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447.00 KB
- 文档页数:10
2022届上海市徐汇区初三中考语文一模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2.01一、文言文(36分)(一)默写(12分)1.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2.,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3.锦帽貂裘,。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5.望着银杏树叶纷纷下落,小李赞美不已,小王却十分感伤。
一旁的小张同学感叹道:你俩对同一景物的感受截然不同,正如《岳阳楼记》中所写的:“,?”(二)阅读下面诗文,完成第6—11题(24分)【甲】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游石湖小记(节选)予往时到石湖游,皆绝胜。
是日,秋爽,伯美①、舍弟辈俱有胜情,由薇村②至上方,复从郊台、茶磨取径而下。
路傍时有野花幽香,童子采撷盈把。
落日,泊舟湖心,待月出,方命酒。
孟阳、鲁生继至,并舟露坐,剧饮至夜半而还。
盖十年无此乐矣。
(作者:李流芳,选自《嘉定李流芳全集》,有删改)[注释]①伯美:作者好友,与下文孟阳、鲁生同。
②薇村:地名,后文中上方、郊台、茶磨均为山中地名。
6.[甲]诗的作者是。
(2分)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欣然起行()(2)伯美、舍弟辈俱有胜情()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待月出,方命酒。
9.根据[乙]文与[丙]文内容,完成表格。
(6分)A.[甲]诗与[乙]文都写出了水的澄澈之美。
B.[甲]诗与[丙]文都写出了繁花烂漫之美。
C.三则诗文内容中都呈现了作者的行踪。
D.三则诗文所写到的观景季节各不相同。
题目1: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题目。
材料: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根据材料理解,下列哪个选项最能概括全诗的主题?
A. 山川壮丽,让人心生敬畏。
B. 大自然的神奇景观让人痴迷。
C. 人类应当更加努力去探索自然。
D.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题目2:填空题
请根据语境填写合适的词语。
材料:小明学习很_________,每天都坚持自学。
在他的努力下,他的成绩有了明显的__________。
题目3:应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熄灯
每天晚上,小明都会在睡觉前翻开一本书阅读。
他喜欢阅读各种类型的书籍,比如小说、历史、科学等等。
他认为阅读能够让他的思维和想象力得到锻炼,对他的认知能力有很大帮助。
问题:小明为什么喜欢阅读?(请简要回答)
题目4:应用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儿童成长
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
这些都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家长应该关注儿童的饮食习惯,保证他们摄取各种营养,如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此外,充足的睡眠能够促进儿童大脑发育和身体恢复,适度的运动有助于培
养他们的身体素质和锻炼意志力。
问题:健康成长的儿童需要注意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8.0分)1.默写。
(1)浮云游子意,______。
(李白《送友人》)(2)______,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3)昨夜雨疏风骤,______。
(李清照《如梦令》)(4)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
(文天祥《过零丁洋》)(5)至若春和景明,______,上下天光……(范仲淹《岳阳楼记》)(6)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诗歌鉴赏(本大题共1小题,共4.0分)2.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
卖炭翁(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诗中的“驱将”的意思是______。
(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满面尘灰烟火色”体现卖炭翁劳作的辛苦。
B.“心忧炭贱愿天寒”突显卖炭翁内心的忧伤。
C.诗歌揭露了宫使们巧取豪夺百姓物品的行径。
D.诗歌表达了对受“宫市”之苦的百姓的同情。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朝的______(人名)。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含义。
一、句子默写1.默写(1)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水调歌头》)(3)___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
(陶渊明《桃花源记》)(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诗人运用比喻,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二、对比阅读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与朱元思书吴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①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淡青色。
②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轩,向高处伸展。
邈,向远处伸展。
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③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嘤嘤,鸟鸣声。
韵,和谐的声音。
