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学:第二章 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
- 格式:ppt
- 大小:12.99 MB
- 文档页数:64
《材料结构与性能》思考题第一章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1.重要名词晶体非晶体单晶体多晶体晶粒晶界各向异性假等向性(伪各向同性)空间点阵阵点(结点)晶胞简单晶胞(初级晶胞)布拉菲点阵晶系晶面晶面指数晶向晶向指数密勒指数晶面族晶向族晶带晶带轴面间距配位数致密度点阵常数面心立方(A1)体心立方(A2) 密排六方(A3) 同素异构现象四面体间隙八面体间隙多晶型性(同素异构转变) 原子半径合金相固溶体间隙固溶体置换固溶体有限固溶体无限固溶体电子浓度无序分布偏聚短程有序短程有序参数维伽定律中间相金属间化合物正常价化合物电子化合物(Hume-Rothery相) 间隙相间隙化合物拓扑密堆相(TCP相) PHACOMP 方法超结构(有序固溶体,超点阵)长程有序度参数反相畴(有序畴)2.试述晶体的主要特征。
3.画出立方晶系中的下列晶面和晶向:(100), (111), (110), (123), (130)), (121), (225), [112], [312], 2]。
画出六方晶系中的下列晶面:(0001), (1120), (1011)。
[114.画出立方晶系(110)面上的[111]方向,(112)上的[111]方向。
在其(111)面上有几个<110>方向5.计算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点阵晶胞的晶胞内原子数、致密度。
其中原子的配位数是多少6.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点阵的原子都是最密排的,为什么它们形成了两种点阵7.画图计算面心立方和体心立方点阵的四面体、八面体间隙的半径r B与原子半径r A之比。
8.铜的面心立方点阵常数为Å,计算其(122)晶面间距。
9.立方晶系中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有什么关系10.写出立方晶系{112}晶面组的全部晶面和<123>晶向族的全部晶向。
11.已知点阵常数a=2 Å,b=6 Å, c=3 Å, 并已知晶面与三坐标轴的截距都是6 Å,求该晶面的指数。
工程材料第二章金属材料组织和性能的控制一、名词解释。
一次结晶过冷度二次结晶自发晶核非自发晶核同素异构转变变质处理相图支晶偏析扩散退火变质处理共晶反应组织(组成物)变形织构加工硬化再结晶临界变形度热处理过冷奥氏体退火马氏体淬透性淬硬性调质处理滑移再结晶冷加工热加工过冷度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淬火回火正火一次结晶:通常把金属从液态转变为固体晶态的过程称为一次结晶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开始结晶温度之差叫做过冷度,它表明金属在液体和固态之间存在一个自能差二次结晶:金属从一种固体晶态转变为另一种固体晶态的过程称为二次结晶或重结晶(或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自发晶核:从液体结构内部由金属原子本身自发长出的结晶核心叫做自发晶核非自发结晶:杂质的存在常常能够促进晶核形成,依附于杂质而生成的晶核叫做非自发结晶同素异构转变: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称为同素异构转变变质处理:指在液体金属中加入孕育剂或变质剂,增加非自发晶核的数量或者阻止晶核的长大,以细化晶粒和改善组织相图:是表明合金系中各种合金相的平衡条件和相与相之间关系的一种简明示意图,也称为平衡图或状态图支晶偏析:固溶体在结晶过程中冷却过快,原子扩散不能充分形成成分不均匀的固溶体的现象扩散退火:为减少钢锭、铸件或锻坯的化学成分和组织不均匀性,将其加热到略低于固相线的温度,长时间保温并进行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扩散退火或均匀化退火共晶反应:有一种液相在恒温下同时结晶出两种固相的反应组织(组成物):指合金组织中具有确定本质、一定形成机制的特殊形态的组成部分。
组织组成物可以是单相,或是两相混合物变形织构:金属塑性变形很大(变形量达到70%以上)时,由于晶粒发生转动,使各晶粒的位向趋于一致,这种结构叫做形变织构加工硬化:金属发生塑性变形,随变形度的增大,金属的强度和硬度显著提高,塑性和韧性明显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加工硬化再结晶:变形后的金属在较高温度加热时,由于原子扩散能力增大,被拉成(或压扁)破碎的晶粒通过重新形核和长大变成新的均匀、细小的等轴晶,这个过程称为再结晶临界变形度:再结晶时使晶粒发生异常长大的预先变形度称做临界变形度热处理:是将固态金属或合金在一定介质中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材料整体或表面组织,从而获得所需性能的工艺过冷奥氏体:从铁碳相图可知,当温度在A1(PSK线/共析反应线)以上时奥氏体是稳定的,能长期存在,当温度降到A1以下后,奥氏体即处于过冷状态,这种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过冷A)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钢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一般为随炉冷却)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马氏体:碳在a —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淬透性:钢接受淬火时形成马氏体的能力叫做钢的淬透性淬硬性:钢淬火后硬度会大幅度提高,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叫钢的淬硬性调质处理:通常把淬火加高温回火称为调质处理滑移: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晶体的一部分沿一定的晶面(滑移面)上的一定方向(滑移方向)相对于另一部分发生滑动的过程叫做滑移冷加工: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塑性变形加工称为冷加工热加工:在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上的塑性变形加工称为热加工实际晶粒度:某一具体的热处理或热加工条件下的奥氏体的晶粒度叫做实际晶粒度本质晶粒度:钢加热到(930土10C),保温8h,冷却后测得的晶粒度叫做本质晶粒度淬火:将钢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快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回火:钢件淬火后,为了消除内应力并获得所要求的组织和性能,将其加热到Ac1(PSK线/共析反应线)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叫做回火正火: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 (对于亚共析钢)、Ac1 (对于共析钢)和Accm (对于过共析钢)以上30~50C,保温适当时间后,在自由流动的空气中均匀冷却的热处理称为正火一次渗碳体是从液相包晶过程中直接析出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中析出三次渗碳体是从铁素体中析出珠光体:铁素体+渗碳体高温莱氏体Le(A+Fe3C):奥氏体+渗碳体低温莱氏体Le'(P+Fe3C U +Fe3C):珠光体+二次渗碳体+渗碳体二、填空。
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一般地,金属材料与非金属材料相比,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且工艺性能也较好。
即使都是金属材料,不同成分和不同状态下的性能也会有很大的差异。
造成这些性能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材料内部结构不同,因此掌握金属与合金的内部结构特点,对于合理选材具有重要意义。
金属材料是靠原子间金属键结合起来的。
金属键——金属材料内部,呈一定规律排列的正离子与公有化的自由电子靠库仑力结合起来,这种结合力即为金属键。
(正离子+公有电子云、无方向性、非饱和性)金属材料的性能特点:1、良好的导电、导热性。
2、正的电阻温度系数3、良好的塑性4、不透明、有金属光泽第一节晶体的基本知识金属材料一般都是晶体,具有晶体的特性。
一、晶体——内部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物质。
晶体材料(单晶体)的特性:①具有固定的熔点。
②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
③具有“各向异性”。
二、晶格、晶胞和晶格常数1、晶格——描述晶体中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点阵。
将原子的振动中心抽象为一几何点,再用直线的连接表示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2、晶胞——由于晶格排列具有周期性,研究晶格时,取出能代表晶格特征的最小基本单元即称为晶胞。
3、晶格常数——用来描述晶胞大小与形状的几何参数。
三条棱长:a、b、c三条棱的夹角:α、β、γ对于简单立方晶胞:棱长a=b=c 夹角α= β= γ= 90°第二节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一、典型的晶格类型各种晶体由于其晶格类型和晶格常数不同,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物理、化学及力学性能。
除少数金属具有复杂晶格外,大多数晶体结构比较简单,典型的晶格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1、体心立方晶格(bcc)2、面心立方晶格(fcc)3、密排六方晶格(hcp)1、体心立方晶格(bcc )晶格常数: a = b = c ;α=β=γ= 90°密排方向(原子排列最紧密的方向):立方体的对角线方向原子半径:属于bcc 晶格的金属主要有:α-Fe 、Cr 、W 、Mo 、V 等ar 432、面心立方晶格(fcc )晶格常数: a = b = c ;α=β=γ= 90°密排方向:立方体表面的对角线方向原子半径:属于fcc 晶格的金属主要有:γ-Fe 、Cu 、Al 、Au 、Ag 等。
一:大纲分析:北京科技大学2009年攻读硕士学位《金属学》复习大纲(适用专业: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一、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1.原子间的键合1)金属键, 2)离子键, 3)共价键2.晶体学基础1)空间点阵, 2)晶系及布喇菲点阵, 3)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3.金属的晶体结构1)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2)原子的堆垛方式,3)晶体结构中的间隙,4)晶体缺陷4.合金相结构1)置换固溶体,2)间隙固溶体,3)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4)中间相5.晶体缺陷1)点缺陷, 2)晶体缺陷的基本类型和特征, 3)面缺陷二、金属与合金的凝固1.金属凝固的热力学条件2.形核1)均匀形核,2)非均匀形核3.晶体生长1)液-固界面的微观结构,2)金属与合金凝固时的生长形态,3)成分过冷4.凝固宏观组织与缺陷三、金属与合金中的扩散1.扩散机制2.扩散第一定律3.扩散第二定律4.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四、二元相图1.合金的相平衡条件2.相律3.相图的热力学基础4.二元相图的类型与分析五、金属与合金的塑性变形1.单晶体的塑性变形1)滑移,2)临界分切应力,3)孪生,4)纽折2.多晶体的塑性变形1)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2)晶界的影响,3.塑性变形对组织与性能的影响1)屈服现象,2)应力-应变曲线及加工硬化现象,3)形变织构等六、回复和再结晶1.回复和再结晶的基本概念2.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组织与性能变化3.再结晶动力学4.影响再结晶的主要因素5.晶粒正常长大和二次再结晶七、铁碳相图与铁碳合金1.铁碳相图2.铁碳合金3.铁碳合金在缓慢冷却时组织转变八、固态相变1.固态相变的基本特点2.固态相变的分类3.扩散型相变1)合金脱溶,2)共析转变,3)调幅分解4.非扩散型相变参考书:1.金属学(修订版), 宋维锡主编, 冶金工业出版社,1998;2.材料科学基础, 余永宁主编, 高等教育出出版社,2006;3.材料科学基础(第二版), 胡赓祥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出版社,2006;4.任何高等学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金属学》或《材料科学基础》教学参考书。
