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安全玻璃质量标准及检验和试验方法
- 格式:pptx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2
怎么办理汽车玻璃检测?汽车玻璃检测标准
汽车玻璃的制作是通过在加热炉内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然后将玻璃迅速送入不同冷却强度的风栅中,对玻璃进行不均匀冷却。
汽车玻璃主要有以下三类: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和区域钢化玻璃,能承受较强的冲击力。
汽车玻璃检测项目:
落球冲击试验,成分含量检测,遮阳系数检测,折射率检测,防紫外线检测,耐磨性、除霜效率、耐久性试验、球面尺寸、厚度、对比分析、可见光透射比、副像偏离、颜色识别、抗磨性、耐热性、耐辐照性、耐湿性、人头模型冲击、抗穿透性、抗冲击性、碎片状态、耐温度变化性、耐燃烧性、耐化学腐蚀性、边缘应力、表面应力、耐模拟气候性、漏点、加速耐久性能等。
汽车玻璃检测部分标准:
GB 9656 汽车安全玻璃
GB/T17340-1998 汽车安全玻璃的形状及外观
JC/T 2167-2013玻璃釉料
CAS 141-2007汽车玻璃窗膜技术规范
DB53/T 226-2007汽车玻璃膜
DIN 52298-2-2003道路车辆汽车玻璃装配用安全玻璃散射光的测量第2部分:
图像分析法
DIN 52310-1986安装汽车玻璃用安全玻璃的球头冲击试验
GMW 3041-2013连接和固定汽车玻璃密封性能要求。
汽车安全玻璃标准GB/T 17340-1998前言本标准是根据日本JASO M501-94《汽车用安全玻璃》和GB 9656-88(汽车用安全玻璃》中“尺寸偏差”及“外观要求”两部分内容进行编制的,在技术内容上与JASO M504-94等效。
由于 G B 9 656-88为强制性标准,而“尺寸偏差”及“外观要求”两部分内容不属于强制性标准的内容范围,因此将此两部分内容单列为一推荐性国家标准,即本标准。
与GB 9656-88相比,本标准取消了对优等品的规定;对平型制品弯曲度的规定有所改变,其他技术指标无大变化。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找术委员会安全玻璃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莫娇、戴克攻、杨建军、石新勇、张大顺、王睿。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安全玻璃的尺寸、形状及外观GB/T 17340一1998Road vehicles--Safety glasses-Dimensions,shapes and appearances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的尺寸、形状及外观,适用于汽车用安全玻璃,也适用于其他道路车辆用安全玻璃。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JC /T 63 2-1996 汽车安全玻璃术语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曲线部:图1中的R部分(图1中R部分的终止点包含于曲线部)。
3.2 设计线:检验样架上画的基准形线。
3.3 基准边:玻璃上预先确定的一条边,通常为最长的边。
3.4 基准边偏差:玻璃基准边与设计线之间的偏差(见图1中A)。
3.5 纵向尺寸偏差:玻璃周边与设计线之间的偏差(见图1中B)。
3.6 横向尺寸偏差:玻璃周边与设计线之间的偏差(见图1中C)。
国内外安全玻璃标准面面观安全玻璃是指平板玻璃经强化处理或与其他材料复合,从而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抗震性能,提高玻璃产品安全性。
安全玻璃产品根据用途可分为建筑用、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机车、船舶和飞机)用及家居用等种类。
根据安全玻璃的实际应用,国内外均出台了相应的产品及试验方法标准。
本文主要将介绍建筑、汽车、铁道车辆用安全玻璃国内外标准的制、修订情况。
建筑用安全玻璃标准建筑用安全玻璃即指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以及由这两种玻璃组合而成的构件,如安全中空玻璃等。
我国已颁布的建筑用安全玻璃标准主要有GB9963《钢化玻璃》、GB9962《夹层玻璃》及GB17841《幕墙用钢化玻璃及半钢化玻璃》。
GB9962《夹层玻璃》已立项修订,修订稿的草案已完成,即将向各夹层玻璃生产企业征求意见。
草案与原标准相比有较大的变化,主要依据ISO12543-1~6及EN12600对夹层玻璃的定义、外观质量、耐湿性、耐辐照、摆锤冲击性能进行了较大的修订。
特别是摆锤冲击性能,取消了原标准中的分类,采用了EN12600的分类方法。
国外相关标准主要有欧洲的EN12150和EN12600、美国的ANSIZ97.1、日本的JISR3206及JISR3205、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12543-1~6及BS6202等。
建筑用安全玻璃国内外标准对比情况见表1.GB15763.1《建筑用安全玻璃防火玻璃》是在原95版国家标准《防火玻璃》基础上修订的,并参考了BS476第22部分、ISO3009、DIN4102等标准。
