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热容
- 格式:ppt
- 大小:3.15 MB
- 文档页数:31
浅谈准确标定仪器热容量针对日常热容量标定中易出现的问题,提出热容量标定中应注意的一些细节和操作方法,以使标定的热容量结果更准确。
标签:热容量标定准确0 引言煤的发热量是评价动力煤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动力用煤计价的主要依据,其测定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企业效益和企业信誉。
热容量是发热量结果计算重要的参数,热容量标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发热量的测定结果。
这就要求标定仪器热容量时的操作过程要精准,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本人在十几年的化验技术工作中总结出确保标定的自动量热仪热容量结果准确的注意事项和操作方法,与同行探讨。
1 热容量标定要及时热容量即是该仪器的量热系统温度每升高1℃需要吸收的热量。
热容量标定的有效期为3个月,超过此期限应重新标定;但有如下情况发生时,应对仪器的热容量立即重新标定。
1.1 更换氧弹的较大部件,如氧弹盖,连接环等部件的更换;1.2 热量计经过大的搬动;1.3 仪器经过大修,完全换水后;1.4 热容量标定与发热量测定时,室温相差5℃以上时;1.5 用标准煤样或苯甲酸检查仪器的准确度,测定值与标准值之差超过不确定度范围,或苯甲酸的测定值与标准值之差超过50 J/g,且找不到其它原因时。
2 标定前做好充分准备2.1 检查仪器运转状态是否正常,无故障,与电脑等的连线是否完好。
连接不好,会导致点火失败或时点时不点,影响测定进程;2.2 检查搅拌器有无故障,搅拌速度是否均匀。
有时热量计的搅拌器接线部分接触不良,有虚接现象,就会导致搅拌速度时快时慢、时停时转。
有时搅拌浆上得不合适.被卡住而不能自由动作,导致内筒水局部获得的热不能及时均匀散出,从而使测得的内筒温度变化为虚假温度变化,导致热容量标定结果错误;2.3 调节室温在15~35℃范围内,并保持相对稳定,每次测定室温变化不应超过1℃;2.4 如需更换大桶水,先将内桶清理干净,然后按操作程序更换。
换后保证自然放置不少于24h,使其水温与室温达到平衡状态。
比定压热容和比定容热容关系1. 热容的基本概念说到热容,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点晦涩,但其实它就像是你喝水时的杯子,装得下多少水就能喝多少。
简单来说,热容就是物质在加热时吸收或释放热量的能力。
我们这里主要聊的两个角色,分别是比定压热容(Cp)和比定容热容(Cv)。
这俩家伙就像是好朋友,虽然性格不同,但关系非常密切。
1.1 比定压热容(Cp)比定压热容是指在恒定压力下,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吸收的热量。
换句话说,就是当你在炖汤的时候,不加盖子,锅里的水分蒸发了,你的汤就会越炖越浓。
这时候,水吸收的热量就是Cp。
简单点理解,Cp就像你在餐馆点了一份大份的菜,吃得越多,菜越热。
1.2 比定容热容(Cv)相比之下,比定容热容是在恒定体积下的热量吸收能力。
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密闭的瓶子里加热水,瓶子不允许水膨胀,水的温度就会快速上升。
这个过程的热容就是Cv。
就像你在家里给植物浇水,但水不够多,植物就会因为水分不足而干枯,Cv就是这种限制条件下的反应。
2. 两者的关系接下来,我们要聊的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像老话说的,“有缘千里来相会”。
虽然Cp和Cv有各自的特点,但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2.1 理论上的联系在理想气体中,有一个公式把它们串联起来,就是Cp = Cv + R,其中R是气体常数。
你可以把这个公式想象成一条魔法桥,把两者连接起来。
就好比你去朋友家,发现你们在同一条街上住,原来这条街就是R。
用简单的话说,Cp总是比Cv大,因为在加热时,气体不仅要吸收热量,还要“花费”一部分能量来做功,这就像你加了点额外的辣椒酱,给了那道菜更多的味道。
2.2 实际应用在实际生活中,Cp和Cv的重要性可不容小觑。
比如,在空调系统中,了解这两个热容的差异,能帮助我们设计更高效的制冷系统。
你想啊,谁不想在炎热的夏天里享受冰凉的空调呢?如果我们能更好地利用这两个热容,就能让空调的效果事半功倍。
就像你下厨房时,把盐放对了地方,饭菜就能好吃一倍。
