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产业发展思路
- 格式:ppt
- 大小:18.38 MB
- 文档页数:10
中草药种植业发展思路和建议——以贺州市为例梁昌林;邓忠【摘要】[目的]提高声誉、质量和效益,促进中草药材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方法]以贺州市为例,采用实地调查和数据统计方法,调查贺州市中草药种植生产基地情况,收集农业部门统计数据,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思路和建议.[结果]贺州市中草药种类繁多,具有种植传统,但存在品牌建设和宣传滞后、生产效益偏低、技术人才缺乏和投入不足等问题.[建议]做好宣传,建立公共品牌;成立行业协会组织,加强以生产一线为重点的技术队伍建设;做好科学规划,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重点保护和开发种植本地中草药品种;大力发展林下中草药生态种植.加大对苗木、标准化基地建设及中草药加工等扶持;加强执法检查.【期刊名称】《广西农学报》【年(卷),期】2017(032)002【总页数】4页(P57-60)【关键词】中草药;种植业;发展;思路;建议【作者】梁昌林;邓忠【作者单位】贺州市经济作物技术指导站,广西贺州542899;贺州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广西贺州5428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719贺州市位于广西东北部,野生中草药种类繁多,贺州市有中草药种植传统,2016年中草药种植面积达3212.8hm2,启动了生态有机种植基地和农业示范区建设,并作为扶贫产业来抓。
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保护和发展好中草药种植,对增加农民收入,使贫困群众脱贫、巩固脱贫成果,以及致富奔小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析贺州中草药种植业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思路和建议,以期为中草药生产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 贺州市中草药种植业现状1.1 生产情况20世纪70年代以来,贺州市农民通过采集野生中草药进行人工规模栽培,种植中草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提高了经济效益。
有些中草药还形成了规模种植,如钟山县两安乡沙坪村邓光亮带领成立钟山县两安利民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按仿原生态方式种植厚朴,不用农药,节省了劳力50%、农药100%、化肥30%,种植面积已达200hm2。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2012,18(24)135太湖县中药材生产现状、问题及发展思路周学毛1 周伊琦2(1太湖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徽太湖246400;2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摘 要:中药材生产是太湖县的传统农业产业,为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生产的产量和种植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对全县中药材生产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太湖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关键词:中药材;现状;问题;发展思路;太湖县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2)24-135-002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属于大别山地区,其地形复杂,大部分是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未受污染、具有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区域,不仅孕育了中药材独特的种质资源,也造就了中药材的高品质,历史上就形成了中山区、丘陵区、平原区等生态环境迥异的中药材产区[1]。
中药材生产是太湖县的传统农业产业,为进一步提高中药材生产的产量和种植效益,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笔者对全县中药材生产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太湖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撑。
1 太湖县中药材生产现状太湖县是安徽省最适宜发展中药材的优势主产区之一。
全县药材生产以山地、丘陵为主,约占总面积的2/3,该地貌类型土地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土壤质地适宜,便于开发利用种植不同种类药材。
由于这些产区相对隔离、病虫害发生少、农业环境面源污染轻,传统种植的各种药材商品性好、有效成分含量高,同时这些药材产区畜牧业发达,有机肥源充足,无公害甚至绿色、有机药材生产优势也非常明显。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受比较效益鼓励和市场需求拉动,中药材生产发展的势头强劲,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超过1 333.33hm2,产量数千吨,经济效益明显。
目前,全县现有家种药材品种达100多种,常见有20多种,其中蔓荆子、茯苓、白术并称为太湖药材三大宗[2]。
发展中(苗)药材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思考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农村闲置土地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四川省兴文县作出了探索和创新。
2022年,四川省兴文县委、县政府将中(苗)药材产业纳入全县“1+3+4”农业产业体系,利用“粮食+中(苗)药材”复合种植模式,保障粮食生产的同时发展中(苗)药材产业,亩均增加经济效益3000~4000元。
按每人3亩计算,人均可增加收入1万元以上。
取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挑战,本文通过对兴文县发展中(苗)药材产业的特定案例分析,提出进一步壮大中(苗)药材产业以助推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1.兴文县中(苗)药材产业发展情况。
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川滇黔渝结合部,总面积1380平方千米,辖8个镇、4个苗族乡,总人口50余万人,其中苗族人口5.2万人,占全省40%左右,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第四批中药资源普查县、省级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省级中药材溯源试点县、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
2022年起,中(苗)药材产业纳入全县“1+3+4”农业主导产业,通过“粮药”复合种植模式发展中(苗)药材产业。
