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沉淀实验
- 格式:pdf
- 大小:1.01 MB
- 文档页数:21
混凝沉淀实验混凝沉淀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水处理方式,可以将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等杂质去除,从而使水质得到改善。
本文就混凝沉淀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实验原理混凝沉淀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混凝剂与悬浮物或有机物形成絮凝体,然后通过沉淀或过滤的方式将其去除。
混凝剂一般是一些带正电荷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酰胺、聚电解质等,它们能够吸附水中的负离子和颗粒物,并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大量的絮凝体。
随着絮凝体的增大,它们的密度也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一个沉淀层,从而使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得到去除。
二、实验步骤1、制备混凝剂溶液:取一定量的聚丙烯酰胺、硫酸铝钾等混凝剂,依次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搅拌至均匀即可。
2、制备原水:取适量的自来水或污水,在室温下搅拌均匀。
3、加入混凝剂溶液:将混凝剂溶液缓慢加入原水中,同时用玻璃杆轻轻搅拌,使混凝剂和水充分混合。
4、沉淀: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水中的悬浮物是否得到沉淀。
如果饱和度较高,可以加入一些碳酸钠调节pH值,促进沉淀的形成。
5、过滤:对于无法沉淀的悬浮物或有机物,可以通过过滤的方式进行去除。
选取一定的滤纸或过滤膜,在上面放置漏斗,将水过滤出去即可。
三、实验注意事项1、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节,避免浪费和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2、加入混凝剂时,应缓慢加入,并注意搅拌均匀,以充分发挥其混凝效果。
3、沉淀时,应注意观察沉淀的形成情况,及时调整pH值,促进沉淀的形成。
4、过滤时,选择合适的滤纸或过滤膜,避免粘附和遗漏。
5、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实验仪器和工具,以避免留下污染物和影响下次实验。
四、实验结果混凝沉淀实验的结果主要体现在沉淀效果和悬浮物或有机物去除率上,通常采用浊度或残留物质含量等指标进行评价。
沉淀效果越好,悬浮物或有机物去除率也越高,说明混凝沉淀实验的效果越好。
五、实验应用混凝沉淀实验广泛应用于各类水处理工艺中,如自来水厂、废水处理厂、地下水处理等。
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降低水中的浊度、COD、BOD等污染指标,从而保障水质安全和环境健康。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混凝沉淀实训,了解混凝沉淀的基本原理、工艺流程及操作方法,掌握混凝剂的选择、投加量及沉淀效果的影响因素,提高水质处理能力。
二、实训内容1. 实训设备与材料(1)设备:混凝沉淀池、搅拌器、取样器、沉淀瓶、滴定管、烧杯等。
(2)材料:原水、混凝剂(如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等)、PH试纸、酸碱指示剂等。
2. 实训步骤(1)原水取样:用取样器从原水中取一定量的水样,置于烧杯中。
(2)混凝剂投加:根据原水水质,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并计算投加量。
将混凝剂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滴定管准确量取所需体积,加入原水烧杯中。
(3)混合:启动搅拌器,使混凝剂与原水充分混合,确保混凝剂均匀分布在水中。
(4)反应:观察反应过程,记录沉淀时间。
待混合液中的悬浮物逐渐形成絮体,沉淀速度明显加快时,停止搅拌。
(5)沉淀:将混合液静置沉淀,观察沉淀效果。
待沉淀物沉降到底部,上清液清澈时,记录沉淀时间。
(6)取样:用取样器从沉淀后的上清液中取一定量的水样,进行水质分析。
3. 实训数据记录与分析(1)原水水质指标:浊度、PH值、COD等。
(2)混凝剂投加量:根据实验结果,确定最佳混凝剂投加量。
(3)沉淀效果:观察沉淀时间、沉淀物形态及上清液浊度,分析沉淀效果。
(4)水质分析:对沉淀后的上清液进行浊度、PH值、COD等指标分析,评估水质处理效果。
三、实训结果与分析1. 实训结果(1)原水浊度:XX mg/L。
(2)最佳混凝剂投加量:XX mg/L。
(3)沉淀时间:XX分钟。
(4)上清液浊度:XX mg/L。
(5)COD去除率:XX%。
2. 实训分析(1)混凝剂选择:根据原水水质,选择合适的混凝剂。
本实验中,采用聚合氯化铝作为混凝剂,其效果较好。
(2)混凝剂投加量:通过实验确定最佳混凝剂投加量为XX mg/L,能使沉淀效果达到最佳。
(3)沉淀时间:沉淀时间对沉淀效果有一定影响。
本实验中,沉淀时间为XX分钟,上清液浊度达到XX mg/L,符合水质要求。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沉淀理论的理解,了解影响混凝沉淀的主要因素2,掌握确定最佳投药量的方法,通过实验,确定给定所配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药量,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3,认识几种混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并通过实验比较混凝效果。
二、实验原理及意义混凝作用原理包括三部分:1)压缩双电层作用;2)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
这三种混凝机理在水处理过程中不是各自孤立的现象,而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随不同的药剂种类、投加量和水质条件而发挥作用程度不同,以某一种作用机理为主。
对高分子混凝剂来说,主要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