《工程材料》习题第一章金属机械性能一、解释名词疲劳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延伸率断面收缩率二、判断正误1、材料在均匀塑性变形阶段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称为屈服强度。
()2、所有金属材料在拉伸时均有明显的屈服现象。
()3、相同材料和相同尺寸的试样,表面光滑者比表面有微裂纹者的疲劳强度高。
()4、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E愈大,则其塑性愈差。
()5、同种材料不同尺寸试样所测得的延伸率相同。
()第二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一、解释名词晶格晶体结构晶体空位组织二、判断正误1、金属的晶界是面缺陷。
晶粒愈细,晶界愈多,金属的性能愈差。
()2、因为单晶体是各向异性的,所以实际金属材料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也是不相同的。
()3、体心立方晶格中原子排列最密集的晶面是(111)面。
()4、实际金属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5、细晶粒金属的强度高但塑性较差。
()三、选择题1、晶体中的晶界属于 ca.点缺陷b.线缺陷c.面缺陷d.体缺陷2、工程上使用的金属材料一般都具有 da. 各向异性b. 各向同性c. 伪各向异性d. 伪各向同性四、填空1、实际金属中存在有_____、______、______缺陷。
其中,位错是____缺陷,晶界是____缺陷。
2、位错的基本类型有两种,它们是_______位错和______位错,有多余半个原子面是________位错所特有的。
3、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在这三种金属晶体结构中,原子排列最密集的晶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金属的结晶一、解释名词过冷度二、判断正误1、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快冷。
()2、凡是由液体凝固成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过程。
()3、纯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与其冷却速度有关。
()4、纯金属的实际晶粒度与其冷却速度有关。
()三、选择题1、同素异构转变伴随着体积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 晶粒尺寸发生变化b. 过冷度发生变化c. 致密度发生变化d. 晶粒长大速度发生变化2、金属在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a. 越高b. 越低c. 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d. 不能确定四、填空1、纯铁的同素异构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工程上将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
•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性能。
•抗拉强度。
b是材料在破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塑性是指金属材料在静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塑性指标: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硬度是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
•硬度包括:布氏硬度(HBW)、维氏硬度(HV)、洛氏硬度(HRA、HRB、HRC)第二章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在晶体中,原子(或分子)按一定的几何规律作周期性地排列。
•这种抽象的、用于描述原子在晶体中排列形式的几何空间格架,简称晶格。
•能够完全反应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称为晶胞。
•原子半径:晶胞中原子密度最大方向上相邻原子间距地一半。
•配位数:晶格中与任一原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原子数目。
•致密度:K二箸(n为原子个数)V照•晶面指数确定方法:(工)设坐标(2)求截距(3)取倒数(4)化整数(5)列括□•晶向指数确定方法:(1)设坐标(2)求坐标值(3)化整数(5)列括号•晶体缺陷包括:点缺陷(空位、间隙、置换)、线缺陷(刃型位错、螺型位错)、面缺陷(晶界、亚晶界)第三章金属与合金的结晶•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Tn低于理论结晶温度T。
的现象,称为过冷现象。
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4T称为过冷度,过冷度△!'二To・Tn•实践证明,金属总是在一定的过冷度下结晶的,过冷是结晶的必要条件。
