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岩石的概念及其分类
- 格式:ppt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7
岩石和岩体的关系一、引言岩石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固体物质,是构成岩石圈的主要成分。
而岩体则是指具有一定规模和一定地质特征的岩石体。
岩石和岩体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将深入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岩石的定义与分类岩石是由矿物质和/或有机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聚合体。
根据岩石的形成方式和成分,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在地壳内冷却结晶而成,如花岗岩、玄武岩等;沉积岩是由岩屑、生物遗骸等沉积物在地表或水中沉积后经过压实形成的,如砂岩、石灰岩等;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岩石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的,如片麻岩、大理岩等。
三、岩石与岩体的关系岩石是构成岩体的基本组成单元。
岩体是由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岩石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和地质特征。
岩体通常由相互具有一定关系的岩石体组成,这些岩石体可以是同一类型的岩石,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岩石。
岩体的形成是在地质历史长期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地壳运动、构造变形等地质作用的影响下,一些岩石体被整体保留下来,并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和地质意义的岩体。
岩体可以是一个山脉、一座岛屿,也可以是一个矿床、一个矿区。
岩体的规模可以从数十米到数百公里不等。
四、岩石与岩体的区别岩石是岩体的组成单元,而岩体则是由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岩石所组成的。
岩石是最基本的地质单位,而岩体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地质意义的地质体。
岩石是岩体的构成要素,岩体是由一定数量和规模的岩石组合而成。
岩石是微观的,而岩体是宏观的。
岩石的形成有着明确的成因和地质背景,而岩体的形成则是在地质历史长期演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岩石的形成可以通过岩石学的研究来推断,而岩体的形成则需要借助地质调查和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五、岩石与岩体的意义岩石和岩体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对象,对于认识地球演化历史、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岩石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地球历史的演化过程,揭示地球内部的构造和物质组成,为勘探矿产资源、发展矿产经济提供依据。
岩石的名词解释
岩石的名词解释: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稳定外型的矿物或玻璃集合体,按照一定的方式结合而成。
是构成地壳和上地慢的物质基础。
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其中岩浆岩是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称火成岩;沉积岩是在地表条件下由风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产物经水、空气和冰川等外力的搬运、沉积和成岩固结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是由先成的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由于其所处地质环境的改变经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地壳深处和上地慢的上部主要由火成岩和变质岩组成。
从地表向下16公里范围内火成岩和变质岩的体积占95%。
地壳表面以沉积岩为主,它们约占大陆面积的75%,洋底几乎全部为沉积物所覆盖。
i这些岩石由于受到强烈的变质作用已转变为富含绿泥石和角闪石的变质岩,通常我称为绿岩。
岩石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岩石学是研究岩石的成因、组成、性质和分布等方面的科学。
岩石是构成地球地壳的一种天然物质,是地质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对象。
本文将详细介绍岩石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方法。
岩石学的基本概念1.岩石的定义岩石是由矿物、玻璃和有机物等自然界中的物质组成的固体。
它们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天然物质,构成了地壳、地幔和地核。
2.岩石的成因岩石的成因主要有三种类型: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上升的熔岩冷却结晶而成;沉积岩是由沉积颗粒在地表积累压实而成;变质岩则是由现有岩石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发生的变质作用。
3.矿物和岩石的区别矿物是由单一或多种元素组成的固体,具有固定的晶体结构和化学成分。
而岩石是由许多矿物组合而成,具有复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岩石学的分类方法1.按照成因分类根据岩石的成因,岩石可以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熔岩冷却结晶而成的岩石,包括火山岩和深成岩。
