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经典压轴题附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2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圆的综合-经典压轴题附答案解析 一、圆的综合
1.如图,点 A、B、C 分别是⊙O 上的点, CD 是⊙O 的直径,P 是 CD 延长线上的一点, AP=AC.
(1)若∠ B=60°,求证:AP 是⊙O 的切线; (2)若点 B 是弧 CD 的中点,AB 交 CD 于点 E,CD=4,求 BE·AB 的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8. 【解析】 (1)求出∠ ADC 的度数,求出∠ P、∠ ACO、∠ OAC 度数,求出∠ OAP=90°,根据切线判定 推出即可; (2)求出 BD 长,求出△ DBE 和△ ABD 相似,得出比例式,代入即可求出答案. 试题解析:连接 AD,OA,
即 r: 3 5 r:5,解得 r 15 ,
8
OD 15 , OB 25 ,
8
8
在 Rt ODB 中, BD OB2 OD2 5 , 2
CD BC BD 3 , 2
3 在 Rt ACD 中, tan1 CD 2 1 ,
AC 3 2 AE 为直径, ADE 90 , EDB ADC 90 , 1 ADC 90 , 1 EDB , tanEDB 1 .
由(1)知 AC=CE=CD, ∴ CF=CG=AC, ∵ 四边形 AEFG 是⊙C 的内接四边形, ∴ ∠ G+∠ AEF=180°, 又∵ ∠ AEF+∠ BEF=180°, ∴ ∠ G=∠ BEF, ∵ ∠ EBF=∠ GBA, ∴ △ BEF∽ △ BGA,
∴ BE BG ,即 BF•BG=BE•AB, BF BA
OA OD ,
2 3,
1 3 ,
OD / / AC ,
AC BC ,
OD BC ,
BC 是 O 的切线;
2 解:在 Rt ACB 中, AB 32 42 5,
设 O 的半径为 r,则 OA OD r , OB 5 r ,
OD / / AC ,
BDO ∽ BCA ,
OD : AC BO :BA,
AB= AD2 BD2 =26,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详解】 (1)连接 AD.如图 1,设∠ BDC=α,∠ ADC=β,
则∠ CAB=∠ BDC=α,
∵ 点 C 为弧 ABD 中点,∴ AC = CD ,∴ ∠ ADC=∠ DAC=β,∴ ∠ DAB=β﹣α,
(2)P 为 x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 PA=OA,连接 PC,试判断 PC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 理由; (3)有一动点 M 从 A 点出发,在⊙O 上按顺时针方向运动一周,当 S△ MAO=S△ CAO 时,求 动点 M 所经过的弧长,并写出此时 M 点的坐标.
【答案】(1)60°;(2)见解析;(3)对应的 M 点坐标分别为:M1(2,﹣2 3 )、M2 (﹣2,﹣2 3 )、M3(﹣2,2 3 )、M4(2,2 3 ).
4
4
4
∴ DC2= 27 , 2
∴ AC=DC= 3 6 , 2
∴ AB= 9 6 ,此时 AB 3 .
4
AC 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圆的有关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
质及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点.
3.如图,以 O 为圆心,4 为半径的圆与 x 轴交于点 A,C 在⊙O 上,∠ OAC=60°. (1)求∠ AOC 的度数;
在 Rt△ DMC 中,DC=AC=3k,MC= 1 BC= 6 k, 2
∴ DM= CD2 CM 2 3k , ∴ OM=OD﹣DM=3﹣ 3 k,
在 Rt△ COM 中,由 OM2+MC2=OC2 得(3﹣ 3 k)2+( 6 k)2=32,
解得:k= 2 3 或 k=0(舍), 3
∴ BC=2 6 k=4 2 ;
2.如图,△ 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点 D 在 BC 上,点 E 在弦 AB 上(E 不与 A 重
合),且四边形 BDCE 为菱形. (1)求证:AC=CE; (2)求证:BC2﹣AC2=AB•AC; (3)已知⊙O 的半径为 3.
