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君子》人物形象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1.67 MB
- 文档页数:12
《伪君子》——达尔丢夫的形象浅析现代文秘Y131 李梦Y01113121一、前言《伪君子》又译为《答尔丢夫》或者《骗子》,代表了莫里哀喜剧创作的最高成就。
顾名思义,《伪君子》一剧的中心人物就是达尔丢夫。
他是个利用宗教手段,打着上帝的旗号到处欺诈的骗子;他内心卑劣,心狠手辣,奸诈狡猾而又能言善辩。
他以伪善的手段,混进奥尔恭的家,妄图骗取人家的妻女财产;当其伪善面目被撕破后,他完全展露自身丑恶的本质,欲将奥尔恭一家置于死地。
通过这一形象,莫里哀深刻地揭露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狠毒、荒淫无耻与贪婪,突出批判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达尔丢夫已经成为“伪善”、“故作虔诚的奸徒”、“伪君子”的代名词。
二、达尔丢夫形象(一)假仁假义的宗教伪善者达尔丢夫在教堂做祈祷,呼天抢地,引人注目。
口口声声说:“把世界上的一切看成粪土不如”实际上,却在奥尔恭家大吃大喝,肥的流油。
故意在奥尔恭面前装虔诚,装作捏死一只跳蚤都会忏悔流泪的教徒,骗取奥尔恭的信任和喜爱。
在达米斯揭露其虚伪,指责他调戏欧米尔时,达尔丢夫装作很温顺的样子,以退为进,反咬一口,很好的离间了奥尔恭父子间的关系。
(二)贪财贪吃贪喝贪色的贪婪者奥尔恭在教堂遇见达尔丢夫时,他形容枯槁,穷的连双鞋都没有,而现在“他一个人吃下六个人吃的那么多东西”,“一顿饭虔诚地吃了两只竹鸡,外带半只切成细丁的羊腿”。
现在长得是“又肥又胖,红光满面,嘴唇红得都发紫”。
达尔丢夫表面上把自己伪装成清心寡欲的道德君子,看到访客对欧米尔抛媚眼就认为是大逆不道。
他一出场就碰见身着低胸衣裙的桃丽娜,连声惊叫拿出手帕让她遮住前胸,说什么,不便看见这种引起不洁的念头的东西,暴露了他欲盖弥彰的伪道学本相。
当欧米尔私下里找他商谈女儿婚事时,他立即色相毕露,动手动脚,口口声声“可爱的美人儿呀”,“甜美的宝贝呀”。
充分刻画了达尔丢夫色胆包天的卑劣内心。
(三)忘恩负义的狠毒残害者在奥尔恭面前,他装作十分感激,每天为其祷告,自动督责其家一切事务。
《伪君子》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浅析09文秘2 徐栋梁 20091004241摘要:堕落的贵族和堕落的教士结合在一起,贵族与教徒的双重崇高身份,造就了达尔杜弗这一伪君子的总和。
这个形象是作者深刻观察和研究生活的结果,是对当时社会伪善本质的高度概括。
莫里哀匠心独运,使之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峰。
关键词:伪善虚伪三一律一、《伪君子》中达尔杜弗的形象分析达尔杜弗是《伪君子》全剧的中心人物,也是文学史上伪君子的典型,是一个宗教骗子、无赖。
他伪善、狡黠、狠毒。
伪善是他的主导性格,作者用这个形象高度地概括了伪善行为的一切方面, 概括了伪善的手段、目的和危害。
首先,他善于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工具,骗取人们的信任,作为他达到卑鄙目的的跳板。
他本是外省的一个破落贵族,多年来在各个城市流浪,所以他了解当时社会上的真正的虔诚的教士是受人尊敬的。
于是他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宗教心理, 在教堂门前扮成了一个虔诚的信士,做起了宗教骗子的勾当。
为了实现目的, 他一看到奥尔恭家便采取了一切伪善者惯用的两面派的手段。
他出场的第一句话就是对仆人说:“倘使有人来找我, 你就说我去给囚犯分捐款去了。
”他的出场就是一个骗子的形象。
莫里哀把各种形式的教会伪教徒的精神特征都集中在达尔杜弗的身上,运用夸张的手法加以突出,创造出概括性很强的人物形象。
这个形象具有巨大的典型意义,是17世纪法国教会势力和贵族上流人物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假虔徒、伪信士的典型。
贪财、贪色、贪食是他的本性。
虚伪、伪善是达尔杜弗达到目的的手段。
这个形象的诞生是剧作家深刻观察和研究生活的结果,他高度概括了当时社会的本质。
