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十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 格式:ppt
- 大小:232.50 KB
- 文档页数:57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目得要求]1、掌握职业病得诊断及处理原则;2、熟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与评价得方法;3、掌握职业中毒案例得分析方法。
[讲解内容]:1、依据:(1)详细可靠得职业史(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与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3)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结果(5)排除其她处理原则:治疗、落实待遇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与评价得方法:收集当前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资料,尤其就是可疑毒物监测资料,深入生产现场弄清患者所在岗位得生产工艺过程、可能接触得职业性有害因素、空气中毒物浓度、个体防护与个人卫生情况等,从而判断患者在该作业环境中工作就是否有中毒得可能性以及接触机会得大小、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浓度,此为诊断得基本依据,以推测有无职业中毒可能。
3、职业中毒案例得分析方法:(1)查明职业中毒事故发生得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与危害程度; (2)职业中毒得诊断(中毒事故性质得认定)(3)责任认定(4)提出对事故责任人得处罚意见;(5)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得改进措施得意见;(6)形成职业病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案例一]患者肖**,男性,35 岁,于1988 年以来常感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全身乏力、关节酸痛、食欲不振,近二年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经常性脐周、下腹部无固定得绞痛,用手压腹部可使其缓解,于1993 年入院。
体查: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2℃,脉搏72 次/min,呼吸20 次/min,血压120/70mmHg,心肺(-),肝脾不大,腹软,脐周有轻微压痛, 无反跳痛,四肢痛触觉未见异常,未引出病理反射,血、尿常规正常;肝功能、心电图正常。
胸部X 线照片未见异常改变。
[问题讨论1]1、上述资料中,您认为病史还应补充什么内容?职业中毒得诊断依据:(1)详细可靠得职业史;(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与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3)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结果;(5)排除其她。
卫生学实验——职业中毒案例讨论1、上述资料中,你认为患者的病史还应补充什么内容?职业中毒的诊断依据:①详细可靠的职业史;②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③临床表现;④辅助检查结果;⑤排除其他。
所以该病人的病史中还应补充详细可靠的职业史、接触史2、当你遇到腹绞痛患者时,应考虑哪些病症?腹绞痛主要由腹部管状器官的肌肉痉挛或梗阻引起,如肠管、胆管及输尿管等痉挛或梗阻。
常见疾病有:急性腹膜炎、急性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盆腔炎、急性胃炎、肝硬化、肠梗阻、胆道或输尿管梗阻、胆石症、胆道蛔虫、肾绞痛、胃肠痉挛、肠扭转、肠套叠或肠系膜血管栓塞3、引起腹绞痛常见的生产性毒物是什么?哪些行业可接触该毒物?可引起腹绞痛:铅,有机磷毒物,毒蕈,毒扁豆碱,斑蝥,***,巴豆,砷,汞,磷化合物,腐蚀性毒物等。
常见致职业中毒的有:铅接触机会:铅矿开采及冶炼、熔铅作业均可接触铅烟、铅尘或铅蒸气;铅氧化物常用于制造蓄电池、玻璃、搪瓷、铅丹、铅白、油漆、颜料、釉料、防锈剂的生产中。
4、慢性铅中毒患者可能出现哪些临床表现?①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类神经征、外周神经炎,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
②消化系统: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隐性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
严重者可出现腹绞痛(也称铅绞痛)。
③血液及造血系统:可有轻度贫血,多呈低色素正常细胞型贫血;点彩红细胞、网织红细胞、碱粒红细胞增多等。
④其它:铅线(PbS,蓝黑色);部分患者可出现肾脏的损害;女工可引起月经失调、流产等。
5、要证实患者是铅中毒,还应作哪些相关检查?生化检查:血铅、尿铅6、对患者的工作场所应进行哪些职业病危害调查?收集当前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资料,尤其是可疑毒物监测资料,深入生产现场弄清患者所在岗位的生产工艺过程、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空气中毒物浓度、个体防护与个人卫生情况等,从而判断患者在该作业环境中工作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以及接触机会的大小、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浓度,此为诊断的基本依据,以推测有无职业中毒可能。
对1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原因分析摘要:对宁夏回族自治区1988~1996年1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原因进行了分析。
中毒283人,死亡30人,病死率10.6%。
事故原因主要为企业领导对安全卫生工作重视不够,新投产企业未实行“三同时”,职工缺乏防护知识,防护设备简陋等。
