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 格式:ppt
- 大小:1.52 MB
- 文档页数:28
师范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进一步规范心理危机预警和干预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改善其危机情境,避免其因心理危机引发攻击性或自毁性行为,或将伤害行为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第三条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调节的能力,增强学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与认识,增进学生对心理危机的抵抗力,使学生掌握心理危机自救和救助知识;开展心理咨询,帮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消除心理冲突,逐渐恢复心理平衡,顺利渡过心理危机;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体系,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预案,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和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或恶化,减少危机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学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委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保护处、后勤部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学院等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挂靠在学生处。
第五条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干预小组。
干预小组由下列人员组成:学生处、保护处、各学院负责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及校医院相关人员。
第三章心理危机干预五级预机第六条为确保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快捷有序地开展,及时发现并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学校建立宿舍、班级、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学校五级预警系统。
(一)宿舍预警。
各宿舍信息员(由寝室长担任)观察本宿舍学生的心理状态,一旦发现心理危机迹象,立即向辅导员报告。
(二)班级预警。
各班心理委员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一旦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向辅导员、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报告。
(三)学院预警。
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要密切关注本院学生的异常心理与行为,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学院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立即向学院有关领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报告,并在专家的指导下及时对学生实施干预。
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文件精神,加强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帮助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订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心理危机者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以缓解或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心理危机的再次发生。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三条学校成立“大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简称“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
其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或单位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
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学生工作处(部)、各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保卫处、校医院等单位负责人组成。
第四条学生工作处(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心成立“学生心理危机评估小组”(简称“危机评估小组”),在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进行学生的心理危机评估,提出心理危机干预建议,并参与实施危机风险化解工作。
每次处理心理危机事件,至少有3名评估小组成员参与。
第五条各学院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负责。
各学院下设心理健康工作联络员(本院一名专职辅导员兼任)和班级心理委员(各学院自行安排)。
班级心理委员在本班辅导员的指导下,面向本班学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相关工作;学院各班级心理委员组成学院“阳光小组”,在学院心理健康工作联络员的指导下,面向本院学生开展心理危机干预相关工作。
第三章工作制度第六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任务,为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特建立以下几项制度:1培训制度。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处理方案引言心理危机是指由于激烈的情感体验、剧烈的心理冲突或者突发的不可控事件所引起的极度困扰和痛苦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群体由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为了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我们需要制定一套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处理方案。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为大学生提供及时、专业的心理危机干预与处理服务,帮助他们有效应对心理困扰,增强心理健康能力,提升生活质量。
方案概述本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接触与评估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班主任或者其他专业的辅导员等渠道,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问题。
对于表现出心理危机迹象的学生,进行初步的评估,以确定危机程度和类型。
2. 心理支持与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与教育,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和的情绪和心理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心理调适策略和技巧。
3. 心理干预与治疗针对不同的心理危机类型,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和治疗措施。
例如,对于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可以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心理行为疗法等有效方法进行干预。
4. 转介与跟进对于一些需要更深入的专业帮助的学生,可以进行转介,引导他们寻求专业心理医生、心理专家的帮助。
同时,需要进行跟进,确保学生得到持续的心理支持和治疗。
实施与监督该方案的实施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班主任、辅导员等相关人员的密切配合和协调。