达尔杜弗是一切伪君子的总和,所以,他的问世就有许多宗权界和上流社会的人物疑神疑鬼地认为他写的就是自己,这就说明了达尔杜弗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二、《伪君子》的艺术特色伟大的歌德认为莫里哀“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敢模仿他”。
可见莫里哀在艺术上的成就之高。
莫里哀的戏剧情节,场景的“三一律”的规范,舞台动作的精心设计,戏剧语言的潜在挖掘等,层层深入地剥去宗教伪善者的伪装,揭露他们的真实用意和对社会的危害,将莫里哀所要表达的主题书写得淋漓尽致。
《伪君子》的人物形象分析分析首先是陆启蒙这个角色,他是一个中年知识分子,代表了伪君子中的一种类型。
他虽然文雅风度,善于言辞,但实际上相当虚伪而自私。
陆启蒙在别人面前装作谦逊、坦率的样子,但实际上他对别人的批评十分敏感,总是抱怨自己在人际关系上的不顺利。
这种伪装使他在人前显得文质彬彬、和蔼可亲,但背后却是自私自利、只顾自己利益的本性。
他以风度翩翩的形象欺骗了自己和别人,是一个虚伪的伪君子。
其次是乔啸岑这个角色,他是一个年轻的作家,也是伪君子中的一种类型。
乔啸岑自诩为文学家,对文学有着执着追求,但实际上他只是懂得一些文学常识而已,并没有真正的才华。
他靠着一些浅薄的见解摆出一副高深莫测的姿态,试图给自己增加一些神秘感。
乔啸岑虚伪的一面在于他明明对自己的才华产生怀疑,却仍然故作深沉。
在宴会上,他善于运用口才追逐名利,并通过与卓兰建立暧昧关系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乔啸岑是一个虚伪而自我陶醉的伪君子。
还有卓兰这个角色,她是一个美丽妖娆的女人,代表了伪君子中的另一种类型。
卓兰通过自己的外貌和身体吸引了众多男性的注意,但实际上她没有真正的情感和道德观念。
她善于运用自己的魅力和智慧,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断勾引男性。
卓兰是一个自私而虚伪的伪君子,她在情感上没有真正的投入,只是利用男性实现自己的目的。
通过对以上几个人物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他们都具有伪君子的共同特点:善于伪装、自私自利、虚伪欺骗等。
他们在公共场合上装出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但背地里却追求个人利益,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
他们追逐名利,以虚伪的姿态迎合上层社会的需求,同时也继续着对自己的自我陶醉。
这些虚伪的伪君子形象让人感到疏离和愤懑,也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中虚伪和功利的一面。
总的来说,通过对《伪君子》中人物形象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几个重要人物都具备虚伪、自私和欺骗等特点,通过表面上的文雅和高尚来欺骗他人和自己。
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呈现了当时知识分子中伪君子的普遍现象,也反映了社会价值观的扭曲和人性的弱点。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莫里哀是18世纪法国戏剧界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以喜剧为主,尤以《伪君子》为代表。
《伪君子》以嘲讽和讽刺的方式揭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丑恶,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行为和心理刻画展示了莫里哀戏剧艺术的几个典型特点。
首先,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一是幽默感和嘲笑。
《伪君子》通过对贵族阶层的讽刺,展现了他们的虚伪和自以为是。
剧中主人公阿尔卡诺的形象既是贵族的代表,也是伪君子的化身。
他表面上看似充满正直和道德,但实际上却是一个虚伪又丑恶的人。
莫里哀通过对他的描绘和对话,将他置于可笑的境地,使观众在嘲笑的同时,也思考贵族社会的虚伪和伪装。
其次,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二是对人性的揭示和探索。
