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导游词:宏佛塔导游词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崇圣寺三塔经典导游词崇圣寺,又称为“济南大明寺”或“南山寺”,是济南市内规模最大、保护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佛教寺庙之一。
在这里,游客们能够深入感受到佛教文化的精髓,同时也能欣赏到一些历史悠久、气势宏伟的建筑。
而崇圣寺三塔,则是崇圣寺内最著名的建筑之一。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座被誉为“东方三塔之冠”的建筑群。
一、简介崇圣寺三塔是指“卧佛塔”、“法门塔”和“宝塔”三座塔楼,分别矗立于崇圣寺西、北、东三方。
三塔始建于唐朝,经过多次的修建、更替,如今已经具有了千年历史。
尤其是在元代时期,三塔被改建重构,成为了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样子。
三座塔楼的高度分别为“法门塔”72.72米、“卧佛塔”53.7米以及“宝塔”57.33米,整个建筑群呈现出了一种气势恢宏、庄严肃穆的感觉。
二、卧佛塔卧佛塔位于崇圣寺的西侧,始建于唐朝,原名“关什刹那”,因为内部存放着关公塑像而得名。
唐朝中期,卧佛塔在安福公主带领下重修,并一度被改称“安福塔”。
然而,这次修建并未能给卧佛塔带来太多的保障,九百多年以来,卧佛塔经历过多次的毁损和重修。
在元代时期,卧佛塔被重新建造,整个塔身由三层木结构组成,且与传统的东亚“寺庙、台座、塔身、塔顶”的形制不同,卧佛塔的建筑构造被设计成了“底座、肚和头三部分组成”。
在整座塔身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就是塔的中央内部的一座卧佛塑像,其长超过20米、为单木雕造,堪称神韵异常,富有匠心独运之精髓。
三、法门塔法门塔位于崇圣寺的北侧,因前方有一座“法门”而得名。
与卧佛塔相比,法门塔在历史上经历过的更多的毁损和重建。
在隋代时期,法门塔曾被毁于一场大火中,接着唐朝时期,法门塔再度焚毁并进行了重修。
在五代十国时期,这座塔又被毁于战乱之中,历经若干次的重建,直到元代时期,法门塔被重新建造成为一座高达72.72米的宏伟之作。
法门塔的整座建筑是由砖、木和泥土交织而成,底座较宽,塔身线条简洁流畅,塔顶则采用二层锥形结构,看起来十分宏伟。
方塔导游词范文三篇方塔导游词范文一:大家好!欢迎来到著名的方塔!方塔坐落于美丽的城市中心,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方塔建于13世纪,是一座古老而宏伟的建筑,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方塔高达100米,共有10层。
每层都有独特的设计和装饰,展示了当时的建筑艺术和文化。
方塔的外墙由红砖砌成,给人一种庄严而古老的感觉。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个墙壁上都有精美的雕刻和浮雕,这些雕刻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生活和风俗。
方塔内部也是令人惊叹的。
你可以乘坐电梯或爬楼梯上到顶层,欣赏到城市的壮丽景色。
顶层是一个观景平台,你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和周围的自然风光。
当天气晴朗时,你甚至可以看到远处的山脉和湖泊。
方塔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它的钟声。
每天整点,方塔的钟声会响起,告诉人们时间。
这个传统已经延续了几个世纪,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在方塔附近,还有许多有趣的景点和活动。
你可以参观附近的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你也可以去附近的公园散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最后,我希望你们在方塔度过愉快的时光。
请记住,方塔是这座城市的骄傲,也是我们的文化遗产。
希望你们能够欣赏到它的美丽和伟大。
谢谢大家!方塔导游词范文二:大家好!欢迎来到方塔!方塔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我将带领大家参观这座古老而壮观的建筑。
方塔建于17世纪,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它的外墙由灰色石头砌成,给人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感觉。
方塔高达150米,共有12层。
每层都有独特的设计和装饰,展示了当时的建筑艺术和文化。
方塔内部同样令人惊叹。
你可以乘坐电梯或爬楼梯上到顶层,欣赏到城市的全景。
在顶层,你可以俯瞰整个城市的美景,感受到方塔的壮丽和宏伟。
如果你对摄影感兴趣,这里也是一个绝佳的拍照地点。
在方塔的周围,有许多有趣的景点和活动。
你可以参观附近的博物馆,了解这座城市的历史和文化。
你也可以去附近的公园散步,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方塔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那就是它的钟声。
芒市大金塔导游词讲解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美丽的芒市,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芒市大金塔。
这座宏伟的建筑是芒市最具代表性的景点之一,让我们一起领略它的魅力。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芒市大金塔的历史。
