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的分类与常见品种介绍
- 格式:pptx
- 大小:104.91 KB
- 文档页数:10
冷江鳖——中华鳖的简介中华,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
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泛指中国。
顾名思义,原产地在中国境内的鳖即叫中华鳖。
目前,我国甲鱼的品种,有中华鳖、山瑞鳖和班鳖三个土著种。
中华鳖为我们人工养殖的主要品种。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南西北之间气候和地理环境差异大,所以,地理隔离严重,形成多个地域品系。
有大陆的洞庭湖品系(湘鳖)、鄱阳湖品系(江西鳖)、太湖品系(江南花鳖)、黄河品系、广西品系(黄沙鳖)。
其中洞庭湖品系中华鳖品质最优(国内甲鱼行业公认)还有两个大的海外品系:日本鳖品系与台湾鳖品系,一般来说大陆各品系的鳖具有个头匀称,口感鲜美,营养丰富的特点;而海外鳖具有生长速度快,个头大,抗病能力强的特点。
山瑞鳖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其中以广西居多。
班鳖是我们极其稀有的野生保护物种,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品种,目前全国仅有5-6只,已到了频临灭绝的状态。
品种(系)山瑞鳖中华鳖鄱阳湖品系太湖品系鳖洞庭湖品系体型长圆体大、肥厚,行动缓慢扁平、圆(马蹄形)、略椭圆、敏捷扁平、圆(马蹄形)、略椭圆、敏捷扁平、圆(马蹄形)、略椭圆、敏捷体色背暗绿,无花斑,光滑无疣粒褐绿色,背上无花斑褐绿色,背上有10个以上点状花斑褐绿色、黄色,背上无花斑腹灰白色出壳稚鳖腹部有花斑有黑色花斑或纹鳖苗阶段其腹部体色成橘黄色,无花斑鳖按生长方式可分为野生鳖、生态鳖、外塘鳖、温室鳖四类。
野生鳖是指非人工养殖的生活在自然水域的鳖,具有肉质坚实,口感鲜美的优点,但由于生长环境的不可控制性,往往重金属与农药残留量超标,目前资源正处于枯竭状态;温室鳖是在全过程控温状态下养殖出来的鳖,生长速度快,一般8-12个月就可以上市出售,味道较差,监控不到位的养殖场往往抗生素超标,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及对甲鱼了解加深,温室甲鱼必将退出成品鳖市场转而成为培育鳖种的手段;外塘鳖是利用大棚培育的鳖种,到半斤左右放到外塘继续养殖半年到一年左右,品质得到大大的提升,是一种经济较为合理的养殖模式;生态鳖是野生甲鱼的最佳替代品,从鳖苗开始便在野外生长,经历3-4年风吹雨打养成优质安全的生态甲鱼,是滋补身体的“活保健品”冷江鳖业有限公司(提供)2013年5月3日。
国内常见鳖的分类表
类型品名发展趋势
当家主导品种中华鳖提高品质,扩大市场历史名特品种九肋鳖、马蹄鳖选种育种,提高纯度变异新定品种砂鳖、花鳖、黄砂鳖等观察、确认、培训国家保护品种鼋、山瑞鳖重点保护、严禁捕捞最新引进品种美国鳖、日本鳖、台湾鳖认真引种,稳步发展中华鳖,俗称甲鱼。
是我们目前生产上的当家品种,市场上的主导产品。
前些年各地推广快速养殖技术(温室养殖),产量上升,总量增加,缓和了供需紧张局面。
但普遍反映,甲鱼品质下降,口味变差,这也造成市场疲软的原因之一。
对于养殖产业来说,转变饲养方式,逐步向生态、半生态养殖发展,培育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接近野生性状的甲鱼来。
(尤其是现在的社会环境质量的下降,人们频繁的捕捞、各种手段的捕杀,野生甲鱼其实也日趋减少及不稳定、不健康化),人们今后相信会更多的接受这种生态环境中养殖出的半野生甲鱼,不管怎么说,中华鳖在可食用的甲鱼中永远属于“鳖老大”的地位,它口感醇厚、肉质鲜嫩味美,不是其他最新引进甲鱼品种可以比拟的。
第8章鳖鳖Trionyx sinensis俗称甲鱼、团鱼、水鱼,在分类学上属爬行纲、龟鳖目、鳖科。
我国只有鳖、山瑞鳖和中华鳖3种。
它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具有诸多滋补药用功效,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还可作为重要中药材料。
