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产品调查与对比分析表
- 格式:doc
- 大小:95.00 KB
- 文档页数:2
市场调查报告表模板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市场现状及趋势
2.分析目标客户需求
3.评估竞争对手情况
4.制定营销策略和计划
二、调查范围
1.调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至XXXX年XX月XX日
2.调查区域:XX省XX市
3.调查对象:目标客户群体
三、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2.访谈调查
3.观察调查
4.网络调查
四、调查内容
1.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
2.目标客户需求及购买行为
3.竞争对手情况及市场占有率
4.产品/服务优缺点及改进建议
5.市场机会与挑战分析
6.营销策略及推广建议
五、调查结果分析
1.数据统计与分析
2.市场趋势预测
3.目标客户需求分析
4.竞争对手情况分析
5.产品/服务优缺点分析
6.市场机会与挑战分析
7.营销策略及推广建议分析
六、结论与建议
1.结论总结
2.对产品/服务的改进建议
3.对营销策略及推广的建议
4.对市场拓展的建议与规划
5.对企业发展的建议与展望
七、附件
6.调查问卷样本
7.数据统计表及图表。
竞品对比分析报告模板一、引言竞品对比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市场调研工具,通过比较自身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现状和竞争态势,为制定营销策略和产品优化提供参考。
本报告旨在介绍竞品对比分析的基本原则和步骤,并提供一个模板,以供参考使用。
二、竞品选择竞品选择是竞品对比分析的第一步,合理选择竞品是确保分析结果具有实际意义的关键。
选择竞品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同类产品或服务:竞品应与自身产品或服务具有相似的功能和定位,以确保比较结果的有效性。
2.市场份额:竞品应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以保证分析结果对市场整体形势的准确反映。
3.竞争对手:竞品应来自与自身企业直接竞争的企业,以确保比较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基于以上准则,我们选择了A公司、B公司和C公司作为竞品,分别是市场上颇具知名度和竞争力的企业。
三、竞品分析指标竞品分析指标是用于比较不同竞品的关键数据和指标,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各竞品在市场中的表现和竞争优势。
以下是列出的一些常用竞品分析指标:1.产品特点:包括产品的功能、性能、质量等方面的特点,可通过产品文档和使用体验来了解。
2.价格策略:包括产品的售价、促销活动以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策略,可通过市场调研和竞争分析来获取。
3.市场份额:包括竞品在整个市场中的占有率和增长趋势,可通过第三方市场研究报告等获取。
4.品牌知名度:包括竞品在目标市场中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可通过市场调研和消费者调查等获取。
5.用户评价:包括竞品在用户中的口碑和满意度,可通过用户调查、社交媒体等获取。
在实际分析中,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竞品分析指标,以便更好地对比分析不同竞品。
四、竞品对比分析报告竞品对比分析报告是对竞品分析结果进行梳理和总结的文档,可以直观地展示竞品间的差异和竞争优势。
以下是一个竞品对比分析报告的模板:1. 竞品市场概况•市场容量:市场中的潜在消费者数量和潜在销售额。
•市场增长率:市场容量的增长速度,反映市场的发展趋势。
对标分析分析报告(一)引言:对标分析是一种比较和评估企业与竞争对手之间的关键指标和业务实践的方法。
通过对行业内其他公司的表现和实践进行对比,企业可以确定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制定改进策略。
本报告旨在对标分析的概念和重要性进行说明,并通过对五个主要方面的分析,提供一些建议。
正文:一、市场份额1.分析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并与本企业进行比较。
2.确定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增长率,并了解其背后的原因。
3.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分布,以了解市场的结构。
4.评估本企业的市场份额变化趋势,并与竞争对手进行对比。
5.推测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增长战略,以获得启示。
二、产品研发1.对竞争对手的产品研发投入进行调查,并与本企业进行比较。
2.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研发流程和方法,以获取有益经验。
3.评估竞争对手的产品创新能力,并分析其成功之处。
4.分析本企业的产品研发投入效益,并对比竞争对手。
5.提出改进本企业产品研发的建议,以提高竞争力。
三、市场营销1.比较竞争对手的市场营销策略,并进行评估。
2.分析竞争对手的品牌形象和定位,并与本企业对比。
3.评估竞争对手的市场推广活动,以确定其效果。
4.了解竞争对手的销售渠道和分销网络,以获得启示。
5.提出改进本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建议,以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人力资源1.分析竞争对手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并进行比较。
2.评估竞争对手的员工培训和发展项目,以确定其价值。
3.分析竞争对手的员工福利和激励机制,以获取有益信息。
4.对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进行评估,并与竞争对手对比。
5.提出改进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以提升员工绩效和满意度。
五、财务状况1.对竞争对手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并与本企业进行比较。
2.评估竞争对手的财务指标和经营性能,以判断其盈利能力。
3.分析竞争对手的财务结构和资本运作方式,以获取有益信息。
4.了解本企业的财务状况并评估其现状。
5.提出改进本企业财务状况的建议,以增加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定性。
关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优势对比由于可口可乐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可乐生产企业,具有百事可乐不可比拟的先人优势,百事可乐在中国同样处于挑战者的位置。
百事可乐在中国市场的竞争战略主要是:差异化战略以年轻人和爱好体育的人士为目标市场。
百事可乐的广告也全部以时尚、新潮、青年或运动人士为诉求重点。
