,故错误;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化学式为NaOH、Al(OH)3、HClO4,氢氧化铝表现两性,因此两两之间能发生反应,故正确。
7.下表所示为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不正确的是()
A.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G>HF>H2E
B.B2+、D3+、E2-、G-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C.A、E元素与氧元素可以形成三种常见的含氧酸盐
D.C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等于电子层数
【答案】B
【解析】根据原子半径的变化和主要化合价,推出:A:Na,B为:Mg,C为:Be,D:Al,E为S,F:Cl,G:F,A、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非金属性:F>Cl>S,即氢化物:HF>HCl>H2S,故说法正确;B、前两者核外有2个电子层,后两者有3个电子层,电子
层数不同,故说法错误;C、可以形成Na2SO3、Na2SO4、Na2S2O3,故说法正确;D、C为铝,最外层有3个电子,铝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因此相等,故说法正确。
8.比较下列性质(填“>”、“<”、“=”):
①原子半径:Na F ②酸性:H2CO3 HNO3
③碱性:NaOH Mg(OH)2④金属性:K Ra
⑤稳定性:H2O H2S ⑥非金属性:C F
【答案】①>;②<;③>;④<;⑤>;⑥<。
【解析】①半径Na比F多一个电子层,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N的非金属性>C的非金属性,则填“<”;③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填“>”;④K是第四周期IA族,Ra是第七周期ⅡA族元素,Ra的电子层数比K多,对最外层电子的束缚能力比K离子弱,因此填“<”;⑤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O、S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故非金属性O>S,填“>”;⑥同周期非金属性从左向右增(稀有气体除外),因此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