本章介绍的是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的中华鳖。
第一节鳖的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鳖全身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
头部略呈三角形,吻长而突出。
鼻孔位于吻前端。
眼小,颈长,躯干略呈圆形。
背部隆起有骨质甲,甲外裹以柔软的皮,皮肤上有颗粒状小疣,纵行排列。
腹面由竖骨一根、横骨数根组成,骨间由肌肉相连成一体;表层也裹有软皮。
体边缘部分柔软,称裙边。
头和颈能完全缩入甲内。
四肢扁平粗短,前肢5指,后肢5趾,其中3指(趾)有爪,指(趾)间有发达的蹼。
尾短小。
四肢和尾也有较强的伸缩力。
背部通常为暗绿色或黄褐色,腹面为灰白色或黄白色(图2~1)。
图2-1 鳖二、生活习性鳖喜栖息在江河、湖泊、池塘和山间溪流中。
鳖有“三喜三怕”的特点:一是喜阳怕风,在晴暖无风天气,特别是中午太阳光线强烈时,常爬到岸上或露出水面的岩石上晒背。
晒背有取暖杀菌洁肤作用。
二是喜静怕惊,生性胆怯机灵,稍有惊动便迅速潜入水中,多在傍晚时分出穴活动,在夜间环境安静之后活动频繁。
常爬到离岸不远的稻田、菜园中或山地上寻找食物,黎明前再原路返回穴中潜伏起来。
三是喜洁怕脏,鳖喜欢在清洁的活水中生活,水质不洁易引起各种疾病发生。
鳖用肺呼吸,水中的鳖只需将吻端的鼻孔和头上方突出的眼部露出水面即可完成呼吸和对外界的观察,隐蔽性很强。
三、食性与生长鳖是一种广食性动物,喜食动物性饵料。
幼鳖以水生昆虫、水蚯蚓、蝌蚪、小虾等为食。
成鳖摄食螺类、鱼、虾以及动物尸体和内脏,也食蔬菜、瓜果、杂粮等植物性饲料。
鳖是一种既贪食又残忍的动物,在饵料缺乏时,会发生互相残食现象。
鳖的摄食和生长适温为20~30℃,最适生长的温度为26~30℃,在这一温度范围摄食旺盛、生长迅速,20℃以下摄食减少,15℃以下停止摄食、行动变缓,10℃以下潜入泥土中不食不动进入冬眠状态,33℃以上摄食也减少。
甲鱼品种分类
甲鱼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爬行动物,其品种非常丰富。
按照生物分类学的方法,甲鱼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中华鳖属:主要包括中华鳖、台湾鳖、越南鳖等品种,其特点是颈部和腹部有明显的皱褶。
2. 绒龟属:包括绒龟、黄头侧颈龟等品种,其头部和颈部呈黄色或橙色。
3. 缨龟属:包括缨龟、赤腹龟等品种,其头部有明显的缨状物。
4. 红腹龟属:包括红腹龟、红耳龟等品种,其腹部呈鲜红色。
5. 长颈龟属:包括长颈龟、红点龟等品种,其颈部非常长且可以伸缩自如。
以上是甲鱼的主要品种分类,每种甲鱼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生态习性。
甲鱼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但是由于生长缓慢、繁殖困难等原因,近年来甲鱼的野外资源急剧减少,需要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
- 1 -。
11种生活中常见的甲鱼品种和区别!他们的产地、习性、特点
大合集!
做个美食科普,带大家来认识下甲鱼家族!甲鱼相信大家生活中都不会陌生,通常叫做“鳖”!以中华鳖最为常见。
现在常见的大部分是养殖的,很少能再见到野生的了!
甲鱼的营养价值丰富,含有蛋白质和钙、磷、钠等元素和各种维生素。
有专家曾经说过,甲鱼中蛋白质的含量比鸡蛋还高30%,是牛奶的4倍。
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并含有一般食物中少见的蛋氨酸,能够增强免疫力,抗疲劳。
甲鱼壳里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很适合女孩子吃!
甲鱼的做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是红烧,烧鸡,炖汤,或者清蒸!
甲鱼菜多在婚宴上或者宴席上常见!
那么你们知道甲鱼的品种有哪些呢?盘点给大家,常见的11种甲鱼!
