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 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 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 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二课时 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二课时教学案新人

教版必修2

【引入】乙酸是重要的有机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它。食醋是3%~5%乙酸的水溶液,所以乙酸又叫醋酸。下面我们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

【板书】二、乙酸

1、乙酸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起盛有乙酸的试剂瓶,观察乙酸的色、态,打开瓶盖闻一下气味,然后说给大家听。

【讨论、投影】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讲述】我这里也有一瓶乙酸(冷冻过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是冰状晶体)。为什么跟你们实验台上的乙酸状态不同?因为课前我把它放在冰箱里了。乙酸在温度低于它的熔点(16.6℃)时会变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叫冰醋酸。乙酸的沸点是117.9℃。当乙酸和高沸点物质混合在一起时,要想将乙酸分离出来,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质疑】如何从结冰的冰醋酸中取出乙酸?

【点评】此问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培养学生的实验实际操作能力。

【展示】乙酸的比例模型

【导引、板书】2.分子结构

羧基

【质疑】乙酸分子是由甲基和羧基构成的,羧基决定了乙酸的化学性质。那么,乙酸发生化学反应时可能在哪些部位断键呢?

【思考、交流并讲述】断羟基中的氢氧键,因此,羧基在水溶液中有一部分电离产生H+。CH3COOHCH3COO-+H+而具有一定的酸性,请你们根据已有的知识,选择合适的化学药品设计几个小实验证明乙酸具有酸性。

【讨论、交流】将全班同学分成小组,经过讨论确定设计实验方案并写在纸上投影。

【归纳、投影】①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入乙酸溶液

②往镁粉中加入乙酸溶液

③向CuO中加入乙酸溶液

④向Cu(OH)2悬浊液中加入乙酸溶液

⑤向Na2CO3粉末中加入乙酸溶液

【活动、探究】根据以上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实验。强调注意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推测乙酸的化学性质。

【点评】学生根据酸的通性设计出实验方案,可进一步巩固酸的通性,同时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导引、板书】2.化学性质

⑴酸性(断O-H键)(化学方程式略)

酸性强弱比较:乙酸>碳酸

【迁移、应用】用醋可除去水壶内壁上的水垢,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练习】2CH 3COOH+CaCO 3=(CH 3COO)2Ca+CO 2↑+H 2O

2CH 3COOH+Mg(OH)2=(CH 3COO)2Mg+2H 2O

【过渡】一般的食品和饮料,超过保鲜期就会变质,而用粮食酿造的酒却会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变得更醇香,这是为什么呢?

【观察、思考】教师演示乙酸和乙醇的反应,边操作边讲解,同时投影下列问题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

①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②为什么反应物都必须是无水液体?③反应混合液的混合顺序如何?为什么?大试管内反应混合液体积不超过多少?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什么?④为什么要用饱和Na 2CO 3溶液吸收产物?⑤为什么导气管不能伸入饱和Na 2CO 3溶液? ⑥实验完成后向饱和Na 2CO 3溶液中加一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再将所得产物充分振荡,并注意前后液层厚度及气味。

【观察、描述】Na 2CO 3液面上有一层无色透明、不溶于水、有香味的油状液体。

【讲述、板书】这种有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就是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的条件下发生了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向这种酸跟醇作用而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在此条件下,生成的乙酸乙酯和水又能部分地发生水解反应,所以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如下:

⑵酯化反应:(断C -OH 键)

CH 3C-OH+HO-CH 2CH 3 CH 3 O-CH

2-CH 3 +H 2O 【质疑】酯化反应是怎样发生的?

【媒体演示】酯化反应机理

【导引、板书】羧酸脱羟基、醇脱氢.

【提问、讨论、归纳】结合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引导学生分析酯化反应的特点:

1.酯化反应在常温下进行得很慢,为了使反应加快,使用了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

2.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它会达到平衡状态,如何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呢? 学生答: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或减小生成物的浓度。

为了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我们加入的乙醇、乙酸是无水的,且乙醇是过量的,以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同时将生成的产物乙酸乙酯蒸出,水可以被浓硫酸吸收,由此使生成物的浓度减少,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所以浓硫酸在反应中既是催化剂又是吸水剂.

为了使蒸发出的乙酸乙酯蒸气迅速冷凝,加长了导气管,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匀造成碳酸钠溶液倒吸,所以导管口位于接近液面的上方。

3.为什么必须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呢?因为:

①碳酸钠能跟蒸发出的乙酸反应生成没有气味的乙酸钠,所以反应完毕后振荡试管酚酞的红色变浅,液层变薄;它还能溶解蒸发出的乙醇,由此可以提纯乙酸乙酯。

②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减小,容易分层析出.