2023年,兴文县组建了现代农业产业工作专班,中药材川芎移栽现场出台了《“粮食+中药材”发展规划》《中药材种植业扶持方案》《“村资贷”实施细则》《“兴农贷”实施意见(试行)》等扶持政策,统筹整合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农业园区项目资金等省、市相关产业发展资金,以“一核十基地”为载体,以淫羊藿、姜黄、川芎、泽泻、艾草等中(苗)药材产业为依托,在全县12个乡镇、52个村发展“粮食+中(苗)药材”产业,带动药材种植主体75家、农户1万余户,种植面积从年初的3万亩增加到年末的5.07万亩,新增种植面积2万余亩,增幅超过67%。
2.典型案例。
①淫羊藿产业。
兴文县大坝苗族乡以淫羊藿产业为核心,2023年新增种植面积3700亩,累计面积达4500亩。
山旱地黄芪产业发展优势和思路【摘要】山旱地黄芪是一种珍贵的药材,其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优势。
优质资源保障了山旱地黄芪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市场对山旱地黄芪的需求广泛,有着较大的市场前景。
山旱地黄芪的种植和销售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科技支持和创新驱动为山旱地黄芪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为了进一步推动山旱地黄芪产业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品品质,以满足市场需求并提升竞争力,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山旱地黄芪、产业发展、优势、资源保障、市场需求、经济效益、科技支持、创新驱动、发展思路、科技创新、产业布局、产品品质。
1. 引言1.1 山旱地黄芪产业概况山旱地黄芪(Astragalus adsurgens Pall. var. mongholicus (Bunge) Hsiao)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之一,具有益气养阴、补脾和胃、强身健体的功效。
山旱地黄芪主要分布在我国内蒙古、山西、甘肃等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和资源优势。
随着人们对中药材需求的增加和对保健品市场的快速扩大,山旱地黄芪产业的发展前景备受关注。
山旱地黄芪产业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但受限于种植技术和市场开发水平,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中药材产业的扶持和投入,山旱地黄芪产业开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通过科技支持、产业布局优化和产品品质提升,山旱地黄芪产业有望实现转型升级,为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的完善和发展将有助于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传统中药材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2. 正文2.1 山旱地黄芪产业发展优势1. 优质资源保障:山旱地黄芪生长环境独特,土壤肥沃,气候适宜,这为山旱地黄芪的生长提供了非常优质的资源保障。
山地和旱地的结合使得其生长周期更加稳定,品质更加优良。
3. 经济效益显著:由于山旱地黄芪的药用价值和市场需求,种植山旱地黄芪可以带来较为丰厚的经济效益。
云南农业科技Yunnan Nongye Keji2019年第1期此里卓玛,闵康(迪庆州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香格里拉674499)迪庆州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收稿日期:2018-07-181迪庆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迪庆州野生中药材资源丰富,有中药材2000多种,除了主推品种外还有天麻、云防风、滇百部、小红参、小通草、马蹄香、云山楂、牛蒡、白芨、桔梗、灯盏花、红花、金银花等。
这些丰富的资源,是迪庆特色产业发展、藏医药发展、精准扶贫的物质基础,给迪庆重振“药材之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1.1迪庆州中药材种植情况2017年,迪庆州中药材种植面积8967hm 2,其中,香格里拉县中药材种植面积2980hm 2;主要分布在上江乡、虎跳峡镇、五境乡、建塘镇、小中甸镇、洛吉乡、三坝乡等,主要中药材品种有玛咖、桔梗、白术、木香、当归、重楼等;德钦县中药材种植面积1500hm 2,主要分布在拖顶乡、霞若乡、燕门乡等,主要中药材品种有秦艽、桔梗、木香、当归、重楼、金铁锁等;维西县中药材种植面积4487hm 2,主要分布在永春乡、白济讯乡、康普乡、中路乡、塔城镇等,主要中药材品种有秦艽、桔梗、木香、当归、附子、重楼等。
1.2迪庆州野生中药材驯化栽培情况迪庆州中药材种植户经过多年实践攻破野生秦艽种子育苗难题和商品化生产难题,云南省内秦艽首先在迪庆州得以产业化生产;全州10多家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熟练开展重楼种植和育种,并成功引种金铁锁;香格里拉市农业科学技术人员在长期开展冬虫夏草研究的基础上,查明蝠蛾幼虫感染虫草菌机理,使冬虫夏草人工培育取得历史性突破。
2迪庆州中药材产业发展优势2.1土地、气候条件优势“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的青藏高原南延地段,是世人向往的香格里拉,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心区。
澜沧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
除了热带气候,迪庆境内具有北半球上从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到寒带的各种气候带。
在2023年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县中药材发展工作,分析存在困难和问题,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发展思路,强化工作举措,全面加快我县中药材产业发展步伐,为决胜脱贫攻坚、决战全面小康作出积极贡献。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中药材产业发展信心决心中药材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富民产业。
近年来,我县抢抓国家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重大机遇,立足县域生态环境良好、气候条件适宜、中药材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县域特色优势产业,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产值稳步提升、产业链条不断拓展,2022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x万亩,产值近x亿元。
分析当前形势,我县发展中药材产业既有良好的机遇,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从当前的机遇看:一是政策机遇好。
国家把医药行业列入突破性发展的重大战略,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提出,要加大中医药政策扶持力度,落实政府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政策;省委、省政府把现代医药产业确定为全省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为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提供了政策机遇。
二是市场需求旺。