同时,应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定期评估方案的实施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结论通过制定并实施本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处理能力,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同时,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素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愈发凸显。
大学生们面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压力、经济压力等多重压力,常常陷入心理困境。
心理危机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心理危机干预成为了大学生关注和重视的焦点。
什么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临生活压力、突发事件、困境等不可预知或难以应对的情况下,心理状态出现紊乱,无法有效应对的一种状态。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多样,例如焦虑、抑郁、失眠、自卑等。
心理危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心理危机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首先,心理危机会导致大学生的学业受到影响。
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会导致专注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影响学习效果。
其次,心理危机会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常常情绪低落,与他人交流能力下降,容易与人产生摩擦,加剧人际关系问题。
最后,心理危机严重时,还会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出现身体不适、精神疲惫等问题。
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面对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的严重性,心理危机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心理危机干预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的帮助。
其次,心理危机干预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应对策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心理危机干预可以减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改善他们的心理状态,提升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总之,心理危机干预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为了有效进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以下提出几种常用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种常见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大学生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师的指导来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得到专业的解决方案。
心理咨询可以通过面对面、电话、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满足不同大学生的需求。
第二种方法:心理教育心理教育是一种预防性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
大学生通过学习心理知识,了解自己的心理问题,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提升抗压能力。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一、笑于心理危机(一)什么就是心理危机?面临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亡故、突发威胁生命得疾病、灾难等,个体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常用得方法来解决问题时所出现得心理失衡状态。
某一事件就是否会成为危机,有三个影响因素:1、个体对事件发生得意义以及事件对自己将来得影响得评价;2、个体就是否拥有一个能够为自己提供帮助得社会支持系统;3、个体就是否获得有效得应对机制,也就就是个体能否从过去经验中获得解决问题得有效方法,如哭泣、愤怒、向她人倾诉等。
由于个体在这三个方面可能存在着较大得差异,因此,相同得事件不一定对每个人都构成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得种类1、发展性危机。
发展性危机就是个人在正常成长与发展过程中,对急剧得变化或转变所产生得异常反应,如升学危机、性心理危机等。
这些危机就是大学生生命中必要与重大得转折点,每一次发展性危机得成功解决都就是大学生走向成熟与完善得阶梯。
2、境遇性危机。
境遇生危机就是指突如其来、无法预料与难以控制得心理危机,如交通事故、人质事件、突然得绝症或死亡、被人强暴、自然灾害等。
3、存在性危机。
存在性危机就是指一些人生中得重要事件出现问题而导致得个人内心得冲突与焦虑,就是伴随重要得人生目得、人生责任与未来发展等内部压力得冲突与焦虑得危机。
(三)心理危机得特征突发性:危机常常就是出人意料、突如其来得,具有不可控制性。
紧急性:危机得出现具有紧急得特征,它需要人们去紧急应对。
痛苦性:危机在事前事后给人带来得体验都就是痛苦得,甚至可能涉及人尊严得丧失。
无助性:危机得降临,常常使人觉得无所适从,而且,危机使得人们未来得计划受到威胁与破坏。
由于心理自助能力差、社会心理支持系统不完善,危机常常使个体感到无助。
危险性:危机之中隐含着危险,这种危险可能影响到人们得正常生活与交往,严重得还可能危及自己与她人得生命。
5、心理危机得结果第一种就是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了处理危机得方法策略,提高了心理健康水平;第二种就是度过了危机但留下心理创伤,影响今后得社会适应;第三种就是经不住强烈得刺激而自伤自毁;第四种就是未能度过危机而出现严重心理障碍。
第七章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作业第一节7.1一、填空题1.凯普兰认为,心理危机往往是个体面临突然或重大的()时所出现的心理失衡状态。
二、选择题1.心理危机如果对它进行分类的话,可以分为下述()三类。
A 成长性危机 B境遇性危机 C存在性危机 D 青春期危机三、判断题1.由危机事件引发的情绪失衡状态不会一直持续下去。
一般认为,心理危机的持续时间大约是4-6周。
()。
第二节7.2一、选择题1.引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激性事件包括()。
A 躯体疾病B 恋爱关系破裂C 亲人死亡D 重要考试失败E 评优失败二、判断题1.大学生心理危机具有普遍存在性,没有人能够幸免。
()2.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也是大学生获得心理健康的主要途径。
()。
第三节7.3一、填空题1.Belkin指出,心理危机干预的理论模式有三种,即( )、( )、()。
二、判断题1.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埃利斯的情绪ABC理论认为:心理危机的根源不是诱发事件本身,而是当事人的一种错误思维。
()。
第四节7.4一、选择题1、我国大学生的自杀率大约是()。
A 23/10万B 2-3/10万C 10/10万D 1/10万二、填空题1.自杀的心理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自杀实施阶段。
三、判断题1.基于保密原则,不能将青少年有自杀想法的事让他人知道。
()。
第七章参考答案第一节答案一、填空题1.突然或重大生活事件时。
二、选择题1. A 、 B、 C三、判断题1.√第二节答案一、选择题1.A、B、C、D、E二、判断题1.√2.√第三节答案一、填空题1.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心理社会转变模式。
二、判断题1. √第四节答案一、选择题1.B二、填空题自杀动机的形成、心理矛盾冲突、平静阶段。
三、判断题1.×。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与干预主要内容心理危机的常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特殊危机的识别与处理1.什么是心理危机?两种含义一种指突发事件一种指突发事件引发的心理感受。
–改变或破坏平衡状态的现象,系统的失衡状态。
危机干预的平衡理论每个人都希望通过努力能够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而且能够被人肯定、接受、尊重、欣赏。
当一些重大的问题或者小压力事件不断积累,就会让人感到难以面对和把握,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进而导致不知所措、无所适从,这就是心理危机。