而无机的金属盐混凝剂则三种作用同时存在。
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的表面物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降低胶粒的ζ电位,实现胶粒“脱稳”;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又产生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
混凝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混合和反应是混凝工艺的两个阶段,投药是混凝工艺的前提,选者性能良好的药剂,创造适宜的化学和水利条件,是混凝的关键问题。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
混凝剂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
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
投加量不足不可能有很好的混凝效果。
同样,如果投加的混凝剂过多也未必能得到好的混凝效果。
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设备和材料(见下图)六联搅拌机(混凝装置)简图四、实验步骤1、掌握六联搅拌机、浊度仪的使用方法;2、配制原水,记录水量与高岭土投加量,测定原水水温、浊度、PH值;3、用量筒分别量取原水样1000mL于六个1000mL烧杯中,置于搅拌机下;4、确定混凝剂投药量范围。
混凝沉淀实验1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沉淀理论的理解;2、掌握确定最佳投药量的方法,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数。
二、实验原理1.混凝原理包括三部分:1)双电层的压缩;2)吸附架桥;3)网。
这三种混凝机理并不是水处理过程中孤立的现象,但往往同时存在,但在不同的药剂种类、用量和水质条件下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主要有一定的机理。
对于聚合物混凝剂,主要的机理是吸附架桥机理。
无机金属盐混凝剂同时具有三种功能。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
2.通过向水中添加混凝剂,可以使水中的胶体颗粒不稳定的高价电解液称为“混凝剂”。
混凝剂可分为无机盐混凝剂和聚合物混凝剂。
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包括三氯化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铝(PAC)、聚丙烯酰胺等。
本实验使用PAC。
它是AlCl 3和Al(OH)3之间的水溶性无机聚合物。
一般化学式为[Al2(OH)NCL(6-n)]m,其中m代表聚合度,n代表PAC产品的中性度。
3.投药量单位体积水中投加的混凝剂量称为“投药量”,单位为mg/l。
混凝剂的投加量除与混凝剂品种有关外,还与原水的水质有关。
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小时,高价电解质对胶体颗粒的电荷斥力改变不大,胶体难以脱稳,混凝效果不明显;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大时,则高价反离子过多,胶体颗粒会吸附过多的反离子而使胶体改变电性,从而使胶体粒子重新稳定。
因此混凝剂的投加量有一个最佳值,其大小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混凝沉淀实验(所属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一、实验目的(1)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了解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的重要因素。
(2)确认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及其相应的pH值。
(3)测定计算反应过程的G值和GT值,是否在适宜的范围内。
二、实验原理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黏土颗粒。
胶体间的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及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得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
因此,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除去的。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ξ电位降低,静电斥力减小。
此时,布朗运动由稳定因素转变为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水化胶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和较高的黏度,把这些分子排挤除去需要克服特殊的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
有些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投加混凝剂降低ξ电位,有可能是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间起吸附架桥作用。
即使ξ电位没有降低或减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连状物媳妇叫李,也能形成絮凝体。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
这时,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具体计算见有关教材。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1)无极调速六联搅拌机1台。
(4)秒表1块。
(5)1000mL量筒1个。
(6)1mL,2mL,5ml,10mL移液管各1支。
(7)200mL烧杯1个,吸耳球等。