常用液体、固体比重-比热表几种常见物质的比热容避免导热油变质的措施1.保证导热油质量对有机热载体的性能指标严格控制,主要有粘度、闪点、残碳、酸值、水分等。
2.控制导热油的流速导热油在热油炉中的流动应为稳定状态,并具有一定的流速。
流速越慢,边界层越厚,该处介质温度与主流温度之差越大,就会造成管壁超温,加速导热油变质、失效。
主要措施为循环油泵的流量与杨程应保证导热油在热油炉中必要的流速。
热油炉运行中,循环油泵不允许停止,泵的应定期维护保养。
3.控制导热油的温度应保证热油炉出口处导热油的温度不得超过最高使用温度,热油炉的最高膜温应小于允许油膜温度,膜温与导热油主流体温度应始终存在一个温度差(一般20~30℃左右)。
为防止膜温过高,避免导热油分解、聚合、结焦及老化,主要措施有:(1)开始点火升温时,因油温低,粘度大,油膜较厚,必须严格控制升温速度,一般应在40—50℃/h以下,火焰应均匀,避免局部热负荷集中;(2)在热负荷降低或暂时停用时应打开旁路回油调节阀,调节系统流量,使热油炉管内的导热油具有足够的流量和流速;(3)任何情况下均不允许超负荷运行。
(4)正常停炉时,循环泵要继续运转一段时间,打开旁路,以使导热油继续流动,停止送风、引风,待油温降至100℃以下时,循环油泵方可停转。
(5)有机热载体炉应定期清灰。
(6)定期检查、检验、维护热油炉监测仪表,使其灵敏、准确、可靠。
4.避免导热油氧化通常设置高位膨胀槽,用以隔绝高温热载体直接与空气接触。
高位槽可充氮保护,无充氮保护的,应保持一定液位,并装有最低液位报警器。
5.在循环泵人口处应装过滤器在循环泵人口处应装过滤器,滤芯材料应能滤去悬浮状态的聚合物。
过滤器应便于拆卸、更换。
6.停电保护突然停电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导热油超温、受热面金属发生过热,主要措施有:(1)打开所有炉门,迅速将炉膛内的燃料取出,使大量冷风进入炉膛,迅速降低炉温。
同时迅速关闭出油总阀,打开放油阀门,将高温油缓慢放人储油槽,并让膨胀油槽中的冷油慢慢流入锅炉,及时带走热量。
热力学中的热容与比热容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物理力学性质的学科。
在热力学的理论框架下,热容与比热容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描述了物质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的性质变化,对于了解物质的热学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热容是指物质在单位温度变化下,所吸收或释放的热能。
它是热容量(heat capacity)的简称,一般用记号C表示。
热容的大小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和其热学性质。
物质的热容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了不同形式的能量传递,比如传热和吸收辐射等。
物质的热容可以通过测量物质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来确定。
热容的计算公式为C=Q/ΔT,其中C为热容,Q为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量,ΔT为物质温度变化。
例如,给定一定质量的物质,如果它在吸收相同热量情况下比另一个物质温度变化更大,那么它的热容就更大。
热容是描述物质吸收或释放热量的总能力,但它没有考虑物质质量的因素。
为了更客观地评估物质的热学性质,科学家引入了比热容这个概念。
比热容是指单位质量物质吸收或释放的热能。
它是热系统或物质的固有性质,通常用记号c表示。
比热容与热容之间的关系为C=c×m,其中C为热容,c为比热容,m为物质的质量。
比热容是与物质特性相关的量,它不随物质质量的变化而变化。
通过比热容,我们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质量下的热学性质。
相同质量的物质在吸收或释放相同热量时,其温度变化与相对热容有关,而不是与绝对热容有关。
绝对热容越大,相同热量下物质温度的变化就越小;相对热容越大,相同热量下物质温度的变化就越大。
在实际应用中,热容和比热容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们是计量热学实验的基本参量。
通过测量物体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以及其温度变化,可以确定热容和比热容。