2.心理危机至少要符合三个标准:一是存在一些重大的影响心理的事件;二是有急剧的情绪、认知,包括身体行为上的一些改变;三是个人原有的一些方法无法去应对或者应对无效。
3.危机的特征普遍存在,但有时限主要原因是我们对事件的内在认识和反应,而不是源于外在环境变化本身无迅速的解决方法两种结果–消极结果:自信心丧失、丢面子、无望、抑郁、孤立,最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自杀。
–积极结果:提供重新开始的机会,能创造条件让我们获得新体验、掌握新技能、学习新行为、拥有新视角。
主要内容心理危机的常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特殊危机的识别与处理1.有些学生易于发生心理危机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学习压力特别大且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性格内向、经济特别困难、深感自卑、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出现严重环境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与他人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被多人排斥、受到歧视或误解等)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如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由于转系、休学、降级等组织管理上的原因或纯粹个人原因远离集体单独行动的学生。
为什么他们容易发生危机?2.如何识别心理危机?直接表露处于痛苦、抑郁、无望或者无价值感中易激惹,过分依赖,持续不断地悲伤或焦虑,常常流泪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经常缺勤孤僻、人际交往明显减少无缘无故的生气或与人为敌酒精或药物的使用量增加行为紊乱或古怪睡眠、饮食或体重明显增加或减少,过度疲劳,体质或个人卫生状况下降作文或其他发挥想象力的作品所透露出的主题为无望、脱离社会、愤怒、绝望、自杀或者死亡任何书面或口头表达出的内容像是在临终告别或透露出自杀的倾向,如¡°我会离开很长一段时间¡¡¡±出现自伤或自杀行为主要内容心理危机的常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识别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特殊危机的识别与处理1.几点建议遇到挫折和危机,出现情绪和应付的困难是很自然的,也很普遍。
摘要摘要心理健康,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生活中坎坷和挫折是难免的,大学生只有保持健康的心态才能切实的品味快乐;具备健全的人格,才能在平凡中创造辉煌。
然而频发的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给我们以警醒,在当前我国呼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给大学生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大背景下,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研究刻不容缓。
这对于促使高校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做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及时预防、及早发现、有效干预,从而促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准确把握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规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危机是在一定的压力源和个体易感因素的交互作用下而产生。
当前大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压力源为学习压力、自主与独立压力、家庭与经济压力、前程压力等,且大学生压力源在大学生性别、年级、专业、自评学习成绩、家庭来源、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父母婚姻状况以及家庭收入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差异。
大学生心理危机个体易感因素主要包括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以及归因方式,面对压力情境或事件,具有神经质人格,习惯于采用诸如自责、幻想、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获得的社会支持较少,习惯于采用消极归因方式的大学生往往容易陷入心理危机。
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干预和预警机制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工作方法的制度化和系统化,可以理解为在常态下,高校组织相关力量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筛选出大学生心理危机易感人群,并对大学生心理危机易感人群以及可能诱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各种因素进行严密的监测,以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严重程度及其可能带来的后果作出科学合理的估计,必要时向有关部部门或人员报告的一套运行体系。
本文重点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研究和建立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等方面的探讨最大化的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概率。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危机; 干预ABSTRACTThe college students are the hope of the nation and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However,the psychology crisis happens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frequently. This has awakened us that it's of great urgency to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on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crisis early-warning mechanism in the context of our country calling for strengthening and improv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calling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to giving more humane care and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It'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push the college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s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crisis early-warning mechanism, which can timely prevent, early detect and effectivly intervent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crisis. And this will urge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to accurately grasp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law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a and moral, so as to strengthen the direc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o promote freely and comprehensivly development of the college students.The psychology crisis happens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stressors and individualy susceptiable factors. The