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放线方式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6
先以短轴的端点为圆心,长轴的一半为半径,在长轴上有两个交点(就是所谓椭圆的焦点),把绳子两端放在这两个交点上,绷直绳子画曲线即可得到椭圆的轨迹还可以采用四心法画,1. 连AC,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画圆弧交CD延长线于E,再以C为圆心,CE为半径画弧交AC于F2。
作AF线段的中垂线分别交长,短轴于O1,O2,并作O1,O2先要在图纸上根据长短轴找出椭圆的焦点。
然后在工地上找到焦点的位置,根据长短轴确定线的长度就,在两焦点上固定好水泥钉,用算好的长度的棉线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水泥钉上,用铅笔放在棉线的任一部位,拉紧棉线,使棉线成直线,在地面上画出的线就是椭圆了。
椭圆椭圆作图范例椭圆是平面上到两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常值的点之轨迹, 也可定义为到定点距离与到定直线间距离之比为常值的点之轨迹。
它是圆锥曲线的一种,即圆锥与平面的截线. 椭圆在方程上可以写为标准式x^2/a^2+y^2/b^2=1,它还有其他一些表达形式,如参数方程表示等等.椭圆在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定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即行星轨道是椭圆,以恒星为焦点。
圆的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F'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2a(2a〉|FF’|的动点P的轨迹叫做椭圆.即:│PF│+│PF'│=2a其中两定点F、F'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FF'│叫做椭圆的焦距。
椭圆的第二定义平面上到定点F距离与到定直线间距离之比为常数的点的集合(定点F不在定直线上,该常数为小于1的正数)其中定点F为椭圆的焦点,定直线称为椭圆的准线(该定直线的方程是X=a^2/ c)。
椭圆的其他定义根据椭圆的一条重要性质也就是椭圆上的点与椭圆短轴两端点连线的斜率之积是定值可以得出:平面内与两定点的连线的斜率之积是常数k的动点的轨迹是椭圆,此时k应满足一定的条件,也就是排除斜率不存在的情况计算机图形学约束椭圆必须一条直径与X轴平行,另一条直径Y轴平行.不满足此条件的几何学椭圆在计算机图形学上视作一般封闭曲线。
浅析园林工程施工放线方法技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城市园林工程建设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
而园林绿化施工的结果经常与园林设计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偏差,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园林施工放线过程中存在的是引起这些偏差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施工放线作为园林施工的第一道实施步骤,它对园林设计的准确物化,其重要性可谓举足轻重。
1. 园林工程施工放线方法分析1.1 方格网放线法园林工程施工放线比较传统的,并被广泛应用的方法就是方格网放线法。
方格网放线法主要依靠实地地物标志来进行施工放线,如果缺少相应的地物标志,就会导致放线效果有较大的偏差,不能达到设计效果。
在园林工程设计图纸上划分的方格网主要是在水平投影图上进行划分,没有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因素。
地形往往不是很平整,从而导致设计图纸上精确划分网格边长为10m,而实地由于地形的凹凸起伏边长就会超过10m。
同时,方格网放线法不宜用在实地放线区域较大,又缺少相关地物标志的园林工程项目。
虽然在园林工程施工放线中广泛应用方格网放线法,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它的精度并不高,并且容易受地形条件的制约和影响。
1.2 平板仪联合放线法园林工程施工放线中比较常用的放线方法包括平板仪联合放线法,它主要的施工原理是先采用平板仪确定实地的方向,结合测量工具在目标方向上测量出设计图纸上的长度,便可完成实地的的施工放线。
方格网放线法属于直坐标系,与之相比,平板仪联合放线法则属于极坐标系法。
从理论上来讲,平板仪联合放线法的精度比方格网放线法的精度要高。
但是,平板仪联合放线法和格网放线法有共同的缺点,同样受到地形条件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同时,平板仪联合放线法也受到天气因素的影响。
因为园林工程施工放线的设计图纸要放在平板仪上,比如刮风、下雨等都有可能影响到放线的精度。
1.3 全站仪放线法全站仪主要由电子经纬仪、电子记录器和光电测距仪三部分组成,并且能够实现自动测距、自动测角、自动记录、自动计算的高效率、多功能的地面测量仪器。
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放线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放线是把图纸上的设计方案,在现场测出苗木栽植的位置和株行距,通过准确的施工放线来体现设计意图,达到绿化工程所要求的效果。
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和组织工作应做到周全细致,否则因为场地过大或施工地点分散,容易造成窝工甚至返工。
1、了解设计意图。
全面而详细的技术交底是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放线的必要条件。