深成岩是由熔岩在地壳内冷却结晶而成,如花岗岩、岩浆质片麻岩等;火山岩则是由火山爆发或熔岩流冷却结晶的产物,如安山岩、玄武岩等。
沉积岩是由沉积颗粒在地表积累压实而成的岩石,包括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生物沉积岩。
碎屑岩是由碎屑颗粒在地表积累压实而成的岩石,如砂岩、泥岩等;化学沉积岩是由溶解在海水或湖水中的化学物质沉积体在地表形成的岩石,如石灰岩、盐岩等;生物沉积岩则是由生物遗骸、骨骼和贝壳等沉积体在地表形成的岩石,如煤、石膏等。
变质岩是由现有岩石在高温和高压作用下发生的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包括片岩、云母片岩和角闪岩等。
2.按照组合分类岩石根据不同的矿物组合也可以分为不同的岩石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火山岩和深成岩。
火山岩主要以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为主,它们是由火山喷发和喷出熔岩经过冷却结晶而成。
深成岩则包括花岗岩、辉长岩、蛇纹岩等,是由熔岩在地下深处冷却结晶而形成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岩石,如玻璃岩、耐火岩、石墨板岩等。
地理教案-陆地环境的组成——岩石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岩石的概念、分类及成因。
2.培养学生对岩石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岩石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岩石的分类和成因。
难点:岩石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地球表面的岩石景观。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岩石叫什么名字吗?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呢?2.基本概念(1)讲解岩石的定义:岩石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地貌单元,由矿物质组成。
(2)讲解岩石的分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岩石的成因(1)岩浆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
展示图片:岩浆岩的代表性岩石,如花岗岩、玄武岩等。
(2)沉积岩:由沉积物经过长时间的压实、胶结作用形成。
展示图片:沉积岩的代表性岩石,如砂岩、页岩等。
(3)变质岩:原有岩石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展示图片:变质岩的代表性岩石,如片麻岩、大理石等。
4.岩石的特点(1)硬度:不同岩石的硬度不同,如花岗岩硬度大,易于雕刻;石灰岩硬度小,容易风化。
(2)颜色:岩石的颜色多种多样,如红色砂岩、绿色页岩等。
(3)结构:岩石的结构有晶质结构、玻璃质结构等。
5.岩石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1)建筑材料:许多岩石是重要的建筑材料,如花岗岩、大理石等。
(2)工业原料:岩石中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金属矿等。
(3)地质灾害:岩石与地质灾害密切相关,如滑坡、泥石流等。
6.实践活动(1)观察岩石:让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岩石,了解其特点。
(2)讨论:让学生讨论岩石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7.课堂小结8.作业(1)查阅资料,了解我国岩石资源的分布情况。
(2)绘制岩石分类图,加深对岩石分类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岩石分类的实际例子:通过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区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例如,可以拿一块花岗岩和一块页岩,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颜色、纹理和硬度,并讨论它们的形成过程。
《矿物岩石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念一、矿物岩石学的定义矿物岩石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对地球物质的研究,特别是对构成地壳的矿物和岩石的组成、结构、性质、成因以及它们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过程的研究。
二、矿物的基本概念1. 矿物的定义:矿物是自然界中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均匀固体。
2. 矿物的特征:包括颜色、硬度、光泽、解理、比重等。
三、岩石的基本概念1. 岩石的定义: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
2. 岩石的分类: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第二节矿物岩石学的研究方法一、宏观研究方法1. 地质调查: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收集岩石和矿物的露头信息,进行地质填图和剖面测量。
2. 遥感技术:利用卫星或航空摄影获取地球表面的图像,分析岩石和矿物的分布特征。
3. 地球物理勘探:通过重力、磁法、电法等方法探测地下岩石和矿物的分布情况。
二、微观研究方法1. 显微镜观察: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矿物的形态、结构等特征。
2. X射线衍射分析: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确定矿物的晶体结构。