《伪君子》中的人物形象真实而充满特色,他们的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都表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例如,剧中的女主角伊历米尔这个角色不仅是被动的牺牲者,同时也具有复仇和追求正义的一面。
莫里哀通过这些角色塑造,揭示人性的复杂性和各种欲望的冲突,使观众对人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第三,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三是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关注。
莫里哀通过对伪君子的揭示,揭露了当时法国贵族社会的虚伪和腐败。
他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将社会现实放大并夸张,使观众从中看到社会的阴暗面和问题。
例如,莫里哀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暗示了贵族对权势和物质的追逐,以及对底层人民的悖论态度。
莫里哀对社会的关注和批判使他的作品具有了深刻的启示意义。
最后,莫里哀戏剧艺术的特点之四是舞台语言的运用。
莫里哀的剧作中充满了精彩的对白和幽默的台词,同时也运用了一些象征手法和隐喻,增加了作品的艺术性。
在《伪君子》中,莫里哀通过剧中人物的对话,揭示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欲望,使情节更加生动和有趣。
同时,莫里哀通过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增加了观众对作品的思考和理解的深度,使作品具有了更多的层次感。
综上所述,从《伪君子》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莫里哀戏剧艺术的几个典型特点,分别是幽默感和嘲笑、对人性的揭示和探索、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和关注,以及舞台语言的运用。
论《伪君子》中人物分析与艺术特色2400字《伪君子》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作家莫里哀创作高峰时期的重要作品,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主要写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商人奥尔贡家里,图谋勾引其妻子并谋取其家财,最后在精明的欧米尔的设计下中了圈套,并锒铛入狱的故事。
在故事中作者莫里哀无情地揭下了达尔丢夫这个伪君子的人格面具,以否定的方式提醒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擦亮双眼,不要因逐时尚而被伪善所骗,也不能因慕虚荣而被假象所蒙蔽,更不能因良好的动机而不自觉地纵容恶行。
一、主要人物分析1、答尔丢夫,是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对他的伪善的追踪是戏剧的主要线索,他的主要的性格特点是伪善。
他披着虔诚的外衣,竭力掩饰自己真正的目标追求,掩饰充满狂热欲望的灵魂冲动,来迎合资产者处于虚荣的笃信宗教的时尚,赢得赏识,争取信任,从而去实现自己的真正的目标。
然而他苦苦追求的并不是一种高尚的境界,也不是以放弃世俗乐趣为代价,完成灵魂的净化与超越。
更不是出于崇高信仰,改变动荡的现实,而仅仅是追求世俗生活享受,追求简单需要的满足。
所以他的行为无法引起普遍的共鸣,也无法获得原谅,反而让他成为了“伪君子”的代表,答尔丢夫也成为了“伪君子”的代名词。
1、奥尔贡,他是整部戏情节的中心。
他轻信固执,过分虔诚,好走极端。
突出的表现形式是蠢和傻,他傻的可怜,傻的可笑,傻的可恼。
他刚愎自用,是个顽固横暴的专制家长。
对答尔丢夫的伪装虔诚深信不疑,竟把骗子当成“圣人”来膜拜。
当家人在他面前揭露答尔丢夫的虚伪时,他从不相信他们的说辞,反而夸张到要将自己的全部财产送给答尔丢夫,简直比顽固派还要顽固。
2、桃丽娜,在剧中她虽然只是扮演一个侍女的角色,但是她却是反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的主要人物。
她聪明能干,她身为陪伴小姐的佣人,身份却高于一般侍女;在主人家中她具有较大的发言权,她不畏强权,正直敢言,表现得“多嘴多舌”;她沉着大胆,是个丫鬟却敢于顶撞;她热心肠的同时也观察敏锐,从一开始就能看出答尔丢夫的叵测居心和虚伪。
