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现象的仪测
- 格式:ppt
- 大小:13.82 MB
- 文档页数:55
气象监测内容和方法气象监测是指通过观测和记录大气现象的各种参数来了解和预测天气变化和气候趋势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气象监测的常见内容和方法。
监测内容气象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通过测量空气温度来了解气候变化趋势和天气预报。
常见的测量方法有气温计、电子温度计等。
2. 湿度:湿度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含量,对气候和天气预测有重要影响。
湿度的测量一般使用湿度计等设备。
3. 气压: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是气象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见的测量方法有压力计和气压计等。
4. 风速和风向:风是气象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风速和风向的监测对气候研究和天气预报至关重要。
风速和风向的测量可以通过风速仪和风向仪等进行。
5. 降水量:降水是指水蒸气凝结形成的水滴或冰晶从云层中落到地面的现象,降水量的监测对于水资源管理和农业生产非常重要。
测量方法包括雨量计和降水量的推算等。
监测方法为了监测气象条件和进行准确的天气预报,气象监测采用了多种方法和工具:1. 地面观测站:地面观测站是气象监测的基本设施,包括气象站、雷达站、航空气象观测站等。
这些观测站通过安装各种观测设备,如温度计、湿度计、风速仪等,实时监测和记录气象要素的变化。
2. 卫星遥感:卫星遥感是一种通过人工卫星获取地球大气层及地面物体信息的技术手段。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气象数据,包括温度、湿度、云层等信息。
3. 探空观测:探空观测是指通过气球或飞机等载体将气象观测仪器升空,测量大气层中的温度、湿度、压力等要素。
探空观测可以提供中高空的气象资料,对于天气预报和气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数据模型:气象监测数据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进行分析和预测。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模型推导,可以得出天气预报和气候趋势等相关信息。
综上所述,气象监测的内容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速和风向以及降水量等要素的测量,监测方法包括地面观测站、卫星遥感、探空观测和数据模型等技术手段。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天气现象及其形成原理,观察和分析不同天气现象的特征,提高对天气现象的认识和判断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XX市气象观测站四、实验仪器1. 气象观测仪器:气象站、风向风速仪、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2. 观察工具:望远镜、相机、记录本等;3. 实验材料:塑料薄膜、水桶、酒精、蜡烛等。
五、实验内容1. 观察并记录气象观测站内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数据;2. 观察云的变化,记录不同云层的形状、颜色、厚度等特征;3. 观察并记录降水现象,如雨、雪、雾、露等;4. 观察日出、日落、彩虹等特殊天气现象;5.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六、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提前了解天气现象的基本知识,熟悉实验仪器和材料的使用方法。
2. 观测气象数据:在气象观测站内,使用气象观测仪器记录温度、湿度、气压、风向、风速等数据。
3. 观察云的变化:通过望远镜和肉眼观察云层的形状、颜色、厚度等特征,记录不同云层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变化过程。
4. 观察降水现象:记录降水现象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和强度,观察雨、雪、雾、露等不同降水形式的特点。
5. 观察特殊天气现象:观察日出、日落、彩虹等特殊天气现象,记录其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形状和颜色等特征。
6. 分析实验数据: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探讨不同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湿度、气压等气象数据的变化规律:实验过程中,气象数据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例如,在日出前,气温逐渐升高,湿度逐渐降低;在日落时,气温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升高。
气压的变化与天气现象密切相关,如高压区通常晴朗,低压区则容易产生降水。
2. 云的变化规律:实验过程中,云层的变化与天气现象密切相关。
例如,卷云的出现预示着天气将转晴,而积雨云的出现则预示着天气将转阴或有降水。
3. 降水现象的特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雨、雪、雾、露等不同降水形式的特点。