这座塔始建于17世纪,是由缅甸国王所建。
当时,为了修建这座塔,国王下令将一棵树龄超过千年的大金树作为材料。
因此,这座塔也被称为“大金树之塔”。
这座塔是缅甸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吸引了无数信徒前来朝拜。
接下来,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大金塔的美景。
这座塔以其雄伟壮观的外形和精美的细节而著称。
塔身高达76米,是芒市最高的建筑之一。
塔身周围环绕着许多小塔和佛像,让人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
在塔的顶部,有一个金色的尖顶,远远望去,十分耀眼。
此外,大金塔的外观采用了缅甸传统的建筑风格,雕刻着许多精美的图案和花纹,令人叹为观止。
进入大金塔内部,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佛像和壁画。
这些佛像和壁画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缅甸佛教文化。
在大金塔的顶部,有一个金色的钟楼,钟楼内悬挂着一口巨大的金色钟表,每当下课时,钟声悠扬,传遍整个芒市。
除了欣赏大金塔的美景之外,我们还可以了解到它的文化背景。
缅甸是一个拥有悠久佛教历史的国家,其佛教文化已经成为了该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金塔作为缅甸佛教文化的代表之一,每年都吸引了无数信徒前来朝拜。
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宗教氛围和信仰的力量。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还可以了解到一些关于大金塔的传说和故事。
例如,有一个传说说,在修建大金塔时,有一位工匠因为不满工资待遇而罢工,结果被国王下令处死。
然而,在工匠死后,他的灵魂化为一只鸽子,继续守护着这座塔。
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可以在大金塔周围看到这只鸽子飞翔。
最后,让我们来品尝一下当地的美食。
芒市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城市,其美食文化也十分丰富。
在这里,我们可以品尝到许多特色美食,如缅甸烤鱼、缅甸面条、缅甸咖啡等等。
此外,还可以尝试一些当地的传统饮品,如缅甸茶和缅甸咖啡。
黔灵山公园弘福寺导游词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省最大的佛教丛林为贵州首刹。
寺院殿堂,结构典雅,规模宏大,廊庑广阔,亭台遍布,清幽古雅,春天莺歌燕舞,白花争艳,秋日丹桂飘香,红豆生辉。
主要建筑有法化塔、九龙壁、大山门、钟鼓楼、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玉佛殿、藏经楼、说法堂、客堂、双桂楼及方丈苑;有碑廊、素香斋、五观堂和五百罗汉堂等大小建筑72座,加上放生池与茶楼等处,占地近11433平方米。
进入寺内礼佛观光,令人有梵宫深邃,庄严肃穆之感。
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赤松和尚云游来筑,结茅庵于山中,继而募化四方,建成此寺,名曰黔灵山弘福寺,“弘福”二字乃“弘佛大愿,救人救世;福我众生,善始善终”之意。
山寺之开创,即始于世。
赤松是为本寺开山始祖,佛法为临济一系之正宗,乃禅门五宗之一。
清乾隆四年(1739)清廷颁赠《大藏经》一部,清雍正特许开期传戒。
民国期间,曾为贵州佛教会所在地。
民国十八年(1929)果瑶法师于此创建贵州佛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怀一法师主持法锡,躬耕自食,修头陀行。
“文革”期间,寺废僧散,院宇他用。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及贵阳市人民政府为恢复弘福寺屡有决策。
1983年,弘福寺列为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同时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7月28日交还僧人管理,由贵州省佛教协会会长慧海法师主持寺务。
在省市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关怀重视和四从弟子的支持下,慧海法师经过十余年诛茅觅础,苦心经营,不仅将弘福寺殿堂修复一新,还增添了不少新的建筑物,重复以往庄严恢宏的气象,成为贵州省一座庄严雄伟、道风纯正、禅门临济中兴祖庭。
师这功德,堪与赤松和尚媲美,而并垂不朽矣。
沿“九曲径”蜿蜓盘旋,经二十四拐,可抵达寺庙。
寺庙殿宇雄伟,佛像庄严,石塔林立,古木参天。
径旁摩崖石刻不绝,其中“虎”字高6米余,题名岱山赵德昌书,实为清著名书画家孙清彦〈竹雅〉代笔。
寺后象王岭望城台上(海拔1270米),建有“瞰筑亭”(1986年春刘海粟大师亲书)。
柯岩大佛导游词柯岩大佛导游词导游词的宗旨是通过对旅游景观绘声绘色地讲解、指点、评说,帮助旅游者欣赏景观,以达到游览的最佳效果。
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柯岩大佛导游词,希望大家认真阅读!【1】柯岩大佛导游词大家好,我叫黄书琳,黄色的“黄”、书本的“书”、王旁双木“琳”。
柯岩风景区位于绍兴城西八公里,距杭州东郊十二公里处,毗邻萧山国际机场,宛台一颗镶嵌在江南水乡这方神奇土地上的明珠。
绍兴柯岩风景区有三大特色景区:柯岩景区、鉴湖景区、鲁镇景区,游玩这些景区要三至五小时的游程。