一个设计图纸交到施工人员手里,应同时进行技术交底,设计人员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设计意图,以及施工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使施工人员在施工放线前对整个绿化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踏查现场,确定施工放线的总体区域:施工放线同地形测量一样,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局部”的原则,首先建立施工范围内的控制测量网,放线前要进行现场踏查,了解放线区域的地形,考察设计图纸与现场的差异,确定放线方法。
清理场地,踏查现场,在施工工地范围内,凡有碍工程开展或影响工程稳定的地面物或地下物都应该清除。
二、准点、控制点的确定:要把种植点放得准确,首先要选择好定点放线的依据,确定好基准点或基准线、特征线,同时要了解测定标高的依据,如果需要把某些地物点作为控制点时,应检查这些点在图纸上的位置与实际位置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应对图纸位置进行修整,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须和设计单位研究,确定一些固定的地上物,作为定点放线的依据。
测定的控制点应立木桩作为标记。
三、施工放线:施工放线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此外,放线时要考虑先后顺序,以免人为踩坏已放的线。
现介绍几种常用的放线方法:1、规则式绿地、连续或重复图案绿地的放线(1)图案简单的规则式绿地,根据设计图纸直接用皮尺量好实际距离,并用灰线做出明显标记即可。
(2)图案整齐线条规则的小块模纹绿地,其要求图案线条要准确无误,故放线时要求极为严格,可用较粗的铁丝、铅丝按设计图案的式样编好图案轮廓模型,图案较大时可分为几节组装,检查无误后,在绿地上轻轻压出清楚的线条痕迹轮廓。
传统的园林施工放线多以方格网(现在仍在施工现场广为采用)和平板仪联合经纬仪或皮尺(以下简称平板仪联合法)方式进行,在放线过程中,同时再参考图纸上的现有地物进行放线。
那么,具体传统的园林施工放线技巧方式有哪些?看下文介绍!1、方格网放线法在图纸上以一定的尺寸画好方格网,然后在实地依相应的比例划出实地方格(通常为10m×10m),再参照现有的地物进行放线。
方格网法放线本身就不是一种严谨、精确的方法,而是一种粗略的估算法,它的运用一方面受到地域地形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又与放线实施人的判断力有很大关系,因此结果存在着一定误差。
当地形较为复杂或施工地域较大时,这种方法只能作为参考,更多地要依靠现有地物进行放线。
对于地域范围大又缺少地物的场地,使用这种方法就难以正常工作,即便能将线放出来,结果也会偏差很大。
但方格网对放线设备没有更多的要求,在缺乏相应设备的条件下,能完成小范围的园林施工放线工作。
由于它是估算型放线,所以这种方法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放线方法,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施工放线。
2、平板仪联合法平板仪联合法比单纯用方格网法进行放线,在理论上更为精确。
平板仪联合法的用法是:用平板仪定出目标点的方向,用测量工具在这个方向上定出距离,从而确定这个目标点的位置。
这种方式对于平面园林的布局放线有一定的优势。
但平板仪联合法放线也会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因为用平板仪放线时,要把设计图纸展在平板上,所以天气条件首先会对其造成影响,刮大风可能影响平板仪的稳定,下雨则会淋坏图纸从而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其次是受地形限制较大,由于平板仪自身的结构,在地形塑造过程中或者原始地形复杂的地块则不能正常展开工作;又如在放线过程中,由于操作者必须与平板仪上的图纸接触,可能会引起定向的移位,从而带来方向上的偏差。
当图面上的目标点太多时,需要多次换站点,所以其工作效率较低。
3、不论是方格网法还是平板仪联合法,它们在地形塑造的放线过程中从理论上就存在误差。
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放线方法1.准备工作:在开始进行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放线之前,必须对种植区域进行认真的勘测和测量。
首先,根据园林绿化设计图纸,确定种植区域的边界和位置。
然后,进行土壤质量检测,了解土壤的肥力和排水情况。
进一步,要考虑种植区域的阳光照射情况、风向和风力等环境因素。
最后,为施工放线准备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如测量仪器、绳子、钉子等。
2.施工放线:施工放线是将设计图纸上的各种园林元素准确地传达到实地,并确定其位置和布局的过程。
以下是常用的施工放线方法:(1)采用引线法:将设计图纸上的点和线标注到实地上。
先选择一个参考点,用尺量其与图上坐标的距离。
然后,用锤子和钉子将绳子固定在参考点上,并拉直绳子。
通过拉绳和固定绳子到其他地点,来放线并确定其他的点和线的位置。
(2)采用三角定位法:在图上选择几个已知的点,如建筑物的角落或边缘。
使用测量仪器测量这些点之间的相对距离和角度。
然后,在实地上寻找这些已知点,用绳子或建筑材料进行标记。
接下来,在找到的点上进行测距和测角,以确定其他元素的位置和方位。
(3)采用直角转角法:该方法适用于直角或近似直角的布局。
首先,在地面上找到两个相交的直角线,如建筑物的墙角。
然后,用绳子或建筑材料沿着这两条直角线进行标记和放线。
根据需求,可以继续将直线延伸或分割成更小的区域。
3.种植:完成施工放线后,即可开始进行园林绿化种植工作。
根据设计图纸和放线结果,按照园林绿化工程的要求进行树木、花卉、草坪等植物的种植。
根据不同植物的特性和土壤情况,合理选择种植方法和种植工具,确保植物能够健康、良好地生长。