《伪君子》这部作品,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莫里哀的才华和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在这部作品中,莫里哀以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一个伪君子的形象,他的名字就是“达尔丢夫”。
达尔丢夫是一个典型的伪君子形象,他的外表看似高尚,实则内心充满了虚伪和贪婪。
他利用他的伪装,欺骗了许多人,包括他的朋友和家人。
然而,他的虚伪并没有逃过莫里哀的眼睛,他用他的笔,揭示了达尔丢夫的真实面目。
莫里哀的笔下,达尔丢夫的形象生动而鲜明。
他的虚伪和贪婪,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的伪装,被揭示得无处可逃。
他的行为,被批评得毫不留情。
他的内心,被剖析得深入骨髓。
这样的描绘,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莫里哀的才华和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同时,我也被莫里哀的勇气所震撼。
在那个时代,伪君子的形象是被社会接受的,甚至被一些人追捧的。
然而,莫里哀却敢于挑战这种社会现象,他用他的笔,揭示了伪君子的真实面目,让人们看到了他们的虚伪和贪婪。
这种勇气,让我深深地感到敬佩。
读完《伪君子》,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莫里哀的才华和他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他的作品,让我看到了伪君子的真实面目,也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和深沉。
同时,他的勇气,也让我深深地感到敬佩。
我相信,莫里哀的作品将会永远地留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人们思考人性和社会的一面镜子。
蔺云洁:谈谈莫⾥哀的《伪君⼦》及答尔丢夫形象莫⾥哀《伪君⼦》中的答尔丢夫是披着宗教良⼼导师的外⾐,打着上帝旗号进⾏欺骗和掠夺的伪君⼦形象。
虚伪就是他性格主要特征。
作者采取⽅法就是由表及⾥⼀层⼀层撕下他假的外⾐,揭露出他流氓恶棍的本质以及危害。
答尔丢夫表⾯上对⼀切珠宝⽆所谓,但是却尽情的享乐。
世界上⼀切事他看了都⽆所谓,财宝迷惑迷不住他的眼睛的。
但是他⼀顿饭就能吃两只鹌鹑,还有外加半个⽺腿。
舒服的床上安逸的睡觉。
醒来了和四⼤杯葡萄酒。
《伪君⼦》全剧分为五幕。
情节就是以揭穿答尔丢夫伪善⾯⽬的过程,地点就是在奥尔宫家,时间呢?就是不超过24个⼩时,从⽩天到晚上国王派⼠兵来抓⼈。
符合三⼀律要求。
《伪君⼦》的开创被歌德称为现存最伟⼤和最好的开场。
没开场是有两帮⼈在噢尔恭家门⼝说话。
⼀帮⼈就是认为说答尔丢夫是⼀个不好的⼈,另⼀派认为他是⼀个好⼈。
在全剧的每⼀幕之间和每⼀场之间衔接得就⾮常的紧密。
不会给⼈⼀种强烈空间不相容的感觉。
这就让观众感觉情节与看剧时本⾝的时间是⼀致的。
⽐如第⼀幕的第三场⼤家谈话中。
达⽶斯话还没说完,陶丽娜说道,他回来了。
紧接着就是⼆公的出场,构成了完美的衔接,减少时间的流逝感。
全场的开场标明了地点是在巴黎⼆公的家⾥,同样,这⼀地点也是全剧情节发⽣的地点。
⼜在这个现有的空间之中,然后通过⼈物的语⾔来扩⼤了全剧的空间。
⽐如第三场,欧⽶尔说我;“丈夫回来了,她可没看见我,我还是到楼上去等候它吧。
”第三幕第⼆场陶丽娜对答尔丢夫说:“太太,这就下楼到这⾥来请你,允许她和你谈⼏句话。
”⼤家多次谈到楼上观众知道欧⽶尔是住在楼上,给这个平⾯的地点增加⼀个复合的空间,随着剧情进展⾃然就⼈物有地⽅可去,不然就让⼈觉得⼈物全都是在同⼀个⼩地点中等待上场。
英国作家福斯特把⽂学作品的⼈物分为扁平⼈物和圆形⼈物两种。
扁平⼈物就是其特性被创造出来并被⽆限的放⼤,从⽽达到强烈的讽刺批判效果的⼈物。
答尔丢夫就是扁形⼈物的典范。
《伪君子》的作者莫里哀,原名约翰巴蒂斯特伯克兰,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戏剧的重要代表作家,也是法国戏剧的奠基人。
伪君子是他重要的代表作。
伪君子主要讲的是奥尔贡和他的母亲柏奈尔夫人,听信了小人答尔丢夫假话,把答尔丢夫当成圣人,并自己的一切秘密及财产交给他。
答尔丢夫不但靠自己的花言巧语令奥尔贡把揭露真相的儿子赶出了家门,而且还骗得奥尔贡把女儿嫁给他。