现在大家跟我游玩的是柯岩景区,它是柯岩风景区的核心景区,体现石文化,佛文化和名士文化。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莲花听音,地上的石莲花,半径九点九米,由九十九块巨石雕刻而成,喻意“九九归一”。
右侧为国内最大的砖雕回音经壁,上刻金刚经,又名“莲花听音“。
如果站在莲花的中间说话,就会出现回声,大家可以试一试。
再往前走几步就来到拜台,大家可以看见天工大佛。
天工在佛开凿于隋代,竣工于初唐,历经石工三代凿成,高二十点八米,两耳可通人,为浙江四大名佛之一,。
佛前拜台长二十三米,宽二十一米,高一点二米,刻有佛教万字符及六字真言。
四周石栏外雕刻有四十作尊佛像。
距今一千三百多年。
大家可以在拜台上拜一拜天工大佛。
只要再走几步,绕个弯,大家就可以看见天下第一石――柯岩云骨。
柯岩云骨耸立在水中,上大下小,犹如一支巨大无比的冰激凌。
柯岩云骨又名“炉柱晴烟”。
炉柱即云骨,为隋唐以来采石遗迹,高三十米,底宽六米,最薄处不足一米,远观如一柱烟蔼,袅袅升空,故名“炉柱晴烟”。
大家继续往前走,我们到达了百船码头,请大家和我一起上船。
现在我们到达码头了,走了几分钟后,我们到了五桥步月,走过五桥步月,再走过高桥,白玉长堤(古纤道)就映入眼帘,一边走着白坟长堤一边我给大家介绍一下鉴湖,鉴湖为柯岩景区一个集水文化、桥文化、酒文化于一体的景区,面积一点四七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百分之四十八点七,有东汉笛亭、南洋秋泛、五桥步月、葫芦醉岛四大景点。
贵阳弘福寺导游词每到一个旅游景点,导游总会给游客们解说。
那贵阳弘福寺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来的贵阳弘福寺导游词,希望大家能够在阅读中学会如何写导游词。
贵阳弘福寺导游词各位团友,欢迎你们来到弘福寺,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许,也可以叫我许导。
非常开心能够与大家相识在这。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里。
在登临弘福寺之前,我们会经过一条盘山古道——“九曲径”。
这条上山捷径是在清康熙二十年(1688年),弘福寺开山祖师赤松和尚为方便朝山者所开辟的。
因全径有九个拐383级石阶,而得名。
沿途有古佛洞、灵官亭、洗钵池等古迹,并有摩崖石刻:“黔灵胜境”(康熙四十五年1760年田由石阡府陈奕禧题书)、“第一山”(明嘉庆年间)、“心即是佛”(佚名)、“多行好事,广积阴功”(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孟夏官至总兵赵德昌书)、“黔南第一山”(1959年10月董必武题)、“正眼法藏”(1991年田光烈书)等。
其中最大的一个摩崖字“虎”,很多人不知其意。
因为黔灵山乃佛教名山,而虎则是林中之王,以虎镇山,以便弘扬佛法。
该字高6.5米,宽3.92米,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官至总兵赵德昌所书。
九曲径在弘福寺大门正对面有一大型石雕壁——九龙浴佛。
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诞生时,从天上不同方向飞来九龙为之吐水沐浴。
该石雕于1992年10月落成。
中间那位就是释迦牟尼,他原名乔答摩。
悉达多,出生于公元前六二三年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即今尼泊尔境内)。
父亲便是该国国王净饭王,母亲名摩耶,是拘利国的公主。
他与我国的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按古印度的习俗,妇女怀孕后必须回娘家生育,当摩耶王后行至蓝比尼花园,在一棵无忧树下休息时,太子就从他的右胁下降生了。
看,他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自言自语“”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但注意的是,这里的“我”,字,并不是单指释迦牟尼本身,而是全体人类的每一个人。
就好比我们说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不仅指毛泽东的邓小平两人,而是指以他两位代表的两代领导人的共同思想与论著。
崇圣寺三塔导游词介绍崇圣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中国南方最大的佛教寺庙之一。
作为苏州市的重要景点,崇圣寺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而其中最著名的景观便是崇圣寺的三塔。
崇圣寺三塔是寺庙内最引人注目的景观之一,包括雷峰塔、卧佛塔、以及尊胜塔,三座塔都有自己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首先来介绍雷峰塔。
雷峰塔是崇圣寺内最高的一座建筑,高达五十五米,因为其形状和姿势,被称为“倾斜的塔”,甚至还被评为中国十大古剧胜地之一。
雷峰塔因为它的传说故事而更加有名,相传如果你在塔内大声呼喊便会听到自己的回声,而这个回声就像是应和地回答你的问题。
此外,雷峰塔还有一个特殊的景象,每当晚霞映照着塔顶的时候,就像是一团巨大的火球在燃烧一般,美丽得让人十分震撼。
接下来是卧佛塔,卧佛塔是崇圣寺内的一座佛塔。
它的名字来源于塔边的一尊长26米的卧佛雕塑。
这座雕塑是中国南方最大的卧佛雕塑之一,呈现出佛陀进入涅槃的姿势。
卧佛塔由三层组成,整座塔高五十一米,塔内还保存着许多精美的佛教文物,如佛经、铜钟等,不仅能够饱览到雄伟的卧佛雕塑,更能深入了解到这个寺庙的历史文化。
最后是尊胜塔,也是崇圣寺三座塔中唯一的砖木结构。
它的形状像是一块宝石一样四面八方的闪闪发光,独具特色。
尊胜塔的高度只有四十五米,比较矮小,但是其中木结构和雕刻都非常考究,深受许多建筑艺术家的崇拜。
塔内也存有许多贵重文物和佛教经典。
