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文学 一
- 格式:ppt
- 大小:405.00 KB
- 文档页数:42
汉魏六朝文学的典型特点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也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和鲜明的个性。
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汉魏六朝文学的典型特点。
一、文学思想的多元性汉魏六朝时期是一个思想多元、流派纷呈的时期。
自《庄子》、《墨子》以来,传统的思想体系受到了时代的考验和挑战,新的思想和流派不断涌现。
如永明诗派、琅琊派、书生派、纵横家、道家等,都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文学思想的多元性。
永明诗派的代表人物陶渊明,是汉末文学和文化的重要代表。
他在作品中展现了积极向上、追求自由和完美的人生态度。
琅琊派则以孔融、阮籍、边赤等人为代表,他们在文学上强调个性自由和艺术表现力度的探索。
而书生派则更多的反映了官僚文化和中庸之道。
纵横家是汉末兴起的一个思想流派,他们主张实用主义,认为忠于国家是最高的道德。
而道家思想则强调自然、无为而治的理念,营造出诗性与哲思并重的文学风貌。
二、现实情感中的审美趣味汉魏六朝文学探索了丰富的人文情感,反映了人的现实感受和生活情趣。
在这个时期,文学开始关注个人的感受和主体精神的抒发。
在这个时期的诗歌中,个人的感受对于诗歌的创作和表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离骚》中,屈原借助自然景物的声色情感,表达了他的离愁别绪;而曹操的《短歌行》则借用了骆宾王的“解语花”和“暗香疏影里”等典故,反应了曹操的爱情缠绵和情感细腻。
同时,汉魏六朝文学中还体现出一种以现实情感为审美趣味的倾向。
比较经典的例子便是《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中的短篇故事汇集了六朝时期的人情世故,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多方面评价,被誉为“文学中的经典人性”。
三、诗歌和散文的并行汉魏六朝文学中最具特色的是诗歌和散文的并行。
诗歌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乐府、琵琶、小令、《山水诗》和五言绝句等,透过诗歌的语言和韵律,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的多元和博大。
同时,在这一时期,散文逐渐从零散的日记、笔记等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在散文方面,王勃的《滕王阁序》被誉为汉魏六朝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司马迁《史记》一、关于司马迁耕牧:河山之阳,与农夫牧童为伴,饱览山河,广闻史传,培养灵秀之气读书:史官家庭(父亲司马谈),孔安国《尚书》,董仲舒《春秋》,范围广,知人论世漫游:东南一带,感受各地民风习俗差异,拓阔视野,接触各阶层,加深历史理解出任:继任父职太史令,《太史公书》即《史记》遭刑:向武帝解释李陵战败投降事情原委而遭刑著史:发奋著书,历史总结(通史)与身世之叹(倾诉)结合,怨刺成分二、李陵之祸与《报任安书》中书令与北军护军使者通信:半公开的宣言*以“推贤进士”为线索,实则1.向任安、刘彻以及天下人解说他的生死观内心对死的渴望—史记的悲剧气氛悲剧英雄—生死的选择是为有意义的目标苟活2.向汉武帝宣告自己的胜利知识者人格尊严与非理性权威的对抗3.不能解救朋友的隐言生死“要之死日,是非乃定”;沉痛、屈辱、愤怨、自豪、自傲、自伤*贡献1.文学史上纯粹抒情散文从私人书信体中开始2.影响后世表达人生志向和感慨的名篇3.研究司马迁生平的重要资料三、《史记》1.结构体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一种史书体裁,始于司马迁。
通史:贯通古今的史书,史记从上古贯通到汉初)。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2.叙事艺术(1).勾连天人贯通古今的结构框架无比宏大的结构中包含着从根本上整体上探究和把握人类生存方式的意图(2).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叙事脉络本纪、世家等体例的运用,既尊重历史事实,又突显历史意义;人物传记的排列顺序,基本以时间为序,又兼顾人物与事件的内在联系,以类相从;《史记》的人物传记有分传有合传,在人物合传中,历史和逻辑的统一有时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叙事手法非常高超(3).因果关系的探索和展示史学家素养:史学、史才、史德、史识、详因略果、因果关系探究:“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认为“物盛而衰,固其变也。
汉魏六朝诗派名词解释
汉魏六朝诗派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文学流派,起源于汉朝末年,发展至魏国时期达到高峰。
该流派的主要特点是以曹操及其子曹丕、曹植等人的诗歌为代表,强调诗歌的抒情性和表达个人思想感情的重要性。
在六朝时期,该流派的诗歌创作达到了巅峰,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该流派的代表性诗人包括曹操的《观沧海》、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七步诗》等。
这些诗人的诗歌以高超的技巧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著称,他们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的政治抱负、爱情、友情等情感,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除了代表性诗人外,汉魏六朝诗派还涉及到许多其他重要的人物和事件,如曹操的“三绝”政策、曹丕的“文景之治”、曹植的文学批评等。
这些事件和人物都对汉魏六朝诗派的发展和影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汉魏六朝诗派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学流派,其代表作品和影响不仅在诗歌领域,还在文学、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汉魏六朝文学精神和艺术风格研究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囊括了整个公元前206年到589年这一时间段的文学作品。