①若 AB = 5 百度文库求 BC 的长; AC 3
②当 AB 为何值时,AB•AC 的值最大? AC
再证明 BDO ∽ BCA ,利用相似比得到 r: 3 5 r :5,解得 r 15 ,接着利用勾
8
股定理计算 BD 5 ,则 CD 3 ,利用正切定理得 tan 1 1 ,然后证明
2
2
2
1 EDB,从而得到 tan EDB 的值.
【详解】
1 证明:连接 OD,如图,
AD 平分 BAC , 1 2,
【解析】 【分析】 (1)由于∠ OAC=60°,易证得△ OAC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得∠ AOC=60°. (2)由(1)的结论知:OA=AC,因此 OA=AC=AP,即 OP 边上的中线等于 OP 的一半,由 此可证得△ OCP 是直角三角形,且∠ OCP=90°,由此可判断出 PC 与⊙O 的位置关系. (3)此题应考虑多种情况,若△ MAO、△ OAC 的面积相等,那么它们的高必相等,因此 有四个符合条件的 M 点,即:C 点以及 C 点关于 x 轴、y 轴、原点的对称点,可据此进行 求解. 【详解】 (1)∵ OA=OC,∠ OAC=60°, ∴ △ OAC 是等边三角形, 故∠ AOC=60°. (2)由(1)知:AC=OA,已知 PA=OA,即 OA=PA=AC;
180
3
④当 C、M 重合时,C 点符合 M 点的要求,此时 M4(2,2 3 );
优弧 MA 的长为: 300 4 20 ;
180
3
综上可知:当 S△ MAO=S△ CAO 时,动点 M 所经过的弧长为 4 , 8 , 16 , 20 对应的 M 点坐 33 3 3
标分别为:M1(2,﹣2 3 )、M2(﹣2,﹣2 3 )、M3(﹣2,2 3 )、M4(2,
CF=CG=AC=CE=CD,证△ BEF∽ △ BGA 得 BE BG ,即 BF•BG=BE•AB,将 BF=BC-CF=BCBF BA
AC、BG=BC+CG=BC+AC 代入可得;
(3)①设 AB=5k、AC=3k,由 BC2-AC2=AB•AC 知 BC=2 6 k,连接 ED 交 BC 于点 M,
∵ ∠ ADC=∠ B,∠ B=60°, ∴ ∠ ADC=60°, ∵ CD 是直径, ∴ ∠ DAC=90°, ∴ ∠ ACO=180°-90°-60°=30°, ∵ AP=AC,OA=OC, ∴ ∠ OAC=∠ ACD=30°,∠ P=∠ ACD=30°, ∴ ∠ OAP=180°-30°-30°-30°=90°, 即 OA⊥AP, ∵ OA 为半径, ∴ AP 是⊙O 切线. (2)连接 AD,BD,
∴ AC= 1 OP,因此△ OCP 是直角三角形,且∠ OCP=90°, 2
而 OC 是⊙O 的半径, 故 PC 与⊙O 的位置关系是相切. (3)如图;有三种情况:
①取 C 点关于 x 轴的对称点,则此点符合 M 点的要求,此时 M 点的坐标为:M1(2,﹣
2 3 );
劣弧 MA 的长为: 60 4 4 ; 180 3
【答案】(1)见解析;(2) tanEDB 1 . 2
【解析】 【分析】
1 连接 OD,如图,先证明 OD / /AC ,再利用 AC BC得到 OD BC ,然后根据切线
的判定定理得到结论;
2 先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 AB 5,设 O 的半径为 r,则 OA OD r , OB 5 r ,
Rt△ DMC 中由 DC=AC=3k、MC= 1 BC= 2
6 k 求得 DM=
CD2 CM 2 =
3 k,可知 OM=OD-
DM=3- 3 k,在 Rt△ COM 中,由 OM2+MC2=OC2 可得答案.②设 OM=d,则 MD=3-d,
MC2=OC2-OM2=9-d2,继而知 BC2=(2MC)2=36-4d2、AC2=DC2=DM2+CM2=(3-d)2+9-d2,由 (2)得 AB•AC=BC2-AC2,据此得出关于 d 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答案. 详解:(1)∵ 四边形 EBDC 为菱形, ∴ ∠ D=∠ BEC, ∵ 四边形 ABDC 是圆的内接四边形, ∴ ∠ A+∠ D=180°, 又∠ BEC+∠ AEC=180°, ∴ ∠ A=∠ AEC, ∴ AC=CE; (2)以点 C 为圆心,CE 长为半径作⊙C,与 BC 交于点 F,于 BC 延长线交于点 G,则 CF=CG,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见解析;(3) DE 9 . 2