新版标准已于2001年11月1日实施。
该标准对防火玻璃和耐火等级进行了重新分类,增加了单片防火玻璃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同时,由于船用防火玻璃的性能指标与建筑用防火玻璃相差很大,该标准删去了船用防火玻璃的相关部分。
汽车用安全玻璃标准目前,国内汽车玻璃标准已形成了一个标准体系,包括术语标准、包装标准、产品性能标准相应的试验方法标准等。
GB 9656-2003 代替 GB 9656-1996汽车安全玻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安全玻璃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也适用于农用车及其他道路车辆用安全玻璃。
2 规范性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216 外径千分尺(GB/T 1216-1985,neq ISO3611-78)GB/T5137.1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GB/T 5137.1-2002,ISO3537:1999,MOD)GB/T 5137.2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GB/T 5137.2-2002,ISO3538:1997,MOD)GB/T 5137.3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GB/T 5137.3-2003,ISO 3917:1999,MOD)GB/T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GB11614 浮法玻璃GB/T 17339 汽车安全玻璃耐化学侵蚀性和耐温度变化试验方法GB/T 18114 玻璃应力测试方法GB18045-2000 铁道车辆用安全玻璃JC/T512 汽车安全玻璃包装3 分类3.1 按加工工艺分类a)夹层玻璃;b)区域钢化玻璃;c)钢化玻璃;d)中空安全玻璃;e)塑玻复合材料。
3.2 按应用部位分类3.2.1 风窗玻璃(前风窗玻璃)a)夹层玻璃——适用于所有机动车b)区域钢化玻璃——适用于不以载人为目的的载货汽车(N类汽车),不适用于以载人为目的的轿车及客车等;c)塑玻复合材料——适用于所有机动车;d)钢化玻璃——适用于设计时速低于40km/h的机动车。
玻璃制品质量检验流程及技术要求玻璃制品是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居、汽车等领域的重要材料,为确保其质量安全和性能稳定,进行质量检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下面将针对玻璃制品的质量检验流程和技术要求进行详细介绍。
玻璃制品质量检验流程如下:1. 前期准备:准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和相关文件资料,包括测量仪器、检验记录表、技术规范等。
2. 检验尺寸: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尺寸检验,检测玻璃制品的长度、宽度、厚度、曲率等尺寸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3. 表面质量:通过目测或显微镜检查玻璃表面是否存在气泡、划痕、裂纹、嵌杂物等缺陷,检查表面光洁度是否满足要求。
4. 滑移性能:将玻璃制品放在倾斜台上,观察其滑移性能,要求玻璃制品不易滑动和滑跌。
5. 冲压性能:通过冲压实验,检测玻璃制品的抗冲击性能和弯曲强度。
6. 热稳定性:将玻璃制品放在100℃高温箱中,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其变形和破裂情况,以判断其热稳定性。
7. 耐碱性:将玻璃制品浸泡在浓度为15%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其变色、变形和性能损失情况,以判断其耐碱性能。
8. 耐酸性:将玻璃制品浸泡在浓度为5%的硫酸溶液中,观察其变色、变形和性能损失情况,以判断其耐酸性能。
9. 化学成分分析:使用化学分析方法,检测玻璃制品的化学成分,以判断其成分合格与否。
10. 垂直度:使用测量仪器进行垂直度检验,检测玻璃制品的平直度和垂直度是否满足要求。
11. 包装和标识:对合格的玻璃制品进行包装,并在包装盒上标识相关的质量信息和规格型号。
玻璃制品质量检验的技术要求如下:1. 检验仪器:使用精准的测量仪器和显微镜等设备,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技术规范:根据国家相关的玻璃制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检验,保证测试结果符合要求。
3. 检验环境:检验过程应在干燥、无尘、无异味的环境中进行,以避免外界环境对检验结果的干扰。
4. 检验人员:检验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对玻璃制品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熟悉,并定期接受培训。
汽车玻璃透过率国标汽车玻璃透过率国标指的是国家对汽车玻璃透光性能的标准要求。
