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传热
- 格式:ppt
- 大小:3.66 MB
- 文档页数:14
第2章 传 热传热是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转移,又称热量传递。
热量总是自动地由高温区传递到低温区。
1 传热的基本概念 1.1 传热的基本方式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传热有以下3种基本方式: (1) 热传导(又称导热) 主要是通过微观粒 子的运动传递能量,物质没有宏观位移。
(2)热对流 热对流是指流体质点间发生相对位移而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热对流仅发生在流体中。
对流可分为自然对流与强制对流。
因温度不同而引起密度的差异,使轻者上浮,重者下沉,流体质点间发生相对位移,这种对流称为自然对流;因水泵、风机或其他外力作用而引起的流体流动,这种对流称为强制对流。
(3)热辐射因为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在空间的传播,称为热辐射。
物体之间相互辐射和吸收能量的总结果称为辐射传热。
辐射传热不仅有能量的传递,还同时伴随有能量形式的转化。
辐射传热不需要任何介质来传递能量。
1.2 温度场与温度梯度 1.2.1 温度场温度场即是任一瞬间物体或系统内各点温度分布的总和。
温度场的数学表达式为 T=f(x ,y ,z ,t)稳定温度场:温度场不随时间而变化的传热过程; 不稳定温度场:温度场随时间而变化的传热过程。
在稳定温度场中的传热称为稳定传热。
温度场中同一时刻温度相同的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温面,温度不同的等温面不会相交。
1.2.2 温度梯度将沿等温面法线方向上的温度变化率称为温度梯度,记做grad T :nTgradT ∂∂=温度梯度是向量,它的正方向是指向温度增加的方向。
通常,也将温度梯度的标量称为温度梯度。
对于一维温度场,温度梯度可表示为grad T=dT/dx1.3 传热速率与热通量传热速率(热流量)Q :单位时间通过传热面的热量,W (J/s );注意:在稳定传热过程中,通过各个传热面的热量均相等(为一常数),此为稳定传热的基本特点。
热通量(热流密度)q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传热面的热量, W/m 2。
传热速率与热通量的关系为: q=dQ/dS1.4 载热体用于传送热量的介质称为载热体。
第二章 建筑传热的基本原理2.1 传热方式传热是指物体内部或者物体与物体之间热能转移的现象。
凡是一个物体的各个部分或都物体与物体之间存在着温度差,就必然有热能的仁慈转移现象发生。
建筑物内外热流的传递状况是随发热体(热源)的种类、受热体(房屋)部位、及其媒介(介质)围护结构的不同情况而变化的。
热流的传递称为传热。
根据传热机理的不同,传热的基本方式分为导热、对流和辐射3种。
1、导热(1)导热的机理导热是指物体内部的热量由一高温物体直接向另一低温物体转移的现象。
这种传热现象是两直接接触的物体质点的热运动所引起的热能传递。
一般来说,密实的重质材料,导热性能好,而保温性能差;反之,疏散的轻质材料,导热性能差,而保温性能好。
材料的导热性能以热导率表示。
热导率是指在稳定传热条件下,1m 厚的材料,两侧表面的温差为l 开(K)或1摄氏度(℃),在1h 内;通过1㎡面积传递的热量,单位为瓦/(米·开)[W/(m·K )],或[瓦/(米·℃)W /(m·℃) ]。
热导率与材料的组成结构、密度、含水率、温度等因素有关。
通常把热导率较低的材料称为保温材料,把热导率在0.05W /(m·K)以下的材料称为高效保温材料。
普通混凝土的热导率为1.75W /(m·K),粘土砖砌体为0.81W /(m·K),玻璃棉、岩棉和聚苯乙烯的为0.04~0.05W/(m·K )。
1)杆的导热若一根密实固体的棒,除两端外周围用理想的绝缘材料包裹,其两端的温度分别为1T 和2T ,如图2-1所示。
如1T 大于2T ,则有热量Q 通过截面F 以导热方式由1T 端向2T 端传递。
依据实验可知:Q = F l T T 21-λ (2-1) 式中 Q ——棒的导热量(W); F ——-棒的截面积(㎡);1T ,2T ——分别为棒两端的温度(K);l ——棒长(m);λ——导热系数(W /(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