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坝的地基处理
- 格式:ppt
- 大小:8.20 MB
- 文档页数:76
土石坝地基混凝土防渗墙设计分析摘要:土石坝地基混凝土防渗墙是在松散透水地基中连续造孔,以泥浆固壁,往孔内灌注混凝土而建成的墙形防渗建筑物。
它是对闸坝等水工建筑物在松散透水地基中进行垂直防渗处理的主要措施之一。
它也可作为土石坝中的防渗心墙,还可用以加固渗漏严重的土石坝。
关键词:土石坝;地基;混凝土防渗墙Abstract: the earth dam foundation concrete diaphragm wall is loose in water foundation to make hole continuously, with mud solid wall, went to the hole and built to pouring concrete wall form seepage control building. It is to the sluice gate, etc in loose permeable hydraulic structures in the foundation of vertical seepage prevention is one of the main measures. It also can be used as earth dam seepage prevention of heart wall, also can be used to reinforce leakage of earth-rockfill dam is serious.Keywords: earth dam; The foundation; Concrete walls1引言土石坝是土坝和堆石坝的统称,国外也有称之为填筑坝的。
除均质土坝外,土石坝坝体一般均设有防渗体。
防渗体可以是渗透性较小的土料、混凝土、沥青混凝上或其它防渗材料筑成。
坝体的主体部分主要有砂、砂砾、卵砾、漂石、块石、开挖石碴等或它们的混合料填筑,堆石坝与有防渗体的土坝,从性质上说无严格界限。
重⼒坝、拱坝、⼟⽯坝三种坝体的防渗处理重⼒坝、拱坝、⼟⽯坝三种不同坝体的防渗处理摘要:分析重⼒坝、⼟⽯坝、拱坝出现渗漏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重⼒坝渗漏分析与防渗处理⼀)、重⼒坝渗漏分析1、重⼒坝是⽤浆砌⽯(grouted rubble)或者混凝⼟(concrete)材料建筑⽽成的挡⽔建筑物,其剖⾯⼀般做成上游⾯近于垂直的三⾓形断⾯,主要依靠坝体的重量,在坝体和地基的接触⾯产⽣抗剪强度或者摩擦⼒,来抵抗⽔库的⽔平推⼒,以达到稳定的要求;同时,也依靠坝体的⾃重产⽣的压应⼒,来抵消由于⽔压⼒所引起的坝体上游侧的拉应⼒,以满⾜坝⾝强度的要求。
2、由于混凝⼟与岩体都是透⽔材料,加上施⼯⽅法、施⼯过程存在差异,故此渗流不可避免⼆)、重⼒坝防渗处理地基处理时重⼒坝防渗处理的关键,坝基的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是坝基防渗处理的主要措施。
1、重⼒坝坝基固结灌浆1)、⽬的:△减少坝基的渗透性(permeability),减少渗透量;△提⾼基岩的整体性和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减少基岩受⼒后的变形(deformation);△提⾼岩体的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在帷幕灌浆前的固结灌浆,可提⾼帷幕灌浆的灌浆压⼒。
2)、固结灌浆的设计:①灌浆范围:依坝⾼和岩基裂隙分布情况⽽定。
—⾼坝或者裂隙发育,坝基全部灌浆,并适当加⼤范围。
—裂隙很不发育,只在坝踵或者坝趾处灌浆—只在坝踵处固结灌浆,以加⼤帷幕灌浆的压⼒—溶洞、溶槽部位,除回填外,应对顶部及周围进⾏固结灌浆。
②排孔形式:梅花形或者⽅格形,对较⼤的断层和裂隙应专门布孔。
③间距:根据地质条件,并参照灌浆试验确定,⼀般为3~6m④孔深:⼀般为5~8m,局部区域及坝基应⼒较⼤的⾼坝基础,可适当加深,帷幕灌浆区附近,与帷幕灌浆配合,可适当加深,⼀般为8~15m。
⑤灌浆压⼒:以不掀动岩⽯为原则,取较⼤值。
施⼯时,应加强监测。
⼀般⽆盖重时0.2~0.4Mpa,有盖重时0.4~0.7Mpa 2、重⼒坝坝基帷幕灌浆1)、⽬的:降低坝底渗透压⼒;防⽌坝基内产⽣机械或者化学管涌;减少坝基和坝肩渗透流量2)、灌浆材料的选择:①⽔泥灌浆●裂隙宽度>0.1mm,地下⽔流≮600m/昼夜,地下⽔对⽔泥⽆危害性的侵蚀作⽤,采⽤⽔泥灌浆。