3. 化学分析:采用原子吸收光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方法分析矿物的化学成分。
4. 同位素分析:利用质谱仪等设备测定矿物的同位素组成,以研究矿物的来源和形成时代。
第三节矿物岩石学的发展简史一、古代矿物岩石学1. 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对矿物和岩石有了初步的认识,如泰勒斯的水成论和普林尼的《自然史》。
2. 我国古代:古籍如《山海经》和《本草纲目》记载了丰富的矿物岩石知识。
二、近代矿物岩石学1.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矿物学进入微观领域,矿物学家开始研究矿物的内部结构。
2. 18世纪:矿物分类学得到发展,如德国矿物学家亚伯拉罕·维尔纳提出的矿物分类体系。
3. 19世纪:地质学三大理论的建立,为矿物岩石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现代矿物岩石学1. 20世纪:矿物岩石学各分支学科的形成,如矿物物理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等。
《岩石学》章节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岩石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1. 研究内容岩石学主要研究以下几方面内容:(1)岩石的成因:探讨岩石的形成过程、形成条件及其地球化学背景。
(2)岩石的分类:根据岩石的成因、成分、结构、构造等特征进行分类。
(3)岩石的分布规律:研究岩石在地壳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4)岩石的演变过程:分析岩石在地质历史中的演化序列及其与地球动力学过程的关系。
(5)岩石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岩石的硬度、密度、磁性、电性等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6)岩石与地质作用的关系:探讨岩石在地质作用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2. 研究意义(1)基础科学意义:岩石学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对于理解地球的形成、演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资源勘查:岩石学为矿产资源勘查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寻找金属、非金属、能源等资源。
(3)环境监测:岩石学在地质环境评价、污染监测和治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4)灾害防治:岩石学研究有助于预测和防治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地震等。
二、岩石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 基本概念(1)矿物:具有固定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的天然物质,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
(2)岩石: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自然集合体,是地壳的基本组成部分。
(3)岩浆: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熔融或部分熔融的岩石物质。
(4)变质作用:原有岩石在温度、压力和化学成分变化的影响下,发生物理和化学性质改变的过程。
(5)沉积作用:地表物质在流体(水、风、冰)的作用下,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的过程。
2. 岩石分类(1)按成因分类:- 岩浆岩(火成岩):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 沉积岩(水成岩):由沉积物堆积、压实、胶结形成的岩石。
- 变质岩:由原有岩石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
(2)按成分分类:- 酸性岩:富含二氧化硅的岩石,如花岗岩。
- 中性岩:二氧化硅含量中等的岩石,如闪长岩。
- 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较低的岩石,如辉长岩。
- 超基性岩:二氧化硅含量很低的岩石,如橄榄岩。
初中岩石知识点总结一、岩石的类型1. 岩石的分类岩石主要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这三大类。
其中火成岩是由地壳深部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例如花岗岩和玄武岩;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体或化学沉淀物堆积形成的岩石,例如砂岩和页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火成岩、沉积岩或变质岩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例如片岩和大理岩。
2. 岩石的性质不同类型的岩石有着不同的性质,火成岩的结晶颗粒大,硬度高,抗风化能力强;沉积岩的颗粒细腻,有层状结构,容易分层剥离;变质岩的结晶颗粒较小而有序,硬度高,抗风化能力也强。
二、岩石的形成1. 火成岩的形成火成岩是由地壳深部的高温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
岩浆可以分为玄武岩、花岗岩等,根据其形成条件和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2. 沉积岩的形成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体或化学沉积物经过风化、磨蚀、沉积、压实等过程形成的。
其形成有着特定的环境条件,例如湖泊、海洋、河流等。
3. 变质岩的形成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有的岩石(包括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在不融化的情况下发生了结晶、形状、次生矿物或原有矿物的排列结构等方面的变化,形成了变质岩。