(8)1000mL烧杯6个。
页共页第实验报告(9)10%Al(SO)溶液500mL。
342(10)实验用原水(配制)。
(11)注射针筒。
(12)10%的NaOH溶液和10%HCl溶液500mL各一瓶。
四、实验步骤(2)1000mL量筒量取6份水样至6个1000mL烧杯中,另量取200mL水样放在200mL的烧杯中。
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了解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2、学会求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和pH 值)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 Zeta 电位。
Zeta 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 电位约在 -30mV 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 -15mV 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相反,当 Zeta 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
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
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如A1 2(SO4)3、FeCl3后,生成的 AI (lIl )、Fe(III)化合物对胶体的脱稳效果不仅受投加的剂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的影响,还受水的pH 值影响。
如果 pH 值过低(小于 4 ),则混凝剂水解受到限制,其化合物中很少有高分子物质存在,絮凝作用较差。
如果pH值过高(大于9-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生成带负电荷的络合离子,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絮凝作用。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这时,水流速度梯度G 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
(具体计算见有关教材,本实验项目不考虑该影响因素)三、实验设备及药剂1、天印湖湖水2、六联搅拌机(附2000mL 烧杯)3.、pH 计4、温度计5.、浊度仪6.、浓度为 10g/L 的氯化铁( FeCl 3·6H 2 0 )溶液7.、浓度为 10 %的 HCl 溶液8、浓度为 10 %的 NaOH 溶液四、实验步骤本实验分为最佳投药量和最佳pH 值两部分。
在进行最佳投药量实验时,先选定一种搅拌速度和pH 值,求出最佳投药量。
然后按照最佳投药量求出混凝最佳 pH 值。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混凝沉淀实验是给水处理的基础实验之一,被广泛地用于科研.教学和生产中。
通过混凝沉淀实验,不仅可以选择投加药剂种类.数量,还可以确定其他混凝最佳条件。
一 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处的。
清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做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直径较大且较密实的矾花容易下沉。
自投加混凝剂[342)(SO Al ]直至形成较大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从胶体颗粒变成较大的矾花是一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划分为混合反应两个阶段,混合阶段要求浑水和混凝剂快速均匀混合,一般来说,该阶段只能产生用眼睛难以看见的微絮凝体;反应阶段则要求将微絮凝体形成较密实的大粒径矾花。
(配药)1、配1%的342)(SO Al 溶液.2、如果取10mg/l 的342)(SO Al100ml 烧杯中称取10mg 342)(SO Al =用移液管移取1ml 的1%342)(SO Al 溶液.二. 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的现象和过程,混合及反应的作用。
2.确定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量及pH 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三.仪器设备及药品混凝搅拌机一台,浊度仪一台,酸度/离子计一台,电子调速搅拌机一台,秒表(平表也可)一块,温度计,1000ml 烧杯,100ml 烧杯,移液管,吸耳球,1000ml 量筒,混凝剂(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氢氧化钠,盐酸等。
四.实验组织实验分6小组,每组6人。
五.实验步骤1. 熟悉搅拌机操作步骤,选择适宜的混合搅拌转速(300转/分),混合时间30秒,反应搅拌转速10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慢速搅拌转速5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
2. 测定水样的温度,浊度及pH 值,将水样分为3桶,每2组用一桶,除1,2组外,其他四组分别用NaOH 或HCl 对水样的pH 进行调整(pH 约等于10,5.5,8.5)并记录调整后的pH 值。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下述目的:1。
学会求得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 值)的基本方法;2。
加深对混凝机理的理解。
2实验原理分散在水中的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膜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法去除,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1)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能峰,降低胶粒的ζ电位,实现胶粒“脱稳”,(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最终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混凝剂的混凝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
