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原因及对策 陈建
- 格式:pdf
- 大小:294.37 KB
- 文档页数:2
产业科技创新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54Vol.2 No.26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原因分析及对策左帅民(中电建生态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02)摘要:对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的调查、病害检测,同时全面系统地掌握和摸清配套管网的建设运行情况及质量状况,这将有利于系统治理、精准施策。
本文结合西南某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调查及病害检测情况,系统地分析了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原因,并针对源头分流不彻底、地下水渗入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病害;进水浓度;运维中图分类号:X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6164(2020)26-0054-021 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现状本次对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调查检测总长度约550 km,污水管道的病害造成地下水大量入渗和管道排水通道不畅,导致存在以下问题:(1)地下水大量入渗使污水管道长期处于超负荷,甚至带压运行状态(污水处理厂进厂主干管带压情况尤其严重),带压管段约占25%。
(2)管道排水不畅使排水系统无法满足过水能力要求,造成管道严重淤堵。
(3)地下水入渗或污水外溢使管周基础砂石流失,造成路面沉降塌陷等严重安全风险。
(4)地下水大量入渗使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增大,也是污水厂进水浓度偏低的原因之一。
2 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的原因分析2.1 地下水入渗城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主干管一般埋设较深,汛期普遍在地下水位以下。
原设计老旧污水管道采用较多的是抗震、抗折强度较低的钢筋混凝土管,刚性接头居多。
因管道的施工质量等原因可能会造成管道接口处或管道与检查井接头处密封未做好,地下水、地表水就极易渗入,造成污水被稀释。
2.2 源头分流不彻底,雨污错接老旧居民院落污水采用末端截污,截污堰的临时工程措施接入市政污水管,截污限流设施不完善导致雨季大量雨水进入污水管道;商品房、安置房等住宅小区中,近些年都推行了雨污分流排水体系,但是,普遍存在小区内污水管道高程控制不准确,污水管道走向倒坡等现象,小区内污水长期积累管道无法及时排出,造成沉积,排出的污水多以沉淀后的上清液为主。
城镇污水处理厂低浓度进水原因分析及提升措施摘要:城镇污水处理厂是重要的市政基础设施,城镇污水处理也是水污染防治的关键环节。
对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的调查、病害检测,同时全面系统地掌握和摸清配套管网的建设运行情况及质量状况,这将有利于系统治理、精准施策。
提出了完善排水管理体制机制、工业企业排水实行三管分设整改、细化管网渗漏的检测排查和有效修复、加强管网验收和质量监管、尽量降低管网水位等4项整治措施。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厂;低浓度;进水引言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组成不仅有原生污水和工业废水,还有地下水、河水以及雨水等外来水。
采用水量平衡三角法、水量平衡三角法对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地下水、河水及雨水混入比例进行了研究,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浓度的首要前提是解析进水水量的组成情况,这一前提步骤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厂进水低COD或BOD问题原因的发现,对后续提出水质提升措施和解决排水系5统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
1降雨对进水污染物浓度的影响1.1降雨对进水流量和pH的影响从最近4年每月的降雨频次可知,降雨在全年1月—12月均有分布。
从最近4年不同降雨量降雨的频次分布分析,降雨以累计降水量在1~10mm的小到中雨为主,占总降雨频次的85%。
降水量为6mm的典型中雨降水过程中,污水处理厂接收雨水后中线进水流量的变化曲线。
由于降雨影响,中线进厂水流量迅速上升,在5h后达到峰值,峰值流量为25.2m3/s,随后逐渐降低,并在22h后逐渐恢复正常流量。
雨水径流中含有的碳酸盐、硫酸盐、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进入污水处理厂后,进厂污水的pH迅速下降,并在10h后达到最低值(6.15)。