相信你早已被这三座独特的塔所吸引了。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崇圣寺的历史,更多神秘的传说,那么崇圣寺三塔绝对是你不可错过的一个景点。
站在崇圣寺三塔之中,你就能够深刻感受到南方建筑的风格和韵味,领略到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西夏王陵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塞上江南的宁夏游玩。
俗话说得好,唱歌跟着感觉走,旅游跟着导游走。
我就是你们此次行程的导游,我叫张文婷,大家可以叫我小张,也可以叫我张导。
我们的司机师傅姓李,李师傅已经有十几年的驾龄了,所以大家可以把开心交给我,把放心交给我们的李师傅。
我和李师傅会尽力的让你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各位朋友能配合我的工作,让我们有一个愉快的假期。
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是塞上江南著名的西夏王陵景区。
我们从酒店出发到西夏王陵,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西夏王陵的概况。
各位朋友都知道我国的古代王陵非常多,首都北京就有宏伟的十三王陵,西安又有闻名世界的始皇陵,而我们宁夏的西夏王陵则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1988年西夏王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西夏王陵位于银川市西郊,贺兰山东麓中段。
王陵坐北朝南,平地而起,占地面积为10万平方米以上。
西夏王陵是西夏王朝的皇家园林,规模与北京十三陵、河南巩县宋陵相当,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
王陵东西宽约5千米,南北长约10千米。
在这个范围里,有9座帝王陵和254座陪葬陵。
这些陪葬墓形状、规模各不相同。
说到西夏王陵我就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西夏王朝了。
西夏王朝是指1038年到1227年由党项人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国家。
公元1038年,党项民族英雄李元昊在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上建立了大夏国,自称“大白高国”。
因其在中原之西,所以宋人将其称之为“西夏”。
都城为兴庆府,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宁夏银川。
在西夏王朝,不光有党项人,还有汉、吐蕃、回鹘等多民族。
其统治范围大致在今天宁夏,甘肃,新疆、青海、内蒙古以及陕西的部分地区,其疆域方圆数千里,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界萧关,北控大漠,幅员辽阔。
党项人最早居住在今天的西藏、青海、四川等省区的交界地区。
由于吐蕃族的扩张,党项族为了免遭厄运,被迫背井离乡,向北迁移,通过多次的辗转迁移,最终定居在今天陕西米脂一带。
关于宁夏景点导游词汇总宁夏地处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过渡地带,又是河套文化与丝绸之路的交融区,古老深远的黄河文化、特色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独一无二的西夏文化、颇具特色的移民文化和浓郁粗旷的边塞文化工具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从而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遗迹和探寻不尽的奥秘。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宁夏景点导游词,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关于宁夏景点导游词1又名大佛寺,位于中宁县西北的石空山南麓,《甘肃新通志稿》载其造于唐代,“寺内造像皆唐制”。
西夏、元代重修增制。
这里原有上中下三寺,13个洞窟。
现存最大的洞窟是九间没梁寺洞,面宽12.5米,进深7.4米,高约25米。
洞窟内竟无一根梁柱,俗称“九间没梁寺”。
宁夏第一座以清代仿古建筑群为主体的小型园林――宁园,于1987年国庆节期间落成。
宁园位于银川市解放东街南侧。
从西门进园,便进入盆景区。
主要区由“兴庆殿"、“沁茗"阁、碑、廊及水池组成。
“兴庆殿"是园中最高大的殿宇。
殿内壁画“西夏风云"艺术地再现了我国历史上西夏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风土人情。
“兴庆殿"前的方型水池中置汉白玉石雕“哪吒闹海"。
“兴庆殿"左侧是卷棚式仿古建筑“沁茗"阁,右侧则是一个四角由重檐亭和一个六角亭连接的曲折碑廊,名“翰墨"。
廊壁刻有毛泽东、董必武及区内外书法家的作品。
东区的北面是一组大型假山,有池塘、藤架、花池、供游人活动休息。
近几年,为了发掘被淹埋的文化艺术宝藏,自治区和中宁县人民政府对石空寺石窟进行了清理和修理工作,大部分石窟及寺院已整修和重建。
石空寺始建于何时,尚难明确论断。
据明代史料记载,称其为“元故寺"。
对于石窟的开凿年代,历来有唐、西夏、元三种传说。
今天从窟室的形制和风格看,以始凿于唐代的可能性最大。
石空寺石窟,明清时代成为远近闻名的风景之一,曾有“石空夜灯"之称。
佛教寺庙导游词范文(精选9篇)佛教寺庙导游词范文(精选9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
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佛教寺庙导游词范文(精选9篇),欢迎大家分享。