feature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crisis are susceptibility and easily observation .Today, the main stressors which the college students faced to are the study stress, the autonomous and independent stress, the family and economic pressure, and the future stress. Besides, the college students stressors are different on gender, grade, professional, self-assessment academic, household register, whether the child, family structure, marital status of parents, and family income level. And the susceptiable factors of individual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crisis menly includes coping style, personality, social support andattributional style. When the stress situation or events happen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who is neuroticism, is accustomed to take such as self-blame, fantasy ,withdrawal and other negative coping style, gets less social support, is accustomed to take negative attributional style, is vulnerable to psychological crisis.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crisis early-warning mechanism is the institutionalized and systematizied style and method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crisis early-warning work. It can be interpreted as the college organizing some power to select the college students group who is susceptiable to the psychology crisis, and closely monitoring this group and all kinds of factors which can lead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fall into the psychology crisis, so as to mak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stimation to the likelihood of the occurrence, the serious level,and the possible consequences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and report to the related authorities or persons if necessarily in order to timely respons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rategy and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tion of psychological crisis early warning mechanism,to maximize the redu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probability.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risis; Intervene目录摘要 (1)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 0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0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2 -1.2.1 国外文件综述............................................ - 2 -1.2.2 国内文件综述............................................ - 4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7 - 第2章心理危机发生的原因和相关问题............................. - 9 -2.1 产生校园心理危机的原因........................................ - 9 -2.1.1校园心理危机的客观成因................................... - 9 -2.1.2校园心理危机的主观成因.................................. - 12 -2.2 校园心理危机相关问题......................................... - 13 -2.3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特点........................................ - 15 -2.4 校园心理危机的种类........................................... - 16 - 第3章校园心理危机识别.......................................... - 17 -3.1校园心理危机的识别............................................ - 17 -3.2大学生心理危机可能导致的结果.................................. - 19 - 第4章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研究.............................. - 21 -4.1校园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和基本原则.............................. - 21 -4.1.1目标........................................................ - 21 -4.2 危机干预的模式及其重要性..................................... - 22 -4.2.1心理危机干预的三种模式.................................. - 22 -4.2.2 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 - 23 -4.3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策略.................................... - 24 -4.3.1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危机源的控制........................... - 24 -4.3.2 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压弹能力............................... - 25 -4.4 加强大学生危机处理方式教育.................................. - 26 -4.5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 28 -4.5.1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构建原则........................ - 28 -4.5.2 心理预警机制的程序..................................... - 29 -4.5.3 确定预警范围........................................... - 30 -4.5.4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机制构建.............................. - 31 -4.6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步骤与技术........................... - 33 -4.6.2 危机干预的主要技术...................................... - 36 -4.7 危机三级预防................................................. - 37 - 第5章对策与建议................................................. - 39 -5.1深入开展心理危机的预防工作.................................... - 39 -5.1.1明确心理危机的预警对象.................................. - 39 -5.1.2准确识别各类心理危机.................................... - 40 -5.2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警与干预相结合.............................. - 41 -5.2.1健全多层面的组织体系.................................... - 41 -5.2.2发展和完善多元化的动力系统.............................. - 41 -5.2.3制定具体的保障措施...................................... - 42 - 5.3 建立心理危机事件的后干预机制................................. - 43 - 第6章危机干预的其他社会资源.................................. - 46 - 结束语.............................................................. - 48 - 参考文献........................................................... - 49 - 致谢............................................................... - 51 - 录附............................................................... - 52 -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心理健康,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如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虽然大学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阶段,但也存在着许多心理危机问题。
本文将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危机以及危机干预,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1. 学业压力:大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学业压力,包括繁重的课业任务、考试压力、论文写作等。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人际关系:大学生离开家庭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需要重新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与室友、同学、老师等的相处可能会产生矛盾和压力,进而导致心理危机。
3. 就业压力:大学生毕业后需要面临就业压力。
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经济收入等问题可能会造成心理负担,甚至引发心理危机。
4. 自我认同困惑:大学生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价值观等方面都需要进行重新思考和认同,这可能引发心理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1. 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愤怒等消极情绪的出现可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2. 行为问题:大学生可能表现出自闭、社交退缩、不合理的冲动行为等,这些行为可能是对心理问题的回应。
3. 生理问题:身体健康问题如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体重波动等也可能是心理危机的反映。
4. 学业问题:学习成绩的下降、失去学习动力等都可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体现。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1. 提供信息和知识:为大学生提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使他们了解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表现和解决方法,以增强他们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情感支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让大学生感受到他们并不孤单,有人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提供情感支持。
3. 培养应对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如积极的情绪调节、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心理危机。
4. 建立支持体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和体系,包括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心理导师等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现在,随着课业负担以及就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倍受关注,危机干预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大学生消极地解决问题,同时能防止校园一些悲剧的发生。
通过校选修课《心理学与生活》的学习,我受益匪浅,明白了如何帮助别人或者自己尽快摆脱危机,保持良好的心态。
危机干预最早由林德曼和卡普兰提出。
它是指处于危机中的人被告知如何应用较好的方法处理未来的应急事件。
危机干预是随时对经历个人危机,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和将要发生危险(自杀)的人提供支持和帮助,使之恢复心理平衡,达到危机前行为水平的短期治疗过程。
阿格勒瑞等人认为危机干预的最低目标是治疗目标是在心理上帮助当事人解决危机,使其功能恢复到危机前水平,最高目标是提高当事人的心理平衡水平,使其高于危机前的平衡状态。
危机干预的目标在于帮助当事人克服危机,再建心理平衡,重新面对生活。
危机干预的步骤包括:1.问题评估:明确时间、状态界定、探讨应付策略2.制定计划:这一阶段属于决策阶段。
在制定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当事人的自控能力和自主性,与当事人共同制定行动计划以克服其情绪失衡状态。
3.实施干预:是最核心的阶段,在这阶段,对危机的识别与时机的选择都相当重要。
4.效果及反馈:在危机干预的时,需要不断评估干预是否产生了预期的效果,以便随时根据实际需要对计划做出调整和修改,以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终极目标是在于提高其心理素质,增强心理机能,圆满完成成长的蜕变。
预防性危机干预目标:1.把即将发生的危机遏制在萌芽状态。
2.降低危机的发生率。
3.促进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实际,现时一般采用教育及预防两大预防对策。
教育的目的在于增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危机应对技巧,危机耐受力和危机免疫力,预防危机的产生。
预警的主要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危机的信号,及早的进行化解,遏制危机的发生。
教育和预警两大对策互为补充,共同祈祷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作用。
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20〕41号)《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国卫疾控〔2020〕77号)等文件精神,提高我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专业化水平,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心理危机指个体或群体无法应对超出自身资源和应对能力的事件或境遇而产生的心理失衡状态。
心理危机预防指通过宣传教育增强个体或群体的心理调适、危机识别和应对能力。
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于心理危机下的个体或群体极其相关人员采取及时、专业、科学、有效的措施,帮助其度过危机、恢复心理状态平衡,实现个体或群体成长。
第三条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坚持教育为主、重在预防、科学干预的原则。