3实验装置与设备3。
1 实验装置混凝实验装置主要是六联搅拌机。
搅拌机上装有电机调速设备.3.2 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1。
混凝试验搅拌仪(MY3000-6)1台2。
浊度仪(2100N)1台3。
数显pH计(FE20/EL20)1台4. 温度计刻度0~100 ºC 1支5。
精制硫酸铝Al2(SO4)3·18H2O国药集团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6.三氯化铁FeCl3·6H2O国药集团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4实验步骤混凝实验分为最佳投药量、最佳pH 值三部分。
在进行最佳投药量实验时,先选定一种搅拌速度变化方式和pH值,求出最佳投药量。
然后按照最佳投药量求出混凝最佳pH值.最后根据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在混凝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药剂可参考下列浓度进行配制:1.Al2(SO4)3·18H2O浓度10gL-1;2。
FeCl3·6H2O浓度10gL—1;3。
HCI 10%(v/v);4。
NaOH 10% (w/v)。
4。
1 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1. 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混浊度、pH值、温度。
2。
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方法是通过慢速搅拌烧杯中50mL原水,并每次增加0。
混凝沉淀烧杯试验方法混凝沉淀烧杯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验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和分离溶液中的悬浮物和沉淀物。
下面将从试验前准备工作、实验步骤和实验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详细介绍混凝沉淀烧杯试验方法。
一、试验前准备工作在进行混凝沉淀烧杯试验之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确定试验目的:根据需求明确试验目的,如分离某种悬浮物或观察沉淀形成情况等。
2. 准备实验器材:包括烧杯、试管、滤纸、玻璃棒等。
3. 准备试验药品:根据试验目的选择适当的试剂,如混凝剂、沉淀剂等。
4. 对实验环境进行清洁消毒:保持实验桌面整洁,使用无尘纸巾擦拭烧杯等器材,以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佩戴安全防护用具:包括实验手套、护目镜等,以确保个人安全。
二、实验步骤混凝沉淀烧杯试验一般包括以下步骤:1. 取一定量待处理的溶液,并倒入烧杯中:根据需要取适量的待处理溶液,比如废水样品等,倒入清洁的烧杯中。
2. 加入混凝剂:根据实验要求,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混凝剂。
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根据溶液的性质和试验目的不同而定。
3. 用玻璃棒搅拌:使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溶液,使混凝剂充分溶解或分散,并与悬浮物发生作用。
4. 放置静置:将烧杯放置在水槽或静止台上,待溶液静置一段时间,以便悬浮物和沉淀物沉降,形成分层。
5. 观察和分离:观察烧杯中的溶液状况和沉淀形成情况。
可以用滤纸或其他过滤器将溶液中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沉淀物。
三、实验注意事项在进行混凝沉淀烧杯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实验操作要小心谨慎,注意手部和眼部的安全防护。
2. 使用纯净的实验器材和试剂,以避免杂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3. 按照试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混凝剂和沉淀剂,并根据需要适量添加。
4. 在搅拌和静置过程中,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以保证沉淀的形成和分层的成功。
5. 在观察和分离沉淀物时,要仔细操作,避免沉淀物的重新悬浮或溶解。
6. 实验结束后,要彻底清洗实验器材,保持实验环境整洁。
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沉淀理论的理解;2、掌握确定最佳投药量的方法,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3、了解影响混凝条件的相关因数。
二、实验原理1.混凝作用原理包括三部分:1)压缩双电层作用;2)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
这三种混凝机理在水处理过程中不是各自孤立的现象,而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随不同的药剂种类、投加量和水质条件而发挥作用程度不同,以某一种作用机理为主。
对高分子混凝剂来说,主要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
而无机的金属盐混凝剂则三种作用同时存在。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相反,当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因为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粘土颗粒。
胶体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若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能加速胶体的凝结和沉降。
