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2018-2019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解析版)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2018-2019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解析版)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2018-2019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解析版)试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2018-2019学年江西省九江市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解析版)试题

九江市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八年级数学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这个正确的选项填在下面表格中.)

1.下面四张扑克牌其中是中心对称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即可求解

【详解】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B、是中心对称图形,符合题意;

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的概念,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难度一般.

2.下列式子:2

x

5

a b

+

2

2

x

π

-

-

5

2

y

ab

+

,其中分式的数量有()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定义: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A

B

叫做分式进行分析即可.

【详解】解:2

x

5

2

y

ab

+

是分式,共2个,

故选:B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定义,关键是掌握分式的分母必须含有字母,而分子可以含字母,也可以不含字母,亦即从形式上看是A

B

的形式,从本质上看分母必须含有字母.

3.若55x y >-,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有( ) A. x y > B. x y < C. 0x y +> D. 0x y +<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不等式的性质,两边同时除以5进行计算,判断出结论成立的是哪个即可. 【详解】解:∵5x >-5y , ∴x >-y , ∴x+y >0 故选:C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不等式的性质,要熟练掌握,特别要注意在不等式两边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时,不仅要考虑这个数不等于0,而且必须先确定这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如果是负数,不等号的方向必须改变.

4.已知20a b --+=,则22b a -的值是( ) A. 5- B. 5

C. 6-

D. 6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非负性,得到2=0

3=0

a b a b --??

++?,解出-b a 与+b a 的值,即可解得22b a -.

【详解】由20a b --=

得:2=0

3=0a b a b --??

++?

则:-=-2

+=-3

b a b a ??

?

所以:22=-b a b a b a -+-?g ()()=(-2)(3)=6,故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与二次根式的非负性,解答即可.

5.小明和小莉同时从学校出发,按相同路线去图书馆,小明骑自行车前往,小莉前一半路程先乘坐公共汽车到图书馆站,然后步行剩下的路程走到图书馆.已知小明骑车的速度是小莉步行速度的2倍,小莉乘坐公共汽车的速度是小明骑车速度的2倍.则比较小明与小莉到达图书馆需要的时间是( ) A. 一样多 B. 小明多

C. 小莉多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分别设出小明、小莉的速度路程,然后用代数式表示时间再比较即可. 【详解】设小明的速度是v ,则小莉乘坐公共汽车的速度2v, 小莉步行的速度

v

2

,总路程是s. 小明的时间是:

v s 小莉的时间是:5(2v)+()=2224v

s s v s

÷÷

54v v

s s > 所以,小莉用的时间多,答案选C.

【点睛】本题是对用字母表示数的实际应用,能找到本题当中数量与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已知锐角三角形ABC ?中,65A ∠=?,点O 是AB 、AC 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则BCO ∠的度数是( ) A. 25? B. 30°

C. 35?

D. 40?

【答案】A 【解析】 【分析】

连接OA 、OB ,由65A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ABC+∠ACB=115°,根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

性质得到OA=OB ,OA=OC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

【详解】

解:如图,连接OA 、OB , ∵∠BAC=65°,

∴∠ABC+∠ACB=115°,

∵O 是AB ,AC 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OA=OB ,OA=OC ,

∴∠OAB=∠OBA ,∠OCA=∠OAC ,OB=OC , ∴∠OBA+∠OCA=65°,

∴∠OBC+∠OCB=115°-65°=50°, ∵OB=OC ,

∴∠BCO=∠OBC=25°, 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7.命题“若

1a

b

>,则a b >.”的逆命题是_____命题.(填“真”或“假”) 【答案】假 【解析】 【分析】

写出该命题的逆命题后判断正误即可. 【详解】解:命题“若

1a b >,则a b >.”的逆命题是若a >b ,则1a

b

>, 例如:当a=3,b=-2时错误,为假命题, 故答案为:假.

【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交换命题的题设写出该命题的逆命题.

8.把多项式34x x -分解因式的结果是______. 【答案】(2)(2)x x x +- 【解析】 【分析】

先提取公因式,再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即可. 【

详解】()

()()3

2

4422x x x x x x x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因式分解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先提取公因式,再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

9.已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08°,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答案】5 【解析】 试题分析:∵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08°,∴每一个外角为72°。 ∵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360÷

÷72=5。

10.如图,在ABC △中,10AB AC ==,AD 平分BAC ∠,点E 为AC 中点,则DE =_____.

【答案】5 【解析】 【分析】 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到∠ADC=90°,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计算即可. 【详解】解:∵AB=AC ,AD 平分∠BAC ,

∴AD ⊥BC ,

∴∠ADC=90°,点E 为AC 中点, ∴DE=

1

2

AC=5,

故答案为:5.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

11.已知实数A 、B 满足()()42323x A B

x x x x -=-----,则A B +=

_____.

【答案】3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等式的右边=

()()()()()()(3)(2)()324

232323A x B x A B x A B x x x x x x x -----+-==------=等式的左边,

∴1234

A B B A -??

--?=

=,

解得:

21A B ??