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关注心理健康,强化危机预防意识;要重视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增强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规范性、专业性与有效性;要保证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的信息通畅、判断准确、处理果断、工作到位和协调配合;要通过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体系,做到心理危机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学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领导组,领导组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成员由办公室、宣传部、人事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招生就业处、保卫处、研究生院、财务处、后勤管理处、校团委、校医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学生工作处,具体负责学校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制定工作规划和相关制度,做好宣传教育、业务培训、工作指导等工作,指导学院及有关部门按程序做好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
第五条各学院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辅导员、专业教师等相关人员组成。
工作小组具体落实学院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指导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时上报、转介出现心理危机的学生,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的干预与跟踪工作。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党〔2018〕41号)等文件精神,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切实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因重大生活事件或个体素质等问题,而在认知、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出现明显异常,无法独立应对当前处境的状况。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科学有效的紧急应对方法,帮助危机当事人尽快恢复健康心理水平、安全度过危机的专业过程,实现身心健康协调发展。
第三条心理危机干预以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为主、重在预防、科学干预的原则,做到信息通畅、判断准确、处理果断、工作到位和配合协调,做到心理危机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处理。
第二章组织架构第四条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学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学生处、宣传部、教务处、安全保卫处、团委、后勤保障处、财务处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统筹协调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指导二级学院认真履行心理危机干预工作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作出决策,提供条件保障。
第五条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校内外专家成立学生心理危机鉴定与干预专家组,负责对学生工作队伍开展相关培训,协同二级学院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评估,指导二级学院制定危机事件处理方案,实施危机风险化解。
第六条各二级学院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分管领导负责,全体学生工作队伍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方向辅导员应积极协助带班辅导员抓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第三章预警对象第七条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以及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心理危机干预对象。
凡在校学生表现出以下倾向或行为,应将其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1.有自杀或伤害他人的言论、企图,可能对自身、他人或社会造成危害的学生;2.在新生入学心理测试中筛查出并经评估确认有严重心理疾病、存在伤害自己或他人倾向的学生;3.因学业、毕业、就业等相关压力引发剧烈情绪波动和言行异常的学生;4.因家庭纠纷、个人感情危机或人际关系冲突等出现剧烈情绪波动和言行异常的学生;5.因经济困扰引发情绪或言行明显异常的学生;6.被医疗机构诊断为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的学生;7.出现严重饮食、睡眠障碍的学生;8.罹患严重躯体疾病且出现情绪或言行明显异常的学生;9.因灾难事件或他人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出现情绪或言行明显异常的学生;10.因违法违纪引发的情绪或言行明显异常的学生;11.因其他应激因素引发的情绪或言行明显异常的学生。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指导原则为了预防和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引发的突发事件,我们认为,要依托高校的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师生的力量,要以人为本,坚持以预防为主,教育先行;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科学监测,有效干预;层级管理,责任明确;快速反应,高效为主的原则,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危机,面对危机,适时把握转机,获得和寻求新的自我秩序和平衡,做到预防和应对两手准备,努力提高在校学生心理调节能力,社会适应和挫折承受能力.四、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目标和任务一、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心理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调节情绪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二、通过心理咨询、热线咨询、网络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或群体及时得到心理救助,使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与健康.三、建立健全监测预警系统,动态监测在校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规模、类型、强度、影响后果和变化趋势,及时报告,有效干预.四、通过建构大学生群体心理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工作体系,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应对,避免或减少危机对学校和学生的危害.五、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理念和助人自助的救助原则,积极引导学生顺利渡过危机,并帮助增强自我认识,自我发展的能力.六、建立统一、高效、科学、规范的应急处置、指挥、保障和防控体系,全面提高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七、采用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的形式,以专家和专职人员为骨干,建立一支稳定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队伍,并形成学校、部门、教学系、学生组织四级工作体系.五、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对象和范围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对象和范围包括在读的所有大学生群体和个体心理危机.个体对象是指具有某些特殊人格特征,如抑郁,内向、自卑、焦虑等行为表现异常的不确定的个人.群体对象主要有学业失败群体,网络时代群体,失恋群体,性心理困惑群体,贫困生群体等五大群体.一、个体心理危机1.个别学生因学业压力过大而出现的心理异常.如考试挂课,优秀生考试不及格,普通话、计算机通过有困难者心理出现的危机.2.学生因生活学习中遭意外事件出现的心理或行为异常.