【解析】 【分析】 (1)连接 AD,如图 1,设∠ BDC=α,∠ ADC=β,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 CAB=∠ BDC=α,由 AB 为⊙O 直径,得到∠ ADB=90°,根据余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 (2)根据已知条件得到∠ ACE=∠ ADC,等量代换得到∠ ACE=∠ CAE,于是得到结论; (3)如图 2,连接 OC,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到∠ COB=2∠ CAB,等量代换得到 ∠ COB=∠ ABD,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到 OH=5,根据勾股定理得到
②取 C 点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此点也符合 M 点的要求,此时 M 点的坐标为:M2(﹣2,
﹣2 3 );
劣弧 MA 的长为: 120 4 8 ; 180 3
③取 C 点关于 y 轴的对称点,此点也符合 M 点的要求,此时 M 点的坐标为:M3(﹣2,
2 3 );
优弧 MA 的长为: 240 4 16 ;
2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圆
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判定切线时“连圆心和直线与圆的公共点”或“过圆心作这条
直线的垂线”;也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解直角三角形.
5.如图,AB 为⊙O 的直径,点 D 为 AB 下方⊙O 上一点,点 C 为弧 ABD 的中点,连接 CD,CA. (1)求证:∠ ABD=2∠ BDC; (2)过点 C 作 CH⊥AB 于 H,交 AD 于 E,求证:EA=EC; (3)在(2)的条件下,若 OH=5,AD=24,求线段 DE 的长度.
2 3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以及弧长的计算方法,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不要漏解.
4.如图,在 ABC 中, ACB 90 , BAC 的平分线 AD 交 BC 于点 D,过点 D 作 DE AD交 AB 于点 E,以 AE 为直径作 O .
1 求证:BC 是 O 的切线; 2 若 AC 3, BC 4,求 tanEDB的值.
∵ CD 是直径, ∴ ∠ DBC=90°, ∵ CD=4,B 为弧 CD 中点,
∴ BD=BC=

∴ ∠ BDC=∠ BCD=45°,
∴ ∠ DAB=∠ DCB=45°,
即∠ BDE=∠ DAB,
∵ ∠ DBE=∠ DBA,
∴ △ DBE∽ △ ABD,


∴ BE•AB=BD•BD=

考点:1.切线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①BC=4
2
;②
3 2
【解析】
分析:(1)由菱形知∠ D=∠ BEC,由∠ A+∠ D=∠ BEC+∠ AEC=180°可得∠ A=∠ AEC,据此得 证;
(2)以点 C 为圆心,CE 长为半径作⊙C,与 BC 交于点 F,于 BC 延长线交于点 G,则
∵ BF=BC﹣CF=BC﹣AC、BG=BC+CG=BC+AC,BE=CE=AC, ∴ (BC﹣AC)(BC+AC)=AB•AC,即 BC2﹣AC2=AB•AC; (3)设 AB=5k、AC=3k, ∵ BC2﹣AC2=AB•AC,
∴ BC=2 6 k,
连接 ED 交 BC 于点 M, ∵ 四边形 BDCE 是菱形, ∴ DE 垂直平分 BC, 则点 E、O、M、D 共线,
②设 OM=d,则 MD=3﹣d,MC2=OC2﹣OM2=9﹣d2, ∴ BC2=(2MC)2=36﹣4d2, AC2=DC2=DM2+CM2=(3﹣d)2+9﹣d2, 由(2)得 AB•AC=BC2﹣AC2 =﹣4d2+6d+18
=﹣4(d﹣ 3 )2+ 81 , 44
∴ 当 d= 3 ,即 OM= 3 时,AB•AC 最大,最大值为 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