?==

∴A+B=3, 故答案为:3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分式的运算法则以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2.在ABCD Y 中,60B ∠=?,4AB BC ==,点E 在BC

上,CE =P 是ABCD Y 边上异于点E 的另一个点,且CE CP =,则2EP 的值为______. 【答案】24或36

或24-【解析】 【分析】

情况1:连接EP 交AC 于点H ,依据先证明ABCD Y 是菱形,再根据菱形的性质可得到∠ECH=∠PCH=60°,然后依据SAS 可证明△ECH ≌△PCH ,则∠EHC=∠PHC=90°,最后依据EP=2EH=2sin60°?EC 求解即可.

情况2:如图2所示:△EC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2EP

=2

EC=26.此时,2EP =24

情况3:如图2:过点P′作P′F ⊥BC .通过解直角三角形可以解得FC ,EF ,再在Rt △P′EF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得2EP '.

【详解】解:情况1:如图所示:连接EP 交AC 于点H .

∵在ABCD Y 中,4AB BC == ∴ABCD Y 是菱形

∵菱形ABCD 中,∠B=60°,

∴∠BCD=120°,∠ECH=∠PCH=60°. 在△ECH 和△PCH 中

EC PC ECH PCH CH CH ??

∠∠???

===, ∴△ECH ≌△PCH .

∴∠EHC=∠PHC=90°,EH=PH . ∴EP=2EH=2sin60°?EC=2×3

×23=6. ∴2EP =36

情况2:如图2所示:△ECP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则2EP =2EC=26. ∴2EP =24

情况3:如图2:过点P′作P′F ⊥BC .

∵,BC=4,∠B=60°, ∴P′C ⊥AB . ∴∠BCP′=30°.

∴FC=

2

×,.

∴2EP '=22

+=(3)24-

故答案为:24或36或2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解直角三角形和勾股定理得结合,是综合性题目,难度较大.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3. (1)分解因式:()

2

22224a b a b +-;

(2)解方程:

23

12124x x x

-+=-- 【答案】(1)()()

2

2

a b a b +-;(2)原方程无解.

【解析】 【分析】

(1)首先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即可;

(2)观察可得最简公分母是2(2x-1),方程两边乘最简公分母,可以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详解】(1)解:原式()()

()

()2

2

2

2

2

2

22a b ab a b ab a b a b =+++-=+-

(2)解:()22423x x -+-=-

1

2

x =

经检验:1

2

x =

是原方程的增根. ∴原方程无解.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解分式方程以及分解因式,正确掌握解方式方程的方法和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题关键.

14.解不等式组,并将不等式组的解集在下面的数轴上表示出来:2752

11

4

2x x x x -<-??

?--≤??.

【答案】23x -≤<,将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见解析

. 【解析】 【分析】

分别解两个不等式得两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根据确定不等式组解集的方法确定解集,最后利用数轴表示其解集.

【详解】2752(1)

1

1(2)4

2x x x x -<-??

?--≤?? 由(1)可得3x < 由(2)可得2x ≥-

∴原不等式组解集为23x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一般先求出其中各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出这些解集的公共部分,利用数轴可以直观地表示不等式组的解集.解集的规律: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找不到.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是()3,1A -,()1,4B -,()0,1C .

(1)将ABC △绕点C 旋转180?,请画出旋转后对应的11A B C V ;

(2)将11A B C V 沿着某个方向平移一定的距离后得到222A B C △,已知点1A 的对应点2A 的坐标为()3,1-,

请画出平移后的222A B C △;

(3)若ABC △与222A B C △关于某一点中心对称,则对称中心的坐标为_____.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0,0 【解析】 【分析】

(1)延长BC 到B 1使B 1C=BC ,延长AC 到A 1使A 1C=AC ,从而得到△A 1B 1C 1; (2)利用点A 1和A 2的坐标特征得到平移的规律,然后描点得到△A 2B 2C 2; (3)利用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进行判断. 【详解】(1)△A 1B 1C 1如图所示; (2)△A 2B 2C 2,如图所示;

(3)∵()3,1A -,()1,4B -,()0,1C ,()23,1A -,()21,4B -,()20,1C - ∴ABC △与222A B C △关于原点对,对称中心坐标为()0,0,

【点睛】本题考查了作图-旋转变换: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对应角都相等都等于旋转角,对应线段也相等,由此可以通过作相等的角,在角的边上截取相等的线段的方法,找到对应点,顺次连接得出旋转后的图形.

16.如图,经过点()3,0的一次函数y x b =-+与正比例函数y ax =交于点(),2P m .

(1)求a ,b ,m 的值;

(2)请直接写出不等式组0ax x b ≥-+>的解集.

【答案】(1)2a =,3b =,1m =;(2)13x ≤< 【解析】 【分析】

(1)将点(3,0)和点P 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得m 、b 的值,然后将点P 的坐标代入正比例函数解析式即可求得a 的值;

(2)直接根据函数的图象结合点P 的坐标确定不等式的解集即可.

【详解】(1)∵正比例函数y ax =与过点()3,0的一次函数y x b =-+交于点(),2P m . ∴30b -+= ∴3b = ∴3y x =-+ ∴23m =-+ ∴1m = ∴()1,2P ∴2a =

(2)直接根据函数的图象,可得不等式0ax x b ≥-+>的解集为: 13x ≤<

【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一次函数解析式,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确定有关待定系数的值,难度不大.

