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
- 格式:ppt
- 大小:3.32 MB
- 文档页数:5
第四章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第一节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一、自由新闻体制的建立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后,武汉革命党人立即在其控制区,按言论出版自由理念,创建自由新闻体制。
11月9日,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颁布《鄂州约法》规定:“人民自由言论著作刊行并集会结社”,只有在“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公安之必要,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以法律限制之。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内务部鉴于《大清报律》废除后报刊出版无章可循,由此制定《中华民国暂行报律》。
基本内容是:①出版报刊必须履行登记手续;②“流言煽惑,关于共和国体有破坏弊害者”应受惩处;③“调查失实,污毁个人名誉者”应受处罚。
1912年3月11日颁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则将“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写入国家根本大法。
二、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与政党报刊的蜂起自由新闻体制的确立,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武昌起义后半年,全国报纸由100多家猛增至500多家。
1912年2月至10月的8个月期间,在北京注册的新报纸就有89家之多。
1912年至1918年间,中国新创立的通讯社甚至还超过了二十家!而这些新创立的报刊中,其绝大部分为党报性质。
政权机构机关报:四川都督府《都督府政报》、云南都督府《云南政治公报》政党机关报:国民党《湖南民报》、共和党《群报》民国新贵资产阶级政客为自己鼓吹:尹昌衡成都《西方报》、谭延闿武汉《国民日报》知识分子:章士钊上海《独立周报》黄晦闻广州《天民日报》争取妇女参政商业报纸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我国新闻界出现短暂的繁荣,有人称它为“报界的黄金时代”。
同盟会——国民党系统报刊:北京的《亚东新报》《中央新闻》;上海有《民立报》、《天铎报》、《大陆报》、《太平洋报》《民国西报》、《中华民报》《国民新闻》等;天津《民意报》、《国风报》等。
共和党——进步党系统报刊:上海《时事新报》、《大共和日报》北京《国民公报》天津《庸言》小政党、政治团体报刊自由党上海《民权报》戴季陶、何海铭主编“以暴易暴,惨无人道,欲真共和,重在改造”“报馆不封门,不是好报馆;主笔不入狱,不是好主笔”“横三民”民国成立后,“政党政治”风起云涌,短时间内全国出现大小政党达惊人的300多个!为宣扬各自政治主张,他们纷纷创立新报刊。
外国新闻传播史之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是外国新闻传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通讯社以其快速、准确和全面的新闻报道,成为大众获取国际新闻的主要渠道。
本文将介绍通讯社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其对外国新闻传播的影响。
通讯社的兴起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当时,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交通和通讯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首个通讯社——法国的法新社(France Presse)在1835年成立。
其宗旨是为法国报纸提供海外新闻报道。
此后,随着需求的增长,法新社逐渐扩大了其服务范围,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之一。
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法新社,在国际新闻市场上掘得一席之地。
英国的路透社(Reuters)在1851年成立,以金融新闻为主,并逐渐发展为全球最重要的通讯社之一。
德国的德国新闻社(DPA)、美国的美联社(Associated Press)等通讯社相继成立,形成了通讯社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格局。
通讯社的兴起源于对新闻报道的需求。
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报纸出版商和读者对获取及时而准确的国际新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通讯社通过建立分支机构、雇佣记者以及利用电报等新技术手段,能够快速、有效地报道新闻。