重力坝、拱坝、土石坝的地基处理梁亚杰(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水利水电本科班10级)【摘要】在水利工程中地基的处理相当重要,只有处理好地基,才能使大坝安全稳定,因此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确保建筑物安全,是水利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重力坝;拱坝;土石坝;地基;处理措施第一部分:重力坝地基处理措施重力坝承受较大的荷载,对地基要求较高。
然而天然地基经受长期地质构造运动及外界因素的作用,多少存在着风化、节理、裂隙、破碎带等缺陷,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基岩的整体性,降低了基岩的强度和抗渗能力。
因此,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以满足重力坝对地基的要求。
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等地质缺陷的处理措施1.1混凝土塞沿断层破碎带开挖出一定深度的倒梯形槽,将其中软弱构造岩及两侧破碎岩体清除,然后回填混凝土,其作用是使坝体荷载经混凝土塞传到两岸新鲜完整基岩上。
对顺河向的软弱带,除坝基内作混凝土塞子外,并应向上下游伸出坝外,以改善坝基承载能力。
1.2混凝土拱(或梁)、混凝土垫层对于很宽的断层破碎带,采用混凝土拱的处理型式,将坝体应力传送到两侧的完整岩体上,避免断层破碎带产生过大的压缩变形。
也可以采用混凝土梁的处理型式。
当大小断层密集交错,软弱破碎岩体的范围较大时,为改善坝基应力条件,可浇筑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垫层。
1.3大直径钢筋混凝土桩在坝基范围内用若干口径钻孔穿过缓倾角软弱夹层(带),进入完整岩体中,孔内放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桩。
坝工实践表明,钢筋混凝土桩可以把软弱夹层上下部岩体联成整体,并将应力传至深部岩体,具有抗滑和减少坝体水平变形作用。
1.4混凝土深齿墙在坝基中用深挖齿墙截断缓倾角软弱夹层,使齿墙嵌入软弱夹层下部的完整岩体一定深度,依靠嵌入部分混凝土齿墙的嵌固力,软弱夹层的摩擦力和下游抗力体三者联合作用,来满足坝基深层抗滑稳定要求。
这是一种处理软弱夹层的有效型式。
对于缓倾下游的软弱夹层,需要利用下游岩体作为抗力时,应详细查明下游抗力体的地质条件,必要时,可对下游抗力体采用固结灌浆,设置钢筋混凝土桩、压重等加固措施,以提高下游抗力体的岩体完整性和承载能力,减少坝基变形。
一、土石坝的地基处理1、砂卵石地基的处理砂卵石地基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抗剪能力和承载 能力,压缩变形小,抗渗性能差,因此对这类地 基的处理以渗流控制为主。
原则:前堵后排。
处理措施:v垂直防渗:粘土(混凝土)截水槽、砼防渗 墙,灌浆帷幕,高压喷射灌浆;v水平防渗:铺盖;v下游设排水减压设施。
v覆盖层深度不大,一般在10~15m以内。
v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防渗效果好。
应用广,如官厅 坝、清河坝等。
(1)粘性土截水槽v当砂砾石透水层较深时(>30米),采用粘土截水墙不 经济。
v施工快,材料省,防渗效果好。
应用广泛,如碧口 坝、毛家村坝等(2)混凝土防渗墙(3)帷幕灌浆v当透水层很厚时,用粘土截水墙或混凝土防渗墙有 困难,不经济。
v帷幕灌浆施工期长,效果不如防渗墙。
应用较广, 如罗贡坝,谢尔庞桑坝。
v世界最深的帷幕灌浆:埃及,阿斯旺心墙坝,高 111m,帷幕深174m。
v由心墙、斜墙等防渗体或均质坝体向上游水平延伸而 成。
v世界最长的铺盖:巴基斯坦,塔培拉坝,高147m,铺 盖长2347m,厚1.5~10m(4)水平防渗铺盖(5)排水减压等其他措施v相对不透水层——排水沟、减压井2、软土地基处理(1)淤泥质地基处理v层薄,能短时间固结——不挖v范围不大、埋藏较浅——全部挖除v范围广、埋藏深——预压,设砂井排水固结v反压法——坝趾处堆放土石料,以限制淤泥等软土层 外挤(2) 细砂地基处理v主要是防止振动液化破坏。
v浅层:清除v较厚:上下游截水墙或板桩封闭v很厚:坝趾附近设砂井,降低水头;振冲法加固v官厅坝——2~4m厚的细砂层,用振冲法加固处理后, 相对密度从0.53增大到0.85,效果好,施工快(3)软粘土及黄土地基(a) 软粘土地基v较薄:清除v较厚:坝基设排水井,加速固结(b)黄土地基v湿陷性大,可预先浸水湿陷;表层挖除换土、压实;夯实,破坏其天然结构,使之密实二、土石坝与坝基、岸坡及其他建筑物的连接土石坝与坝基、岸坡及其他建筑物的接触面容易形成 集中渗流,造成渗透破坏。