17.如图,BD AC ⊥于点D ,CE AB ⊥于点E ,BD 与CE 相交于点O ,连接线段AO ,AO 恰好平分BAC ∠.

求证:OB OC =.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OE=OD ,证得△BOE ≌△COD ,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BD AC ⊥于点D ,CE AB ⊥于点E ,AO 恰好平分BAC ∠ ∴OE OD =,90BEO CDO ∠=∠=? ∵BOE COD ∠=∠ ∴BOE COD V V ≌ ∴OB OC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8分,共24分)

18.已知m 是不等式()()253312m m m +≥--的一个负整数解,请求出代数式22619m m m --+-22

3

m m +÷+的

值.

【答案】2

1

m m +,原式4=-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再求出不等式的负整数解,最后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2

2622

193

m m m m m -+-+

÷-+ ()

()()()

233

13321m m m m m m -+=-+

?

+-+

2111

1111m m m m m -=-+=+

+++ 2

1

m m =

+ 求解不等式()()253312m m m +≥--,解得3m ≥- 又当1m =-,3m =-时分式无意义 ∴2m =- ∴原式4=-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整数解等知识点,能求出符合题意的m 值是解此题的关键.

=,试探究AP与CQ的关19.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存在P,Q两个点,且BP DQ

系.

【答案】见解析.

【解析】

【分析】

=,得到BQ=DP,再根据平行四边形性质可得AD=BC,AD∥BC,可证△ADP≌△CBQ(SAS),由BP DQ

即可得:AP=CQ,∠APD=∠CQB.可得∠APB=∠DQC,结论可证.

【详解】解:AP=CQ,AP∥CQ;

理由:∵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D=BC,AD∥BC

∴∠ADP=∠CBQ,

∵BP=DQ,

∴DP=BQ

∴△ADP≌△CBQ(SAS),

∴AP=CQ,∠APD=∠CQB.

∵∠APB=180°-∠APD,∠DQC=180°-∠CQB

∴∠APB=∠DQC

∴AP∥CQ.

∴AP=CQ,AP∥CQ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能利用平行四边形找到证明全等的条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0.甲、乙两家旅行社为了吸引更多的

顾客,分别推出赴某地旅游的团体(多于4人)优惠办法.甲旅行社的优惠办法是:买4张全票,其余人按半价优惠;乙旅行社的优惠办法是:所有人都打七五折优惠.已知这两家旅行社的原价均为每人1000元,那么随着团体人数的变化,哪家旅行社的收费更优惠.

【答案】当团体人数超过8人时,选甲旅行社收费更优惠;当团体人数为8人时,两家旅行社收费相同;当团体人数少于8人时,选乙旅行社收费更优惠. 【解析】 【分析】

设团体有x 人,收费y 元,得出y 甲=4000+500(x-4)=500x+2000,y 乙=750x ,再分情况列不等式和方程求解可得.

【详解】设团体有x 人,收费y 元

∴()400050045002000y x x =+-=+甲,750y x =乙 ∵当y y >甲乙时,5002000750x x +>,解得8x <; ∴当y y =甲乙时,5002000750x x +=,解得8x =; 当y y <甲乙时,5002000750x x +<,解得8x >; ∴当团体人数超过8人时,选甲旅行社收费更优惠; 当团体人数为8人时,两家旅行社收费相同; 当团体人数少于8人时,选乙旅行社收费更优惠.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找到题目中蕴含的相等关系与不等关系.

五、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9分,共18分.)

21.在ABC ?中,90ACB ∠=?,6AC BC ==,点D 是AC 的中点,点E 是射线DC 上一点,DF DE ⊥于点D ,且DE DF =,连接CF ,作FH CF ⊥于点F ,交直线AB 于点H .

(1)如图(1),当点E 在线段DC 上时,判断CF 和FH 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2)如图(2),当点E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时,问题(1)中的结论是否依然成立?如果成立,请求出当ABC △和CFH △面积相等时,点E 与点C 之间的距离;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答案】(1)CF FH =,证明见解析;(2)依然成立,点E 与点C 之间的距离为333.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做辅助线,通过已知条件证得ADG V 与DEF V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证出CEF FGH V V ≌,利用全等的性质即可得到CF FH =.

(2)设AH ,

DF 交于点G ,可根据ASA 证明△FCE ≌△HFG ,从而得到CF FH =,当ABC △和CFH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当他们面积相等时,6CF AC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DE 、CE 的长,即可求出CE 的长,即可求得点E 与点C 之间的距离. 【详解】(1)CF FH = 证明:延长DF 交AB 于点G

∵在ABC △中,90ACB ∠=?,6AC BC ==, ∴45A B ∠=∠=?