其次,热容和比热容也可以用于评估材料的热学性质。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热容和比热容,这些性质对于材料的特性以及在工程中的应用有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热容和比热容是热力学研究中的重要概念。
热容描述了物质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所能吸收或释放的总能量,而比热容则描述了单位质量物质在吸热或放热过程中所能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关于X射线球管的参数球管的规格参数包括结构参数和电参数两种。
前者指球管结构所决定的各种参数,如靶⾯的倾斜⾓度、有效焦点、外形尺⼨、重量、管壁的滤过当量、阳极转速、⼯作温度和冷却形式等。
电参数是指球管电性能的规格数据,如灯丝加热电压和电流、最⼤管电压、管电流、最长曝光时间、最⼤允许功率和阳极热容量等。
1、最⼤管电压是指加于球管两极间的最⾼电压峰值。
此值由管芯长度、形状、绝缘介质的种类以及管套的形式等决定。
若超过最⼤管电压值,可导致管壁放电或击穿。
管电压单位为千伏(KV)。
2、管电流是指在某⼀管电压和曝光时间内所允许的最⼤电流平均值,单位为毫安。
在调整管电流时不得超过额定值,否则将导致焦点⾯过热⽽损坏或缩短灯丝寿命。
3、最长曝光时间是指在某⼀管电压和管电流条件下所允许的最长曝光时间,单位为秒。
使⽤中若超过此值,由于热量的积累,将使焦点⾯过热⽽损坏。
4、阳极热容量是指在阳极所能存储的最⼤热量。
4.1 阳极热容量代表X射线管芯的承受能⼒,焦点(0.6~1.2)的热容量不需要太⼤,200khu,300khu,400khu等⽐较合理;焦点(0。
3~0.8)的热容量必须要很⼤才⾏,最少也得600,700以上才⽐较合理4.2 球管热容量代表整个管套的承受能⼒,与散热曲线有关;靶⾯直径尺⼨越⼤,散热效果越明显,基本上RAD 在3⼨,带透视的4⼨的5、⼤焦点/⼩焦点电⼦在⾼压的作⽤下,在阳极靶⾯形成的聚焦轨迹称为物理焦点,简单地说就是阴极电⼦冲击在阳极靶上的⾯积称为焦点。
焦点⼜分实际焦点和有效焦点,⼈们通常所说的焦点⼀般指的是有效焦点,即标称焦点。
由于靶有⼀定的⾓度,所以标称焦点是物理焦点的在垂直于球管轴⽅向的投影,标称焦点要⽐物理焦点⼩得多。
我们常说的0.6,1.2都只是标称值,不是实际长度,所以,单位不是mm。
测量⽅法在IEC60336⾥有规定。
焦点是长⽅形的,分长轴和短轴,单位是mm。
标称0.6、1.2的焦点根据IEC60336:2005的规定,0.6焦点的最⼤宽度是0.90,最⼤长度是1.30,1.2焦点的最⼤宽度是1.70,最⼤长度是2.40.实践证实,在X线摄影时,焦点越⼩,分辨率越⾼。
热量温度与热容的计算与单位换算在热力学中,热量、温度和热容是重要的物理量。
热量指物体传递热能的多少,温度表示物体的热状态,而热容则表征物质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能力。
本文将重点介绍热量、温度和热容的计算方法,并探讨它们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
一、热量的计算热量的计算是热力学中的基本内容之一。
根据传热方式的不同,热量的计算方法也有所差异。
1.1 赋热计算赋热计算是指物体通过传导、对流或辐射等方式吸收的热量。
其计算公式为:赋热量 = 热传导系数 ×传热面积 ×温度差其中,热传导系数是物体的特性参数,传热面积是热量传递的接触面积,温度差是两个物体之间的温度差异。
1.2 吸热计算吸热计算是指物体在吸收外界热量时所产生的能量变化。
常见的吸热计算公式为:吸热量 = 质量 ×热容 ×温度变化其中,质量表示物体的质量,热容是物质的固定属性,表示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度所需要的热量,温度变化是物体的温度变化量。
二、温度的计算温度是描述物体热状态的物理量,通常用摄氏温度(℃)或开尔文温度(K)来表示。
温度的计算有多种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公式。
2.1 摄氏温度与开尔文温度的转换摄氏温度与开尔文温度之间的转换公式为:K = ℃ + 273.15℃ = K - 273.15其中,K表示开尔文温度,℃表示摄氏温度。
2.2 不同温度单位的换算在热力学中,还存在其他温度单位,如华氏温度(℉)。
不同温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 = (℉ - 32) × 5/9℉ = ℃ × 9/5 + 32K = (℉ + 459.67) × 5/9三、热容的计算与单位换算热容是物质对温度变化的响应能力,通常用单位质量物质温度升高1度所需要的热量来衡量。