2024徐汇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一、阅读理解(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共15分)二、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阅读理解(共3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共6分)三、送杜少府简答题(共20分)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4分)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诗中以“征蓬”“归雁”比喻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____的感情。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请简要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4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请结合诗句内容简要分析。
(4分)4、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或“望”字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分)(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共15分)林尽水源,便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乙)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耕陇亩,不求闻达与诸侯。
后跟刘备,并辅佐刘禅。
土地平阔,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上海市徐汇区初三语⽂⼀模综合试题含答案(1)初三语⽂第⼀期学习能⼒诊断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注意:1.本试卷共26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律不计分。
⼀、⽂⾔⽂(39分)(⼀)默写(15分)(⼆)阅读下⾯这⾸曲,完成第6—7题(4分)天净沙?秋思枯藤⽼树昏鸦,⼩桥流⽔⼈家,古道西风瘦马。
⼣阳西下,断肠⼈在天涯。
6.这⾸元曲的作者是。
(2分)7.对这⾸元曲的理解不正确⼀项是()(2分)A.“枯藤⽼树昏鸦”呈现出萧索枯败的冬⽇景象。
B.“⼩桥流⽔⼈家”的画⾯勾起旅⼈的向往之情。
C.“古道西风瘦马”写出游⼦漂泊⽆依的状态。
D.“断肠⼈在天涯”以游⼦思乡之苦收束全篇。
(三)阅读下⽂,完成第8—10题(8分)黔之驴柳宗元黔⽆驴,有好事者船载以⼊。
⾄则⽆可⽤,放之⼭下。
虎见之,庞然⼤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驴⼀鸣,虎⼤骇,远遁;以为且噬⼰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异能者,益习其声,⼜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技⽌此⽿!”因跳踉⼤?,断其喉,尽其⾁,乃去。
8.请写出⼀个出⾃本⽂的成语(2分)9.⽤现代汉语翻译下⾯的句⼦。
(3分)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10.下列选项中与本⽂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3分)A.苛政猛于虎也。
B.出淤泥⽽不染。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和。
D.⾦⽟其外,败絮其中。
(四)阅读下⾯语段,完成第11—13题(12分)宋孝宗时,张⼦韶在讲筵。
上尝问⽈:“何以见教?”张⽈:“⾂安敢当见教之语?抑不知陛下临朝对群⾂时,如何存⼼?”上⽈:“以⾄诚。
”⼜⽈:“⼊⽽对宦官、嫔御如何?”⽈:“亦⾄诚。
”⼜⽈:“⽆所接对静处时,如何?”上迟疑未应。
⼦韶⽈:“只这迟疑,已⾃不可。
”上极喜,握其⼿⽈:“卿问得极好。
”——选⾃【明】朱国祯《涌幢⼩品》11.解释⽂中加点的词。
(4分)(1)⾂安敢当见教之语⑵上极喜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项是()(4分)A.皇上尝试问道:“(你)为什么来教导我?”B.皇上尝试问道:“(你)⽤什么来教导我?”C.皇上曾经问道:“(你)为什么来教导我?”D. 皇上曾经问道:“(你)⽤什么来教导我?”13.对宋孝宗称赞张⼦韶“问得极好”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A. 张⼦韶不懂就问的精神令⼈感动。
上海徐汇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解析及评分标准〔一〕默写〔18分〕1.随军直到夜郎西2.月上柳梢头3.一点飞鸿影下4.八百里分麾下炙5.千载谁堪伯仲间6.回看射雕处〔二〕诗词理解〔4分〕7.形容伤心悲哀到极点的人。
这里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8.B〔三〕课内文言阅读〔9分〕9.亚圣孟母三迁孟母断织10.〔如果〕一天晒它,十天冻它,没有能够生长的11.凡事要专一,不能三心二意〔四〕课外文言阅读〔12分〕12.(1)讨伐、进攻〔2〕下雨13.D14.善于进言15.双方争斗不休,互不相让,只会两败俱伤,使第三者得利。
【二】现代文〔共48分〕〔一〕«海洋中也有沙漠»〔22分〕16.比喻生动地表达了海洋中低氧、缺氧造成的部分地区没有生物,缺乏生机的现状。
17.C18.不应删去。
海水温度升高导致海洋沙漠化,而海洋沙漠化的同时也导致海水温度升高,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更说明海水温度升高的危险性。
19.全球气候变暖海水溶解氧的能力下降海水水层屏障现象恶化20.〔1〕海洋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将不得不为争夺新的生存空间而展开暴虐的竞争〔2〕以来海洋生存地区的人们将无所依靠〔二〕«话说父亲»〔25分〕21.暄22.坚忍〔坚守、坚持〕23.〔1〕人艺的男演员们自发看护住院的父亲〔2〕演员们拿父亲这个导演的戆直事打趣24.职权/职位/权势恍恍然怅怅然都是叠词,更突显出了其他退休老人的失落、茫然。
而父亲恰恰与他们相反,强调他活得充实而有趣味。
25.要点:既戆直又不戆直。
戆直:生活琐事,待人接物,对名利等;不戆直:对革命、艺术,真诚待人,对书本〔知识〕的渴求。
二、现代文(34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题(16分)网络流行语与思维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思维的工具;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社交方式,③网络流行语的这些缺陷肯定会对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长期使用浮夸的流行语,就会养成一种过度夸张的思维习惯,用情感的宣泄来代替理性的明辨。