这使得报纸出版商不需要再独立派遣记者到各地采访,而是可以依赖通讯社直接获取新闻稿件。
通讯社的报道直接出现在各国报纸上,从而加快了新闻传播的速度。
通讯社的发展对外国新闻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通讯社提供了国际新闻的广泛覆盖。
由于通讯社建立了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和记者网络,因此他们能够报道范围广泛的新闻事件,从政治、经济到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
这为读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新闻内容,有助于加强国际交流和理解。
其次,通讯社的快速报道促进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
通讯社将新闻通过电报等快速传输技术迅速传送到各个报纸社,使得新闻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被报道出来。
这为读者提供了及时的信息,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国际形势和事件的发展。
最后,通讯社的世界范围影响力加强了国际新闻的一体化。
第十四章新闻通讯社的产生和发展一、名词解释1.“三社四边”协定(“联环同盟”)(人大2016年研;华中师大2013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9年研;北大2008年研;南开大学2007、2006年研;中央民族大学2006、2003年研;南京师大2006年研)答:“三社四边”协定是早期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
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
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它们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
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
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了,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
2.西方四大通讯社(四川大学2007年研)答:西方四大通讯社是指法国新闻社、英国路透社、美国联合新闻社和合众国际社。
法新社(前身为哈瓦斯通讯社)由哈瓦斯于1835年创办于巴黎,路透社由路透于1851年创办于伦敦,美联社于1848年创办于纽约,合众国际社是由斯克里普斯于1907年创办的合众社和赫斯特1908年创办的国际新闻社合并而成。
3.加勒比通讯社答:加勒比通讯社于1975年由加勒比共同体创办。
其创办目的是促进共同体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尤其是帮助那些迄今尚无有效新闻事业的共同体成员。
该社创办后逐步接管了路透社巴巴多斯分社。
1976年,演变成一个独立的区域性通讯社,其总部设在巴巴多斯首都布里奇敦。
4.石油输出国组织联合通讯社答:石油输出国组织联合通讯社又称阿拉伯通讯社联盟,1980年在石油输出国组织的总部维也纳成立。
每天向70多个国家的订户播发有关能源及其前景的新闻报道。
5.亚洲太平洋新闻交换网答:亚洲太平洋新闻交换网由亚洲太平洋通讯社组织组建,1982年1月1日开始工作。
它拥有20多个国家成员,建立新闻交换网的目的是使亚太地区的通讯社能相互交换新闻,逐步摆脱西方跨国通讯社对该地区的新闻控制。
第六讲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历程一、中国通讯事业的早期历史(一)1872年,路透社在中国上海设立分社,由此开始了中国通讯事业的发展历史。
该社垄断中国的新闻市场达60年之久。
(二)中国自己创办的通讯社,最早的是1905年成立的广州中兴通讯社。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外国通讯社纷纷到外国设立分社,打破了路透社的垄断地位。
1914年,日本人在上海创办东方通讯社。
哈瓦斯社、合众社亦分于1927年和1929年在上海设立分社。
(四)据统计,1926年全国已有通讯社155家,大多数是民营的。
中国人自办的通讯社中,有一定影响的是国闻通讯社和申时电视社。
1、国闻通讯社于1921年8月在上海成立,胡政之任社长,先后在汉口、北京、沈阳等大中城市创办《国闻周报》。
1926年新记公司大公报社成立后,该社及周报迁往天津,实际上成为大公报社的附属机构。
国闻通讯社1936年停办,《国闻周报》1937年12月停刊。
2、申时电讯社,1924年11月成立于上海。
《申报》和《时事新报》部分同人联合创办。
张竹平任社长。
1928年增加资本成为正式通讯社,先后在南京、汉口、天津、香港等地设立分社,1937年上海沦陷时停办。
二、中国官方通讯社的产生(一)1924年,国民党中央在广州创办中央通讯社。