透过率是指光线通过玻璃后的透过程度,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汽车玻璃的透过率直接影响驾驶员的视线清晰度,对于行车安全至关重要。
在中国,汽车玻璃透过率的标准主要由《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 7258)和《汽车安全玻璃》(GB 9656)等国家标准规定。
这些标准规定了汽车前风窗玻璃、后风窗玻璃以及侧窗玻璃的最低透过率要求,以确保驾驶员在不同天气和光线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视线。
以下是一些关于汽车玻璃透过率的主要要求:1. 前风窗玻璃:前风窗玻璃的透过率要求最高,通常要求在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不得低于70%。
这是为了确保驾驶员能够清晰地看到前方的路况,及时发现行人、车辆和障碍物,避免发生事故。
2. 后风窗玻璃:后风窗玻璃的透过率要求相对较低,但仍需保证一定的透明度。
根据国家标准,后风窗玻璃的透过率不得低于50%。
3. 侧窗玻璃:侧窗玻璃的透过率要求介于前风窗玻璃和后风窗玻璃之间。
根据国家标准,侧窗玻璃的透过率不得低于60%。
4. 颜色和反光性能:除了透过率要求外,汽车玻璃的颜色和反光性能也受到限制。
国家标准规定,汽车玻璃的颜色应为浅色,且反光性能不得超过一定限值,以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
5. 雨刮器工作区域:在雨刮器工作区域内,玻璃的透过率要求更为严格。
这是因为雨刮器工作区域是驾驶员在雨天或雪天时最需要清晰视线的区域。
总之,汽车玻璃透过率国标是为了确保驾驶员在不同天气和光线条件下具有良好的视线,从而保障行车安全。
汽车制造商和玻璃供应商需要严格遵守这些标准,以确保生产的汽车玻璃符合国家安全规定。
同时,车主在日常使用和维护汽车时,也应注意保持玻璃的清洁和透明度,避免因玻璃污渍、划痕等问题影响视线。
安全玻璃产品检验报告1.引言1.1 概述安全玻璃产品是一种在建筑设计和家居装饰中广泛应用的重要材料。
它具有防爆、防弹、防火、防盗等多种功能,能有效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然而,在市场上存在着一些安全玻璃产品质量不达标的情况,给消费者带来了安全隐患。
因此,对安全玻璃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是非常必要的。
本报告旨在探讨安全玻璃产品的检验标准和方法,为消费者提供一份可靠的购买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文章主题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安全玻璃产品的重要性、分类和检验标准。
结论部分总结了检验结果,探讨了安全玻璃产品的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建议和改进措施。
整个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1.3 目的本报告旨在对安全玻璃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评估,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和质量要求。
通过对安全玻璃产品进行检验,我们旨在为消费者提供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产品,以减少事故和损害的发生。
同时,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检验,提高安全玻璃产品的生产和质量管理水平,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本报告也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帮助其改进产品质量和生产工艺,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法规标准。
最终目的是为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安全玻璃产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正文2.1 安全玻璃产品的重要性安全玻璃产品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可以有效地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意外伤害和损失。
由于玻璃是一种脆性材料,一旦发生意外,可能造成严重的伤害甚至是生命危险。
因此,安全玻璃产品的使用至关重要。
安全玻璃产品能够在发生意外时防止玻璃破碎,从而减少伤害,保护人们的安全。