总之,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放线方法是一项关键的工作,它直接决定了后续种植工作的准确性和有序性。
通过准备工作和采用合适的施工放线方法,可以有效地将设计图纸上的元素转化到实地,为园林绿化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支持。
园林放线的技巧
园林放线是指在园林设计和施工中,根据设计图纸将各种景观元素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准确地标记在地面上的过程。
以下是一些园林放线的技巧:
1. 使用准确的测量工具:在放线之前,确保你使用准确可靠的测量工具,如测量带、测量仪器等等,以确保你的测量结果准确无误。
2. 将设计图纸转移到地面上:将设计图纸上的景观要素的位置和形状转移到地面上,可以使用传统的放线棒、钉子或其他放线工具。
确保将图纸上的各个要素的位置按比例、准确地标记在地面上。
3. 注意比例和尺寸:在放线过程中要注意比例和尺寸的准确性。
确保将图纸上的尺寸按比例缩小或放大后准确标记在地面上,以保证最后的设计效果与图纸一致。
4. 使用标线材料进行标记:在放线过程中,可以使用标线材料如彩线、彩粉等,将景观元素的轮廓和边界标记出来。
这样可以使放线更加清晰可见,并且容易辨认。
5. 检查和纠正错误:在放线完成后,需要进行检查和纠正可能存在的误差。
使用测量工具再次测量各个要素的位置和尺寸,并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
如有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总之,园林放线的技巧包括使用准确的测量工具、将设计图纸转移到地面上、注意比例和尺寸、使用标线材料进行标记,以及检查和纠正错误。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在园林设计和施工中实现精确的放线。
风景园林工程名词解释定点放线风景园林工程中的“定点放线”指的是根据设计图纸在施工现场测量苗木栽培的位置和株行距。
这一过程的一般要求是要标记明显、位置准确、种植穴中中心点准确标明等。
定点放线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方格网放线法,一是平板仪联合法。
方格网放线法进行测量不是很准确,常常受到地形地域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受到操作者判断力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最终的测量结果也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在范围广地物稀少的地区,这种方法几乎发挥不了实质性的作用,尽管能完成放线,测量的结果也会有较大的失误。
平板仪联合法与方格网放线法相比,从科学理论的层面上看,它的准备性更高。
平板仪联合法即是:“在测量过程中主要依据平板仪来确定目标点方向,并且再根据测量工具确定相应的距离,以此来确定目标点的位置。
”定点放线在风景园林工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它直接影响着后期苗木的生长情况和整体景观效果。
为了提高定点放线的准确性,我国科研人员和工程师们不断探索新的测量方法。
除了方格网放线法和平板仪联合法外,还有以下几种方法在风景园林工程中得到应用。
一种是全站仪测量法。
全站仪是一种高精度的光学测量仪器,可以实现高精度、高效率的测量。
全站仪测量法在风景园林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苗木栽培位置,减少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此外,全站仪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下正常工作,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另一种是激光导向仪法。
激光导向仪是一种利用激光束进行测量的仪器,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和稳定性。
在风景园林工程中,激光导向仪可以实时监测苗木栽培位置,确保株行距的准确性。
同时,激光导向仪操作简便,易于掌握,适用于各种规模和类型的园林工程。
此外,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定点放线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无人机遥感技术是一种新兴的测量方法,具有速度快、范围广、精度高等优点。
通过无人机采集现场数据,再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实现精确的定点放线。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风景园林工程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工程质量和效率,降低施工成本。
园林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园林工程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园林工程测量放线是园林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园林景观的布局和建设质量。
因此,合理的测量放线施工方案对于园林工程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
二、测量放线工程的目的和任务园林工程测量放线的目的是为了将设计图纸上的园林景观布置和建设要求真实地转移到施工现场,从而指导施工人员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园林景观的建设。