(二)1931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创立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
1937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改名为新华社。
由于经济力量薄弱,技术设备落后,中国的通讯社在国际上的影响并不大。
三、新华社的发展历史(一)1931年11月7日,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江西瑞金创立,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广播呼号为CSR(Chinese soviet Radio)1、“红中社”每日发稿一二千字,主要播发临时中央政府广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
2、利用红军电台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电讯和外国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参考消息”(曾用名《无线电材料》、《每日电讯》),供中央机关参阅。
世界三大通讯社之比较世界三大通讯社之比较新闻通讯社是在19世纪中期的西方工业革命中开始出现的,是专业化分工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具体体现。
通讯社为各种新闻发布机构提供新闻信息,被人称为“一种标准化了的新闻公分母”。
在当代数百个通讯社中,称为全球新闻体系主导的通讯社主要是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
它们的起源时间分别是:法新社—1835年、路透社—1850年、美联社—1848年。
本文将分别从发展历史、现状和特点、问题与发展趋势,这三个方面对这三家世界级国际通讯社进行比较,试图总结出国际通讯社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一、发展历史⒈法新社。
它的前身是哈瓦斯通讯社,成立于1835年,由法国人夏尔·哈瓦斯创立,这是世界上第一家通讯社。
哈瓦斯社每日出一份新闻稿供给报刊、使馆、政府机关和银行,自称是“报纸的报纸”。
1870年,哈瓦斯社与英国路透社、德国沃尔不正当竞争,保护各报的共荣利益,当时纽约六大报纸成立了一个“港口新闻联合社”,六家共同采访海外轮船带来的欧洲消息。
这就是美联社的雏形。
与其他欧洲通讯社是独立企业不同,美联社开始就是一个联合企业。
1851年《纽约时报》也加入其中。
美联社这个名称在1860年才开始广泛使用。
在南北战争中,美联社报道了林肯葛底斯堡演说和南方军队投降等重要新闻,开始闻名于世。
1900年美联社正式固定了社名(The Associated Press),此时它已经拥有了2300家客户,每天发稿5万字。
在一次世界大战中,美联社在国际报道中崛起,到二战时,美联社进一步随着星条旗扩张到全世界。
最初,它只供稿给本社成员的报纸,1945年后,开始向非成员报纸和电台供稿。
随着美国在世界的影响力扩大,美联社开始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新闻通讯社。
二、现状与特点1.法新社。
法新社的领导机构由三个组织构成,①行政评议会(管理委员会),这是法新社最高领导机构,该机构由一位首席执行官和15位董事组成,主要负责选派法新社社长和批准预决算。
世界四大通讯社通讯社,是指专业从事新闻信息采集、发布的传播机构,以电子通信技术和其他先进手段快速地向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机构发布新闻和信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通讯社就是我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了。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当今世界四大通讯社和他们的发展历程。
当前的世界四大通讯社分别是:美国的美联社、英国的路透社、法国的法新社、美国的合众国际社。
以上的世界四大通讯社的排名依据是:通讯社的规模、发展历史及影响力、订户数量、日发稿量和年发稿量等。
灵魂匹配,我在另一边等你广告接下来我们就分别说说这四大通讯社,先从美联社开始。
美联社全名美国联合通讯社,是美国最大的通讯社,国际性通讯社之一,英文简称AP。
美联社最初稿件只供给本社成员报纸,1945年以后开始向非成员报纸和电台供稿。
它是由美国报业(1300家报纸)和广播成员( 3890家电台、电视台) 组成的新闻联合组织。
全社工作人员约3000名,其中编辑、记者1600多人。
截至2005年年底,美联社的合作伙伴包括1700多家报纸,超过5000家电视和广播电台。
超过10万张新闻图片。
243家新闻分社,在全球121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美联社编辑部门有总编室、国际部、对外部、经济新闻部、体育新闻部、图片新闻部、特稿部、广播新闻部。
2018年12月18日,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揭晓,美国联合通讯社排名第207。
在传媒界还是一家综合实力很强的企业。