因此,降雨对污水处理厂进厂水量和进水pH都会造成较大影响。
1.2降雨对进水COD浓度的影响进水CODCr浓度接收雨水后的0~3h和7~10h出现两个峰值,峰值CODCr浓度分别为280mg/L和277mg/L。
表明在降雨过程中,一些小分子的有机污染物如乙醇等,由于在雨水中的溶解度高,溶解于雨水后随雨水径流进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从而体现为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曲线上的第一个峰值。
城镇污水处理厂低浓度进水原因分析及对策摘要:在南方城市建成的城镇污水处理厂,普遍都遇到了进水浓度偏低的现象,造成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低、生化系统受到破坏、出水水质不稳定,经分析进水浓度偏低在雨季突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通过采取改变曝气量、推流强度、增加活性污泥浓度等措施,确保了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运行。
关键词:城镇污水;氧化沟;人工湿地;集中处理目前,全国各地县以上城市普遍建成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实际运行管理中,大都遇到了进水浓度偏低的现象,在南方城市更加明显,即COD进水浓度在50~80mg/L之间,远低于设计指标要求(200mg/L),致使生化系统的活性污泥无法正常生长,污泥絮体细小难以沉淀,活性污泥量不断减少,从而导致整个污水处理系统难以正常运转。
以某市污水处理厂为例,该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6万吨/日,其中氧化沟系统处理能力为5万吨/日,人工湿地处理能力为1万吨/日,设计COD进水浓度为200mg/L,处理后出水浓度为40mg/L。
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以来,系统运转较为正常,处理效果良好,各项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但每年从5月开始至9月持续5个月中,发现氧化沟系统内活性污泥的活性较差,絮体细小、松散,污泥沉降比及污泥浓度均不能达到氧化沟工艺运行的要求,整个系统的处理效率较低,出水水质出现超标。
一、原因分析(一)合流制排水体系导致进水浓度低通过对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出水及相关工段多年采样监测分析,发现进水中COD浓度严重偏低,一般在100mg/L以下,最低的为53mg/L,而合流制排水体系的是造成进水浓度低的主要原因。
合流制排水体系是我国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在旧城区)普遍存在的排水体系,由于山溪水、雨水和生活污水没有分流,或仅部分截留,导致污水处理厂接纳处理的污水浓度偏低,影响其运行效率。
雨季是造成进水浓度低的诱导因素。
多年监测结果说明,在当地的雨水季节,进水浓度较长时期处于低浓度状态,表现出稳定的季节性特征,说明在合流制排水体系下,大量的雨水、山溪水进入到污水处理厂,从而导致污水浓度偏低。
INTERPRETA TION区域治理南方某区街镇污水厂进水COD浓度低原因及对策崔明勋1,宋园园21.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2.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摘要:基于南方某区8座街镇污水厂进水COD浓度偏低的问题,本文从管网建设、管网现状、化粪池作用等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可为其他街镇提升污水进水COD浓度提供借鉴。
关键词:COD浓度低;管网建设;管网修复中图分类号:TU8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0-0059-0002南方某区涉农街镇8个,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各街镇污水处理厂目前存在进水水量不足、浓度偏低现象,进水水量仅有原设计规模1/10-1/3,COD浓度年平均值均低于100mg/L。
污水厂实际处理水量远低于设计处理水量,将会使污水厂长期处于低负荷运转状态,导致运行管理难度增大,同时浪费已建成的污水厂资源。
从污水收集角度考虑,污水产生总量恒定,收集进入污水厂水量偏低,必然会存在较大一部分污水直接进入城市水体,导致城市水环境恶化,曾经孕育了城市文明的水成了城市之殇。
针对此情况,笔者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得到以下成果。
一、街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及COD 浓度(一)街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目前该区8座街镇污水处理厂主体多采用A2O处理工艺,总设计规模为26300m3/d,实际进水量约6622m3/d,服务范围为各街镇建成区。
污水厂由第三方统一运营管理,进出水口加装在线监测仪,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
