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记忆实验(一)
- 格式:pdf
- 大小:2.82 MB
- 文档页数:59
记忆的编码实验报告1. 引言记忆是人类大脑的重要功能之一,它在日常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记忆的编码过程一直是神秘的研究领域之一。
为了进一步理解记忆的编码,本实验旨在探索记忆编码的不同策略以及其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2.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两个条件组:条件组A和条件组B。
每个条件组中,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记忆编码策略。
2.1 实验条件- 条件组A:受试者接受语义编码策略。
- 条件组B:受试者接受视觉编码策略。
2.2 材料- 实验使用的材料为50个单词,这些单词被随机分配到条件组A和条件组B中。
2.3 过程实验包括三个阶段:学习阶段,记忆检测阶段和记忆测试阶段。
1. 学习阶段:受试者在学习阶段被要求阅读一个由25个单词组成的列表。
在条件组A中,受试者需要理解和记忆这些单词的含义。
在条件组B中,受试者需要将这些单词进行形象化处理,例如将它们与图像或场景联系起来。
2. 记忆检测阶段:在学习阶段结束后的短时间记忆检测中,受试者被要求回忆尽可能多的学习阶段中出现的单词。
3. 记忆测试阶段:在学习阶段的一周后,受试者再次被要求回忆尽可能多的学习阶段中出现的单词。
3. 结果与分析3.1 学习阶段在学习阶段,条件组A和条件组B的受试者表现出相似的学习效果。
两组受试者都能很好地理解和记忆他们所接收的信息。
3.2 记忆检测阶段在记忆检测阶段中,条件组A的受试者相对于条件组B的受试者表现出更好的记忆效果。
这表明通过语义编码策略编码的信息在短时间内可以更好地被召回。
3.3 记忆测试阶段在记忆测试阶段中,条件组A的受试者再次相对于条件组B的受试者表现出更好的记忆效果。
这表明通过语义编码策略编码的信息在长期记忆中得到更好的保持。
4. 结论本实验结果支持了通过语义编码策略进行记忆编码的有效性。
相比之下,视觉编码策略在短期记忆中表现出更差的效果,并且在长期记忆中也有所限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应用这种基于语义编码的记忆策略来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
第9章学习一、概念题1.学习答:学习(1earning)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学习的定义蕴涵三层意思:①学习是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虽然人们无法直接观察到学习本身,但从其外在的行为改善和个人的饮食行为、对待工作方式等待人接物中,推断出其行为潜能的改变。
②学习行为是相对持久的变化。
一旦学会了某种行为,这种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就会相对持久地表现出来。
③学习是基于经验的过程。
学习只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没有经验就无所谓学习。
个体的经验包括吸收信息和作出反应来影响环境。
学习既包含学习结果在行为上的改变,也包含记忆、思维等不能被直接观察到的内部智力活动。
但是学习不包含因机体成熟及大脑发育所带来的行为变化,也不包含因疾病和脑损伤而引起的行为变化。
2.联结学习理论答:联结学习理论是一种强调刺激—反应联结在个体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在学习领域的应用,该理论认为学习的发生是刺激与刺激或反应与结果联结的形成,又称为学习的行为论。
联结学习理论把学习看成行为或反应速度、发生频率或形式的改变,这种改变主要是各种环境因素作用的结果。
两个刺激(S)在时间和空间上紧密相连时,人们在头脑里就会把这两种心理表征联结起来。
人类在适应环境中形成了行为(R)与结果(O)之间的联结。
在联结学习理论看来,一旦建立了大量的这种简单联结,人类就能够更好地调整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刺激(S)与刺激(S)联结学习使人类能够预测环境,反应(R)与结果(O)联结学习使人类能够更好地改变行为以适应环境。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研究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联结是怎样建立起来和被使用的。
3.认知学习理论答:认知学习理论是一种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个体学习的理论,着重研究知识和技能的习得、心理结构的形成、信息加工及信念等。
该理论认为,即便是刺激与刺激的联结、反应与结果之间联结会产生学习,但这种学习也含有心理成分。
用联结学习不能解释刺激与反应间形成联结的内在原因。
⽪连⽣_第五版学与教的⼼理学课后习题答案[1]学与教的⼼理学作业参考答案(个别答案可能不⼀致,同学们⾃⼰核对、相互检校⼀下)第⼀章⼀、填空1、最初运⽤⾓⾊概念来说明个体在社会舞台上的⾝份及其⾏为的⼼理学家是⽶德。