重力坝、拱坝、土石坝的地基处理梁亚杰(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水利水电本科班10级)【摘要】在水利工程中地基的处理相当重要,只有处理好地基,才能使大坝安全稳定,因此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确保建筑物安全,是水利工程中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重力坝;拱坝;土石坝;地基;处理措施第一部分:重力坝地基处理措施重力坝承受较大的荷载,对地基要求较高。
然而天然地基经受长期地质构造运动及外界因素的作用,多少存在着风化、节理、裂隙、破碎带等缺陷,在不同程度上破坏了基岩的整体性,降低了基岩的强度和抗渗能力。
因此,必须对地基进行处理,以满足重力坝对地基的要求。
断层破碎带和软弱夹层等地质缺陷的处理措施1.1混凝土塞沿断层破碎带开挖出一定深度的倒梯形槽,将其中软弱构造岩及两侧破碎岩体清除,然后回填混凝土,其作用是使坝体荷载经混凝土塞传到两岸新鲜完整基岩上。
对顺河向的软弱带,除坝基内作混凝土塞子外,并应向上下游伸出坝外,以改善坝基承载能力。
1.2混凝土拱(或梁)、混凝土垫层对于很宽的断层破碎带,采用混凝土拱的处理型式,将坝体应力传送到两侧的完整岩体上,避免断层破碎带产生过大的压缩变形。
也可以采用混凝土梁的处理型式。
当大小断层密集交错,软弱破碎岩体的范围较大时,为改善坝基应力条件,可浇筑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垫层。
1.3大直径钢筋混凝土桩在坝基范围内用若干口径钻孔穿过缓倾角软弱夹层(带),进入完整岩体中,孔内放置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桩。
坝工实践表明,钢筋混凝土桩可以把软弱夹层上下部岩体联成整体,并将应力传至深部岩体,具有抗滑和减少坝体水平变形作用。
1.4混凝土深齿墙在坝基中用深挖齿墙截断缓倾角软弱夹层,使齿墙嵌入软弱夹层下部的完整岩体一定深度,依靠嵌入部分混凝土齿墙的嵌固力,软弱夹层的摩擦力和下游抗力体三者联合作用,来满足坝基深层抗滑稳定要求。
这是一种处理软弱夹层的有效型式。
对于缓倾下游的软弱夹层,需要利用下游岩体作为抗力时,应详细查明下游抗力体的地质条件,必要时,可对下游抗力体采用固结灌浆,设置钢筋混凝土桩、压重等加固措施,以提高下游抗力体的岩体完整性和承载能力,减少坝基变形。
软弱地基土石坝坝基抗滑稳定计算及加固处理孔凡辉;王丽华;花俊杰;黄元【摘要】抗滑稳定是软弱地基上土石坝坝基安全的关键问题之一,其抗滑稳定计算及加固处理技术也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以深厚覆盖层软弱地基上的仙女山水库土石坝为背景,针对软弱土层抗剪能力低、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低于规范要求的问题,通过渗流和抗滑稳定计算,并进行加固措施对比分析,提出了在大坝下游坡脚设置压重体的处理措施.计算结果表明:在大坝下游设置压重体后,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规范要求,且压重体结构简单、施工快捷,可为类似工程的坝基抗滑稳定加固处理提供借鉴.【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8(049)019【总页数】6页(P53-57,75)【关键词】坝基深层抗滑稳定;土石坝;压重体;淤泥质黏土;仙女山水库;重庆【作者】孔凡辉;王丽华;花俊杰;黄元【作者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10;重庆市武隆区水务局,重庆408500;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10;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6981 研究背景土石坝是坝工界应用最为广泛的坝型。
在土石坝的建设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不良地形地质条件,如深厚覆盖层坝基、软弱土层地基等。
坝基是土石坝工程中的重要部位之一,对大坝的安全稳定至关重要,根据土石坝的事故调查,坝基滑动失稳是土石坝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1]。