佛教寺庙导游词1走上六级台阶,这两侧黑漆柱上就是王尔烈的"遵大路以仰瞻高山卓尔,叩禅关而徐步御风冷然"这副楹联了,当年王尔列曾在此庙中苦读数年,为清风寺留下了难得的墨宝。
再看寺庙正门,上方挂有三块牌匾,分别写着"首山古刹""清风寺""东都胜迹",内层还有一块也是写着"清风寺"的牌匾,这些都是90年代修复清风寺时县长陈敬东为清风寺所题。
正门门口两侧有两个石鼓,真名叫椒图,跟石狮子一样是保护庙的,传说椒图是龙的儿子,像水里的螺蛳,有一圈圈的螺纹,他喜好闭合,放在门前跟石狮子一样是看门的,一般人照着他的外形也叫他石鼓。
其作用其实是支撑正门或中门的门框、门槛和门扇的枕石,另一个作用是它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与门梁上的砖雕、彩绘相应成趣。
每一种类型的石鼓上都雕有不同的吉祥图案,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
其雕刻工艺精湛,惟妙惟肖,堪称石雕工艺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这里的石鼓上刻有鹿、花、松、凤。
说起砖雕这里也有几处,正门的北面廊檐下东西各有"福"字和"寿"字两处,东西厢房的南墙各雕有莲花和牡丹。
都是用青砖雕刻而成。
可以看出当时的匠人雕刻技术娴熟、细致。
皇族的宫殿大多是琉璃异彩,富丽堂皇。
而这里则青砖青瓦,虽比不上皇宫的豪华气派,却有着它自己独特的古朴、沉静的特点。
这柱下的圆圆的石头叫石珠,即柱礎,高略等于柱径,还有豆子形、花瓣形、莲瓣形及八角形等等。
木造寺庙的柱珠,特别由石块雕成,可防水渗入木柱,也有美观的作用。
实用的灵山大佛导游词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约30公顷。
从灵山大型果园停车场步行至照壁广场,可见三山环抱,灵山大佛巍然屹立,气势雄伟壮观。
大佛南临太湖,背倚灵山,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地灵形胜,风水绝佳,为难得之佛国宝地。
灵山大照壁长41.6米,高6.63米,正面“灵山胜会〞石刻组雕,神仙道伟,千人千面,栩栩如生;反面为“唐僧赐禅小灵山图〞。
这尊宏伟庄严的大佛是中国佛教界近百年来最大的一件盛事。
同时也会成为太湖明珠—无锡的标志之一,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作为世界上最高大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立像。
灵山景区门楼为城楼式建筑,旅客由此入园,即至佛手广场。
佛手广场建有天下第一掌,为大佛右手复制件,印相为“施无畏印〞,表示除却众生痛苦,抚慰众生心灵。
“好运摸佛掌〞使人人得以与佛亲近,祈佑平安。
灵山放生池乃信众放生之所,表达佛陀好生之德。
放生池上有三桥,东为慈恩桥,西为普渡桥,中为大觉桥,取意为经慈恩桥可消灾,过普渡桥当得福,走过大觉桥,众生当收摄身心,步入清凉佛地——祥符禅寺。
祥符禅寺始建于唐,传为玄奘法师赐禅小灵山时初建,历宋、元、明、清乃至近代,已有千余年历史。
祥符禅寺后杏坛广场,古银杏树为小灵山刹僧人手植,老枝苍虬,春华秋实,至今已有一千三余岁。
杏坛广场左侧有百年香樟,顶分三枝,酷肖三香,名为“三炷香〞;右侧“佛手樟〞,顶分五枝,形如佛手。
八角井为千年古井,上建有八角龙亭;白莲池中还生长着神奇的无尾螺蛳。
[3] 从杏坛广场住上,攀218级登云道,看六角古井,观七级浮雕,于大佛基座游览灵山佛教文化博览馆。
博览馆以神州五方五佛、中华四大佛山、藏传、南传、汉传三大佛教语系以及佛教文化艺术为展览主线,充分展示博大精深的佛教义理和文化。
自博览馆乘电梯而上,游客还可参与“平安抱佛脚〞活动,登高望远,凭栏临风,近可观景区全景,远可观太湖湖光山色。
从大佛足部步行而下,可参观灵山万佛殿。
灵山万佛殿供奉着近万尊灵山大佛之真身小佛像,供游人瞻拜迎请。
景洪大金塔导游词
景洪大金塔是西双版纳最高的一座佛塔,位于勐腊县易武镇南章村,海拔545米,距勐腊县城40公里。
该塔是澜沧江畔最古老的佛塔,始建于公元908年,现存
高达63米,共7层,塔身金碧辉煌。
大金塔建在一座高5米、直径14米的圆形大石台上。
石台呈椭圆形,四周刻有六字真言,正中刻“佛光普照”四个大字。
石台高2米,宽1.1米。
石台上建有一座八角形砖塔。
大金塔上的砖塔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塔身内藏有一枚佛牙舍利,在云南佛教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金塔曾于1959年被毁,1965年3月进行修复,并在塔
身周围种上了花草树木。
2001年5月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金塔是西双版纳的地标建筑之一。
在景洪城的北郊约五公里处,有一座名为“南章村”的地方,南章村前有一座小山叫“小鸡笼山”。
—— 1 —1 —。
崇圣寺三塔经典导游词崇圣寺,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佛教寺院。
寺内有着三座著名的塔,分别是琼华塔、舍利塔和钟塔。
这三座塔象征着佛教的智慧、信仰和慈悲。
下面是崇圣寺三塔的经典导游词。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欢迎来到崇圣寺,我们将为您介绍这座古老而庄严的佛教寺院的历史和文化。
崇圣寺创建于150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是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
寺内保存着许多古建筑和文物,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三座塔。
首先,让我们来到琼华塔,它是崇圣寺最高的塔楼。
琼华塔始建于明朝,高达80米,共有13层,它是崇圣寺的标志性建筑。
塔身呈八角形,每层都有精美的雕刻和泥塑,展现了佛教的故事和道教的符号。