2、⼼理学认为,教师要扮演的⾓⾊包括:A、知识传授者,B、团体领导者,C、模公民 ,D、纪律维护者 ,E、家长代理⼈等3、⽪格马利翁效应⼜叫教师期望效应。
由⼼理学家罗森塔尔于本纪60年代提出。
4、对教师职业有重要影响的⼈格品质包括:A、热情与同情⼼,B、激励与想像.等。
5、⼼理学家对教师⼼理品质与其职业成就的早期研究的三种型是A、问卷调查,B、相关研究,C、实验研究。
6、新教师和专家教师的教学⾏为存在的差异可以从A、课前,B、课中 ,C、课后三个教学阶段进⾏分析。
7、⼼理学研究提出的缩⼩新⼿与专家教师之间差异的有效措施是:A、掌握教学常规与教学策略 ,B、对教学经验的反思 ,C、外部⽀持 .。
8、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为经验+反思 =成长。
9、师⽣从新⼿到专家⽔平的教师需要经历如下发展⽔平 A、新⼿⽔平,B、⾼级新⼿⽔平,C、胜任⽔平,D、熟练⽔平,E、专家⽔平。
10、教学效能感的理论来源于班杜拉的⾃我效能概念。
11 低成就感⾮⼈性化情绪衰竭情绪衰竭12 情境认知理论⼆、选择题1、.教师的⼼理品质主要包括:A.、⼼理过程与个性⼼理特征;B D、认知能⼒与教学风格。
2、讨厌教师的教学⽅法枯燥⽆味反映学⽣希望教师充当⾓⾊。
A.C、纪律维护者;D.模公民。
3、A4、据西⽅⼼理学的研究,在西⽅发达国家中,教师的智⼒⽔平、知识⽔平与学⽣的学习结果⽆重⼤相关。
对这⼀发现最合理解释是:A.、测量⽅法不可靠;B、.在教师的知识和智⼒达到⼀定⽔平之后,教师的其他特征对教学效果起更⼤的决定作⽤;D、研究取样少,不⾜以说明问题。
5、下⾯的描述最可能代表专家教师的特征是:A.他总是⼗分认真备课,教案写得很详细;B.他对学⽣⽆微不⾄的关怀,当发现有不理解的地⽅,能及时帮助学⽣;C.他总是认真批改它的教案虽然写得不很详细,但它能预见学⽣可能出现的理解错误。
心理学基础题库(全9章)含答案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当刺激作用于神经时,神经元就会从比较静息的状态转化为比较活跃的状态,这就是__。
神经冲动2、一次神经冲动产生的过程,基本上是由于刺激导致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从而使膜外膜内的正负离子移动而导致膜内外电位差发生变化的过程,因此,神经冲动会用__来说明。
动作电位3、神经冲动的传导在细胞内主要是__传导,在细胞间主要是__传导。
电传导、化学传导。
4、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互接触的部位叫__,神经冲动在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借助于__来完成的。
突触,神经递质。
5、神经递质主要起两种作用,一种叫__,另一种是__。
兴奋,抑制。
6、反射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以脑为核心的神经系统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__方式来实现的。
神经回路是处理信息的基本单元,最简单的神经回路是__。
反射,反射弧。
7、一般情况下,当人在恐惧和愤怒等情绪状态下,__使躯体兴奋起来,它能加速心脏的跳动、能让肝脏释放更多的血糖以便肌肉利用、能减缓消化器官的活动,以便于采取搏斗和逃走的行动。
交感神经。
8、大脑皮层有四个脑区,分别是:___、__、__、__。
负责控制躯体运动和类似筹划、决策、目标设定等高级的认知活动的是__;__主要负责触觉、痛觉和温度觉;__主要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是__。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顶叶,枕叶,听觉中枢。
9、在功能上,大多数人与__相关的机能已一侧化到左半球,我们说话、阅读、写字主要是左半球完成。
语言。
10、巴甫洛夫认为,条件作用可以是用刺激唤起特定反射的兴奋过程,也可以是用刺激__原本可能会产生的反射的过程。
条件抑制包括:__;无条件抑制包括:__。
抑制。
消退抑制、延迟抑制;外抑制、超限抑制。
11、条件反射形成的最佳条件是:在铃响(信号刺激)后的0.5秒时,呈现食物(无条件刺激),两者的__是重要的条件,也叫条件作用。
后来的研究进一步发现,__是影响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重要因素。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9章学情评估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32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之一。
下列做法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A.使用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B.积极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防止水体污染D.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2.战国商鞅方升,又称商鞅量,为战国时代秦国铜质量器,是中国度量衡史的标志性器物。