如家庭重大事故,家庭暴力,性伤害,意外伤害,性侵犯,车祸等事件导致的心理危机.3. 由个人情感受挫出现异常的学生.如失恋,单相思,三角恋爱等导致的心理危机.4. 由性格内向孤僻,经济贫困引发的心理障碍.如性格内向,不善交际,自卑.5. 由于人际关系失调出现的心理问题.如当众出丑,交际时受排斥,失去朋友等导致的心理危机.6. 身体出现严重疾病,传染性疾病,甚至不可治愈的疾病而引发的心理疾病乃至心理危机.7. 适应不良反应.如大一新生的适应调整,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调整等造成的心理危机.8. 由于身边同学出现个人心理危机状况严重而受影响,进而产生恐惧、担心、焦虑和困扰的心理危机学生.9.学生在个人生活、成长和适应社会发展中而引发的其他心理障碍发展成的心理危机.二、群体心理危机1. 对学校做出的某一项规定或决策不满而引发的群体罢课、围攻、贴大字报、游行示威等心理危机事件.2. 由于食堂饭菜涨价而引发的群体围攻食堂,拒绝进食等心理危机事件.3. 毕业生离校前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而产生对学校、社会的不满情绪、反抗和过激行为,如宿舍停电后起哄,往窗外扔东西,有意破坏学校公共财产等心理危机事件.4. 大一新生由于不能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等而引发大规模的学生心理失调,造成教学秩序混乱的事件.5. 在校的贫困生、预科生、优秀生、老乡会、独生子女、自费生、各类学生团体等有共同心理倾向的群体,由于某一些事件或境遇,或者对学校的某一项规定或决策不满而引发的攻击学校领导、部门负责人乃至放火、自杀等心理危机事件.6.学业失败群体,网络时代群体,失恋群体,性心理困惑群体,毕业生群体等,由于某一些事件或境遇或者对学校的某一项规定或决策不满而引发的心理危机和过激行为事件.7. 具有共同心理倾向的各类学生群体在成长、生活、学习和适应社会发展中而引发的其他心理障碍造成的自残乃至自杀事件.六、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组织机构和职责一、组建监测预防小组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学生部处、团委、教育学系、心理学系、两课部、校医院、体育系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由学生工作部处牵头,依靠教育系、心理学系学科优势和专家优势,挂靠学校心理咨询指导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心理咨询中心”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以下简称“危机干预中心”.下设四个工作小组,由校领导和学生工作主管部门统一领导.1、信息材料组.由两名专家或技术人员,校学生心理卫生协会成员组成,学生处领导负责,负责在全校范围内抽样监测,开展心理测量,收集危机信息,筛选高危人群,建立心理档案;2、信息评估组.由3名以上相同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负责人组成,利用某种理论、经验,科学的对收集到的危机信息的成因、规模、类型、发生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影响后果、发生规律做出判断和预测,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必要时向学校主管领导汇报.3、危机干预组.由2名以上专家或技术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组成,根据信息评估组提出的建议与对策,组织实施.若是较轻微的个人危机,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则协同“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卫生协会”予以解决;如果确有严重心理障碍的,经“危机干预中心”讨论暂时无法解决的,报校主管领导同意,可通过有关渠道转介到精神卫生机构.若是较为广泛的群体心理危机,由“危机干预中心”提出干预意见并上报主管校领导,批准后,要做到把握时机,控制事态,科学干预.4、宣传教育组.由宣传部牵头,心理卫生协会,校学生会成员组成 ,负责在全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全校学生积极健康成长,正确应对危机,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防止其进一步蔓延.二、组建应急小组当群体心理危机或个体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如群体自杀性事件,个人自杀、自伤、他伤等事件发生时,要由各党、政领导及专家、技术人员和主管学生工作的部门领导组成“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或副校长任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制定应急处置方案,统一领导、调配人员和装备,指挥协调各工作小组的工作.下设8个工作小组.1、安全保卫组.由学校保卫部处、学生部处、校学生会、体育系学生会学生组成,主要组织人员对现场及周边地区进行警戒,控制、监控、保护现场.2、医疗救护组.由校医院和心理危机干预中心抽调人员,院长、主任具体负责,组织有关医疗人员和心理学专家对伤员实施救治和心理治疗,对现场进行消毒防疫.3、后勤保障组.由后勤公司人员组成,主管校领导负责,主要落实现场应急物资,应急通信,交通运输,食品供应,水电供应以及生活等方面的保障措施.4、人员疏散组.由保卫处、学生处、学生会成员组成,相关负责人负责,制定现场人员疏散方案,并组织实施.5、专家技术组.由相同或相关领域专家和学者、技术人员组成,主管校领导负责,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和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6、应急处置组.由校党、政领导和各系部党、政领导以及主管学生工作的部门领导组成,专家技术组协助,其他部门、工作小组协同配合,迅速赶赴事发现场,按预定方案、原则开展各项工作.7、宣传报道组.由宣传部牵头、校广播站、传播系抽调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及时向其他学生和社会发布正确的信息,以安抚学生心理.并在事发后进行针对性的宣传教育,防止再次发生.8、善后处置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部门领导负责,团委、校学生会、心理卫生协会、后勤公司、校医院等单位协助,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有关事宜,并协同信息收集和信息评估小组对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七、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保障措施一、学校每年拨给专项资金用于心理教育、保健、咨询、指导、治疗队伍的建设,兼职人员的报酬,学术科研、办公地和设施建设,以及咨询、测量、调查、宣传教育等活动的组织实施.二、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形成大学生自杀预防体系,各单位要制定完整、科学的预警、监测系统,并制定干预计划,按期按时组织实施.三、教育、咨询、指导、治疗人员和危机干预人员要有较高的医学、心理学理论水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良好的职业道德.四、加强硬件、软件建设,确保“危机干预中心”与“心理咨询中心”有专用场地和专门办公地点.五、学校要定期考核工作,并有计划的组织部分人员进行心理咨询治疗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和培训.八、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的处置程序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处置程序包括前期预防,有效干预和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应急扩大和应急结束.一、监测预防由监测预警小组领导,建立危机预防的三级体系,即班级一级预防;院系二级预防;学校三级预防.1. 班级一级预防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骨干作用,关心、留心周围同学,一旦发现有异常发生,能及时向班主任,政治辅导员或者心理辅导员报告,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2. 院系二级预防要发挥系学生政工干部、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员的作用,自觉主动认识危机,增强危机应对意识,关注学生健康状况,定期深入了解学生的全面情况,并报告有关部门,进行相应的干预.3. 校级预防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广泛宣传心理危机知识,引导学会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中心”要定期发布危机信号,出台干预对策.二、应急反应1.个体心理危机应急当发现和得知个体出现较轻微的心理危机时,如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障碍时,则由“危机干预中心”部署,“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卫生协会”配合,帮助其顺利渡过危机.