此外,安全玻璃产品还能够有效地阻隔噪音和紫外线的侵害,提供舒适安静的室内环境,对于建筑物和汽车等设施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安全玻璃产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于现代社会的安全和舒适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光学性能试验来源: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标准代码:GB/T 5137点击量:35 评论数:0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打印】前言GB/T 5137《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第4部分:太阳能透射比测定方法。
本部分为GB/T 5137的第2部分。
GB/T 5137的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3537:1999《道路车辆安全玻璃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部分与该国际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9.4572 775 0.01 0.0005——删除了国际标准中的“定义”部分;——将“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中冲击点的位置及示意图,改为与GB 9656-2003相一致。
本部分代替GB/T 5137.2—1996《汽车安全玻璃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 5137.2—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将“4.透射比试验”改为“4.可见光透射比试验”;——4.1可见光透射比试验目的改为:“测定安全玻璃是否具有一定的可见光透射比”;——5.1副像偏离试验的试验目的改为:“测定主像与副像间的角偏离”;——将“7.破碎后的能见度试验目的改为“7.破碎后的可视性试验”;——7.4.3中冲击点的位置及示意图保持与GB 9656-2002相一致;——将“9.反射比试验”改为“9.可见光反射比试验”;本部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玻璃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乐、韩松、陈峥科。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137.2—1985、GB/T 5137.2—1996。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1 范围GB/T 5137的本部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的光学性能试验方法。
KS L 2007:2008汽车用安全玻璃中文版产业标准审议会审议制定者:技术标准院长2008年1月2日改版韩国标准协会发行韩国产业标准汽车用安全玻璃KS L 2007:2008Safety Glasses for Road Vehicles1.适用范围本标准针对汽车安全玻璃(以下称安全玻璃)进行了规定。
2.引用标准KS A 0006 实验场所的标准状态KS A 0061 根据XYZ色标示系及X10Y10Z10色标示系的颜色识别办法KS A 0066 物体色的测定方法KS A 3251—1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第一部:数据统计技术KS B 5202 外径千分尺KS L 2514 平板玻璃透光率·反射率·放射率·吸热率实验方法3.术语解释在本标准中使用的主要术语解释如下。
a) 夹层玻璃:夹层玻璃一般由两片以上的普通玻璃和玻璃间的有机胶合层构成,它在外力的作用下破损的时候,因中间胶合层大部分的碎片不会飞散的玻璃。
b) 钢化玻璃:钢化玻璃是通过热处理使玻璃表面产生强烈的压缩应力层,在外力作用和温度变化下增加其强度,在破损时形成细小碎片并使用在前窗以外的汽车玻璃。
c) 中空玻璃:中空玻璃是由两片或两片以上钢化玻璃密封组合而成的多层玻璃,玻璃之间用间隔条隔开,边缘用密封胶密封。
d) 汽车的范畴:汽车的范畴分为M1和M1以外。
1)M1范畴:是指包括驾驶员座在内,座位数不超过10座的载客车辆,四轮以上或者汽车总重量(总质量)超过1t的三轮车。
2)M1以外的范畴:是指(a)范畴以外的汽车。
4.种类安全玻璃的种类如表一5.品质安全玻璃的品质要按照表2要求的实验项目和6.的实验方法来试验,并满足5.1~5.13中规定的内容。
并且,安全玻璃的外观、模样及尺寸(除厚度外)可根据同客户的协商来决定。
备注:1、前挡玻璃必须使用夹层玻璃A。
2、副像偏离、光畸变、颜色识别、抗穿透性适用于前挡玻璃的实验。
玻璃检测标准玻璃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汽车等领域。
为了确保玻璃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玻璃检测标准,以便对玻璃制品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玻璃检测标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玻璃制品的检测标准和相关知识。
首先,玻璃的物理性能是被广泛关注的一个方面。
物理性能包括抗风压性能、抗冲击性能、抗弯曲性能等。
抗风压性能是指玻璃在受到外部风压作用时的稳定性能,通常通过风压试验来进行检测。
抗冲击性能是指玻璃在受到外部冲击力作用时的抵抗能力,通常通过冲击试验来进行检测。