百事公司旗下的饮料和餐饮业务均已在中国展开。
目前,百事可乐饮料在国内的产品包括百事可乐、七喜、美年达,百事可乐餐饮在中国主要是肯德基和必胜客。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之间的双雄战已打得不可开交。
可乐属于碳酸饮料,目前市面上相对比较受欢迎的可乐是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
百事可乐在口感方面比可口可乐好一些,没有那么多的二氧化碳气体,也就是说没有那么呛鼻。
同时百事可乐品牌内涵及品牌高度都不错,与可口可乐一样同属世界500强的产品,相对可口可乐而言它显得更年轻。
所以多数的年轻朋友们更喜欢选择的是百事可乐,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是比较喜欢百事可乐,虽然两乐同是世界品牌。
但是我喜欢百事,因为冰镇还是百事好喝.但是可乐多喝不益,。
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进货价格:可口可乐进货价格:每桶320元(可接240杯左右)。
百事可乐进货价格:每桶290元(可接300杯左右)。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终端促销:可口可乐公司无终端促销。
百事可乐公司终端促销:10桶赠1桶。
(合计:每桶263.60元)。
最后面我注释了些都是以前看书看到的)可口可乐诞生于1886年,而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晚12年。
一直以来百事可乐一直扮演着挑战者的角色,无论从市场渗透率还是品牌价值,可口可乐仍远远超过百事可乐。
所以,人们仍然认为可口可乐是领导者,百事可乐是挑战者,而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这更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根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实施的、"中国市场与媒体研究(CMMS)"的连续监测,可口可乐凭借其"拉网式"的市场攻略,全国布网,层层推进,市场渗透率(饮用某品牌可乐的消费者人数与可乐消费者总数之比)一直"遥遥领先"于百事可乐。
尊敬的受访者:您好!为了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优化我公司的产品线,提升产品竞争力,我们特开展此次全产品竞品调查问卷。
您的宝贵意见将对我们改进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问卷采取匿名方式,所有信息仅用于统计分析,请您放心填写。
感谢您的支持与配合!一、基本信息1. 您的性别:(1)男(2)女(3)其他2. 您的年龄:(1)18岁以下(2)18-25岁(3)26-35岁(4)36-45岁(5)46-55岁(6)56岁以上3. 您所在的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您的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产品认知与评价1. 您是否了解我公司及我公司的产品?(1)非常了解(2)比较了解(3)一般(4)不太了解(5)完全不了解2. 您对我公司产品的整体印象如何?(1)非常满意(2)比较满意(3)一般(4)不太满意(5)非常不满意3. 您认为我公司产品的哪些方面需要改进?(1)外观设计(2)功能性能(3)性价比(4)售后服务(5)其他4. 您认为我公司产品与竞品相比,有哪些优势和劣势?(1)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劣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竞品对比1. 您认为我公司与以下竞品在价格方面的竞争力如何?(1)明显优于竞品(2)略优于竞品(3)与竞品相当(4)略低于竞品(5)明显低于竞品2. 您认为我公司与以下竞品在功能性能方面的竞争力如何?(1)明显优于竞品(2)略优于竞品(3)与竞品相当(4)略低于竞品(5)明显低于竞品3. 您认为我公司与以下竞品在售后服务方面的竞争力如何?(1)明显优于竞品(2)略优于竞品(3)与竞品相当(4)略低于竞品(5)明显低于竞品四、市场需求与购买意愿1. 您对我公司产品的购买意愿如何?(1)非常愿意购买(2)愿意购买(3)不确定(4)不太愿意购买(5)非常不愿意购买2.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您的购买决策?(1)价格(2)功能性能(3)品牌知名度(4)售后服务(5)其他3. 您认为我公司在以下方面有哪些提升空间?(1)产品创新(2)品牌宣传(3)渠道拓展(4)售后服务(5)其他感谢您抽出宝贵时间填写本问卷!您的意见和建议对我们至关重要,我们将认真对待并努力改进。
三大手机品牌竞争分析一、手机市场分析随着智能化和科技化的发展,智能手机产业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智能手机,而手机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各竞争者无所不用其极抢占市场,各种新品层出不穷,销售手段也层出不穷。
当下手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
苹果,三星,华为,小米,联想,魅族等等在中国市场各自大展宏图。
关于各手机品牌市场占比的调查很多,有些调研公司统计的是出货量,有些统计的是最终销量,结论众说纷纭,但大趋势相似。
我们先来看一个2013年的数据,2013年7月,美国调研公司Flurry发布报告称,截止到2013年6月中国市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数量为2.613亿部。
同时Flurry选取了其中的1.831万部设备,数据显示苹果、三星、小米位居前三,市场份额分别为35%、15%、6%。
接着是华为,份额为2.63%。
个人认为这个数据苹果的占比偏高,可能与他所选数据偏向发达地区有关。
但2013年确实是小米崛起的一年。
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出2013年小米凭借快速推出新机与拓展销售渠道获得较快成长。
表1我们再来看2014年的数据。
调查机构IHS iSuppli中国研究总监王阳公布了的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排名,这份排名显示,小米手机首次获得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销量第一名,市场份额达到14.97%。
表2同样,苹果、三星、小米、华为仍为市场巨头,与前一份数据不同的是苹果的占比迅速下降,从35%降到了11.48%,这个落差我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前一个调查是美国调研公司Flurry进行的,取样偏向发达城市,导致苹果这一土豪机占比偏高,第二,也是重要的一点,2014年是智能手机迅速发展、手机市场风起云涌的一年,各国产新兴手机品牌迅速提升了产品的性能,得到市场肯定,品牌渗透力也随之不断强化,占据了市场份额。
在这个以科技、智能主导的世纪,没有哪个企业能一直在原地保持优势,谁抓住机会满足了市场需求(如小米)就有可能后来居上。
我们再来看看2015年的数据,以下这张表显示了国产品牌份额已经达到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