最后,由于答尔丢夫对奥尔贡的妻子图谋不轨,奥尔贡终于认清了答尔丢夫的真实面目。
可是答尔丢夫已经拥有奥尔贡的房产,并且掌握了能置奥尔贡于死地的证据。
然而英明的王爷发现了伪君子答尔丢夫的阴谋,不但免了奥尔贡的罪,而且还把答尔丢夫送进了监狱。
整个故事至此圆满地结束了。
在这篇文章中,最主要的人物是宗教骗子答尔丢夫,他表面上道貌岸然,但是实际上鄙俗卑劣。
他假冒为善,冒充心中以慈悲为怀;但是实际上他贪财好色,并由于自己的这些特点而露了马脚。
他通过虚假的“忏悔”和“劝导”冒充虔诚。
使得不幸的奥尔贡上了他的当,并因他的花言巧语冲昏了头脑。
他披着宗教的外衣,露骨地表示尊崇上帝,但是实际上他只是靠着上帝的名号来招摇撞骗。
例如在文中,欧米尔——奥尔贡的妻子假意爱上了答尔丢夫并且表示没有勇气违抗上帝做出这种事时,答尔丢夫说:“有一种学问,它可以用动机的纯洁来补救行为上的恶劣。
这里有种诀窍,太太,我可以慢慢教给您;”,又说奥尔贡是“一个可以牵了鼻子拉来拉去的人”,他们的谈话他还认为是给他“增光露脸”。
可见其的不顾廉耻。
从此,答尔丢夫的名字就成为了伪君子一词的同义语。
女仆桃丽娜是剧作中反对封建道德、揭露宗教伪善的主要人物。
也是一个性格十分鲜明的形象。
她眼光锐利,思维敏捷,最早发现答尔丢夫的险恶用心;她作风泼辣,不畏强权,敢于当场揭穿答尔丢夫嘴脸。
在同答尔丢夫的斗争中,桃丽娜是关系胜败的关键人物。
在她身上,体现了一种民主倾向。
文中另一个主要的人物,不是奥尔贡,也不是奥尔贡的儿子女儿。
《伪君子》的人物形象分析摘要:通过《伪君子》人物形象分析,莫里哀深刻地揭露了教会和贵族上流社会的伪善、狠毒、荒淫无耻与贪婪,突出地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关键词:伪君子虚伪假虔诚能言善辩巧于应变灵魂肮脏手段狠毒愚蠢混淆是非急躁懦弱五幕诗体喜剧《伪君子》(又译《达尔丢夫》),是莫里哀喜剧最高成就的代表作之一,是古典主义性格喜剧的杰作。
它从法国现实生活中撷取题材,对剧中人物尤其是中心人物进行了艺术概括,把攻击的矛头集中指向天主教教会的伪善这也是作品《伪君子》成功的一大特点。
一.揭示《伪君子》中心人物达尔丢夫的虚伪形象。
《伪君子》共五幕,但中心人物达尔丢夫直到第三幕第二场才出场。
喜剧的前半部分达尔丢夫未不出场,但事事与他有关。
很多情节都是围绕他进行的。
作者运用种种方式,多侧面地勾画出达尔丢夫的基本轮廓,刻画了他的伪善,并初步揭示其危害性,达尔丢夫人未露面,性格却已突现观众面前,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达尔丢夫表面上清心寡欲,实际上拼命追求世俗享乐,要鲸吞奥尔恭的全部财产,而且心狠手黑,一旦被揭穿就凶相毕露,欲置主人于死地。
作家通过这一形象集中揭露了教会势力的虚伪和反动,指出了达尔丢夫作为一个"良心导师",打着上帝的旗号干坏事的欺骗性和危害性,刻画了表里不一伪善性格。
莫里哀在这个人物身上集中概括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伪善本性,对他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
在戏的头两幕,莫里哀通过奥尔恭一家老、少两派激烈的争吵,从各个方面介绍了他的经历和特点,达尔丢夫原是外省的一个贵族,后来破落了,穷得连一双鞋都没有。
流落到巴黎以后,他利用宗教来谋出路。
在教堂里,他装扮成一个虔诚的信士,用一些虚假得过火的虔诚动作骗取了奥尔恭的信任。
到了奥尔恭家里,他仍然以矫揉造作的一套骗取信任,“一点点小事他也要扣在自己身上认为罪孽深重”。
这种虚伪的外衣和他的实际情况是根本配不上的。
从外貌上看,他“又粗又胖,脸蛋子透亮,嘴红红的”,没有一点苦行者的样子。
《作家榜名著:伪君子》读书笔记目录一、书籍简介与背景 (1)1. 作品名称及作者介绍 (2)2. 内容简介 (3)二、《伪君子》主题思想 (4)1. 主要人物及其特点分析 (5)2. 故事主题思想阐述 (5)三、作品文学手法分析 (7)1. 叙事结构特点 (8)2. 文学语言运用 (9)3. 象征与隐喻手法探讨 (10)四、《伪君子》人物形象深度解读 (12)1. 主人公摩尔达尔的伪善本质 (13)2. 其他角色对摩尔达尔性格的反映和影响 (14)五、《伪君子》的社会意义与现代启示 (15)1. 社会背景下的道德伦理探讨 (16)2. 现代社会中伪善现象的启示与反思 (18)六、个人感悟与体验分享 (19)一、书籍简介与背景《作家榜名著:伪君子》是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其背景深厚,内容引人入胜。