总765期第三十一期2021年11月河南科技Hen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HY-WP1型天气现象智能观测仪的安装、应用及维护花红霞章瑞清李朝晖田曦(湖北省恩施州气象局,湖北恩施445300)摘要:本文简述了HY-WP1型天气现象智能观测仪的系统结构、安装、应用及日常维护方法,并对实际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提出合理的处理建议,供气象台站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天气现象智能观测仪;安装;维护中图分类号:P414.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68(2021)31-0006-03 Installation,Applic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HY-WP1IntelligentWeather Observation InstrumentHUA Hongxia ZHANG Ruiqing LI Zhaohui TIAN Xi(Enshi Prefecture Meteorological Service,Enshi Hubei445300)Absrtact:This paper briefly describes the system structure,installation,application and routine maintenance of HY-WP1intelligent observatory for weather phenomena,and puts forward reasonable treatment suggestions for possible faults in actual operation,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echnicians of meteorological station. Keywords:intelligent weather observation instrument;installation;maintenance以往云量、云状及地面凝结现象等观测采用人工记录的方式,存在主观性强、观测误差大、观测频次低以及观测数据不够连续等缺点,已无法满足气象观测越来越高的要求[1]。
我国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地面气象观测仪器是指用于对大气现象和气象要素进行观测和测量的设备,包括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等多个指标。
这些仪器在气象科学研究、天气预报、灾害预警等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我国规定了一系列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一般要求,具体如下:1. 准确度和精度要求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准确度和精度是衡量仪器质量的重要指标。
我国对各种气象观测仪器的准确度、精度和误差限进行了详细规定。
例如,气温仪器的温度读数误差限一般不超过±0.3℃,风速仪器的风速读数误差限一般不超过±0.3m/s。
2. 稳定性要求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在长期运行中需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以保证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稳定性要求涉及到仪器的工作环境适应性、长时间观测数据的连续性等方面。
例如,气压计在相同工作环境下,其读数的变化应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
3. 抗干扰能力要求地面气象观测仪器需要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以防止外界干扰对观测数据的影响。
这种干扰可以是电磁干扰、物理振动、水汽等。
仪器应具有良好的屏蔽设计、信号处理能力等,来减小干扰源对观测仪器的影响。
4. 自动化和远程监测要求随着技术的发展,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自动化和远程监测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我国对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自动化、远程监测和数据传输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例如,观测数据的自动记录、自动上报、实时数据传输等。
5. 维护和校准要求地面气象观测仪器需要定期维护和校准,以保证仪器的准确可靠。
我国规定了地面气象观测仪器的维护周期、维护内容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气温仪器的定期校准周期一般为一年,维护内容包括温度传感器的清洁、校正系数的调整等。
6. 安全性要求地面气象观测仪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安全性,以防止因仪器故障或操作不当产生的安全事故。
我国对气象观测仪器的安全性进行了相关规定。
例如,电气设备安全要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仪器的安装、使用、维护需要遵循相关操作规程。
降水天气现象仪1.降水天气现象仪是一种用于测量、记录和监测降水天气现象的仪器。
它通过测量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类型等参数,提供了重要的气象信息,对于天气预报、水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降水天气现象仪被广泛应用于气象台站、农业气象观测点、水文监测站等地,以及科学研究、工程建设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降水天气现象仪的工作原理、主要参数以及应用场景。
2. 工作原理降水天气现象仪主要通过感应、记录和计算的方式来测量降水天气现象。
其工作原理如下:1.降水感应:降水天气现象仪通常采用雨滴感应器或振动感应器来感知降水的存在。
当有降水发生时,感应器能够感知到降水滴落或引起的震动,从而触发记录和计算的过程。
2.记录数据:降水天气现象仪配备有数据记录器或存储设备,能够实时记录降水天气现象的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类型等参数。
3.计算参数:降水天气现象仪根据记录的数据,结合预设的算法和模型,进行参数计算。
例如,根据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可以计算降水强度,根据降水的颗粒大小和形态可以判断降水类型等。
3. 主要参数降水天气现象仪的主要参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降水量:指在一定时间内地面单位面积上降水的总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进行表示。
