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课件: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3.09 MB
- 文档页数:11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加减法和乘除法有一定的掌握。
但是,学生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2.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灵活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案例和练习题。
2.教学案例: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3.练习题:准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学情、教材分析: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自学、表达、操作、与人合作等一般水平,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学习了四舍五入求近似数的方法后学生再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不会感到太困难。
应重点引导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准确地分析,选择准确的方法取商的近似数。
“解决问题”是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教材分别安排了两道小题实行教学。
因为这两道题算出的结果都是小数,而需要准备的瓶子和包装的礼品盒都必须是整数,所以都要取这些结果的近似值。
在取近似值时,不能机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舍”还是“入”。
教材强调“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下面说一说“解决问题”中的例题10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2.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培养学生使用知识灵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灵活解决问题的水平,体会“进一法”和“去尾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和运算方法。
会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求取商的近似值。
教学流程:一、情境再现导入一个大袋里面装了22个水果糖。
把它分装在小袋,每小袋装4个,需要准备几个小袋?(2)小明昨天过生日,家里来了很多朋友,他想给每个饭桌上放10个糖,这大袋水果糖能够放几桌?1.请欣赏分析题意。
2.学生试着列式。
3.教师引导学生准确取商的近似值,得到结果。
4.引出课题,板题。
二、探究新知(一)学生合作学习例10.课件出示例10:(1)小强的妈妈要将2.5千克香油分装在一些玻璃瓶里,每个瓶最多可盛0.4千克,需要准备几个瓶子?(2)王阿姨用一根25米长的红丝绳包装礼盒。
每个礼盒要用1.5米长的丝带,这些红丝带能够包装几个礼盒?2.小组汇报。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充分让学生感受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
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
运用进一法、去尾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的意识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生活中处处蕴含着数学问题。
你能帮助小强的妈妈,王阿姨,解决她们遇到的问题吗?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教、训、练);
1、出示例12
①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展示可能出现的三种答案,6.25个、6个、7个)。
②组织学生进行辩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大胆地与同学进行交流。
同学们充分发表意见,明确瓶数取整数,6.25按四舍五入法应舍去25,但实际装油时,6个瓶子不够装,因此瓶数应比计算结果多1个。
(进一法)
2、再来看看王阿姨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①先独立思考。
②全班交流答案,组织学生讨论,强调以理服人,使学生明确,盒数取整数,16.66…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法本应进1,但实际包装时,丝带不够包装第17个,因此个数应比计算结果少1。
(去尾法)
3、生谈感受。
师小结:看来,四舍五入取近似值只适用于一般情况,在解决问题时,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取商的近似值,有时要多一点,有时要少一点。
4、生质疑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P33“做一做”
如何处理的结果?为什么这样处理?
2、P35 6、7 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课时《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问题》主要让学生掌握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实际问题,对解决实际问题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进一法”和“去尾法”这两种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并能够运用这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进一法”和“去尾法”进行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如图片、题目等。
2.准备教学课件和板书设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把这10个苹果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苹果?”。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入“进一法”和“去尾法”。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定义和运用方法。
结合实际案例,解释“进一法”和“去尾法”的含义,如“进一法”可以将10个苹果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2个苹果,剩下的2个苹果可以再分给每个人一个,即每个朋友可以分到3个苹果;而“去尾法”则是将10个苹果分给5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2个苹果,剩下的0个苹果不能再分,即每个朋友只能分到2个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