随着中药材预防和治疗作用越来越被大众认可(比如这次疫情防控中,钟南山院士证实连花清瘟对新冠病毒有抗病毒抗炎作用),国内中药市场需求迅速增长,传统中药材、中药饮片和提取物市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中药制药企业对道地药材的需求越来越旺盛。
三是资源禀赋优。
我县地理条件优越,县域内山川塬各类地形俱有,植被覆盖率高,昼夜温差大,常年平均气温x℃,年平均降雨x毫米,土壤中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土壤酸碱度适宜,是中药材适生区,x县的秦艽、西洋参等中药材享誉全国。
从面临的挑战看:一是产业规模还不大,中药材种植规模化、规范化程度不高,大多种植基地比较分散,整体连片种植的不多,管理方式较为粗放,难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有哪些新思路中药材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医疗保健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环境变化以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中药材资源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为了确保中药材的可持续供应,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加强中药材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首先,要建立健全中药材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
明确中药材的采集、种植、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的规范和标准,加强对野生中药材资源的保护,严禁非法采挖和交易。
同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中药材资源的违法行为。
其次,开展中药材资源的普查和监测工作。
了解中药材的种类、分布、储量和生态环境等情况,建立资源数据库,为科学管理和保护提供依据。
通过定期监测,及时掌握中药材资源的动态变化,以便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此外,设立中药材资源保护区。
对于珍稀、濒危和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中药材物种,划定专门的保护区,进行重点保护和恢复。
在保护区内,限制人类活动的干扰,促进中药材资源的自然繁衍和生长。
二、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规范化种植是保证中药材质量和可持续供应的重要途径。
要制定中药材种植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包括土壤、水质、肥料、农药的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加强对种植户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种植水平和质量意识。
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域。
根据中药材的生长习性和生态要求,合理规划种植区域,避免盲目扩张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用生态种植模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加强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从种植源头到成品销售,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监控。
严格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安全。
三、发展中药材的生态种植和仿野生栽培生态种植是指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和平衡能力,减少人工干预,实现中药材的绿色、可持续生产。
例如,采用间作、套种、轮作等种植方式,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态效益。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中药材是我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资源。
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乡村振兴、保护生态环境和提升中医药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制定以下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
一、加强中药材资源保护和管理中药材资源丰富,但由于过度开采、乱伐乱种等原因,部分中药材面临濒危甚至灭绝的风险。
为了保护中药材资源,需要加强中药材资源的登记、评估和分类,建立中药材资源的数据库,制定合理的保护政策和措施。
在中药材种植方面,应加强对中药材种植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提高中药材种植的质量和产量。
同时,鼓励和支持中药材种植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形式的发展,提高中药材种植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
二、提高中药材质量和安全性中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中药疗效的好坏,影响着人们对中药的信任度。
因此,需要建立中药材质量标准体系,推广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对中药材生产和加工企业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中药材的生产和销售行为。
三、强化中药材加工和炮制技术中药材的加工和炮制是提高中药材疗效和使用效果的关键环节。
为了提高中药材的加工和炮制技术水平,需要加大对中药材加工和炮制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加强对中药材加工和炮制企业的培训和指导,推广先进的中药材加工和炮制技术,提高中药材的加工和炮制质量和效率。
四、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创新发展中药材产业的创新发展是提高中药材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可以通过开展中药材新品种培育、中药材新药研发等方式,提高中药材的生产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同时,鼓励和支持中药材产业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中药与现代药物、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交叉创新,拓宽中药材的应用领域和市场。
五、促进中药材产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药材具有独特的疗效和文化价值,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为了提升中药材产业的国际影响力,需要加强与国际组织、学术机构、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推广中药材的国际标准和认证体系,加强中药材的国际市场开拓,推动中药材的出口和国际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