∵DF DE ⊥于点D ,且DE DF =,

∴90EDF ∠=?,ADG V 与DEF V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45AGD DEF ∠=∠=?,AD DG =,90DCF CFD ∠+∠=?, ∴135CEF FGH ∠=∠=?, ∵点D 是AC 的中点,∴1

32

CD AD AC ===,∴CD DG = ∴CE FG =

∵FH CF ⊥于点F ,∴90CFG ∠=?,∴90GFH CFD ∠+∠=? ∴DCF GFH ∠=∠ ∴CEF FGH V V ≌

∴CF FH =;

(2)依然成立

理由:设AH ,DF 交于点G , 由题意可得出:DF=DE , ∴∠DFE=∠DEF=45°, ∵AC=BC , ∴∠A=∠CBA=45°, ∵DF ∥BC ,

∴∠CBA=∠FGB=45°, ∴∠FGH=∠CEF=45°, ∵点D 为AC 的中点,DF ∥BC , ∴DG=

12BC,DC=1

2

AC , ∴DG=DC , ∴EC=GF , ∵∠DFC=∠FCB , ∴∠GFH=∠FCE , 在△FCE 和△HFG 中

CEF FGH EC GF

ECF GFH ∠=∠??

=??∠=∠?

, ∴△FCE ≌△HFG(ASA), ∴HF=FC.

由(1)可知ABC △和CFH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当他们面积相等时,6CF AC ==.

∴2233DE DF CF CD ==-= ∴333CE DE DC =-=-

∴点E 与点C 之间的距离为333-.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学会利用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借助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22.某商店用1000元人民币购进水果销售,过了一段时间又用2800元购进这种水果,所购数量是第一次购进数量的2倍,但每千克的价格比第一次购进的贵了2元. (1)求该商店第一次购进水果多少千克?

(2)该商店两次购进的水果按照相同的标价销售一段时间后,将最后剩下的50千克按照标价半价出售.售完全部水果后,利润不低于3100元,则最初每千克水果的标价是多少? 【答案】(1)第一次购进水果200千克;(2)最初每千克水果标价12元. 【解析】 【分析】

(1)设该商店第一次购进水果x 千克,则第二次购进水果2x 千克,然后根据每千克的价格比第一次购进的价格贵了2元,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设每千克水果的标价是y 元,然后根据两次购进水果全部售完,利润不低于3100元列出不等式,然后求解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1)设第一次购进水果x 千克,依题意可列方程:

10002800

22x x

+=

解得200x =

经检验:200x =是原方程的解. 答:第一次购进水果200千克;

(2)设最初水果标价为y 元,依题意可列不等式:

1

55050380031002

y y +?

-≥ 解得12y ≥

答:最初每千克水果标价12元.

【点睛】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分析题意,找到合适的等量关系与不等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六、解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12分)

23.【课题研究】旋转图形中对应线段所在直线的夹角(小于等于90?的角)与旋转角的关系.

【问题初探】线段A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得线段CD ,其中点A 与点C 对应,点B 与点D 对应,旋转角的度数为α,且0180α?<

(1)如图(1)当90α=?时,线段AB 、CD 所在直线夹角为______. (2)如图(2)当60α=?时,线段AB 、CD 所在直线夹角为_____.

(3)如图(3),当90180α?<

【形成结论】旋转图形中,当旋转角小于平角时,对应线段所在直线的夹角与旋转角_____. 【运用拓广】运用所形成的结论求解下面的问题:

(4)如图(4),四边形ABCD 中,60ABC ∠=?,30ADC ∠=?,AB BC =,2AD =,3CD =

求BD 的长度.

【答案】(1)90°;(2)60°;(3)互补,理由见解析;相等或互补;(4)7BD =.

【解析】 【

分析】

(1)通过作辅助线如图1,延长DC 交AB 于F ,交BO 于E ,可以通过旋转性质得到AB=CD ,OA=OC ,BO=DO ,证明△AOB ≌△COD ,进而求得∠B=∠D 得∠BFE=∠EOD=90°

(2)通过作辅助线如图2,延长DC 交AB 于F ,交BO 于E ,同(1)得∠BFE=∠EOD=60°

(3)通过作辅助线如图3,直线AB 与直线CD 所夹的锐角与旋转角α互补, 延长AB ,CD 交于点E 通过证明AOB COD ??≌得A OCD ∠=∠,再通过平角的定义和四边形内角和定理,证得

180AEC AOC ∠+∠=?;

形成结论:通过问题(1)(2)(3)可以总结出旋转图形中,当旋转角小于平角时,对应线段所在直线的夹

角与旋转角相等或互补;

(4)通过作辅助线如图:将BCD ?绕点B 顺时针旋转,使得BC 与AB 重合,得到BAF △,连接DF ,延长FA ,DC 交于点E ,可得BCD BAF ??≌,进一步得到△BDF 是等边三角形,

90FAD AED ADC ∠=∠+∠=?,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得BD .