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鲜活生动,充满创意,作品风格也各具特色。
本文将对这段时期的文学精神和艺术风格进行探讨。
一、汉魏六朝文学的特点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开放开明在南北朝之时,汉族文化不断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丰富着自己的文化内涵。
在这段时间内,佛教文化进入中国,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与儒家、道家并列,影响到了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
2.注重思想性和情感性汉魏六朝时期文学作品注重思想性和情感性,充满戏剧性,这些作品往往是由具有强烈主见的作家所写。
他们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人类社会现实的深刻洞悉,表达了对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3.风格多样,形式丰富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形式丰富多样,有诗、词、曲、赋、论等多种文学体裁,他们在形式上更加注重优美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
这段时期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还具有社会背景、思想性质和历史性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在文学真正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之前,它始终与其他领域的文化工艺相融合。
二、汉魏六朝文学的代表作品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满了创意和想象力,精神奋发,为许多后来的文学作家们所借鉴和传承。
这些文学作品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为人称道。
1.《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部散文集,作者刘义庆。
该书以语录形式记载了历史上名人的言行,对国之兴衰起到了很大的影响。
这部书语言质朴,节奏自然,内容是彰显深刻的思想性的。
2.《小品文精选》《小品文精选》是唐朝文人刘义庵所著,《小品文》是指篇幅短小,表现对象广泛,内容充实的文体。
该书运用简短的语言,生动的形象,描绘出了一幅幅画面,为后人所借鉴。
3.《庄子精华选》《庄子精华选》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的文集。
庄子的思想在汉魏六朝时期已得到充分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被誉为中国哲学史上的浪漫主义哲学家,他的思想和风格影响了后世的文化。
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风貌考察介绍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文化人物。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文学创作经历了明清两朝时期的风貌,同时也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对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风貌进行考察,从文学作品的内容、文风、思想与价值观念等方面进行探讨。
文学作品的内容1. 诗歌汉魏六朝时期的诗歌,以乐府诗为主要代表。
乐府诗是一种以乐府音乐为伴奏的诗歌形式,主要描写了宫廷生活、战争、社会风貌等各个方面的题材。
这些诗歌往往具有优美动人的音韵和鲜明的节奏感,在表达感情和抒发思想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2. 散文汉魏六朝时期的散文作品丰富多样,包括辞表、赋、记、志等各类散文形式。
这些作品在内容上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同时,散文作品也以其清晰明了的文字表达和独特的叙事手法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3. 戏曲汉魏六朝时期,戏曲开始兴起,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戏曲作品。
这些戏曲作品有的是以历史故事为主题,有的是以民间传说为基础,以其生动的表演和曲调吸引了众多观众。
同时,戏曲也成为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娱乐方式,推动了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
文学作品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文风而闻名于世。
这种文风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反映了作者的个人特点和时代背景。
1. 平实质朴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以平实质朴的文风为主,追求自然真实的表达方式。
这种文风经常运用白描写实的手法,力求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这样的文风使得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生活,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2. 博大精深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具有博大精深的文风,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和广泛的视野。
作者通过对历史、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思想深度的作品。
这种文风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3. 文人雅致的文风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注重表达情感和追求艺术美。