不同物质的热容不同,其计算方法也有所差异。
3.1 热容的计算热容的计算公式为:热容 = 吸热量 / (质量 ×温度变化)其中,吸热量表示物体所吸收的热量,质量表示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量。
导热硅脂的比热容导热硅脂是一种高绝缘、高温、高导热性能的润滑材料,通常被用于电子元器件、电机、变压器等高温场合的散热和导热。
在实际应用中,了解导热硅脂的比热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反映出该材料在热学性质方面的表现。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导热硅脂的比热容。
什么是比热容?比热容是指物质单位质量在恒定压力下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它是物质表征热学性质的一个重要参数。
比热容越大,物质吸收和释放热量的能力就越强;而比热容越小,物质的热稳定性就越高,热传导能力也会随之降低。
导热硅脂的比热容值导热硅脂比热容的数值通常在0.92-1.2kJ/(kg·K)之间,但不同品牌和型号的导热硅脂比热容也会略有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导热硅脂的比热容数值:1.矽质导热硅脂:比热容值一般在0.92-0.96kJ/(kg·K)之间。
2.聚酯脂类导热硅脂:比热容值通常在1.1-1.2kJ/(kg·K)之间,它们在高温环境中的性能表现比较优秀。
3.硅酮类导热硅脂:比热容值在0.92-0.98kJ/(kg·K)之间,这种导热硅脂通常具有较高的绝缘性能,适合在电子元器件中应用。
如何选择适合的导热硅脂?选择适合的导热硅脂需要综合考虑导热性能、绝缘性能、耐高温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等多个因素。
其中,导热性能是最为关键的一个考虑因素。
在一般情况下,导热硅脂的导热系数越高,其导热性能表现就越好。
此外,导热硅脂的承受温度也是一个关键指标,因为不同型号的导热硅脂在不同的温度下表现不同。
总之,导热硅脂比热容是导热硅脂在热学性质方面的一个重要指标。
选购合适的导热硅脂需要根据具体应用环境来进行,建议在选择前多加了解导热硅脂的性能和热学特性,以免在实际应用中出现问题。
热力学热容与热量公式整理热力学是研究物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热现象的学科,其中的热容和热量是基本概念。
本文将对热力学中热容和热量的概念进行解释,并整理相关公式。
1. 热容的概念与计算:热容是指物体单位质量(或单位摩尔)在温度变化下对热量的吸收或释放能力。
热容可以是定压热容或定容热容。
1.1 定压热容:定压热容是指物体在恒定压力下,单位质量(或单位摩尔)变化1K(或1℃)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常用符号为Cp,其计算公式为:Cp = (∂Q/∂T)p1.2 定容热容:定容热容是指物体在恒定体积下,单位质量(或单位摩尔)变化1K(或1℃)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常用符号为Cv,其计算公式为:Cv = (∂Q/∂T)v2. 热量的概念与计算:热量是指物体在温度变化过程中吸收或释放的能量。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等于内能的增量。
2.1 内能的概念:内能是指物体分子或者原子由于运动和相互作用所具有的能量。
内能可以表示为U,其计算公式为:U = Q - W其中,Q表示吸收或释放的热量,W表示对外界做功。
2.2 热量的计算: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的计算公式为:Q = ∆U + W其中,∆U表示内能的增量,W表示对外界做的功。
3. 热容和热量公式的应用:热容和热量公式在热力学的许多计算和分析中都有重要应用。
3.1 热容和温度变化:热容可以用来计算物体在温度变化下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通过测量温度变化和已知热容的条件下,可以用热容公式来计算热量的大小。
3.2 热量和内能:热量和内能的关系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内能的增量。
通过测量吸收或释放的热量以及对外界做的功,可以利用热量公式计算内能的变化。