(二)街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2019年1月-12月,8座街镇污水处理厂日均进水水质如图2所示。
现场选取了16个居民小区作为街镇生活污水本底值调查对象,实测小区出水检查井COD平均浓度为204.8mg/L。
从图2可以看出,8座街镇污水处理厂2019年日均进水COD浓度为91mg/L,日均进水BOD浓度为30.9mg/L,进水COD浓度较常规生活污水水质偏低,同时波动性较大,分析主要原因为受季节性、降雨量影响,夏季COD浓度较冬季偏低,丰水期COD浓度较枯水期偏低。
精心整理城镇污水处理厂低浓度进水原因分析及对策目前,全国各地县以上城市普遍建成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实际运行管理中,大都遇到了进水浓度偏低的现象,在南方城市更加明显,即COD进水浓度在50~80mg/L之间,远低于设计指标要求(200mg/L),致使生化系统的活性污泥无法正常生长,污泥絮体细小难以沉淀,活性污泥量不断减少,从而导致整个污水处理系统难以正常运转。
一、原因分析(一)合流制排水体系导致进水浓度低通过对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出水及相关工段多年采样监测分析,发现进水中COD浓度严重偏低,一般在100mg/L以下,最低的为53mg/L,而合流制排水体系的是造成进水浓度低的主要原因。
合流制排水体系是我国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在旧城区)普遍存在的排水体系,由于山溪水、雨水和生活污水没有分流,或仅部分截留,导致污水处理厂接纳处理的污水浓度偏低,影响其运行效率。
雨季是造成进水浓度低的诱导因素。
多年监测结果说明,在当地的雨水季节,进水浓度较长时期处于低浓度状态,表现出稳定的季节性特征,说明在合流制排水体系下,大量的雨水、山溪水进入到污水处理厂,从而导致污水浓度偏低。
(二)设计存在中没有充分考虑水质大幅波动的情况该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浓度为200mg/L,这种情况对于采用全流制排水体系的当地来说,仅适合于每年12月至次年4月的枯水期。
一旦进入丰水期,进水浓度则远远达不到设计标准,而以氧化沟为代表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比较适合于中、高浓度的城市污水处理,而较难适应低浓度的城市污水,其原因在于用活性污泥法处理低浓度的城市污水时,由于有机物浓度低,在好氧过程中由代谢同化产生的新生活性污泥小于由代谢降解衰减的活性污泥,致使活性污泥无法正常生长,污泥絮体细小难以沉淀,活性污泥量不断减少,从而导致整个污水处理系统难以正常运转。
在设备选型上没有考虑在低浓度低时加大推流能力。
该污水处理厂分为两个氧化沟,每个氧化沟池分别安装了8台表面曝气机和两台水下推进器,运行时通过曝气碟片的转动进行充氧曝气的同时推动泥水混合物的流动。
污水处理厂进水 COD浓度偏低的解决新方法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攀升,给人们带来了优越的物质生活,同时人们的用水量也不断增大,对我国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随着人们水资源节约与水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国家对污水处理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但是目前我国污水处理厂在进行污水处理中,经常会出现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偏低等问题,不但对于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系统运行带来了严重负担,同时也会破坏污泥活性,不利于工业区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工作和运行。
因此,人们只有不断地探寻和解决污水处理厂进水COD含量和浓度偏低问题,并基于引发这一问题的原因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开展污水和雨水排污管道分离系统,提高了城市排污管道施工质量,保障排污管道正常流通,解决了污水处理厂的进水COD含量和浓度偏低问题,促进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工作和运行。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COD浓度;解决办法引言近年来,我国水环境污染问题不断恶化,给人们敲响了警钟。
为此,污水处理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而各地区污水处理厂出现了严重的管道进水CDD浓度不足的问题,不利于城市污水处理工作的稳定运行。
为此,在我国全新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下,要求污水处理厂的出水COD(化学需氧量)不得超过日均排放最高标准值。
近年来,各地区的污水处理厂普遍存在进水COD浓度偏低的问题,一些污水处理厂的进水COD浓度连续日均排放量低于100mg/L,污水无需处理就直接根据二级标准直接排放。