其制作材料属于()(第2题)A.天然材料B.金属材料C.合成材料D.复合材料3.人类正在进入以“室内空气污染”为标志的第三个污染时期。
以下不属于室内污染物的是()A.烹饪时产生的油烟B.水果散发出的香味C.石材释放出的有害放射性气体氡D.劣质黏合剂释放出的甲醛等有害物质4.2022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只有一个地球”,聚焦可持续生活,致力于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
下列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A.深埋处理废旧电池B.垃圾分类投放,资源回收利用C.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D.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5.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A.加碘食盐B.无磷洗衣粉C.无铅汽油D.无氟冰箱6.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为保护水资源,禁止使用化肥、农药②回收废旧金属有利于节约资源③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④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⑤减少燃煤发电,增加太阳能发电,有利于治理雾霾A.②⑤B.②③⑤C.④⑤D.①③④7.生产口罩的核心材料熔喷布由聚丙烯[(C3H6)n]制成。
聚丙烯由丙烯(C3H6)聚合而成,而丙烯可由丙烷(C3H8)或某些化石燃料转化而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聚丙烯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B.丙烷可通过分解反应生成丙烯和水C.聚丙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 ∶1D.使用该材料生产的口罩可过滤掉空气中所有微粒8.近几年我国勘探发现了一些新的油田。
目 录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二、多项选择题三、简答题四、综合题第二部分 章节题库第1章 绪 论第2章 心理学实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第3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伦理道德第4章 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的各种变量及其控制第5章 心理学实验设计第6章 传统心理物理法第7章 现代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SDT)实验第8章 反应时测量技术第9章 听觉实验研究第10章 视觉实验研究第11章 注意与意识实验研究第12章 知觉现象与知觉组织实验第13章 语言认知实验第14章 学习与记忆实验第15章 情绪、动机与归因的实验研究第16章 如何独立选题、设计与实施实验第三部分 模拟试题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一)张学民《实验心理学》(第3版)配套模拟试题及详解(二)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最先将物理学的方法引进心理学研究,并对心理学与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系统探索的学者是( )。
[统考2014年研]A.韦伯B.费希纳C.缪勒D.赫尔姆霍茨【答案】B【解析】1860年,费希纳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是最早系统地阐述感觉测量方法的著作,为科学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实验基础。
2波斯纳(M.L.Posner)采用大、小写字母组合的材料进行实验,结果证实了个体对刺激信息进行加工时既有视觉编码也有听觉编码。
他采用的方法是( )。
[统考2014年研]A.减法反应时法B.加法反应时法C.开窗实验法D.心理旋转实验法【答案】A【解析】波斯纳应用减法反应时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减法反应时实验的逻辑是安排两种反应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没有的一个处理阶段,并在其他方面相同,然后从这两个反应时间之差来判定此加工阶段。
3在研究交通信号灯亮度对驾驶员反应速度的影响时,交通灯的亮度是( )。
[统考2014年研]A.因变量B.自变量C.控制变量D.无关变量【答案】B【解析】此研究需要控制交通信号的亮度来影响驾驶员的反应速度,所以交通灯亮度是自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