其主要任务包括:1. 确定施工现场的界址和基准点,以确定施工范围和位置;2. 对设计图纸上的园林景观布置进行细化和量化,确定具体的建设位置和尺寸;3. 确定不同园林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和连接方式,为后续的施工提供定位和引导。
三、测量放线的基本原则1. 精确性原则:园林工程的测量放线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以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统一性;2. 实用性原则:测量放线工作应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结合施工要求和条件,合理规划和设计测量放线方案;3. 灵活性原则:园林工程的测量放线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变更,以适应施工现场的变化和需求。
四、测量放线的工作内容测量放线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界址测量:根据设计图纸和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施工现场的界址和基准点;2. 园林景观布置测量:根据设计图纸,对园林景观的布置进行细化和量化,确定具体的建设位置和尺寸;3. 空间关系测量:确定不同园林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和连接方式,为后续施工提供定位和引导。
五、测量放线的方法和技术测量放线工作通常采用全站仪测量、GPS测量和手持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和技术进行。
全站仪测量具有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优点,可以满足测量放线工作的需求;GPS测量适用于大范围的界址和基准点测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手持测量适用于复杂地形和狭小空间的测量,可以提高作业灵活性和适应性。
六、测量放线的施工步骤1. 编制施工方案: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设计合理的测量放线方案;2. 界址和基准点测量:根据设计要求和现场情况,确定施工现场的界址和基准点;3. 园林景观布置测量: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园林景观的布置进行测量,确定具体的建设位置和尺寸;4. 空间关系测量:确定不同园林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和连接方式,为后续施工提供定位和引导;5. 完成测量放线报告:根据测量放线的结果,编制测量放线报告,提供给施工人员进行施工。
照图施工的技术关键是准确地将图上位置落实到地面上,其中包括高程.一、定点放线基本做法(1)基准线定位法一般选用道路交叉点、中心线、建筑外墙角、规则型广场和水池等建筑的边线。
这些点和线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是一些有特征的点和线.利用简单的直线丈量方法和三角形角度交会法即可将设计的每一行树木栽植点的中心线和每一株树的栽植点测设到绿化地面上.(2)平板仪定点放线测量基点准确的公园绿地可用平板仪定点,测设范围较大,即依据基点将单株位置及连片的范围线按设计图依次定出,并钉木桩标明,木桩上写清树种、棵数。
图板方位必须与实际相吻合。
在测站位置上,首先要完成仪器的对中、整平、方向三项作业,然后将图纸固定在小平板上.一人测绘,两人量距.在确定方位后量出该标定点到测站点距离,即可钉桩。
如此可标出若干有特征的点和线.必须注意的是,在实测30多个立尺点后应检查图板定向是否有变动,应及时发现并纠正。
平板仪定点主要用于面积大,场区没有或少有明确标志物的工地。
也可先用平板仪来确定若干控制标志物,定基线、基点,在使用简单的基准线法进行西部放线,以减少工作量。
(3)网格法网格法适用范围大、地势较为平坦的且无或少明确标志物的公园绿地。
对于在自然地形并按自然式配置树木的情况,树木栽植定点放线常采用坐标方格网法。
其做法是,按照比例在设计图上和现场分别画出距离相等的方格(20mX20m最好),定点时先在设计图上量好树木对其放歌的纵横坐标距离,再按比例定出现场相应方格的位置、钉木桩或撒灰线标明。
如此地上就具有了较准确的基线或基点。
依此在用简单基准线法进行细部放线,导出目的物位置。
(4)交会法适用范围较小、现场内建筑物或其他标记与设计图相符的绿地,以建筑物的两个固定位置为依据,根据设计图上与该亮点的距离相交会,定出植树位置。
(5)支距法适用范围更小、就近具有明显标志物的现场.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易行的方法.如树木中心点到道路中心线或路牙线的垂直距离,用皮尺拉直角即可完成。
园林工程施工中的放线技术摘要:在现代园林工程施工过程中,将放线技术灵活有效地应用起来,首先就必须对园林工程的设计意图与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其次需要结合实际的园林工程施工环境与条件,最后选择最科学合理的方法具体实施,从而建造出生动而融洽的人文与自然和谐的园林工程。
本文主要对园林工程施工中的一些放线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并针对在不同的园林工程施工环境及条件时采取何种灵活且恰当的放线技术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园林工程;施工;放线技术引言目前园林绿化工程建设备受社会各界的重视。
在园林工程施工中,施工放线是园林施工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但是现在部分的园林施工人员在对园林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都没有很好地应用施工放线技术,使得园林在施工放线之后取得的效果不尽人意,甚至与设计意向大相径庭。