2.混凝剂向水中投加的能使水中胶体颗粒脱稳的高价电解质,称之为“混凝剂”。
混凝剂可分为无机盐混凝剂和高分子混凝剂。
水处理中常用的混凝剂有:三氯化铁、硫酸铝、聚合氯化铝(简称PAC)、聚丙烯酰胺等。
本实验使用PAC,它是介于AlCl3和Al(OH)3之间的一种水溶性无机高分子聚合物,化学通式为[Al2(OH)nCl(6-n)]m其中m代表聚合程度,n表示PAC产品的中性程度。
3.投药量单位体积水中投加的混凝剂量称为“投药量”,单位为mg/L。
混凝剂的投加量除与混凝剂品种有关外,还与原水的水质有关。
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小时,高价电解质对胶体颗粒的电荷斥力改变不大,胶体难以脱稳,混凝效果不明显;当投加的混凝剂量过大时,则高价反离子过多,胶体颗粒会吸附过多的反离子而使胶体改变电性,从而使胶体粒子重新稳定。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混凝沉淀实验是给水处理的基础实验之一,被广泛地用于科研.教学和生产中。
通过混凝沉淀实验,不仅可以选择投加药剂种类.数量,还可以确定其他混凝最佳条件。
一 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处的。
清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做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直径较大且较密实的矾花容易下沉。
自投加混凝剂[342)(SO Al ]直至形成较大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从胶体颗粒变成较大的矾花是一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划分为混合反应两个阶段,混合阶段要求浑水和混凝剂快速均匀混合,一般来说,该阶段只能产生用眼睛难以看见的微絮凝体;反应阶段则要求将微絮凝体形成较密实的大粒径矾花。
(配药)1、配1%的342)(SO Al 溶液.2、如果取10mg/l 的342)(SO Al100ml 烧杯中称取10mg 342)(SO Al =用移液管移取1ml 的1%342)(SO Al 溶液.二. 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的现象和过程,混合及反应的作用。
2.确定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量及pH 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三.仪器设备及药品混凝搅拌机一台,浊度仪一台,酸度/离子计一台,电子调速搅拌机一台,秒表(平表也可)一块,温度计,1000ml 烧杯,100ml 烧杯,移液管,吸耳球,1000ml 量筒,混凝剂(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氢氧化钠,盐酸等。
四.实验组织实验分6小组,每组6人。
五.实验步骤1. 熟悉搅拌机操作步骤,选择适宜的混合搅拌转速(300转/分),混合时间30秒,反应搅拌转速10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慢速搅拌转速5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
2. 测定水样的温度,浊度及pH 值,将水样分为3桶,每2组用一桶,除1,2组外,其他四组分别用NaOH 或HCl 对水样的pH 进行调整(pH 约等于10,5.5,8.5)并记录调整后的pH 值。
混凝沉淀实验设计方案实验名称:混凝沉淀实验设计一. 实验目的:1.掌握水处理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2•掌握混凝工艺基本原理,了解针对实际废水采用混凝工艺的参数确定与优化。
二. 实验原理: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的电荷,它们之间的静电斥力是胶体颗粒长期处于稳定的分散悬浮状态的主要原因,胶粒所带的电荷即电动电位称g电位,g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及胶体颗粒的稳定性程度,胶粒的g电位越高,胶体颗粒的稳定性越高。
胶体颗粒的g电位通过在一定外加电压下带电颗粒的电泳迁移率计算:g=K兀叫HD式中:K——微粒形状系数,对于圆球体K=6;兀系数,为3.1416;n——水的粘度(Pa・S),(此取耳二10-1Pa-S);卩颗粒电泳迁移率(p m/s/V/cm);H电场强度梯度(V/cm);D——水的介电常数D=8.1。
水通常,g电位一般值在10-200mv之间,一般天然水体中胶体颗粒的g电位-30mv 以上,投加混凝剂以后,只要该电位降至-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相反,g电位降为0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效果。
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的效果。
投加量不足或投加量过多,均不能获得良好的混凝效果。
不同水质对应的最优混凝剂投加量也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的方法加以确定。
向被处理水中投加混凝剂(如A12(SO4)3)后,生成A1(III)化合物对胶体颗粒的脱稳效果不仅受投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影响,同时还受水PH的影响。
若PH V4,则混凝剂的水解受到限制,其水解产物中高分子多核多羟基物质的含混凝沉淀实验设计方案量很少,絮凝作用很差;如水PH>8-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而生成带负电荷,不能发挥很好混凝效果的络合离子。
水力条件对混凝效果有重大的影响,水中投加混凝剂后,胶体颗粒发生凝聚而脱稳,之后相互聚集,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最后长大至能发生自然沉淀的程度。
在此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水流的混合条件,在凝聚阶段,要求在投加混凝剂的同时,使水流具有强烈的混合作用,以便所投加的混凝剂能在较短时间内扩散到整个被处理水体中,起压缩双电层作用,降低胶体颗粒的g电位,而是其脱稳,此阶段所需延续的时间仅为几十秒钟,最长不超过2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