倘若这些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不但浪费污水处理厂运行资源,为污水处理企业带来一定的负担,同时也会影响污水处理中混合液悬浮浓度和污泥浓度的稳定性,从而出现污泥获悉下降,处理系统效率降低的问题。
1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偏低的产生原因1.1生活污水源头COD浓度偏低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通过多元化的用水需求也产生了大量的生活污水。
而城市居民污水排放中COD浓度也呈现出逐步下降的状态。
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 COD 浓度偏低原因分析和对策实践摘要:本文针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偏低问题,从污水源头、管网建设等多方面进行调查,通过第一手调查数据,对城市污水处理厂进口浓度偏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可为解决污水处理厂进水COD浓度偏低提供一个好的参考意见,进而提高污水处理厂处理效率,发挥出污水处理厂真正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污水处理;COD;调查正文:一、引言“十三五”以来,为改善城乡水环境质量,全国县级以上及乡镇所在地都普遍开始进行了污水处理厂建设。
但在实际运行中,大多出现进水COD浓度偏低,特别是南方地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
我们这次调查的污水处理厂是江苏南通市洪江污水处理厂,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企业。
其生活污水进水 COD 浓度一直在200mg/L 以下,远低于设计要求。
污水中的有机物远远无法满足污水处理工艺中生化系统的活性污泥生长,为维持污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污水处理企业每天要向好氧池投加营养物,污水处理系统无法达到相应的社会效果。
因此,如何提高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进水浓度迫在眉睫。
二、调查与分析(一)调查污水处理厂基本情况2019年4月15日原南通市污水处理中心完成事企改制成立南通市洪江排水有限公司,公司坐落于崇川经济开发区境内,毗邻洪江路,总占地17.669公顷,距长江2.5公里。
公司现有处理能力24.8万m3/日,工业污水占比10%。
一期改扩工程处理能力为4.8万m3/日,采用A20工艺,于2014年9月投入使用。
二、三期处理能力为20万m3/日,均采用改良型五沟式氧化沟工艺,分别于2006年10月、 2011年9月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提标工程30万m3/日分别于2013年9月、2018年7月投入使用,采用“高速加砂沉淀池+滤布滤池+消毒”工艺,污泥经离心脱水后,全部外送热电厂焚烧处置,无二次污染。
(二)进水浓度偏低原因分析该污水处理厂自建成运营以来,生活污水进水COD浓度一直较低,对污水处理厂正常运营造成较大困扰。
城镇污水处理厂低浓度进水原因分析及提升措施摘要:大力倡导低浓度进水处理理念发展形势下,在低浓度进水处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污水处理厂,其跟人们生活有很大关系,并且与节能环保的实际施工发展也有着直接影响。
由此,本文专门通过对污水处理厂的节能降损技术探究以及途径进行解析,阐述污水处理厂提升节能降损对我国有关低浓度进水处理施工发展的重要意义。
根据目前污水处理厂出现的节能环保问题提出有效节能降损技术优化对策,这样不仅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而且还能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低浓度进水处理;技术1解析污水处理厂遇到的环保问题当今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规模和数量也得到显著提升,相关部门对这个问题提出污水处理厂提升处理效率,加快处理技术改善有关政策这一情况下,对我国污水处理厂提出更高标准。
跟其他发达国家对比而言,我国污水处理的技术还比较落后,除了没有办法达到当今社会对污水处理的有关要求,对我国的环保建设也会造成一些影响。
其中最显著的就是我国污水处理厂主要使用的工具依然留在传统的设备上,在运转期间损耗很多能源的过程中,同样会提升故障发生概率,在长时间设备失常的状况下,造成工作效率严重受到影响。
2进水浓度低的原因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包括生活污水和经过预处理的生产废水。
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原因可以大体分为两类:(1)低浓度的水进入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2)本应该通过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的污水而没有进入。
第1类原因主要是雨污混接、管网破损和地下水位高等原因,导致雨水、河水和地下水等进入污水管网从而稀释了污水,造成污水有机物浓度偏低。
