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春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第13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 北师大版
- 格式:ppt
- 大小:309.50 KB
- 文档页数:12
第13课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万隆会议及万隆精神,掌握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掌握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回等相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万隆会议及万隆精神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意识;通过对非洲独立运动原因和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二战后赢得独立的国家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而继续努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万隆会议及万隆精神,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教学难点】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周恩来总理参加了亚非会议。
周恩来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什么著名方针推动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新兴力量的崛起》。
二、新课讲授(一)万隆会议1.教师提问: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指出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学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如何巩固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是亚非独立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他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2.教师提问:简述万隆会议的概况。
学生回答: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
3.教师讲解:在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
各国共同发表了《亚非会议的最后公报》,确立了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等十项原则。
会议最终取得了成功。
4.教师引导:万隆会议有什么影响?它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学生回答:影响:万隆会议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加快了亚非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步伐。
新兴力量的崛起第13课新兴力量的崛起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万隆会议1.召开:1955 年4月,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
2.主要目的:促进亚非各国的亲善、合作,建立睦邻关系;讨论共同关心的社会、经济与文化问题;研究有关民族主权、反对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问题;讨论亚非国家和人民的世界地位,以及他们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所能作出的贡献。
3.中国贡献:中国政府代表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
4.成果:各国撇开分歧,共同发表了《亚非会议的最后公报》,确立了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等十项原则。
会议最终取得了成功。
5.性质:万隆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
6.意义:它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加快了亚非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步伐。
会议倡导了在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反帝反殖的斗争中,加强亚非国家团结、友谊与合作的精神,即“万隆精神”。
知识点2 “非洲独立年”7.开始:战后初期,轰轰烈烈的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
8.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30多个国家获得了新生。
仅在1960 年,就有17个国家独立,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独立运动向纵深发展。
9.结果:1990年,纳米比亚获得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彻底崩溃,世界殖民体系也最终瓦解。
知识点3 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10.古巴革命:1959年,古巴人民通过武装斗争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11.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为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巴拿马人民进行了长期的艰苦斗争,最终于1974年迫使美国同意结束它对巴拿马运河的管辖权,1977年两国签订新《巴拿马条约》。
到1999 年,巴拿马人民收回了运河的全部主权和管辖权。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万隆会议1.“它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
第13课新兴力量的崛起日期: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评价:____ 学习目标:(1)知道万隆会议;“非洲独立年”、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学习重点:万隆会议;“非洲独立年”学习难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基础部分】◆回忆旧知1.从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了持续二百多年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找黄金和侵略扩张活动,史称“_________________”。
在这场探险中,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_____________。
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为殖民扩张开辟了道路。
2.在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领导人中,“解放者”__________最为有名。
还有一位与之齐名的领导人且获得了“____________”称号的_________,他们互相支持,共同对西班牙殖民军作战。
3.1857年至1859年,在印度反英民族起义中,有一个美丽又勇敢女英雄_____________领导起义军与英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学习新知一、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召开时间:1955年2.会议主题: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2.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求同存异,得到与会代表积极响应。
3.结果:会议取得成功。
发表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了尊重一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他国内政等十项原则。
4.影响:(1)亚非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3)加快了亚非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步伐;(3)形成了加强亚非国家团结、友谊与合作的“万隆精神”。
第13课挑战“两极”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当今世界的主流之一是发展。
稳定、开放、联合,全球协作及科技是发展的动力所在。
《挑战“两极”》是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的第13课,它主要讲述了二战中西欧诸国和日本的经济都遭到严重破坏的背景下,在二战后通过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美苏两极格局下迅速崛起,成为当今世界“一超多极”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两个重要“极点“的史实。
这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能力:了解欧盟形成过程,分析“联合“对于欧洲崛起的重大意义;知道欧盟的地理范围,提高识图能力;简述日本在二战后经济发展的因素及主要表现,分析日本经济发展对我果的借鉴意义,增强”以史为鉴“意识。
(依据:“课标”要求“知道欧盟;简述战后日本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主要史实”以及“学以致用”的要求。
)⑵过程与方法:能力归纳法、识图法,直观地表现历史基础知识。
依中考要求,对于教材内外的资料进行对角度认识,结实历史事件,进一步提高史料的归纳能力,对比能力,来提高学生对开卷考的应试能力。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意识,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科技文化知识,才能成为国家有用之人。
社会制度不同并不意味敌视和隔阂,我们应解放思想,互相交流,取长补短,并把“发展”当作重心。
3、教学重、难点:重点:欧盟形成的过程;日本推动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的因素,以及日本快速崛起对我国的借鉴作用。
(依据:课标的要求和时代发展的要求)难点:新的力量中心形成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依据: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以感性为主并逐步向理性思维过渡的阶段,对这个问题学生难以理解,难度较大。
)4、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补充“欧洲复兴的原因”。
引入时事,深化教材,培养学生树立创新思维能力,体现在题目和解题的开放性。
(欧洲的复兴教材中没有涉及,适当补充,学生接受起来不会太突兀。
)二、说学法1、学情分析:尽管初三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对世界史,尤其是经济史方面比较陌生。
第13课新兴力量的崛起日期: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组名: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评价:____学习目标:(1)知道万隆会议;“非洲独立年”、纳米比亚独立、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