【详解】(1)解:(1)如图1,延长DC 交AB 于F ,交BO 于E ,

∵α=90° ∴∠BOD=90°

∵线段A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得线段CD ,

∴AB=CD ,OA=OC ,BO=DO ∴△AOB ≌△COD (SSS ) ∴∠B=∠D

∵∠B=∠D ,∠OED=∠BEF ∴∠BFE=∠EOD=90°

故答案为:90°

(2)如图2,延长DC 交AB 于F ,交BO 于E ,

∵α=60° ∴∠BOD=60°

∵线段A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得线段CD , ∴AB=CD ,OA=OC ,BO=DO ∴△AOB ≌△COD (SSS ) ∴∠B=∠D

∵∠B=∠D ,∠OED=∠BEF ∴∠BFE=∠EOD=60° 故答案为:60°

(3)直线AB 与直线CD 所夹的锐角与旋转角α互补, 延长AB ,CD 交于点E

∵线段AB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得线段CD , ∴AO CO =,BO DO =,AOC BOD α∠=∠= ∴AOB COD ∠=∠ ∴AOB COD ??≌ ∴A OCD ∠=∠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整理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 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0;若|a|=-a ,则a≤0。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北师大版初二数学下知识点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 不等关系 ※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 要区别方程与不等式: 方程表示的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相等的关系. ※3.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非负数 <===> 大于等于0(≥0) <===> 0和正数 <===> 不小于0 非正数 <===> 小于等于0(≤0) <===> 0和负数 <===> 不大于0 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那么a+c>b+c, a-c>b-c. (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c b c a >. (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那么a-b 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 等于0;反过来,如果a-b 等于0,那么a=b; 如果ab <===> a-b>0 a=b <===> a-b=0 a a-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三. 不等式的解集: ※1.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 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 ¤3.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 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 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课堂练习 1.判断正误:(1)不等式x -1>0有无数个解;(2)不等式2x -3≤0的解集为x ≥ 3 2 . 2.将下列不等式的解集分别表示在数轴上:(1)x >4;(2)x ≤-1;(3)x ≥-2;(4)x ≤6. 1.解:(1)∵x -1>0,∴x >1∴x -1>0有无数个解.∴正确. (2)∵2x -3≤0,∴2x ≤3,∴x ≤ 2 3 ,∴结论错误.

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教材解读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3.分式的加减法(教材解读) 双流区东升第二初级中学罗强 课时安排说明: 本节内容根据所任教班级一共安排了三课时。第一节课阐述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分母互为相反式的分式加减法运算、分式与整式加减运算的求值与应用。第二节课则阐述异分母分式的通分、加减法的运算法则及简单的应用,经历分母是单项式、多项式、因式等多种类型的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和通分的探讨过程,生发形成学生的分式加减运算的知识经验、训练学生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技能、培养学生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的能力和意识。第三节课则提升到分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分式的求值及应用。这样安排,给学生一个简单到复杂的认识过程,有了分数加减运算复习的铺垫,使学生对分式加减法的掌握并不觉得难,且本节对于后面根据实际生活问题列出分式方程,并求出正确答案的基本功启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时必须踏踏实实,。 一、学生知识、技能、能力起点分析 第一课时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已经学习过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在初一学习了整式的加减,在上一章学习了因式分解,本章又学习了分式及其乘除,都为这一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由分数加减运算类比分式的加减是这节内容的要害。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过许多类比和猜测的活动,这些活动经验都为本节学习有很好的启迪。 第二课时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基础: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过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互为相反式分式的加减运算、分式与整式加减的运算。在第四章又学习了因式分解,在本章的前面几节课中,回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习了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及分式的乘除等。对这节课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内容的学习都有了充分的铺垫。从学习字母表示数开始,学生就经历过许多从实际问题建模的思想,用代数式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同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也经历了很多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具有了一定的活动的经验和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第三课时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基础:学生在前两节课已经学习同分母分式、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一、全等三角形判定、性质: 1.判定(SSS) (SAS) (ASA) (AAS) (HL直角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定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及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 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 反证法: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基本事实、已有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 四、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判定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

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题的逆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 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五、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 :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外心)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角平分线。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内心)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定义:一般地,用符号“<”(或“≤”),“>”(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基本性质: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如果a>b,那么 a+c>b+c, a-c>b-c.(注:移项要变号,但不等号不变) 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c b c a >. 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 <===> a-b>0 a=b <===> a-b=0 a a-b<0 3.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4.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5.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点,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 6.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像这 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 7.解不等式的步骤: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合并同类项; 4、系数化为1。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1.等腰三角形(一) 一、教学目标如: 1.知识目标: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应用这些公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熟悉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能力目标: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证明是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和必要发展,发展学生的初步的演绎逻辑推理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目标:启发引导学生体会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及合情推理与演绎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索证明等腰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思路与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难点:明确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否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等。 三、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回顾旧知 导出公理 请学生回忆并整理已经学过的8条基本事实。其中证明三角形全等的有以下三条: 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 在此基础上回忆全等三角形的另一判别条件:1.(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并要求学生利用前面所提到的公理进行证明; 2.回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已知:如图,∠A =∠D ,∠B =∠E ,BC =EF . 求证:△ABC ≌△DEF . F E D B A

证明:∵∠A=∠D,∠B=∠E(已知), 又∠A+∠B+∠C=180°,∠D+∠E+∠F=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C=180°-(∠A+∠B), ∠F=180°-(∠D+∠E), ∴∠C=∠F(等量代换)。 又BC=EF(已知),∴△ABC≌△DEF(ASA)。 第二环节:折纸活动探索新知 提问:“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如何探索这些性质的,你能再次通过折纸活动验证这些性质吗?并根据折纸过程,得到这些性质的证明吗?” 第三环节:明晰结论和证明过程 让学生明晰证明过程。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高三条线重合 第四环节: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第六环节:布置作业 四、教学反思 1. 等腰三角形(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线段,进一步熟悉证明的基本步