第2类原因主要是纳污管网建设缓慢,造成污水收集率低,以及污水在输送过程中的降解。
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规模偏大,污水的实际流量比较小,导致污水在化粪池、检查井、管网内部的停留时间非常长,污水流速小于不於流速,导致污水中部分有机物沉降,且污水容易发生厌氧反应,进一步造成污水有机物浓度降低。
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一、我省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分析通过对全省各个地州市污水处理厂的调研,结合我公司运营项目的实际情况,我们分析了目前贵州城镇污水处理厂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通过对这些存在问题的论述分析,能为各级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运行管理专业人员提出一些启示,将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从不同方位、各自职能加以解决,使贵州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真正收到节能减排的实效。
2。
1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管网配套不健全,进水水量不足近几年我省新建了大量污水处理设施,但部分城镇污水处理厂存在运行负荷偏低、污水收集率低,进水量严重不足等现象,其原因在于城镇污水管网的建设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不同步,造成污水处理厂的总进水量无法达到80%以上的基本要求。
同时部分污水处理厂还存在进水浓度偏低的问题,我省有多座污水处理厂进水CODcr的平均浓度低于150毫克/升,雨季污水浓度还将下降30%至40%,主要原因是雨水、污水没有做到彻底分流,污水厂处于低负荷运行状态,不能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能力。
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污水处理能力的闲置和投资浪费,也影响到污水处理厂的减排效能.2。
2进水水质复杂,达标排放难度大我省一些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中工业废水占较大比例,污水成分复杂。
仍有一些企业未建设废水预处理设施,或者有预处理设施尚未能正常运转,难降解污染物未得到有效去除,不但难以实现达标排放,也影响了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特别是抗生素这类污染物,因其对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给城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带来很大的难度。
由于污水厂进水水质中含有较多的难生化降解或不可生化降解的污染物,存在“两高一低”(难降解CODcr高,TP高,BOD低)现象,出水CODcr、TN、TP、SS不能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排放标准.2。
3 节能降耗的意识尚需提高污水处理属于能耗密集型行业,其中电能消耗约为0.2至0.4kWh/m3,部分县级污水厂达到0.5kWh/m3以上。
城镇污水处理厂低浓度进水原因分析及对策目前,全国各地县以上城市普遍建成了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实际运行管理中,大都遇到了进水浓度偏低的现象,在南方城市更加明显,即COD进水浓度在50~80mg/L之间,远低于设计指标要求(200mg/L),致使生化系统的活性污泥无法正常生长,污泥絮体细小难以沉淀,活性污泥量不断减少,从而导致整个污水处理系统难以正常运转。
一、原因分析(一)合流制排水体系导致进水浓度低通过对污水处理厂的进水、出水及相关工段多年采样监测分析,发现进水中COD浓度严重偏低,一般在100mg/L以下,最低的为53mg/L,而合流制排水体系的是造成进水浓度低的主要原因。
合流制排水体系是我国大多数城市(特别是在旧城区)普遍存在的排水体系,由于山溪水、雨水和生活污水没有分流,或仅部分截留,导致污水处理厂接纳处理的污水浓度偏低,影响其运行效率。
雨季是造成进水浓度低的诱导因素。
多年监测结果说明,在当地的雨水季节,进水浓度较长时期处于低浓度状态,表现出稳定的季节性特征,说明在合流制排水体系下,大量的雨水、山溪水进入到污水处理厂,从而导致污水浓度偏低。
(二)设计存在中没有充分考虑水质大幅波动的情况该污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浓度为200mg/L,这种情况对于采用全流制排水体系的当地来说,仅适合于每年12月至次年4月的枯水期。
一旦进入丰水期,进水浓度则远远达不到设计标准,而以氧化沟为代表的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比较适合于中、高浓度的城市污水处理,而较难适应低浓度的城市污水,其原因在于用活性污泥法处理低浓度的城市污水时,由于有机物浓度低,在好氧过程中由代谢同化产生的新生活性污泥小于由代谢降解衰减的活性污泥,致使活性污泥无法正常生长,污泥絮体细小难以沉淀,活性污泥量不断减少,从而导致整个污水处理系统难以正常运转。