对习惯使用网络语言的一代人来说,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是被放大的,好像说出的任何话语都是加上一个感叹号的,都是以“哇哦”“哇塞”这样的情绪表达出来的,但是对精微细腻的思想感情却缺少了识别和表达的能力。
④热衷于到处套用网络流行语,也很容易简化思维活动,采用“贴标签”的方式去和对象打交道。
仔细辨析的话,就可以发现标签的类型就那么几组,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热点事件就换一个新表达,比如“社畜”“996”“打工人”流行的时间不同,但都表达了一个核心意思,并没有太多观念上的创新。
在人际交往中,按照这样简单分类的方式去评判对象,我们就不愿意去深入体会一个人身上的复杂性和全面性,而是用“懂王”“小镇做题家”“直男”一下子就对号入座了。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网络语言暴力频繁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使在赞扬别人的时候也不例外,所有和疫情斗争的人都是“逆行者”,不再去思考“逆行”的具体过程和压力,不再去思考不同逆行者的细微差异。
网络流行语里的人物都是扁平的,不是立体的。
显然,这种语言使用方式对我们认识世界和社会、处理人际关系都是有很大危害的。
⑤浅薄化则会带来追求快速反馈、放弃深度思考的习惯。
使用者希望话语一经使用就引发别人的关注,用最低的成本去求取最大的收益。
长此以往,我们的语言就会粗鄙化,我们的思考也会肤浅化。
别字代替双关,搞笑代替幽默,哈哈一笑之余没有可回味的东西,还会对这种快速刺激逐渐上瘾,放弃对精致事物的追求。
就像用鸡精做菜,会带来口感的迅速提升,但久而久之就败坏了味蕾,降低了品味。
⑥流行语的诞生、传播和消亡,是语言正常的新陈代谢。
我们要警惕的是网络流行语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决眦:极目远望)B.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胜状:优美的景色)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昏晓:黄昏和拂晓)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乎:在于)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颓废败笔蔓延俯仰生姿B.诠释蔓延催毁坦荡如砥C.肆虐斑澜秀颀瞬息万变D.琢磨憔悴嬉戏美妙绝伦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重新树立起了努力学习的信心。
B.一进入会场就看到许多面彩旗和一片混杂着欢乐和呼喊。
C.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还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D.在这次活动中,使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环保的知识。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哎呀,真是太美了!”张老师说:“我非常满意!”B.语言,是人们用来抒情达意的;文字,是人们用来记言记事的。
C.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的号召,我校开展了“读一本好书”活动。
D.《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一句,如果改为“窗前明月”,则意境全变。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
B.《我爱这土地》的作者是余光中,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祖国、对土地的热爱。
C.《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对亲人的思念。
D.《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范仲淹,文章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6.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它们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顽皮、愉快地跳舞。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沐浴飘渺断章取意循序渐进B.真谛禀告变幻多姿为虎作伥C.懊悔雄辨安然无恙谈笑风声D.风姿迁徙长途跋涉以身作则填空题1.《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_,这部小说中你最喜欢的人物是_______,因为_______。
2023年上海市徐汇区初三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9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35分)(一)默写(13分)1.稻花香里说丰年,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 ___________________,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3.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4.面对生活中的得失,我们不妨用《岳阳楼记》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醒自己,保持豁达淡然的心态。
(二)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第5—9题(22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观楚之宝器,楚王闻之,召令尹子西而问焉:“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可以示诸?①”令尹子西对曰:“臣不知也。
”召昭奚恤问焉,昭奚恤对曰:“此欲观吾国之得失而图之,国之宝器,在于贤臣,夫珠宝玩好之物,非国所宝之重者。
”王遂使昭奚恤应之。
(选自《新序·杂事第一》)【注释】①和氏之璧,随侯之珠:和氏璧、随侯珠,是春秋时期的珍宝。
5.【甲】文的作者是儒家学派代表人物___________,以下()项也是他的作品,收录于教材中。