2.降水强度:指单位时间内地面单位面积上降水的强度,通常以毫米/小时进行表示。
3.降水类型:根据降水的颗粒大小、形态以及温度等特征,将降水分为雨、雪、雨夹雪、冰雹等类型。
4.降水时间:指在一个确定时间段内降水的时间长度,常以分钟为单位进行表示。
5.降水频率:指在一定时间内地面上降水发生的次数。
这些参数能够提供详细的降水天气情况,对于进行气象分析和天气预报具有重要作用。
4. 应用场景降水天气现象仪在以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气象预报:降水天气现象仪能够提供实时的降水数据,为气象预报和天气预警提供重要依据。
气象部门可以根据仪器测得的降水量、降水强度等数据,精确预测降水的时空分布,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信息。
最新气象仪器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评估最新气象仪器的性能和准确性,通过对比传统气象观
测方法和新仪器的观测数据,验证其在实际气象监测中的有效性。
实验设备:
1. 最新气象仪器一套,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风速计、风向标、气压计和降水量计。
2. 传统气象观测设备一套,作为对比参照。
3. 数据记录器和分析软件。
实验方法:
1. 在同一开放场地设置最新气象仪器和传统观测设备,确保两者的观
测环境相同。
2. 同时开启两套设备,进行连续24小时的气象数据采集。
3. 每小时记录一次数据,并使用数据记录器存储。
4. 使用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
1. 温度和湿度方面,最新气象仪器显示出与传统设备相近的测量结果,但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新仪器的读数更为稳定。
2. 风速和风向的测量中,新仪器提供了更精确的数据,尤其在风速变
化较大的情况下,新仪器能够更快地响应和记录。
3. 气压测量结果显示,新仪器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尤其是在
气压变化迅速时。
4. 降水量计的性能比较中,新仪器能够提供更细致的降水数据,包括
降水强度和降水类型。
结论:
最新气象仪器在各项气象参数的测量上均表现出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特别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新仪器的性能优势更为明显。
此外,新仪器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也显著优于传统设备,有助于提高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因此,推荐在气象监测和预报工作中广泛使用该最新气象仪器。
风的观测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地面风速仪观测和记录风的变化,以便更好地理解风的特性和影响。
我们选取了一个多风的地点进行观测,使用风速仪记录了一周内的风速和风向数据。
实验结果显示,风速和风向都会随时间发生变化,不同的天气条件也会对风的特性产生影响。
引言风是地球大气层中空气运动的一种表现。
它不仅是气象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自然现象之一。
了解风的变化规律对于农业、航行和天气预报等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观测和记录风的变化来探究风的特性和影响。
实验方法1. 实验地点选择为了保证观测到丰富的风速和风向变化,我们选取了一个地理条件多变的地点进行观测。
该地点位于海边,常常受到海风和地形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多风的地方。
2. 设备准备我们使用了一台精确度高的风速仪进行观测。
该风速仪配备了高灵敏度的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风速和风向,并将数据记录下来。
在观测过程中,我们将风速仪放置在一定高度的支架上,以保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数据观测我们进行了一周的观测,每天固定选择三个时间点进行观测记录:上午、下午和晚上。
在每个时间点,我们观测并记录了连续五分钟的风速和风向数据。
观测时间和观测时长的选择是为了尽可能全面地了解风的变化。
4. 数据处理观测结束后,我们将所得的风速和风向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首先,我们计算出每个观测时间点的平均风速和平均风向,并绘制成折线图展示。
其次,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数据,我们分析了风速和风向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最后,我们还对不同日期的数据进行了比较,以研究天气条件对风的特性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观测数据,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1. 风速与时间的关系通过分析不同时间点的观测数据,我们发现风速在一天中不断变化。
通常情况下,上午的风速较小,下午的风速较大,晚上的风速相对较小。
这可能与太阳升起和落下的时间有关,因为太阳的升起和落下会引起温度的变化,从而影响空气的流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观测天气现象,了解天气的基本特征,掌握气象观测的基本方法,提高对天气变化的认识和预测能力。
二、实验时间与地点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实验地点:我国某气象观测站三、实验器材1. 气象观测仪器: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风速计、风向计、雨量计等。
2. 记录工具:笔记本、铅笔、气象记录表格等。
3. 个人防护用品:雨衣、雨靴、帽子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检查气象观测仪器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及时更换。