园林工程从设计图纸到工程竣工,施工放线是首要的步骤,因此必须严谨对待,放线施工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施工时进行准确科学的放线,使园林工程施工效果得以保证。
1.园林工程施工放线准备分析1.1充分理解设计图纸的意图在城市园林景观工程应用施工放线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首先要认真严谨地进行技术的交底,确保整个施工放线工程严格依照施工的设计图纸以及相关的规定进行。
园林施工人员在接收园林工程设计图纸师,还要接手相应的技术交底。
而作为园林项目工程图纸的设计人员,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必须给相关的施工人员认真详细地介绍施工图纸的要求与意图,对放线施工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强调,让相关的施工工作人员在进行项目施工放线之前,就对整个园林工程有深刻正确的理解,避免在施工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
1.2 实地勘查、确定施工放线的总体区域与现场条件在进行施工放线之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建立准确完善的实地施工范围控制测量网,必须认真细致地勘查工程的实地现场情况,对园林工程实地放线区域的地势气候等情况胸有成足。
允分了解实地现场与项目设计图纸之间的差异,还要对这些不同点做好归纳记录,进而确定适合园林项目情况的施工放线方法。
园林景观设计的放线手法及应用第一部分一、地被放线手法实景二、地被线的功能及常见形式三、地被放线手法的运用四、案例分析第二部分一、地被植物配置常见形式二、地被植物配置的常见问题三、地被植物配置要点第三部分实景图片案例分析及讨论地被在植物配置中起着收边、围合、增加组团色彩的作用,能形成优美的草缘线,与地形、空间营造相互呼应,使地形更具有线条感。
地被植物在乔木、灌木、草本多层植物的搭配中,在季相丰富的植物层次变化能形成吸引人的组合体。
按一定比例栽植地被植物可组成稳定性好、优美整洁的植物群落。
(一)地被线放线手法景二、地被线的功能和常见形式地被线的功能:1、作用于植物组团画面的整体结构和主体形象的总的姿态,不管是在大草坪空间、园路两侧、建筑旁等位置,我们根据其场景、功能需要,选出曲、直、自然等线条形式,在画面结构中发挥它主要的作用。
2、通过对建筑物、构筑物、小品等围合,收边、划分、造成不同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
3、在同一场景的旋律、节奏和意境方面营造,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地被线常见样式:1、自然式 a:大弧度曲线 b:自由曲线2、规则式 a:线条式b:块状式大弧度曲线:在此指弧长较长、弧度较缓、弧线流畅的曲线,有引导性和指向性,多为了强调画面的纵深感和动感。
自由曲线:在一定长度范围内变化较多的曲线,引导观者视线不断改变,或动感、或柔美;随着曲线的收紧、扩张,形成一个完整的有韵律的节奏空间。
线条式:配合场景、空间营造需要,地被线条在构图上呈几何图形,营造一种仪式感和庄重感。
运用多与整体园林平面布局有关。
块状式:大面积、几何式的种植呈现的是地被植物的整体色彩效果、质感的对比。
三、地被放线手法的运用地被使用位置:1、主要景观道路两侧2、大草地空间3、建筑旁4、小区内园路旁5、重要节点主要景观道路两侧:地被线采用大气、顺滑的长弧曲线,地被植物采用带状色块的手法大面积栽植。
大草地空间:采用大手笔,大色块的手法大面积栽植形成群落,曲线顺滑,着力突出地被的群体美,并烘托其他景观,形成美丽的景观群落。
园林工程施工技术分析之传统园林施工放线方式传统园林施工放线方式是园林工程施工中一项重要的技术环节,它是为了保证园林工程的准确性和美观性而采取的一种施工方法。
本文将对传统园林施工放线方式进行详细的分析。
园林工程放线是指在实地施工前通过放线工具和方法,在施工场地上将设计图纸上的设计要求和尺度准确地标示出来,以便施工人员根据放线结果进行实际操作。
传统园林施工中常用的放线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传统工具放线:利用传统的放线工具,如放线桩、方位牌、扫地竿等进行放线。
这种方式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地形平坦且施工规模较小的园林工程。
放线时需根据图纸上的尺寸和方位指示将相应的放线桩、方位牌等设置在场地上,然后利用这些点位进行放线,并进行必要的检验和修正。
2.剪标放线:剪标放线是一种相对精确的放线方式,通过在实地场地上按照图纸上的设定点位剪下纸质标志物进行放线。
这种方式适用于较大规模、复杂地形的园林工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放线时需将纸质标志物按照图纸上的位置和尺寸进行剪下,然后在场地上按照相应的点位进行放置,并进行检验和修正。
3.测绘仪器放线:测绘仪器放线是一种较为精确的放线方式,通过使用测绘仪器进行放线,可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和测量。
这种方式适用于复杂地形、高要求的园林工程,能够提高放线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放线时需使用测绘仪器进行测量和定位,将测量结果与图纸上的设计要求进行比对,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正。
在传统园林施工放线方式中,不同的方式适用于不同的施工场景和工程要求。
选择适合的放线方式可以提高放线准确性、工作效率和施工质量。
同时,在放线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合理使用放线工具:根据施工场地的特点和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放线工具,确保放线的准确性和操作性。
2.标注清晰明确:在实地放线时,标志物的设置要清晰明确,以便施工人员能够清楚地辨认和操作,避免出现误差和混淆。