在设备选型上没有考虑在低浓度低时加大推流能力。
该污水处理厂分为两个氧化沟,每个氧化沟池分别安装了8台表面曝气机和两台水下推进器,运行时通过曝气碟片的转动进行充氧曝气的同时推动泥水混合物的流动。
2019年6月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原因及对策23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原因及对策尹文静(安徽省城建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51)摘要: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影响整个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和运行成本,而在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营过程中常发现进水污染物浓度偏低现象,既影响COD的减排成效,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投资浪费。
以南方某城市污水厂为例,针对其进水浓度偏低的情况,对污水泵站与污水管网展开调查,分析出了排水体制不完善、外来水源进入污水管网、纳污率低、化粪池设置不合理、居民用水量大幅提高等方面的主要原因,并针对上述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也能够为处理类似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原因分析对策进水水质是确定污水处理厂工艺流程的重要依据,是核算实际减排量的主要参数,直接影响建设费用及运行成本⑴。
至2014年某市城区内建有一座污水厂,设计处理能力为8万m'/d,并设有5个提升泵站;该污水处理厂建成投产的主要目的为区域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发挥重要作用。
但随着污水处理厂的正式运行,一系列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进水COD浓度普遍偏低。
针对此情况,笔者进行调查分析,得到以下一些成果。
1调查方法和内容①搜集资料。
联系有关单位收集相关资料和了解相关情况,包括污水厂服务范围的排水管网设计图及竣工图、城市人口、气象气候等资料;城市采用的排水体制、地下水情况及管网维护情况等。
对管网图进行详细分析,结合现场调查确定采样点。
②对各排水单元包括生活污水原水、截污主管、各级支管、污水泵站等进行主要污染物COD浓度的取样监测。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居民区进行化粪池处理效率的调查,以及对居民自备水情况进行调查。
③对区域排水管网包括污水泵站与各截污工程管网进行调查分析。
根据对管网服务范围的人口与用水单位估算理论排水量,与实测范围的实际排水量进行对比进而确定排水管网的纳污率。
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浓度偏低原因
目前,全国污水污水处理厂都普遍存在进水COD偏低的现象,现将某地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低的调查情况分析如下:一般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生活污水源头COD低。
城区居民生活污水COD浓度相对偏低;污水处理厂服务范围小、城中村居民还在使用旱厕,直接影响污水管网所收纳污水的COD浓度。
二是服务区区域内没有较高的工业污染源。
因该县工业开发区距县城南端17公里,县城原有工业多数已迁到开发区,污水厂配套管网收集区域内几乎没有工业企业,没有很高COD排放。
三是服务区域内地下水自备水源较多,市民节水意识淡薄,也对污水厂进水水质浓度产生了影响。
该县地下水丰富,水位高、取水容易,加之市政设施相对落后、自来水普及率较低,县城区域内单位集体、城中村居民,都大量使用自备水源,而自备水源用水费用相对自来水的价格便宜很多,市民节水意识不强,用水量大,不可避免有较多长流水现象,对进水浓度产生了影响。
四是管道沉积产生一定影响。
该县污水配套管网是按照每天4万吨污水收集能力设计与建设,目前污水收集量较少,污水在管道流速偏低,加之污水管道很长,所以污水中小颗粒会在管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沉积,颗粒在沉积过程中会携带较多有机污染物质沉淀,导致通过管网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多是污水的上清液,这也是污水厂进水COD浓度偏低的原因之一。
每次大雨初期虽有大量雨水进入污水管道,但进水水质不降反升,这就表明管道的沉积效果对进水COD浓度有较大影响。
针对进水浓度偏低的原因,商河县已经采取有效措施,将万润肉类公司处理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提高进水口COD浓度。
目前,商河县污水处理厂进水口COD浓度已经稳定在200mg/L以上,达到了省环保厅要求的进水COD浓度。
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原因及对策陈建