此书出自才华横溢的作者之手,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文学技巧,呈现了一个充满戏剧性和深刻社会寓意的作品。
该作品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复杂的现实社会环境中,通过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和情节的展开,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书中的主人公,表面上风度翩翩、温文尔雅,实际上内心充满了虚伪和欺诈。
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个“伪君子”的形象塑造得栩栩如生,使读者在感叹人性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社会道德、价值观等问题。
《伪君子》这部作品的文学地位不可忽视,它是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书中涉及的道德与人性的探讨,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是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
通过对书中人物形象的解读,读者可以了解到社会的复杂性以及人性的弱点与美好。
这部作品在文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吸引了无数读者和学者的关注。
《作家榜名著:伪君子》的出版背景也值得一提。
该书作为作家榜名著系列之一,代表了当代文学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
该系列的书籍在选题和内容上均经过严格筛选和评审,旨在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文学作品。
《伪君子》作为其中的一员,无疑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
1. 作品名称及作者介绍《伪君子》是法国作家莫里哀创作的一部经典喜剧作品,全名为《伪君子》(Le Misantrope),又译作《伪善者》。
伪君子人物形象分析伪君子人物形象分析《伪君子》一经上演,人们纷纷议论。
莫里哀曾说:“我没有把人物的性格全部描绘出来,因为这不是我的任务。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伪君子人物形象分析,欢迎大家分享。
伪君子人物形象分析篇1法国古典主义喜剧作家莫里哀的近30部喜剧多是贯穿着反封建、反教会的战斗精神以及取材现实、同情人民的民主主义倾向。
《伪君子》是他创作高峰时期的重要作品,是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主要写伪装圣洁的教会骗子答尔丢夫混进商人奥尔贡家里,图谋勾引其妻子并谋取其家财,最后在精明的欧米尔的设计下中了圈套,并锒铛入狱的故事。
一共有五幕,其主旨是揭露法国天主教会中的宗教骗子,集中体现了当时整个天主教会势力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本部作品中的人物主要奥尔共、欧米尔、桃丽娜、达尔杜弗、达米斯和玛丽亚娜、国王。
奥尔共和他的母亲白奈尔太太是本剧中典型的愚蠢顽固的人物,他们不辨真假、一意孤行、执迷不悟,而且奥尔共独裁专制。
家中所有人都看穿达尔杜弗的真实面目时,唯独他们依旧信奉他如神,对这个骗子无比信任,痴迷崇拜,不仅仅把自己的家产都送给他,并且把自己私藏政治犯的文件匣交由他保管。
甚至在儿子达米斯揭露达尔杜弗调戏欧米尔时,他还是相信他,并且把儿子赶出了家门,夺去了他的继承权。
在明知女儿爱着别人并且感情美满的时候,不顾任何人的反对硬是拆散他们,让她嫁给达尔杜弗。
对于他的这些愚蠢的行为,作者也作出了有力的批判,他最后的下场是差点失去全部家产,被捕入狱。
这是在警示那些盲目痴信的人们要看穿教会中骗子的真实面目和教会的虚伪。
欧米尔是奥尔共的第二任妻子,但是她对于前房子女疼爱有加,视如己出,贤良淑德,把家庭照顾得仅仅有条,并且聪慧机智、勇敢,她面对被人蒙蔽双眼的丈夫,为了让他醒悟,设计暴露达尔杜弗的真实面目。
在奥尔共失去全部家产,将要被捕入狱时她也没有抛弃他,而是和他一起面对。
在这部作品中最为典型的人物是“达尔杜弗”也是贯穿全剧的主要人物,通过莫里哀的成功刻画了这一形象,成了伪君子的代名词。