4.反应混合液的混合顺序:先加无水乙醇,再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边加边振荡。大试管内反应混合液体积不超过1/3。加入碎瓷片的目的是防止暴沸。

【小结】乙酸的化学性质主要是这两个方面:一是有酸性,二是能发生酯化反应.乙酸之所以具有如此的化学性质,正是因为它具有羧基这个原子团。

【点评】本节课从实验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掌握乙酸的重要性质,然后上升到从结构理论去认识,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方法上通过精心设问,师生共同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事实的科学态度。

O O

C 浓

【作业】1.思考:为什么酒存放时间越久越香?

2.常规训练

3.、拓展延伸(略)

2019-2020年高中化学《饮食中的有机化合物》第五课时教学案新人

教版必修2

【导入】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油脂、葡萄糖、淀粉这些人类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营养物质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将接着来研究在人类生命活动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而且一切重要的生命现象和生理机能都离不开的物质?

【板书】五、蛋白质

【设问】说到蛋白质,使我想起了一位同学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他说:蛋白质存在于生物体内,这一说法对不对呢,为什么?

【板书】1.蛋白质的存在

【讲述】蛋白质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第一”,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广泛存在于动物的肌肉、皮肤、血液、毛、发、蹄、角等中、植物的种子中,以及酶、某些激素、血红蛋白、细菌、病毒、抗体等。在人体中,蛋白质约占人体除水分外剩余质量的一半,是一种对健康至关重要的营养物质,它可以调节水与电解质平衡,是抗体生成所必须的物质,还是提供人体活动所需能量的物质之一,可见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生命的存在形式。

【设问】既然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那么,你知道蛋白质是由那些元素所组成的?是由什么物质构建而成的呢?

【板书】2.、蛋白质的组成

蛋白质是一类非常复杂的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C、H、O、N、S等元素。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几万到几千万,蛋白质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1965年我国科技工作者成功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是科学史上的一大成就,可以说是科学史上又一“丰碑”。在认识生命现象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讲述】蛋白质在酸、碱、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水解得到最终产物为α-氨基酸。

酸、碱或酶

蛋白质+水α—氨基酸

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在酶的催化下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各种α-氨基酸;各种α-氨基酸在人体内重新合成所需的各种蛋白质,由此可见α-氨基酸是构建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的基石。

【设问】什么叫氨基酸?

概念:羧酸分子里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叫氨基酸。

你能写出下面氨基酸的结构简式:

⑴α-氨基乙酸(甘氨酸)

⑵α-氨基丙酸(丙氨酸)

⑶α-氨基戊二酸

【讲述】与羧基相连的碳原子叫α碳原子,与α碳原子相连的碳原子叫β碳原子。羧酸分子里的α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的生成物叫α-氨基酸。

【过渡】蛋白质有什么样的性质呢?

【活动、探究1】学生分组实验:①取5支编号(1~5)试管,各加入2mL鸡蛋清溶液,向1号试管加入2mL蒸馏水振荡后留作对比。②向2~4号试管中分别加入0.5mL 的饱和(NH4)2SO4溶液、醋酸铅(或硫酸铜)溶液、甲醛(或75%医用酒精)溶液,第5支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振荡试管并观察现象。③向2~5号试管中各加入2mL蒸馏水,振荡后再次与1号试管对照观察,填写实验记录。思考2号试管现象为什么和3、4、5不同,其实质是什么?

【活动、探究2】向盛有3mL 鸡蛋清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浓硝酸,观察发生的现象。【活动、探究3】把洗净的鸡蛋壳晾干后,取少量放在酒精灯上灼烧,闻气味。

【交流、讨论】2号试管有蛋白质析出,加蒸馏水后蛋白质又溶解在水里;2~4号试管有蛋白质凝结,加水后不溶解;鸡蛋清溶液遇浓硝酸变黄;灼烧鸡蛋壳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讲述】少量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能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果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盐溶液,反而会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使其从溶液中析出,这个过程叫盐析,这样析出的蛋白质在继续加水时仍能溶解,并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生理活性,可见盐析是可逆的。但在紫外线照射、加热或加入有机化合物、酸、碱、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汞盐等)的情况下,蛋白质会发生性质上的改变而聚沉,,这种聚沉是不可逆的,这个过程叫变性。【板书】3.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⑴盐析—可逆过程—可分离提纯蛋白质

⑵变性—可逆过程

⑶颜色反应—可鉴别蛋白质

⑷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可鉴别蛋白质

【点评】蛋白质的性质是教学重点,其盐析、变性、颜色反应所涉及的仪器、操作都比较简单,而实验现象又适宜在近处仔细观察,因此建议采用边讲学生边实验的教学方式进行。【过渡】由于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变性,丧失生理活性,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对这一性质的运用也是很多的。

【迁移、应用】1.误服重金属盐应立即采取什么措施?

2.教材p87的迁移应用

【阅读总结】阅读蛋白质的用途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蛋白质的用途。

【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