同一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越低。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是在冷却曲线上平台所经历的这段时间内发生的。
它是不断形成晶核和晶核不断长大的过程。
•细化晶粒的方法:在增加过冷度②变质处理③附加振动•共晶反应和a+B相互转化(恒温下由一个液相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结构不同的固相)⑦渗碳体+奥氏体一莱氏体•共析反应:、和a+B相互转化(恒温下由一个固相同时析出两个成分结构不同的固相)/铁素体+渗碳体一珠光体•包晶反应:L+a和B相互转化(恒温下由一个液相包着一个固相生成另一个新的固相)•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它对金属结晶过程有何影响?对铸件晶粒大小有何影响?答:过冷度和冷却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工程材料》习题第一章金属机械性能一、解释名词疲劳强度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冲击韧性延伸率断面收缩率二、判断正误1、材料在均匀塑性变形阶段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称为屈服强度。
()2、所有金属材料在拉伸时均有明显的屈服现象。
()3、相同材料和相同尺寸的试样,表面光滑者比表面有微裂纹者的疲劳强度高。
()4、金属材料的弹性模量E愈大,则其塑性愈差。
()5、同种材料不同尺寸试样所测得的延伸率相同。
()第二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一、解释名词晶格晶体结构晶体空位组织二、判断正误1、金属的晶界是面缺陷。
晶粒愈细,晶界愈多,金属的性能愈差。
()2、因为单晶体是各向异性的,所以实际金属材料在各个方向上的性能也是不相同的。
()3、体心立方晶格中原子排列最密集的晶面是(111)面。
()4、实际金属在不同方向上的性能是不一样的。
()5、细晶粒金属的强度高但塑性较差。
()三、选择题1、晶体中的晶界属于 ca.点缺陷b.线缺陷c.面缺陷d.体缺陷2、工程上使用的金属材料一般都具有 da. 各向异性b. 各向同性c. 伪各向异性d. 伪各向同性四、填空1、实际金属中存在有_____、______、______缺陷。
其中,位错是____缺陷,晶界是____缺陷。
2、位错的基本类型有两种,它们是_______位错和______位错,有多余半个原子面是________位错所特有的。
3、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在这三种金属晶体结构中,原子排列最密集的晶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章金属的结晶一、解释名词过冷度二、判断正误1、金属结晶的必要条件是快冷。
()2、凡是由液体凝固成固体的过程都是结晶过程。
()3、纯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与其冷却速度有关。
()4、纯金属的实际晶粒度与其冷却速度有关。
()三、选择题1、同素异构转变伴随着体积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 晶粒尺寸发生变化b. 过冷度发生变化c. 致密度发生变化d. 晶粒长大速度发生变化2、金属在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其实际结晶温度a. 越高b. 越低c. 越接近理论结晶温度d. 不能确定四、填空1、纯铁的同素异构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金属与合金的微观结构与性质引言:金属与合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它们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和特殊的性质,对于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来探讨金属与合金的性质。
一、晶体结构金属与合金的微观结构是由大量的晶体组成的。
晶体是由原子、离子或分子按照规则的排列方式形成的,具有周期性的结构。
金属晶体中的原子由于强大的金属键相互连接,形成了具有高度有序性和密堆性的结构。
这种结构的稳定性和金属的硬度、延展性密切相关。
二、晶格缺陷晶体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缺陷,如点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
点缺陷是晶体中原子位置的偏离,它可以分为空位、插入原子和间隙原子。
面缺陷是晶体表面的不平整,常见的有晶界和位错。
体缺陷是晶体内部的缺陷,例如体积不均匀和阻塞。
这些缺陷对金属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并且在材料加工和力学性质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行为。
三、晶体的相变相变是晶体结构和性质变化的过程。
金属在加热和冷却过程中会发生相变现象。
最常见的是固态金属的相变,如铁的磁性转变和冷热处理时的晶体结构变化。
相变是金属与合金在制备和应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调控和改善材料性能具有重要价值。
四、合金的形成与调控在金属中添加其他元素可以形成合金。
合金是由两种或多种金属元素混合而成的材料,具有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和更广泛的应用。
通过选择不同的元素成分和比例,可以改变合金的微观结构,从而调控合金的硬度、强度、耐腐蚀性等性质。
合金的形成和调控对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金属与合金的物理性质金属和合金具有许多特殊的物理性质,如导电性、热传导性、延展性和吸收能量能力。
这些性质使得金属和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电子、能源、交通等领域。