北师大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1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 角 相等、对应 边 相等 ※2判定:①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SSS 、SAS 、ASA 、AAS ). 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独有的方法: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即HL 二. 等腰三角形 ※1.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3. 推论:等腰三角形 顶角平分线 、 底边中线 、 底边上的高 互相重 合(即“ 三线合一 ”). ※4.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 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 图形,有 3 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1)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直角三角形 ※1.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关系22b a =2 c ,那么这个三角 形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常见的勾股数有:

(1)3,4,5; (2)5,12,13;(3)6,8,10;(4)8,15,17 (5)7,24,25 (6)9, 40, 41 ※2.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应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 等于第三边的平方”. 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HL还有SSS,SAS,ASA,AAS,一共有5种判定 方法. 四.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五. 角平分线 ※1.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第1节 等腰三角形 一、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定理2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推论1 全等三角形的面积相等。 推论2 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 公理1 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 公理2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 公理3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 定理1 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 定理2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推论2 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两腰上的高、两个底角的平分线都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 ) 【说明】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 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 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 ,底边长为b ,周长为C ,则 2b <a <2 C 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C ,底角为∠A 、∠B ,则∠C =180°—2∠A =180°—2∠B ,∠A =∠B = 2 180A ∠-?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三、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1 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 定理2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推论: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一半。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易错题整理(供参考)

1、一支蜡烛长20厘米,.点燃后每小时燃烧5厘米,燃烧时剩下的高度n (厘米)与燃烧时间t(时)的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A B C D 2、已知正比例函数kx y =(0≠k )的函数值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数k x y +=的图象大致是( ) A C D 3、甲、乙两人同时沿着一条笔直的公路朝同一方向前行,开始时,乙在甲前2千米处, 甲、乙两人行走的路程S (千米)与时间t (时)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乙的速度为4千米/时 B 、经过1小时,甲追上乙 C 、经过0.5小时,乙行走的路程约为2千米 D 、经过1.5小时,乙在甲的前面 4、当14+a 的值为最小值时,a 的取值为( ) A 、-1 B 、0 C 、4 1 - D 、1 5、若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169的算术平方根,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是121的负的平方根,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2的平方根为( ) A. 2 B. 4 C.±2 D. ±4 6、满足-3<x <5的整数x 是( ) A 、-2,-1,0,1,2,3 B 、-1,0,1,2,3 C 、-2,-1,0,1,2 D 、-1,0,1,2 7、如图,有一圆柱,它的高等于8cm ,底面直径等于4cm (π=3).在圆柱下底面的A 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与A 相对的B 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大约等于 ( ) A .10cm B .12 cm C .19cm D .20cm 8、直线y kx b =+经过点(1,)A m -,(,1)B m (1)m >,则必有( ) A. 0,0k b >> .0,0B k b >< .0,0C k b <> .0,0D k b << 9、如果0ab >, 0a c <,则直线a c y x b b =-+不通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0、如图,两直线1y kx b =+和2y bx k =+在同一坐标系内图象的位置可能是( ) x y x y x y x y O O O O S(千米) 1 2 3 4 0.5 1 乙 甲 O t (时)

(完整)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数学试题和答案

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 1.4的平方根是( A ) A .2± B .2 C . D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3,-2)在( D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下列实数2 1 - , 0, π , 4 , 31 , 5中是无理数的有( B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4.在下列四组数中,不是勾股数的是( B ) A .7,24,25 B .3,5,7 C .8,15, 17 D .9,40,41 5.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 A .632= ? B .532=+ C .5315= D .235=- 6.如图以数轴的单位长线段为边作一个正方形,以 数轴的原点为旋转中心,将过原点的对角线顺时 针旋转,使对角线的另一端点落在数轴正半轴的 点A 处,则点A 表示的数是( B ) A .3 2 B C D .4.1 7.点(2,6)关于x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A ) A .(2,-6) B . (-2,-6) C . (-2,6) D . (6,2) 8.已知直角三角形中一条直角边长为12cm ,周长为30cm ,则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B )A .2 20cm B .2 30cm C .2 60cm D .2 75cm 9 -( D ) A B .2 C . D . 10.已知平面内的一点P ,它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且与原点的距离是2,则点 P 的坐标是( C ) A .(-1,1)或(1,-1) B .(1,-1) C .( , ) D )

11.实数b a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 ()a b a ++2 的化简结果为( B ) A .2a b + B .b - C .b D .2a b - 12.如图是放在地面上的一个长方体盒子,其中' ' ' 9,5,6AB BB B C ===,在线段AB 的 三等分点E (靠近点A )处有一只蚂蚁,'' B C 中点F 处有一米粒,则蚂蚁沿长方体表面爬到米粒处的最短距离为( A ) A .10 B .106 C .5+35 D .6+34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个小题中,请将答案填 在题后的横线上.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2P a a -在x 轴上,则a = 2 14.比较大小:23 < 52 (填“>”或“<”或“=” ) 15.x 为无理数21的小数部分,则x = 214- (结果保留根号) 16.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剪一剪, 拼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5 17.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边ABC ?的顶点(6,0)A -,(2,0)B ,则顶点C 的坐标 为 (2,43),(2,43)--- 第12题图 第16题图 第11题图