5、“——,世乱识忠良”(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三、词语解释(5分)1、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曹植《赠白马王彪》)造:2、辟倪两宫间,幸天下有变而欲有大功。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辟倪:3、今当涂之人,既不能昭练贤鄙,然又却于贵人之风指。
(王符《潜夫论》)练:4、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汉书·苏武传》)乳:5、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
(《汉书·苏武传》)复:四、简答题(40分)1、枚乘《七发》在汉赋发展史上有何地位?2、《孔雀东南飞》在叙事诗发展史上有何意义?3、南北朝民歌在内容和风格上有什么不同之处?4、王粲《登楼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五、论述题(25分)前人评价司马迁有“爱奇”倾向,请结合《史记》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要点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5分):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建安风骨:建安时期文学,深刻反映现实,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风格刚健清新。
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作家张载、张协、张亢、陆机、陆云、潘岳、潘尼、左思。
骈文:一种讲究对偶、辞藻、用典、声律的文体,在南朝时达到兴盛。
北朝三才子:指北朝的三位作家:温子升、邢邵、魏收。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王充2、谢灵运、颜延之、鲍照(答对三个给1分,否则不给分)3、孙绰、许询4、何必骨肉亲5、时危见臣节(4、5填空有错别字不给分)三、词语解释(每题1分,共5分):1、到、到达。
2、窥视、斜眼看。
3、选择。
4、产子。
5、免除赋税徭役。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以七件事情启发太子,大肆铺陈,讲究文采,标志着汉大赋的成熟。
对后来的辞赋创作产生重要影响。
2、《孔雀东南飞》在叙事诗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鲜明的人物形象;完整的结构;生动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对话;环境渲染。
3、南朝多为情歌,北朝内容广泛;南朝委婉含蓄,多用双关语,形式短小;北朝粗犷豪放,直率,形式多样。
汉魏六朝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品汉魏六朝文学的背景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变迁较为显著的时期,从东汉末年到南北朝,历经了多次政治动荡和分裂。
这段时期的文学也受到了社会变革以及宫廷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特点一:儒家传统的延续与发展汉魏六朝时期,儒家思想仍然是主导,因此文学作品中常涌现出对道德、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等问题的思考。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颖的文体形式,如辞章、赋曲等。
特点二:佛教与道教在文学中的渗透随着佛教与道教在民间信仰中的兴起,它们也渐渐影响到了当时文学创作。
一些作品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元素,并对人生、宇宙等问题展开思考。
特点三:女子儿童题材逐渐增多尽管男性作者仍占主导地位,但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女子和儿童题材逐渐增多。
这些作品常表现了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以及儿童成长经历等。
代表作品一:《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刘义庆所编纂的一部记录当时人物言行的笔记类文学作品。
该书反映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人士的为人处世、思想见解等,被视为了解汉魏六朝时期风貌和人情的重要资料。
代表作品二:《文选》《文选》是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家董仲舒所编纂的一部诗文选集。
该书收录了当时众多杰出作家的优秀诗文,并对其进行点评和评论,形成了独特而有价值的艺术批评观点。
代表作品三:《尔雅》《尔雅》是东晋学者许慎所撰写的一部古代文字考证与释义工具书。
它系统整理了古代文字音韵、字义、用法等方面知识,并对各种事物进行详细解释,对后世文字研究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具有延续儒家传统、佛教与道教渗透以及女子儿童题材增多等特点。
《世说新语》、《文选》和《尔雅》等作品代表着当时汉魏六朝文学的发展和特色。
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文学史知识点解读中国文学史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记录了中国人民的历史和精神世界。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文学史的知识点进行解读,带领读者一窥中国文学的辉煌与发展。
一、先秦文学:儒家与道家的较量先秦时期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主要体现了儒家与道家两大学派的思想与观念。
儒家注重人伦道德,提倡仁义礼智信的行为准则,其代表作品《论语》集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而道家则强调返璞归真,追求自然和谐,以《道德经》为代表。
这两种思想流派的较量,为中国文学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汉魏六朝文学:艺术与浪漫的盛世汉魏六朝时期,中国文学迎来了一个繁荣的时代。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丰富多样,涵盖了诗、赋、文、曲等多种文体。