在微观结构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解释这些性质背后的原因,并优化材料的性能。
六、金属与合金的力学性质力学性质是评价金属和合金材料性能的重要指标。
金属与合金的硬度、强度、延伸性和韧性等性质与微观结构密切相关。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题第一章:金属得力学性能一、填空1、金属材料的性能包括和;使用性能主要有、、,工艺性能主要有、、。
2、常用的力学性能判据有:、、、和。
3、强度是指金属和的能力,塑性变形是指金属、发生不能,也称为永久变形。
4、强度的主要判据有、和;其符号分别为、和表示。
5、塑性是指金属材料断裂前发生的能力;一般δ或ψ值越大,。
6、硬度的试验方法较多,生产中常用的是、和。
7、500HBW5/750表示用直径为mm,材料为球形压头,在N压力下,保持s,测得硬度值为。
8、写出下列力学性能指标符号:屈服点、抗拉强度、洛氏硬度C标尺、断后伸长率、断面收缩率、冲击韧度及疲劳强度。
二、判断1、弹性变形能随载荷的去除而消失。
()2、所有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时都会出现显著的屈服现象。
()3、材料的屈服点值越小,则允许的工作应力越高。
()4、做布氏硬度试验时,当试验条件相同时,其压痕直径越小,材料的硬度越低。
()5、铸铁的铸造性能比钢好,故常用来铸造形状复杂的工件。
()三、选择1、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称为()。
A、屈服点B、抗拉强度C、弹性极限2、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或断裂的能力称为()。
A、塑性B、硬度C、强度四、名词解释1、内力与应力:2、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3、屈服点与规定屈服点:4、疲劳强度与抗拉强度:五、问答题P10 1、6、10第二章:纯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一、填空:1、内部的原子按一定几何形状做有规则的重复排列;内部的原子无规律的堆积在一起。
晶体具有和的特征。
2、常见金属晶格类型有、和三种。
α—Fe属于晶格,γ—Fe 晶格,Zn 晶格。
3、根据晶体缺陷的几何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各种缺陷处及其附近晶格均处于,直接影响到金属的力学性能,使金属的、有所提高。
4、合金是指或、(或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的新物质。
5、按合金组元间相互作用不同合金在固态下的相结构分为和两类。
第一章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一、名词解释:1.晶体: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2.非晶体:指原子呈不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3.晶格: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4.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
5.单晶体: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6.多晶体:由许多取向不同,形状和大小甚至成分不同的单晶体(晶粒)通过晶界结合在一起的聚合体。
7.晶界: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
8.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9.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10.相:金属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格形式并以界面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1.组织:用肉眼观察到或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相的形态及分布的图象统称为组织。
12.固溶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成分和性能均匀的、结构上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
二、填空题:1.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是否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
2.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3.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
5.置换固溶体按照溶解度不同,又分为无限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
6.合金相的种类繁多,根据相的晶体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
7.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征是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塑性,不透明,有光泽,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8.金属晶体中最主要的面缺陷是晶界和亚晶界。
9.位错两种基本类型是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多余半原子面是刃型位错所特有的。
10.在立方晶系中,{120}晶面族包括(120)、(120)、(102)、(102)、(210)、(210)、(201)、(201)、(012)、(012)、(021)、(021)、等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