如果确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暂时无法解决的,经校主管领导同意,可通过有关渠道转介到精神卫生机构.一旦发生较恶劣的个体心理危机突发事件,如自杀、自残、他杀、他伤等事件时,要根据事件的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可控性,决定启动预案,由“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决定派出下属其他相应的工作小组赶赴现场,按预定原则和处置方案开展工作.2.群体心理危机应急当一般性群体性心理危机发生时,如由于食堂饭菜涨价而引发的群体围攻食堂,拒绝进食事件;对学校做出的某一项规定或决策不满而引发的群体罢课、围攻、贴大字报、游行示威事件;毕业生离校前由于学业和就业压力而产生对学校、社会的反抗、不满情绪和过激行为,如宿舍停电后起哄,往窗外扔东西.学校要安抚民心,组织人员找到引发事端的源头,有效的控制事态,坚决杜绝流言和谣传进一步蔓延,并临时制定出处置具体方案并组织实施.当发生严重的群体性心理危机突发事件时,如集体性自杀、自焚、他伤、他杀、制造爆炸物等恶性事件.学校要召开党委会议,及时启动预案,组织专家讨论制定应急方案,派出“心理危机应急领导小组”及其下属各工作小组,尽快赶赴现场,本着资源共享,条块结合,紧急相应,安全高效,各负其责的处置原则,有序的开展各项工作.三、应急扩大当突发事件有扩大、发展的趋势并难以控制时,需临时召开党委会议,组织专家学者讨论是否扩大应急或向上一级部门报告请示.四、应急结束1. 当“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和现场“应急领导小组”确认事件得到有效控制,危害已消除,应向批准预案启动的主管领导或部门请示,批准后,方可结束应急,并通知“宣传报道小组”及时准确的向社会发布消息.2. 接到应急结束的指令后,临时组建的各部门和工作小组解散,现场恢复正常.3. 应急结束后,“危机干预中心”应当在2周内向学校主管部门或领导提交危机事件的处置情况专题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概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情况,事件处置情况,引发事件的原因,善后处理工作以及拟采取的防范措施等.九、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工作的奖惩1. 对在预防和处置心理危机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工作小组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以表彰奖励;2. 对在应急抢险中受伤,伤残,致残,遇难的救援和工作人员,按照相关规定落实各种待遇和优惠政策.3. 对在预防和处置心理危机事件中玩忽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直接负责人要给以相应的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4. 对在应急处置中不服从指挥和命令而导致发生本可以避免损害的个人,要按其情节严重程度,给以相应处分.十、制定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案的理论和实践思考2005年5月,针对本系学生考研的需要,我们组建了一个考研俱乐部.俱乐部学生深感学生心理危机问题比较突出,建议搞一次活动,向学生宣传心理危机预防知识技能.于是我们组织了一次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科普报告会.大家查阅了许多资料,体会很多.后来有的同学建议由我们前头做一个大学生心理危机预案.经过半年的努力,我们终于完成了预案,提交学校.后来我们又把预案改成了论文,遂成此篇,希望发表后让专家领导批评指正.。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重庆师范大学心理系刘东刚一、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是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指对处于困境或遭受挫折的人予以心理关怀和短程帮助的一种方式,它能够帮助患者正确理解和认识自己的危机。
由于患者通常无法看到生活中发生的困境与自己心理障碍之间存在的关系,所以心理治疗者可以通过倾听、提问等直接有效的方法,使患者释放被压抑的情感。
研究表明,自杀者在采取行动前的24小时内,小的挫折和人际关系的损失的发生频率都很高,帮助他们缓解这些困扰,往往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大学生心理危机现状二、产生心理危机的原因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研究发现,以下几种人近期自杀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同时有多项表现,危险性更大。
周围的人要注意观察,以免悲剧发生。
1、近期内有过自伤或自杀未遂行动,其再次发生自杀行为的可能性非常大,即以前自杀行为是对将来自杀行为的最佳预测因素。
在以求助为目的的自杀行为多次重复后,周围人常会认为患者其实并不想死而放松警惕。
另外,当患者采取自杀这一手段并没有真正解决其问题后,再次自杀的危险性将会大大增加,所采取的自杀手段会更容易成功。
2、近期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损失。
在严重损失的早期,容易自杀,习惯以后,危险性反而减少。
3、当事人对某人、某事、某团体、某社会有强烈的敌意攻击性,而对方太强大时,可产生内向攻击,引起自杀。
4、向亲友、同事或医务人员或在个人日记中流露出消极、悲观的情绪,表现过自杀的意愿。
5、和有医学知识的朋友讨论自杀方法,或购买可用于自杀的毒物、药物、刀具、枪支,或常在江河、悬崖、高楼徘徊者,提示患者可能已有自杀计划。
病人不愿与别人讨论自杀问题,有意掩盖自杀意愿也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6、慢性难治性躯体疾病病人突然不愿接受医疗干预,或突然表现情绪好转,与亲友交待家庭今后计划的安排和打算时。
7、精神病患者,特别是抑郁症、精神分裂症、酒精药物依赖患者是公认的自杀高危人群。
有自责自罪、被害、虚无妄想,或有命令性幻听、强制性思维等症状者,更应警惕。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心理危机是指个体在面临重大生活事件或心理压力时,无法有效应对并产生严重的心理困扰和负面情绪的状态。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常常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就业压力等多重压力,容易出现心理危机。
因此,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与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一、心理危机干预1.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首要任务是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咨询中心,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倾听、理解和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缓解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 建立心理支持网络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还需要建立心理支持网络。
学校可以组织心理辅导小组或心理互助小组,让学生之间相互支持、倾诉,分享彼此的困扰和压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邀请心理专家或成功的校友来校园进行心理讲座,为学生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应对压力、管理情绪、提高自我认知等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心理健康活动等形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
二、心理危机预防1. 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学校可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和学习资源,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习技巧培训,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减轻学业压力。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心理危机干预的手段,也是心理危机预防的重要措施。
学校可以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心理危机的常见表现和应对方法,提高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
3.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交流和合作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