因此,在不良地质条件的坝基上修建土石坝,需特别重视坝基的抗滑稳定研究,并选择合理的加固措施,以保障工程的安全。
在岩土工程中,刚体极限平衡法一直是土石坝抗滑稳定分析的主导方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限元法、有限差分法等数值分析方法也逐渐应用于抗滑稳定分析中[2-3],与刚体极限平衡法相比,数值方法能较好地模拟复杂的地质构造[4],反映坝体坝基的应力变形情况,但由于其缺乏公认的安全评价体系,应用的广泛性受到一定限制。
浅谈堤坝地基及坝体处理方法及加固措施【摘要】堤坝的施工处理方法是直接影响堤坝质量的关键,尤其是在软土地基上筑坝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更为关键,本文以具体工程为例来简析,就此进行堤防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分析,井提出了堤坝加固措施。
【关键词】堤坝地基;坝体;处理方法;加固措施堤坝是水工建筑施工中防洪的基础设施之一,是水汛的关键防线。
与其它建筑物不同,堤坝的结构除了要考虑地基变形和稳定等一般性问题以外,还要特别考虑水的渗漏问题。
大坝渗漏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损失,它对大坝的安全还会造成影响。
因此既要对堤坝的地基进行处理,又要对堤坝本身进行加固处理。
1.常用的堤防软土地基处理方法1.1抛石挤淤法抛石挤淤法就是把一定量和粒径的块石抛在需进行处理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地基中,将原基础处的淤泥或淤泥质土挤走,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
一般按以下要求进行:将不易风化的石料(尺寸一般不宜小于3 0 c m) 抛填于被处理堤基中,抛填方向根据软土下卧地层横坡而定,最后在上面铺设反滤层。
常用于处理流塑态的淤泥或淤泥质土地基。
1.2垫层法垫层法就是把靠近堤防基底的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软土挖除,代以人工回填的砂、碎石、石渣等强度高、压缩性低、透水性好、易压实的材料作为持力层。
可以就地取材,价格便宜,施工工艺较为简单,该法在软土埋深较浅、开挖方量不太大的场地较常采用。
1.3振动水冲法振冲法是利用一根类似插入式混凝土振捣器的机具,称为振冲器,有上、下两个喷水口,在振动和冲击荷载的作用下,先在地基中成孔,再在孔内分别填入砂、碎石等材料,并分层振实或夯实,使地基得以加固。
对太软的淤泥或淤泥质上不宜采用。
1.4强夯法强力夯实是将夯锤起吊到很高的地方( 一般6~30m),让锤自由落下,对土进行夯实。
经夯实后的土体孔隙压缩,同时,夯点周围产生的裂隙为孔隙水的出逸提供了方便的通道,有利于土的固结,从而提高了土的承载能力。
1.5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将土工合成材料平铺于堤防地基表面进行地基加大,能使堤防荷载均匀分散到地基中。
重力坝重力坝断面设计应满足:(1)稳定和强度的要求,保证大坝安全(2)工程量小(3)便于施工(4)运用方便。
1. 简述重力坝的特点。
重力坝工作原理:在水压力及其他荷载作用下,依靠坝体自重产生的抗滑力来满足稳定要求;同时依靠坝体之中产生的压应力来减小库水压力所引起的上游坝面拉应力以满足强度要求。
适用条件:绝大部分建在岩基上,可承受较大的压应力,还可利用坝体混凝土与岩基表面之间的凝聚力,提高坝体的抗滑稳定安全度。
答:优点:强度高、耐久性好、安全可靠,施工方便坝顶、坝身可溢流――便于施工导流、泄洪布置坝段受力简单、结构作用明确--- 应力稳定分析简单缺点:对地形、地质条件适应能力强缺点:剖面大按应力、稳定确定砼材料抗压性能不能充分发挥坝底扬压力大一一对稳定、应力不利体积大,施工温控措施复杂2•重力坝如何进行分类?答:重力坝的分类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按高度分类按坝高分:高坝:H>70m中高坝:H=30-70m低坝:H<30m按泄水条件分类;溢流重力坝,非溢流按筑坝材料分类;砼重力坝、浆砌石重力坝按坝体结构形式分类;实体~、宽缝~、空腹~、碾压砼~、预应力锚固~3•简述重力坝的设计过程。
答:①枢纽布置②剖面设计一一设计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泄水孔坝段剖面形式③稳定、应力计算一计算在荷载作用下,坝体抗滑稳定、坝底坝身应力是否满足规范要求④细部构造设计一一廊道、分缝…5、消能防冲设计6、地基处理措施确定⑦若上述④⑤⑥有一项不满足,应重新拟定坝体剖面尺寸,并重新进行计算。