《伪君子》扁平人物之我见《伪君子》的作者莫里哀是十七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始者、欧洲最杰出的喜剧作家之一。
他一生醉心于戏剧事业,不遗余力地与封建势力作斗争,代表作有:《可笑的女才子》、《吝啬鬼》、《司卡班的诡计》等。
他的喜剧强烈地揭露和鞭笞了贵族、教会的丑行劣迹和资产阶级的贪婪虚荣,结构严谨,戏剧冲突集中,善于运用集中、概括和夸张的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部作品是莫里哀讽刺喜剧的代表作。
他喜剧艺术的主要成就是塑造了很多概括性很高的典型形象,它揭露了宗教骗子答尔丢夫的狡诈凶狠,批判了巴黎富商奥尔恭的愚昧昏庸,表彰了侍女桃丽娜的机智勇敢,歌颂了王权的“英明”。
虽然当时喜剧并不是是主流,但它依旧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莫里哀描写的任何一个性格,都不可能不在社会里遇到某一个,他描写一个,但却能符合一百个人。
他还善于运用集中和夸张的手法,突现某个作品人物固定的、主导的特征,并从各个方面来表现这一特征,从而创造典型。
一部戏剧能否成功,要看它的冲突,而能否永垂,则要看他的人物,这是除现代派以外所有戏剧的命运法则。
莫里哀的杰作“成为欧洲各国的喜剧作家衡量自己创作的尺度”,能够跨越漫长的时空,经久不衰地上演于全球的大小剧场——仅《伪君子》一剧就在法兰西喜剧院三百年间上演了两千多场——其关键因素就在于他造出了一系列让人们没齿难忘的不朽的人物,而且——几乎全部是扁平人物。
我认为剧中的女仆桃丽娜就是一个扁平人物,扁平人物的性格比较单一、突出、鲜明。
这种人物的某一种性格特征被突出地强调出来,其他性格侧面则往往被压倒、吸收,似乎仅仅成了表现这一种性格特征的方式。
扁平人物的一大优点是:不管他们在文本里的什么地方出现,都能让读者一眼就认出来——读者用的是感情之眼,不是用只会注意人物的姓名重复出现的那双视觉之眼。
其二读者容易在事后把他们回想起来。
他们在读者的记忆里历久常新,因为他们并不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有所变化。
剧中人物有答尔丢夫,奥尔恭和他的母亲柏奈耳夫人、妻欧米尔、子达米斯、妻舅克雷央特、女玛丽亚娜及其侍女桃丽娜、情人瓦赖尔等。
《伪君子》分析《伪君子》分析《伪君子》(1664-1669)是莫里哀最优秀的喜剧。
它在17世纪大约上演了200场,在18世纪上演900场,在19世纪大约上演1100至1200场,是法兰西剧院上演场次最多的剧目。
1.上演过程1664年5月,应路易十四要求,莫里哀写成三幕诗体剧《答丢夫或骗子》,在凡尔赛的游园会上演出。
上演时,高级教士们坐立不安,向国王提出控告,说这出戏“否定宗教”,必须禁演。
迫于教会势力,路易十四也只好下令禁演。
贵族、教会势力一时得逞。
莫里哀上书国王为作品辩护,并把剧本由原来三幕改为五幕,把《答丢夫或骗子》改为《伪君子》,说明剧中打击的并不是一般的宗教人士,而是那些披着宗教外衣的骗子。
主人公改名为巴纽夫,并由原来穿的僧侣的黑袍子改为半僧半俗的装束。
1667年8月,《伪君子》在王宫剧场正式上演。
但第二天,最高法院院长趁国王出征、他料理国事之机下令禁演《伪君子》。
莫里哀上《第二陈情表》,派演员追到国王所在地,但国王不敢明确表态,把事情拖了下来。
1669年1月,路易十四与罗马教皇克雷曼九世决定缔结“教会和平条约”,教会纠纷暂时平息下来。
宗教迫害也不能不有所收敛。
莫里哀看准了这个时机,第三次向国王上陈情表,请求撤消禁演《伪君子》的成命。
路易十四批准了他的请求。
1669年2月5日,即“教会和平条约”签定的当晚,《伪君子》终于正式上演。
这次公演时,莫里哀索性取消了二稿中的修改,恢复了原样,主人公复名答丢夫,只是他的装束用了世俗的打扮。
2.答丢夫的形象伪君子答丢夫是全剧的中心人物。
莫里哀在这个人物身上集中概括了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伪善本性,对他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
首先,他善于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工具,骗取人们的信任,作为达到卑鄙目的的跳板,这是一切伪善者的共同手段。
17世纪法国宗教十分盛行。
一批虔诚的宗教信徒轻易地就能上教会人士的当,原因就在于教会人士抓住了教徒们轻信的弱点,用宗教做幌子、以“良心导师”之名干尽坏事。