其中最著名的是诗歌创作,代表作品有《楚辞》、《古诗十九首》等。
这些作品以其艺术性和浪漫主义风格,成为后世文学的重要源泉。
三、唐宋元明清文学:经典与民间的交融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既注重经典的传承,也融入了民间文化的元素。
唐代的诗人杜甫、白居易等以其豪放的笔调和深刻的思想感染了后世;宋代的词人苏轼、辛弃疾等则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婉约的风格成为了文坛的瑰宝。
元明清时期,戏曲成为了主流文学形式,其代表作品有《西游记》、《红楼梦》等,这些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反映了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四、现代文学:多元与探索的时代近代以来,中国文学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与探索。
在这个时代,文学形式更加多元,作品内容更加丰富。
鲁迅是这一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扭曲。
同时,女性文学、乡土文学等新的文学流派也崭露头角,为中国文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中国文学史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它见证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程,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通过对中国文学史的知识点解读,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学的瑰宝,也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文学史知识:汉魏六朝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汉魏六朝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广泛而复杂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文学创作,表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文化思潮的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本文就汉魏六朝文学的价值和意义进行探讨。
一、汉魏六朝文学的价值1.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汉魏六朝时期,中国文学繁荣发展,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
其中,以《红楼梦》、《诗经》、《论语》、《史记》、《世说新语》等作品为代表的经典著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和精华,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和独特魅力。
2.表现了时代变革和文化转型的特点汉魏六朝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大规模的战争、政治动荡、文化变革等历史事件。
在这种背景下,文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传统的旧文学模式被打破,新的文学形式和文学思潮逐渐兴起,对古代文学体裁和文学审美亦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世说新语》深刻反映了六朝时期的思想、民俗、文化等多方面的变化,成为中国文学及文化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人民命运的历史记载汉魏六朝文学的另一个重要价值,在于它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生活和人民命运的历史记载。
许多作品直接关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和人民生活的变迁,生动地描述了各种社会现象和人民命运的历史之悲、历史之乐,是了解历史和社会的重要资料。
二、汉魏六朝文学的意义1.建立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汉魏六朝时期的文学成就,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起了中华文化思想宝库的基础。
许多经典著作、名篇佳作,如《红楼梦》《诗经》《论语》《史记》等,不仅是文学史的经典之作,也成为中华文化的典范和精神文化资源。
2.启迪了后世文学创作汉魏六朝文学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表现方式,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许多文化名人,如李白、杜甫、辛弃疾、苏轼、王安石等,受到古代文学及文学思潮的启迪和影响,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名人。
简述汉代文学的分期1. 汉魏六朝文学;汉魏六朝文学是汉代文学分期的第一期,从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到公元220年汉末灭亡,持续了414年的时间。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以《汉书》、《史记》、《汉离骚》等为代表,主要表现出了史实文学的特点,以及抒发政治愤慨的离骚文学风格。
此外,还有一些诗歌、小说等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梦溪笔谈》等,体现了当时的文学特色。
2. 汉末三国文学;汉末三国文学是汉代文学的第二次发展阶段,主要是指从西汉末年到东汉末年,以及随后的三国时期的文学创作。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以记叙文为主,以史传体、论说文、书信、楔子等文体为辅。
著名的文学作品有《三国志》、《赤壁赋》、《滕王阁序》、《陈情表》等。
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受到社会政治变革的影响,更加注重叙事性和议论性,突出了政治观点和历史意义,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政治现状的反映。