三、岩石的用途岩石在生活中有着多种用途。
火成岩可以用来建筑、雕刻和装饰等;沉积岩可以制作砖头、石灰等;变质岩可以作为地质材料和装饰材料等。
四、国内外的岩石地质中国地处欧亚大陆的东部,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种类繁多。
主要分布在东北的火成岩、华北的变质岩、长江中下游的火成岩和沉积岩、西南的岩石构造多样。
五、岩石的保护与治理由于自然条件剥蚀、水文作用、地质活动等,岩石往往受到自然侵蚀的影响。
对于岩石的保护与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总结:岩石作为地球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地球形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同学们应该通过学习岩石的相关知识,了解岩石的形成、类型和用途,进而增强对地质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也要关注岩石的保护与治理,促进岩石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各种各样的岩石汇报人:2023-12-26•岩石的基本概念•火成岩•沉积岩目录•变质岩•岩石的应用与价值01岩石的基本概念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天然固体集合体,是构成地球的主要物质。
定义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分类定义与分类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是地壳中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单质或化合物。
岩石的结构可分为晶体结构、非晶体结构和孔隙结构等类型,不同的结构对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工程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结构组成岩石的形成过程可以追溯到地球的形成和演化历史,不同成因的岩石在地球历史上具有不同的形成时期和环境。
形成岩石在形成后还会受到各种地质作用的影响,如变质作用、风化作用等,使岩石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性质发生变化。
演化02火成岩定义与特点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固化形成的岩石,是三大岩石中的一大类。
特点火成岩的矿物成分复杂,通常包含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等,颜色较深,硬度较高。
喷出岩是火山活动时从火山口喷出的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
特点喷出岩的矿物结晶程度较低,常呈隐晶质或玻璃质结构,常见的喷出岩有玄武岩、安山岩和流纹岩等。
定义侵入岩是岩浆在地表下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常呈柱状或板状体形态。
特点侵入岩的矿物结晶程度较高,具有明显的晶体结构,常见的侵入岩有花岗岩、闪长岩和辉长岩等。
火成岩的分布与形成过程分布火成岩广泛分布于地球表面,特别是板块交界带和地壳活动带附近。
形成过程火成岩的形成与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当岩浆冷却固化后形成火成岩。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火成岩的形成和变化对地球的地质结构和矿产资源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03沉积岩定义与特点定义沉积岩是由风化、侵蚀和沉积等作用形成的岩石,其形成过程中包含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等作用。
特点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可以清晰地看到其层状结构,且其矿物成分和颗粒大小随沉积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定义碎屑岩是由母岩经物理风化和侵蚀作用形成的岩石,其颗粒大小不一,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矿物组成。
岩浆岩石学期末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岩石的概念?在地球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地质作用自然形成的、主要由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包括生物残骸、胶体物质、火山玻璃和部分宇宙物质等)。
含义:①是地球发展过程中地质作用的产物②主要是天然的矿物集合体(按一定方式构成)③具有一定形态的固体2.岩石学的概念?是研究地壳和上地幔上部产出的各种岩石的分布、产状、成分、结构、构造、分类命名及其成因演化与成矿的关系等方面的一门独立科学。
第二章:岩浆及岩浆岩的特征1.岩浆的概念及特征?岩浆就是产于地壳深处或上地幔的富含挥发分的高温粘稠的硅酸盐熔融体。
2.岩浆作用的概念?地下深部形成的岩浆在上部地壳出现破裂时,压力降低,就沿一些断裂带向上运移,或侵入于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并随物化条件的改变,不断改变自己的成分直至冷凝为岩石的全过程。
亦称为岩浆活动。
岩浆作用分为:火山作用(或喷出作用)、侵入作用;相应形成的岩石为火山岩(或喷出岩)、侵入岩。
据形成深度,侵入岩又分为:深成岩(>10km)、中深成岩(3~10km)、浅成岩(<3km ) 。
3.岩浆岩的概念?岩浆岩是指由高温熔融的岩浆在地下或地表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故又称为火成岩。
注意:岩浆岩与岩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岩浆岩和岩浆成分不完全相同,岩浆中挥发份的含量要比岩浆岩多。