从塔顶望去,可以俯瞰整个南京市区的美景,尤其是秋天的时候,红叶翩翩,景色美不胜收。
接下来,我们来到舍利塔,舍利塔是崇圣寺最重要的建筑之一。
舍利塔也被称为佛塔,它是用来安放佛教徒的遗物舍利的地方。
舍利塔建于唐朝,高约40米,塔顶有一彩绘的铜质塔刹。
在舍利塔内,有一间供奉释迦牟尼佛的小殿,游客们可以在这里瞻仰佛像,祈福和烧香。
最后,我们来到钟塔,钟塔起到寺庙的报时作用。
钟塔高约25米,建于清朝,有7层。
在每天的正午,钟塔内的巨大钟声会传遍整个城市,提醒人们时间的流逝。
钟塔塔顶还设有一座小殿,供奉观音菩萨,这也是来崇圣寺游玩的游客们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除了三座塔,崇圣寺还有其他值得一看的景点。
寺内的大雄宝殿是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筑,内有三尊佛像,分别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雄伟壮观。
其他如方丈室、藏经楼、天王殿等建筑也非常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
崇圣寺不仅是一座具有宗教意义的寺庙,也是南京市的标志性建筑,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寺内的塔楼和文物见证了佛教在南京地区的发展历程,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建筑和雕刻艺术的卓越成就。
在参观崇圣寺的时候,请大家注意保持安静,尊重寺庙的宗教信仰和历史文化。
同时,遵守游览秩序,不乱扔垃圾,保护好这座古老而神圣的寺庙。
宏佛塔导游词范文3篇宏佛塔,俗称“王澄塔”,坐落在宁夏贺兰县潘昶乡一废寺中,残高米。
因下面是学识网为大家带来的宏佛塔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宏佛塔导游词范文1:贺兰宏佛塔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潘昶乡红星村东的一座废弃寺院内。
塔高米,建在由黄土夯筑的地基上。
宏佛塔的一至三层为楼阁式塔身,上为体量巨大的覆钵式砖塔,是传统中国楼阁式建筑与喇嘛塔相结合的复合式空心砖塔,塔身各层上部用砖砌出兰额、斗拱和迭涩砖塔檐,檐上作出平座栏杆,上为十字对折角覆钵塔。
由塔基、塔身、塔刹组成。
底部为圆形束腰式须弥座,座上砌肩覆钵塔,塔身作宝罐状,上存刹座和两层相轮,由亚字形刹座托承三十三天。
塔心室向上内收迭涩对顶。
塔室呈八角形。
宏佛塔的砌筑,不设大型须弥座,直接建在夯筑的地基上,采用仿辽的沟纹砖与条砖,而且有西夏独具的掌纹砖,这为国内现存的宋《嘉靖宁夏新志》有“三塔湖”在城东北30里的记载,辽佛塔中所仅见。
其方位与宏佛塔相似,这说明明朝时这里有三塔,从出土文物考证,宏佛塔所在寺院曾是一座等级很高的皇家寺院。
很可能是史金波先生考证出的西夏“大度民寺”。
1987年宁夏自治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贺兰县文管所在对宏佛塔进维修时,从塔的天宫中清理出土了大量的西夏绢质彩绘大日如来、菩萨、护法金刚奶瓶ǚ鹣瘛泥塑、彩塑佛像、木雕佛像、木塔、西夏文经版等珍贵文物,证明该塔始建于西夏晚期(11801190年),距今约八百年历史,明、清等朝进行过修葺。
现在宏佛塔由贺兰县文物部门派专人管理,接待游客。
宏佛塔导游词范文2:宏佛塔在贺兰县东北潘昶乡。
是一座外形结构比较奇特的密檐式厚壁空心砖塔。
塔身和塔刹高度相近,通高25绝迹主。
塔身3层,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南面辟一高为米的券门,门楣上端两侧砖雕龙、凤图案。
塔身每层上下有双重檐,檐下雕两组斗共。
塔身之上为塔刹。
始建年代不详,从塔的建筑风格分析,可能是明代以前所建。
宏佛塔位于贺兰县潘昶乡王澄村南面的一处废寺内,距银川20余公里。
甘肃宏佛殿导游词“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从古至今便是我们中国人好善乐施的简单术语,也是扶危济贫、治病救人民族英雄们的谦虚之辞。
即便在当代的文艺创作中,他们也是解救苍生生命的主角们随口说出的惯用语。
那麼到底什么是“浮屠”呢?这并并不是每一个我们中国人都能回应的难题。
实际上,浮屠便是佛殿,尽管佛殿针对全部的我们中国人来讲并不佰生,但假如要问“佛殿是用于作哪些的?”依然是一个不易回应的难题,这就必须大家最先去掌握佛殿的由来、主要用途,及其它的种类、构造这些。
塔,梵语称之为Stupa,古时候的印尼便是坟冢的意思。
从印尼的梵语翻译成汉语以后,以前发生了佛图、浮屠等译音名字,和方坟、圆冢、高显等直译名字。
而“塔”则是古时候的我们中国人给与这类印尼传出的工程建筑的一种很具象化的名字,最开始常见于魏晋葛洪写的《字苑》一书。
流传如来佛释迦摩尼佛涅磐之后,徒弟们把他的火化过程了,尸骨在火花当中凝固变成五彩斑烂、击之不破的结晶体物,称之为舍利子。
流传释迦还遗留下来了他的身骨、头上骨、牙、头发、指骨这些,全是佛的舍利子。
那时候有八个我国的君王听闻释迦涅磐了,都领着兵将前去角逐如来佛的舍利子,最终她们各自获得了一份,依照印尼历史悠久的民间风俗在自身的我国建塔供奉了起來。
这种佛殿的下边都是有秘境,里边都收藏着释迦如来佛的舍利子。
因为佛家教徒们将释迦如来佛的舍利子视作一种高于一切的崇高物件,因此佛殿就不但变成了释迦涅磐的代表,也是佛家弟子们毕恭毕敬的目标了。
佛家觉得:教徒们假如能习惯性地围绕着佛殿作礼拜,就可以在来生获得强大的福报和福气。
因此,围绕着佛殿作左旋体星期,也就变成那时候的僧人们每日必作的课程了。
值得一提的是,便是修建佛殿自身也是一项福报个人行为。
在释迦涅磐二百多年之后,印尼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就以前打开了最开始的八个舍利塔中的七塔秘境,取下舍利子,把他们分为很多份,随后在他散播佛家的众多地区内广泛建塔供奉。