抗弯曲性能是指玻璃在受到外部弯曲力作用时的变形和破坏情况,通常通过弯曲试验来进行检测。
这些物理性能的检测标准,可以有效评估玻璃制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其次,玻璃的化学性能也是必须要进行检测的一个方面。
化学性能包括耐腐蚀性能、耐热性能、耐湿热性能等。
耐腐蚀性能是指玻璃在受到化学腐蚀作用时的稳定性能,通常通过腐蚀试验来进行检测。
耐热性能是指玻璃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能,通常通过热膨胀系数和热震稳定性试验来进行检测。
耐湿热性能是指玻璃在高湿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能,通常通过湿热循环试验来进行检测。
这些化学性能的检测标准,可以有效评估玻璃制品在各种环境下的稳定性能。
最后,玻璃的光学性能也是需要进行检测的一个重要方面。
光学性能包括透光性能、反射性能、折射性能等。
透光性能是指玻璃透过光线的能力,通常通过透光率试验来进行检测。
反射性能是指玻璃反射光线的能力,通常通过反射率试验来进行检测。
折射性能是指玻璃折射光线的能力,通常通过折射率试验来进行检测。
这些光学性能的检测标准,可以有效评估玻璃制品在光学方面的性能表现。
综上所述,玻璃检测标准涉及到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等多个方面,通过严格的检测标准可以有效评估玻璃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
在生产和使用玻璃制品时,我们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检测标准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玻璃制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能达到要求,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
钢化类汽车用安全玻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钢化类汽车用安全玻璃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贮运和标志。
本文件适用于钢化类汽车用安全玻璃的生产、检验和销售。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216外径千分尺GB/T5137.1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GB/T5137.2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GB9656机动车玻璃安全技术规范GB/T18144玻璃应力测试方法QC/T1119汽车安全玻璃术语3术语和定义QC/T1119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要求4.1性能要求4.1.1可见光透射比用于驾驶员视区部位的可见光透射比应不小于75%,其余风窗以外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可由供需双方商定。
4.1.2抗冲击性能冲击后试样不应破坏。
4.1.3碎片状态钢化安全玻璃碎片状态应符合下列a)~c)的规定。
试样边缘20mm范围内以及以冲击点为圆心、以75mm为半径的圆内为非评价区。
除去非评价区后,如果试样的评价区内不能完整包含50mm×50mm的正方形评价框时,碎片状态应符合下列b)和c)的规定:a)在任一50mm×50mm的正方形内的碎片数应不少于40块;b)不应有超过3cm²的碎片;c)不应有长度超过100mm的长条碎片。
对于长度不大于100mm的长条碎片,其端部不应是尖角状。
当长条碎片的一端进入试样边缘20mm范围时,该碎片或其延长线与边缘形成的角度应不大于45°。
4.1.4表面应力各测量点表面应力110MPa~140MPa。
4.2尺寸及厚度4.2.1尺寸偏差尺寸偏差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尺寸偏差要求种类基准边的偏差周边偏差长边的长度L(mm)L≤12001200<L≤1800L>1800钢化玻璃±0.5±0.75±1.0±1.54.2.2厚度厚度及厚度偏差须符合表2的要求。
GB 9656-2003 代替GB 9656-1996前言本标准第4.1条、第5章为强制性的,其他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与欧洲经济委员会法规的ECE R43-2000《安全玻璃材料的统一规定》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主要技术差异为:——本标准未对塑料安全材料及经过处理类夹层玻璃进行规定;——ECE R43规定风窗夹层玻璃应同时满足制品人头模型冲击及试样片人头模型冲击试验要求;本标准规定风窗夹层玻璃只需满足上述两种人头模型冲击试验要求之一即可。
——本标准将塑玻复合材料耐燃烧试验速率降为100mm/min。