岩浆的成分具有以下特点:①主要成分为硅酸盐;②含少量金属硫化物和铁的氧化物;③极少量的碳酸盐;④另外含有一部分挥发组分。
4.岩浆中挥发分的作用?①可以降低岩浆粘度,增强岩浆的流动性;②降低岩浆中矿物的熔点,延长岩浆结晶时间;③促进有用微量元素的迁移和富集成矿,故又称为矿化剂。
5.注意:同成分的岩浆,在喷出地表后的温度要比在深部时高,原因是……6.影响岩浆粘度的因素?岩浆的成分、挥发成分、温度、压力第三章:岩浆岩的产状和相1.产状的概念?产状指岩浆岩地质体的形态、大小、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以及它形成时所处的地质环境等。
岩石的概念名词解释岩石是地壳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由不同矿物质组成的固体块状物质体。
它是地球表面的基本构成成分,对地球的形态、地貌和资源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岩石的分类、形成、特征和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岩石的分类岩石根据其形成过程和成分的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岩浆在地壳内凝固结晶形成的。
根据其成因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侵入岩主要包括花岗岩、辉绿岩等,它们是由岩浆在地壳内长时间冷却结晶形成的。
喷出岩主要包括玄武岩、安山岩等,它们是在地表喷发的火山岩浆迅速冷却的产物。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有机质、溶解物等在水、风、冰的作用下沉积形成的。
常见的沉积岩包括砂岩、泥岩、石灰岩等。
砂岩是由砂粒堆积形成的,泥岩是由粘土颗粒沉积形成的,而石灰岩则是由海洋中的有机质沉积变质形成的。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或化学反应条件下,岩石的组分、结构和矿物发生变化形成的。
变质岩包括片麻岩、云母片岩等。
片麻岩是由岩石在高温、高压下逐渐变质、层状结构的岩石,而云母片岩则是含有丰富云母的片麻岩。
二、岩石的形成过程岩石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地球内部、地表和地壳沉积等方面的多种力量和作用。
1. 火成岩的形成过程: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的岩浆快速冷却结晶形成的。
当地壳产生运动或岩石熔化时,岩浆会从地下深处上升到地表。
当岩浆喷发出来时,迅速冷却,形成喷出岩;而当岩浆在地壳内冷却,会形成侵入岩。
2.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沉积岩是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使岩屑、有机质、溶解物等沉积形成的。
岩石风化、侵蚀以及河流、湖泊、海洋的作用将岩屑颗粒搬运到低洼地带或湖泊海洋中,然后经过长时间的压实、胶结作用形成沉积岩。
3.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或化学反应条件下,组分、结构和矿物发生变化形成的。
当岩石处于地球深处,由于地壳运动的作用,岩石可能会进入高温高压区域,经历岩石熔融、结晶和变质等过程,最终形成变质岩。
地质学中的岩石分类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和演化历史的学科,而岩石则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
岩石的分类是地质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本文将探讨地质学中的岩石分类,并介绍其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和方法。
一、岩石的基本组成和分类原则岩石是由不同矿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它们在地球内部或地表形成,并通过各种地质过程进行演化。
根据岩石的形成过程和组成成分,我们可以将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地球内部岩浆经过冷却凝固而形成的岩石。
火成岩可以分为两类:深成岩和浅成岩。
深成岩是在地壳深部形成的,如花岗岩、辉绿岩等;浅成岩则是在地壳浅部形成的,如玄武岩、安山岩等。
沉积岩是由岩屑、生物遗骸和溶解物等沉积物在地表或水中沉积形成的岩石。
根据沉积物的来源和沉积环境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生物碳酸盐岩。
碎屑岩是由岩屑经过风化、搬运和沉积形成的,如砂岩、泥岩等;化学沉积岩是由溶解物沉积形成的,如石膏、盐岩等;生物碳酸盐岩则是由生物遗骸沉积形成的,如石灰岩、珊瑚岩等。
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或岩浆侵入等地质作用下,原有岩石发生结构、矿物质组成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变化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可以分为两类:区域变质岩和接触变质岩。
区域变质岩是在大范围的地壳变形和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如片麻岩、云母片岩等;接触变质岩则是在岩浆侵入或热液作用下形成的,如大理岩、石英岩等。
二、岩石分类的方法和依据岩石的分类是通过观察岩石的矿物质组成、结构和纹理等特征来进行的。
在地质学中,我们通常使用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化学分析等方法来研究岩石的组成和性质。
在观察岩石时,我们可以根据岩石的颗粒大小和形状、颜色和矿物质的含量等特征来进行初步分类。
例如,砂岩的颗粒较大,颜色较浅,主要由石英砂粒组成;而泥岩的颗粒较细,颜色较暗,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
在进一步研究岩石时,我们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岩石的矿物质组成和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