(2)准备好记录工具和个人防护用品。
2. 观测天气现象(1)观察天空云层变化,记录云的类型、高度、厚度等。
(2)使用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等仪器,分别测量气温、相对湿度、气压等数据。
(3)观察风向、风速变化,记录风向和风速数据。
(4)使用雨量计观测降水量,记录降水量数据。
3. 记录数据(1)将观测到的天气现象和仪器数据填写在气象记录表格中。
(2)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规律。
4. 分析与讨论(1)根据观测数据,分析当天天气现象的特征。
(2)结合气象知识,解释当天天气现象的原因。
(3)探讨天气现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天气现象特征当天观测到的天气现象为多云转晴,气温在15℃~25℃之间,相对湿度在40%~70%之间,气压在1013~1020hPa之间。
风速为2~4级,风向为东南风。
2. 天气现象原因分析(1)多云转晴:由于近日气温逐渐回升,大气层结稳定,云层较厚,但湿度适中,导致多云天气。
随着气压逐渐升高,云层逐渐消散,天空逐渐放晴。
(2)气温变化:受高压系统控制,气温逐渐回升。
同时,多云天气使得地表辐射减少,气温变化较为平缓。
(3)相对湿度变化:受云层影响,相对湿度在40%~70%之间波动。
随着云层消散,相对湿度逐渐降低。
(4)气压变化:受高压系统控制,气压逐渐升高。
3. 天气现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1)多云转晴的天气有利于户外活动,但紫外线辐射较强,需注意防晒。
i目 录第一章 系统概述 (9)1. 概述 (9)2. 整体结构 (9)2.1 图像采集单元 (9)2.2 图像处理单元 (9)2.3 通信单元 (9)2.4 供电单元 (11)2.5 附件 (11)3. 技术指标 (11)第二章 系统组成 (13)1. 图像采集单元 (13)1.1 鱼眼高清摄像机HY-VC1A (14)1.2 长焦高清摄像机HY-VC2A (14)1.3 短焦高清摄像机HY-VC3A (15)1.4 技术指标 (15)2. 图像处理单元 (16)2.1 HY-MC1A 型主控制器 (16)3. 通信单元 (17)3.1 交换机 (18)3.2 串口通信方式及其通信设备 (18)3.3 光纤通信方式及其通信设备 (20)4. 供电单元 (21)4.1 电源控制器 (21)4.2 电源避雷器 (22)4.3 空气开关 (22)4.4 保险管 (23)第三章 安装指南 (24)1. 整体布局 (24)2. 整体结构 (27)3. 目标物布局 (28)4. 预制基础 (29)5. 高度与距离要求 (31)6. 安装步骤 (32)6.1 安装前准备工作 (32)6.2 观测场线路布设(可并行操作) (33)6.3 主立杆拼装 (34)6.4 目标物组装(可并行操作) (35)6.5 竖起立杆 (35)6.6 设备上电 (35)6.7 室外系统调试 (36)ii 6.8 室内布线与调试 (36)6.9 安装后收尾工作 (37)7. 观测目标物 (38)7.1 概述 (38)7.2 目标物组装 (39)7.3 部署要求 (42)第四章 参数设置 (46)1. 摄像机的参数设置 (46)1.1 鱼眼高清摄像机参数设置 (46)1.2 长焦高清摄像机参数设置 (52)1.3 短焦高清摄像机参数设置 (58)2. 主控内置软件功能与设置 (65)2.1 功能 (65)2.2 参数设置 (66)第五章 常见问题 (75)1. 忘记主控IP 怎么办? (75)2. 为什么初始状态下摄像机的默认IP 都是一样的?该如何修改? (76)3. 摄像头拍摄的图片不清晰,该如何调整? (76)第六章 日常维护 (79)附录 上传数据文件 (80)1.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视频文件 (80)2.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图片文件 (81)3.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数据文件 (81)3.1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分钟数据文件 (81)3.2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状态信息文件 (84)4.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输出数据格式 (85)4.1 数据传输 (85)4.2 数据格式 (86)附件一HY-WP1A 型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接线图 (95)附件二 服务与技术支持 (96)附件三 使用年限及报废处理 (97)版本说明 (98)第一章系统概述1. 概述HY-WP1A型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是华云升达公司研发的一款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进行天气现象自动观测的气象仪器。
有关“气象观测”的标准
有关“气象观测”的标准如下:
气象观测标准是指对天气、气象灾害等自然现象的观测规范,这些规范包括观测要求、观测方法、观测设备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观测要求涉及观测内容、观测时间、观测频度等;观测方法涵盖观测方式、观测顺序、观测时序等;观测设备则包括观测仪器、感应器等。
具体来说,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观测规范》,天气观测内容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风向、能见度、云量、天气现象等。
此外,还有一系列详细的气象观测体系与标准,包括3个专业方向(气象仪器与方法、大气成分观测、气象卫星与空间天气),6个技术领域(基础通用、站网建设、技术装备、数据获取、数据处理、运行保障),以及19个标准系列(如质量控制、产品开发、检验评估等)。