(4分)A.《北冥有鱼》B.《记承天寺夜游》C.《醉翁亭记》D.《富贵不能淫》6.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曾益其所不能()(2)秦欲伐楚()7.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画线句。
上海市徐汇区九年级语文一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2019·余杭模拟)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 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如《出师表》;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如《陋室铭》。
B . 《文山先生文集》《宋学士文集》《柳河东集》《范文正公集》分别是文天祥、宋濂、柳宗元和范仲淹的文集,其命名方式各不相同。
C . 科举制度时代,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叫“乡试”,由秀才去应试;乡试中举,第一名称“会元”,第二名至第十名称“亚元”。
D . 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作阴,如江阴市因地处长江以南而得名;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作阳,如东阳市因地处东阳江以北而得名。
2. (2分) (2018七下·江都月考) 下列划线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 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不能忘本,要记得在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B . 他炯炯有神地弹奏着《命运交响曲》。
C . 港珠澳大桥的设计别具匠心,它将连起世界最具活力经济区,快速通道的建成对香港、澳门、珠海三地经济社会一体化意义深远。
D . 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辍学的孩子们重返校园,与同学们一起共享天伦之乐。
3. (2分)(2018·北部湾)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在《骆驼样子》中,“他只是个有时候教点书,有时候也作些别的事的一个中等人物……他的家庭是沙漠中的一个小绿洲”,这里的“他”就是被祥子看成圣贤的刘四爷。
B . 真假孙悟空都神通广大,沙僧、菩萨、玉帝、唐僧、地藏等均不能辨出真假,直至来到如来佛祖面前,被佛祖轻而易举判出真假。
真悟空打死假悟空,师徒团聚。
C . 格列佛在慧骤国遇到很有理性、观察敏锐而且判断正确的慧骃马,对它项礼膜拜,学它走路,模仿它说话的腔调。
当慧骃马要求他离开时,格列佛非常悲伤。
D . 水浒英雄各有绰号,有些绰号鲜明地概括出人物的特征,如“豹子头”,突出林冲“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神行太保”则突出戴宗能“程途八百里,朝去幕还来”。
二、句子默写 (共1题;共7分)4. (7分)(2014·襄阳) 古诗文默写。
(1)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
(崔颠《黄鹤楼》)(2)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3)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________。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4)《<论语>十则》中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自古以来,“诗言志”,大自然的风花雪月成为文人墨客情感的载体、心意的寄托。
如《钱塘湖春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借花草表达了对早春的喜悦之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________,________”,苏轼借明月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三、字词书写 (共1题;共15分)5. (15分)(2017·孝感) 孝感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是全国唯一以“孝”命名的中等城市。
请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并按照需要完成孝文化专题综合性学习任务。
【材料一】近两千年来,孝感孝子层出不穷,仅明清县志记载,孝感有名有姓的孝子就多达493名,在《二十四孝》中,孝感有三孝,即卖身葬父的董永,扇枕温衾的黄香和哭竹生笋的孟宗;武汉黄陂有木兰庙(曾隶书孝感),当地人都认为代父从军、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花木兰是一个大孝女。
【材料二】数年前,孝感女孩,全国道德模范谭之平,在尽心赡养父亲和继母的同时,刻苦学习。
大学毕业后,她竭力心力,艰苦创业,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后,尽力助养残疾儿童和孤寡老人,她用爱心和事业心丰富着孝感道的时代内涵。
【材料三】孝感市大悟县梁龙,梁小龙兄弟俩为了让瘫痪的母亲得到更好的治疗,带着母亲来到上海,弟弟白天照顾母亲,晚上打工赚钱;哥哥白天读书、打工,晚上照顾母亲。
梁龙、梁小龙家庭因兄弟齐心协力践孝道、相互扶持渡难关撑起一个家而荣获“2017年全国最美家庭”称号。
(1)解“孝”字:下图是金文中的“孝”字,是由“子”字和省略笔画的“老”字组合而成,请结合字形解释“孝”字的含义。
(2)明“孝”道:明代在发展“孝”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填充横线上的内容。
大孝爱国,孝是保卫和平、赤诚报国的庄严使命;中孝立业,孝是竭尽心力、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A________,B________;(3)践“孝”行:为响应孝感市“打造中华孝文化名域”的倡议,班级设计了两项“我和孝文化”实践活动主题,请开动脑筋,另外设计两项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一:探寻孝感地名由来。
活动主题二:开展孝文化主题演讲活动主题三:________。
活动主题四: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10分)6. (10分) (2017八下·上虞期中) 名著阅读“救命!救命!”我喊着,两手拼命划着向林肯号泅去。
我身上的衣服非常碍事。
衣服湿了贴在我身上,使我的动作不灵。
我要沉下去了!我不能透气了!……“救命!”这是我发出的最后呼声。
我嘴里满是海水。