本标准代替GB9656-1996《汽车用安全玻璃》,与GB9656-1996相比主要技术差异为:——取消了第3章中对具体术语的解释,所有术语均采用相关的汽车玻璃术语标准及汽车术语标准;——取消了A、B类夹层玻璃分类,统称为夹层玻璃;——限制使用风窗用区域钢化玻璃;——增加了风窗及风窗以外用塑玻复合材料——增加了风窗以外用中空安全玻璃;——允许时速低于40km/h的机动车风窗使用钢化玻璃;——对生产汽车安全玻璃的原片质量提出了要求;——增加了塑玻复合材料的耐温度变化性、耐燃烧性、耐化学侵蚀性试验;——增加了一般技术要求条款。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玻璃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建军、莫娇、石新勇、韩松、王文彪、张大顺、王睿、周军艳。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9656-1988、GB9656-1996汽车安全玻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车安全玻璃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也适用于农用车及其他道路车辆用安全玻璃。
2 规范性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汽车玻璃的使用标准
汽车玻璃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使用标准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和驾
驶舒适度。
因此,我们在选择和使用汽车玻璃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首先,汽车玻璃的材质和质量是选择的关键。
汽车玻璃通常采用的是钢化玻璃
或夹层玻璃。
钢化玻璃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和抗压性,一旦碎裂也不会产生尖锐的碎片,而是成为细小的颗粒,从而减少对乘车人员的伤害。
夹层玻璃则在两层玻璃之间加入PVB膜,具有较强的防爆性能和隔音性能。
在选择汽车玻璃时,我们需
要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并且具有良好的透光性和耐磨性。
其次,安装和使用汽车玻璃需要符合相关规定。
汽车玻璃的安装需要由专业技
术人员进行,确保安装质量和密封性。
在日常使用中,我们需要定期检查汽车玻璃的状况,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玻璃,避免因玻璃问题导致的安全隐患。
此外,在驾驶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正确使用汽车玻璃。
在清洁汽车玻璃时,应选择专用的玻璃清洁剂,并使用干净柔软的布进行擦拭,避免使用硬物或化学溶剂对玻璃造成损坏。
同时,避免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急剧变化温度,以免引起汽车玻璃出现裂纹或破损。
总的来说,汽车玻璃的使用标准对于行车安全和驾驶舒适度至关重要。
我们需
要选择质量可靠的汽车玻璃,并且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以确保汽车玻璃的正常使用和乘车人员的安全。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汽车玻璃的使用标准,共同营造安全、舒适的驾乘环境。
J995-2017标准是指“汽车安全玻璃”标准,该标准规定了汽车安全玻璃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存放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制造的汽车安全玻璃。
一、技术要求1. 汽车安全玻璃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其性能应满足以下要求:(1)防风玻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不易发生开裂和脆化;(2)侧窗玻璃和后窗玻璃应具有足够的透光性和视野,并且在受到冲击时能迅速破碎,避免人员被困或受伤;(3)夹层玻璃应具有良好的隔音、隔热和防紫外线的效果。
2. 汽车安全玻璃的厚度、曲率、平整度、表面粗糙度等参数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二、试验方法1. 防风玻璃的强度测试应采用钢球落锤试验,测试时钢球的质量和高度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2. 侧窗玻璃和后窗玻璃的冲击试验应采用碎片袋试验,测试时应设有合适的支撑系统,模拟真实情况下玻璃受到的冲击力。
3. 夹层玻璃的性能测试应包括隔音、隔热和防紫外线等指标,测试方法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三、检验规则和标志1. 汽车安全玻璃出厂前应经过严格的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2. 汽车安全玻璃应在玻璃上醒目标注产品名称、制造商、型号、批次号等信息。
四、包装、运输、存放1. 汽车安全玻璃的包装应采用专用的包装材料,确保玻璃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