关键词: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1988~199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10起,造成283人中毒,30人死亡。
为了防止或减少职业中毒事故的继续发生,我们对事故进行了初步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1988~1996年宁夏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急性中毒登记及现场卫生学调查。
其中产业系统按照《中国卫生监督统计报告工作手册》划分归类。
2结果2.1一般资料1988~1996年宁夏共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事故10起,中毒人数283人,死亡人数30人,病死率10.6%。
2.2急性职业中毒的产业系统分布主要以化工系统为主,占84%。
其他为机械、煤炭等系统。
2.3发生急性职业中毒的毒物种类有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二氧化碳及甲烷五种。
其中硫化氢、一氧化碳危害最为严重。
硫化氢中毒发生了4起,中毒34人,死亡19人,占63.4%;一投送化碳中毒发生了3起,中毒10人,死亡9人,占30.3%。
还有氯气中毒1起,中毒232人,死亡1人;二氧化碳中毒1起,中毒6人;甲烷中毒1起,中毒1人抢救无效死亡。
我区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原因,经现场调查是职工缺乏防护知识,在进行有害作业现场操作时,不佩带防护用品,违章作业发生中毒事故4起,中毒人数34人,死亡19人,占63.4%。
意外事故和防护设备简陋造成急性中毒各3起。
意外事故而致10人中毒,10人死亡,占33.3%。
特别是由于防护设备简陋而造成的一起氯气中毒事故,使232人中毒,其原因为某厂新建氯气车间未经卫生部门竣工验收,生产试车两小时后由于管道堵塞,氯气泄漏发生中毒事故。
3讨论与建议3.1从10起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的结果来看,硫化氢及一氧化碳中毒最多。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
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导致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职业病。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职业中毒案例也逐渐增多,给社会和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对职业中毒进行深入讨论,探究其危害和防范措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真实的职业中毒案例。
某工厂的工人长期接触有机溶剂,导致多人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发现是由于有机溶剂引起的中毒。
这一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提醒了企业和员工对职业中毒的重视。
职业中毒的危害不可小觑。
首先,职业中毒会直接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其次,职业中毒会给企业带来生产安全隐患,影响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甚至引发事故。
更为严重的是,职业中毒还会给社会增加医疗负担,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因此,预防职业中毒势在必行。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有效预防职业中毒呢?首先,企业应该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生产规定,提供必要的防护设施和培训,确保员工的安全健康。
其次,员工也应增强安全意识,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定期接受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中毒的风险。
此外,政府部门应加强对职业中毒的监管和宣传教育,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参与职业中毒的预防工作。
总之,职业中毒是一个严重的职业健康问题,对工人、企业和社会都造成了不小的危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预防和管理,才能有效减少职业中毒案例的发生,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共同为预防职业中毒而努力。
实习十儿童铅中毒案例讨论一、目的要求通过本案例的学习和讨论,掌握引起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原因、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危害、儿童铅中毒的临床诊断、不同血铅水平下对儿童的处理措施,熟悉儿童铅代谢的特点、预防策略。
二、内容1.案例某日,小强的妈妈带着7岁的小强来就诊。
妈妈说老师多次反映小强容易发脾气、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成绩不好。
妈妈说他从小就好动、容易分神。
她同时说最近小强经常感到肚子痛和便秘。
她曾经买药给他吃,但没有效果。
小强和姐姐、妈妈住在郊区外公外婆家。
他爸爸是公司司机。
妈妈和外公都在一家蓄电池厂工作。
小强和姐姐放学后经常到厂里玩。
小强的姐姐有注意力缺陷。
外公患有痛风,而且经常腹痛。
检查发现小强的视力正常,但听觉灵敏度稍差,而且语言能力比一般小朋友稍差。
红细胞压积减至30%。
经询问发现,小强饮食充足、无异食癖,免疫接种正常。
检查显示血红蛋白过少和血红细胞症。
无失血,大便隐血试验阴性。
诊断为“轻度缺铁性贫血”,补铁治疗3个月。
问题1. 请问小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问题2. 请问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为什么?贫血的原因有那些?问题3. 应采用什么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如果你现在不能回答这些问题,没关系,请在阅读下面的内容后再回答)2.铅接触来源和铅中毒的高危人群铅及其化合物是主要的环境和工业毒物之一,已有数千年的使用历史。
