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突根治术PPT讲稿
- 格式:ppt
- 大小:9.11 MB
- 文档页数:50
乳突根治术本手术的目的在于清除中耳及乳突病灶,并使乳突腔、鼓窦、鼓室和外耳道连成一大腔,以利引流,防止颅内外并发症的产生。
【适应证】1、胆脂瘤型中耳炎。
2、中耳炎及乳突炎有颅内外并发症者。
3、结核性中耳炎及乳突炎,乳突X线片有骨质破坏,药物疗法不能治愈者。
4、中耳乳突肿瘤未涉及颅内者。
【术前准备】同单纯乳突凿开术。
【手术器械】同单纯乳突凿开术。
【麻醉】同单纯乳突凿开术。
【手术方法】1、耳内切口于外耳道底壁骨部与软骨部交界处稍向外6点钟处开始,沿后壁切至上壁1点钟处后,刀锋转向耳屏及耳轮脚间方向,沿耳轮脚前方2-3mm上延1.5-2.0cm。
切开皮肤及骨膜,用剥离器沿骨质分离乳突表面,上过颞线,下达乳突尖,使乳突各解剖标志充分暴露,并分离外耳道后壁、上壁皮肤至鼓环。
止血后,置乳突自动拉钩张开。
2、凿开鼓窦用圆凿或电钻凿开乳突,找到胆脂瘤破坏腔后,削薄前方外耳道骨壁,上缘平鼓窦盖,后缘达乙状窦前骨壁,沿途将我余的骨质及乳突内气房或板障骨尽皆磨除,使颅中后窝的脑膜和乙状窦形状清晰可见(即为乳突骨骼化)。
于脑膜与乙状窦交界处为窦脑膜角,循此角向内必达鼓窦。
清除乳突腔内及鼓窦处胆脂瘤皮屑及肉芽等病变并检查鼓窦盖及乙状窦骨壁有否破坏。
3、断桥及修平面神经嵴在外耳道后壁近鼓窦盖处深部,以弯形探针朝上鼓室方向探索,即可探到鼓窦入口,用圆凿或电钻平鼓窦垂直向下,用平凿尽可能将外耳道后壁(面神经嵴)削低,但术中切勿削低于水平半规管管嵴。
凿子斜面向下,直至骨桥凿断(即鼓窦入口外侧的外耳道骨壁),底部可见致密光滑的隆起,为水平半规管嵴,用圆凿配合钳或电钻去除上鼓室外侧壁,使鼓窦盖及鼓室盖成一连续骨板,充分开放上鼓室。
4、清理中耳仔细检查鼓窦入口处引流是否宽敞。
如砧骨及锤骨已损坏,且影响引流,可用肉芽钳或膝状镊夹住,稍加摇动小心取出,砧骨与镫骨间粘连可先用探针轻轻剥离,鼓室内肉芽等病变组织亦应尽量去除。
清扫鼓室底时,当心损及颈静脉球;清扫鼓窦入口底部时,小心损及面神经及水平半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