展开剩余66%英国的路透社成立于1851年,是一家多媒体新闻通讯社,提供各类新闻和金融数据,名义上是私人企业主所有,实际上受政府控制的上市公司。
现在的路透社是英国路透集团的一部分,业务占路透集团的5%。
它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
路透社新闻报道的主要对象是国外,它的国际新闻紧密配合英国政府的外交活动,它对体育新闻也很重视。
该社的经济新闻主要是商情报告,为英国和西方大企业服务。
发展简史路透社是当今最有影响的世界性通讯社之一,其创办历史、发展规模与经营效益在各国通讯社中均居前列。
100多年来,路透社始终注意随时根据内外情况变化和信息市场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及经营方针,适时变更所有制形式,采取逐步积累、稳步发展的策略,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发展道路。
一、路透社与路透社的创办1851年10月14日,在伦敦金融街皇家交易所1号,挂起了“路透办事处”的牌子,路透社正式宣告成立。
路透个人的经历对路透社创办初期的业务方向和经营重点具有重要影响。
他在叔叔开办的银行当过职员;他的妻子是一个银行家的女儿;他1848年在哈瓦斯通讯社当过译员,后来自己办过译报馆,1850年又在亚琛建立过办事处,有过收集和传递金融信息的实践……正是这些因素促使路透这个德国籍犹太人瞄准了英国伦敦这个世界金融中心和通讯枢纽作为自己发展通讯事业的基地,并以此为基础建起了庞大的“新闻通讯王国”。
一开始,路透只是向用户提供伦敦和巴黎两地股票交易所的开盘价和收盘价,后来,其业务范围逐渐扩大。
路透通过当时刚铺通的连接英国和法国的海底电缆收集来自欧洲大陆的各种最新金融信息,然后以“路透社快讯”的形式出售给金融机构和股票商。
为广泛收集信息,加快传递速度,路透在欧洲各国首都都设立了通讯员,在巴黎、柏林、维也纳、雅典、阿姆斯特丹等商业中心建立起通讯和销售网络。
这些原本用于传递金融信息的通讯网络后来在传播政治新闻时发挥了作用。
当时的欧洲政局动荡,战事频发,人们关心形势的变化和战事的进展,需要了解与此相关的各种政治、外交和军事新闻。
而英国政府1855年6月30日取消“知识税”后,英国报业获得长足发展,媒体间竞争促进了对新闻时效的要求,这也为路透调整发展战略,开发新闻产品,占领媒介市场提供了良机。
克里米亚战争(1854—1856年)期间,路透通过他的通讯网络将采集到的最新战况及时在皇家交易所公布,引起了金融家和商人们的关注和兴趣。
渐渐地,路透社以其殉节、准确的新闻传播在国内外经济界赢得了声誉。
新华社的产生和发展新华社,全称新华通讯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的国家通讯社,提供实时文字新闻、经济信息、新闻图片图表等,同时也是中国大陆法定新闻监管机构。
新华社在世界各地有一百多个分社,在中国大陆的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设有分社,有的省、直辖市、自治区还设有支社。
新华社是中文媒体的主要新闻来源之一,同时使用英文、法文、西班牙文、俄文、阿拉伯文和葡萄牙文发稿。
新华通讯社的前身是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的“红色中华通讯社”,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社,主要为临时中央政府文告、宣言、红军战报和根据地建设消息。
《红色中华报》1931年12月11日在瑞金创刊,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机关报,也是我国在人民政权下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报纸。
《红色中华报》和红色中华通讯社是一家,即同一个机构,担负出版和通讯工作两重任务。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条件,中国开始实现从国内战争到抗日战争的转变。
为了团结各种力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色中华》从1937年1月29日起改名《新中华报》。
红色中华通讯社也于1937年1月改名新华通讯社(简称新华社),但是,新华通讯社与《新中华报》还是两块牌子一个机构,两者同时迁至延安。
新华通讯社社长由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主席博古兼任,实际工作则由仲华、廖承志等具体负责。
抗战爆发以后,新华社发稿范围逐渐扩大。
当时各抗日民主根据地都为敌人所封锁,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指示的传达、各抗日根据地的情况与信息交流,在极大程度上都要依靠新华社。
1939年年初,中共中央将新华社与《新中华报》分开,各自成为独立的编辑机构,同属中共中央党报委员会统一领导,结束了报社一家的历史。
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标志着烫的新闻通讯事业走向成熟。
新华社改建为独立的新闻通讯机构以后,新任社长向仲华向毛泽东报告新华社人员不足。
经批准后,中央组织部立即抽调了一批人员到新华社担任外电翻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