3.反复检验和修正:在放线结束后,需要进行反复的检验和修正,确保放线结果与设计图纸的要求相符合,以避免后续施工带来的麻烦和误差。
照图施工的技术关键是准确地将图上位置落实到地面上,其中包括高程。
一、定点放线基本做法(1)基准线定位法一般选用道路交叉点、中心线、建筑外墙角、规则型广场和水池等建筑的边线。
这些点和线一般都是相对固定的,是一些有特征的点和线。
利用简单的直线丈量方法和三角形角度交会法即可将设计的每一行树木栽植点的中心线和每一株树的栽植点测设到绿化地面上。
(2)平板仪定点放线测量基点准确的公园绿地可用平板仪定点,测设范围较大,即依据基点将单株位置及连片的范围线按设计图依次定出,并钉木桩标明,木桩上写清树种、棵数。
图板方位必须与实际相吻合。
在测站位置上,首先要完成仪器的对中、整平、方向三项作业,然后将图纸固定在小平板上。
一人测绘,两人量距。
在确定方位后量出该标定点到测站点距离,即可钉桩。
如此可标出若干有特征的点和线。
必须注意的是,在实测30多个立尺点后应检查图板定向是否有变动,应及时发现并纠正。
平板仪定点主要用于面积大,场区没有或少有明确标志物的工地。
也可先用平板仪来确定若干控制标志物,定基线、基点,在使用简单的基准线法进行西部放线,以减少工作量。
(3)网格法网格法适用范围大、地势较为平坦的且无或少明确标志物的公园绿地。
对于在自然地形并按自然式配置树木的情况,树木栽植定点放线常采用坐标方格网法。
其做法是,按照比例在设计图上和现场分别画出距离相等的方格(20mX20m最好),定点时先在设计图上量好树木对其放歌的纵横坐标距离,再按比例定出现场相应方格的位置、钉木桩或撒灰线标明。
如此地上就具有了较准确的基线或基点。
依此在用简单基准线法进行细部放线,导出目的物位置。
(4)交会法适用范围较小、现场内建筑物或其他标记与设计图相符的绿地,以建筑物的两个固定位置为依据,根据设计图上与该亮点的距离相交会,定出植树位置。
(5)支距法适用范围更小、就近具有明显标志物的现场。
是一种常见的简单易行的方法。
如树木中心点到道路中心线或路牙线的垂直距离,用皮尺拉直角即可完成。
园林绿化工程整地与定点放线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一、整地1.整地的内容整地,即土壤改良和土壤管理,是保证树木成活和健壮生长的有力措施。
施工前必须对施工现场进行有关准备工作,做到有备无患。
(1)清理障碍物在施工场地上,凡对施工有碍的一切障碍物如堆放的杂物、违章建筑、坟堆、砖石块等要清除干净。
一般情况下已有树木凡能保留的尽可能保留。
(2)整理现场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将绿化地段与其他用地界限区划开来,整理出预定的地形,或平地或起伏坡地,使其与周围排水趋向一致。
如有土方工程,应先挖后垫。
洼地填土或去掉大量碴土堆积物后回填土方时,需要注意对新填土壤分层次夯实,并适量增加填土量,否则一经下雨自行下沉,会形成低洼坑地,如地面下沉后回填土壤,则树木被深埋,易造成死株。
现场清理后将土面加以平整。
(3)设置水源大量进行绿化,水源是必备条件,必要时可安上电源方抽水灌溉。
2.树木栽植整地的工作特点城市绿地的土壤条件十分复杂,因此,整地工作既要做到严格细致,又要因地制宜。
整地应结合地形进行整理,除满足树木生长发育对土壤的要求外,还应注意地形地貌的美观。
在疏林草地或栽种地被植物的树木、树群、树丛中,整地工作应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在栽植乔灌木以前进行;第二次则在栽植乔灌木之后及铺草坪或其他地被植物之前进行。
3.整地工作的做法在整地工作中,整理地形、翻地、去除杂物碎土、耙平、填压土壤等应根据各种不同情况进行,其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1)对8度以下的平缓耕地或半荒地可采取全面整地。
根据植物种植必需的最低土层厚度要求。
通常多翻耕30mn深度,以利蓄水保墒。
对于重点布置地区或深根性树种可翻掘50cm深,并施有机肥,借以改变土壤肥性。
平地整地要有一定倾斜度,以利排除过多的雨水。
(2)市政工程场地和建筑地区的整地这些地区常遗留大量灰渣、砂石、砖石、碎木及建筑垃圾等,在整地之前应全部清除,并将因挖除建筑垃圾而缺土的地方,换人肥沃土壤。
由于夯实地基,土壤紧实,所以在整地的同时应将夯实的土壤挖松,并根据设计要求处理地形。
园林施工放线技巧归纳园林施工放线是指在园林建设过程中,根据设计图纸和实际情况,利用测量仪器和工具对施工场地进行确定基准点和标高点的过程。
本文将从相关定义、放线前的准备、放线过程中的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和,以期为园林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相关定义•基准点:作为整个放线过程的起点,以此为参照,测量其他点的位置和高度。
•标高点:制定园林地块高度的参考点。
•勾墩:标记放线点的小木桩。
•放线:根据图纸,在现场使用放线仪器或工具确定基准点和标高点的过程。
二、放线前的准备1. 准备工具•放线仪器:包括测距仪、水平仪、经纬仪等。
•条尺、直角尺、三角板、量角器等绘图工具。
•锤子、木槌等标记用具。
2. 确认图纸在实际施工前,应先对图纸进行确认,明确建筑物、道路、绿地、设施等的位置和高度,以便在现场操作时不出现偏差。
3. 制定施工方案施工前应结合实地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考虑到施工进度、工人数量、设备使用、安全等因素。
三、放线过程中的技巧1. 确定基准点基准点是放线过程中最重要的点,也是园林工程中的首要工作。
确定基准点时首先要确保测量仪器的准确度和稳定性,其次要关注工具的平衡度和固定度。
在使用仪器时需注意仪器与地面之间的水平度以及测量时的外力干扰。
同时,在进行放线工作时,应选择较为平坦的地形作为基准点,并注意加固基准点位置,以防地基沉降。
2. 标记基准点基准点是第一个需要放线的点,放置基准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应选择地势平坦、便于观测的位置,在选定基准点后,应在其顶部斜切一角,以便进行后续的观测。
•将测量仪器放置在基准点上,观测水平仪是否处于水平状态,调节镜筒使其水平度达到要求。