3.3 热力学循环中的应用:在热力学循环过程中,热容和热量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循环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和内能变化。
这对于热力学系统的分析和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热力学热容和热量是描述物体热现象的重要概念,通过热容和热量公式可以计算和分析热力学系统的各种热现象。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213—87代替GB213—79Determination of calorific value of coal国家标准局1987-03-30 批准1988-02-01 实施本标准规定了煤的高位发热量的测定方法和低位发热量的计算方法,适用于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和炭质页岩的发热量测定。
1 定义1.1 热量单位热量的单位为J〔焦(耳)〕。
1J〔焦(耳)〕=1N·m(牛顿·米)=107erg(尔格)。
我国过去惯用的热量单位为20℃卡,以下简称卡(cal)。
1cal(20℃)=4.1816J。
1.2 发热量的表示方法发热量测定结果以kJ/g(千焦/克)或MJ/kg(兆焦/千克)表示。
1.2.1 弹筒发热量在氧弹中,在有过剩的氧的情况下〔氧气初始压力 2.6~3.0MPa(26~30atm)〕,燃烧单位质量的试样所产生的热量称为弹筒发热量。
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硫酸、硝酸、呈液态的水和固态的灰。
注:任何物质(包括煤)的燃烧热,随燃烧产物的最终温度而改变,温度越高,燃烧热越低。
因此,一个严密的发热量定义,应对烧烧产物的温度有所规定。
但在实际测定发热量时,由于具体条件的限制,把终点温度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温度或一个很窄的范围内都是不现实的。
温度每升高1K,煤和苯甲酸的燃烧热约降低0.4~1.3J/g。
当按规定在相近的温度下标定热容量和测定发热量时,温度对燃烧热的影响可近于完全抵销,而无需加以考虑。
1.2.2 恒容高位发热量煤在工业装置的实际燃烧中,硫只生成二氧化硫,氮则成为游离氮,这是同氧弹中的情况不同的。
由弹筒发热量减掉稀硫酸生成热和二氧化硫生成热之差以及稀硝酸的生成热,得出的就是高位发热量。
因为弹筒发热量的测定是在恒定容积(即弹筒的容积)下进行的,由此算出的高位发热量也相应地称为恒容高位发热量,它比工业上的恒压(即大气压力)状态下的发热量约低8~16J/g,一般可忽略不计。
混凝土构件热工性能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桥梁、道路等工程中。
在建筑中,混凝土构件的热工性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着建筑的能耗、室内舒适度等方面。
因此,制定混凝土构件热工性能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二、基本原则1. 标准应遵循科学、合理、实用、可操作的原则;2. 标准应满足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的要求;3. 标准应考虑混凝土构件在现实使用环境下的实际情况;4. 标准应考虑混凝土构件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热工性能。
三、标准内容1. 术语和定义在标准中应定义混凝土构件热工性能的相关术语,如导热系数、热阻、热容等。
2. 混凝土构件的分类根据混凝土构件的结构、用途、材质等因素,将混凝土构件分为不同的类型,如墙体、地板、屋顶等。
3. 混凝土构件的热工性能测试方法应根据混凝土构件的类型,建立相应的测试方法。
例如,对于墙体,应采用静态热通量法或动态热通量法进行测试。
4. 混凝土构件的热工性能指标应制定相应的热工性能指标,如导热系数、热阻、热容等。
不同类型的混凝土构件应有相应的指标要求。
5. 混凝土构件的热工性能评价方法应根据混凝土构件的热工性能指标,对其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为合格或不合格。
6. 混凝土构件的热工性能标准根据混凝土构件的类型和热工性能指标,制定相应的热工性能标准。