铅接触的来源众多,包括汽车尾气(含铅汽油)、含铅油漆、含铅颜料、受铅污染的土壤和饮水、罐头食品、玩具、中药。
职业性接触发生在铅锌冶炼厂、蓄电池厂、铅字印刷厂、铅颜料厂等。
铅中毒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儿童、孕妇及胎儿、铅作业工人,其中儿童最受关注。
儿童成为铅中毒高危人群是由于以下原因:(1)儿童铅接触来源广泛含铅汽油(汽车尾气)、含铅涂料和含铅颜料曾经是发达国家儿童铅中毒的三个首要原因。
之后一些国家先后采取的使用无铅汽油和无铅涂料的措施,降低了儿童铅接触水平和铅中毒的发生率。
我国一些城市如上海在上世纪末开始采用无铅汽油。
铅中毒案例分析铅中毒是一种常见但危害严重的职业病,它不仅对个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起铅中毒的案例,以期引起大家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案例一,某工厂铅中毒事件。
某工厂生产铅制品,员工长期接触铅粉末而导致铅中毒。
在该工厂中,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定期体检制度,员工们的铅中毒病例逐渐增多。
其中,一名年轻的工人因长期暴露在铅粉末环境中,最终被确诊为铅中毒,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案例分析:首先,工厂缺乏有效的防护措施和定期体检制度是导致铅中毒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果工厂能够加强对有毒化学品的管理和监控,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制度,定期对员工进行体检和健康监测,就能够有效地避免铅中毒事件的发生。
其次,员工自身对于铅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也显得薄弱。
工人们对于铅中毒的危害了解不足,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忽视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险。
因此,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也是预防铅中毒的重要措施之一。
最后,政府和监管部门在铅中毒事件中的监管和处罚力度不够,也是导致此类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
如果政府能够加强对工厂和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体系,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就能够有效地减少铅中毒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铅中毒是一种严重的职业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的铅中毒事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工厂和企业应加强对有毒化学品的管理和监控,建立健全的安全防护制度;员工应提高对职业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自觉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工厂和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职业病防治体系。
只有全社会齐心协力,才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铅中毒事件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环境中,由于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工作条件不当,导致工作者身体受到损害的一种职业病。
职业中毒不仅对工作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也给企业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下面将通过几个实际案例来讨论职业中毒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案例一:化工厂工人长期接触有毒化学品小李是一家化工厂的工人,他长期接触有毒化学品,包括苯、甲苯等有机溶剂。
由于工作环境中没有足够的通风设施,小李每天都暴露在有毒气体中。
慢慢地,他开始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发现他患上了有机溶剂中毒,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
这个案例中,小李长期暴露在有毒化学品中,导致了职业中毒。
化工厂应该加强对有毒化学品的管理,提供良好的通风设施,定期对工人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工人接触有毒化学品的可能性。
案例二:矿工长期吸入粉尘张三是一名矿工,他长期在地下煤矿工作,吸入了大量的煤尘。
由于工作环境中没有足够的除尘设备,张三每天都暴露在粉尘中。
慢慢地,他开始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发现他患上了尘肺病,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
这个案例中,矿工长期吸入粉尘导致了职业中毒。
煤矿应该加强对粉尘的控制,提供良好的除尘设备,定期对矿工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减少矿工吸入粉尘的可能性。
案例三:工厂工人长期接触重金属王五是一名工厂的工人,他长期接触重金属,比如铅、汞等。
由于工作环境中没有足够的防护措施,王五每天都暴露在重金属中。
慢慢地,他开始出现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发现他患上了重金属中毒,严重影响了他的身体健康。