3. 晋朝文学;晋朝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文学风格以抒情为主,具有强烈的宗教和审美色彩。
晋朝文学的主要作家有陶渊明、苏轼、王安石等,他们的作品深受当时社会的影响,以及宗教和审美思想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桃花源记》、《论语》、《水经注》等。
晋朝文学的发展对中国文学史上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们的作品被传阅至今,仍然被广泛阅读和赞赏。
4. 南北朝文学;南北朝文学是汉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期,它指的是从公元386年到公元589年期间发生的文学活动。
这一时期的文学有许多新的特点,比如抒情诗的发展、议论文的出现以及许多新的文学形式的出现,比如史诗、诗经、小说等。
另外,这一时期的文学也表现出较强的宗教性,比如佛教文学和道教文学的出现。
这一时期的文学也有许多著名的作家,比如贾谊、陶渊明、柳宗元等。
5. 隋唐文学;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鼎盛时期,形成了完整的文学体系。
这一时期的文学受到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以唐诗为代表,表现出了浓郁的伦理情调,以及豪放的审美风格。
汉魏六朝文学概述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也是中国文学的发展之路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个时期的文学产生于公元220年至589年的220年间,以汉、魏、晋、南北朝为主要代表。
汉魏六朝文学承袭了秦汉文学的基础,又在其基础上发展出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汉魏六朝文学的体裁更加多样化。
除了继承了汉代流行的诗、赋、曲、辞等体裁外,还出现了新的文学形式,比如散文、小说等。
其中,魏晋时期的散文特别发达,出现了许多重要作家如嵇康、阮籍、刘义庆、陆机等,他们的散文作品在内容和风格上都打破了传统的限制,注重真实感和个性表达,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趋势。
其次,汉魏六朝文学的风格多样化。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在风格上更加自由,创作技巧更加多样。
例如,赋体诗流行于东晋时期,以花间派为代表,注重音韵和形象的描绘,形成了优美华丽的风格。
而世说新语则是以短小精湛的形式展现人物形象和社会风貌,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和观点。
这些不同的风格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此外,汉魏六朝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非常深远。
南朝时期的文学家陶渊明被誉为“魏晋风骨,唐宋之祖”,他的作品不仅受到了当时的文人的推崇,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同时,魏晋时期的辞章和演讲技巧为后来的演讲和辞章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都表明,汉魏六朝文学不仅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对后来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结起来,汉魏六朝文学是中国文学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具有多样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其体裁的多样化和风格的丰富多样,为中国文学发展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同时,汉魏六朝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也非常深远,对中国文学的变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汉代文学第一章汉代散文一、《史记•平准书》:“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二、汉高祖(前206)-----汉惠帝刘盈(前194)-----吕后(前187)-----汉文帝刘恒(前179)-----汉景帝刘启(前156)-----汉武帝刘彻(前140)三、“黄老之学”:汉初道家学派----黄老学派的学说。
“黄”指黄帝,“老”指老子。
黄老学派以《老子》为依据,认为虚无的“道”是天地万物的根本,“道”是无为的,人效法“道”也应该无为。
因而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也就是适应时势,顺其自然。
高祖、文帝时期“与民休息”的各项政策,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四、贾谊的政论文:《过秦论》、《陈政事疏》(又作《治安策》)、《论积贮疏》《陈政事疏》:“臣窃惟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若其他背理而伤道者,难遍以疏举。
”五、晁错的政论文:《论贵粟疏》、《言兵事疏》、《守边备塞疏》、《说景帝削吴》六、贾谊、晁错政论文的异同:同:1、内外政策立场观点一致2、文风明白了当,激烈迫切,尽所欲言。
异:1、贾谊文章辞藻华丽,喜用夸张排比甚至有些堆砌;晁错文章浅显质实,朴实无华。
---晁错比贾谊略乏文采。
2、贾谊文章思想敏锐,出言大胆直率;晁错文章见解深刻,说理透辟。
---二人各有千秋。
但晁文不如贾文感情激荡,富有鼓动性;而贾文不如晁文简练明快,词旨通达。
3、贾谊文章气势纵横,但思维不够严密,建议不够实在;晁错文章分析事物具体细致,建议比较切合实际。
---晁文中的建议可操作性强,贾文反之。
---贾谊的政论文是文学性的政论文,晁错的政论文是实用性的政论文第二章《史记》1、《太史公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
”2、“李陵之祸”贰师将军李广利路博德因杅将军公孙敖李绪3、本纪(12)表(10)书(8)世家(30)列传(70)“天子称本纪”;“时势主宰者”《秦本纪》、《项羽本纪》“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运行无穷,辅弼股肱之臣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