马来鳖、亚洲鳖、印度鳖、中华鳖、山瑞鳖、缅甸孔雀鳖、斑鳖、非洲三爪鳖、德克萨斯刺鳖、
珍珠鳖、黄金鳖
不同甲鱼的口感和习性都不同,我经常吃的是中华鳖!分享每次家常甲鱼的做法,这样做,简单又好吃,才能吃出甲鱼自带的香味和鲜味:
食材准备:甲鱼、枸杞、红枣、料酒、胡萝卜、生姜
制作方法:1、起锅放料酒和姜片,水开后下甲鱼焯水,捞起来洗干净备用
2、重新起锅,放焯水好的炖加枸杞(红枣)炖10分钟,
20分钟:加胡萝卜、盐继续炖
30分钟:冷水、料酒、姜片、继续炖。
中华鳖是什么动物?中华鳖是鳖科中华鳖属爬行动物,俗称甲鱼、团鱼、王八等,全国各地的山涧、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普遍都有分布,喜栖息在沙泥底质的缓流水中,有上岸进行日光浴的习性,下面来看一看中华鳖是什么动物吧!一、物种论述中华鳖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爬行纲、龟鳖目、鳖科、中华鳖属两栖爬行动物,俗称甲鱼、团鱼、王八等,没有亚种,但存在地理变异,值得注意的是中华鳖虽然不是保护动物,但和中华鳖长得很像的山瑞鳖、斑鳖、鼋等都是保护动物。
二、形态特征中华鳖体扁平呈椭圆形,背腹具甲,通体被柔软的革质皮肤,体色基本一致,头部前端略呈三角形,吻端延长呈管状,具长的肉质吻突,眼小,口无齿,背甲暗绿色或黄褐色,周边有肥厚的结缔组织(裙边),腹甲灰白色或黄白色,尾部较短,四肢扁平,后肢比前肢发达。
三、分布范围中华鳖原产于东南亚、东亚和东北亚,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越南、朝鲜、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地,泰国、马来西亚、美国(夏威夷)等地有引种,我国除西藏和青海外全国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产量最高。
四、生活习性1、两栖性:中华鳖是两栖动物,靠肺呼吸,用鼻孔通气,在水中需定时浮出水面换气,冬季水温低于15°C时潜入淤泥中冬眠,冬眠期靠喉咙部的鳃状组织等辅助呼吸器官进行呼吸。
2、杂食性:中华鳖是杂食动物,幼鳖主要以水生昆虫、甲壳类等为食,成鳖主要摄食水生昆虫、螺类、贝类、动物尸体(因捕捉不到活鱼)等,亦食蔬菜、水果、杂粮等植物性食物。
3、变温性:中华鳖是变温动物,生活规律与温度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最适生存水温25~30°C,水温低于15°C时停止摄食并潜入淤泥中冬眠,翌年水温上升到15°C时才逐渐恢复摄食。
土元是什么?土元品种有哪些?土元是什么?土元是一种养殖价值很高的昆虫,它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中药材,常见的药用地鳖虫主要有3种:中华地鳖、冀地鳖和金边地鳖,此外还有滇地鳖、藏地鳖等,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土元品种有哪些吧。
一、中华地鳖中华地鳖又称苏土元或苏地鳖、中华土元,药用名称为苏土元,主要分布于河北、北京、山东、山西、河南、甘肃、内蒙古、辽宁、新疆、江苏、上海、安徽、湖北、湖南、四川、贵州、青海等地,是药材市场上销售的主要药用品种之一,也是人工养殖土元的主要品种。
二、冀地鳖冀地鳖又称锅盖虫、汉土元,药用名称为大土元。
冀地鳖分布较狭,仅限于黄河流域北侧的河北、山西、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山东、陕西、河南等省。
也是药材市场上销售的主要药用品种。
三、金边地鳖金边地鳖又称东方后片蠊,药用名称为金边土元,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药材市场上少有人要。
金边土元属于卵胎生,与中华土元及冀土元卵生完全不同。
因该品种产量低下,因此它不适合人工规模化养殖。
再有金边土元的销售渠道非常窄,销量有限。
四、滇地鳖滇地鳖又名云南土元,分布于宁夏的贺兰山山区、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的日喀则、昌都、察隅等地区五、藏地鳖藏地鳖成为西藏土元,分布于西藏自治区的白朗地区。
关于土元名称,我想说的是,土元养殖场为了追求效益,目前很多养殖场的土元都属于杂交土元,很少有纯种土元。
其实无论给它起一个什么名字,在中药材市场和制药厂那里,都是一个样子,统称土元(金边土元除外)。
它的卖价的高低不是以品种论,而是以质量和等级来决定。
一般情况下,土元分清水货和盐水货,再往下又细分为:小虫干、统货和选货,统货又有小统货和大统货之分。