这些标准和规范共同构成了气象观测的完整体系,旨在确保气象观测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为天气预报、气候研究和其他相关领域提供有力支持。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技术要求(试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2019年5月目录1 前言 (1)1.1 目的 (1)1.2 适用范围 (1)1.3 编写依据 (1)2 组成结构 (1)2.1 硬件 (1)2.2 软件 (2)3 功能要求 (2)3.1 概述 (2)3.2 硬件功能 (2)3.3 软件功能 (3)4 技术指标要求 (4)4.1 硬件性能指标 (4)4.2 识别指标 (5)4.3 环境适应性指标 (5)4.4 可靠性指标 (7)4.5 可维护性指标 (7)4.6 设备寿命 (7)5 结构及材料要求 (7)5.1 外观要求 (7)5.2 机械结构要求 (7)5.3 机械强度要求 (7)5.4 电缆连接要求 (7)5.5 材料与涂敷要求 (7)5.6 安全要求 (8)6 供电要求 (8)6.1 主电源供电要求 (8)6.2 备选电源供电要求 (8)7 防雷要求 (8)8 包装运输和安装要求 (8)8.1 包装运输要求 (8)8.2 安装要求 (9)附录A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输出图片命名规则 (10)附录B 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输出数据格式 (11)1 前言1.1 目的研究和试验表明,应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对视频采集器拍摄的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实现自动观测识别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尤其是对于目前尚未实现器测的天气现象(或气象要素)观测项目,更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为更好地规范基于这一技术的观测装备——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的研发生产,特编制本技术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天气现象视频智能观测仪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技术指标,可作为设备设计研制、生产和测试评估的依据。
1.3 编写依据(1)《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云》(GB/T 35222-2017);(2)《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天气现象》(GB/T 35224-2017);(3)《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质量控制》(QXT 118-2010);(4)《地面气象要素编码与数据格式》(GB/T 33695-2017);(5)《地面观测气象数据字典》(2013);(6)《数据字典终端控制命令》(2013);(7)《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GB 4793.1-2007);(8)《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GB/T 17626);(9)《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功能规格需求书编写指南(试行)》(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10)《Guide to Meteorological Instruments and Methods of Observation》(WMO-No.8)。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天气条件下对环境的影响。
2. 探究天气变化对植物生长、动物行为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验地点我国某城市郊外农田四、实验材料1. 植物样本:小麦、玉米、大豆等。
2. 动物样本:鸡、鸭、鱼等。
3. 仪器设备:温度计、湿度计、风速计、照度计等。
4. 记录本、笔等。
五、实验方法1. 观察法:通过肉眼观察不同天气条件下植物、动物及人类活动的变化。
2. 实验法:利用仪器设备测量温度、湿度、风速、照度等气象要素。
3. 数据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六、实验步骤1. 收集实验数据(1)在晴朗、多云、阴雨等不同天气条件下,分别记录温度、湿度、风速、照度等气象要素。
(2)观察植物生长状况,记录植物高度、叶片颜色、生长速度等数据。
(3)观察动物行为,记录动物活动频率、栖息地选择等数据。
(4)观察人类活动,记录出行方式、活动时间等数据。
2. 分析实验数据(1)分析温度、湿度、风速、照度等气象要素对植物生长、动物行为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植物生长、动物行为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3. 得出结论(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不同天气条件下植物生长、动物行为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总结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温度、湿度、风速、照度等气象要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晴朗天气下,植物生长速度较快,叶片颜色鲜绿;多云天气下,植物生长速度适中,叶片颜色较暗;阴雨天气下,植物生长速度较慢,叶片颜色较黄。
2. 温度、湿度、风速、照度等气象要素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晴朗天气下,动物活动频率较高,栖息地选择较为广泛;多云天气下,动物活动频率适中,栖息地选择较为固定;阴雨天气下,动物活动频率较低,栖息地选择较为狭窄。
3. 温度、湿度、风速、照度等气象要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晴朗天气下,人们出行方式多样,活动时间较长;多云天气下,人们出行方式以公共交通为主,活动时间适中;阴雨天气下,人们出行方式以私家车为主,活动时间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