(完整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 不等式组 一. 不等关系 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是不相等的关系。 3.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非 负数<===> 大于等于0(≥0)<===> 0 和正数<===> 不小于0 非正数<===> 小于等于0(≤0)<===> 0 和负数<===> 不大于0 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1)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 a>b,那么 a+c>b+c, a-c>b-c. (2)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 a>b,并且 c>0,那么 ac>bc, a >b . c c (3)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 a>b,并且 c<0,那么 acb,那么a-b 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 等于0;反过来,如果a-b 等于0,那么a=b; 如果ab <===> a-b>0 a=b <===> a-b=0 a a-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三. 不等式的解集: 1.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 3.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

(完整)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 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2)班的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现就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制定如下:一、学生情况分析 上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体来看,成绩不太理想。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大部分学生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但个别学生连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学习能力上,一些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本章将证明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有关的一些结论,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将研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通过具体实例渗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最后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用.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本章将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

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探索平移,旋转的性质,认识并欣赏平移,中心对称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第四章《分解因式》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揭示分解因式的实质,最后学习分解因式的几种基本方法。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本章通过分数的有关性质的回顾建立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分式的化简求值、解分式方程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第六章《平行四边形》本章将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还将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规律;经历操作,实验等几何发现之旅,享受证明之美。 三、本学期教学内容目的要求,重难点 第一章主要让学生经历证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图形性质与判定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第二章主要让学生经历探索发现不等关系,进一步体会模型思想,体会不等式,函数,方程之间的联系;第三章主要让学生经历平移与旋转的认识及应用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增强观察,归纳,抽象,概括等能力;第四章主要让学生体会因式分解的意义,体会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间的联系与区别;第五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分式的概念,探索分式的基本性质,能用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模型思想;第六章主要让学生探索并证明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与判定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推理能力。 重点:(1)掌握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能证

初二数学上册北师大版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 平方,即2 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验证:测量、数格子、拼图法、面积法,如青朱出入图、五巧板、玄图、总统证法……(通过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得到验证,也叫等面积法或等积法)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2c b a =+,那 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a ,b , c ,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6,8,10)(3,4,5)(5,12,,13)(9,12,15)(7,24,25)(9,40,41)…… 规律:(1),短直角边为奇数,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两边之和是短直角边的平方。即当a 为奇数且a <b 时,如果b+c=a2那么a,b,c 就是一组勾股数.如(3,4,5)(5,12,,13)(7,24,25)(9,40,41)…… (2)大于2的任意偶数,2n(n >1)都可构成一组 勾股数分别是:2n,n2-1,n2+1 如:(6,8,10)(8,15,17)(10,24,26)…… 4、常见题型应用: (1)已知任意两条边的长度,求第三边/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积…… (2)已知任意一条的边长以及另外两条边长之间的关系,求各边的长度//斜边上的高线/周长/面积…… (3)判定三角形形状: a2 +b2>c2锐角~,a2 +b2=c2直角~,a2 +b2<c2钝角~ 判定直角三角形a..找最长边;b.比较长边的平方与另外两条较短边的平方和之间的大小关系;c.确定形状 (4)构建直角三角形解题 例1. 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之比为3:4,斜边为 10。求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 解:设两直角边为3x ,4x ,由题意知: ∴x=2,则3x=6,4x=8,故两直角边为6,8。 中考突破 (1)中考典题 例. 如图(1)所示,一个梯子AB 长2.5米,顶端A 靠在墙AC 上,这时梯子下端B 与墙角C 距离为1.5米,梯子滑动后停在DE 位置上,如图(2)所示,测得 得BD=0.5米,求梯子顶端A 下落了多少米? 思维入门指导:梯子顶端A 下落的距离为AE ,即求AE 的长。已知AB 和BC ,根据勾股定理可求AC ,只要求出EC 即可。 解:在Rt △ACB 中,AC2=AB2-BC2=2.52-1.52=4, ∴AC=2 ∵BD=0.5,∴CD=2 ∴EC=1.5 答:梯子顶端下滑了0.5米。 点拨:要考虑梯子的长度不变。 例5. 如图所示的一块地,AD=12m ,CD=9m ,∠ADC=90°,AB=39m ,BC=36m ,求这块地的面积。 思维入门指导:求面积时一般要把不规则图形分割成规则图形,若连结BD ,似乎不 解:连结AC ,在Rt △ADC 中, 在△ABC 中,AB2=1521 答:这块地的面积是216平方米。 点拨:此题综合地应用了勾股定理和直角三角形判定条件。 第二章 实数 基本知识回顾 1. 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 得要领,连结,求出即可。AC S S ABC ACD ??-