这个案例中,工厂应该加强对重金属的管理,提供良好的防护措施,定期对工人进行健康检查,以及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减少工人接触重金属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职业中毒对工作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企业应该加强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理,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个人防护装备,定期对工作者进行健康检查,以及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工作者的职业健康意识。
职业中毒事例议论[目的要求]1、掌握职业病的诊疗及办理原则;2、熟习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检查与评论的方法;3、掌握职业中毒事例的剖析方法。
某造纸厂因生产需要,必要修复已停产一个多月(正常生产时,纸浆只停放1d~2d)的贮浆池,该池深度3m,直径3m,内存纸浆约2m深。
工人检修抽浆泵、马达和管道完成,即开泵抽取贮浆池的纸浆,几分钟后,泵的橡皮管道破碎,纸浆从管内喷出,立刻停泵。
工人李××立刻顺着铁梯子下到池内维修,忽然跌倒在池内。
张××以为李××是触电跌倒,立刻切断电源,下去急救,也昏倒在池内。
[问题议论1]1.看到连续两人忽然昏倒在贮浆池内,你以为其可能原由是什么?2.能产生"电击样死亡"的毒物有哪些?造纸厂贮浆池最常有的毒物是什么?还有哪些工种的工人接触该种毒物?经剖析以为有毒气,随即用送风机送风,与此同时,黄××又下去急救,忽然感觉鼻子发酸,咽部发苦发辣,当伸手去抓张××时,已感两手身不由己,即憋了一口气,到池口时也失掉知觉,昏倒在池内。
今后又连续有四位工人前仆后继昏倒在池内。
检查发现送风机送进的风量很小,随即在风机上接了管子通人池底,持续送风。
此后下去的4人均带三层用水浸润的口罩,腰间系了绳索,经二十多分钟的急救,池下7人所有拉了上来。
前三人因中毒时间较长,虽经多方急救,终因呼吸心跳所有停止而死亡。
1人深度昏倒,急救12h后清醒,3人昏倒5min~lOmin后清醒,后边下池的四人均未昏倒。
[问题议论2]3.假如连续有多人昏倒在某工作现场,应采纳哪些紧急营救举措,防备人员持续亡?据过后经检查,工人在昏倒前,均感池内有一种臭鸡蛋样气味,鼻子发酸,咽部辣苦,眼发胀,哭泣,头痛,恶心,四肢无力,浑身发麻,随后昏倒。
检查人员认识到生产纸的原料为麦草,再加上必定量的硫化碱和水。
麦草为碳氢化物,与硫化碱生成硫化氢气体,加之纸浆在贮浆池放了一个多月,故高度思疑为急性硫化氢中毒。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有毒物质或有害因素对人体造成的慢性或急性危害。
对于职业中毒案例的讨论,需要深入研究各种工作环境下的毒物及其对工人健康的影响,分析职业中毒的原因和防治措施。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职业中毒的定义和分类1.职业中毒的定义和概念2.职业中毒的分类和特点–急性职业中毒–慢性职业中毒–皮肤吸收型职业中毒–神经性职业中毒二、职业中毒的案例分析1.化工厂工人的职业中毒案例–毒气泄漏导致工人中毒–有机溶剂接触引发中毒反应–重金属污染导致中毒症状2.矿工的职业中毒案例–矿井内有害气体超标–矿石中含有有毒金属–长期暴露在粉尘环境中引发职业病3.农民工的职业中毒案例–农药残留导致中毒–长时间接触农药对健康的危害–不规范使用农药导致职业中毒三、职业中毒的原因分析1.工作环境因素–有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工作场所的通风条件–高温、低温等极端环境2.工作方式–长时间、高强度的劳动–不良工作姿势和动作–工作时间和工作强度是否合理3.个体因素–个人的身体状况–对有害物质的敏感程度–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四、职业中毒的防治措施1.工作环境改善–关闭有害物质源头–加强通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控制工作环境的温度、湿度等因素2.个体防护措施–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健康教育和职业安全培训3.政府监管和法律法规–加强对企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职业中毒案例的处罚和惩治五、结语通过对职业中毒案例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工作环境对员工健康的重要性,职业中毒不仅对个人身体造成危害,也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各方面应共同努力,加强对职业中毒的研究和防治,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保障广大劳动者的权益和健康。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职业中毒是指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长期接触某些有毒有害物质或者长期处于高压、高温、高噪音等不良环境中,导致身体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职业病。
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职业中毒案例也时有发生。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的职业中毒案例,对职业中毒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第一个案例是关于化工厂工人的职业中毒。
某化工厂的工人长期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导致多人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经医院诊断为化学中毒。
这些工人由于长期在高浓度有毒气体环境下工作,导致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这一案例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化工厂工人劳动保护的讨论。
第二个案例是关于IT行业的职业中毒。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T行业成为了许多年轻人的就业首选。
然而,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工作,不仅容易导致眼睛疲劳,还可能造成颈椎、腰椎等部位的损伤。
此外,IT行业的高强度工作压力也容易导致情绪失衡、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都是IT行业职业中毒的表现。