•使用锤子或木槌,将勾墩钉在基准点上,用相同的方法在其上方、下方、左侧、右侧各端点各定一个勾墩,形成一个由五个勾墩组成的严格平面图形。
•标注好基准点号码,设置“0”号勾墩。
3. 确定标高点标高点的位置和高度可以从图纸中获取,但真实情况下往往需要进行调整,此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选择地势相对高低起伏不大的位置进行标高点放线,通过数次小范围式放线进行调整以得到最精准的标高点位置。
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放线是把图纸上的设计方案,在现场测出苗木栽植的位置和株行距,通过准确的施工放线来体现设计意图,达到绿化工程所要求的效果。
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放线方法如下:一、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和组织工作应做到周全细致,否则因为场地过大或施工地点分散,容易造成窝工甚至返工。
1、了解设计意图全面而详细的技术交底是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放线的必要条件。
一个设计图纸交到施工人员手里,应同时进行技术交底,设计人员应向施工人员详细介绍设计意图,以及施工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使施工人员在施工放线前对整个绿化设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踏查现场,确定施工放线的总体区域施工放线同地形测量一样,必须遵循“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局部"的原则,首先建立施工范围内的控制测量网,放线前要进行现场踏查,了解放线区域的地形,考察设计图纸与现场的差异,确定放线方法.清理场地,踏查现场,在施工工地范围内,凡有碍工程开展或影响工程稳定的地面物或地下物都应该清除。
二、准点、控制点的确定要把种植点放得准确,首先要选择好定点放线的依据,确定好基准点或基准线、特征线,同时要了解测定标高的依据,如果需要把某些地物点作为控制点时,应检查这些点在图纸上的位置与实际位置是否相符,如果不相符,应对图纸位置进行修整,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须和设计单位研究,确定一些固定的地上物,作为定点放线的依据。
测定的控制点应立木桩作为标记.三、施工放线施工放线的方法多种多样,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采用,此外,放线时要考虑先后顺序,以免人为踩坏已放的线。
现介绍几种常用的放线方法:1、规则式绿地、连续或重复图案绿地的放线(1)、图案简单的规则式绿地,根据设计图纸直接用皮尺量好实际距离,并用灰线做出明显标记即可.(2)、图案整齐线条规则的小块模纹绿地,其要求图案线条要准确无误,故放线时要求极为严格,可用较粗的铁丝、铅丝按设计图案的式样编好图案轮廓模型,图案较大时可分为几节组装,检查无误后,在绿地上轻轻压出清楚的线条痕迹轮廓。
放线方式及注意事项
园林绿化施工的结果经常与园林设计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偏差,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园林施工放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引起这些偏差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施工放线作为园林施工的第一道实施步骤,它对园林设计的准确物化,其重要性可谓举足轻重。
1传统的园林施工放线方式
传统的园林施工放线多以方格网(现在仍在施工现场广为采用)和平板仪联合经纬仪或皮尺(以下简称平板仪联合法)方式进行,在放线过程中,同时再参考图纸上的现有地物进行放线。
1.1方格网放线法
在图纸上以一定的尺寸画好方格网,然后在实地依相应的比例划出实地方格(通常为10m×10m),再参照现有的地物进行放线。
方格网法放线本身就不是一种严谨、精确的方法,而是一种粗略的估算法,它的运用一方面受到地域地形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又与放线的实施人的判断力有很大的关系,因此结果存在着一定差异。
当地形较为复杂或施工地域较大时,这种方法只能作为参考,更多地要依靠现有地物进行放线。
对于地域范围大,又缺少地物时,这种方法就难以进行正常工作,即便是能将线放出来,其结果也是偏差很大。
但方格网对放线设备没有更多的要求,在缺乏相应设备的条件下,能完成小范围的园林施工放线工作。
由于它是估算型放线,所以这种方法只能作为一种参考放线方法,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施工放线。
1.2平板仪联合法
平板仪联合法比单纯用方格网法进行放线,在理论上更为精确。
平板仪联合法的用法在于,用平板仪定出目标点的方向,用测量工具在这个方向上定出距离,从而确定这个目标点的位置。
这种方式对于平面园林的布局放线有一定的优势。
但平板仪联合法放线也会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因为平板仪放线时,要把设计图纸展在平板上,所以对其影响首先是天气条件,刮大风可能影响平板仪的稳定,下雨则会淋坏图纸从而不能正常开展工作;其次是受地形限制较大,由于平板仪自身的结构,在地形塑造过程中或者原始地形复杂的地块则不能正常展开工作;又如在放线过程中,由于操作者必须与平板仪上的图纸接触,可能会引起定向的移位,从而带来方向上的偏差。
当图面上的目标点太多时,需要多次换站点,所以其工作效率较低。
1.3不论是方格网法还是平板仪联合法,它们在地形塑造的放线过程中从理论上就存在误差。
因为这两种方式都是平面数据处理系统,不具备立体数据处理能力。