发表时间:2019-09-17T08:52:10.1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作者:陈建
[导读] 摘要:众所周知,污水处理对于一个城镇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影响整个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和运行成本,而在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营过程中常发现进水污染物浓度偏低现象,既影响COD的减排成效,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投资浪费。
遂溪粤海水务有限公司广东省湛江市 524300
摘要:众所周知,污水处理对于一个城镇的发展至关重要,而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影响整个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效果和运行成本,而在污水处理厂实际运营过程中常发现进水污染物浓度偏低现象,既影响COD的减排成效,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造成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投资浪费。
关键词: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原因;对策
1调查方法和内容
①收集资料。
联系相关单位搜集相关资料与掌握有关状况,包含污水厂服务范围的排水管网设计图及竣工图、城市人口、气象气候等资料;城市采用的排水体制、地下水情况及管网维护情况等。
对管网图进行详细分析,结合现场调查确定采样点。
②对各排水单元包括生活污水原水、截污主管、各级支管、污水泵站等进行主要污染物COD浓度的取样监测。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居民区进行化粪池处理效率的调查,以及对居民自备水情况进行调查。
③对区域排水管网包括污水泵站与各截污工程管网进行调查分析。
根据对管网服务范围的人口与用水单位估算理论排水量,与实测范围的实际排水量进行对比进而确定排水管网的纳污率。
④找出外来水源进入管网的具体位置,记录其流量和COD浓度,并连续监测多天。
⑤根据实验结果和收集的资料进行系统整理,进而对污水厂进水浓度低的原因进行分析与总结,并提出针对性建议和整改措施。
2影响因素及原因分析
2.1化粪池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各地普建化粪池。
经多年的使用经验,化粪池的确能去除近20%的BOD,对于尚未兴建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偏远地区能适当减轻水体污染,但对于已有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地区,经化粪池沉淀截留的污染物在进行厌氧消化分解后,上清液溢流进入城市污水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降低了进水浓度。
目前设计选用的化粪池多为砖砌结构,防水抗渗效果差,在降雨量丰富的南昌市,加大了雨水渗入的机会。
2.2纳污率低
某市自建立污水处理厂后,城市排水管网的铺设相对滞后,许多区域生活污水都无法有效收集至污水干管并排至污水处理厂。
市区内仍有部分干管闲置未接入主管,许多区域未铺设污水收集管道,因此造成了排水管网的有效收集区域减小,纳污率低。
城区内部分区域干管污水直接排入附近水体,从而发生处理污水量达不到,抽取河水来冒充处理的现象,这样不仅导致污水厂纳污率变低,进水浓度变低,而且造成环境水体的污染,完全没有体现出兴建污水厂的价值。
2.3居民用水习惯
随着该市给水系统的不断完善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上该市水价较低、当地居民节约用水意识又不强,导致人均用水量逐年增加。
而经调查可知,居民用水量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洗浴、洗涤等用水量的增大,这些生活污水的有机物浓度又较低,进入管网必然使得污水厂后进水浓度偏低。
3对策
3.1巩固成果、进一步推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雨污分流排水体制不仅是解决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的有效途径,是降低污水处理工程投资,提高污水处理效率的必要手段,而且是“水十条”的明确要求。
对于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区,雨污分流尤为重要。
建议进一步推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一方面巩固现有雨污分流成果,在城市道路交通网建设、城市开发活动中继续推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另一方面,加强对重点片区、难点片区排水体制的改造。
受历史条件制约,崇文办事处、大桥办事处雨污合流覆盖面广,雨流分流难度大。
建议将雨污分流改造与旧城改造有机结合,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同步实施雨污分流。