第三个案例是关于医护人员的职业中毒。
医护人员长期接触各种病原体和有毒物质,容易受到感染或者吸入有毒气体,导致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许多医护人员因长时间穿戴防护服、高强度工作而出现身体不适,甚至出现职业中毒的情况。
以上案例表明,职业中毒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于化工厂工人,应当加强对有毒化学物质的防护措施,减少工人长时间接触高浓度有毒气体的情况;对于IT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当注意调整工作状态,适当休息,避免长时间对着电脑屏幕工作;对于医护人员,应当加强个人防护,减少受到感染的风险。
总的来说,职业中毒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职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加强对职业中毒的预防和治疗,才能有效地减少职业中毒案例的发生,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希望通过本文的讨论,能够引起更多人对职业中毒问题的重视,共同为建设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而努力。
以下是一个职业中毒的案例经验分享:
案例背景:在一个化工厂中,有一名工人负责操作一种含有有机溶剂的设备。
由于长期接触这种有机溶剂,该工人开始出现头痛、眩晕、恶心等症状。
案例过程:
1. 初期症状:工人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始频繁感到头痛和眩晕,最初他认为可能是工作疲劳或者普通的感冒症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2. 症状加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的症状逐渐加重,开始出现恶心、食欲不振、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他开始意识到这可能与他的工作环境有关。
3. 医疗检查:工人向公司反映了这一情况,并在公司的安排下进行了医疗检查。
医生通过血液和尿液检测,发现他体内的有机溶剂含量超标,确诊为职业中毒。
4. 应对措施:公司立即停止了该工人的相关工作,并对他进行了全面的健康检查和治疗。
同时,公司也对工作环境进行了整改,加强了防护设施,减少了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5. 后续处理:工人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了治疗,并在康复后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公司也加强了对员工的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了大家对职业病防治的认识和能力。
经验教训:
1. 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可能会对工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
2. 工人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向公司报告并寻求医疗帮助。
3. 公司应严格遵守职业健康和安全法规,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防护设施,减少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机会。
4. 对于已经发生的职业中毒病例,公司应积极进行治疗和康复工作,同时也要从中吸取教训,改进工作环境和管理制度,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职业性中毒案例讨论[目的要求]1.掌握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2.熟悉现场劳动卫生学调查的方法与要求;3.掌握职业性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
【案例二】患者肖××,男性,35 岁,于 1988 年以来常感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全身乏力、关节酸痛、食欲不振, 近二年来上述症状加重, 并出现经常性的脐周、下腹部无固定的绞痛, 用手压腹部可使其缓解, 于1993 年人院。
体查 : 神志清楚, 一般情况尚可, 体温 37.2 ℃, 脉搏 72 次 / 分, 呼吸 20 次 / 分, 血压 120/70mmHg, 心肺 (-), 肝脾不大,腹软,脐周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四肢痛触觉未见异常,未引出病理反射,血、尿常规正常; 肝功能、心电图正常;胸部 X 线照片未见异常改变。
[ 问题讨论 1]1. 上述资料中,你认为病史还应补充什么内容 ?2. 可引起腹绞痛的职业性毒物是哪种? 哪些工种的工人可接触到这种再职业性毒物?3. 当你遇到腹绞痛患者时,应考虑哪些病症?进一步追问患者的职业史,发现该人于 1985 年起从事印刷厂的浇板工作即将熔铅锅融熔的铅水浇进字模中,当浇板时有大量的铅蒸气逸散到空气中。
工人每天工作 8 小时, 有防护服、手套等。
[ 问题讨论 2]4. 该患者能否诊断为慢性铅中毒? 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有哪些?5. 要证实患者是铅中毒,还应作什么临床化验?6. 对患者的生产环境主要应进行哪些卫生学方面的调查?根据患者的职业史和临床表现, 随即转至职业病院进行诊治。
入院时检查: 尿铅 12.5 μmol/L、尿δ-ALA 35.5 μmol/L, 尿粪卟啉半定量 +++, 血红细胞游离卟啉为 2.5μmol/L,被职业病院诊断为慢性中度铅中毒。
[ 问题讨论 3]7. 常用的慢性铅中毒的解毒剂是什么? 其机制如何? 用药时注意哪些事项?8. 除解毒治疗外,还应给以哪些辅助治疗?9. 经驱铅治疗,出院后应注意的事项是什么?职业病防治院组织了一个调查组到该印刷厂浇板车间进行调查,发现工人浇板时有一股蓝灰色的烟,熔铅锅上方有一个排毒罩,但工人认为用处不大,故很少用。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目的要求]1、掌握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2、熟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和评价的方法;3、掌握职业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