这类做法还常常被后人的佛家善信所仿效。
南山大佛导游词5篇南山药师玉佛成为景区两大亮点,新落成的南山华严世界,包括五方五佛殿、药师颂动感音乐喷泉和转经回廊等,为南山旅游景区再添宗教文化胜景。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南山大佛导游词,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南山大佛导游词1各位团友大家好,您瞧,又是一个艳阳天,让我们带着同阳光一样灿烂的好心情,愉悦的开始我们今天的行程。
今天我们即将前往的就是我们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在大家眼中,三亚除了有洁净的天空、湛蓝的大海、碧绿的椰林之外,还有什么呢,大家对海南的历史文化又有多少了解呢?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地方是国家5A级景区――南山文化旅游区,相信在那里大家可以真切感受一下海南岛独特的文化了。
南山文化旅游区位于三亚市以西40公里处,古称鳌山,海拔为487米,是中国纬度最南的山。
该景区规划和环境保护控制面积为50平方公里,它是集佛教文化、热带海洋风光、民俗风情和历史古迹为一体的多功能的大型文化旅游区。
在三亚热带海滨,它不仅最具规模,而且是目前我国唯一的通过国际环境管理质量认证的景区。
被海南省授予“生态环境恢复与保护示范工程”的称号。
目前该景区有大门景观区、长寿谷、南山寺、海上观音文化苑等6大部分组成。
各位游客朋友们,请大家准备一下,我们马上就要到南山文化旅游区了。
大家看到这块花岗岩巨石了么,上面刻有“南山佛教文化苑”七个大字,这是由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题写的。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南北朝风格的阙楼是南山佛教文化苑的大门――不二法门。
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不二法门的正面和背面分别题有“不二”、“一实”四个大字,它是由我国著名书法家顾廷龙先生题写的。
按照佛教理解,不二是佛家84000个法门中的至高法门,“不二”就是“一实”,万事万物归根到底都是平等的,没有彼于此之间的区别;除此之外有人还认为“不二”意为不要以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尊重别人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走进不二法门,我们来到了慈航普度园,既然到了这里,就不得不跟大家说一说园里观音阁供奉着的稀世艺术珍宝、世界上最大的一尊金玉观世音了。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崇圣寺三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北部1.5公里处,西对苍山应乐峰,东对洱海,距山脚约为1500米。
南336米处有桃溪向东流过。
北76米处有梅溪,东靠滇藏公路。
三塔由一大二小三阁组成。
大塔又名千寻塔,当地群众称它为“文笔塔”,通高69.13米,底方9.9米,凡16级,为大理地区典型的密檐式空心四方形砖塔。
南北小塔均为十级,高42.17米,为八角形密檐式空心砖塔。
三座塔鼎足而立,千寻塔居中,二小塔南北拱卫。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一)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处,东临洱海,西靠苍山应乐峰。
崇圣寺建成的时间为南诏国后期,为南诏国第十代王劝丰佑时(824—859年)所建。
建成之后即为南诏国和大理国时期佛教活动的中心,到大理国时成为著名的皇家寺院。
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誉。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国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所写的三塔寺和现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天龙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龙寺。
崇圣寺壮观的庙宇建筑在清咸丰同治年间烧毁,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来。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观音,大理地区观音崇拜极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称观音街。
《续云南通志》记载:“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内有观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时董善明铸。
”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被评为全国AAAA级旅游区。
关于云南崇圣寺三塔的导游词5篇(二)各位朋友,欢迎来到“南诏故都,魅力古城”—大理。
大理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大理是白族的聚居地,四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在洱海地区繁衍生息,汉代设县后同中原交往沟通,成为了中央王朝与缅甸、印度交通的中转站。
中文导游词:宏佛塔导游词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乐善好施的通俗用语,也是扶危济贫、救死扶伤义士们的谦逊之辞。