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区分汇报人:2023-12-16•鳖的种类与分布•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形态特征•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生活习性目录•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经济价值•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区分方法•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养殖建议01鳖的种类与分布原产于中国,是鳖科鳖属的一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中华鳖原产于泰国,是鳖科鳖属的一种,与中华鳖在形态和习性上有所区别。
泰鳖鳖的种类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钱塘江流域以及台湾地区。
主要分布于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
鳖的分布泰鳖中华鳖02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形态特征中华鳖原种的形态特征中华鳖原种的头部呈圆形或管型,吻端尖,眼睛较小,呈黑色。
背壳呈褐色或黑色,表面较为光滑,没有明显的花纹。
腹壳呈淡黄色或淡绿色,没有明显的斑点或花纹。
裙边较厚,呈淡黄色或淡绿色。
头部背壳腹壳裙边头部背壳腹壳裙边泰鳖的形态特征01020304泰鳖的头部呈三角形,吻端较尖,眼睛较大,呈淡绿色。
背壳呈黑色或深褐色,表面有明显的花纹。
腹壳呈淡黄色或淡绿色,有明显的斑点或花纹。
裙边较薄,呈淡黄色或淡绿色。
03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生活习性中华鳖原种通常栖息在淡水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域中。
栖息环境食性繁殖习性中华鳖原种以水生植物、小型水生动物、昆虫等为食。
中华鳖原种通常在春季和夏季进行繁殖,产卵于水底或水生植物上。
030201中华鳖原种的生活习性泰鳖主要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淡水湖泊、河流和水库等水域中。
栖息环境泰鳖以水生植物、小型水生动物、昆虫等为食,但也可能食用一些腐肉。
食性泰鳖通常在温暖季节进行繁殖,产卵于水底或水生植物上。
繁殖习性泰鳖的生活习性04中华鳖原种与泰鳖的经济价值中华鳖原种具有滋阴补肾、益气活血等功效,被广泛用于中药材和保健品。
药用价值中华鳖原种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
食用价值中华鳖原种形态独特,色彩鲜艳,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观赏价值中华鳖原种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泰鳖具有滋阴补肾、益气活血等功效,在泰国等地被广泛用于中药材和保健品。
甲鱼是什么动物?甲鱼是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学名鳖,亦称团鱼、水鱼、王八等,全世界共有7属约23种,我国有5属6种,全国各地的溪流、江河、湖库等水体都有分布,常见的有中华鳖、山瑞鳖、鼋等,下面来看一看甲鱼是什么动物吧!一、物种论述甲鱼是常见的水生爬行动物,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爬行纲、龟鳖目、鳖科水生爬行动物的统称,学名鳖,亦称团鱼、水鱼、王八等,全世界共有7属约23种,我国有5属6种,常见的有中华鳖、山瑞鳖、鼋等,尤以中华鳖最常见。
二、形态特征甲鱼的头像龟,但背甲没有乌龟般的条纹,壳比乌龟的软,外形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周围是细腻的裙边,头颈和四肢可伸缩,肢各生五爪,背脊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呈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
三、分布范围甲鱼原产于中国、朝鲜、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越南、东帝汶、菲律宾等地,现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美国、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地有引种,我国除了宁夏、新疆、青海、西藏等西北高原地区外各地普遍都有分布。
四、生活习性1、偏肉食性:甲鱼是偏肉食性的动物,幼鳖主要以水生昆虫、甲壳类等为食,成鳖主要摄食螺类、贝类等底栖软体动物及动物尸体(因捕捉不到活鱼),亦食蔬菜、水果、杂粮等植物性食物。