从图纸上测到的图上距离都是这些点在水平面上投影的距离,通过比例尺换算OA,OB,OC得到的实际距离其实是地形断面图中水准面上的的OA, OB,OC等距离,并不是空间中OA,OB,OC 的距离,即OA≠OA,OB≠OB,OC≠OC,但在放线过程中则认为成:OA=OA,OB=OB,OC=OC,所以从这个层次上讲,这两种方式放线的结果与实际都是有偏差的。
此外,这两种方法在进行地形塑造时,都需要再配合水准仪等仪器,才能进行高程控制。
这样更增加
了偏差的可能性。
总之,方格网法和平板仪联合法放线都不能精确地进行园林施工放线。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园林施工的精确放线呢?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GPS和全站仪技术及计算机辅助制图(Autocad)的发展,使园林施工精确放线成为可能。
GPS系统较为昂贵,目前园林施工实践中较少使用,而全站仪不仅相对便宜且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就全站仪(拓普康GTS-311)进行园林施工精确放线作一介绍。
2全站仪(拓普康GTS-311)在园林施工精确放线中的应用
2.1全站仪简介
全站仪是全站型电子速测仪的简称,又被称为“电子全站仪”,是指由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电子记录器组成的,可实现自动测角、自动测距、自动计算和自动记录的一种多功能高效率的地面测量仪器。
电子全站仪进行空间数据采集与更新,实现测绘的数字化。
拓普康(GTS-311)相关参数:测角精度:±2”/5”,绝对法测角,无须过零检验;测距精度:±(2mm+2×10-6·D);测程:3km/一块棱镜;高速测量:精测1.2s,粗测0.7s,跟踪0.45s;可存贮8000个观测点或16000个坐标点;装有双轴补偿器,可提供电子气泡用于整平,并可自动改正由于整平误差对水平角和竖直角观测的影响。
2.2全站仪的优势
①数据处理的快速与准确性。
全站仪自身带有数据处理系统,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对空间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放样点的方位角与该点
到测站点的距离。
我们可以在Autocad中方便地查出OA、OB、OC 等各点的X、Y坐标,同时也可以查出相应点的设计高程(Z坐标值),只要把这些数据从电脑中通过数据线传输到全站仪中(一次最多可输入16000个点的坐标值),全站仪便能快速而准确地计算出O、A、B、C等的实际距离(而不是OA、OB、OC等的值)及相应的A、B、C等点的方位角。
由于测距和测角的精度很高,所以完全可以做到精确定点放线。
②定方位角的快捷性。
全站仪能根据输入点的坐标值计算出放样点的方位角,并能显示目前镜头方向与计算方位角的差值,只要将这个差值调为0,就定下了要放样点的方向,然后就可进行测距定位。
③测距的自动与快速性。
全站仪能够自动读出距离数值,只要将棱镜对准全站仪的镜头,全站仪便可很快读出实测的距离,同时比较它自动计算出的理论上的数据,并在屏幕上显示出两者的差值,从而可以判断棱镜应向哪个方向再移动多少距离。
到显示的距离差值为0时,表明那时棱镜所在的位置就是要放样点的实际位置。
④定完一个点后,可按“下一个(next)”键调出下一个要放样的点,重复②~③步骤,便可依次放出其它各点。
⑤由于全站仪体积小重量轻(只有4.9kg)且灵活方便,较少受到地形限制(除非全站仪无法看到棱镜),且不易受处界因素的影响(只要三角架扎稳,一般不会引起仪器的偏移),只要合理保护全站仪,即使在复杂的自然条件下也可以照常工作。
⑥由于所有的计算是由全站仪自动完成,所以放线过程中不会受
到参与者个人的主观影响。
2.3 全站仪(拓普康GTS-311)在园林施工放线中应用实例
郑州市黄河花园口景区位于黄河南大堤南侧,沿黄河大堤呈东西向带状格局。
其东西向长近2000米,南北宽150~220米不等。
施工区域呈现不规则的S形,现有地物只有小型山体。
本次绿化施工放线工作的任务是把绿化设计图上共10000多棵树的种植点位放样到现实地域中,树木种类多达60余种,呈自然式布局方式。
由于该区域及紧临的大堤呈现不规则的S形,且地面参照物较少,定位树木数量大,种类多,投资单位要求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因而最终决定用全站仪进行施工放线。
在运用全站仪进行放线前,我们作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首先是对种植设计施工图纸上的树木按就近同类的原则进行编号,比如把位置相近的几棵银杏编号为1,把旁边的几棵白腊编号为2等,同类树木由于位置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编号(主要以位置作为编号的参考依据),再在这个编号下分别标出这些个体的代号,比如:1.1,1.2,1.3……;2.1,2.2,2.3,2.4……再从Autocad中命令“List”查出每一个编号的树木群体中个体的X、Y、Z值,最后找到现有地物在图纸上的对应点的坐标值(至少有两个这样的点位),后再编号,最终将这些数据通过格式转换工具转换成全站仪(拓普康GTS-311)能识别的格式,用数据线将这些数据输入全站仪中。
下一步即可以进行现场放线。
架仪器前,准备好大量的木桩作为标记物,根据图上编号及同一编号中树木的数量对木桩进行编号(用
油漆在木桩上写相应的号码),完成后,在工作区域找到图纸上标明的实际地物点,一个作为站点,一个作为后视点,在站点上安放全站仪,调平仪器,调出相应的放样程序,输入站点点号(已在查其坐标时进行编号),再输入后视点点号(已在查其坐标时进行编号),将全站仪目镜对准那个后视点,点选“ok”,再调用“放样”程序,然后依次调用各点号,按②~④的方法分别定出各个点位,拿相应点的木桩进行标记。
通过用全站仪放线的方式,我们精确而快速地把图纸上的设计符号变成了现实中的种植点位。
从实践中,我们感到全站仪能够实现园林施工的精确放线,提高工作效率,用全站仪进行园林施工放线能最大限度地减小园林施工的结果与园林设计的偏差。
放线的规范及注意事项:
先熟悉施工图纸,掌握详细数据,然后在已知控制点处架设仪器,按照图纸要求测设数据,打桩。
标高放样时首先要找到参照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