论《伪君子》中人物分析与艺术特色《伪君子》是中国著名作家鲁迅创作的一篇小说,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人性的丑陋和社会的黑暗。
本文将针对小说中几个重要人物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艺术特色。
首先是小说的主角散文家林勇,在小说中可以说是真正的“伪君子”代表。
他以文学为名,吹捧大资本家豪杰,并且与之勾结,混淆是非,欺骗广大读者。
林勇的伪君子性格表现在他虚伪的虚荣心和利益追逐中。
他以同前途未卜的青年为名义,巧妙地投机取巧,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林勇以一副正义的面孔出现,但实际上他是一个道德沦丧的伪君子,他利用别人的脑力劳动来谋取私利。
这个形象不仅揭示了林勇的丑恶行径,而且暗示了一个损失道德的社会会给人类带来的危险。
林勇这个人物的特色在于他对社会意识的高度敏感,他能够掌握社会矛盾,利用它们来进行自己的伪装。
鲁迅通过林勇这个人物,讽刺了当时中国社会上一些伪君子的行为,以此寓意人类对于社会矛盾的认识是片面的。
其次是另外一个重要人物,那个世纪末舞台上的红鬍子。
红胡子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小百姓,他是受压迫者的代表,他的整个命运都深受社会环境的制约。
红胡子喜欢唱戏,对戏曲有着深厚的研究,这使得他在表演上有着相当高的造诣。
但他也深陷贫困的泥潭,生活困顿,没有进一步提升的机会。
这个人物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他的苦难的人生经历和对艺术的热爱。
通过红胡子的形象,鲁迅揭示了现实社会中底层人物的困境,以及他们所追求的一种精神慰藉。
同时,红胡子对艺术的执着也表达了鲁迅对于艺术的热衷,并通过红胡子的形象传达了对于艺术价值的追求和宣扬。
最后是被林勇称为“伪君子”的舞者李敬塘。
李敬塘是一个曾经的旗人,因为个人能力有限,被迫转行做舞者。
虽然经历了种种困境,但他依然保持着正直的品格和对艺术的热爱。
李敬塘在小说中是一个极其真实的人物形象,他坚持自己的艺术道路,不屈不挠,尽管他过着贫穷而辛苦的生活,但他始终不失乐观和坚韧的个性。
鲁迅通过李敬塘这个人物,反映了中国社会底层人物的抗争精神和对于希望的坚守。
《伪君子》人物形象与艺术特色浅析09文秘2 徐栋梁 20091004241摘要:堕落的贵族和堕落的教士结合在一起,贵族与教徒的双重崇高身份,造就了达尔杜弗这一伪君子的总和。
这个形象是作者深刻观察和研究生活的结果,是对当时社会伪善本质的高度概括。
莫里哀匠心独运,使之达到了艺术上的高峰。
关键词:伪善虚伪三一律一、《伪君子》中达尔杜弗的形象分析达尔杜弗是《伪君子》全剧的中心人物,也是文学史上伪君子的典型,是一个宗教骗子、无赖。
他伪善、狡黠、狠毒。
伪善是他的主导性格,作者用这个形象高度地概括了伪善行为的一切方面, 概括了伪善的手段、目的和危害。
首先,他善于把世人尊敬的东西当作工具,骗取人们的信任,作为他达到卑鄙目的的跳板。
他本是外省的一个破落贵族,多年来在各个城市流浪,所以他了解当时社会上的真正的虔诚的教士是受人尊敬的。
于是他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宗教心理, 在教堂门前扮成了一个虔诚的信士,做起了宗教骗子的勾当。
为了实现目的, 他一看到奥尔恭家便采取了一切伪善者惯用的两面派的手段。
他出场的第一句话就是对仆人说:“倘使有人来找我, 你就说我去给囚犯分捐款去了。
”他的出场就是一个骗子的形象。
莫里哀把各种形式的教会伪教徒的精神特征都集中在达尔杜弗的身上,运用夸张的手法加以突出,创造出概括性很强的人物形象。
这个形象具有巨大的典型意义,是17世纪法国教会势力和贵族上流人物的代表,是一个十足的假虔徒、伪信士的典型。
贪财、贪色、贪食是他的本性。
虚伪、伪善是达尔杜弗达到目的的手段。
这个形象的诞生是剧作家深刻观察和研究生活的结果,他高度概括了当时社会的本质。
达尔杜弗是一切伪君子的总和,所以,他的问世就有许多宗权界和上流社会的人物疑神疑鬼地认为他写的就是自己,这就说明了达尔杜弗艺术形象的典型性。
二、《伪君子》的艺术特色伟大的歌德认为莫里哀“戏写得那样聪明,没有人有胆量敢模仿他”。
可见莫里哀在艺术上的成就之高。
莫里哀的戏剧情节,场景的“三一律”的规范,舞台动作的精心设计,戏剧语言的潜在挖掘等,层层深入地剥去宗教伪善者的伪装,揭露他们的真实用意和对社会的危害,将莫里哀所要表达的主题书写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