2、喜洁怕脏:甲鱼有喜洁怕脏的习性,对水质条件要求较高,在被污染的水体中很难能存活,喜栖息在水质清澈且水流缓慢的江河、湖泊等水体中,另外水流湍急的水域也很少有甲鱼栖息。
3、喜阳怕风:甲鱼有喜阳怕风的习性,事实上这也是两栖动物共同的特征,晴朗天气甲鱼常爬到岸边晒太阳,其一是为了快速回升体温,其二是利用紫外线杀死附着在体表的细菌等微生物。
4、喜静怕惊:甲鱼有喜静怕惊的习性,天生胆小,对周围环境中的声响和物体的移动很敏感,任何轻微的声响都会迅速窜向水中并有判断逃跑路径的能力,有时甚至钻入到淤泥中藏匿起来。
五、常见种类1、中华鳖:中华鳖是鳖科中华鳖属爬行动物,俗称甲鱼、王八、团鱼等,我国除了西藏和青海外各地普遍都有分布,尤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地最常见,水栖肉食性,喜栖息在沙泥底质的淡水中,主要以鱼、虾、软体动物等为主食。
中国养殖的甲鱼品种
中国养殖的甲鱼品种主要包括鳖和鳝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养殖的甲鱼品种:
1.鳖(Pelodiscus sinensis):鳖是中国传统的甲鱼养殖品种之
一。
它们在中国广泛分布,是肉食性的水生爬行动物。
鳖的身体扁平,背部有硬甲,并且具有善于游泳、潜水和爬行的能力。
2.鳝鱼(Monopterus albus):鳝鱼,也被称为油鳝,是一种
受中国人喜爱的食用鱼类。
它们能适应多种水质环境,常见于稻田、塘泽和河流等地方。
鳝鱼的身体细长,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允许它们在氧气贫乏的环境中呼吸。
除了上述两个主要的甲鱼品种,中国还养殖其他一些与甲鱼相关的物种,如缅甸鳖、黄胸鳖、驼峰鳖等。
这些品种在中国的养殖和食用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些甲鱼品种在中国养殖广泛,但在部分地区或国际上,一些品种受到保护或限制。
因此,在进行甲鱼养殖或相关商业活动时,需要遵守当地的法规和管理政策,并确保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甲鱼种类甲鱼种类有斑鳖、中华鳖、亚洲鳖、印度鳖、马来鳖、印度缘板鳖等。
1、斑鳖:斑鳖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极其珍贵,是比中华鲟更濒危的“水中大熊猫”。
2、中华鳖:中华鳖在中国广泛分布,除新疆、西藏和青海外,其它各省均产,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产量较高。
温馨提示:斑鳖属于野生保护动物,保护野生动物从自身做起,拒绝买卖野生动物制品,不干扰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食用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等行为,既是一种社会陋习,也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它们不属于餐桌。
一、斑鳖1、斑鳖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特别少非常珍贵,是比中华鲟还要濒危的“水中大熊猫”。
2、根据WCS两栖爬行类物种项目协调员介绍,斑鳖是龟类中最濒危的物种,全球已知存活的斑鳖大概只有4只左右。
二、中华鳖中华鳖在中国的分布比较多,除了新疆、西藏和青海之外,其它各省都能够产中华鳖,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产量较高。
三、亚洲鳖1、亚洲鳖的头比较大,背甲边缘是圆形,头部相对较窄。
背甲有1条暗黑色的中央条纹和2-3对黑心眼斑,腹甲呈淡黄色或灰色。
2、幼体的眼睛后方有1块微红色的大斑点,成年后会消失,成年甲鱼的甲壳上会长出铰链的结构,这主要是为了能使它们躲藏在溪流沿岸的鹅卵石下。
四、印度鳖1、印度鳖的头小、软吻突较短,不到眼径的一半,其背甲是长圆形,革质皮肤,前后缘没有犹粒,裙边极短。
2、它的颈盾可活动,与腹甲前缘能闭合,腹甲非常平坦,前缘呈半圆形,后肢窝的内侧有一对扇形肉质叶,当后肢缩入壳内时,整个腹甲可与背甲闭合。
3、四肢的内侧有2爪,指、趾有丰富的蹼,尾巴特别短,通体呈橄榄色,腹甲呈奶白色或淡黄色。
五、马来鳖1、马来鳖的背甲呈扁平、椭圆形,边缘明显笔直,头部特别大,吻部很像猪的鼻子。
2、背甲表面呈灰绿色或橄榄色,有时还会伴有黑色斑点或放射状条纹,这些图案在幼体时特别清楚但随着生长就会消失。
世界上最大鳖种世界上最大鳖种你知道世界上最大鳖种是哪种吗?它们现在的生存如何?下面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斑鳖斑鳖(学名:Rafetus swinhoei):又名斯氏鳖。
背盘长36-57厘米,背盘宽度仅略小于长度,几近圆形。
躯体扁平,仅略隆起,背面平滑光泽,暗橄榄绿色(或黑绿色),具多数黄色点斑,其间更有无数黄色细点,有时形成包围前述黄色点斑的不规则的一圈;在相当于骨质背甲部分,黄色斑纹形成横竖交织的线纹或放射状纹。