4•提高重力坝抗滑稳定的工程措施有哪些?答:①利用水重来增加坝体自重:②采用有利的开挖轮廓线:③设置齿墙:④抽排水措施:⑤加固地基:⑥预应力措施:5.用材料力学法计算重力坝应力的主要假定是什么?答:①、假定坝体混凝土为均质连续各向同性的弹性体材料②、视坝段为固接于坝基上的悬臂梁,不考虑地基变形对坝体应力的影响,并认为各坝段独d x d s Sin d yd 同样由 Fx d x d y d y yd tg d P d )m 0 得: P d d y(xd d y xdP dF y 0 d d y yd d x P d d x P ud d x 0d ( yd P ud d y P d )? (yd P ud d y P d )md y同样由 F x 0得 xd (P d P ud ) d m答:坝基应力控制标准:0 y [ y ]立工作,横缝不传力。
土石坝的砂砾石地基处理
砂砾石地基的特点:具有较高的抗剪能力和承载能力,压缩变形小,抗渗性能差,因此对这类地基的处理以渗流控制为主。
常用的防渗排水措施有:
(1)垂直防渗:粘土截水槽、砼防渗墙,灌浆帷幕;
(2)水平防渗:铺盖;水平防渗设施一般是用粘性土料修筑水平铺盖与坝身防渗体相连接,并向上游延伸至要求的长度。
(3)下游设排水减压设施。
当坝基下有透水层且埋藏较浅时,可以在下游坝趾设置排水沟。
当坝基下透水层埋藏较深,地基为成层结构时,可以在下游坝趾设置减压井,有效地排除渗水,降低坝基扬压力。
浅析土石坝的地基处理摘要:土石坝是当今世界坝工建设中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本文着重论述了几种典型地基上土石坝的地基处理措施,为土石坝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关键字:土石坝地基处理土石坝是土坝、堆石坝和土石混合坝的总称,是人类建造最早的坝型,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在各国使用都极为普遍。
土石坝利用坝址附近土料、石料及砂砾料填筑而成,筑坝材料基本来源于当地,又称“当地材料坝”。
土石坝是由散粒状材料填筑而成的,对地基变形的适应性比混凝土坝好。
土石坝既可建在岩基上,也可建在土基上。
与混凝土坝相比,土石坝的地基处理在强度和变形方面的要求较低,但防渗方面基本相同。
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2001)要求,当坝基中遇到下列情况:深厚或透水性强的砂砾石层;软土;湿陷性黄土;疏松砂土和含黏粒量小于15%的黏性土,易于液化的土层;岩溶;断裂破碎带、透水性强或有不稳定泥化岩石夹层的岩基;含有大量可溶盐的岩基或土基;下游坝址处地基的表层有连续透水性差的覆盖,下卧有透水性强的土层或岩层时,需特别注意研究,并加以处理。
合理进行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渗流控制、动静力稳定以及容许沉降量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坝的安全运行。
一、砂卵石地基的处理土石坝修建在砂卵石地基上时,一般情况下地基的承载力是足够的,地基因压缩产生的沉降量也不大。
总的来说,砂卵石地基的处理主要是解决防渗问题,通常采取“上堵”、“下排”相结合的措施达到控制地基渗流的目的。
土石坝渗流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垂直防渗,水平防渗和排水减压等。
前两者体现了上堵的原则,后者体现了下排的原则。
垂直防渗可采用黏性土截水槽、混凝土截水墙、混凝土防渗墙、水泥黏土灌浆帷幕、高压喷射灌浆等基本形式,水平防渗常用防渗铺盖。
黏性土截水槽黏土截水槽是均质坝部分坝体或斜墙或心墙向下延伸至不透水层而成的一种坝基垂直防渗措施。
适用于透水砂卵石覆盖层深度在10-15m范围内,最多不超过20m,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防渗效果好,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
土石坝地基处理及裂缝处理土石坝地基处理应力求做到技术上可靠,经济上合理。
筑坝前要完全清除表层的腐殖土,以及可能发生集中渗流和滑动的表层土。
1 、坝基清理大坝基础至坝脚线外10米范围内的树林,树根,耕枯土,垃圾,工厂废料,地表孤石,梯田硬石及田边块石,河床底的淤泥,沙壤土等应清理,地质勘探的钻孔,试坑,平洞井。
泵等均应回填。