四、标准具体要求1. 术语和定义1.1 导热系数: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混凝土构件从热端传导到冷端的热量;1.2 热阻:表示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混凝土构件从热端传导到冷端的热量所需的温度差;1.3 热容:表示单位质量混凝土构件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2. 混凝土构件的分类2.1 墙体:包括内墙、外墙、隔墙等;2.2 地板:包括室内地板、室外地面、楼板等;2.3 屋顶:包括平顶、斜顶等。
3. 混凝土构件的热工性能测试方法3.1 墙体:采用静态热通量法或动态热通量法进行测试;3.2 地板:采用热板法或动态热通量法进行测试;3.3 屋顶:采用动态热通量法进行测试。
电缆允许短期过载电流的计算(YJV22 8.7/10kV 3×240) 为准确计算地下敷设电缆的暂态响应,可根据惠司门法,将电缆和周围媒介分成六个区域分区计算:1单位长度电缆各部分热容的计算1.1 电缆导电线芯的热容的计算:式中,c kt 为导电线芯的热容系数,c kt =3.5×106 J •m -3•℃-1 , ∇为体积 (m 3)∇⨯=c C kt KT =3.5×106×240×10-6=840 J •℃-1 1.2 XLPE 绝缘(含导体屏蔽层)热容的计算:∇⨯=i i kt KT式中,i kt 为导电线芯的热容系数,i kt =1.2×106 J •m -3•℃-1 , ∇为体积 (m 3)∇⨯=i i kt KT =1.2×106×(30.82-18.42)×π/4×10-6=575 J •℃-11.3 金属屏蔽层的热容的计算:∇⨯=s s kt KT式中,s kt 为导电线芯的热容系数,s kt =3.5×106 J •m -3•℃-1 , ∇为体积 (m 3) ∇⨯=s s kt KT =3.5×106×(31.12-30.82)×π/4×1.22×10-6=62.25J •℃-11.4 内衬层的热容的计算∇⨯=g g kt KT式中,g kt 为导电线芯的热容系数,g kt =1.7×106 J •m -3•℃-1 , ∇为体积 (m 3)∇⨯=g g kt KT =1.7×106×(71.42-67.02)×π/4×10-6=813J •℃-11.5 金属屏蔽层的热容的计算:∇⨯=swa wa s kt KT式中,swa kt 为导电线芯的热容系数,swa kt =3.6×106 J •m -3•℃-1 , ∇为体积 (m 3)∇⨯=c C kt KT∇⨯=swa swa kt KT =3.6×106×(73.42-71.42)×π/4×0.7×10-6=573J •℃-11.6 外护套的热容的计算∇⨯=kt KT式中,kt 为导电线芯的热容系数,kt =1.7×106 J •m -3•℃-1 , ∇为体积 (m 3)∇⨯=kt KT =1.7×106×(79.22-73.42)×π/4×10-6==1182 J •℃-11.5 周围媒介土地的热容的计算:将土地划分为四个同心圆区域,第一区域的内径为电缆本身的外径,第四区域的外径D4=4L ,L 为敷设深度,取L=1000mm.四个区域的截面积之比为1:4:16:64,且第一个区域的面积为A ,各截面直径分别为D1,D2,D3,D4,列方程组: ()()()()⎪⎪⎪⎪⎩⎪⎪⎪⎪⎨⎧-=-=-=-=232422232122221464416444A D D A D D A D D A D D e ππππ求解: ()224854A e D D -⨯=π()()22083.01*4340-=π=0.148 m 2 214e D A D +=π=0.441m 21216D A D +=π=0.871m 22364D A D +=π=1.737m土地区域中第I 区的热容的计算:I=1 ∇⨯=kt KT式中,kt 为土地的热容系数,kt =2.52×106 J •m -3•℃-1 , ∇为体积 (m 3)∇⨯=kt KT =2.52×106×0.148=3.72×105 J •℃-1I=2 ∇⨯=kt KT式中,kt 为土地的热容系数,kt =2.52×106 J •m -3•℃-1 , ∇为体积 (m 3)∇⨯=kt KT =2.52×106×0.148×4=1.49×106 J •℃-1I=3 ∇⨯=kt KT式中,kt 为土地的热容系数,kt =2.52×106 J •m -3•℃-1 , ∇为体积 (m 3)∇⨯=kt KT =2.52×106×0.148×16=5.96×106 J •℃-1I=4 ∇⨯=kt KT式中,kt 为土地的热容系数,kt =2.52×106 J •m -3•℃-1 , ∇为体积 (m 3)∇⨯=kt KT =2.52×106×0.148×64=2.38×107 J •℃-11.6 电缆各区的热容:分相屏蔽型电缆本体两区的热容计算:第一区: ⎪⎭⎫ ⎝⎛+=23i C KT KT KT ⎪⎭⎫ ⎝⎛+=23i C KT KT KT =3×(840+575/2)=3382 J •℃-1第二区: J i s KT KT KT KT +⎪⎭⎫ ⎝⎛+=23 KT KT KT KT KT KT KT swa s J i s ++++⎪⎭⎫ ⎝⎛+=23=3617J •℃-1 第三区: ∇⨯=kt KT =2.52×106×0.148=3.72×105 J •℃-1 第四区: ∇⨯=kt KT =2.52×106×0.148×4=1.49×106 J •℃-1 第五区: ∇⨯=kt KT =2.52×106×0.148×16=5.96×106 J •℃-1 第六区: ∇⨯=kt KT =2.52×106×0.148×64=2.38×107 J •℃-11.7 电缆各区的热阻计算:分相屏蔽型电缆本体两区的热阻计算: 第一区: 161T T =I 161T T =I =0.257/6=0.0429 ℃·m/W第二区: 32161T T T T ++=I I 32161T T T T ++=I I =0.174℃·m/W第三区: ⎪⎪⎭⎫ ⎝⎛=I I I e T D D Ln T 142πρ=0.328 ℃·m/W第四区: ⎪⎪⎭⎫ ⎝⎛=1242D D Ln T T IV πρ=0.130 ℃·m/W第五区: ⎪⎪⎭⎫ ⎝⎛=2342D D Ln T T V πρ=0.132 ℃·m/W 第六区: ⎪⎪⎭⎫ ⎝⎛=3442D D Ln T T VI πρ=0.159 ℃·m/W 1.8 电缆各区发热时间常数,由 i i KT ⨯T =τ 得:111KT ⨯T =τ=0.0429×3382=145S222KT ⨯T =τ=0.174×3617=629 S333KT ⨯T =τ=0.328×3.72×105=1.22×105S444KT ⨯T =τ=0.130×1.49×106 =1.94×105S555KT ⨯T =τ=0.132×5.96×106 =7.85×105S666KT ⨯T =τ=0.159×2.38×107 =3.80×106S初始负载为零时,允许短期过载电流的计算:短路时间为10分钟由于短期过载电流时间短,可近似认为线芯损耗产生的热量等于电缆各部分的温升之和,即:∑∆=-i C θθθ0(各区温升之和)∑∑--∆=∆)1(/i t i i e m τθ∑=∆i mi T W θ 即等于流经该区的热流与该区的热阻的乘积。
恒容热容和恒压热容的关系大家好,今天咱们聊聊热容这个话题。
听到这个词,可能有的人会皱起眉头,觉得这像是高深的物理课题,其实不然!咱们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聊聊这其中的奥妙,绝对让你听得懂,记得牢。
1. 什么是热容?1.1 说到热容,先得搞清楚这是啥。
热容简单来说就是物体对热量的“接纳能力”。
你可以想象成一个“大肚子”,这个大肚子能装多少热量,决定了它的热容。
热容大的话,它就能装下更多的热量,热容小的话,就装不了那么多。
1.2 热容有两种,恒容热容和恒压热容。
恒容热容是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测量的热容,打个比方,你拿一瓶子装水,把水加热,但瓶子不能膨胀,水的热容就是恒容热容。
而恒压热容是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测量的,这时候瓶子能膨胀,水的热容就是恒压热容了。
2. 恒容热容和恒压热容的不同2.1 那么恒容热容和恒压热容到底有什么不同呢?主要的区别在于它们各自的测量条件。
恒容热容是说你要在固定体积下测量,这个时候物体不能膨胀,也不能缩小。
想象你在挤一个气球,你给它加热,气球在一定程度上会变大,但恒容热容的测量是把气球固定住,气球不能变大,所以只能在固定的体积内增加温度。
2.2 恒压热容则不一样,允许物体膨胀或缩小。
你给它加热,物体会自然膨胀或者压缩,这个时候热量的变化会被考虑在内。
恒压热容更贴近实际,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物体在加热时压力会发生变化。
这就好比你在加热锅里的水,锅盖是打开的,水沸腾时水蒸气会带走一部分热量,所以这个热容更符合实际的生活场景。
3. 恒容热容和恒压热容的关系3.1 那么,这两个热容是怎么联系在一起的呢?简单来说,它们是通过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联系的。
根据热力学定律,恒压热容和恒容热容之间有一个简单的关系。
具体来说,这个关系涉及到物质的体积膨胀系数和热膨胀系数。
这些系数描述了物体在加热时的体积变化和温度变化。
3.2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得学习一些热力学的基本公式,但不用担心,了解个大概念就行了。
恒容热容和恒压热容的关系其实反映了物体对热量的不同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