此外,建议加强对交通主次干道的雨污分流改造力度,通过实施主次交通干线的雨污分流,减轻强降雨过程对城市污水管网的影响。
3.2加强居民节水意识,推广新型节水设备
要树立惜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警示教育。
推广使用国家认可的新型节水技术及设备,降低不必要的生活用水量。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实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差价收费制度,对于超过用水定额的居民,可提高用水单价,从而起到降低人均用水量的作用。
3.3采用数字化管理技术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管理
GIS和在线监测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排水管网管理问题的解决。
在实际管理中要及时应对排水管网的事故,为维修排水管网制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方案,高效分析排水管网采集的在线监测数据,促进了排水管网的数字化管理理论的产生。
它根据排水管网的动态模拟分析与网络拓扑分析,建立起了操作更简便高效的数字化管理模式,其具有完整的管网信息、及时更新的数据动态,增强了排水管网的管理能力。
3.4认真梳理现有排水系统,加装拍门,尽量减少河水的倒灌
各镇(街道)要发动截污范围的村、居和项目建设单位,严格排查现有的市政排水管,对连通河涌的排污口特别是经常在潮汐时浸没在平常水位以下的,要全部加装外挂拍门;认真检查住宅小区排水管道,严防雨水管道直接接入污水管网;对已经设拍门井和安装外挂拍门的,要仔细检查拍门的使用情况,对经常打不开、关不严的拍门要及时予以改造或更换,提高拍门的使用效果,维护单位平时要做好维护工作。
3.5减少进入管网的外来水源
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市进入管网的外来水源主要有雨水、河水(包括大量进入泵站收集池的内河涌)以及地下水。
因此,应尽量采取措施减少外来水源进入污水管网,甚至应做到杜绝河水进入管网。
对此提出以下措施:①杜绝雨水进入污水管网的主要措施还是将排水体制逐渐
改为雨污完全分流制;②对于城区内几条连通污水管网和河涌的排放口,以及充当污水干管收集生活污水的暗渠,在不影响排洪的情况下,可以将其封堵,杜绝雨水及其他低浓度外来水源进入管网;对于容易发生河水倒灌的溢流口,可以安装合适的拍门防止其倒灌。
③做好防漏、抗渗处理。
设计城市排水管网时,应调查该城市各个区域的地下水及地表水情况,以便更好地做好防漏、抗渗工作,从而达到污水厂进水浓度受地下水地表水渗入影响最小的目的。
3.6科学编制排水规划,合理制定排水体制,逐步实现分流制排水体系
虽然截流式合流制具有投资少、见效快,雨天还可以对初期雨水进行处理等优点,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规模的增多,城区面积的扩大,这种排水体系的弊端逐步显现。
为了阻止河水的倒灌,必须设置相当数量的拍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城市的市政排涝压力;拍门设置不合理或管理不善,容易导致河水倒灌,降低污水进水浓度。
因此,必须科学编制排水规划,合理制定适合本区的排水体制。
3.7重视管网维护、改变以往“重污水处理厂、轻污水管网”的管理模式
在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水处理厂一直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在各类检查与考核中,相关人员更多的是关注污水处理厂的运维是否正常、工艺是否先进,排水是否达标;对于与之配套的城市污水管网,大家对其关注不多。
事实上,城市污水管网的正常有效,对于城市污水处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污水处理厂工艺稳定的前提下,直接关系到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的成败。
建议:在污水管网施工过程中狠抓施工质量,加强施工监理力度,严把污水管网施工验收关;在污水管网投入运营后加强对污水管网的维护,及时改造问题管段,确保污水管网收集效率。
结语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城市污水处理厂在治理城市污水,改善水环境质量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设计、施工、运行城镇污水处理厂及其附属管网设施时,以最经济合理的设计思路、施工方案,降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的成本,实现污水处理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樊玲凤,胡家忠,欧亮.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偏低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6,(3):132-135.
[2]蔡光辉.取消污水处理厂纳污范围内化粪池的剖析[J].煤炭工程,2002,(8):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