[讲解内容]:1、依据:(1)详细可靠的职业史(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和评价(3)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结果(5)排除其他处理原则:治疗、落实待遇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调查和评价的方法:收集当前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资料,尤其是可疑毒物监测资料,深入生产现场弄清患者所在岗位的生产工艺过程、可能接触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空气中毒物浓度、个体防护和个人卫生情况等,从而判断患者在该作业环境中工作是否有中毒的可能性以及接触机会的大小、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浓度,此为诊断的基本依据,以推测有无职业中毒可能。
3、职业中毒案例的分析方法:(1)查明职业中毒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和危害程度;(2)职业中毒的诊断(中毒事故性质的认定)(3)责任认定(4)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罚意见;(5)提出防范事故再次发生所应采取的改进措施的意见;(6)形成职业病事故调查处理报告。
[案例一]患者肖**,男性,35 岁,于1988 年以来常感头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全身乏力、关节酸痛、食欲不振,近二年来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经常性脐周、下腹部无固定的绞痛,用手压腹部可使其缓解,于1993 年入院。
体查:神志清楚,一般情况尚可,体温37.2℃,脉搏72 次/min,呼吸20 次/min,血压120/70mmHg,心肺(-),肝脾不大,腹软,脐周有轻微压痛,无反跳痛,四肢痛触觉未见异常,未引出病理反射,血、尿常规正常;肝功能、心电图正常。
胸部X 线照片未见异常改变。
[问题讨论1]1、上述资料中,你认为病史还应补充什么内容?职业中毒的诊断依据:(1)详细可靠的职业史;(2)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和评价;(3)临床表现;(4)辅助检查结果;(5)排除其他。
所以该病人的病史中还应补充详细可靠的职业史、接触史2、当你遇到腹绞痛患者时,应考虑哪些病症?腹绞痛主要由腹部管状器官的肌肉痉挛或梗阻引起,如肠管、胆管及输尿管等痉挛或梗阻。
职业中毒案例讨论职业中毒是指在工作中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者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下,导致身体和心理出现一系列异常症状的现象。
职业中毒不仅对个人健康造成威胁,也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构成一定影响。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职业中毒的原因、影响和预防措施。
案例一,工厂化学品泄漏事件。
在某化工厂,由于管道泄漏,大量有毒化学品被释放到空气中。
工厂员工在事故发生后不久出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经过医生诊断,发现员工中毒,需要进行紧急治疗。
事后调查发现,工厂对化学品泄漏的风险评估不足,安全设施不完善,导致了这次事故的发生。
案例二,互联网公司员工工作压力过大。
在某知名互联网公司,员工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加班成为常态,导致员工身心俱疲,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一些员工甚至出现了严重的身体不适,影响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这些职业中毒的员工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和身体调理,以恢复健康。
案例三,医护人员长期接触有害物质。
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长期接触各种有害物质,如药物、化学试剂和病人的体液等。
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容易受到职业中毒的影响,出现头晕、恶心、皮肤过敏等症状。
他们需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降低职业中毒的风险。
这些案例反映了职业中毒在不同行业和岗位中的存在,其原因主要包括工作环境不安全、工作压力过大、长期接触有害物质等。
职业中毒给个人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也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一定损失。
为了预防职业中毒,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加强对工作环境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卫生条件符合标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
其次,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倡健康的工作方式,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状态。
另外,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员工对职业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教育员工正确使用防护设备,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最后,建立健全的职业中毒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职业中毒事件,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