头、颈及四肢背面亦为黑绿色,具不规则的大小黄色斑。
这种密集的黄色斑纹是斑鳖的特点。
生活于江河湖沼中,底栖。
以水生动物为食物。
卵生。
斑鳖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极其珍贵,是龟类中最濒危物种之一,全球已知存活仅3只,其中苏州动物园1只、越南还剑湖1只、长沙动物园1只。
分布于亚洲。
中国特有种。
分布于长江下游及太湖周围。
物种学史在古代,班鳖曾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下游和太湖地区。
古人称之为癞头鼋。
由于肆意捕杀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1972年以来,未发现任何野生个体。
可确认的尚存活的个体仅有两只。
苏州动物园有一只雄性;长沙动物园有一只雌性,已迁至苏州动物园实施人工繁殖。
另外,苏州西园寺放生池内有一雌一雄两只,雄性(名为方方)已于2007年8月死亡,雌性并未实际观测到;上海动物园和北京动物园的两只个体分别于2006年底和2005年死亡。
另外有消息说美国研究人员在越南北部观察到一只野生斑鳖。
越南河内还剑湖中尚存一只,传说曾背负宝剑送给越南后黎朝黎太祖,助其夺取天下,但也有学者认为该鳖是单独物种,称其为还剑鳖(越南语:Rùa Hồ Gươm)。
虽然早在1873年便已命名,但长期以来斑鳖一直被误认为是鼋或中华鳖,直到2002年后才被确认为有效种。
斑鳖曾广泛分布在长江下游、云南南部红河流域以及越南北部。
相传清朝杭州藩司衙门门前有两座石栏围绕的大池,其中隐藏着藩库的水门。
看守水门的大鼋就在池中,杭州人称之为“癫头鼋”。
甲鱼(鳖)介绍及图片概述:甲鱼是鳖的俗称,也叫团鱼、水鱼、是卵生两栖爬行动物,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
共有20多种。
中国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为常见。
甲鱼的外貌特征南方一些地方称为潭鱼、嘉鱼。
其头象龟,但背甲没有乌龟般的条纹,边缘有软状裙边,壳要比乌龟的软。
颜色墨绿。
外形呈椭圆形,比龟更扁平,它的背腹甲上着生柔软的外膜,周围是细腻的裙边,头颈和四肢可以伸缩,肢各生五爪,爬行敏捷,从外形颜色观察,甲鱼通常背脊和四肢呈暗绿色,有的背面浅褐色,腹面白里透红。
鳖与其它海龟的壳不同之处在于:骨质壳没有周边骨板,高纹理表层,没有角状外骨板以及松散连接的腹(腹甲)。
躯干略呈卵圆形,吻长,鼻孔开口于吻端,背部隆起有骨质甲。
四肢粗短稍扁平,为五趾型,趾间有蹼膜,雌体尾一般不达裙边外缘,雄体大都伸出裙边外。
有的巨鳖可达一米以上。
甲鱼吃什么鳖为水生杂食动物,喜食动物性饵料。
幼鳖以水生昆虫、水蚯蚓、蝌蚪、小虾等为食。
成鳖摄食田螺类,蛤蜊等软体动物、鱼、虾以及动物尸体(因追不到鱼),也食蔬菜、水果、杂粮等植物性饲料。
甲鱼的生活习性可简单的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洁怕脏,喜阳怕风,喜静怕惊。
在自然环境中,甲鱼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风平浪静的白天常趴在向阳的岸边晒太阳(俗称晒背),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并通过晒背提高体温,促进食物消化。
甲鱼非常胆小,对周围环境中的声响和物体的移动很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潜入水底。
甲鱼生性凶猛好斗,群体间侍强凌弱现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时会残食同类。
生长期间主要以肺呼吸,当水温低于15℃时,甲鱼就潜入池底淤泥开始冬眠,靠喉咙部的鳃状组织等辅助呼吸器官进行呼吸。
杭嘉湖地区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后是甲鱼的冬眠期。
甲鱼的营养价值甲鱼,又称为团鱼或者鳖。
它的肉具有鸡、鹿、牛、羊、猪5种肉的美味,故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称。
中华鳖新品种:浙新花鳖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养殖技术中华鳖,俗称团鱼、甲鱼、王八,在分类上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鳖科,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高,历来被视为滋补的营养保健品。