2. 汽车安全玻璃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避免碰撞、挤压等情况,确保玻璃的完好性。
3. 汽车安全玻璃在存放过程中应避免阳光直射、潮湿、高温等环境,确保玻璃的性能不受影响。
综上所述,J995-2017标准规定了汽车安全玻璃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存放等内容。
该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汽车安全玻璃的质量和性能,保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汽车前挡风玻璃标准讲解汽车前挡风玻璃是车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和驾驶体验。
在汽车前挡风玻璃的标准讲解中,我们将介绍其材料、安装要求以及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汽车前挡风玻璃。
一、材料标准汽车前挡风玻璃通常采用的材料是夹层玻璃。
夹层玻璃由两层玻璃之间夹一层PVB(聚氯乙烯酸酯)膜组成,这使得玻璃在遭受碰撞后不易破碎,大大提高了车辆碰撞时乘员的安全性。
夹层玻璃的厚度通常为4.76mm或6.76mm,厚度越大,玻璃的强度和保温性能越好,同时也会增加车辆的重量。
对于不同类型和型号的汽车,玻璃的尺寸和曲率都有相应的标准要求,以确保其安装和使用的适配性。
二、安装要求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安装至关重要,影响到其在行车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安装前,首先要检查车辆的底盘和车身结构是否存在破损或变形的情况,确保能够正确安装和固定玻璃。
在安装过程中,必须使用符合标准的胶水和密封剂,以确保玻璃的牢固固定和完全密封。
安装后,需要进行充分的密封和固定时间,以确保胶水和密封剂充分固化。
同时,还要对安装后的玻璃进行压力测试和质量检验,确保其能够承受一定的外力冲击。
三、维护保养为了保证汽车前挡风玻璃的使用寿命和视野清晰,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
首先,要注意避免使用过于硬的物体直接接触玻璃表面,以免划伤或破坏玻璃。
其次,车主应定期清洁玻璃表面的灰尘和污垢,以确保清晰的视野。
清洁时,可以使用适当的玻璃清洁剂和软质纤维布,避免使用含酸性物质的清洁剂,以免损伤玻璃表面。
另外,如果玻璃上出现小块石子击打导致的损伤,应及时修复或更换。
小破损如不及时修复,可能在行车过程中扩大,影响驾驶视野和玻璃的强度。
四、使用注意事项在行车过程中,汽车前挡风玻璃是驾驶者视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 遇到刮风或爆破等恶劣天气条件时,应及时调整雨刷器和喷水器,并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良好的视野和行驶安全。
前言GB/T 5137《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分为四个部分:——第1部分:力学性能试验;——第2部分:光学性能试验;——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第4部分:太阳能透射比测定方法。
本部分为GB/T 5137的第3部分。
GB/T 5137的本部分修改采用ISO 3917:1999《汽车安全玻璃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方法》(英文版)。
本部分与该国际标准的主要差异如下:——取消了有关塑料玻璃材料的试验要求;——取消了耐模拟气候试验中有关开焰碳弧灯装置的要求;——取消了耐模拟气候试验项目有关试验报告描述的要求。
本部分代替GB/T 5137.3—1996《汽车安全玻璃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方法》。
本部分与GB/T 5137.3—1996相比,除为保持对各试验规定的一致性,删除原标准中有关试验报告的描述外,无其他技术性变化。
本部分由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安全玻璃分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玻璃科学与特种玻璃纤维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睿、王文彪、周军艳。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137.3—1985、GB/T 5137.3—1996。
汽车安全玻璃试验方法第3部分:耐辐照、高温、潮湿、燃烧和耐模拟气候试验1 范围GB/T 5137的本部分规定了汽车用安全玻璃的力学性能试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汽车安全玻璃(以下简称“安全玻璃”),这种安全玻璃包括各种类型的玻璃加工成的或玻璃与其他材料组合成的玻璃制品。
不包括塑料安全玻璃。
2 规范性引用标准下列标准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