北师大新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完整版

北师大新版八年级下册 数学知识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 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1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 角 相等、对应 边 相等 ※2判定:①判定一般三角形全等:(SSS 、SAS 、ASA 、AAS ). 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独有的方法: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即HL 二. 等腰三角形 ※1.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2.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3. 推论:等腰三角形 顶角平分线 、 底边中线 、 底边上的高 互相重合 (即“ 三线合一 ”). ※4.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 60° ;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 图形,有 3 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1)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三.直角三角形 ※1.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关系22b a =2 c ,那么这个三角形 是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常见的勾股数有:(1)3,4,5; (2)5,12,13;(3)6,8,10;(4)8,15,17 (5)7,24,25 (6)9, 40, 41 ※2.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应的直角边 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要点诠释:①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语言叙述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说成“两条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应该说成“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 三边的平方”. ②直角三角形的全等判定方法,HL还有SSS,SAS,ASA,AAS,一共有5种判定方 法. 四.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上 .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五. 角平分线 ※1. 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下册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一. 不等关系 1. 一般地,用符号“<”(或“≤”), “>”(或“≥”)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 区别方程与不等式:方程表示是相等的关系,不等式表示是不相等的关系。 3. 准确“翻译”不等式,正确理解“非负数”、“不小于”等数学术语. 非负数 <===> 大于等于0(≥0) <===> 0和正数 <===> 不小于0 非正数 <===> 小于等于0(≤0) <===> 0和负数 <===> 不大于0 二.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 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会灵活运用: (1) 不等式的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那么a+c>b+c, a-c>b-c. (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c, c b c a >. (3)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即: 如果a>b,并且c<0,那么acb,那么a-b 是正数;反过来,如果a-b 是正数,那么a>b; 如果a=b,那么a-b 等于0;反过来,如果a-b 等于0,那么a=b; 如果ab <===> a-b>0 a=b <===> a-b=0 a a-b<0 (由此可见,要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只要考察它们的差就可以了. 三. 不等式的解集: 1.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一个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2. 不等式的解可以有无数多个,一般是在某个范围内的所有数,与方程的解不同. 3. 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 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确定边界和方向: ①边界:有等号的是实心圆圈,无等号的是空心圆圈;②方向:大向右,小向左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2)勾股定理的验证:测量、数格子、拼图法、面积法,如青朱出入图、五巧板、玄 图、总统证法……(通过面积的不同表示方法得到验证,也叫等面积法或等积法) (3)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6,8,10)(3,4,5)(5,12,,13)(9,12,15)(7,24,25)(9,40,41) 4、 勾股数的规律: (1),短直角边为奇数,另一条直角边与斜边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 两边之和是短直角边的平方。即当a 为奇数且a <b 时,如果b+c=a2, 那么a,b,c 就是一组勾股数.如(3,4,5)(5,12,,13)(7,24,25)(9,40,41)…… (2)大于2的任意偶数,2n(n >1)都可构成一组勾股数分别是:2n,n2-1,n2+1 如: (6,8,10)(8,15,17)(10,24,26)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章知识要点总结

最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一、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 1、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SS) 2、有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SAS) 3、有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SA) 4、有两角及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 5、直角三角形全等条件有:斜边及一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定理:等腰三角形有两边相等;(定义)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1. 有关的定理及其推论 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写成“等角对等边”。)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 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 反证法:先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然后推导出与定义、公理、已证定理或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从而证明命题的结论一定成立。这种证明方法称为反证法 四、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 斜边的一半;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判定 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 三角形; 3、互逆命题、互逆定理 在两个命题中,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 和条件,那么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另一个命 题的逆命题.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真命题,那么它也是一个定理,这 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其中一个定理称为另一个定理的逆定理. 五、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单元分析】 本章是八年级上册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的继续,在“平等线的证明”一章中,我们给出了8 条基本事实,并从其中的几条基本事实出发证明了有关平行线的一些结论。运用这些基本事实和已经学习过的定理,我们还可以证明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图形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探索,探索的同时也经历过一些简单的推理过程,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树立了初步的推理意识,从而为本章进一步严格证明三角形有关定理打下了基础。 【单元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2.过程与方法 (1)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解决相关问题; (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由情景引出问题,探索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再运用于实践的过程,培养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2)感受数学文化的价值和中国传统数学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与热爱祖国悠久文化的思想感情。 【单元重点】 在证明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证明过程,掌握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够借助数学符号语言利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单元难点】 明确推理证明的基本要求如明确条件和结论,能否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等。 【教学思路】 1.对于已有命题的证明,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过去的探索、说理过程,从中获取严格证明的思路;对于新增命题,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探索、证明过程,关注该命题与其他已有命题之间的关系;对于整章的命题,注意关注将这些命题纳入一个命题系统,关注命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对相关图形整体的认识。 2.对于证明的方法,除了注重启发和回忆,还应注意关注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力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获得多样的证明方法,并在比较中选择适当的方法。 3.证明过程中注意揭示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如转化、归纳、类比等。 4.作为初中阶段几何证明的最后阶段,教学中应要求学生掌握综合法和分析法证明命题的基本要求,掌握规范的证明表述过程,达成课程标准对证明表述的要求。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 2 2 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2 2 2 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 3 π +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3、倒数 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数轴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