中华鳖养殖业起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2022年全国中华鳖养殖产量约为34万吨。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中华鳖新品种:浙新花鳖的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
中华鳖养殖业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种的问题最为突出。
一直以来中华鳖苗种供应不足,长期大量从台湾和东南亚引进中华鳖苗种导致了我国中华鳖种质混杂、病害增加。
浙江省是中华鳖养殖大省,种的问题对浙江省中华鳖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20世纪90年代末,浙江省水产引种育种中心就开始了从事中华鳖良种选育,于2007年联合选育出我国第一个中华鳖新品种中华鳖日本品系,于2008年联合选育出我国第二个中华鳖新品种清溪乌鳖。
两个中华鳖新品种的育成极大推动了浙江省及我国中华鳖产业的良种化进程,促进了产业发展。
浙新花鳖以中华鳖日本品系为母本,清溪乌鳖为父本,杂交获得F1代,即为浙新花鳖。
浙新花鳖生长速度快,较母本中华鳖日本品系高10%以上,腹部黑色花斑明显。
在相同养殖条件下,同等规格的幼鳖经过16个月养殖,生长速度比母本提高14%以上。
浙新花鳖适宜在全国各地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中华鳖Pelodiscussinensis,俗称团鱼、甲鱼、王八,在分类上隶属于爬行纲Reptlia、龟鳖目Testudinata、鳖科Tironychidae,经济价值和药用价值高,历来被视为滋补的营养保健品。
中华鳖养殖业起自上于世纪90年代,经过2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2022年全国中华鳖养殖产量约34万吨。
中华鳖养殖业的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种的问题最为突出。
一直以来中华鳖苗种供应不足,长期大量从台湾和东南亚引进中华鳖苗种导致了我国中华鳖种质混杂、病害增加。
世界上最大的鳖是什么品种鳖,俗称“甲鱼”、“水鱼”、“团鱼”、“王八”等,分布于中国南北各地,多栖于池沼、河沟、稻田中,那么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鳖是什么品种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相关资料。
世界上最大的鳖是什么品种最大的斑鳖这是2011年,越南河内,世界上最后仅存的4只斑鳖个体中的一只,正在接受体检。
斑鳖是一种主要产于长江流域和红河流域的淡水鳖类,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鳖类之一,体重可以达到100公斤以上。
它们曾广泛分布于中国长江下游和太湖地区,云南地区以及越南北部一部分地区。
截止1990年代末,由于人类活动大量增加以及传统中药对龟鳖壳的巨大需求,斑鳖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
目前这一物种仅存4只已知个体,两只生活在越南,还有两只就在苏州动物园。
最大的中华鳖5月9日,一只巨鳖在福建省泉州承天寺放生池边的阶梯上晒太阳。
据该寺僧人介绍,这只巨鳖身长约1.2米,十几年前就已经生活在该放生池内,平时很少会浮出水面,在晚上偶尔可以听见其发出的叫声。
至于具体是什么时候被人放生于该寺放生池已经无法查实。
专家初步判断,该鳖之所以浮出水面应该与泉州这几天的气候炎热有关系,但具体原因和巨鳖基本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据了解,当天福建泉州市区最高气温达30℃。
最大的山瑞鳖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活了上百年,30公斤重,萧山人送给了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后来它水土不服死了,动物园把它做成标本送了回来。
山瑞鳖,又称山瑞,属爬行纲鳖科动物,分布于我国的广西、广东、贵州、云南等省,其中以广西西部地区数量较多。
野生山瑞鳖因分布不广,生长缓慢,繁殖力弱,致使产量有限,属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加之产区无计划滥捕,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开展山瑞鳖的人工养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最大的鼋(yuán)鼋属于巨型软壳龟,可以成长到大约2米长,重量可超过50公斤,多生长在内陆,在河流或溪水边觅食。
鼋在中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分布于我国东南部、印度、东南亚以及新几内亚地区等。