坝基清理后,应平整密实,无明显陡坎和台阶,坡度一般不陡于1:1.5,为避免土坝与岸坡的接触面产生裂缝现象,坝体岸坡应削成斜面或接触面,不应成台阶状,反坡或突然变坡。
应对坝基进行平整,振动碾压或夯板夯实。
2 、土石坝的防渗处理坝基防渗措施有截水槽,板铺盖,混凝土防渗墙,帷幕灌浆,化学材料灌浆等。
渗流控制的原则是“上游堵,下游排”。
由于本坝址基岩为闪云斜长花冈岩,属怪硬岩石类。
故本设计采用截水槽与帷幕灌浆相结合。
3 、土石坝与坝基的连接由于坝体是建基岩上的所以本坝在坝底做混凝土齿墙与坝基连接。
4、土石坝与岸坡的连接土石坝的岸坡应清理成缓慢的坡度,不应为阶梯状或反坡。
对不宜消除的反坡用贴补混凝土修整,填补凹坑,当岸坡上缓下陡时,凹出部位的变坡角应小于20 。
开挖坡度不宜太陡,岩石岸坡不陡于1:0.5或1:0.75;土岸坡不陡于1:1.5;砂砾坝壳部位的岸坡以维持岸坡自身稳定为原则。
为延长渗径,黏土心墙在岸坡结合处应适当加宽,心墙一般加宽1/4—1/3。
5、裂缝处理土石坝裂缝按其产生的原因分为干缩和冻融裂缝、变形裂缝、滑动裂缝和水力剪裂缝。
1.干缩和冻融裂缝干缩裂缝是由于土体表面失水发生收缩,而土体内部不收缩或收缩很小使表层土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而形成裂缝。
冻融裂缝是由于土体冻结后气温骤降,表层冻土收缩时受到内部未降温土的约束,因而发生在表层。
此裂缝深度不大,但要注意不让雨水进入其中,以免发生冲蚀使裂缝扩展,在寒冷地区,土石坝表层有足够厚度的非粘性土保护层,可防止冻裂。
2.变形裂缝由于坝体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这种裂缝一般规模较大,深入坝体内部,是破坏坝体完整性的主要裂缝。
浅议土石坝的地基处理要】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档水建筑物种类繁多,其中土石坝是历史最为悠久、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坝型,是当今世界坝工建设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本文根据《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和实践经验,着重论述了土石坝建在不同地基上的处理措施,提出了土石坝建设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为土石坝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土石坝;地基处理;方法随着大型土石方施工机械、岩石理论和计算技术的发展,缩短了建坝工期,放宽了筑坝材料的使用范围,使土石坝成为当今世界坝工建设发展最快的一种坝型。
土石坝地基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渗流控制、动静力稳定以及容许沉降量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坝的安全运行。
一、砂卵石地基的处理当土石坝修建在砂卵石地基上时,地基的承载力通常是足够的,而且地基因压缩产生的沉降量一般也不大。
对砂卵石地基的处理主要是解决防渗问题,通过采取上堵、下排相结合的措施达到控制地基渗流的目的。
土石坝渗流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垂直防渗,水平防渗和排水减压等。
前两者体现了上堵的原则,后者体现了下排的原则。
垂直防渗可采用明挖回填截水槽、混凝土防渗墙、灌浆帷幕等基本形式。
水平防渗常用防渗铺盖。
(1)明挖回填截水槽。
当透水砂卵石覆盖层深度在10~15m 以内时,可在透水坝基上开挖深槽直达不透水层或基岩,向槽内回填与坝体防渗体相同的土料,并与防渗体紧密结合成整体。
采用粘性土截水槽防渗,由于其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防渗效果好,得到广泛的应用。
截水槽开挖边坡约为1:1.5,截水槽顶宽应尽量和防渗心墙厚度相协调。
为便于施工,槽底宽应3m槽底部与基岩连接时应把风化岩挖除,并要求截水槽深入相对不透水的岩层0.5~1m。
(2)混凝土防渗墙。
当坝基透水层较厚,采用明挖回填截水槽施工有困难时,可采用混凝土防渗墙,其优点是施工快,材料省,防渗效果好,但需要机械设备。
混凝土防渗可利用冲钻机,在透水地基中建造槽孔直达基岩,并以泥浆固壁,采用直升导管,向槽孔内浇注混凝土,形成连续的混凝土墙,起到防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