我极力挣扎,我就要被卷人深渊中了……忽然我的衣服被一只很有力的手拉住,我感到自己被托出水面上来了,我听到,我的确听到在我耳朵边响着这样的声音:“如果先生不嫌不方便,愿意靠着我的肩膀,先生便能更从容地游泳。
”我一手抓住我忠实的康塞尔的胳膊。
“是你呀!”我说,“是你呀!”“正是我,”康塞尔答,“我来伺候先生。
”(1)语段选自法国科幻小说家________(填人名)写的名著《________》,语段中的“我”是________(填人名)。
(2)从语段中可以看出康塞尔是一个________的人。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舟过谢潭三首(之一)(宋)杨万里风头才北忽成南,转眼黄田到谢潭。
仿佛一峰船外影,褰帷①急看紫巉岩。
【注释】①褰(qiān)帏:掀起帘子。
(1)本诗第二句中的“转眼”与第一句诗中一字相呼应,写出了。
(2)本诗最后一句中的“急”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8. (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
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
一则羡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
”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于是遂就书。
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语。
①媵人持汤沃灌()②邴原少孤()(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我们可以从甲文和乙文中分别学到什么?七、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60分)9. (1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生命是一种过程生命是一种过程,你无法超越。
无论你出身于豪门深宅还是穷家陋室,向人世间报到的第一声必定是嘹亮的啼哭。
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你必须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属于你的生命初级阶段的探索;从①_______的青年到②_______的中年再到③_______的暮年,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必然要被时间轮船载着驶向不同的港湾。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所以有圣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所以有哲人高呼:当机会迎面扑来的时候,你牢牢抓住它,你就是天才。
选择是痛苦的。
你要么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让生命在自己手中变成一张白纸,在时间的风里飘来荡去。
你要么另辟蹊径,按照预定的设想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哪怕是磨烂双脚也义无反顾。
这时你所面对的,也许是孤独和寂寞;但你奉献给社会的,也许是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也许是艺术作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
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生命的充实。
作为常人,最重要的是把握你自己。
当生命的过程临近尾声时,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你只要说一句:我努力过,奋斗过,此生无悔矣。
你的生命便结出了虽不丰硕但却饱满的果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过程比结果重要得多。
(1)为文中空格处选择恰当的一组词是:()A . ①壮心不已②风华正茂③成熟丰稔B . ①风华正茂②成熟丰稔③壮心不已C . ①成熟丰稔②风华正茂③壮心不已D . ①成熟丰稔②壮心不已③风华正茂(2)“这个过程”指的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3)怎样理解“选择是痛苦的”?(不超过40字)(4)作者设想“你奉献给社会的”是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方面说的。
(分别用2个字回答)(5)与“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生命的充实”相照应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6)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不超过30个字)10. (20分) (2017九上·营山期末) 名著阅读(1)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 .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B . 孙悟空——大闹天宫C . 诸葛亮——三顾茅庐D . 刘姥姥——三进大观园(2)《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________。
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________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________。
11. (25分) (2017九上·浦东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不完满才是人生季羡林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南宋方岳诗句:“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这些诗词脍炙人口,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
他们君临天下,“率士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
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
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
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
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