学习重点:万隆会议;“非洲独立年”学习难点: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基础部分】◆回忆旧知1.从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各国相继开始了持续二百多年的海外探险、考察、寻找黄金和侵略扩张活动,史称“_________________”。
在这场探险中,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_____________。
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为殖民扩张开辟了道路。
2.在19世纪初拉美独立运动领导人中,“解放者”__________最为有名。
还有一位与之齐名的领导人且获得了“____________”称号的_________,他们互相支持,共同对西班牙殖民军作战。
3.1857年至1859年,在印度反英民族起义中,有一个美丽又勇敢女英雄_____________领导起义军与英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
◆学习新知一、万隆会议(亚非会议)1.召开时间:1955年2.会议主题:万隆会议主要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
主要目的是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并共同抵制美国与苏联的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活动。
2.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的方针:求同存异,得到与会代表积极响应。
3.结果:会议取得成功。
发表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提出了尊重一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涉他国内政等十项原则。
4.影响:(1)亚非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
(2)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3)加快了亚非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步伐;(3)形成了加强亚非国家团结、友谊与合作的“万隆精神”。
第13课新兴力量的崛起【学习目标】1、了解万隆会议及万隆精神,知道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的贡献,体悟中国外交家的风采和智慧。
2、掌握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掌握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回等相关史实,认识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而继续努力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万隆会议、非洲独立年、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学习方法】图片阅读法、材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二、教学过程(一)自学导航1、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万隆精神的内涵。
2、非洲独立运动的进程及历史意义。
3、古巴独立的时间,巴拿马人民收回运河主权的斗争过程。
(二)交流展示(三)合作探究探究一:万隆会议1、简述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概况。
2、各国应当在消除不信任和恐惧、彼此以信任和善意相待的情况下,在下列原则的基础上,作为和睦的邻邦彼此实行宽容,和平相处,并发展友好合作:一、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二、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三、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
四、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
......七、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亚非会议宣布它确信按照这些原则的友好合作对于维持和促进国际和平和安全将会作出有效的贡献,而在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合作将有助于促进大家的共同繁荣和福利。
——《亚非会议最后公报》2、万隆会议上亚非各国关心的问题是什么?什么是万隆精神?上述材料体现的基本原则与我们学过的哪一原则有联系?探究二:非洲独立年1、根据图二独立形势图,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哪个地区展开?为什么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非洲最后一个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的国家是哪个国家?其独立有何意义?探究三: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目睹一个外国国旗插在自己国家的心脏,谁能忍受这种屈辱呢?——巴拿马政府领导人奥马尔·托里霍斯1、想一想古巴革命对巴拿马人民产生了什么影响?材料中的外国指哪国?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斗争最终结果如何?2、1999年,我国为捍卫国家主权做出的重大举措是什么?(四)小结一条主线——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设计一、课标内容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学习要求:简述欧洲共同体形成基本过程;简述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与概况及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作用;知道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了解不结盟运动的作用;说出两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主要表现;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说明:学习本课要抓住“新兴力量”与“崛起”这两个关键,了解战后出现了哪些新兴力量及和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这一历史阶段特征。
二、教材分析:1、新课程非常清晰叙述了四支崛起的新力量,条目清楚。
2、新课程把两极格局下的新兴力量合为同一模块,淡化了意识形态的标准强调了多极力量的存在与发展,突出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
三:教材重点、难点重点:有哪些新兴力量冲击着两极格局;他们是怎样成为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难点:如何理解两极格局、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1、从课标的要求看,更多地是要求简述各历史事件,所以首先要完成记忆层次的内容。
如:欧共体形成的过程、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等。
2、让学生完成表格,用表格的形式把四股新兴的力量呈现出来,一目了然。
新兴力量的崛起3、让学生体会多极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感受世界发展的多样性,理解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4、要充分利用学习思考题与课后练习,因为新的课程在这些方面的设计比较实用,深刻。
如学习思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请你谈谈,中国进一步发展有哪些独特的优势”。
我个人认为让学生谈谈优势固然重要,更应让学生谈谈问题,并谈谈解决的办法。
五、教学流程1.出示世界地图,回顾美苏争锋,引出新兴力量的崛起,初步明确四股新兴力量的空间位置。
2.阅读教材,出示表格,完成表格中的各项内容。
第13课新兴力量的崛起◇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万隆会议及万隆精神,掌握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进程及其胜利的意义,掌握古巴革命和巴拿马运河主权的收回等相关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万隆会议及万隆精神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全球史观意识;通过对非洲独立运动原因和意义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史的回顾,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比较历史事件、概括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二战后赢得独立的国家要进一步扫除殖民主义的残余,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而继续努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万隆会议及万隆精神,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教学难点】巴拿马人民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周恩来总理参加了亚非会议。
周恩来在此次会议上提出了什么著名方针推动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新兴力量的崛起》。
二、新课讲授(一)万隆会议1.教师提问: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知识,指出万隆会议召开的背景。
学生回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殖民帝国纷纷瓦解,越来越多的亚洲和非洲国家取得独立。
如何巩固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是亚非独立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
他们反对“冷战”,不愿卷入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2.教师提问:简述万隆会议的概况。
学生回答: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即万隆会议。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由亚非国家自己处理自己事务的国际会议。
3.教师讲解:在会上,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得到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
各国共同发表了《亚非会议的最后公报》,确立了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等十项原则。
会议最终取得了成功。
4.教师引导:万隆会议有什么影响?它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学生回答:影响:万隆会议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加快了亚非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