既使在现代的文艺作品中,这句话也是拯救众生性命的主人公们脱口而出的惯用语。
那么究竟什么叫“浮屠”呢?这并不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回答的问题。
其实,浮屠就是佛塔,虽然佛塔对于所有的中国人而言并不佰生,但如果要问“佛塔是用来作什么的?”仍然是一个不容易回答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首先去了解佛塔的来历、用途,以及它的类型、结构等等。
塔,梵文称作Stupa,在古代的印度就是坟冢的意思。
从印度的梵文译成汉文之后,曾经出现了佛图、浮屠等音译名称,和方坟、圆冢、高显等意译名称。
而“塔”则是古代的中国人给予这种印度传来的建筑的一种很形象化的名称,最早见于晋代葛洪写的《字苑》一书。
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涅槃以后,弟子们把他的遗体火化了,遗骨在火光之中凝结成了五彩斑烂、击之不碎的结晶物,称作舍利子。
相传释迦还遗留下了他的身骨、头顶骨、牙齿、毛发、指骨等等,都是佛的舍利子。
当时有八个国家的国王听说释迦涅槃了,都带领兵将前来争夺佛祖的舍利,最后他们分别得到了一份,按照印度古老的传统习俗在自己的国家建塔供养了起来。
这些佛塔的下面都有地宫,里面都珍藏着释迦佛祖的舍利。
由于佛教信徒们将释迦佛祖的舍利子视为一种至高无上的神圣物品,所以佛塔就不仅成为了释迦涅槃的象征,更是佛家弟子们顶礼膜拜的对象了。
佛教认为:信徒们如果能经常性地环绕着佛塔作礼拜,就可以在来世获取无上的功德和福报。
所以,环绕着佛塔作
右旋礼拜,也就成为当时的僧侣们每日必作的功课了。
不仅如此,就是建造佛塔本身也是一项功德行为。
在释迦涅槃二百多年以后,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就曾经打开了最早的八个舍利塔中的七塔地宫,取出舍利子,把它们分成许多份,然后在他传播佛教的广大区域内普遍建塔供养。
这种作法还经常被后世的佛教信众所效仿。
时至今日,佛祖的舍利塔遍布于中亚、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各地区,在中国的大地上,古塔的数量就有上万座。
说到这里,人们不禁会问:这么多的佛塔下面难道都有释迦佛的真身舍利子吗?当然不会的,供奉真身舍利的佛塔是屈指可数的,而大部分佛塔下面供奉的只是象征性的佛舍利。
用什么来作象征性的舍利呢?佛经上说:信众们修建佛塔,如果找不到佛的真身舍利子的时候,可以用金、银、琉璃、水晶、玛瑙等珍宝来代替;如果实在无力求得这些宝物,也可以到大海边去拾取清净的砂粒,或者采集一些药草、竹木的根节来制造舍利。
只要具有真诚的信佛之心,这些象征物品在信徒们的眼里也就完全具有了如真身佛舍利一般的功能与作用。
另外佛教的经典集中了释迦牟尼的所有思想与智慧,是佛教信众通往涅槃境界的指路明灯,因此,在有的古塔中,一些佛教经典也被当作舍利供奉在了塔身之中。
经典是不同于真身舍利的,所以,珍藏在佛塔之中的经典被佛教称作“法身舍利”。
不论是真身舍利还是法身舍利,它们所在的宝塔都会被称作“舍利塔”。
但也有一种佛塔只是被用来作为释迦牟尼象征的,塔下并不埋藏舍利子,因此就不具备坟冢的性质,如在石窟洞里用石头雕刻出来的
佛塔就是这样的。
这种塔在梵文佛教文献中叫Chaitya,汉语的音译称作“支提”或“制底”。
任何形式的文化艺术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作为佛教信仰的重要标志之一的佛塔也是这样的。
当建造佛塔的思想从印度走向四面八方之后,各地区的佛教信徒们在接受印度佛塔建筑样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结合着本民族的固有文化,创造出自己所喜爱的佛塔样式。
于是在佛教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各种各样的佛塔不断涌现,成为了古代信仰佛教的各民族建筑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中国的古塔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它们的外表造型和结构形式上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楼阁式塔:在中国古塔中的历史最悠久、体形大、保存数量最多,是汉民族所特有的佛塔建筑样式。
这种塔的每层间距比较大,一眼望去就象一座高层的楼阁。
形体比较高大的,在塔内一般都设有砖石或木制的楼梯,可以供人们拾级攀登、眺览远方,而塔身的层数与塔内的楼层往往是相一致的。
在有的塔外还有意制作出仿木结构的门窗与柱子等。
2、密檐式塔:在中国古塔中的数量和地位仅次于楼阁式塔,形体一般也比较高大,它是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而演变来的。
这种塔的第一层很高大,而第一层以上各层之间的距离则特别短,各层的塔檐紧密重叠着。
塔身的内部一般是空筒式的,不能登临眺览。
有的密檐式塔在制作时就是实心的。
既使在塔内设有楼梯可以攀登,而内部实际的楼层数也要远远少于外表所表现出的塔檐层数。
富丽的
仿木构建筑装饰大部分集中在塔身的第一层。
3、亭阁式塔:是印度的覆钵式塔与中国古代传统的亭阁建筑相结合的一种古塔形式,也具有悠久的历史。
塔身的外表就像一座亭子,都是单层的,有的在顶上还加建一个小阁。
在塔身的内部一般设立佛龛,安置佛像。
由于这种塔结构简单、费用不大、易于修造,曾经被许多高僧们所采用作为墓塔。
4、花塔:花塔有单层的,也有多层的。
它的主要特征,是在塔身的上半部装饰繁复的花饰,看上去就好像一个巨大的花束,可能是从装饰亭阁式塔的顶部和楼阁式、密檐式塔的塔身发展而来的,用来表现佛教中的莲花藏世界。
它的数量虽然不多,但造型却独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